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为什么不让拍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东交民巷为什么不让拍照,第1张

东交民巷不让拍照,是因为东交民巷现多为国家机关办公区域,部分建筑物前不允许拍照。

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清末时的是外使馆聚集地,所以沿街洋房林立,建筑都是西洋风格,且现在基本保持原貌,有一些成为国家机关办公地点,如北京市公安局、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招待所等。

这条胡同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更与旧中国屈辱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回忆,这条北京最长的胡同里很多漂亮的小洋楼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看不出当年战争时的痕迹,但是胡同里的一砖一瓦似乎还留着不朽的记忆。

东交民巷的历史沿革

东交民巷,明代属南薰坊,称东江米巷。据传,此地曾是出售江米之处,故名。清代属正蓝旗,沿称。光绪时称东江米巷,亦称交民巷,宣统时称东交民巷。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汇丰夹道、大华街、三关庙、公安后街并人。

据《京师坊巷志稿》载:明代这里有会同馆、上林苑监以及藩育、嘉蔬、左典察、右典察、前典察、后典察等十署。清代有太医院等衙署,户部的银库和一些王府宅第,如肃王府、梁公府、庆公府等。乾隆嘉庆年间,巷之中段曾辟一地建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清大学士徐桐府第曾在此。在西面靠近棋盘街一带,还有明代建造的天街游廊是做买卖最热闹的地方。

以上内容参考 -东交民巷

灯花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地处南锣鼓巷北端,东起安定门外大街,西至南锣鼓巷。这里是北京老城区保留下来的传统胡同,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也是游客们喜欢探访的一处景点。

灯花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它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有着许多店铺和商店,也是当时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灯花胡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商业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店铺和商店都关闭了,胡同也变得越来越空荡。

为了挽救曾少年灯花胡同的历史文化,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改善胡同的外观,以及改善胡同内部的商业活动。

北京灯草胡同位置:

灯草胡同位于区域东南部,东四南大街东侧,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西曲折。东起礼士胡同,西止东四南大街,南与演乐胡同相通,北与礼士胡同相通。全长487米,宽5米,沥青路面。

灯草胡同,明朝属黄华坊,称灯草胡同。清朝属镶白旗,沿称。据传,此地接近灯市,因售卖灯草(灯芯)而得名。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南北走向的下洼子胡同并入。

据《京师坊巷志稿》载:“清镶白旗汉军都统署在北。《宸垣识略》: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阿第在灯草胡同,乾隆时,大学士定西将军阿桂封诚谋英勇公,谥文成。”

1、恭亲王府

恭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北海后街,是北京保存最好的王府。“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

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

门票:40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近定阜街)

乘车路线:乘坐地铁6号线到北海北站,下车后步行可至;或乘3路、13路等多路公交车到“北海北门”站下车可到。

2、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北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

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建成醇亲王府。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该院修缮后将成为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办公地。

门票:免费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

乘车路线:乘坐北京公交635路815路在德内甘水桥下车,沿甘露寺胡同行至后海后海北沿。

3、克勤郡王府

克勤郡王府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克勤郡王系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克勤郡王是死后追封的,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民国后售给了熊希龄为住宅。克勤郡王府去年11月初完成了大修,基本保持了清代王府建筑的原汁原味。克勤郡王府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西城区新文化街53号

乘车路线:乘坐10路、38路、395路到新文化街西口下车步行441米即到。

4、和亲王府

和亲王府位于张自忠路,后被李鸿章改成西式建筑。始王爱新觉罗·弘昼,为清世宗雍正第五子,雍正十一年(1733年)受封和亲王。后与宝亲王(清高宗)共事。乾隆登基后,参与议政。弘昼骄横奢侈,清高宗将雍亲王府的旧物悉数赐予弘昼,使之富甲他王。

至清末共历七世八主。《京师坊巷志稿》称此府为廉公府是因时主为镇国公溥廉。清末在此改建贵胄学堂。民国时期与老恭王府合并,成为军政首脑的衙门。1926年这里发生”三·一八”惨案,”七·七”事变前为宋哲元二十九军驻北平军部。1937年成为冈村宁次的日本华北驻军总司令部。

门票:免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

乘车路线: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站西北出口即是。

5、和敬公主府

和敬公主府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和敬公主(1731—1792)系孝贤纯皇后所生。乾隆十二年嫁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

原府是王府建制,有正门、正殿、后寝、后楼和东西配房等附属建筑。公主的后人曾受封为贝子,所以又称达贝子府。民国后成了北洋军阀政府陆军部所在地。中路主要厅堂均保存完好,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门票:免费

