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经典的书?,第1张

  古代百科资料必读书

  北堂书钞

  (隋)虞世南编

  艺文类聚

  (唐)欧阳询等编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

  初学记

  (唐)徐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1980年重印

  太平御览

  (宋)李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

  册府元龟

  (宋)王钦若、杨亿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1982年重印

  玉海

  (宋)王应麟编,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据清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刊本影印出版

  三才图会

  (明)王圻、王思义父子编纂,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古今图书集成

  (清)陈梦雷等编,1980年中华书局、巴蜀书社联合出版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

  门岿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年

  查考古籍必读书

  古籍流传

  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33年编印,中华书局1960年重印

  现存古籍

  四库全书总目

  清永溶等撰,中华书局1981年影印出版

  古籍丛书

  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59至1962年出版,共3册

  四部丛刊书录

  孙毓修编,商务印书馆,1922年

  四部备要书目提要

  中华书局1936年编印

  丛书集成初编目录

  商务印书馆编,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

  古籍版本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

  亭知见传本书目

  清莫友芝撰、莫绳孙编,上海扫叶山房,1923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1990年分别出版其经部和丛部

  善本提要

  中国善本书提要

  王重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古籍辨伪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梁启超著,中华书局,1955年

  伪书通考

  张心编撰,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查考传记资料必读书

  日记

  清代道咸日记知见录

  陈左高编,刊《文教资料》1990年第5期

  三十五种近代日记书录

  丁丁编,刊《文教资料》1988年第6期

  现当代日记篇目选录

  乐齐编,刊载《文教资料》1989年第5期

  现代外国日记译作书目提要

  孙继林辑,刊载《文教资料》1990年第5期

  年谱

  中国历代年谱总录

  杨殿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

  来新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疑年录

  疑年录汇编

  张惟骧编,1920年小双寂庵刻本

  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姜亮夫纂定,陶秋英校,初版于1937年,中华书局1956年重印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

  吴海林、李延沛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释氏疑年录

  陈垣撰,中华书局,1964年

  传记资料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中华书局1935年初编,1956年重印

  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

  张忱石、吴树平编,中华书局,1979年

  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

  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编撰,中华书局,1982年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增订本)

  昌彼得等编,王德毅增订,台北鼎文书局1977年至1980年出版,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出版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

  王德毅、李荣村等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于1979年至1982年出版,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出版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

  昌彼得等编,台北中央图书馆,1978年

  四朝学案人名索引

  世界书局,1936年

  宋元方志传记索引

  朱士嘉编,中华书局,1963年

  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

  高秀芳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清代碑传文通检

  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人物图像

  中国历代名人图鉴

  苏州大学图书馆编著、瞿冠群、华人德执笔,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历代名人画像汇编

  林明哲编,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7年

  清代学者像传

  第一集由清代叶兰台撰绘,商务印书馆1930年影印出版;第二集叶恭绰编绘,商务印书馆1953年影印出版

  明清人物肖像画选

  南京博物院供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编辑出版

  历代古人像赞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无双谱

  清代金古良绘,中华书局1961年

  晚笑堂画传

  清上官周编撰,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东方》(魏巍)

  《李自成》(第二部)(姚雪垠)

  《将军吟》(莫应丰)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芙蓉镇》(古华)

  第二届

  《黄河东流去》(李)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

  《钟鼓楼》(刘心武)

  第三届

  《少年天子》(凌力)

  《平凡的世界》(路遥)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浴血罗霄》(萧克)

  第四届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战争和人》(王火)

  《白门柳》(刘斯奋)

  《骚动之秋》(刘玉民)

  第五届

  《抉择》张平著群众出版社

  《尘埃落定》阿来(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恨歌》王安忆著作家出版社

  《茶人三部同》(1、2)王旭烽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鲁迅文学奖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1997-2000年)

  各单项奖获奖作品名单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鞋》   刘庆邦     《北京文学》

  《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  《人民文学》

  《吹牛》  红 柯     《时代文学》

  《厨房》 徐 坤     《作家》

  《清水洗尘》 迟子建     《青年文学》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梦也何曾到谢桥》叶广芩   《十月》

  《被雨淋湿的河》鬼 子《人民文学》

  《永远有多远》铁 凝《十月》

  《吹满风的山谷》衣向东《橄榄绿》

  《年月日》阎连科 《收获》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落泪是金》何建明《中国作家》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部的倾诉》梅 洁     《报告文学》

  《中国863》李鸣生《北京文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生死一线》        杨黎光     《深圳特区报》《报告文学》

  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羞涩》          杨晓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曲有源白话诗选》     曲有源 作家出版社

  《地球是一只泪眼》     朱增泉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川的诗》        西 川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纯粹阳光》        曹宇翔 明天出版社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

