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苍耳的诗歌文章,具体有哪些含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有关苍耳的诗歌文章,具体有哪些含义,第1张

苍耳(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尔雅) 别名:葈耳(本草经),粘头婆,虱马头(广州),苍耳子(四川、云南、河南、山东、山西、东北),老苍子(辽宁、江西、河北),野茄子,敝子(东北),道人头,刺八裸(河南),苍浪子,绵苍浪子,羌子裸子,青棘子(江苏),抢子(安徽),痴头婆,胡苍子(湖南),野茄(河北),猪耳,菜耳(甘肃)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都有其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原产于美洲和东亚,广布欧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区;生于山坡、草地、路旁。中国各地广布。

向左转|向右转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叶卵状三角形,长6一1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尖,基部浅心形至阔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常成不明显的3浅裂,两面有贴生糙伏毛;叶柄长3.5一10厘米,密被细毛。壶体状无柄,长椭圆形或卵形,长10一18毫米,宽6—12毫米,表面具钩刺和密生细毛,钩刺长1.5—2毫米,顶端喙长1.5—2适米。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基本信息

中文名:苍耳

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X strumarium L]

英文名字:Siberia Cocklebur

中文别名:卷耳、葹、苓耳、胡葈、地葵、枲耳、葈耳、白胡荽、常枲、爵耳、耳珰草、常思、常思菜、羊负来、只刺、进贤菜、道人头、喝起草、佛耳、缣丝草、野缣丝、野茄、猪耳、痴头婆、虱麻头、粘粘葵、白痴头婆、刺儿颗、假矮瓜、白猪母络、疔疮草、野紫菜、野落苏、狗耳朵草、苍子棵、青棘子、菜耳、粘粘连、油巴子。

折叠概述

苍耳:植物,一年生杂草。有些权威认为该属有15种,有的认为仅2~4种。苍耳雄花花序圆而短,在雌花花序之上,雌花包在一绿、黄或褐色卵圆形的总苞内,总苞外有许多钩状刺和两个大的角状刺。成熟的刺果黏在动物的毛上,藉以散布他处。瘤突苍耳(X strumarium)对牲畜有毒,从前曾用作草药。

地理分布

原产于美洲和东亚,广布欧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区;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我国各地广布。

防除方法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换茬,清选种子。

药剂防治

灭草松、恶草酮、乳氟禾草灵、扑草净、绿麦隆、氟磺胺草醚、西玛津等除草剂。

栽培技术

生活习性

苍耳喜温暖稍湿润气候。以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耐干旱瘠薄。河南4月下旬发芽,5—6月出苗,7—9月开花,9—10月成熟。黑龙江5月上、中 旬出苗,7月中下旬开花,8月中下旬种子成熟。种子易混入农作物种子中。根系发达,入土较深,不易清除和拔出。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适应性强,不择土壤。栽培方法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法。直播:4月按株距45cm×45cm开穴,穴深6-8cmn,每穴播5颗左右,覆土,稍加镇压,浇水。育苗移栽法:3-4月育苗,播种后待苗高10cm左右移栽,每次3-4株。

折叠田间管理

苗高10cm时间苗、补苗,每穴留苗2-3株。每年松土除草2-3次,结合追施人粪尿或尿素。

经济价值

茎皮制成的纤维可以作麻袋、麻绳。

苍耳子油是一种高级香料的原料,并可作油漆、油墨及肥皂硬化油等,还可代替桐油。

入药治麻风,种子利尿、发汗。

茎叶捣烂后涂敷,治疥癣,虫咬伤等。苍耳子悬浮液可防治蚜虫,如加入樟脑,杀虫率更高,苍耳子石灰合液可杀蚜虫。苍耳子可做猪的精饲料。

化学成分

果实含苍耳甙、脂肪油、树脂、生物碱、维生素C。苍耳甙(Strumaroside),即B-谷甾醇葡萄糖甙)、黄质宁(Xanthinin)、苍耳明(Xanthumin,是黄质宁的立体异构体)、8-(-异戊烯基)-5,7,3,4-四羟基黄酮[8-(-Isopen-tenyl)-5,7,3,4-Tetrahydroxy-flavone〕,以及咖啡酸和1,4-二咖啡酰奎宁酸(1,4-Dicaffeoylquinic acid)。此外,尚含查耳酮衍生物、水溶性甙、葡萄糖、果糖、氨基酸、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硝酸钾、硫酸钙等。

药用价值

中药采制

9~10月割取地上部分,打下果实,晒干,去刺,生用或炒用。需碾去刺,或再炒黄。

折叠中药性状

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七黄绿色,有钩刺。顶端有2枚粗刺,基部有梗痕。质硬而韧,2室,各有1枚瘦果,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枚,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别录》:"苦辛,微寒,有小毒。"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微寒涩,有小毒。"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炒食种子25—400g可引起中毒,多在4-5小时至3天内出现症状。苍耳子中毒的报道很多,严重的造成死亡。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心率减慢、精神萎靡、全身无力、多汗或无汗、嗜睡或烦躁不安、瞳孔扩大等;严重者肝肾检查有损害,肝大、黄疸、广泛性出血,昏迷、抽搐、心力衰竭、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家畜食后也引起中毒,尤以猪和牛为多。症状有抑郁、怄气、脉搏急速、体温下降、呼吸困难以致死。主治 感冒;头风;头晕;鼻渊、目赤、目翳、风温痹痛、拘挛麻木、风癞、疔疮、疥癣、皮肤瘙痒、痔疮、痢疾、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湿痹拘挛,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别录》:"治膝痛,溪毒。"

《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

《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

《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

《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

《纲目》:"善通顶门连脑。"

《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

《广东中药》II:"治红云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本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迹”

《要药分剂》:“治鼻渊鼻首,断不可缺,能使清阳之气上行巅顶也。

用法用量

煎服,3 ~10g 。或入丸散。内服:煎汤,6-12g,大剂量30-60g;或捣汁;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敷。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药理 本品含含苍耳甙(xanthostrumarin)。叶含苍耳醇(xanthanol)、异苍耳醇(jsoxanthanol)、苍耳酯(xanthumin)等。甙类物质有显著降血糖作用;煎剂有镇咳作用;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对金**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本品有一定毒性,成人服用量超过100g可致中毒,主要症状为头晕、嗜睡、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并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功障碍、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重则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附方

①治妇人血风攻脑,头旋闷绝,忽死倒地,不知人事:喝起草嫩心,阴干为末,如常酒服一大钱。(《斗门方》)

② 治中风伤寒头痛,又疗疔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撮一升,日三度,(《食疗本草》)

③治中风,头痛,湿痹,四肢拘挛痛:苍耳嫩苗叶一斤,酥一两。先煮苍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盏半,煎豉取汁一盏半,入苍耳及五味,调和作羹,入酥食之。(《圣惠方》苍耳叶羹)

④ 治赤白下痢: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以水煮烂,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汤下。(《医方摘元》)

⑤治目上星翳:鲜苍耳草,捣烂涂膏药上贴太阳穴。(《浙江民间草药》)

⑥ 治大风及诸风疾:苍耳不以多少,碾为细末,用大风(子)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荆芥茶送下,不拘时候服。(《履巉岩本草》)

