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论》读书笔记1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上古天真论》读书笔记1,第1张

《上古天真论》读书笔记1

                           ----阿拉丁956

《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上部《素问》的第一章。所谓“天真”就是指还没有来得及受污染,受蒙蔽的人的那种状态。

《上古天真论》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一个健康的生活观念,告诉我们该如何避免“半百而衰”。

上古之人,可以年过百岁,而动作不衰,原因就在于“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意思是上古之人,可以顺应自然的规律来生活,按照阴阳之变化调和身体,凡事讲究节制和节奏,欲望不要太多,躯体与元神融洽相处,伺候好你的“神”,让它高兴,愉悦,你就可以获到天年,安然逝去。

“术”指职业,孟子曰 “ 术不可不慎 ”,就是教人选择职业一定要谨慎。职业不光是为了糊口,还要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孟子这句话其实是在教给我们一定要选择那些让你发自内心喜爱,能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工作。《黄帝内经》中的 “术”是说上古之人不做拧巴自己的事 —— 我适合做就去做了 。而不是像现代的人,为了供房子什么的,被迫选择自己很不喜欢的工作,扭曲了自己,伤害了健康。

“节”指节奏和节制。节奏是说人要顺应生物钟的变化,观察自己饥饿和口渴的程度来吃喝。正常人的生物钟和天地同步,7点到9点是胃经当令,觉得饥饿要吃早餐;中午是心经当令,要吃午餐。而不健康的人,他的生物钟是紊乱的,这个时候就不要按照正常人的时间点吃饭,或者前一天晚上吃得很饱的人,第二天早上还没有消化完全,也不要急着吃饭,而是要跟着自己的感觉,饿的时候才吃,口渴的时候才喝。

书中还特别提到,不吃早饭有害健康,要得胆结石。节制是讲吃饭要七八分饱,便于身体消化。“消化”需要拆开来看,“消”指咀嚼食物,把食物嚼碎,是物理上的变化。“化”是一种化学变化,把嚼碎的东西分解并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如果吃得太多就会堵得慌,当然也不提倡狼吞虎咽,这会影响身体的“化”,从而在身体中形成“块垒”。

“常”指规律,是天地阴阳,四季变化的规律。 告诉人如何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通过顺应自然的方法,安然度过百岁,而动作不衰。

“神”指我们身体内的元神。 是第一部分重点讲解的内容。如何养神?后面有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凡是情绪波动的能量都叫“邪气”——大喜、大悲、大怒、大惊、大恐。中医中有“六*七情”, “六*”是外在的病因 ,即:风、寒、暑、湿、燥、火。而 内在的病因是“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避之有时”教你不要迎上去,要躲着它。

 

“恬淡虚无”中“恬”本意其实是指一种自我疗伤自我宽慰,最后达到自得其乐的一种能力;“淡”是说回归平淡,不要有太高的要求 —— 平平谈谈才是真 。“虚无”是我们活一辈子应该追求的状态,“虚”是让自己的心灵,精神得到最大的自由。

 

有一句话是“离中虚,坎中满”,是说:心虚而实腹。 “实腹”是肾气实 ,中医里讲肾主精,是我们精力的来源。人的一生精力是有限的,不随着我们的努力和意志而增长,只能被消耗。年轻的时候如果过度消耗,那么到老的时候就会不够用。所以精力一定要花在刀刃上。然而现代人往往是心实而虚腹,就是由于种种压抑,内心得不到自由,常年淤积就会形成块垒,由气体的堵转化成了物体上的堵,于是就得了心血管疾病;过度劳作,消耗自己的精力,然后肾虚而精力不充足。“无”是世界的本源。所以 “恬淡虚无”就是说在生活中,人多少都会受到一些伤害,承受一些痛苦,每每此时,不要去找别人抚慰,而是要自我安慰,将伤口疗愈好; 然后,把自己追求名利,钱财的欲望放得淡一点,够吃够喝就得了;在有吃有喝的状态下,追求内心更加敏锐丰富。