  《大雅村言》        李国文 东方出版中心

  《山居笔记》        余秋雨 文汇出版社

  《精神的归宿》       朱铁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昨夜西风凋碧树》     徐光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散文》       张抗抗 解放军出版社

  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评价》  陈 涌   《文艺报》

  《一九O三:前夜的涌动》   程文超    山东教育出版社

  《12个:1998年的孩子》    何向阳   《青年文学》

  《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 韩子勇    百花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钱中文   《文学坪论》

  1995-1998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

  《济慈诗选》 屠 岸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堂吉诃德》 董燕生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奥德赛》  王焕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秧歌》   董 纯译   法国"中国之蓝"出版社

  《圣殿》   陶 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中国作协(1998-2000)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长篇小说

  《中国免子德国草》《吹响欧巴》《大绝唱》《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

  中短篇小说集

  《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  《永远的哨兵》

  童  话

  《笨狼的故事》

  散  文

  《中国孩子的梦》《小霞客西南游》《怪老头随想录》

  诗  歌

  《我们去看海》《笛王的故事》

  幼儿文学

  《幼儿园的男老师》

  寓  言

  《美食家狩猎》

  科学文艺

  《非法智慧》

  传记文学

  《严文井评传》

  纪实文学

  《黑叶猴王国探险记》

  青年作者短篇佳作

  《村小:生字课》(诗歌)  《单纯》(小说)

问题一:三国志哪个版本最经典,最好玩? 三国志系列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纯策略游戏,你只能扮演一个势力的君主,然后打天下,代表作是三国志9和三国志11,另一类是你可以扮演一个武将,从最低开始往上爬,最后可以做到大都督,有点角色扮演的味道,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扮演一位君主,不过这类的战斗乐趣会比三国志11这样的纯策略游戏低上不少,代表作三国志8和三国志10,至于LZ喜欢什么类型,看自己的爱好了

问题二:哪个出版社的《三国志》比较好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5年02月 出版的的最好!

此版本是中华书局新式校点本,它是对四种版本(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江南书局刻本,其中百衲本是影印的,其余三种是刻本。)作了校勘而成的,还容纳了自清代以来所有专家考证修订的各方面的成果,可以说是当今最完善的版本!

问题三:除了中华书局之外《三国志》哪个版本比较好 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杨耀坤教授校注的《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已于2012年1月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该书分装为十二册,1186印张,长达341万字,堪称鸿篇巨制。

较之以前的同类著作,该书至少有两大优点特色和学术价值。

一是部头最大,注文最长。蜀汉―西晋陈寿(巴西安 ,今四川南充人,233―297年)《三国志》为中国古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且为其中特别重要的前四史之一,按所记载的时代(朝代)历史为序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若按作者生活的时代和成书年代,则《三国志》还比范晔(398―445年)《后汉书》早一个半世纪。故历来为学界和世人看重,是了解认识魏蜀吴三国历史的最重要的史书和原始资料文献。陈寿《三国志》较简略,共36万余字(不含标点符号,下同),在纪传体史书中没有志和表。一百多年后,刘宋裴松之(372―451年)为《三国志》做注,弥补了其较简略和没有志与表的缺点,新增注文共32万余字。这样,陈之正文和裴之注文合计68万余字。因裴注成书时间与范晔(398―445年)《后汉书》同时,故其性质和地位等同于经典古籍和原始资料文献。从此两书合并抄写、装订、流传、刊印。以后对《三国志》做注研究的学者代不乏人,但都属于文言古注且不标点,包括民国时代成书、解放初期出版的卢弼先生《三国志集解》(约160万字)。那是迄当时为止关于《三国志》的最详注本。建国后,陈乃乾先生对《三国志》首次做了断句标点校改,并出很少量的校记。195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首个标点本,全书100万字(含标点符号等)。《今注本三国志》比陈乃乾标点本多出241万字,比卢弼“集解”多出180万字。注文长自然注文的内容也就最丰富,研究得最深,涉猎的问题和方面也最多。

二是在中国古代史学史和古籍整理研究史上还给裴松之的古注做了注,且较详尽深入,具有拓展之功。《今注本三国志》也兼有集解之性质,实乃集以往对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研究之大成,并有诸多创新和推进,可谓新意迭出,新见俯拾皆是。

--。

我在看这个版本,认为比中华版的好,除了原注外,还有今注,尤其是对地名的注释是中华本所没有的。

一共12本,其中魏书七本,蜀书两本,吴书三本。可惜这套书现在只出版了《三国志》和《梁书》两种。

问题四:三国志的出版社是哪个? 笑,中国好多出版社都出版过。这不好回答。

问题五:三国志哪个出版社的比较好? 中华书局版,年份买最近的年份出的好,因为重印时,也会对原先一些版格式类的细节修改好

问题六:三国志哪个出版社的好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5年02月

的最好!