⑦治癞:嫩苍耳、荷叶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袖珍方》)

⑧ 治疔肿,出根:苍耳烧作灰,和腊月猪脂封之。(《本草拾遗》)

⑨治热毒攻手足,赤肿焮热,疼痛欲脱:苍耳草绞取汁以渍之。(《千金方))

⑩ 治中耳炎:鲜苍耳全草五钱(干的三钱)。冲开水半碗服。(《福建民间草药》)

⑾治疥疮痔漏:苍耳全草煎汤熏洗。(《闽东本草》)

⑿ 治风疹和遍身湿痒:苍耳全草煎汤外洗。(《闽东本草》)

⒀治赤白汗斑:苍耳嫩叶尖和膏盐擂烂。五、六月间擦之,五、七次。(《摘元方》)

⒁ 治花蜘蛛毒咬人:野缣丝,捣汁一盏服,仍以渣敷之。(《摘元方》)

⒂治虫咬性皮炎:鲜苍耳茎叶、白矾、明雄各适量。共捣成膏,外敷螫咬处,固定。(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①治疗麻风

对改善症状有较好作用,用药后能使患者结节消失,恢复正常皮肤,或红斑颜色变淡、范围缩小,面部、耳垂浸润性损害减轻,胀大的尺神经变细变软,手足活动灵活,部分恢复知觉。麻风杆菌也有减少趋势。病理浸润亦稍有进步。但上述疗效多发生在用药后3~4月之间,以后进步便不明显,且有部分病人发生新生损害,少数病人继续用药至12~15个月又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不及初期效果明显。因此认为苍耳草宜与砜类药或氨硫脲同时服用或交替服用,以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剂量及用法:目前尚无统一的剂量标准。一般采用新鲜苍耳草制成浸膏丸或片内服。浸膏丸每粒相当于生药1~2两或4两。开始用4两,每日1次,3日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轻重逐渐增加用量,最多每日16两,2次分服;有的每日用8~24两,连服3个月,休息两周;也有主张每日用12两,3次分服,若出现副作用可酌量减少,如无不良反应而见效迟缓者,可酌情渐增剂量。副作用有食欲减退、便秘,及发热、神经症状等,但均较轻微。有人指出:在服用大剂量时,应注意安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②治疗慢性鼻炎

据50余例临床观察,有效率在50%以上。具有抗过敏作用。对急性副鼻窦炎也有效果。用法:苍耳全草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

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苍耳草2两(干的1两),煎服,每日1剂。轻者3~5天,重者7~10天即可见效。

④治疗早期血吸虫病

用苍耳全草2两,槟榔15两,煎成6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食前服,连服10天。治疗32例,患者一般体征均见好转;3个月后28例曾复查大便,血吸虫卵阴转率为786%。常见的药物反应有腹痛、腹泻、头晕和恶心等。

中毒机理

全株有毒,幼芽和果实的毒性最大,茎叶中都含有对神经及肌肉有毒的物质。其中毒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种仁和子叶含毒蛋白、毒甙等可能是主要的有毒成分,可损害心、肝、肾及引起出血。中毒原因主要是误食苍耳果实或幼苗(误为豆芽)。若要作为药用,请去看医生,并严格遵照医嘱。苍耳中毒的潜伏期因食入物不同而异,一般为2~3天,快者4小时即发病。例如,直接吃生苍耳子者食后4~8小时发病,食苍耳子饼者10~24小时发病,食幼苗者,1~5天发病。

解毒方法

1无胃肠道出血时,可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液洗胃,内服硫酸镁导泻,若服大量超过4小时者,应及早用1%~2%食盐水作高位灌肠。

2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并大量饮糖水。如有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尿闭者应限制输液量。

3有出血时给以补血维生素K等止血剂,必要时输血。

4肝脏提醒明显损害时,可给激素及补血维生素B1、B12、C等保肝药物养生。在治疗检测期间暂禁脂肪隆胸类食物疱疹,其他对症治疗检测。

5甘草30g、绿豆120g,煎汤内服。

6板蓝根120g,水煎分2次早晚服。

7芦根60g,绿豆30g,金银花15g,葛花9g,甘草9g,水煎2次,合并一起,每日早晚分服,连服3~6剂。

8有肠胃偏瘫道出血常识症状时,用甘草30g,远志9g,沙参15g,血余炭9g,三七粉15g(冲服),水煎2次,合并一起,每4小时1次,2次服完,连服2~6剂。

9针灸问答

(1)解毒:取曲池、三阴交。

(2)牙关紧闭:取颊车、合谷。

(3)细菌呕吐、腹痛取中脘、内关、足三里。

(4)昏迷:取人中、承浆。

(5)呕吐呼吸困难:取内关。

预防

1不可与猪肉共食。

2不宜做苍耳饼吃,更不得随意生食嫩叶或果实。

3严格掌握剂量,按医嘱服用。

景观价值

可植于路旁、草坪边缘、疏林下或药草园。

大枫子

药名大枫子

基科原属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树的果实

性归味经辛热、有毒

功用袪风杀虫

主治

治疗麻风、疥癣、皮肤炎、癞疮、攻毒杀虫。

禁忌

日常用量1分~3分

浓缩剂量

附注本品毒性较大多作外用内服宜慎重

辛热,治疮疥杀虫劫毒。

性味:辛热,有毒。

功用与主治:燥湿杀虫。治麻风、疥癞。

配伍:

本品捣烂配轻四化建设,以麻油调和,外搽麻风。

配苦参煎汤洗,治麻疯。单独榨取其油,搽疥疮甚效。

用量与用法:外用无定量。去壳用仁。

禁忌:阴虚血热者忌用。

英文名ChaulmoogratreeSeed

拉丁名SemenHydnocarpi

别名大枫子

名称考证大风子(《本草衍义补遗》),大枫子(《品汇精要》)

科目来源大风子科植物

药用部位大风子的成熟种子。本植物种仁的脂肪油(大风子油)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

①《纲目》:“辛,热,有毒。”②《本草原始》:“味甘,热。”

③《玉楸药解》:“味苦,微热。”

入肝、脾、肾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脾。”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效分类外用及其它药

功效主治祛风燥湿、攻毒杀虫。治麻风、疥癣、杨梅疮。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剂。

用药忌宜内服宜慎。阴虚血热者忌服。

炮制方法

大风子:拣净杂质,筛去灰土,用时捣碎,或除去种皮,取净仁。大风子霜:取大风子净仁,碾如泥,或碾碎蒸透,用吸油纸多层包裹,压榨,去尽油,研细过筛。

资源分布

分布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我国分布云南地区。

药材鉴定

干燥的成熟种子,呈不规则的卵圆形,或多面形,稍有钝棱,长约1~25厘米,直径约1~2厘米。外皮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细纹,较小的一端有明显的沟纹。种皮厚而坚硬,厚约15~2毫米,内表面光滑,浅**或黄棕色,种仁与皮分离,种仁两瓣,灰白色,有油性,外被一层红棕色或暗紫色薄膜;气微,味淡。以个大、种仁饱满、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1、泰国大风子:呈不规则的卵圆形或多面形,稍有钝棱、长2-3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有细纹,较小的一端放射出多数明显的凹纹至种子1/3处。种皮坚硬,厚约`1-2毫米,内面光滑,浅**至棕**,种皮与种仁易分离,种仁外被一层红棕色或黄棕色薄膜,较小的一端显皱缩;其周围有一浅**凹入的环纹。胚乳肥大,白色或浅**,有油性,子叶两片,心形,气微,味淡。