“真气从之”中“真气”是天然赋予你的元气 。我们出生以后,就有了先天元气,后天的俗气,两者共同作用,完成了我们生命的整个活动。“真气”无法附加,用完了就完了,所以非常宝贵,然而现代人每天都在做着伤害自己元气的事。“真气从之”就是说真气能够随着本来指挥自己的那个神去运作,比如:指挥胃部快快消化。

“精神内守”是说人的精和神是牢牢地守在身体内部的。 治疗精神不够的方法叫“补”。如果把身体比喻成碗,精神不够就相当于碗漏了一个大窟窿,你的精气就像水一样止不住地外流,因此需要补上,而不是增加,古语里的增加是“益”。这也重复了之前的理论,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通过人为的方法带来益,所以要省着精力,把精力花在刀刃上。

当我们有“神”的时候,就有一种精神力量,这时不管外面的环境怎样倾斜我们,我们自己都能够产生足够的抗体。

接下来文章点到:如何活得舒服?《黄帝内经》告诫大家,想身心健康,活得愉快一些:

[if !supportLists]1 [endif]把过去和未来的东西都放一放,认真面对现在的生活。吃饭的时候,就认真吃饭;洗澡的时候,就认真洗澡。有点像佛家讲的“活在当下”,和一行禅师所说的“正念的奇迹”中的理念很像。

[if !supportLists]2 [endif]对自己的欲望有节制,而不是彻底的禁欲,人要努力工作,但不要过度超过极限,比如晚上就是睡觉的时候,不要过度工作而伤神,过度摧残自己,把自己搞垮。

[if !supportLists]3 [endif]身体经络通畅,人就不容易有郁结,才不至于得肿瘤,栓塞。才能够活得健康。“健”是有力气;“康”是通畅。

[if !supportLists]4 [endif]“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欲”是本能的需求,“愿”是精神上的追求 ,不必与他人相同,顺从内心,尊重健康状态下的欲望和心愿。

道家追求的幸福状态是:每天吃美了,把它从物质层面的享受变成精神层面的享受;穿的内衣要合体合身,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看;享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人跟人不要攀比,每个人都有他的优劣势。各吃各的饭,这样人就舒坦了。

最后一段介绍如何活出质量来,成为一个“德全”的人。用书中章节的引语: “一个人只有曾经经历了很多事情,看过无数的曾经沧海之后达到的定,才算是真定。一个健康的人除了自己活得舒服以外,还会让跟他接触的人同样感到舒服。一个德全的人,或者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内求的人。他不会借助于外力,对别人的行为没有仇恨的感觉,也不期望别人给他什么,因此他不会怨。家里没有内鬼,招不来外贼。只有内心有暗中自我厌恶,自我仇恨的因子,别人才能伤到你。”

 

 

                   2022年5月16日星期一

上古,谓所生之来,在时间上从生命的源头处探索。天真,天一始生之真元也,这说明了生命如何从无到有的。论,以上古天真作为论述的核心。

从源头去追溯,知其源流之变,这是古典学术的一个核心要义。之所以对经典解读感兴趣,主要是想练就一项本领,庖丁解牛的本领,这便是做经典解读的目的之一。 

翻译:曾经有一位圣人叫黄帝,刚出生就很神奇比一般人有智慧,婴儿的时候就能说话,幼儿的时候很听话持守正道,长大了后敦厚守信敏捷通达,成人后王天下。

《黄帝内经》饱含智慧,善言天地人的辩证关系。前文给大家解析了首篇《上古天真论》中的“天”的含义,今天谈谈“真”。

01 真的内涵和获取之法

天真二字,信息量十足。“真”究竟是什么呢? “真”是天地灌输给人的物质。它类似精气, 是阴精和阳精最高形态的一种表达。道家称之为气,中医称之为真。

天地把真气源源不断地灌输给人,一打开神的总开关,真气就往上涌,类似电波通讯。神机控制着生命的节律。人类如果离开了真,仅靠五谷、糖、蛋白质等物质来维系生命,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真,人跟天地之间的联系会中断,缺乏天地给予的真气,人就会死亡。严格说来,天地灌输给人的真气只是“真”中很小的一部分。

