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板框尺寸怎么量
古籍板框尺寸量的方法
1、量取古籍的尺寸:首先需要将古籍取出,量取古籍的长、宽、厚度等尺寸,以便确定合适的板框尺寸。
2、确定板框的尺寸:根据古籍的尺寸,确定合适的板框尺寸。一般来说,板框的尺寸应该比古籍的尺寸大一些,以便容纳古籍和保护材料。
3、量取板框的尺寸:使用卷尺或直尺等工具,沿着板框的长、宽方向分别量取板框的尺寸。
工具/原料:线(05毫米)、大眼针。
1、首先,把需要用的材料准备好,如下图所示。
2、把要装订的书,打孔定位用铅笔或者画粉做好记号,如下图所示。
3、孔的距离书的边12厘米,上下4厘米,中间平分为,三份,如下图所示。
4、孔用细的铁钉或者锥子,用榔头敲击铁钉或者锥子,打好孔的书,对着光看一下,应该是通透的,如下图所示。
5、装订的时候先从第二个孔开始穿入,留大约6厘米的线在外面(是最后打结用的),如下图所示。
6、侧面绕一圈,穿入第三个孔,如图所示。
7、接着穿入第四个口,如下图所示。
8、然后在侧面绕一圈,接着绕回来,如下图所示。
9、穿的是双线,所以保证每根线,都是双的,如下图所示。
10、 穿到第一根孔,然后回到第二个孔,如下图所示。
11、这个时候检查一下,所有的线都是双股的,最后与刚开始留的那六厘米的一根线打结,如下图所示。
12、打结后把剩余在线头,穿入孔内,可以用打火机略微烧一下它就会略微融化,看不到线头了,如下图所示。
13、这样一本线装书就装订好了,如下图所示。
文物价值和使用价值可分为:孤本、秘本、珍本、善本、通行本等。根据加工不同可分为:过录本、校本、批本等。官刻本:指清及清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国家某种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本。中国雕板印书始自唐朝。自五代起,始由国子监校刻经书,开官刻本之先河。两宋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司、局、殿,地方各府、州、军官署,各府、州、县学,各地仓台、计台、公使库;元代兴文署、广成局、中书省、行中书省、各路儒学、各地书院;明代两京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内府各监、各藩府、各布政使司、各府、州、县衙署,各级各地学校;清代武英殿、内府各监、中央各部、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凡由这些单位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均可称为官刻本。起,福建书坊续有发展。明代南北两京,苏州、扬州、杭州、徽州、常熟、建阳,仍是书坊林立。清代书坊遍布全国各地,但有的已是单纯经销并不编刻图书了。所有历代这些书坊刻的书,都可以称为坊刻本。
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种:①雕版印刷。现存有确实年代的实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但雕版印刷发明的时间要比这早得多。②活字印刷。据文献记载,北宋毕升于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泥活字,元代王祯曾用木活字印书,明代中期又盛行铜活字。明清铜活字和木活字所印之书,现尚有不少遗存。③套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发展。书中文字需要有所区别时,例如经和注,或图画需用不同颜色印出时,分别刻成同样尺寸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即成套印本。先是朱墨两色套印,后发展到三色、四色、五色甚至六色,并由套印发展到饾版、拱花艺术性很高的工艺技术。据考古发现,套印可能在宋辽金时代即已发 明,盛行于明、清。
古籍板框尺寸怎么量
本文2023-10-09 14:58: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