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分别出自何时?(时间的先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分别出自何时?(时间的先后),第1张

根据所提供的知识,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下是大致的时间先后顺序:

- 阴阳: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期,也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据传,伏羲氏观天地、察万物,悟出了阴阳之道,用一阴一阳的符号来表现天地间的变化。因此,阴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 五行:起源于周朝,当时人们认识到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相互关联、制约,维持着自然的平衡和万物的生长。五行思想逐渐被后来的道家、儒家等学派接受和应用,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

- 八卦: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期,他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据传,伏羲氏观天地、察万物,根据阴阳二气的变化,画出了八个基本符号,即八卦。这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是阴阳变化的初步表现。后天八卦则由周文王在监狱中演化而来。

- 干支:起源于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部分。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种形式,它以十干和十二支为基础,通过将它们配合起来形成六十个不同的组合,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变化。这个方法在中国古代历法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综上所述,阴阳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期,五行起源于周朝,八卦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期,而干支则起源于夏商时期。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历法、占卜、风水等领域。

阴阳五行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是我国古代的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五行可以分为“阴阳”和“五行”,两者看似是分开的,但是又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五行闭合是阴阳,阴阳也是兼并五行的。阴阳五行学说最早应该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夏朝。而且我们从《易经》里面也是能够看到对于阴阳五行作出的一些解释和运用。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并且是我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源流,我国唯物主义的最早起源也是于此。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这一个观点其实和阴阳学说是非常一致的,并且被运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阴阳和五行两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阴阳是通过金木水火土五行反映出来的,而无形则是阴阳内容里面的存在形式。所以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阴阳学说在夏朝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当时的人们认为阴阳代表了天地万物的源泉,阴阳相合从而使得万物相生,自然界无论是气候的变换还是四季的交替,最终都是阴阳结合的一个结果。任何事情都是能够一分为二,也就是分为阴阳两面。这实质上是对于宇宙万物的一种抽象概念,将宇宙的一切进行了对立统一,从而形成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所以阴阳学说可以说得上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至今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

阴阳五行的概念现在已经融入到了我国的中医还有历法当中,从中医的很多典籍里面我们是能够看出阴阳五行的观点,而且中医是非常注重对于阴阳五行的运用的。对于历法,我们通过阴阳学说来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作物的种植。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更具太阳周期变化而定,反映的是四季的变化,二十四节气就照此而来,主要反映了我国长江以南华北平原的气候,并不适合现在长江以南及我国东北西北等地。

阴历又称月亮历,更具月相变化而来,因为在我国讲究阴阳且月亮的圆缺变化正显现了我国阴阳之间相互变化的关系,且月亮的阴晴圆缺还影响了一些人的生理变化,如女子的生育周期,因此通常作为探究得失的依照,戴上了玄学的面纱。

我国古代的日历应该是阴历为主,辅以阳历的一种日历,以一月三十天,一年12月,辅以闰月和一些二十九天为一月的月份(鸡年的十二月就没有三十,又没有立春所以不利于结婚)

阴阳术的起源  阴阳道(日文:おんみょうどう)源自古代中国的自然哲学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传入日本后,逐渐发展成富有特色的一门自然科学与咒术系统,成为日本神道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日本法术的]代名词。

史实上的阴阳道,以“天文”“历法”“漏刻”等为正职,而并行“占卜”“追傩”等事。同时身负科学家与方技师的身份。然而在民间传说中,却往往讹传为法术的使用者。以安倍晴明‘占事略决’的“十二神将”为例,其所指的是中国六壬法中配合“黄道十二宫”十二月将所需的神将,乃是作为占卜推算之用,民间却将之讹传为晴明所使役的十二式神。时至今日,虽因梦枕貘‘阴阳师’一书的畅销,而令阴阳道为人所津津乐道,然而民众对阴阳道的正确认知却尚待加强。