上古之人和天地之间的沟通比今人多,天地输送给他们的真气也比我们多。古人居深山之间、草莽之中,物质条件远不及今人,但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因为 他们接受的天真非常丰富。

自然之物也会含有天真。我曾说过:银杏保真。为什么银杏富含天真?因为银杏树长存千万年,一定蕴含着宇宙的能量和信息,汇聚了天地的精华。精华实际上就是天真。

物犹如此,人更如是。人接收宇宙天地的天真时,一定有量的差别。人接收天地的真气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被动的获得;第二种, 通过修炼主动地获取。 儒家、道家有很多种修炼之法,所有的修炼者都是贼:窃取上天的真气。所以《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当然,此处的窃取并非贬义,能当贼的人,都是大人物。

02 沉迷于物质,真就会远离

《上古天真论》讲的就是在天地时空背景之下的人和真。当前,整个地球,阳气沸腾,异象横生。

这种情况下,我们接收到的既有天真,也有它物。通俗来讲,行善,老天爷就多给点天真;作恶,老天爷就少给点天真。如果我们造孽作恶,老天爷就会发脾气,不给天真而给“戾气”我们。戾气亦称阴阳不正之气。人类一旦过多地接触戾气,就会遭殃。前期的心冠肺炎,而后的鼠疫,紧接着的洪水,无不印证着这一规律。地球如此躁动, 我们每个人都要反思自己的行为, 因为遥远的罪恶与你我有关,雪崩的时候,每片雪花都有责任。

真正的天真首先要从善弃恶,所以佛教里宣扬因果报应。天真不是人格, 它就是一个规律,一个程序。天真是自然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上古天真论》讲,远古的时代,人类物质非常贫乏,身体却很 健康 ,生活得很快乐,寿命也很长。可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衣食住行远非古人能够想象我们的肉体解放了,却发现自己心力交瘁。很多人每天都在思索:还要在哪儿买栋房子,要不要换辆车子 沉迷于物质的追求,人就容易作恶,接收的天真自然就会变少, 我们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人为物累,心灵就失去了方向。

将来的 社会 ,最重要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文化,我们最需要的是精神的放逐。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所以我特别希望每个人多学习文化知识,力求精神世界的圆满!

关于《黄帝内经》“天真”的解读,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素问·上古天真论》对人体功能维持的四个方面做出了指导:意识训练、食物训练、生活习惯训练、工作习惯训练。就目前人类能力而言,这种训练是提升人体功能的唯一可靠途径。心身健康指导专家应挖掘其科学内涵,制定具体操作手段,直接用于改善更多当代中国人的生存质量。

心身健康研究以功能衰退与否为核心

依照先秦作品的一般原则,首起一段为全文核心。《素问·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的:“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提示全篇的核心在于探讨人体功能衰退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体受到的呵护越来越多,但是随之而来的功能衰退问题也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生存质量。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之后,过敏患者迅速增多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这种情况也反应到中国。而营养指导偏离民族习惯造成肥胖、糖尿病、甲亢、痛风的人数迅猛增长,使代谢功能衰退问题日益突出。这就是正被行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当我们按照美国的营养学改造了自己的饮食结构之后,我们处理高脂肪、高蛋白的遗传能力会显得有些不足,而处理碳水化合物的遗传能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会引发很多严重的后果 。剑桥大学学者的调查显示,在糖尿病增长率最高的美国,欧洲移民发病率实际上没有明显变化,而引起发病率总数变化的主要是来自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传统农业国的移民 。

《素问》对人体功能衰退问题的探讨,正可以启迪我们今天维护人体功能的原则和方法。 直到目前人类能力而言,人体生理功能只能在功能的正确发挥中维护存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人体功能维护的原则和方法,对今天指导中华民族的心身健康,仍然具有时效性。

人体功能维护的总的原则是遵守生命规律,而不是非生命的物质运动规律。原文对这一原则的描述为:“法于阴阳”。《易传·系辞上》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论述,又说“生生之谓易”。 中国古代主流生命哲学的一贯性表现为,《易传》的思想始终与中医思想互相作用,与《黄帝内经》融为一体,成为指导中国人心身健康的工具 。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人体功能的正常存在是健康和长寿的条件。原文:“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里的德,是古代对正常功能作用的描述概念。人体功能没有失去平衡,全面存在,生命和健康就没有丧失的危险。