推荐理由:

此版本憨中华书局新式校点本,它是对四种版本(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江南书局刻本,其中百衲本是影印的,其余三种是刻本。)作了校勘而成的,还容纳了自清代以来所有专家考证修订的各方面的成果,可以说是当今最完善的版本!

问题七:三国志哪个版本最经典 三国志出到现在今年马上要出13了,作为一个从5代开始玩的老玩家,我非常推荐三国志9三国志10三国志11这三代,可以说这三代非常的有特色也耐玩。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这三代的爱好者都很多,所以不能随便给你推荐其中的一个,我大概把这三代的特点告诉你,你可以自己选择或者都下了挨个体验一下。(不过毕竟新游戏肯定比前一代效果好,但是特点确实不一样,这是关键)

三国志9:所有的游戏行动都在一张大地图上进行,每个城市的发展及战争都在这个大地图上操作,这代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半回合制,也就是每个月分为上中下三旬能够进行操作,而操作结束后点进行将开始进行这一旬的行动。尤其是战争中,两军都是在进行以后,按照操作时的指示行动,战法以及单挑都是随机触发,所以战斗的随机性很大很有意思,非常吸引人。

三国志10:这代最大的特点是类似于个人的养成类,你不仅可以选择主公,还能选择任意三国登场武将,包括自建的,而且除了发展和战争,游戏里还有很多个人的任务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可以说结合了生活,有很好的代入感。游戏的每个城市都有单独场景,只有发兵和城市间移动才会切换到大地图,战争会转换到特别的场景,是战棋回合制。场景制作及地图都很用心,各有特色符合事实,新加入的舌战让谋士也有用武之地了,而且舌战和单挑的方式也很有意思。

三国志11:这代也是在一张大地图上进行,城市的发展很独特但也很真实,不再是简单的随便发展,需要一定的规划来考虑城市重农重商还是重军事。大部分武将都有技能特点,战争也是以大地图上的战棋方式来进行,舌战模式改为新的方式,而单挑可以说做的非常好非常逼真。

问题八:史记和三国志买哪个出版社的好中华书局 的都不全 全 中华书局的好

问题九:求助,想买三国志书看,不知道哪个版本好 要看原版的话,绝对是中华书局或者商务印书馆,最好是中华书局

怎么不可以?《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有说法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是官方信史。

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成一书。

顺治十一年甲午(公元1654)

农历腊月十二日,纳兰成德生于京师,是日为公历1655年1月19日。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

顺治十二年乙未(公元1655)1岁

秦松龄成进士,授检讨。

顺治十三年丙申(公元1656)2岁

春,吴伟业任国子监祭酒;岁暮,以奉嗣母丧南归。

七月,龚鼎孳谪广东。陈维崧父陈贞慧卒。

顺治十四年丁酉(公元1657)3岁

卢兴祖以工部启心郎迁大理寺少卿。(《满洲名臣传》三十六)

冬,顺天、江南等五闱科场案发。

顺治十五年戊戌(公元1658)4岁

吴兆骞以科场案逮赴刑部狱。

陈之遴流徙盛京,秦松龄罢归。

曹寅生。

顺治十六年己亥(公元1659)5岁

闰三月,吴兆骞出京;秋七月,抵宁古塔戍所。吴伟业作《悲歌赠吴季子》。

叶方蔼、徐元文中进士。

五月,郑成功、张煌言大举北上,克瓜洲、镇江等数十州县,进围江宁,东南震动。七月,败,郑、张走海上。毛晋卒。

顺治十七年庚子(公元1660)6岁

春,王士祯抵扬州任推官,是年,王与邹祗谟合辑《倚声初集》。

徐乾学中顺天乡试举人。

宋琬官绍兴,与朱彝尊、屈大均、叶燮等会。

顾贞观在江阴会查继佐。

是年,以给事中杨雍建奏,清廷下令严禁结社订盟。

顺治十八年辛丑(公元1661)7岁

正月,清世祖卒。皇太子玄烨即位,是为清圣祖。以内大臣鳌拜等四人为辅政大臣。

二月,罢十三衙门,复设内务府。是年,明珠改任内务府郎中。

二月,吴兆骞妻葛氏抵宁古塔。(吴桭臣《宁古塔记略》)

春,通海案发,魏耕、钱瓒曾等被处死。

五月,卢兴祖擢广东巡抚。

夏,奏销案起,苏南、浙东士绅以欠赋黜革者达万三千余人。秦松龄削籍,叶方蔼以欠一钱被黜,韩菼、翁叔元几被迫自杀。

七月,哭庙案结,金圣叹等十八诸生被杀。

是年秋,顾贞观入京,以诗得龚鼎孳赏识。

冬,明永历帝为吴三桂擒获,残明政权终至灭亡。

康熙元年壬寅(公元1622)8岁

春,王士祯、陈维崧等有扬州红桥倡和事,王撰《浣溪沙》三阕。

冬,吴兆骞于宁古塔得顾贞观致书。

宋琬以邓州事下狱。

是年,张煌言编写《奇零草》,黄宗羲撰《明夷待访录》。

郑成功卒于台湾。

康熙二年癸卯(公元1663)9岁

吴兴祚就任无锡知县。

徐乾学游闽粤。

曹玺任江宁织造。

丁澎自戍所还。

庄廷鑨明史案发,牵连致死七十余人。

康熙三年甲辰(公元1664)10岁

三月,明珠升内务府总管。(《圣祖实录》)