而奉行阴阳道的术师,称之为阴阳师。

阴阳术发源于中国,在春秋时代,是一个总结了当时大部分前人知识形成的学科,不过这人叫什么我就无从得知了。我国现在的阴阳术已经不是当日我们所了解的了,因为很多的阴阳术知识都已经被划分在别的支派里,如风水、五行、占梦等。

但是最早用上阴阳术的知识的学科是中国的占侯术。简单点理解日本阴阳术的所用的占卜法在中国的占卜学上就是占候术。但是它们之间又是有所区别的。对于我们术者一派而言,占候术和阴阳术是很值得学的,因为它们之中所含有的综合术派成分十分之多。如果有些初学者把占候术简单地理解为占卜,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反而更像它原来的本意。占卜是对以后的事物通过一定得规律手法而进行认知的过程的总称。而现在我国所使用的占卜法绝大部分就是当日占候术的分支, 好像占梦术,占星术、先天演卦、紫薇斗数等我们现在常用的占卜法就是。它们就是在历史的过程中慢慢地在占候术里被划分出来独立成系的。可以说, 占候术我们所知道最早也是最根本的占卜法,它开始的年代以中国古籍里所描写,大概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之前的时代。然而整体的部分被划分出来也就预示者整体自己所有的范围变小的事实。占候术在明、清朝时已经变的十分之渺小, 在当时纪晓岚先生所编辑的《四库全书》中对占候术书籍的收录几乎是术学类之少的一派了。这也可以看出在当时去学占候的人也实在是为数不多这一事实。而且在那时候占候术的定义已经从原本的“占示万物变化之理中的隐义”转变为它的字面义“占卜气候变化的寓意”。

阴阳术的占理就是建立在占候术里“万物的显象和五行之气的内部联系,体现世间一切。”这个理念之上。所以大至日食、地震、台风等,小至梦境、受惊、风吹尘动都可以用以占卜的! 这也解析了为何我们看到日本的阴阳师总好像什么占卜法都用的原因。 但是在中国的占候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却失传了。这在日本的阴阳术也差不多有同样的现象, 而且相方遗失的几乎是同一部分的知识,那就是阴阳术和占候术的中心点:“天文术”。如果我没记错,中国的天文术占候法总结于战国时代而到汉代时失传。

司马迁,汉代人,被后世称之为“太史公”而传颂后世的人。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被处以宫刑的男人就是中国占候术天文术派最后的传人,因为这是他们家学(家传的学艺,一般情况下是只传长男)。

而 在日本,阴阳术一直是贺茂家掌管的技术,但是到了平安时代,却被一分为三。这是由于两个人所造成的,那就是贺茂忠行和安培晴明这对师徒,那也是后来天文术变成土御门家家学的由来(贺茂家保留下的是历计术)。可惜的是在安土桃山时代的那次变革和武士对阴阳师的迫害(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都是信基督教的)。阴阳道便不可避免地向民间流演开去。现在还残存着的阴阳道仪式,绝大部分都是在那个时期传入民间、经过"变质处理"的东西。

阴阳术中包括占卜、方违、反闭、秘术、式神等有好多,但是一时间写不完。反闭就是用术时所用的步法和身法;抚物就是用以消灾的替身;式神,这就不用介绍了。但是学阴阳术, 最先要学的不是这些, 而是阴阳五行之理, 因为阴阳五行的变化是阴阳术的一切基本。

阴阳风水学入门有哪些 风水五行利用与认知

五行是了解命运的钥匙,也是一切预测学科的基础,必须反复讲,反复学,才能掌握它的实质与特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中国传统预测学的基本元素;它涵盖了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几乎时时处处,都可以见到五行的影子。特别是在人生预测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根据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可以推导出相貌丑俊、性格强弱、心地善恶、学识深浅、事业成就、财富积累、感情顺否、婚恋概况、健康状态等等。

了解了五行的重要意义,有些朋友便开始推测自己属什么五行了。但这些自我推测,往往都是一知半解的,都是片面性的,都是不准确的,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以至影响了对自己人生运势的正确判断。那么如何判断你的五行究竟属啥呢?