2、海南大风子:种子略呈四面体,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长1-2厘米,宽0、5-1厘米,表面灰黄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纵脉纹,种脐位于种子的一端,种皮硬而脆,厚0、5毫米,易碎。种仁不规则长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细皱纹,胚乳黑棕色,子叶心脏形稍尖,色较浅。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衍义补遗》;

①《本草求原》:“大枫子,须用纹银煎三日夜,去其浮油,以杀其毒,否则燥痰而伤血,多服必致失明。”

②《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大枫子及其油脂有毒,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胸腹痛,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肾炎、肝脂肪变性等。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活性炭。对症治疗:胸腹痛可用镇痛剂;如有溶血,可口服硫酸亚铁及注射复方卡古地铁,必要时输血。”

化学成分种仁占全种子的30%,约含脂肪油50%。大风子油于20~30℃间凝固,故在寒冷气候即变成油膏状。油的性质:n14715~14753,[α]+425~5150(氯仿),酸价1~20,皂化价187~2265(平常200~210),碘价94~113(平常93~104)。油的折射率较高,有旋光性,能溶于90%热乙醇,是其特点。油的脂肪酸有大风子油酸(Chaulmoogricacid)、次大风子油酸(Hydnocarpicacid),及少量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等)。大风子油酸及次大风子油酸在油中大部分是成甘油酯,如一大风子油酸、二次大风子油酸甘油酯、一次大风子油酸、二大风子油酸甘油酯。此二结构特殊(都有一个环戊烯)的脂肪酸甘油酯,是药的有效成分,约占总油量的90%。就抗麻风的药效而论,次大风子油酸强于大风于油酸,而二者并用时又强于独用。种子含多量脂肪油(大风子油,hydnocarpusoil),油中主要含次大风子酸(hydnocarpicacid)、晁模酸(chaulmoogricacid)以及二者的甘油酯,另含油酸、棕榈酸及大风子烯酸(gorlieacid)等。此外尚含环戊烯甘氨酸cyelopentinylglycine)等。

相关选方

①治大疯眉目遍身秽烂者:大枫子肉三十两,防风、川芎各十两,蝉壳、羌活、细辛、首乌、独活、苦参、当归、牛膝、全蝎、黄芪、薄荷各二两,白芷、狗脊、牛黄、血竭各五钱。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茶下,空心服,日进三次。(《解围元薮》大风丸)

②治大风疮裂: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涂,仍以壳煎汤洗之。又治杨梅恶疮。(《岭南卫生方》)

③治一切疮疥脓肿等疮:大枫子肉;白矾(枯)各二两,真轻粉一两,为末。将柏油六两和匀涂之。(《疠疡机要》大枫子膏)

④治癣痒各疮:大枫子肉三钱,土硫黄二钱,枯矾一钱,明雄黄二钱。共为末,灯油调搽,(《血证论》大枫丹)

⑤治风刺亦鼻:大风子仁、木鳖子仁、轻粉、硫黄为末,夜夜水调涂之。(《纲目》)

⑥治手背皴裂:大风子捣泥涂之。(《寿域神方》)

原生形态

大风子,常绿乔木。单叶互生;革质;叶柄长12~15厘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基部钝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黄绿色,侧脉8~10对。花杂性或单性,1至数朵簇生;花梗被短柔毛;雄花萼片5,卵形,基部稍联合,两面被长柔毛;花瓣5,卵形,红色或粉红色;退化雄蕊磷片状,线形,着生于瓣上,内部边缘被睫毛,近先端部被柔毛;雄蕊5,花药外向,长圆形,花丝基部粗厚;退化子房圆柱状,被长硬毛;雌花的花萼、花瓣均与雄花相同;退化雄蕊成一纺锤状体;子房卵形或倒卵形,被长硬毛,1室,具5侧膜胎座,胚珠多数,花柱粗短,被柔毛,柱头5裂,反卷。浆果球形,直径6~8厘米,果皮坚硬。种子30~40粒,略呈多角体,外种皮角质;胚乳丰富。花期1~3月。

参考出处《本草衍义补遗》,《本草求原》,《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临床应用

①治疗麻风

大枫子仁历来是治疗瘤型麻风的有效药物,但由于辛、热、有毒,故临床上单独用大枫子仁以治疗麻风者殊鲜。通常制成复方丸剂,如江苏地区所用的麻风丸,浙江地区的扫风丸,广东地区的脾经丸、疠风丸、防风通经丸等,均有一定疗效。

②治疗荨麻疹

大枫子1两,大蒜5钱,捣烂,加水100毫升,煮沸约5分钟,涂搽患部。治疗50例,多数外搽1次即见效。

③治疗酒渣鼻

大枫子肉、胡桃肉、水银、茶叶各等分。先将茶叶与水银研合,大枫子肉与胡桃肉研碎,然后将4药混合研细,用麻油拌成糊状外用。每晨擦1次,治疗6例皆愈。但对汞剂有过敏史者忌用。用药量宜少,多则引起皮炎,如已形成皮炎则应停药,用2%硼酸水冷湿敷,内服维生素B、C,注射钙剂,皮炎愈后仍可继续治疗,但药量应再减少。

不良反应及治疗

人应用后亦有产生头晕、头痛、胸痛、噎感、周身不适、发热、软弱、失眠、食欲不振、腹痛及全身发热感。还能刺激肾脏,产生蛋白尿及管型。《本草求原》:大枫子,须用纹银煎三日夜,去其浮油,以杀其毒,否则燥痰而伤血。多服必致失明。《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大枫子及其油脂有毒。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胸腹痛,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肾炎、肝脂肪变性等。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活性炭。对症治疗:胸腹痛可用镇痛剂;如有溶血,可口服硫酸亚铁及注射复方卡古地铁,必要时输血。

《品汇精要》

大风子

bbb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大风子常绿乔木。

单叶互生;革质;叶柄长12~15厘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基部钝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黄绿色,侧脉8~10对。

花杂性或单性,

1至数朵簇生;花梗被短柔毛;雄花萼片5,卵形,基部稍联合,两面被长柔毛;花瓣5,卵形,红色或粉红色;退化雄蕊磷片状,线形,着生于瓣上,内部边缘被睫毛,近先端部被柔毛;雄蕊5,花药外向,长圆形,花丝基部粗厚;退化子房圆柱状,被长硬毛;雌花的花萼、花瓣均与雄花相同;退化雄蕊成一纺锤状体;子房卵形或倒卵形,被长硬毛,1室,具5侧膜胎座,胚珠多数,花柱粗短,被柔毛,柱头5裂,反卷。