人体各种功能存在而不丧失的前提又是生命的各种运动能够不断进行。如原文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功能发挥、功能训练是功能存在和改善的正确途径。而试图通过光学的、电学的、化学的、基因学的技术来直接提升人体生理功能,而不是考虑人体在任何过程中的某种训练,对增强人体功能来说都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事实来证明。真正的科学必须接受如此人体训练之后功能会得以提高的事实。 《素问·上古天真论》对人体功能维持的四个方面做出了指导,实际上也就指出了人体生理功能维持所必须进行的四个方面训练:认知(意识训练)、饮食(食物训练)、起居(生活习惯训练)、工作(工作习惯训练)。

(一)理论认知与健康实践需要吻合

如果对自身健康问题缺乏理解,就会增加焦虑产生的机会或者加重焦虑程度 。患者内心对疾病及康复方式的合理性确认,无论这些被确认的内容是否完全正确,都会缓解他们的内心焦虑。原文要求的“和于数术”,正是古代人建立心身和谐的必要条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正是要医学信仰与健康行为保持一致性,避免心身矛盾。对生命规律的尊重还表现为对人体能力的准确估价和对自然变化过程的认可。“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说明环境有人体不可抗拒的力量存在;“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然后是对生、长、化、收、藏各年龄段的描述,充分反应了《素问》对生理自然变化的过程的尊重。

(二)尊重饮食习惯与食物控制

《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食饮有节”。有节,即隐含了一个命题:饮和食都是必须的。《素问》中说明中华民族传统的食物结构是五谷、五蔬、五果、五畜(畜肉)。这与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的传统有着显著区别。所以,不能用其他民族习惯下的营养指导来规范中华民族的生活。有节,一个明确的命题就是要节制,不要完全放纵自己的喜欲或暴饮暴食或不按时就餐,做到定时、定量。“美其食”,就是要以传统的食物为美,支持和享受传统的食物结构。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此言不要创造与习惯不符合的营养方式,而是要在尊重习惯的基础上调整。所以原文:“行不欲离于世”。

(三)生活起居管理

《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起居有常”这里的常有常规的含义。也就是要按照正常范围、限度来安排起居。如果超越了这样的限度,比如过度休闲,过度懒惰,都可能导致肌肉松弛甚至身懒体乏;如果过度紧张、兴奋,则可能导致失眠,甚至出现精神障碍。“嗜欲不能劳其目,*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是说不过分。“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这是说精神状态要与实际生活状态吻合。

(四)工作习惯管理

《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不妄作劳”。不妄,强调对客观的尊重,也表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易传·彖》说:“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人只有充分的劳作,才能获得健康的心身。但这劳作也是要有自我节制的,需要进行自我控制。劳作的时候,要让人体运动系统兴奋,而不是疲倦。 “外不劳形于事”就是“形劳而不倦”。

生理功能错误发挥将会与不发挥一样导致功能衰退。《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一)饱满的精神状态

《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所说“精神内守”,是指饱满的精神状态。对这类精神状态的描述有三个不同程度:“独立守神”、 “积精全神”和“精神不散”。前两个程度是精神不断饱满、精力越来越充沛的情况,因此很难做到;第三种情况是要人的精神不涣散,这虽然是描述圣人的状况,但一般人是可以做到的,问题仅在于一般人是否也能够自觉遵守自然的法则。

(二)良好的躯体运动能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所说“肌肉若一”,是指人体运动系统功能的一种良好状态。对这类运动系统状态的描述有三个不同程度:“动作不衰”、 “形体不敝”和“形劳而不倦”。动作不衰,是指身体轻盈,动作准确;形体不敝,是指身体没有呈现出松弛和衰老的状态;形劳而不倦,是指体力充沛和能够快速恢复疲劳。

