头上有哪些穴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头上有哪些穴位,第1张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头窍阴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头窍阴穴的定位 10 头窍阴穴的取法 11 头窍阴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头窍阴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头窍阴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头窍阴穴的配伍 16 特效 17 文献摘要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头窍阴 1 拼音

tóu qiào yīn

2 英文参考

Tóuqiàoyīn GB11 [中国针灸学词典]

Head Orific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ouqiaoy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óuqiàoyī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1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1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头窍阴 汉语拼音 Touqiaoyin 罗马拼音 Touchiaoyin 美国英译名 Empty Yin 各

号 中国 GB11 日本 11 法

国 莫兰特氏 VB18 富耶氏 德国 G11 英国 G11 美国 GB11

头窍阴为经穴名(Tóuqiàoyīn GB11)[1]。出《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名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别名枕骨[2]。属足少阳胆经[1]。头窍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头即头部,窍即孔窍,阴为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此穴在头部耳后,善治耳目诸病,故名头窍阴[1]。头窍阴穴主治头部、五官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耳鸣,耳聋,喉痹,口干,口苦,头项痛,耳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头窍阴穴治疗神经性耳聋,耳源性眩晕,三叉神经痛,脑膜炎,四肢痉挛抽搐,喉炎,神经性耳鸣,甲状腺肿,脑血管病,胸痛,支气管炎等。

4 头窍阴穴的别名

枕骨(《针灸聚英》),首窍阴(《圣济总录》),窍阴(《针灸甲乙经》)。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窍阴,在完骨上,枕骨下,摇动应手。

6 穴名解

头即头部,窍即孔窍,阴为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此穴在头部耳后,善治耳目诸病,故名头窍阴[1]。

窍,《说文》:“空也。”孔窍。阴,指五脏之阴。五脏属阴,皆开窍于头,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以穴能治五脏阴窍之病,如目疾,耳聋,舌强,鼻塞,咳逆,口中恶苦等。[3]

7 特异性

头窍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

8 所属部位

后头[4]

9 头窍阴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头窍阴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5]。

头窍阴穴位于耳后颞骨乳突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下1/3与中1/3交点处[2]。

头窍阴穴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到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廓弧度相应)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正坐或侧伏取之[1]。

头窍阴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头窍阴穴在后头的位置

头窍阴穴在后头的位置

头窍阴穴在后头的位置(肌肉)

头窍阴穴在后头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10 头窍阴穴的取法

头窍阴穴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到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廓弧度相应)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正坐或侧伏取之[1]。

正坐或侧伏,在乳突后上方,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连线上取穴。

正坐俯伏或侧卧位,在乳突的后上方,当浮白与完骨穴连线的中点取穴[6]。

快速取穴:先找到天冲穴(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3横指处即是天冲穴)和完骨穴(耳后明显突起,其下方凹陷处即是完骨穴),二者弧形连线下1/3处即是头窍阴穴[7]。

11 头窍阴穴穴位解剖

头窍阴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枕额肌(枕腹)。皮肤由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双重分布。耳后肌属皮肌,起于乳突的外面,止于耳廓软骨的后面。该肌和枕额肌的枕腹由面神经的分支支配。(参看浮白穴)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1]。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深层有耳后神经和耳后动脉分布[8]。

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吻合支及耳后动、静脉分支[2]。

12 头窍阴穴的功效与作用

头窍阴穴具有平肝镇痛,开窍聪耳的功效。

头窍阴穴有清胆热、通耳窍、利咽喉的作用[1]。

头窍阴穴系胆、膀胱、三焦经之会穴,有通络清热之功,对头部耳目口舌鼻诸窍之病,本穴均有调摄之功[3]。

13 头窍阴穴主治病证

头窍阴穴主治头部、五官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耳鸣,耳聋,喉痹,口干,口苦,头项痛,耳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头窍阴穴治疗神经性耳聋,耳源性眩晕,三叉神经痛,脑膜炎,四肢痉挛抽搐,喉炎,神经性耳鸣,甲状腺肿,脑血管病,胸痛,支气管炎等。