浆果球形,直径6~8厘米,果皮坚硬。

种子30~40粒,略呈多角体,外种皮角质;胚乳丰富。

花期1~3月。

分布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及东南亚其他地区。

我国分布云南地区,台湾、广西有栽培。

本植物种仁的脂肪油(大风子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4~6月采摘成热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干燥的成热种子,呈不规则的卵圆形,或多面形,稍有钝棱,长约1~25厘米,直径约1~2厘米。

外皮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细纹,较小的一端有明显的沟纹。

种皮厚而坚硬,厚约15~2毫米,内表面光滑,浅**或黄棕色,种仁与皮分离,种仁两瓣,灰白色,有油性,外被一层红棕色或暗紫色薄膜。

气微,味淡。

以个大、种仁饱满、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主产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也产我国云南、台湾、广西等地区。

炮制大风子:拣净杂质,筛去灰土,用时捣碎,或除去种皮,取净仁。

大风子霜:取大风子净仁,碾如泥,或碾碎蒸透,用吸油纸多层包裹,压榨,去尽油,研细过筛。

性味辛,热,有毒。

①《纲目》:辛,热,有毒。

②《本草原始》:味甘,热。

③《玉楸药解》:味苦,微热。

归经入肝、脾、肾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脾。

⑧《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大风子的功效祛风燥湿,攻毒杀虫。

治麻风,疥癣,杨梅疮。

①《纲目》:主风癣疥癞,杨梅诸疮,攻毒杀虫。

②《医林纂要》:行痰,杀虫,劫毒。

用霜,亦可劫顽痰,行积水。

③《国药的药理学》:治象皮病。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剂。

宜忌内服宜慎。

阴虚血热者忌服。

选方

①治大疯眉目遍身秽烂者:

大枫子肉三十两,防风、川芎各十两,蝉壳、羌活、细辛、首乌、独活、苦参、当归、牛膝、全蝎、黄芪、薄荷各二两,白芷、狗脊、牛黄、血竭各五钱。

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茶下,空心服,日进三次。

(《解围元薮》大风丸)

②治大风疮裂: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涂,仍以壳煎汤洗之。

又治杨梅恶疮。

(《岭南卫生方》)

③治一切疮疥脓肿等疮:大枫子肉;白矾(枯)各二两,真轻粉一两,为末。

将柏油六两和匀涂之。

(《疠疡机要》大枫子膏)

④治癣痒各疮:大枫子肉三钱,土硫黄二钱,枯矾一钱,明雄黄二钱。

共为末,灯油调搽,(《血证论》大枫丹)

⑤治风刺亦鼻:大风子仁、木鳖子仁、轻粉、硫黄为末,夜夜水调涂之。

(《纲目》)⑥治手背皴裂:大风子捣泥涂之。

(《寿域神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麻风大枫子仁历来是治疗瘤型麻风的有效药物,但由于辛、热、有毒,故临床上单独用大枫子仁以治疗麻风者殊鲜。

通常制成复方丸剂,如江苏地区所用的麻风丸,浙江地区的扫风丸,广东地区的脾经丸、疠风丸、防风通经丸等,均有一定疗效。

②治疗荨麻疹大枫子1两,大蒜5钱,捣烂,加水100毫升,煮沸约5分钟,涂搽患部。

治疗50例,多数外搽1次即见效。

③治疗酒渣鼻大枫子肉、胡桃肉、水银、茶叶各等分。

先将茶叶与水银研合,大枫子肉与胡桃肉研碎,然后将4药混合研细,用麻油拌成糊状外用。

每晨擦1次,治疗6例皆愈。

但对汞剂有过敏史者忌用。

用药量宜少,多则引起皮炎,如已形成皮炎则应停药,用2%硼酸水冷湿敷,内服维生素B、C,注射钙剂,皮炎愈后仍可继续治疗,但药量应再减少。

参考新浪中医网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妇 21 拼音名 22 鼠妇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鼠妇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鼠妇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鼠妇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状 39 化学成份 310 鼠妇的药理作用 311 炮制 312 性味 313 归经 314 功能主治 315 鼠妇的用法用量 316 注意 317 附方 318 各家论述 319 鼠妇的临床应用 32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鼠妇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鼠妇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鼠妇 1 拼音

shǔ fù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妇

21 拼音名

Shǔ Fù

22 鼠妇的别名

潮湿虫、潮虫、地虱婆

23 来源

为平甲虫科动物平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或鼠妇Porcellio scaber Latreille的干燥虫体。春、夏、秋三季捕捉,用铁锅炒干,或开水烫死,晒干或焙干。

24 性味

酸,温。

25 功能主治

利咽止痛,破瘀利水。用于慢性气管炎,术后疼痛,牙痛,口腔炎,鹅口疮,咽喉肿痛,小便不利,闭经。

26 鼠妇的用法用量

15~3分(05~1克),研粉服。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鼠妇

31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32 拼音名

Shǔ Fù

33 英文名

Pillbug

34 鼠妇的别名

伊威、蟠、鼠负、委黍、负蟠、负攀、鼠姑、鼠粘、鼠赖虫、湿生虫、地鸡、地虱、肥蛀蚋、西瓜虫、蒲鞋头虫、潮湿虫、地虱婆、豌豆虫、瓢虫、潮虫子、土孵、暗板虫、鞋板虫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卷甲虫科动物普通卷甲虫或潮虫科动物鼠妇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ielle)2Porcellio scaber Latreille

采收和储藏:一般多在49月间捕捉,捕后用开水烫死,晒干或焙干。本品易遭虫蛀,最好放在石灰缺中贮存。

36 原形态

1普通卷甲虫,体长10mm左右,长为宽的2倍。体呈长椭圆形,背呈弓形。头前丝中央及左右角没有显著的突起。胸节7,第1、第2胸节的后侧板较第3、第7节的尖锐。腹节5,第1、第2节窄,第35节的侧缘与尾节后缘联成半圆形。体节上有多少不等的弯曲条纹。第2触角短。胸肢7对,腹肢5对。尾肢扁平,外肢与尾节嵌合齐平,内肢细小,被尾节掩盖。雄性第1腹肢的外肢台鳃盖状,内肢较细长,末端弯曲呈微钩状。体色有时灰色或暗褐色,有时局部带**,并具有光亮的斑点。

2鼠妇,形状与普通卷甲虫颇为相似,全体呈椭圆形,长约10mm,宽约6mm,表面有光泽,卷曲时呈球形。胸部各节后侧锐尖,尾节呈三角形,尾枝呈棒状,长于尾节。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多栖于朽木、腐叶或石声下,喜阴暗潮湿的环境,有时也出现在房屋、庭院内。小边及海边石下也较多。

2生境同普通卷甲虫。

资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2分布于吉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西等地。

38 性状

性状鉴别,虫体多卷曲成球形或半圆形,长约7mm,宽约5mm。背隆起,平滑,腹向内陷。体灰白色,有光泽。由多数近于平行的环节构成,胸部7节,每节有同形的脚1对,向前、向后逐渐变长。腹部较短,宽圆形分5节。质脆易碎。气腥臭。

39 化学成份

普通卷甲虫,肝胰含粘多糖;硫酸软骨素(chondrolin sulfuric acid)A或硫酸软骨素C,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酶有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神经胺酶(nearaminidase);还含硫、磷、钠、钙、铁、镁等。