春,顾贞观奉特旨考选中书,授内秘书院中书舍人。七月初八陛见,赋《满江红》词。

冬,吴兆骞子桭臣生于宁古塔。

朱彝尊游晋,于大同会阎尔梅。(《白耷山人年谱》)

高士奇入京,卖文自给。(《独旦集》自述)

是年五月,钱谦益卒。九月,张煌言殉节。

康熙四年乙巳(公元1665)11岁

三月,卢兴祖迁广东总督,寻裁广西总督,命兴祖兼制。

龚鼎孳在刑部任。九月,吴绮出守湖州,龚以诗送之。

十月,山东道御史顾如华上疏言,纂修《明史》,宜广搜稗史,以备考订;及开设史局,尤宜择词臣博雅者,兼广征海内弘通之士,同事纂辑。

吴兴祚在无锡惠山建二泉亭。

王士祯解扬州任。冬,至京。

吴兆骞与张晋彦等结七子诗社。

徐轨、叶舒崇同读书于苏州。

王又旦、吴嘉纪、姜宸英、汪懋麟会于扬州。

康熙五年丙午(公元1666)12岁

四月,明珠由侍读学士升内弘文院学士。(《圣祖实录》,《八旗通志》三百十一同)按,明珠由内务府迁内院及任侍读学士之时日不详。

顾贞观举顺天乡试第二,寻擢内国史院典籍。

陈之遴死于沈阳。

康熙六年丁未(公元1667)13岁

成德自是年起,得董讷教授,学业大进。(《通志堂集》十九附董讷诔词)按,董讷,平原人,康熙六年进士,官编修。康熙四十年卒,年六十三。有《柳村诗集》。

七月,圣祖亲政。

九月,纂修《世祖章皇帝实录》,以明珠等为副总裁。

九月,顾贞观扈从东巡,作七言绝句六十首。归,又为赋《六州歌头》一阕。

十一月,卢兴祖以不能屏息盗贼,革职。同月卒。

是年,陈维崧客燕。(《亦山草堂遗稿》二)

朱彝尊编成《静志居琴趣》。

顾有孝等编定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之诗为《江左三大家诗抄》,施闰章、吴绮、余怀、叶方蔼、吴兆宽等参阅。

康熙七年戊申(公元1668)14岁

九月,明珠升刑部尚书。冬,明珠及工部尚书马尔赛往阅淮扬河工,至兴化白驹场。

是年,南怀仁与吴明烜有历法之争,为汤若望、杨光先争论之延续。从杰书议,命明珠等二十余人同往测验。

三月,吴绮、吴伟业、徐乾学等十人集湖州,有爱山台修禊事。宋琬为吴绮序《艺香词》。

七月,京师大水,漂没人畜甚众;卢沟桥圮,行人断绝数十日。陈维崧在京,为作《大水行》(《湖海楼诗抄》)。

九月,吴兴祚、姜宸英、严绳孙、顾湄、秦松龄等集秦氏寄畅园。

张纯修之父张滋德卒。顾贞观丁外艰归。

身后: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

秋,沈宛生遗腹子富森。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

性德葬京郊皂荚村。

徐乾学撰《墓志铭》、《神道碑文》,韩菼撰《神道碑铭》,顾贞观撰《行状》,姜宸英撰《墓表》。

董讷撰《诔词》。

张玉书等六人撰《哀词》。

严绳孙等十八人撰《祭文》。

徐元文等二十七人撰《挽诗》。

蔡升元等五人撰《挽词》。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

严绳孙旅端州,见容若小像,题诗二首。按,小像为禹之鼎所绘。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

明珠罢相,旋任内大臣。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

顾贞观入京展性德墓。(《楚颂亭诗》卷二)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

徐乾学刻《通志堂集》,收性德作品十八卷,附录二卷。词四卷,居卷六至卷九,收词三百首。同年,张纯修刻《饮水诗词集》三卷,收词三百零三首。

徐、张二本词由顾贞观阅定。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

性德长子富格卒,年二十六岁。次子富尔敦中进士。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

明珠卒。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0)

性德第三子富森与太皇太后七十寿宴。时富森七十六岁。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3)

汪元治刊结铁网斋本《纳兰词》,五卷,三百二十六首。

光绪六年(公元1880)