头窍阴穴主治头部、五官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痛、耳鸣、耳聋、喉痹、口干、口苦等[1]。

头窍阴穴主治头项痛、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等[2]。

头窍阴穴主治头痛、耳鸣、耳聋[9]。

头窍阴穴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颈项强痛[6]。

现代又多用头窍阴穴治疗神经性耳聋、耳源性眩晕、三叉神经痛等[1]。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三叉神经痛,脑膜炎,四肢痉挛抽搐;

2五官科系统疾病:喉炎,神经性耳鸣,耳聋,甲状腺肿;

3其它:脑血管病,胸痛,支气管炎。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1][2]。

平刺05~08寸[6][9],局部有胀重感[6]。

142 灸法

可灸[1][6][9]。

艾条灸5~10分钟[2]。

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5 头窍阴穴的配伍

头窍阴配听宫、听会、翳风,有开窍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头窍阴配听宫、听会、翳风,治耳鸣、耳聋[6]。

头窍阴配内关、阳陵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头窍阴配内关、支沟、阳陵泉,治胸胁痛[6]。

头窍阴配风池、侠溪、太冲,有平肝潜阳,清火熄风的作用,主治眩晕。

头窍阴配风池、太冲、足临泣、侠溪,治眩晕[6]。

16 特效

每天早晚各揉按头窍阴穴1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7]。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引颈,窍阴主之。痈疽,窍阴主之。脉风成为厉,管疽发厉,窍阴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窍阴、强间,主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

《针灸大成》:主四肢转筋,目痛,头项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舌本出血,骨劳,痈、疽、发、厉,手足烦热,汗不出,舌强胁痛,咳逆喉痹,口中恶苦。

1, 四神聪穴

标准定位:位于头顶部,当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2,当阳穴

位置:位于头前部,当正视时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寸处。

作用:袪风明目,宁神定志;疏风通络,清头明目。

主治疾病:感冒、鼻塞、偏、正头痛、神经性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炎、猝不识人、癔病。

3,伴星穴

位置: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上星穴)再旁开3寸处。

作用:安神活络。通利鼻窍。

主治疾病:癫痫、眩晕、偏头痛、鼻息肉。

4,囟会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穴前3寸) 。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取穴窍门

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压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请细节参阅“寻找穴道的诀窍”。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时,请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另注:拇指同身寸:即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纹作为1寸。)

头部的穴位有很多常用的有风池穴,太阳穴,印堂穴,阳白,率谷,曲鬓,通天,神庭,安眠,四神聪等穴位。临床上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用不同的穴位组合,比如头痛的患者一般以双侧的风池穴和百会穴作为基础的针方。如果是阳明头痛的,可以加用双侧的头维穴。如果是少阳头痛的,也可以加用率谷、曲鬓以及远端的外关穴来治疗偏头痛。如果是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可以取双侧的风池穴,天柱,脑户,颈百劳等穴位来治疗。如果是睡眠不好,平时容易失眠多梦的患者,也可以取神庭穴、百会穴、安眠穴,或者也可以配合远端的神门穴、申脉、照海等穴位来治疗。

第一头前部的穴位有眉中心的印堂穴,以及眼侧的太阳穴,和头上的上星穴以及头两旁的头维穴,这几个穴位都能起到很好的醒脑开窍以及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

头顶的正中有百会穴,百会穴四周有四神聪穴,针刺百会穴和四神聪穴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失眠以及开窍醒神的作用;头后部的穴位主要有风府穴和天柱穴以及风池穴,针刺风府、风池以及天柱穴可以起到很好的散风寒和活血通络的作用;头两侧主要有攒竹穴,针刺攒竹穴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穴位按摩是用渗透的指力治疗疾病的方式,穴位按摩好处在于既可以用从来诊断疾病同时也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中医上来说,穴位按摩主要就是针、灸、推拿等。

用恰当的按摩手法能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按摩的关键就在于掌握不同穴位的位置以及作用,今天就为大家分享6个比较重要的穴位,建议收藏起来,或许哪天就能用到。

