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古籍数据库建设意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贵州少数民族古籍数据库建设意义,第1张

实现民族古籍数据化的保护和传承。根据查询贵州少数民族官网得知,整合各部门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将全省民族古籍工作的资源和成果以目录的形式建立相应的数据搜索信息库,为社会上热爱民族古籍抢救保护的人提供交流的平台,便于民族古籍研究专家学者和民族古籍爱好者查找完善的参考研究资料,实现民族古籍数据化的保护和传承。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御医 1 拼音

yù yī

2 注解

御医,有些皇朝称为太医,是古代专门为皇帝及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因此,御医(太医),是早期国家体制下的医生职务称谓之一,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指定的大臣、娘娘等。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封建帝国一去不返,御医连同封建帝制早就被历史文献尘封起来,束之高阁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大量的影视剧穿越干朝古代,看到御医的影踪。

御医究竟产生于何时,如今很难说得清楚。大量的历史资料证实,民间的医生最早并不叫做医生,而是叫做祭祀,或叫巫祀,开始多为部落首领兼任,他(她)们主要负责部落或宗族的祭祀,被民间视为“有法术的人”或“与神相通之人”。他(她)们在负责部落或宗族的祭祀的同时,掌握了一些草药知识以及民间偏方、单方,常以神灵的名义配以“灵丹妙药”或“祖传秘方”为人们治病疗疾,所以,这些民间略懂医术之人最早被人们称为“巫医”,其医、术被称为“巫术”。而比较正规一点的医生大多出现在皇宫里,在皇宫里有了医生这一职务之后,为了区男U于民间医生,便有了御医这一称谓。

夏商周时代,有关医生的记载很少。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医生最先出现在宫廷中。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御医,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才开始产生。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因缺乏可靠的资料证实,尚难确认秦时就有太医一职的设置。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时已有太医的设置,这算是对御医正式的记载了。

虽说在古代御医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但是,皇帝礼贤下士,特殊时期或危机时刻,比如皇亲国戚、老臣、重臣或宫女生命垂危之际,会命御医医治,皇帝也会将御医赠予功劳勋著的大臣,对其进行短期或者永久贴身保健治疗。比如,晚清一品经略督臣傅振邦,曾连连解围边疆吃紧战事,救国朝于危难。由于其阵前督战腕部受重伤后,还在肩负国家重任,皇帝便赐御医专门负责他的伤病及健康,后来另赐御厨,与御医共同负责傅振邦的治疗和保健工作。

古籍中的御医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翼医通考(上)]大明会典医政官制

凡本院习业分十三科,自御医以下,与医土医生各专一科。凡本院院使、院判、御医,日于内府御药局分两班轮直

《本草品汇精要》:进本草品汇精要表

医院院判(臣)刘(文泰)(臣)王()修职郎太医院御医(臣)高(廷和)等谨以所修本草品汇精要进呈者(臣

《中国医籍考》:[卷五十五]方论(三十三)

龙潭八都城。用文早承家学。尤邃于医。初入太医院为御医。永乐八年。升院判。日侍文华殿。其医主李明之朱彦

《中国医籍考》:[卷七十一]方论(四十九)

失则急于修省。夷乱华则急于攘御。医道内外科亦然。御医刘宗序已辑内科全方。详委而核要。而外科实并有关。

《中国医籍考》:[卷十三]本草(五)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贵州少数民族古籍数据库建设意义

实现民族古籍数据化的保护和传承。根据查询贵州少数民族官网得知,整合各部门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将全省民族古籍工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