许增刊娱园本《纳兰词》,五卷,三百四十二首 。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

陈乃乾刊《清名家词》,收性德词名《通志堂词》,三百四十七首。开明书店版。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

李勖撰《饮水词笺》,是为性德词第一个注本。正中书局版。

1979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通志堂集》。

1984年

冯统校《饮水词》出版,是为性德词第一个校本。广东人民出版社。此本又称“天风阁本”。

1995年

张草纫撰《纳兰词笺注》出版,是为校注合一本。其注文较李勖本有增益,沿用李注者均补出篇名。所凭借之入校本较少,不及天风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张秉戍撰《纳兰词笺注》出版。北京出版社。

2000年

赵秀亭、冯统一撰《饮水词笺校》出版,校注合一本,辽宁教育出版社。收词三百四十七首。校文较天风阁本有订补。以通志堂本为底本,对底本之夺误参考它本有所订正。附录有姜宸英《纳兰君墓表》、《纳兰性德行年录》及《纳兰性德手简》三十七件。

近代人物

中文名:胡道静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13年2月

逝世日期:2003年

胡道静人物经历

胡道静,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祖籍安徽泾县,生于上海。青年时攻习国故,著有《校雠学》《公孙龙子考》。1932年参加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工作,分编新闻、文化、竞技、交通、宗教诸部,并著有《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新闻史上的新时代》等。1956年后著有《梦溪笔谈校证》《沈括研究论集》《中国古代的类书》《农书与农史论集》《种艺必用校录》等,并主持《中国丛书综录》《中国科学技术史探索》等书的编辑。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诸校特聘 教授,(巴黎)国际科学史研究院(AIHS)通讯院士。

学术

(历史lishixinzhicom)

胡道静,其父怀琛,精国学,工诗文,代表作有《胡怀琛诗歌丛稿》、《秋山文存》、《中国文学史概要)、《诸子集解补正》等。怀琛先生的旧诗为亚子先生所深赏,评之为“味在酸咸外,功能新旧中”。朴安先生精于文字、训诂及校勘之学,著述甚富,更是学界盛名的国家大师。道静先生有这样的家学渊源,更加上自幼好学,勤奋自砺,故成功绝非偶然。道静先生父亲的治学方法有一特点,就是凡读书必作抄录,早年手抄许多书册,虽于1913年癸丑之役遭袁系军阀郑汝的强盗部队焚掠时尽丧,但以后又抄积了不少。所以道静先生自幼秉承“手抄一遍,胜读十遍”的庭训,在广泛学习先秦两汉典籍的同时,也养成了手抄群书的学习方法。其时,怀琛先生正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道静先生不仅从父亲于馆中所借的涵芬楼藏书中抄录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书,而且还常常从师长处借得未见之书,不舍昼夜。写副存储。道静先生在回忆这段求学经历时说:“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若借阅不能久,乃手写一本自备的乐趣,我在二十岁前就亲自体会到了。”

道静先生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一一《梦溪笔谈》的研究,是从读中学时即发其端的。他在《 五十年》一文中,曾真挚地回顾了自己人副青少年时代起与《梦溪笔谈》结下的不解之缘。他说:“我在读中学的时候,并不知道活字组版印书的技术是我们的祖先早在第十一世纪中期就发明创造,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的”,“那时我虽已读过‘四书’,读过‘五经’中的三经半,竟然还不知道《梦溪笔谈》这本书”,“直到将进大学之前,读到美国学者卡特写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T.F.Cater’s《The Inter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才惊讶地了解这一项有关人类文化发展的重大创造原来是我们自己的祖先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这是五十多年前我国中学生的知识情况,现在当然不是这样。)“卡特的书说明了史料的来源,还特别夸誉《梦溪笔谈》这部著作。说它这好那好。于是我这个当时对古籍只读先秦、两汉之书的小伙子就迫不及待地去找这本沈括的名著来阅读了。我最初买到的一部是古书流通处影印的清末广东陶氏的刻本。没有疑问,一读就着了迷,从此它就成了我要好的朋友。”

胡道静人物生平

读于武进顾

1927年,道静先生十五岁时就读于武进顾实先生任教的一所学校,老先生讲授《汉书·艺文志》,旁引博征,深入浅出,引起了他对乾嘉学派考据之学的兴趣,因此,又在怀琛先生和朴安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古文字学和校勘学,圈读《国朝汉学师承记》,同时,又潜心攻读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阮元主持的校勘班子利用那么多的不同版本互勘异同、发现问题的事实,使他认识到要校理古籍,不掌握版本学和谙熟每种古籍的版本情况是不行的,于是,要发奋于这方面的学习和探索。他家藏有一部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四部丛刊》,他把这部“网罗善本,景印留真”的大丛书作为揣摩版本学的津逮。