老中医:这6个穴位可治病(详细图解),非常实用,记得收藏+分享

穴位一:合谷穴

合谷穴在右手拇指内侧,对应左手的虎口,拇指向下按压时,拇指指关节处就是合谷穴。

经常按压合谷穴,可以消除疲劳,去除黑眼圈,同时对失眠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穴位二:太冲穴

太冲穴是位于人们的足背部位,靠近第一根和第二根脚趾骨之间的位置。

平时适当按摩太冲穴,能起到降压和缓解情绪急躁的作用,对于一些肝脏郁结导致心情比较暴躁的人们也有很好的缓解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感冒初期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适当按摩太冲穴来帮助缓解感冒的症状。

穴位三:角孙穴

角孙穴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便是角孙穴的所在。

具有疏风活络,清热消肿,散风止痛,吸湿降浊,清利头目的功效,对痴心肿痛,耳肿痛,目赤肿痛,目翳,耳肿痛,面颊肿痛,以及现代医学的腮腺炎,视神经炎,偏头痛,牙龈炎,视网膜出血等头面五官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穴位四:太渊穴

太渊穴的准确位置在腕前区,并处于舟状骨与桡骨茎突之间,在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具有理血通脉的功效,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常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血瘀等状况,也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对咳嗽、气喘等状况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还具有清泄胃热的功效,有益于身体 健康 ,人体在按摩太渊穴的时候要控制好力度,防止用力过大使局部肌肉发生损伤。

穴位五:太阳穴

太阳穴是经外奇穴、临床常用穴,位于外眼角与眉稍连线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

在太阳穴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疲劳,同时也具有镇定安神的作用,太阳穴属于眼部保健操较好的穴位,具有改善眼睛视力、改善眼部疲劳的作用。

穴位六:风池穴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在头部非常重要的腧穴,这个穴位于后颈部,如果是男士,当他低头的时候因为后面的头发比较短,就能看到后颈部在颅骨的下方有一个凹陷。

这个凹陷是胸锁乳突肌,就是前方的肌肉跟后边的大脖筋,也就是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这个穴入后发际上一寸的位置,这就是风池穴。

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祛风止痛、祛风通络、对于风寒感冒有着治疗作用,对于面瘫和中风的患者有着功效,对耳鸣、耳聋有着缓解作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适度揉,只要有酸胀感就行,每次按摩35分钟。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头部穴位 5 腹部胸部穴位 6 腰背部穴位 7 上肢穴位 8 下肢穴位 9 足部穴位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穴位 1 拼音

xué wèi

2 英文参考

acupuncture point

3 概述

穴位俗称穴道[1]。《内经》名腧(俞、输)、气穴[1]。《针灸甲乙经》又名孔穴[1]。即腧穴[1]。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1]。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1]。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接受各种 (如针、灸、 、电针、药物注射等)以调整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1]。穴位分经穴和经外穴两大类[1]。此外,没有固定位置,随病痛处和压痛点而取的称阿是穴[1]。

穴位为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 点[2]。古代文献有称作“气穴”“孔穴”“空”“输(通俞、腧)”“节”“会”等,通俗还称作“穴道”[2]。《神灸经纶》始提出“穴位”这个名称[2]。意指这些部位为“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内部与经络、脏腑相通[2]。不少穴位就是作为疾病的反应点而被发现[2]。随着针灸等医疗实践的发展,穴位从少到多,对它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和深化[2]。

目前将穴位分成三大类:归属于一定经络的穴位,称为十四经穴位(经穴);在原有经穴以外增加的穴位,称为经外奇穴(奇穴);解放后新增加的穴位,一般称为新穴(或并入经外奇穴)[2]。此外,按局部压痛点所取之穴,一般称阿是穴[2]。

4 头部穴位

头正面穴位图

头背面穴位图

头侧面穴位图

百会穴、印堂穴、四白穴、阳白穴、承泣穴、瞳子髎、发际点、睛明穴、水沟穴(人中穴)、头维穴、攒竹穴、迎香穴、下关穴、耳门穴、颊车穴、大迎穴、听宫穴、太阳穴。

补充:上星穴、神庭穴、五处穴、眉冲穴、曲差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本神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耳和髎穴、上关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球 、听会穴、颧髎穴、巨髎穴、地仓穴、承浆穴、兑端穴、素髎穴、鼻通、(龈交穴、上迎香穴)。