(三)心身运动的和谐

《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所说“形与神俱”,是指心身运动的一种和谐状况。“能形与神俱”,能,使之做到的意思。这是一种心身健康的最高境界,需要充分的条件才能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结论:《素问·上古天真论》对人体功能维持的四个方面做出了指导:意识训练、食物训练、生活习惯训练、工作习惯训练。就目前人类能力而言,这种训练是提升人体功能的唯一可靠途径。即使未来科学得到了发展,其理论也必须容纳这种训练有效性的事实。否则那些理论无论多么富有时代感,仍然是错误的 。所以,应立即加强传统心身健康指导方式的可操作性研究,以提升更多中国人的生存质量。 一、上古天真论一文作者用简短的篇幅,就阐述了保健大道理。中心是讨论健康与长寿,提出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常规性法则;用人的生长、壮实、衰老的生理的、生物的自然规律,来阐明了人的先天寿数;列举传说中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养生方法,来佐证“生死寻常事,寿可与天齐”的可能性或“人生七十古 来稀、世上难逢百岁人”现象是可改变的这一大道。

二、上古天真论一文是作者特意安排的《内经》开篇、开叙,对整部大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引导读者提问:本文指的道是什么?怎样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呢?这么多陌生的术语应该怎样解读呢?让人产生只有继续阅读整部书才能搞定的念头。

文分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提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保健常规性法则,指出损害健康的因素;第二段,进一步论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常规性法则的意义;第三段,阐明人的自然寿数,指出肾气藏五脏之精,五脏是生命的根本;第四段佐证长寿、增寿、益寿方法。文章气氛:悲观——乐观、悲观——乐观。整篇文章的态度真诚恳切,百读不厌。

接上文: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懈惰,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不不正,而无子耳。”

我们上节讲到女子一生有七个生理转折点,今天我们来看男子一生中的八个生理转折点,比女子多一个,年龄分别是:八岁、十六岁、二十四岁、三十二岁、四十岁、四十八岁、五十六岁、六十四岁。

男子八岁时会发生什么变化?根据内经我们看:“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小男孩八岁以前肾气还比较虚,到了八岁开始变实,也就是开始充实。由于肾合于骨,荣于发,所以发长齿更。这是男孩八岁的生理变化,头发长的旺盛了,牙齿更换了。

十六岁的男孩子,内经讲:“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步入青春期的男孩子,肾气变的旺盛了,先前的肾气是开始充实,现在是开始旺盛了;天癸至,则精气满溢而外泻,也就是进入十六岁后的男孩子,开始有遗精现象了。天癸我们上节讲过了,此处不再多讲。这个年龄段的男子已经具备了生子的条件了。有子的方法,明代张介宾这样讲:“有子之道,必阴阳合而后胎孕成,故天一生水而成于地之六,地二生火而成于天之七,所以万物之生,未有不阴阳相感而能成其形者,此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我们把这段话简单翻译一下就是:“生子的道理是这样的:必须经过男女相结合后而怀胎、生育才能完成生子的任务;因为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这样的天道。所以万物的出生,没有不是阴阳相互感应后才形成的,这就是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十六岁的男子肾气旺盛,天癸开始出现,有遗精的现象了,男女阴阳和合就具备了生子的条件了。

二十四岁的男子,内经讲:“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二十四岁的男子,肾气充满,平均就是充满的意思;由于肾气生养肝气,所以肝肾之气都非常充足,对应的筋和骨就坚固强劲。此时最后的牙齿也已经长完,身高也长到了极限。

三十二岁男子,内经讲:“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筋骨隆盛于内,则肌肉亦满壮于外,男子到了三十二岁,肾气已经内外有余了,所以身体非常强健。

四十岁的男子,内经讲:“肾气衰,发堕齿槁。”男子的肾气,从八岁开始充实,到三十二岁旺盛至极,到了四十岁就开始衰弱了。肾气充实,则发长齿更,肾气衰,则发堕齿槁,这是自然之理。又因为:由于肾主骨,牙齿为骨之余,肾气开始衰弱,精气没有了所养,所以导致头发的脱落,牙齿的干枯。森立之认为:“齿槁”就是牙齿的颜色没有光泽了并且变的瘦小。牙齿是骨的余气,它与指甲和头发属于同质,所以日夜增长而没有休止,但是它比指甲头发的生长速度要慢许多,男子到了四十岁则不会再增长了,所以变的枯槁瘦小没有了光泽。这是四十岁的男子开始肾气衰弱,头发脱落,牙齿枯槁。