雄性生殖器及雄性腺含雄性激素(androgenic hormone)Ⅰ,雄性激素Ⅱ;雄性腺又含雄性激素;肥大肾上腺含雄性激素及雄性激素Ⅰ、Ⅱ。雄虫含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1、2、3、4。雌虫卵巢含卵黄磷蛋白(vitellin1)1、2、3、4。血淋巴含卵黄蛋白原1、2、3、4。外皮腺含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全体含糖原(glycogen),糖(sugar),血淋巴蛋白(hemolymph protein),后内脏表皮腺三磷酸酶(hindeut epithelium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胆甾醇(cholesterol)。

310 药理作用

治疗麻风作用:鼠妇虫及欧洲产平甲虫Armadillidium officinarum 以氯仿浸提,再用乙醇、丙酮、乙醚以次精制,最后作成溶液或片剂,口服或作成油膏局部应用,可治疗麻风。

311 炮制

拣净杂质,微火焙黄。

312 性味

味酸;咸;性凉

313 归经

肝;肾经

314 功能主治

破瘀消症;通经;利水;解毒;止痛。主症瘕;疟母;血瘀经闭;小便不通;惊风撮口;牙齿疼痛;鹅口诸疮

315 鼠妇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16 注意

孕妇及体虚无瘀者禁服。

317 附方

①治疟病: 鼠妇、豆豉二七枚。合捣,令相和,未发时服二九,欲发时服一九。(砷>缺时后方》)②治经闭: 鼠妇一钱,赤芍四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丹参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③治小儿撮口及发噤: 鼠赖虫,续取汁,与儿少许服之。(《圣惠方》)④治产后小便不利: 鼠妇七枚。熬为屑,作一服,酒调下。(《干金方》)⑤治小便不利: 鼠妇一钱五分,车前子四钱,泽泻三钱,灯心一钱。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⑥治血淋: 鼠妇九个。焙干研细末,一次服下,日二次。(《吉林中草药》)⑦治子宫功能性出血: 鼠妇焙黄研末,每服二钱,童便送下。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⑧治牙齿被虫蚀,有蛀孔疼痛: 湿生虫一枚。锦裹干蛀疼处咬之。 (《圣惠方》)⑨治风牙疼痛: 湿生虫、巴豆仁、胡椒备一枚。研匀,饭丸绿豆大, 锦裹一九咬之, 良久涎出吐去。 (《经验济世良方》)⑩止痛镇静,治手术后疼痛: 鼠妇虫洗净,温水杀死,干燥,研细,过筛,加入淀粉和糖,使成10彩散剂,分装胶囊,每粒含鼠妇0.1克。每次服二至四粒。 (《全展选编·外科》)(11)治鹅口白疮: 地鸡研水涂之。 (《寿域神方》)

318 各家论述

1《本经疏证》:鼠妇利水, 白鱼亦利水,又皆气血交阻。但白鱼所主是寒湿阻气,因而及血;鼠妇所主是气阻及血,因袭湿热,故有异云。

2《本经》: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寒热、利水道。

3《日华子本草》:通小便,能堕胎。

4《纲目》:治久疟寒热,风虫牙齿疼痛,小儿撮口惊风,鹅口疮,痘疮倒靥,解射工毒,蜘蛛毒,蚰蜒入耳。

5《本草求原》:主寒热瘀积,湿痰,喉症,惊痫,血病,喘急。

319 鼠妇的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气管炎:将鼠妇粉碎,经60%酒精处理后压制成03、05g两种片剂。05 剂每次25片,03克片剂每次38片,均日服3次,15天为一疗程。共治247例,近期痊愈24例,显效71例,进步107例,无效45例。总有效率818%,其中喘息型有效率834%,单纯型794%。以肺肾虚及偏寒型疗效较好。对喘、咳、痰均有一定效果。平喘作用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出现,持续46小时。服1015天后咳、痰、喘相继明显减轻,但消炎作用不满意。治程中曾对80例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治后半数以上病例有所改善,其中有 l例功能恢复正常。本品一般适用于非炎症性哮喘型气管炎患者。治疗中曾发现3名肺结核合并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服药23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但试用于支气管哮喘,则效果不显著。考虑鼠妇具有破疯活血作用,可能改善肺微血管的循环、促使病变恢复,从而改善肺功能,使喘息减轻。副作用:多数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干反应,有3例服后出现鼻出血,停药后自行消失。

2治疗口腔炎、扁桃体炎:取活鼠妇3040个,置瓦上焙干研末,加冰片少许,装瓶密封。同时取药末吹患处(尽量不吞下,可随即吐出),每曰23次。治疗口腔炎、肩挑体炎及鹅口疮、牙频炎等共250余例,一般在35天治愈。

320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鼠妇的方剂 鼠妇散

音:shǔfùsǎn《千金翼》卷七:方名:鼠妇散组成:鼠妇7枚(熬黄)。主治:产后小便不利。用法用

十四枚丸

四九引葛洪药方,名见《本草纲目》卷四十一:组成:鼠妇虫14枚。主治:疟疾。用法用量:临发服7丸,便愈

葛上亭长丸

3味并去头足翅,糯米炒)10枚,衣中白鱼40枚,鼠妇60枚(炙),雄黄(研)1分,珍珠(研)1分,槟

弹鬼丸

n处方:雄黄2两,丹砂2两,石膏4两,乌头1两,鼠妇1两。制法:上为散,白蜡5两,铜器中火上消之,下

人参鳖甲煎丸

方。组成:炙鳖甲十二分,炒乌扇(即射干)、黄芩、鼠妇(即地虱)、桂枝、干姜、大黄、石韦、厚朴、紫葳、

更多用到中药鼠妇的方剂

用到中药鼠妇的中成药 鳖甲煎丸

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

参鳖甲煎丸

0g射干120g白芍(麸炒)150g干姜150g鼠妇虫90g大黄150g黄芩90g葶苈子30g石韦1

银杏叶口服液

叶口服液的药理作用:1银杏叶口服液可显著延长小鼠在常压、低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提示有提高小鼠

复方玄驹口服液

作用:电 法表明复方玄驹口服液可缩短去势大鼠 勃起潜伏期。大鼠交配实验表明,复方玄驹口服液

心悦胶囊

mg)。心悦胶囊的药理作用:灌胃给药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过氧化脂质、游离

更多用到中药鼠妇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鼠妇 《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鼠妇

、湿生虫(《图经》)、地鸡(《纲目》)、弘景曰∶鼠妇,《尔雅》作鼠负,言鼠多在坎中,背粘负之,故曰鼠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一疟病脉证并治第四]证二条、方六首

鳖甲三两)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二下品]鼠妇

鼠妇味酸,温、微寒,无毒。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寒热,利

《本草崇原》:[卷下本经下品]鼠妇

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寒热,利水道,堕胎。(鼠妇处处有之,多在人家地上下湿处,凡瓮器底及土坎中更