地址: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原铁狮子胡同)。

乘车路线:乘13、42、113、115、118、701、823路张自忠路站。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

位于东城区台基厂,是世袭递降亲王府。

系始封王圣祖第八子允禩,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由贝勒晋廉亲王后的府邸。但时间不长,雍正四年(1726-年)时,廉亲王胤禩被削爵,翻宗室,交宗人府圈禁,雍正帝胤禛让他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为菩萨保。未几,允棋卒于幽所。因此,其府亦废。据《啸事续录》记载:“廉亲王府,在王府大街,今为昭忠祠”。

查看《乾隆京城全图》,可以看到:在崇文门内大街台基厂段,东长安街以南地域标绘有化成寺、昭忠祠、经板库、裕亲王府、万寿庵等建筑。据此,与昭忠祠西相比邻的经板库当为原廉亲王府。从时间上来说,饶余郡王府(安亲王府)于雍正二年(1724年)改建成昭忠祠,2年后,廉亲王府成为昭忠祠的所属部分。

此处的建筑,东路南北有4重房(第一重面阔3间),第二、第三重皆面阔5间,第四重面阔7间);西路南北有6重房(第一重面阔1间,第二至第六重面阔皆为5间),有东、‘西配段2组面阔均为5间,还有转角房等共约170余间房,其中也有3处为宫殿式建筑。合乎王府规制。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方谕令允棋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

慎郡王府(质亲王府)

该府是世袭递降郡王府,位于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路北。

系始封王圣祖第二十一子允禧,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晋为慎郡王后的府邸,府的前身为诚亲王府。允禧卒于乾隆朝,以高宗第六子永瑢为嗣袭贝勒,后又晋质郡王、质亲王,故该府又称质亲王府。

在《乾隆京城全图》上,该府标注为慎郡王府。府东临果亲王府(后改为瑞亲王、端郡王府),西为护国禅林、慈佑寺,北为前广平库胡同,南为平安里西大街。共有房679间。东路主要建筑有:面阔7间的大殿带有丹墀,面阔各5间的东、西配殿和配楼,面阔3间的后殿,面阔7间的后寝带面阔3间的抱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在报复性破坏端郡王府时,殃及到百邻的镇那王府(质亲王奋)而一同被焚吸。民.时期,该府址先后被改作艺徒学校、师范学堂、习匕平师范学校、北京幼儿师范学校。1953年辟为官园体育场。1971年为机关使用。1982年8月,在该府和端郡王府旧址上建成中一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愉郡王府

该府是世袭递降郡王府,位于西城区柳荫街路西。

系始封王圣祖第十五子允隅,于雍正八年(1730 年)由贝勒晋愉郡王后的府邸。允隅是庄恪亲王允禄的同母兄。

《乾隆京城全图》上绘有该府,东路有面阔5间的大殿、面阔3间的配殿、面阔5间的后寝、面阔9间的后罩房。连同西路,约有房百多间,规模较小。

至同治朝,其后裔载璨承袭辅国公后不久,以爵府不相符,迁居别处,将此府改赐嗣钟郡王载滢为邸(详见钟郡王府)。

理郡王府

该府是世袭递降郡王府,位于东城区北新桥三条东口路北。

始封王系圣祖第二子允礽之第十子弘叻,于乾隆四年(1739年)袭封理郡王之后所建的府邸。

《乾隆京城全图》上绘有此府。从图上看,该府体量较小,府四周围建以群房,南墙正中有临街门3间,内又有围墙将中路主要建筑圈起并在正南开1门,入门两侧有面阔各5间的配房,门正北为面阔5间的正殿,殿两侧又有面阔各7间的配房,正段北又1门,门内两侧有面阔各5间的配房,对门正北有面阔5间的后寝及东西耳房。最北为面阔5间的后罩楼及各面阔5间的东、西配房。共房200多间。民国时期,理郡王府后裔把王府西边的广恩寺和南边的马厩陆续卖掉,后王府荒芜。

据一位80多岁的刘老先生讲北平和平解放前,此处为东北军驻北平办事处;原府东部有土山,北平解故后被移平建成了侨联车队,后来办三产时又建成侨海居饭庄;府中西路的殿宇房屋拆除后,盖起了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办公楼及华侨饭店。至今还剩一个花园式四合院、数间厢房及仅几米长的一段围墙。

恂郡王府

该府是世袭递降郡王府,位于西城区西直门大后半壁街。

始封王允极系圣祖第十四子,世宗同母弟,谁系其于雍正元年(1723年)晋郡王,降、革爵后,复郡王爵的府邸。府中轴线主体建筑,非常符合郡王府规制标准,有:面阔5间的正门,面阔5间的大殿,前出丹墀,面阔5间的配殿,面阔3间的后殿,面阔5间的后寝,面阔5间的后罩房。