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人体经络上。

5 腹部胸部穴位

腹胸部穴位图

天突穴、中脘穴、中极穴、期门穴、大巨穴膻中穴、水分穴、气舍穴、日月穴、鸠尾穴、气海穴、俞府穴、天枢穴、巨阙穴、关元穴、或中穴、气穴、大赫穴

6 腰背部穴位

腰背部穴位图一

腰背部穴位图二

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上仙点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六华灸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腰眼穴

7 上肢穴位

   上肢内侧    上肢外侧

上肢穴位图 内关穴、治痒穴、神门穴、落枕穴、胃肠点外关穴、孔最穴、合谷穴、指间穴、曲池穴、列缺穴、中渚穴、太渊穴、尺泽穴、阳池穴、少冲穴、口内点、手三里

8 下肢穴位

   下肢内侧    下肢外侧

下肢穴位图 膝眼穴、血海穴、足三里、百里穴梁丘穴、承山穴、阳陵泉、复溜穴、解溪穴、阴陵泉、阴谷穴、委中穴、三阴交

9 足部穴位

足部穴位

头发乌黑发亮说明身体哪里最健康

按中医的理论,肾主皮毛。头发光亮是个人肾精气足阳旺的表现,说明人体机能旺盛,先天基因好,后天发育也不错的表现。

头发乌黑发亮密集说明什么

说明发质好、美丽。

头发在世界上,由于种族和地区的不同,有乌黑、金黄、红褐、红棕、淡黄、灰白、银白等色,甚至还有绿色和红色的。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还是认为拥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永远令人羡慕。因此,乌黑发亮仍是中国女性头发美丽的标准。

乌黑是美发的标准

虽然许多年轻女性喜欢把头发染成各种颜色,但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还是认为拥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是永远令人羡慕。

头发黑不黑,与头发内黑色素的含量有关。一般人的头发,其乌黑程度由发根向发尾递减,这是因为头发受到氧化伤害。黑色素被破坏所致,其伤害来源与结构松弛完全相同,所以毛燥、分叉与变黄通常结伴而来,其预防的方法也一样。

怎样使头发乌黑发亮

方法/步骤

洗头前的准备工作

将纠结的头发梳开,可从发尾处先慢慢梳开,再从发根部从头梳至尾,甚至可以将头朝下,从脑勺部往前梳开,让发丝顺畅、增进血液回圈,执行清洁工作才能事半功倍!还可以使油脂充分滋润整个头皮上的头发,也将头皮的死细胞及掉落的头发刷掉。这一步十分重要,尤其对干性头发的人,它能 血液回圈及油脂分泌,从而能使头发更健康,更滋润一些。

洗发水温要适中

水温在30-40℃即可,不要过热。过烫会使头发变得松脆易断过冷则去污去油腻效果差。

洗发的频率要适度

在南方或夏季,或头油多,又觉不舒服,可以每天洗一次;在北方或冬季,每周洗2-3次就够了。

洗发方法要适当

应先淋溼头发,再将洗发香波倒入手心,并加清水稀释,然后从枕部和颞部搓起泡往上洗,千万不要将香波原液放到头顶洗起,更不要干洗,避免强 头顶部(多脂且易脱区)的皮脂腺过多分泌。不要用指甲抓洗头发,应用指腹或手掌轻轻揉洗。如果头发属干性,洗头时用一次洗发水便足够了,假如头发属油性,则要多用一次洗发水。

5

洗发时间要适宜

洗发香波在头上停留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应尽快冲洗干净。早上或晚上洗发均可,但应待头发干后再睡觉。

6

洗发液要适合

要选择适合自己发质的优质洗发水,每次可根据自己的头发长短、多少和清洁程度确定用量,一般5-10毫升。

怎么使头发乌黑发亮

多吃黑五类

采纳我的吧。。

给头发增加营养:

要想拥有健康的头发,仅仅靠选择好的护发素是远远不够的,头发同样需要各种营养,因此保持平衡饮食,合理摄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十分重要。只有保证全面合理的营养,才能有利于头发的生长。