所谓的自身五行,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但却不一定都是真正实用的。下面我们由浅入深,来逐项分析一下。

第一,纳音五行。

所谓纳音五行,指的是年命纳音的五行属性。

中国的农历纪年,是干支纪年,即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年月日时的状态。

而纳音五行,则是把天干地支融合以后,得出来的新五行。天干有天干的五行属性,地支有地支的五行属性,天干与地支配合后会变成新的五行,称为“纳音五行”。

古人把纳音编成诗诀,方便记忆: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傍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砂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原干支五行称为正五行,纳音五行叫做假借五行,因为它是假借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和十二音律而组合成的纳音五行。我们平常所知道的什么“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就是纳音五行的属性。

五行八卦的基本常识

(1) 天干分阴阳

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

(2) 十二地支阴阳及生肖寅

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 属猪。

(3) 天干五行及方位

甲、乙属木,位东方。  丙、丁属火,位南方。

戊、己属土,位中央。  庚、辛属金,位西方。

壬、癸属水,位北方

(4) 地支五行、四时及方位

寅、卯(辰)属木,司春位东方。

巳、午(未)局火,司夏位南方。

申、酉(戊)属金,司春位西方。

亥、子(丑)属水,司各位北方。

辰、未、戌、丑属土,司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位中央。

(5) 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6) 天干相冲

甲庚冲、乙辛冲、壬丙冲、癸丁冲、戊己位中央无方冲。>>

阴阳风水学中天门巽户指的是什么意思 坐东南大门向西北的房子就属于巽户

如何选择阴阳风水 选风水坟墓要注意如下几点;

1; 龙真,穴才真。2; 藏风纳水,山水有情,山水才为我所用。3; 山龙水龙必须交会,这样明堂才正,明堂正穴才正。4; 龙水向必须合配,这样才能合局,合局天地人才一体。只有通过这几点综合考虑,才能找到真正的风水宝地。不过要真懂这几点,可真不容易!藏风纳水,山水有情就是上等好地方的描述。山水为我所用,就是这些好山水都属于我,以上四点同时暗藏着寻穴和葬吉的取法方向,不是夸夸奇谈,是本人实践心得,外行无法体会。寻龙,硝砂,纳水只为穴。好龙,好砂,好水,要得好穴才真。所以要寻穴,穴就在龙砂水的综合考虑中寻求。不得真穴,好龙好砂好水如同废物!千里江山一向间,虽得好穴,无得吉向也是空。七十二龙,每龙五度,过了三度为另一龙。因此,或以向差而不得富贵,或以向差而丢进火坑。所以葬地风水的原则精华在寻穴和立向。看了我这段看墓地风水的论述,你能领悟吗?墓地风水是很复杂的,在网上是无法准确判定的,只能有水平的风水师实地勘察断定。

住宅风水考察;

第一步,考察远方山水。第二步,考察近处砂水。第三步,考察庭院布局。第四步,考察中堂大门。第五步,考察房间太极。通过这五步考察出房子的风水好坏。

“阴阳”的出现对风水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有风水的时侯就出现了阴阳的配合。

阴阳风水学出水是怎么回事?怎样判断? 风水学说藏风纳水,如果出水,,必不纳水,不纳水,不是吉穴,不能用

哪里可以学习周易预测和阴阳风水学 哪里可以学习周易预测和阴阳风水学ogmfo

床的摆放方位,与阴阳风水学 床的摆放方位,与阴阳风水学xipg

风水中阴阳怎样区分 事物总有对立的两面,一面为阳,一面为阴。比如人,前面为阳,后背为阴;手板为阳,手背为阴。高为阴,低为阳。左为阳,右为阴。高山为阴,平原为阳。流水、空气流动为阳,大地高山静止为阴。

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 天下第一奇书――风水残卷《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是清代摸金校尉所创,其中囊括风水阴阳之术,《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虽然名为十六字,可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十六卷,每卷以周天古卦中的一个字为代表,共计一十六字,所以称为十六字。

