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为何不把《易经》当教材?
《易经》虽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成为古代的重要典籍,其中也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不仅为儒家的思想所传承,同样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绵延了数千年。但它依然不适合作为教学中的教材来使用,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易经》艰涩难懂,不适合作为基础教育进行普及;其二是真正能够理解《易经》,很好地教授《易经》的人也是屈指可数。一、《易经》艰涩难懂,不适合作为基础教育进行普及
《易经》虽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天人关系、自然哲学、法治理念、经济思想等等方面都有思考,但它作为公元前的著作,距离现在已有两千多年。
一方面其内容变得艰涩难懂,在古文的理解上具有很强的隔阂,而如果作为教材进行教学,所面向的大多都是具有些许古文基础的学生,那么他们在理解《易经》时,必然会是事倍功半,往往无法从中获取充足的知识。
另一方面,《易经》作为周王朝时期的著作,即便其中的思想再先进,许多的思想在当代也只能是朴素、原始的思想了。因此,当下的基础教育应当更加地贴合实际,教授一些合理的知识,《易经》可以采取选段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完整的研究应当交由那些学者进行探索。
二、真正能够理解《易经》,很好地教授《易经》的人也是屈指可数除了学生的接纳度外,教师能不能胜任《易经》的教学也是一个难题,即便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解《易经》的内容,也难以确保他们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易经》的思想浅显易懂地表现出来,保障学生能够接受《易经》中的思想理念。这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是极为困难的。
应该不是吧 毕竟这么多年了
战乱 以及人祸
古代的文献很难完整的保存下来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三、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周易的应用 《周易》是以八卦为主体,以六十四卦为经书,以信息预测而闻名,以有宝贵的科学价值而流传至今,以其深奥的科学理论而为世人所重视,以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而为世人所钦佩和崇拜。 《周易》这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之所以能长存于世,正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它独特的超前预测、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学仪器无可比拟的,可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感应器,它本身不仅有预测信息的功能,而且分工细而严密。摇卦时铜钱平放于手心,使铜钱电磁场和人身的电磁场相通。天下之事无不从心动,心动信息则发,正所谓:心诚则灵,善意者算之,非善意算则难应验也。历史证明,人类如果没有对各种信息进行预测的方法,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掌握信息科学是改造世界,战胜各种困难,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的《周易》研究已由理论研究,逐步地转向了应用研究;立足研究,狠抓应用。现在把研究《周易》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应用成果也越来越多。如气象、体育、医学、优生、经营管理等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可喜的成就。可以断定,《周易》的应用,将对我国科学事业的促进,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周易》这个伟大而神秘的学科,在二十一世纪,必将被更多的能人志士所揭示,也必将在人类的发展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一个认识《周易》、运用《周易》、发展《周易》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周易》,必将照亮全球,成为世界的骄傲。
《易经》这部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至今仍在迷雾之中,所以才产生了种种奇怪的说法。比如,它可能是上一个文明遗留下来的,或者甚至有人说它的外星人的作品。这些说法无非是想说,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懂《易经》。
❤️🩹💛01|周易是一部怎样的书❤️🩹💛《易经》原是一部筮书,这在历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比如,《周礼》就说“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左传》中也记载了许多应用《周易》进行占筮的案例。这样看来说它是外星智慧或上一轮文明作品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一般认为《周易》是殷末周初的作品,传统说法是由文王所作,但这一说法恐怕也难成立。我们较为接受的意见是,《易经》与《诗》《书》《礼》《乐》等文献一样,都是周代的官书,由政府委派专门的官员编定的
商代是我们文字的草创时期,那时候文字和书写技术都掌握在祭祀和统治阶级手中,一般平民无缘于文字和书写,所以商周时期不会有私人著述存在。官府委派乐官收集官府和民间的歌词集结成册,就是《诗》。委派史官记载贵族的言行、政令或事迹就产生了《春秋》和《礼》。《易经》可能与商代的甲骨文书一样,是由掌管卜筮的官员著述或编定的。
❤️🩹💛02|文化断代现象是《易经》难以读懂的原因之一❤️🩹💛
《易经》为什么难读懂?我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个文化断代的缘故。诗、书、礼、易是周代文化的代表,它们是以周天子为首封建贵族的文化。但是当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的势力抬头。旧贵族没落了,他们的文化也衰落了,新兴贵族不再尊重它,要寻求新的文化力量。
伴随着旧贵族的社会地位下降,他们的文化在新兴贵族的圈子里不重视,反而散落民间,逐渐培养起新兴的平民知识分子,古代称之为士阶层。士阶层兴起,私学逐渐兴盛起来。但由于新兴贵族阶层急需新的文化支柱,也格外重视士人的力量,最终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士人们先接受了诗书的熏陶,但最终以己见为胜。