调查发现,脱发常见于喜吃肥肉、奶油、油炸食物、蜜糖以及经常饮用碳酸饮料和酗酒者中。这些食品含头发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较少,影响毛囊的营养。此外,酗酒过度常会导致胃肠疾病,影响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头发生长。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含硫氨基酸的蛋白质,因此每日应摄入适量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鱼类、瘦猪肉、牛奶、乳制品及豆制品。

维生素 A对于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和结构的完善,促进头发的生长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含维生素 A丰富的食物有胡萝卜、菠菜、莴笋叶、杏仁、核仁、芒果等瓜果蔬菜,其次动物肝脏、鱼虾类以及蛋类也富含维生素 A。

维生素 B可以促进头皮的新陈代谢,维生素 B类存在于新鲜蔬果、全谷类食物中,如小麦、红米、花生、大豆、菠菜、番茄、香菇、扁豆等,此外沙丁鱼、乳酪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类。

维生素 E可以促进血液回圈,它主要存在于核桃仁、橄榄油、玉米、麦芽、豌豆、芝麻、葵花子等食品中。

矿物质摄入不足同样会影响头发生长。这是因为铁、锌、铜、钙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组织细胞和面板毛发中黑色素代谢的基本物质,缺乏这些物质会引起头发过早变白。黑色食品则含有较多的这类微量元素,常见的包括黑豆、黑米、黑木耳、黑枣、黑芝麻、乌骨鸡等。

保护头发还要注意忌食辛辣 食物,如葱、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忌油腻、燥热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也要忌食高糖和高脂肪类食物。

怎样能使头发乌黑发亮

1吃黑色的食物(芝麻黑木耳)

2一周做2次深层修护焗油膏

3洗完头发一定要上护发素

头发乌黑发亮的穴位

手太阴肺经,主皮毛,皮毛润泽者,太阴气盛;皮毛枯槁者,太阴气衰,皮聚毛落者,肺损;皮枯毛折者,肺绝;说明肺经与脱发的关系。头发专家通过长时间的实际操作、观察和总结,认为头部穴位经络 对毛发的生长、养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专家的参与指导下,在中医 穴位防脱发的理论基础上,根据生发育发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发 手法,头部分布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先从前发际到后发际的纵线 ,后以三经在头部前发际的四个穴起手,做横线走行进行 。该 发手法采用点法、按法、揉法、叩击法四种手法,动作遵循轻柔、灵活、流畅、不浮不燥,力轻而富有弹性,轻落至重后轻起,反复施力,做到补能益气生血,泻能活血化瘀。1、百会穴:百脉交会穴,可通畅百脉,调和气血,扩张区域性血管,从而改善区域性血液回圈。采用按法,以拇指指腹作用于百会穴,力度适中,以患者不觉晕为宜,用力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2、风府穴:采用点法揉法,以拇指指端沿顺时针点揉旋转5次,力度适中,在点和揉时应向上用力,才能见效,点法、着力点较小, 性强,而配揉法可刚中带柔,取长补短。以患者觉酸胀、不感痛为准。3、风池穴: 手法同风府穴的手法,此法疏散在表的风邪,点穴开筋。松解区域性肌肉痉挛。4、太阳穴:较敏感,采用点法揉法,力度为轻缓,以中指指端点太阳穴,由轻至重后轻,旋转揉动5次,动作持续,着力深透。此法可祛散风寒,解除头脑紧张感,以缓解头部血液回圈障碍。5、四神聪:采用点法按法。以双手拇指指腹进行点按,先点按左、右神聪,后前后神聪。祛风邪活气血,健脑宁神。头部循经 结束后,我们还采用了一些放松手法,如叩击法:叩击头部,沿经叩击。用力快速而短暂,刚中有柔,速度均匀而有节奏,此法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头皮温度升高,头皮微红,改善头部血液回圈。此法对斑秃效果比较明显。中医还认为人的头发与肾经相连,通过穴位 可以 肾经,达到使用头发亮丽的目的。而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 可以 面板,促进血液循球,调节脂肪分泌,解除头部疲劳,有助于头发的发育,保持头皮的健康;对于预防头皮过多和治疗头皮过多症也是极好的措施。下面的方法可以起到美发护发的效果。方法一:以30次/每分钟的速度,用手指轻按手腕正中的阳池穴,可恢复植物神经的作用,也可以使内脏功能及肾功能正常,也可促进头脂、汗腺的正常分泌。方法二:脚踝的太溪穴(属肾经)是重要穴位,能支配头发的营养成分,用手指轻按此穴,可促进女性激素的分泌,使头发亮丽而富有弹性。用拇指静按2分钟,重复3次即可。方法三:头皮 保健操这里教你一套做头皮保健操的 方法,让你的头皮更有弹性:1、两手手指分开,在头部两边左右旋转着轻揉发根各10下;2、用手指适当地压按头皮以驱除过多的皮脂;3、手指绷紧,轻弹头颅骨以增强头皮弹性。 穴位不仅有防脱发的作用,而且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常做既可使头发乌黑亮丽,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大家想拥有明星头发的不妨经常做做穴位 。