这十六字分别是:天、地、人、鬼、神、佛、魔、畜、慑、镇、遁、物、化、阴、阳、空。这部主要记载阴阳风水学的古籍,可谓无所不包,不仅有风水术和阴阳术,更因为它是由摸金校尉的高手所著,所以里面还涵盖了大量各朝各代古墓形制、结构、布局的描述,以及摸金校尉们在倒斗之时遇到过的各种疑难艰险。

可以说《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是一部货真价实的《摸金倒斗指南》,不过这本书只是残本,阴阳术的部分并没有流传下来,仅有风水术的十六字,十六字风水分别对应的内容如下:

天:这一部分主要是星学,也就是在风水术中占很大比重的天星风水,地分吉凶,星有善恶,看风水寻龙脉讲的就是上观天星、下审地脉。

地:风水术的主体是相形度地,大道龙行自有真,星峰磊落是龙身,通过解读大地上山川河流的走向形势,判断龙脉的来去止伏,观取“龙、砂、穴、水”,这就是地字篇的内容。

人:风水有阴阳宅之说,阴宅是墓地,是为死者准备的,而阳宅是活人的居所,对于阳宅的选择,一样也有极深的风水理论,又称“八宅明镜”之术。

鬼:顾名思义,幽冥之说为鬼,这一篇主要是讲解古墓主人的情况。例如尸首和棺椁的摆放,殉葬者与陪葬品的位置,长明灯、长生烛的象征性等等,凡是墓中与死者有直接关联地,多在此卷之中。

神:自古以来,渴望死后成仙,并沉迷此道之人不可胜数,尸解成仙的事情在风水中多有记载。同形势理气息息相关,如何在神仙穴中尸解羽化是这一篇的主要内容,不过就如同是“屠龙之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神仙穴中羽化眠”只是一套不切实际的空虚理论而已。

佛:风水理论体系庞大繁杂,摸金校尉所擅长的风水秘术,都是以《易》为总纲,属于道家一脉,而其余的各个宗教也都有各自的风水理论,当然也许在那些宗教中并不称其为风水。但是其本质都是一样地。佛字一卷记载的是禅宗风水。

魔:吉星之下无不吉,凶星之下凶所存,况是凶龙不入穴。只是闲行引身过。魔字篇中的内容,主说地脉天星之恶兆,使人远避地劫天祸,这是专门讲风水中凶恶征兆的一篇。

畜:圣人有云,禽兽之流,不可以与之为伍,山川地貌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些奇山异石,自然造化生成百兽形态,这在风水中也大有名堂。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山体似牛,便有卧牛、眠牛、耕牛、屠牛、望月牛之分,姿态形势不同,吉凶各异,这一篇主要说的是风水形成的畜形。

慑:分金定穴的精要内容,此术古称“观盘辨局之术”,不需要罗盘和金针的配合,便可精准无误地确认风水中的龙、砂、穴、水、向。是寻找古墓方位最重要的环节。

镇:风水一道,其中最忌“煞”形,镇字卷主要记载着如何镇煞、避煞,不过镇字篇中,讲的最多的反而是“避”,而非“镇”,也不失为明哲保身之道。

遁:古墓中的机关布局,殉葬沟的位置,可以通过地面封土、明楼之类的结构,推算出古墓地宫的轮廓方位等细节。最主要的当然是讲解机关埋伏,有很深的易理蕴藏在里边,如不精通五行生克的变化,也难以窥得其中门径。

物:古有天气地运、天运地气之说,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旋转,地气而应之,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风水形势的改变,在山川之中的一切灵性之物,会由于风水善恶的巨大转变,而产生异变>>

风水学阴阳同向什么意思 <<<>>>

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时,发现了一大批抄写在丝织物上的古书,统称为“马王堆汉墓帛书”。其中涉及周易的有《六十四卦》《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依键、根、赣、辰、川、夺、罗、g的八卦卦序分为八宫,各宫中的八个六爻重卦的次序则遵循键川根夺赣罗辰g的规律。帛书易传《易之义》曰:“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_,八卦相厝。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逆数也。”据此,可以排出帛书八卦图