敦郡王府

该府是世袭递降郡王府,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南官房胡同西口路北。

据《啸亭续录》记载“贝子允饿宅在关防口”,《京师坊巷志稿》南、北官房条下记载“官房,或作关防。

又据《清史稿~诸王传》记载:允饿,圣祖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雍正二年(1724夺爵,拘禁,乾隆二年(1737年)释之,封辅国公品;级;六年(1741年)卒,诏用贝子品级殡葬。

直郡王府

该府是世袭递降郡王府,位于西城区西直门内前半壁街。

系始封王圣祖第一子允提,于康熙三十年(1698年)封直郡王后的府邸

諴亲王府

位于东城区美术馆后街路西,是世袭递降亲王府。

系始封王圣祖第二十四子允秘,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諴亲王后的府邸。

履亲王府

位于东城区东直门北小街针线胡同,是世袭递降亲王府。

系始封王圣祖第十二子允掏,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晋嘉郡王,雍正朝复封履郡王、晋履展亲王的府邸。

淳亲王府

位于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路西,是世袭递降亲王府。

始封王系圣祖第七子允佑,他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为郡王

恒亲王府

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烧酒胡同,是世袭递降亲王府。

始封王系清圣祖第五子允祺,其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恒亲王后建造了值亲王府。

果亲王府

位于西城区平安里面大街路北,是世袭递降亲王府。

该府为圣祖第十七子允礼于雍正朝被封为果郡王,后又晋为东王的府邸。雍正帝对允礼曾有“实心为国操守清廉”的赞语。

              南锣鼓巷

    2019年4月23日,我在宾馆坐不住了,非要看看南锣鼓巷不可,可母亲累了走不动了,怎么劝也不想动,就想休息,我只好一人去逛,查了查地图,距我约45公里,我于是决定走上去,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

    南锣鼓巷是一条南北向胡同,位于北京故宫后、景山公园东北角、京城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的中部,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85年)改称南锣鼓巷。

    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西至地安门外大街,东至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老北京胡同 起源于元代,据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当时的北京城共36坊,内城28坊,外城8坊,有名的街巷胡同共计1288条。到了清代,北京城扩容,人口增加,《京师坊巷志稿》中记载,当时北京城有街巷胡同2077条,直接称为胡同的有978条。到了民国时期,城市开始了近代化改革进程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有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它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

    南锣鼓巷社区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胡同格局完整,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星罗棋布,真可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处女地,多姿多彩,厚重深邃。该地区东西向的小胡同有七八条,著名的有雨儿胡同、帽儿胡同、黑芝麻胡同等等,有中央戏剧学院、僧王府、婉容故居,洪承畴宅、齐白石旧居、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等名居,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富豪云集之地,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画坛巨匠到文学大师,这里的巷巷道道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的热点,很多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也有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古老的传奇故事,甚至空气里都弥漫着历史的味道。南锣鼓巷目前商业气息太浓,出名的餐厅以披萨和饮料小吃著名,文宇奶酪好像是北京最好吃的奶酪,酸梅汤也是这里的特色,走进"创可贴8"特色T恤店,让人感觉如同置身于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老物件随处可见,还有乐天陶社,可以一边品味咖啡,一边欣赏这里的陶制品,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制作。

    我一个人背着旅行包,从南到北漫步在历史的尘埃里,不时用手触碰着几百年前的青砖,或许前世有人也正好触碰了,算不算与古人握手?忽然一首歌从耳际飘过“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2022年5月19日星期四

胡同是北京人最讲究的了,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称为胡同,这样北京人就听明白了。但是如果你在南方跟人说胡同,可能就不会有人听懂了。那么胡同的来历是什么?它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一起到胡同文化看看吧!

胡同由来:

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无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

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南京路”“广州路”什么的。

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既然人们开门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里,人觉得塌实。

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在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着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历代胡同: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呢?是不是像“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条,其中有二十九条直接称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

从明北京城复原图上数,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六百二十九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三百五十七条,并有三十多条胡同历经清朝、民国时期一直不走样地叫到现今。

而明朝人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一数清朝朱一新老先生所写的《京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所列的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名才知道,清朝时大约已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六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九百七十八条之多。

建国后胡同:

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

到了解放前的1944年,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根据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书中所记,当时北京共有三千二百条胡同。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句话: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

东交民巷为什么不让拍照

东交民巷不让拍照,是因为东交民巷现多为国家机关办公区域,部分建筑物前不允许拍照。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
点击下载
上一篇:中国春节习俗下一篇:古书佳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