考入上海持志大学

1928年,道静先生插班考入上海持志大学文科国学系。从此,他在系统深造的同时,广泛从师而学。1929年,道静先生拜父亲和伯父的至交、版本目录学海宁陈乃乾先生为师,进一步学习版本学、目录学,以及整理和影印古籍的专门知识。其时,朴安先生与一些学者组织了名为“中国学会”的学术团体,乃乾先生亦是会员,学会每两月有一次集会,道静先生作为“小会员”,借此机缘得以饱聆老师宿儒的高论。乃乾先生论版本之学,别有一番心得。他反对“玩物丧志”,主张实际效用,认为版本之学不一定是宋元珍本、名钞宝册,只是要从实际的校勘价值与是否为孤本、逸书、足本而定。乃乾先生的灼见,使他受益很深的。

  《宋词三百首》,原署上强村民(近人朱孝臧)编,选两宋七十九家词人二百八十三首词,按帝王、文士、女流编排,以天然浑成为主旨,选词精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3月出版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包括作者简介、注解和评笺,版本较好。笺者引征二百余种书籍,爬梳遗逸,彰显作者,广采博收,汇集诸评,辨析正误,注释精当。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本

  《绝妙好词》,南宋周密编,七卷,选南宋自张孝祥至仇远一百三十二家词作近四百首,较广较精,文献价值很高。选者为词坛名家,词风轻柔园腻,故择取严格,多选相类婉丽之作,不能反映南宋词作全貌。清人查为仁、厉鹗作注,合为《绝妙好词笺》,有作者小传和资料、词本事、题解和总评。光绪年间刻本附有余集编《绝妙好词续钞》一卷和徐懋再编之《续钞补录》一卷。。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57年《四部备要》重印本

  《千家诗》多家选本。①全名《分门类纂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南宋刘克庄编,选唐、五代、宋诗而以宋为主。克庄号后村居士,故亦称《后村千家诗》。②题明人王相选注《新镌五言千家诗》。③题宋谢枋得选、王相注《重订千家诗》(七言)。④题谢枋得精选《千家诗》,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卷。题材广泛,篇幅短小,浅显易解,是旧时流传极广的启蒙读物。

  推荐版本:东海文艺出版社1957年版

  《宋诗别裁》,原名《宋诗百一钞》,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编选,八卷。后人将其与沈德潜所编唐、明、清三朝别裁合刊为《五朝诗别裁集》,改现名。收宋一百三十七家诗人六百四十五首诗,按体裁分为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五言和七言绝句,注意兼收不同诗人流派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宋诗各体、流派的面貌。但由于选者强调“比兴深婉”、“宫商协畅”,崇奉理学,选诗不精,比较粗糙,仅有圈点,没有小传和评语,疏于考证修订,文字时有讹误。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蒋天枢点校本

  《全元散曲》,隋树森辑。全书辑金代元好问至元末明初散曲作家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数四百五十七首(不包括残曲),按作者时代先后编排,广采博收,搜集完备,附有小传,校勘补正精审,所有作品均注明出处、收入选本和曲谱。书首列《引用书目》,末附《作家姓名别号索引》和《作品曲牌索引》。之后,陈加有《〈全元散曲〉补遗》,载于1980年第2期《文献》。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本

  《元诗别裁集》,原名《元诗百一钞》,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编选,八卷,附补遗一卷。后人将其与沈德潜所编唐、明、清三朝别裁合刊为《五朝诗别裁集》,改现名。本书依据沈德潜“三唐之格”(盛唐、中唐和晚唐)选自金入元的元好问至由元入明的杨雄桢一百五十二家,六百九十首诗,多表现士大夫思想情趣,间有写民族矛盾之作。编者少门户之见,兼录各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诗面貌。无诗人小传和评语,仅有圈点。中华书局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然藜阁刻本缩版影印。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1979年版

  《元人小令集》,陈乃乾根据明代张禄《词林摘艳》中《南北小令》一卷及其他作品编辑的元代散曲集。搜罗极富,断句并标符号,便于诵读。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

  《阳春白雪》,全称《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抄本多名《乐府阳春白雪》或《阳春白雪》,元杨朝英选编。有十卷刻本和九卷抄本两种版本。除无名氏外,选四十七人四百九十二首小令、四十七套套数。所选作品思想内容瑕瑜互见,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元代散曲的真实情况。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57年版隋树森校订本

  《太平乐府》,全名《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元杨朝英选编。前五卷为小令,后四卷为套数。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出版有卢前校订本。除无名氏外,选八十五人一千零六十二首小令、一百四十一套套数。仅几首小令与《阳春白雪》所收重复。(128字)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58年版隋树森校订本

  《明诗别裁》,清沈德潜、周准以朱彝尊《明诗综》为基础编选,收明代三百多家千余首诗。编选者主张古体诗宗汉魏、近体诗学盛唐,推重前、后七子,排斥公安、竟陵两派,故选前后七子作品较多,不能反映明诗全貌,但从中可见复古派创作特点。商务印书馆1958年据《万有文库》本重印。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75年缩印本