数百年间,新文化膨勃发展,旧文化被遗弃在角落里,楚公子游鲁,感概地说:“周礼尽在鲁矣”。孔子生于鲁,深憾于礼乐之衰,以毕生的精力修礼振乐,期望恢复周公旧业。但他并未实现夙愿,中年后以讲学为主,所使用的教材就是周代的旧典官书。当私学成熟后,人们再回过头来考察旧典本义时,却发现怎么也搞不清楚了。这就类似于一种文字的衰落,当熟悉它们的最后一批人死去,数十年或数百年后,当人们重新发现它们时,要重新认识它却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古埃及文字的发现和解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们以为我们离《易经》的创始年代太过遥远了,所以读不懂有情可原。其实,即使是孔夫子和他后学们也都难以窥见《易经》的本原面目了。孔子曾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 《易》,可以无大过矣。” 可知,在孔子时代,周代的旧典中《易》是最难读吃透的。但是学者仍然认为读懂吃透《易经》是一个必要的任务。所以有人认为《易传》是孔子所作,专门解释《易经》的。但更有可能的是《传》是儒家后学研究《易经》的。
❤️🩹💛03|迷信《易传》学说是《易经》难读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们都同意八卦是六十四卦的基础这一观点,但在《易经》古经中却没有提供八卦的知识,也没有交代八卦和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
《易传》给我们提供了八卦起源及其代表意义的知识。它告诉我们八卦由伏羲创制,用来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事物。但是,这一说法是否符合经文原意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些人不假思索地认为经传不分家,传对经解释的最正确最合理。可是这里面包含一个极大的风险,假如传对经的解释不符合其本义,如果我们还是根据这些知识去思考那就注定了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通《易经》。
话反过来说,如果传对经的解释合理,那么我们依据它思考,早该将古经文读懂吃透了。可是事实上,几千年的易学却从来却没将《易经》的本义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易传》提供给我们有关八卦起源及其意义的知识是错误的,它不符合经义,所以不能帮助我们读懂《易经》。承认这一点需要极大的勇气,难道几千年的古人都不如你?至少前人所走过的道路并没有走通,继续沿着它走下去,可能再过一千年也未必能出现积极的结论。我们倒不如放弃古人的观念,从头开始。也就是排除任何既定观念的干扰,从阅读古经文开始。传与经无关,八卦符号与天地等事物无关。为了解读经文,我们需要重新构造八卦起源及其意义的知识。
❤️🩹💛04|小结❤️🩹💛
总结上文内容,《易经》是周代的官书,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之所以难读懂读通,原因之一在于其流传过程中存在有文化断代现象。另一原因在于,我们解读经文迷信《易传》所提供的知识和方法,传与经本无关,我们却偏偏将它用作解释《易经》的基础。
正因为我们没有能读懂吃透《易经》,所以才产生了关于《易经》的来自上一文明或外星文明等种种不切实际的说法。假如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彻底将已经吃透读懂,那么,关于他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易经》的易理,简要大方,很容易懂,能运用到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人,却很鲜有。
大道理,天下人都可以讲,不稀奇。
我分享的是自己实践《易经》的心法:变机在人心,你要学会行动。
一、学会退让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的时候忍让并非懦弱或无能,只是不想将矛盾或事态扩大化。
《易经》说:“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原意为不要坚持诉讼,是因为争讼不能长期坚持,只要明白是非曲直即可。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在这种前提下,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和那些“垃圾人”出现口角或争斗,也不要因为逞一时之快,而和他人争论不休。
实际上无论争论到最后是输还是赢,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同时也会证实自己的狭隘无能。
同事或夫妻之间应该尽量避免,为了一些小事而喋喋不休,因为这样做不仅会当正事,甚至还会影响感情。
最重要的是在无休无止的争论中,很多事情都会因此而搁置,因此,大家要懂得“小言”可“辩明”的道理,所以退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一、控制能控制的,放下不能控制的
比方说,我写作。
能控制的部分是:我一周写3篇左右。
这个是需要自律,才能写出来的,因为有时候很累,真的不想写。
放手的部分是:写完之后,流量有多少,能有多少收益,读者的反馈是喜欢还是批判,这些都不用管,放手让事情自然发生。
有时候,有些文章流量很高,引来别人的羡慕。
这个真的没有诀窍,拼的是概率。
写10篇文章里,总有几篇,是流量高的;也有几篇,是没流量的。
我能做的,就是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剩下的事情,不是我能控制的范畴,干脆放手,不管。
二、乾坤二元,作为和不为,同样重要
人们以为,越努力的人,越幸运。
对,也不全对。
你先了解规律:在《易经》中,乾卦和坤卦,是64卦的门户和基础。
阴和阳,是衍生万物的根基。
阴和阳,就像计算机的二进制,0和1,最复杂的编程算法,最先进的人工智能高科技,都是基于0和1二进制。
也就是说,阴和阳,同样重要,缺少谁都不可以。
阳,对应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很多人正在做的事,积极,勤奋,向上。
(动)
可是,同样重要的另一面,很多人却不重视。
阴,对应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代表一个人的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静以养神。
(静)
三、一定要做自己,盲目听话或模仿别人会失去自己
《易经》坎卦曰:“坎下坎上,重险。
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
俗话说,人生总是要迈过一道又一道的坎坷,不同阶段,就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这个坎坷,就类似《易经》说的坎卦。
如果你感到自己命运坎坷,很累,努力付出,却回报甚微,积极挣扎,却还是老样子,那就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信念。