不难看出帛书易坎离两卦似有矛盾之处,各宫卦序为乾坤艮兑坎离震巽,而《易之义》却为天地山泽火水雷风,若以此推论,似为坎火、离水。但两千年来,都以坎为水、为润、为月、为中男,以离为火、为燥、为日、为中女。坎为中阳之卦,理应为火、为日,为何反为水、为月呢?离为中阴之卦,理应为水、为月,又为何反为火、为日呢?盖水月阴柔,火日阳刚,乃不争之事实。故两千年来易理有误,理应按帛书《易之义》改为:坎为中男之卦,为火、为日;离为中女之卦,为水、为月。若以现代科学观念言之,水的化学结构式为 - - ,为离之卦象;火的生成为C =C ,C 的结构式为 = = ,为坎之卦象。

在近年发现的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易里,坎离的阴阳分类也有所不同。留指爪易友在怀旧易学论坛的《楚简周易辨析》一文中指出:“从上博楚竹书周易的首尾符研究中发现,楚人对八卦阴阳分类有不同的见解。将楚竹书各卦首尾符是红方块和红框黑小方块的归为一组,即可分类为:阳卦:乾离艮震;阴卦:坤坎巽兑。”如果楚竹书易的这种分类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坎离两卦的卦名就有可能颠倒了。但仔细研究帛书易发现,左侧四阳卦中的键jian、艮gen、赣gan、辰chen读音比较接近,右侧四阴卦中的罗luo、夺duo 读音也非常接近,这有可能说明帛书易才是正确的。

按帛书易将坎离两卦改为坎火为日、离水为月之后,我们发现帛书八卦完全符合坎离为日月出入门户的观念,明显优于邵雍所谓的先天八卦。在帛书八卦中,坎火为日,居东方,东方为日出之地;离水为月,居西方,西方为新月渐明之地,更符合天地自然现象和规律。所以我认为帛书易才是真正的文王易甚至伏羲易,近年发现整理的彝族八卦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彝族八卦本质上就是汉地失传两千多年的帛书八卦。

自西汉通行本《易传・说卦》以来,均以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但根据帛书八卦和彝族八卦的卦序排列来看,若以古法配卦,由震至乾四阳卦,由巽至坤四阴卦,均为长中少老的次序,明显不符合事物的少中长老发展规律。故应该为:震为少男,坎为中男,艮为长男,乾为老男;巽为少女,离为中女,兑为长女,坤为老女。这样做的依据是:不论是初生之阳男,还是初生之阴女,都是幼稚之婴儿,当然要配之以少男少女。震一阳初生,阳气稚嫩,且受阴爻重重压制,故为少男;巽一阴初生,阴气稚嫩,且受阳爻重重压制,故为少女。而艮阳爻上居天爻尊位,已摆脱阴爻压制,使众阴臣服于下,故为长男;兑阴爻上居天爻尊位,已摆脱阳爻压制,使众阳臣服于下,故为长女。以帛书八卦配一年四时八节,亦可证实上述观点,因为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立春配震,故震为少阳少男;立夏配艮,故艮为太阳长男;立秋配巽,故巽为少阴少女;立冬配兑,故兑为太阴长女。又以冬至至夏至为阳,春分为阳中,故配中男坎卦;以夏至至冬至为阴,秋分为阴中,故配中女离卦。可以看到,帛书八卦有着深刻的天文历法背景和哲学内涵,这正是伏羲仰观天象以画八卦的真实体现。