《神农本草经赞》:[卷三下经]鼠妇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鸡子黄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鸡子黄的别名 24 来源 25 化学成份 26 性味 27 归经 28 功能主治 29 鸡子黄的用法用量 210 注意 211 附方 212 各家论述 213 鸡子黄的临床应用 2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鸡子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鸡子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鸡子黄 1 拼音

jī zǐ huáng

2 《辞典》:鸡子黄

21 出处

《别录》

22 拼音名

Jī Zǐ Huánɡ

23 鸡子黄的别名

鸡卵黄(《纲目》)。

24 来源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

25 化学成份

每100克含蛋白质136克,脂类30克,碳水化物1克,灰分16克;钙134毫克,磷532毫克,铁7毫克;维生素A3500国际单位,硫胺素027毫克,核黄素035毫克,尼克酸微量,对氨基苯甲酸(干燥卵黄)08微克/克。

蛋白质有卵黄磷蛋白、卵黄球蛋白,其含率比约为36:1。还含至少5种唾液酸糖蛋白。

鸡子黄含大量脂肪性物质(鸡子白只含约01%),其中约10%是磷脂,而磷脂中又以卵磷脂为主;上述卵黄磷蛋白,在鸡子黄中就是与卵磷脂相结合的。脂肪性物质中的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占脂肪酸467%)、亚油酸(19%)、亚麻酸(29%)、饱和酸(314%)。又鸡子黄含胆甾醇约13%,葡萄糖(化合及游离)约03%。

还含叶黄素和叶黄素的多种异构物,也含少量胡萝卜素。因饲料能影响蛋黄的颜色,肯定蛋黄还含其它种种色素。

26 性味

甘,平。

①《千金·食治》:"微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平,无毒。"

27 归经

入心、肾经。

①《长沙药解》:"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肺、肾三经。"

28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养血息风。治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胎漏下血,烫伤,热疮,湿疹,小儿消化不良。

①《药性论》:"和常山末为丸,竹叶煎汤下,治久疟不差。治漆疮,涂之。醋煮,治产后虚及痢,主小儿发热。煎服,主痢,除烦热。炼之,主呕逆。"

②《千金·食治》:"主除热,火灼,烂疮,痓。"

③《日华子本草》:"炒取油,和粉敷头疮。"

④《纲目》:"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

⑤《本草再新》:"补中益气,养肾益阴,润肺止咳,治虚芳吐血。"

29 鸡子黄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服、煮食或以药汁冲服。外用:调药涂或煮熟熬油涂敷。

210 注意

《本草求真》:"多食则滞。"

211 附方

①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眠: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②治温邪久踞下焦,既厥且哕,脉细而劲:鸡子黄一枚(生用),真阿胶二钱,生龟版六钱,童便一杯,淡菜三钱。水五杯,先煮龟版、淡菜,约二杯,去滓人间胶,上火烊化,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再冲童便,顿服之。(《温病条辨》小定风珠)

③治小儿惊痼:鸡子黄和乳汁,量儿大小服之。(《普济方》)

④治卒干呕不息:破鸡子去白,吞中黄数枚。(《补缺肘后方》)

⑤治卒腹痛下赤白痢,数日不绝:鸡卵一枚,取出黄,去白,纳胡粉令满,壳烧成屑,以酒服一钱匕。(《肘后方》)

⑥治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胎,血尽子死:鸡子十四枚,取黄,以好酒二升煮,使如饧,一服之未瘥,更作服之,以瘥为度。(《普济方》)

⑦治孩子热疮:鸡子五枚(去白取黄),乱发如鸡子许大。二味相和于铁铫子中,炭火熬,初甚干,少顷即发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尽为度,取涂热疮上,即以苦参末粉之。(刘禹锡《传信方》乱发鸡子膏)

⑧治热毒疮瘥后,瘢痕不灭:鸡子一枚(酒浸七日后取黄),白僵蚕三七枚(捣末)。上药与鸡子相和令匀,先以布揩疮瘢赤痛,涂之。(《圣惠方》)

⑨治烧伤、湿疹、耳脓:卵黄油加冰片少许,涂上。(《吉林中草药》)

⑩治脚上臭疮:熟鸡子黄一个,黄蜡一钱。煎油涂之。(《纲目》)

⑾治鼠瘘:鸡卵一枚,米下蒸半日,取出黄,熬令黑,先拭疮上汁令干,以药纳疮孔中。(《千金方》)

212 各家论述

①《纲目》:"鸡子黄,气味俱厚,故能补形,昔人谓其与阿胶同功,正此意也。其治呕逆诸疮,则取其除热引虫而已。"

②《长沙药解》:"鸡子黄,补脾精而益胃液,止泄利而断呕吐。《伤寒》黄连阿胶汤,用之治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者,以其补牌而润燥也。《金匮》百合鸡子汤,用之治百合病吐之后者,以其涤胃而降逆也。排脓散,用之以其补中脘而生血肉也。""温润淳浓,滋脾胃之 ,泽中脘之枯槁,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补中之良药也。"

213 鸡子黄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烧伤

将鸡蛋煮熟,去壳取蛋黄,置铜锅内以文火加热,待水分蒸发后再用大火,即熬出蛋黄油,过滤装瓶,高压灭菌备用。用时,将蛋黄油直接涂在经清创处理的烧伤创面上,以暴露疗法为佳。治疗100余例一、二度中小面积烧伤,均获良好效果,未发生继发感染。涂药后,创面有清凉感,疼痛减轻,渗出减少,结痂快,痂皮自行脱落,一般不留疤痕或疤痕不显。

②治疗静脉曲张性溃疡

将煮熟的鸡蛋,去白留黄,研碎,置铜锅内加热熬出蛋黄油,贮于无菌磁器中备用。用时先清理创面,然后用浸有蛋黄油的棉片平敷于上,外加包扎。隔日或隔2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止。

③治疗麻风溃疡

先清洗创面,并剪除疮缘过度角化皮肤组织及疮底不良肉芽组织;而后用滴管吸蛋黄油少许滴入疮口,再用复方黄连油膏(由黄连、黄柏、紫草、生地、当归、黄蜡、麻油煎熬而成)护盖包扎。隔1、2天换药1次。治疗麻风营养性溃疡8例,其中浅溃疡4例,3例治愈,1例接近痊愈;4例深溃疡,因年限长,骨质受损,疗效不显著。

④治疗皮肤湿疹

将蛋黄油直接涂抹患部,每日一次。一般用药后局部发红、渗液、瘙痒等即见减轻,经治3、5次即可获愈。如以蛋黄油和入儿茶、冰片,或三仙丹、雄黄,调抹患部,治疗皮癣、脚癣或头癣,亦均有效。

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蛋黄油每天5~10毫升,分2次服。一疗程为4~5天。一般服药1~2天后大便次数及性状即明显好转,用药4~5天可痊愈。如用药2~3天后大便仍无好转,即不必继续服用。治疗20例婴儿患者,入院前或入院后均经多种抗菌素或中药治疗无效;粪便常规检查均见较多脂肪滴,部分病例发现少量白细胞,16例粪便培养均为阴性。经内服蛋黄油后,15例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平均疗程为34天。以对婴幼儿慢性或迁延性消化不良疗效最为满意