一个人身处坎中,一阳陷入二阴,之所以还没沦陷,皆因有孚。
落到人事上,有孚,就是要找到自己,明确心中所往。
很多人听话,听从父母或者朋友的建议和安排,去做一些别人看起来合情合理的事情。
可是自己心中是不情愿的,即使去做了,也不会感到快乐;或者去模仿别人,这些都是错误的方向。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盲目听话,或者模仿别人,只会失去自己。
而一个人失去了自我,那就是迷茫和受困的根本原因。
所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首先你要找回自己,做自己。
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是涵养福报的古籍!若觉人生迷茫,便来读一读它
民间流传着手里拿着易经,哪里都不怕!在古代人看来,《易经》历史悠久,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拥有一切。
《易经》共有64个卦,与64个人生道路管理决策决策相匹配,一目了然。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真的要花一点时间去读《易经》,去豁然开朗的智慧,也许也会让你有一种开悟的感觉。
《易经》这本书所包含的内容应有尽有,而且历史悠久,也正因为如此,更难理解,普通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秘。
因此,自古以来,许多人把《易经》当作一本占卜算命的书,更有人把它当作迷信活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易经》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理论的源头,它将不同的生活环节解释得淋漓尽致。
从宇宙空间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有的规律都在《易经》中。
孟子晚年独自钻过《易经》,曾感叹加我多年,50年学易,不能大过。
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都是以《易经》中的锣卦为基础。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选对一次,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
我是一个沉迷于《易经》的人,但是当我第一次接触《易经》的时候,很难理解,因为原著都是古文。
那段时间,我一直很烦恼。
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一个易懂的同事向我推荐了这本《易经》的详细解说。
在收藏原著的前提下,这本书增加了完整的注释和翻译,彻底解决了我的阅读困难。
而在其中不只是讲一些生硬的道理,而是结合实际的日常生活,运用配文字的方式来解读64卦的秘密。
其中包括五行、十二天干、十二地支、太极拳和八卦的介绍,以及《易经》中象、数、理的讲解。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要轻松入门,还要受益匪浅。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本书。
如果你有这样的烦恼,不要纠结。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循万物造化之象,窥天道变化之术。观物而得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而后推演万物。
伏羲创先天八卦,分别对应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后周文王又以震卦作为起点,位列正东,创后天八卦。而《易经》又是在文王八卦的基础上形成,可以说后天八卦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提起《易经》,人们第一时间都只能想到占卜,这也造成了封建迷信的误解,造成这种误解的恐怕来源《周易》。
《易经》和《周易》看上去是一样的,但古人很早就将两本书分开了,《周易》主要是讲四百五十卦,《易经》虽然也有卦象,但只有六十四个卦画,还有“经部”,即:《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易经》和《周易》并称为《易》,春秋之前,《易经》还是官学,只有一些研究天文的官员才有资格学习,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兴起,道家、阴阳家在《易经》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太极和阴阳。
孔子也将《易经》奉为儒家圣典,孔子一向主张:“子不语怪力乱神”,如果《易经》真的只是迷信,孔子和其余的诸子百家又怎么可能将《易经》当做思想核心呢?
诸子百家的思想都以治国、为人处世一类的哲学思想为准,孔子提倡“天下大同”不过在春秋这个时代,他的思想注定得不到重用,墨家提倡“非攻兼爱”、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一向神秘的阴阳家则以“五行阴阳”,听起来很玄乎,不过阴阳家的代表人管仲可不是这么想,《管子·四时》中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
虽然管仲也沿用阴阳学说,但实际上构建的草图的还是如何治理国家。
除了这些治国方略,《易经》还被外国学者认定为超科学,1953年华生和克立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1966年尼伦伯等人翻译了遗传密码,此时西方学者也惊奇的发现,人体的64个遗传密码跟易经中的六十四卦一致吻合。
莱布尼茨提出二进制之后,在《通向一种普遍文字》中提到整个宇宙都是由数构成的,他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提出二进制的主要目的是在研究哲学上,1716年,莱布尼茨在《论中国的自然神教》时,就承认了自己的二进制,来源中国《易经》。
《易经》从生命学科,又上升到了数学科学,二进制又推动了计算机的发明。这让《易经》又上升到了超科学领域。
中国学者一直都致力宣传《易经》文化,但是算卦的思想深入人心,3000多年的文化精髓,也成了封建迷信。不过国家还是主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2017年国考,就出现了老子的上善若水。
老子的“无为”思想也登上了考卷中:“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019年《易经》作为一个冷知识点,再度出现。
由此可见,我们已经开始认同《易经》,若是有学者愿意去研究《易经》这本著作,或许也将成为像莱布尼茨一样名留青史的人。
《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为何不把《易经》当教材?
本文2023-10-09 15:49: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