研究发现,帛书八卦早在西汉甚至先秦时期,就>>

“阴历”,是过去民间对中国传统历法的一种“叫法”,以与被称为“阳历”的世界通用的“公历”相区别。这不是科学的称谓。

中国传统历法,以严格的月亮“朔望”周期定月,以太阳回归周期定年,因此,准确地说,是一种逐步紧密结合的“阴阳合历”。

正因为“阴历”的说法不准确,国家现在上个世纪中期,就确定了“农历”这种“叫法”,用以专称中国传统历法。在这之前,亦被称为“夏历”、“中历”、“旧历”。

以“农历”命名中国传统历法,是因为其中包含“二十四节气”等内容,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考古成果证实,中国先民至少在八九千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已经有目的地进行天文观测。至少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已经采用“阴阳合历”。

商代的“月”,肯定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确定的;“年”,根据“谷熟”确定,其实就是根据太阳的回归周期确定。

“月”的圆缺,后来被称作“朔望”,周期为2953天,古时的“月”,分六“大”六“小”,各为30和29天,全年合计354天。这样,就比太阳回归周期的365又1/4天少11又1/4天。于是,古人用置闰的方法调整“阴历”和“阳历”的日差。

殷商时期,人们已经懂得置闰。

从卜辞看,闰月一般安排在年中,称为“十三月”。不过当时人们置闰还不很娴熟,因此,有的时候,一年中会安排两个闰月,后一个称为“十四月”。

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古人们已经很精准地安排闰月,这就是“十九年七闰”。后来,北凉时期,计算出了600年221闰的置闰法。南北朝的祖冲之,又进一步精确到391年144闰。再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回归年、朔望月和无“中气”之月为闰月的方法。

《逸周书·周月》云:“闰无中气,斗指两辰之间。”“二十四节气”,在月中之前的称“节气”,月中之后的称“中气”。

“中气”在“农历”中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即据此确定月份——含“雨水”这个“中气”的月份叫“正月”;含“春分”这个“中气”的月份叫“二月”。

“农历”里,还包括季节的概念。

从甲骨卜辞看,殷商只有两季——“春”和“秋”。“秋”很可能是是每年的开始,即“岁首”,包括后来的秋、冬两季;“春”则包含春、夏两季。这种季节概念,延续到西周前期。所以,那个时候说到“春秋”,就代表一年。后来,“春秋”也被用来表示“历史”。战国时,仍有这种传统,所以庄子才在《逍遥游》里说:“蟪蛄不知春秋”。

《管子》

西周中后期,“春秋”被扩展为“四时”,冬夏分离出来了。不过,最初的顺序是“春秋冬夏”。《管子·幼官图》云:“修春秋冬夏之常祭”。《墨子·天志中》曰:“制为四时春秋冬夏”。至春秋,“四时”的顺序,基本是“春夏秋冬”了;而且,每个季节又分了“孟仲季”。

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的历法其实是比较混乱的。《汉书艺文志》收录了“古六历”,其实皆为战国历法。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颛顼历”已经漏洞百出。“朔晦”,也就是每月的最后一天和下个月的第一天,按理见不到月亮,可偏偏夜晚天空的月亮明晃晃。

元封七年(前104年),武帝下令全国招募天算家“修历”,一大帮天文历法高手应征而来,很快拿出了十八种立法方案。汉武帝亲自审阅,最后命司马迁采用了邓平的历法,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同年,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颁行《太初历》。这是中国“农历”的第一次重要的全国性改革,从此,中国传统历法也有了完备记录。

司马迁也是天文历法高手。其实,他看不上邓平的被称为“八十一分法”的《太初历》。他自己也有一种“四分历”的方案,只是没入汉武帝的“法眼”。《太初历》所阐发的思想,更契合刘彻这个帝王的心思和需要。

但《太初历》确实有明显漏洞。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就被编䜣、李梵等人的《四分历》取代了。《四分历》的主旨,即是司马迁的滥觞。

祖冲之

后来,祖冲之编修了著名的《大明历》。其中引入的岁差计算,是划时代的成就;另一重要贡献,就是前面说到的置闰的计算。但这一堪称伟大的历法,被皇家拖延到梁天监九年(510年),才得以颁行。