214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鸡子黄的方剂 大定风珠

概述:大定风珠记载于《温病条辨》卷三,其组成为鸡子黄2个、阿胶9g、生白芍18g、生龟板12g、干

小定风珠

辨》卷三方。处方:生鸡子黄一枚,阿胶二钱,生龟甲六钱,童便一杯,淡菜三钱。鸡子黄1枚(生用)真阿胶6

万应红玉膏

救伤秘旨》:方名:万应红玉膏组成:麻油23两,鸡子黄10个,血余3钱,黄蜡5两,樟冰5两,黄丹6两

阿胶鸡子黄汤

8克生牡蛎12克(杵)络石藤9克茯神木12克鸡子黄2枚(先煎代水)功能主治:滋阴熄风。伤寒邪传少

薯蓣鸡子黄粥

日又来,言服之虽有效验,泻仍不止。遂俾用鸡子数枚煮熟,取其黄捏碎,调粥中服之,两次而愈。盖鸡子黄,有

更多用到中药鸡子黄的方剂

用到中药鸡子黄的中成药 丹参膏

酒调下,1日3次,稍增可知;若有伤动见血,服如鸡子黄者,昼夜67服。制备方法:上切,以真苦酒渍之

活血丸

总录》卷一四五:方名:活血丸组成:桑枝(东南引,鸡子大粗者,细锉)1斗(纳锅中,入米醋,炒黑存性,为

理中丸

中焦虚寒所致者。用法用量: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1丸,研碎,温服之,日3次

止血散

细末。《绛囊撮要》之止血散:组成:陈石灰8两,大黄4两(切片)。功效:《绛囊撮要》之止血散具有止血

明目蒺藜丸

鹤亭集方》:方名:明目蒺藜丸组成:白蒺藜16两,鸡子清10枚(拌炒)。主治:内外翳障,视物昏花,迎风

更多用到中药鸡子黄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鸡子黄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以护内主之义也。其交关变化神明不测之妙,全在一鸡子黄,前人训鸡子黄,佥谓鸡为巽木,得心之母气,色赤

《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鸡

不过三次瘥。白虎是粪神,爱吃鸡子也。身面肿满∶鸡子黄白相和,涂肿处。干再上。(《肘后方》)年深哮喘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二章·六经方药]第六节·滋补剂

小川连(六分蜜炙)鲜生地(六钱)青子芩(一钱)鸡子黄(一枚)先煎代水。秀按手少阴心主血。中含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87.论鼠疫之原因及治法

白茅根煎汤,以之代水煎药,及将药煎成,又调入生鸡子黄同服。服后效验异常,因名其方为坎离互根汤。爰将

《温热经纬》:[卷五]方论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机 5 临床表现 6 诊断依据 7 治疗原则 8 用药原则 9 方药治疗 10 辅助检查 11 疗效评价 12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麻风的方剂 2 治疗麻风的中成药 3 麻风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麻风 1 拼音

má fēng

2 英文参考

lepros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epros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麻风(leprosy[1][2])为病名[3]。是指感染麻风病毒,以遍身麻木,皮肤见红斑紫癜,形若蛇皮,脱屑等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1][2]。见《外科摘要》卷二。麻风又名疠风[3]、冥病、大风、癞病、大风恶疾、疠疡、大麻风、风癞、血风[4]。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4]。

患了麻风病,必须抓紧早期防治,本病目前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较高。

4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卷五:“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溃疡。”

由体虚感受暴疠风毒,邪滞肌肤而发;或接触传染,内侵血脉而成[4]。

麻风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麻风虽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废和畸形,使患者丧失劳动力。麻风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此外,麻风既不胎传,也不遗传。

5 临床表现

初起患处麻木不仁,次发红斑,继则肿溃无脓,久之可蔓延全身肌肤,出现眉落、目损、鼻崩、唇裂以及足底穿溃等重症[4]。

1皮损:斑疹、斑块、结节或浸润、狮面,斑块中间有“打洞区”;

2神经损害:耳大、尺、腓神经粗大;

3感觉障碍:温度觉、触觉、痛觉丧失;

4细菌检查阳性。

6 诊断依据

1感觉障碍。

2周围神经粗大。

3皮损或组织切片内,查到麻风杆菌。

4病理组织学依据。

7 治疗原则

1积极防治,控制传染;

2早期、及时、足量、规则治疗;

3病原治疗;

4对症治疗,畸形需手术治疗。

8 用药原则

1少菌型病例以口服氨苯枫+利福平为主;

2多菌型病例以口服氨苯枫、利福平、氯苯酚秦联合用药疗效佳;

3麻风反应病例以醋酸溶液泼尼松为主,加强支援疗法。

9 方药治疗

治宜祛风化湿,活血杀虫[4]。初起先服保安化灵丹发汗,后改服神应消风散或磨风丸,亦可选服一号扫风丸、蝮蛇酒[4]。久病体虚可兼服何首乌酒[4]。外治用苦参汤洗涤溃疡,外涂狼毒糊剂[4]。必须隔离治疗[4]。

10 辅助检查

1对各类麻风早期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瘤型麻风伴有深部组织及内脏损害者与其他神经科疾患鉴别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C”。

11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皮损完全消退,连续一年内查菌四次阴性;

2好转:症状和体征改善,皮损消退75%以上,治疗后第一次查菌阴性;

3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皮损无变化。

12

是的。

《天国王朝》戴着面具的“麻风王”鲍德温四世,成为了深受历史爱好者们喜欢的人物。他在**中展现的骑士风度与王者风范,也令人深深的折服。不过,**毕竟是经过大量艺术加工的产物。《天国王朝》对鲍德温四世的形象进行了相当美化,与他的真实历史形象可谓相去甚远。

真实的鲍德温,由于身患麻风病而在20岁后便健康状况恶化,根本没法管理政务。所以,耶路撒冷王国内部政治一直极不稳定。到了统治后期,他几乎已经不过问政事、专注于治疗麻风病。**中的大反派居伊和**中的主要正面人物雷蒙德伯爵,先后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真正的话事人。

真实的历史记载中,也没有关于鲍德温整日带面具见人的内容。事实上,鲍德温四世拒绝掩饰自己被麻风病摧残的脸庞,即使在他已经面目全非的时候,他出席公众场合时也从不会遮盖面部。他的家庭教师,也是著名历史作者威廉也为此还惋惜地感叹道:

日复一日,他的境况更糟糕了。他的脸被折磨得不像样子,以至于那些忠诚的追随者看到他时,都深感同情。

当然,蒙吉萨战役并非鲍德温四世一人之功。考虑到鲍德温四世当时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让他本人亲自冲锋杀敌的可能性并不大,也很难控制手下的大贵族们。因此他在此战中主要体现的是精神支柱和最高统帅作用。

1177年时,鲍德温四世的右半身已经几乎瘫痪,只有左半身还有知觉,很难骑马作战。虽然他在仆从的教导下学会了单手骑马,但在半身瘫痪的情况下也很难挥动武器。因此,所谓冲锋在前、奋勇杀敌的情景很可能是编年史作者为突出鲍德温四世的勇气所杜撰的桥段罢了。

另外,根据萨拉丁的传记作家巴哈丁的记载,十字军在蒙吉萨战役中真正的指挥官是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王国军队的统帅--沙蒂永的雷纳德。他同样被**描绘成一个外表粗矿,但内心奸诈的反面人物。