她的头发乌黑发亮,好像______。

绸缎,光泽闪耀,散发著高贵的气息。

何首乌能让头发乌黑发亮吗?

1,首乌肝片:猪肝250g,制首乌15g,菠菜适量。菠菜洗净,折成段;首乌煎水取浓汁,猪肝切片,用首乌汁、水豆粉、盐拌匀;另取余下的首乌汁、水豆粉和酱油、盐、醋等调成芡汁;猪肝用油炒至发白,加入芡汁及姜、蒜片、菠菜炒熟食。

本方用猪肝补肝益血,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菠菜养肝清热。用于血虚头昏、目眩,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或视物昏暗。

2,首乌熟地饮:制首乌、熟地各25g。沸水浸泡,代茶饮。或煎汤饮。

本方用二者补肝肾、益精血。用于肝肾精血不足,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3,首乌制黑豆:制首乌15g,枸杞子30g,黑豆250g。首乌、枸杞子煎水取汁,下黑豆,并加水适量煮至豆熟透、汁收尽。每日早晚食豆10g。

本方中三者均能补肝肾、降血脂。用于肝肾虚损,早衰发白;动脉硬化,高血脂症。

按摩头部:

头部按摩的常用手法有以下动作:

点穴:分别用双手拇指点按神庭穴、头维穴、百会穴、四神聪穴。

双手指指腹放在前额正上方,轻微而稳固地揉捏头皮,超过前发际线、太阳穴和鬓角,逐渐向后移到头顶中心,这样不断按摩约3分钟,继续从头顶中心部,逐渐移向颈后按摩,特别是耳后部和颅骨基部,时间亦为3分钟。

左右手分别抓捏颈后部两侧,由上而下,约2分钟。动作要缓和,用力适中。

用指腹从枕骨自上而下用力缓慢按压20次。

拇指分别固定在双侧风池穴旋转用力按摩1分钟。

将两手指头放在头部左右两旁,再将手平缓地往上滑进,直到两手在头顶上相逢为止。

将双手的指头置于前额,以旋转方式沿着发际按摩。

将整个手掌紧贴在头皮上,然后进行旋转式按揉,第一次将手置于双耳上端,第二次将手置于前额及后脑部。

前额动作 用左手稳住后脑部,再将展开的右手拇指及指头放在前额上,缓慢而平稳地朝上移动,直到通过发际线。

双手拇指指腹沿发际从中间向两边拉抹至两耳尖,拉抹线路渐渐后移,从头顶部向两侧拉抹。

双手拇指、食指分别沿耳轮揉按,然后将耳朵向前推,压住耳孔,扣于头部两侧。双掌缓缓用力轻轻推按三次后慢慢放开。

提头发,双手五指分别插入头发中,五指并拢夹住头发轻轻向上提。

双手用力抓捏双肩20次。

扣击头部,双手合十,掌心空虚,腕部放松,快速抖动手腕,以双手小指外侧着力,扣击头部,从头顶至颈部轻扣头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