  《纳兰词》,清纳兰性德著。五卷,另附补遗一卷。清人汪珊渔在《饮水词》、《侧帽词》基础上、根据十余种辑本、抄本编刻汇集而成,按词调排列,收词三百多首。纳兰性德于诗词文赋均有创作,而以词最享盛名,虽不乏抒怀写景、豪放俊逸之作,但以缠绵清婉为主要格调,风格近似李后主,尤以悼亡系列最能体现,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第一人”。

  推荐版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本

  《龚自珍诗选》,清龚自珍作,刘逸生选注。收编年诗五十三首、《己亥杂诗》一百零一首,注意诗句串解。龚诗大胆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与腐朽,抒发对国事感慨和生平哀乐,歌颂爱国理想与个性解放,热情洋溢,风格瑰丽。其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诗尤为后世传诵。书前有《前言》,后附编选者《试论龚诗的艺术特色》。

  推荐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清诗别裁》,原名《国朝诗别裁》,清沈德潜编选,三十六卷。因收明降臣钱谦益等人作品而受乾隆申斥,随删减为三十二卷。选清初至乾隆间二百七十五家,较为广泛,均有小传。选诗受编者“正统论”、“格调说”、“温柔敦厚”思想影响,多平正之作。商务印书馆1958年据《万有文库》本重印。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75年缩版影印本

  《人境庐诗草》,清黄遵宪作,以其居室名。作者自编。收同治三年至光绪三十年编年诗六百余首,十一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钱仲联笺注,附年谱、各家诗话等。另外《日本杂事诗》二卷不在《诗草》内。中华书局1960年又出版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搜辑的《人境庐集外诗辑》。

  推荐版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钱仲联笺注本

  《近代诗钞》,陈衍辑清咸丰初至辛亥革命后三百七十家诗,人各为卷。诗人之下均有小传,间载诗话和评语,收集资料颇为丰富。诗作多写日常生活和个人感情,较少反映社会时代。资料价值较高。1923年初版。

  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年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选近代五十余人三百余首诗作。前言全面介绍了近代诗歌创作情况。有作者简介,注释简明、通俗。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选历代诗、词、曲一千首。分上、下两编,每编各有两册。上编自周至唐五代,共五百五十首,下编自宋至“五四”前,共四百五十首。按时代先后、分作家排列,一人作品之中,又据在体裁文学史上出现的四言、骚体、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词、散曲等顺序编排,一体之中则斟酌写作年代。诗前有作者小传,正文后面有简明注释,适当讲解疑难问题,或予以必要说明和征引,曾经被列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辽金元诗选》,童荑荪选注,选三代近百家优秀作品。入选诗人均有小传。对诗加以浅近注释与解说。前言评述三代诗歌的发展和成就。

  推荐版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散曲选注》,王季思主编,洪柏昭、卢叔度、罗锡诗、卢汉超选注。本书以隋树森《全元散曲》为底本,从兼顾政治与艺术、内容和形式的标准出发,注意流派风格的多样化,选元人七十五家及无名氏散曲二百四十首,根据曲子内容为无题作品拟题并用号标明,个别地方进行了校勘。选注分作者简介、注释、说明三部分,注释较详,其他则略,通俗易懂,便于阅读。《前言》全面介绍评价了元曲的渊源、发展、种类、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推荐版本: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1、“近代收藏家,无过百年者,如仪征阮氏、大兴翁氏、汉阳叶氏、洪洞刘氏、诸城刘(喜海)氏,没仅数年,诸物已星散人间,不胜感慨系之。”(鲍康《观古阁泉说》)

2、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古滇赵钫校刻本《嘉荫簃论泉绝句》梓成,内有周其悫“道光著雍阉茂”(戊戌,1838年)序。

3、“先生等身著作,身后都散佚。《古泉苑》一百一卷,尤为巨观,陈寿卿(介祺)前辈得其原本,曾嘱余梓行,顾有图无说,仍未成之书。……壬申(1872年)解组旋都下,见已刊之。”(鲍康《刘氏〈长安获古编〉序》)

4、“同治壬申(1872年),余自夔府解组旋京师,陈寿卿以《长安获古编》寄余,潘伯寅以《海东金石苑》赠余,方次第为先生梓行。”(同治癸酉十二月鲍康序《嘉荫簃论泉绝句》,是年,该书由鲍氏观古阁重镌梓行。)

5、“当年,余曾假观(《海东金石苑》),手录其目,原帙旋毁于火,……赖(潘)伯寅钞有各碑跋语,出以授余,读之如见全豹,爰亟付手民,并假胡石查(义赞)农部所藏先生论泉绝句原刻,一并授梓,公之同好。”(鲍康《刘氏〈海东金石苑〉序》)