总之,蒙吉萨战役确实是鲍德温四世军事生涯中极为漂亮的一仗。但此战胜利的功劳并不应该由他一人独揽。真实历史中的鲍德温四世,也不是**所演绎的明君形象。鲍德温后来也在1179年泉水谷之战中失败,表明自己的军事水平其实并不稳定。

但鲍德温四世在身患麻风病、且寿命短暂的情况下,还能够击败基督教世界的最大敌人萨拉丁。已经是极为伟大的成功了。

扩展资料:

《天国王朝》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奥兰多·布鲁姆、伊娃·格林、爱德华·诺顿等主演的历史题材**。该片于2005年5月6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12世纪耶路撒冷王国陷入危机,一个铁匠伊贝林的贝里昂保卫耶路撒冷城并对抗想从基督徒手上重新夺回耶路撒冷的伊斯兰领袖萨拉丁的故事 。

参考资料:

-天国王朝

这个比较好玩  小时候经常用他扔女孩子长头发上

苍耳(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尔雅)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都有其毒(贝壳杉烯毒苷),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原产于美洲和东亚,广布欧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区;野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经济价值

茎皮制成的纤维可作麻袋、麻绳。

苍耳子油是一种高级香料的原料,并可作油漆、油墨及肥皂硬化油等,还可代替桐油。

苍耳子悬浮液可防治蚜虫,如加入樟脑,杀虫率更高,苍耳子石灰合液可杀蚜虫。

苍耳子可做猪的精饲料。

医学价值

苍耳属(Xanthium)植物

苍耳根:用于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症、痢疾。

苍耳茎、叶:苦、辛,凉。有小毒。祛风散热,解毒杀虫。用于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疔疮毒肿、崩漏、麻风。

苍耳花:用于白癞顽癣、白痢。

苍耳子——果实:辛、苦,温。有毒。散风湿、通鼻窍、止痛杀虫。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癣、瘙痒。[2] 

入药治麻风,种子利尿、发汗。

茎叶捣烂后涂敷,治疥癣,虫咬伤等。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别录》:"苦辛,微寒,有小毒。"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微寒涩,有小毒。"

禁忌

1忌与猪肉、马肉、米泔水同服。

2血虚头痛不宜服用。

中毒预防

①不可与猪肉、马肉、米泔水共食。

②不宜做苍耳饼吃,更不得随意生食嫩叶或果实。

③严格掌握剂量,按医嘱服用。

各家论述

《别录》:"治膝痛,溪毒。"

《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

《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

《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

《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

《纲目》:"善通顶门连脑。"

《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

《广东中药》II:"治红云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本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迹”

《要药分剂》:“治鼻渊鼻首,断不可缺,能使清阳之气上行巅顶也。[3] 

临床应用编辑

治疗麻风

对改善症状有较好作用,用药后能使患者结节消失,恢复正常皮肤,或红斑颜色变淡、范围缩小,面部、耳垂浸润性损害减轻,胀大的尺神经变细变软,手足活动灵活,部分恢复知觉。麻风杆菌也有减少趋势。病理浸润亦稍有进步。但上述疗效多发生在用药后3~4月之间,以后进步便不明显,且有部分病人发生新生损害,少数病人继续用药至12~15个月又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不及初期效果明显。因此认为苍耳草宜与砜类药或氨硫脲同时服用或交替服用,以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剂量及用法:尚无统一的剂量标准。一般采用新鲜苍耳草制成浸膏丸或片内服。浸膏丸每粒相当于生药1~2两或4两。开始用4两,每日1次,3日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轻重逐渐增加用量,最多每日16两,2次分服;有的每日用8~24两,连服3个月,休息两周;也有主张每日用12两,3次分服,若出现副作用可酌量减少,如无不良反应而见效迟缓者,可酌情渐增剂量。副作用有食欲减退、便秘,及发热、神经症状等,但均较轻微。有人指出:在服用大剂量时,应注意安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治疗慢性鼻炎

据50余例临床观察,有效率在50%以上。具有抗过敏作用。对急性副鼻窦炎也有效果。用法:苍耳全草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苍耳草2两(干的1两),煎服,每日1剂。轻者3~5天,重者7~10天即可见效。

治疗早期血吸虫病

用苍耳全草2两,槟榔15两,煎成6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食前服,连服10天。治疗32例,患者食欲增加,体力增强,一般体征均见好转;3个月后28例曾复查大便,血吸虫卵阴转率为786%。常见的药物反应有腹痛、腹泻、头晕和恶心等。[4] 

民族用药

白药脂:果实治风湿头痛,鼻炎,牙痛,胃痛,风湿痛,疮痈;全草治麻风,腮腺炎,荨麻疹,湿疹,疮痈热痛。根治痢疾,肠炎《大理药志》。书我果:果实、全草治感冒,头痛,慢性鼻窦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皮肤湿疹《滇药录》。

傣药牙西温,雅其闻(西傣):果实、根治肾炎,睾丸炎,尿中夹砂石《版纳傣药》。带总苞的果实治风寒头痛,过敏性鼻炎,风湿疼痛,四肢拘挛,湿疹,虫伤《滇省志》。芽希温(西傣):全草治肾炎,睾丸炎,尿痛《傣医药》。

哈尼药折嘎:全草治肝炎,小儿脑震荡《滇药录》。

瑶药美农米:根、叶、果实、全草水煎服治尿道感染;叶研粉冲米酒服治麻风,研末吹人患耳治中耳炎;果实水煎服治慢性鼻炎;全草水煎主治牙痛,耳痛,水煎洗患处治皮肤瘙痒,疥疮《桂药编》。

仫佬药咯嘎:功用同瑶族《桂药编》。

壮药棵威伦(柳城):功用同瑶族《桂药编》。

侗药念把甲:功用同瑶族《桂药编》。Piudt doux:果实及全草主治燔耿(着热),耿耳卡(腮腺炎)《侗医学》。

水药牛虱子,独供:种子及全草治鼻炎头痛,麻风病《水医药》。

僳僳药他他能:果实治风寒头痛,慢性鼻窦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全草治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病,皮肤湿疹《怒江药》。

阿昌药苍耳:种子治慢性鼻窦炎,副鼻窦炎;全草治子宫出血,深部脓肿《德宏药录》。

彝药红刺树尖:枝尖治风寒湿痹,关节肿痛,伤风头痛,喉痛声哑《哀牢》。尼布什:根或果实主治麻风,疮痒,鼻痛,风湿,风丹,具敛疮生肌,怯风止痒之功《彝植药》。

苗药Bid ghuangd ghunb(比广棍),Jab ved(加欧),Zendj ax dlierb(整家修),Traob ghat yaox(挑嘎摆):果实治筋骨疼痛,鼻炎,皮肤瘙痒,治脚翻经《苗医药》。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用于鼻炎,皮肤瘙痒,风湿痹痛《湘蓝考》。

藏药切才尔:地上部分主治瘟病时疫,脏腑之热症,风热,菌痢腹

有关苍耳的诗歌文章,具体有哪些含义

苍耳(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尔雅) 别名:葈耳(本草经),粘头婆,虱马头(广州),苍耳子(四川、云南、河南、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