隋唐,“农历”又有革新,奠定了中国传统古历的基本结构。

宋代沈括,搞出了一部真正的“纯阳历”,称“十二气历”,以节气定月,不考虑月亮的朔望。但他自己也知道,他的这部历法是不可能被朝廷接受的。直到民国实行“公历”,沈括的“纯阳历”思想等于才被真正认可。

元代,是“农历”登峰造极的“时刻”。郭守敬的《授时历》,是在全国二十七个观测点实地观测,并辅之大规模“海测”基础上制订的。观测范围南起南海北纬15度,北至北纬65度,利用大量天文仪器,获得了大量精确的数据。《授时历》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颁行。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将《授时历》改称《大统历》,实际上几乎全盘沿用。

《授时历》,是西方天文学东渐之前,中国最后一部传统古历。

中国传统历法,源远流长,有文献证据并能完整呈现的,即约百种。其中既有代代相因,又有改革创新,但发展脉络一目了然。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各个国家不同的农业文明成熟程度,往往决定着该国家文明的历法的科学性。这就是说,由于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成熟的农业文明国家,所以,中国的历法是世界上最丰富和最富有科学内涵的历法。

  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自己的102个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的文明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是,其依然对中国的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比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法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

  中国上古,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所谓的太阴历法,就是古代天文学们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根据日晷测影确立一年为365·25个太阳日,再根据这个太阳年的参考系,去确立每太阳年365·25天内,月亮饶地球所转的圈数,及其根据月亮圆缺周期,去将每太阳年分段成多少个“月”和每月多少“日”。这样,就产生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即,每太阳年有12个月左右,每个月有30天。

  周朝的历法是太阳历法,就是根据日晷测影,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将365·25天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寒、风、缓、热、雨、干”六季、“藏、生、长、化、成、收”六节气。由此可见,周朝历法,重要是根据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去确定季节划分的。

  无论夏历法还是周历法,他们都以12地支为历法的数学划分标准,这种以土地为标准的数学理念,反映了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农业生长周期和动植物生长周期,这种以地为本的价值理念,直到今天依然流行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中。

  周历法之所以是太阳历法,就是以“冬至节”为标志的。冬至节,其实就是太阳在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周期中,运行到最南段的极点,冬至节以后,太阳相对于地球就开始往北运转了。所以,周朝人将冬至节这一极点,看成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将一个太阳年分段成为24个节气,每月两个节气。

  阴阳历法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这,至今都还没有定论。但是,西汉太初历是阴阳历法,是确信无疑的。西汉太初历是由当时巴蜀地区的阆中人落下闳等人创立的,其最大的功劳是计算出了太阳和月亮之间的相对复合运动的周期关系,这,是需要极其高的抽象思想能力和数学知识及其农业经验的。

  阴阳历法是先将地球视为是静止参考点,太阳饶地球一周,月亮饶地球运行12·33周。太初历充分考虑到了太阳和月亮的复合运作周期都会对农业和鱼牧业有很大影响,而人们对月亮周期的观察则又可以直接计算出循环的日数,所以,阴阳历法按照月亮相对于地球的朔望四个周期,即,人们直接在晚上可观察到的月亮的上弦(夏历月初八)、望(夏历月十五十六)、下弦(夏历月二十三)、朔(夏历月初一)的四个周期区间,再参照于此相对应的28个星象情况,将一个朔望月分成四个“星期”,每一“星期”可以观察到七个星象,在这样的复合运动关系下,每月的太阳日数就是29日12小时44分2秒8。为了确保人们根据月亮的圆缺情况,也就是确保人们观察到的月亮最圆的时候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这两天,所以,落下闳等人参照早期夏历和自己观测出的月亮和太阳的复合运动周期情况,设立了闰月,即每19年设立7个闰月,以确保人们可以根据月亮的圆缺去判断每月的日数情况。

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分别出自何时?(时间的先后)

根据所提供的知识,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下是大致的时间先后顺序:- 阴阳: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