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佳句
关于典籍里的中国诗经如下:
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客学子核心研习书经。《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礼》恭俭庄敬,《易》洁静精微,《春秋》属词比事。
中医学中指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根据部分诗篇考查,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汉朝儒经《白虎通义·五经》曰:“以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乐废坏,强凌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伐。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应聘,冀行其圣德。
自卫反鲁,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经以行其道。”也就是说,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编订五经宗周以成王道。
在乐经散失之前,其实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礼记·王制》:“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诗书礼乐是周朝的贵族教科书。虽然诗书礼乐是儒家递相传习的典籍。但儒家之外,战国各家也多传习。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后《乐经》失传(一说没有此书),成为五经。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苏东坡很聪明,他避开了李白的锋芒,不直接去碰庐山瀑布,不着力描写庐山的秀丽景色,而是借景说理,他意在说明: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另外,其实这首诗里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容易联想起古人对于地心说的执念,人们每天眼看着日月星辰在天上起起落落,自然而然就会觉得所有天体都围绕大地旋转,所以呢,人们就不识地球真面目,就是因为渺小的人们身在地球中。
苏东坡跟李白一样,是不世出的大天才。尤其是这首诗最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跟李白历史上首创用银河来比喻瀑布一样,苏东坡用一种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样说出一种前人从未提及的意境,这种意境包含深刻的哲理。
简而言之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后世的人们也就千百次地把这两句当作哲理金句,而反复使用了。
古书佳句
本文2023-10-09 15:35: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