四十八的男子,内经讲:“六八,阳气皆衰于上,面焦,发鬓颁白。”四十岁的男子,开始衰弱的是下面的肾气,到了四十八岁,则在上面的阳气也开始衰弱了。阳气旺盛,人就会容光焕发,毛发长的好;现在阳气衰弱于上,所以面部变黄变黑变的干燥,发鬓颁白。这是四十八岁的男子,阳气在上面也开始衰弱了,面焦,发鬓颁白。

五十六岁的男子,内经讲:“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竭。”肝气衰就是肾水不生肝木,肾不滋养肝了。肝衰,血就不会荣养筋,所以筋就不能动。肝衰,则天癸也枯竭。男子的天癸就是精。天癸枯竭,则精少。精少,则肾藏衰。肾藏衰,不但无形之气衰竭,有形的形体也都衰竭了。这里的筋不能动,是指由于肝气衰少,全身的筋力变弱,不能自在的运动了。男子到了五十六岁,肝衰所以筋的力量变弱了,肾衰所以形体经常疲惫。天癸枯竭所以精少,精又是滋养形体的,形体失养,故疲惫不堪。

六十四岁的男子,内经讲:“则齿发去。”四十岁开始,男子肾气开始衰弱,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到了六十四岁,则头发牙齿就开始脱落了。这就是男子的天数决定的,精力也是有定数的。六十四岁的男子,由于阳气衰竭,精气变衰,所以牙齿和头发不坚固了,就都开始脱落了。

内经讲:“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懈惰,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先天的癸水,是凭借着后天的水谷而生的,所以肾主水。这个癸水,是五藏六腑的水谷所化成的精气而藏在肾里的。由于六腑的精气都汇集到五藏,五藏的精气又都汇集到肾,所以五藏的精气旺盛,精才能泻。现在五藏都衰弱了,筋骨也懈惰了,而且天癸也枯竭了。天癸在体内枯竭,所以发鬓白了,身体不灵活了,走步也不稳了,这样也就没有了生育能力。清代张志聪认为:“这段又再次说明先天的癸水,是借助于后天津液的资益作用。肾主水,是说肾主要藏的是精水。我们知道,六腑的精气汇集到五藏,五藏的精气汇集到肾,这个汇集到肾的精气再加上后天的水谷之精,就是肾里面藏的精水。肾的精液进入心就变化为赤色的血,流淌进入冲脉任脉成为经血之海,就有养肌肉、生毫毛的作用,也就是流淌于中而布散于外。所以叫作天癸,天乙所生之精。所以男子天癸至而精气溢泻,肾的精变化为赤色的血,流淌于冲脉任脉而生出胡须;女子天癸至而月事以时下,故说精血都被称为天癸”。张志聪继续讲:内经里面讲“荣血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专精者行于经隧,常荣无已。男子八八,女子七七,天地之数终而天癸绝,然行于经隧之荣血未竭也。是以老年之人,能饮食而脾胃健者,尚能筋骨坚强,气血犹盛。此篇论天癸绝而筋骨衰,其后天水谷之精,又不可执一而论。再按女子七七而经淋不绝者,此系行于经隧之血,反从冲任而下,是以面黄肌瘦,骨惫筋柔。当知经隧之血行于脉中,冲任之血兼渗于脉外。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男子六十四岁,女子四十九岁是天地的定数,所以天癸绝。然而运行于经脉内部的精,它的荣血作用没有停止,所以有的老年人,饮食好脾胃强健,筋骨健壮,气血还很旺盛。这就是说天癸绝筋骨衰,和后天水谷之精的作用是两回事。再就是有的女子四十九岁后,看似还有月事,这其实是运行于经脉内部的气血,反而从冲脉任脉下来的,不是天癸,所以面黄肌瘦,骨疲惫筋柔弱。

《上古天真论》读书笔记1

《上古天真论》读书笔记1                            ----阿拉丁956 《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