6、“刘燕庭著《海东金石苑》八卷,……惜咸丰庚申(1860年)毁于火。潘伯寅录有诸碑跋。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余为刻之。”(鲍康《为董云舫跋高丽钟拓》)

7、莫友芝辑成《嘉荫簃金石目摘录》不分卷,稿本一册,今藏国家图书馆。

8、《嘉荫簃论泉绝句》鲍康跋:“……惟原作刊于道光中叶,尚偶沿洪志之误,比先生辑《古泉苑》时,则悉汰其说矣,间有一、二伪字,亦正之。甲戌(1874年)夏五, 鲍康再识。”

9、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鲍康重刻道光十八年(1838年)嘉荫簃刻本《嘉荫簃论泉绝句》。又刻《海东金石苑》一卷(只录题跋而无原文),收入《观古阁丛刻》中,今国家图书馆有藏。

10、鲍康欲为刘喜海刻《长安获古编》、《嘉荫簃藏泉目》,梓入《观古阁丛稿》,已预作两序,然二书至光绪二年(1876年)尚未梓成。

11、姚觐元为《三巴孴古志》编目,成《金石苑目》,手抄本一册,今藏国家图书馆。

12、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鲍康作《题嘉荫簃铁泉拓册》,见于《观古阁丛稿》。

13、光绪七年(1881年),《海东金石苑》前四卷、卷首一卷,张德容二铭草堂刻本梓成。

14、光绪七年(1881年),《海东金石苑补遗》梓成(《艺林年鉴》)。

15、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冬,薄游吴门,遇南汇沈均初(树镛)家拓本三千余种,皆刘燕庭方伯故物,以重值收之”,悉编入《艺风堂金石文字目》。(见缪荃孙该目序)

16、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丹徒刘鄂补刻《长安获古编》梓成。

17、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章钰“算鹤量鲸室”手抄刘喜海校抄本明人朱珪编《名迹录》七卷。

18、光绪中,《嘉荫簃藏器目》一卷收入《灵鹣阁丛书》第五集;《海东金石存考》一卷、《待访目》一卷收入《木樨轩丛书》。

19、民国二年(1913年),章钰“算鹤量鲸室”传抄清叶志诜编《刘燕庭所得金石》一册,今藏国家图书馆。

20、民国三年(1914年),王国维编《国朝金文著录表》,收有《长安获古编》。

21、民国八年(1919年),《东武刘氏款识》(刘喜海撰,陈介祺书),上海商务印书馆石印本出版。

22、民国九年(1920年),王国维为《金石苑》一百二十一卷稿本作长跋,稿本及王氏跋今藏国家图书馆。

23、民国十年(1921年),《金石苑》收入鲍鼎编《国朝金文著录表补遗》内。《临汀苍玉洞宋人题名》一卷、《附录》一卷收入《百一庐金石丛书》内,陈乃乾影印本。《海东金石苑存考》一卷收入《遯庵金石丛书》。

24、民国十一年(1922年),《海东金石苑》八卷、《补遗》六卷、《附录》二卷,刘喜海辑,刘承干补,收入《嘉业堂金石丛书》内。该丛书,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重印,1982年文物出版社重印。

25、民国间,《长安获古编》一卷、附编目一卷,刘喜海撰,胡琨编,收入陈准辑刻《湫漻斋丛书》内。

26、民国十八年(1929年),《新莽货布范》(刘喜海辑)在上海神州国光社影印出版。

27、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海东金石存考》一卷、《待访目》一卷,收入《信古阁小丛书》内。

28、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泉苑菁华·古泉丛话合刻》(即《刘戴合刻》)出版,丁福保序。是年,丁福保编成《古钱大辞典》,“将翁宜泉之《古泉汇考》、刘燕庭之《泉苑精华》、鲍子年之《观古阁泉拓》、日本平尾聚泉君之各种泉谱,尽量辑入。”(《古钱大辞典·畴隐居士自述》)

29、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艺文杂志》1卷2期刊出刘喜海编《四川访碑录》一小部分。

30、《嘉荫簃藏器目》一卷,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印本。

31、《燕庭遗稿》一卷,清潘志诒编,收入潘承弼辑《陟冈楼丛书》内,民国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间石印本。

32、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嘉荫簃集》二卷收入《咫园丛书》内。

33、“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有《燕庭金石丛稿》,实乃四川历代石刻文字目录,按地域分类,有“待访”目,乃刘喜海稿本,当是刘氏在成都时所辑。“史语所”去台后,在台湾出版《石刻史料新编》丛书,该稿收入丛书第三辑第三十二册内,有编者按云:“本稿据嘉业堂藏刘氏手稿蓝格抄本,珍贵异常,本应置于四川省内,今特列入补遗篇内,。”前述《四川访碑录》,实即《燕庭金石丛稿》之“成都府”部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