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中医名家恽铁樵为什么要将中医的脏腑称为不是血肉的五脏,而是四时的五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民国时中医名家恽铁樵为什么要将中医的脏腑称为不是血肉的五脏,而是四时的五脏?,第1张

因为传统中医的血肉五脏理论和现代解剖学之真实发现不符,不自洽,漏洞之多已经到了无法自圆其说的程度,不改玄更张升级理论,最终会收摊也未可知,四时之五脏应时而出,还在四季之外新生出一个季节--长夏,以对应五脏,中医终于真正成为玄学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拼音 4 代号 5 出处 6 夹脊穴的别名 7 佗脊穴的定位 8 佗脊穴取穴方法 81 夹脊穴穴位解剖 82 层次解剖 9 佗脊穴的功效与作用 10 佗脊穴主治病证 11 佗脊穴的配伍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文献摘要 14 佗脊穴研究进展 141 调节植物神经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142 夹脊的镇痛作用 143 对反流性胃炎的影响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佗脊 1 拼音

tuó jǐ

2 概述

佗脊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夹脊穴[1]。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夹脊(jiájǐ EXB2)为经外奇穴名[2][3]。亦称华佗穴、华佗夹脊、佗脊、脊旁等[4]。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2]。夹脊穴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二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5]。

3 拼音

jiájǐ

4 代号

EXB2

5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夹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6 夹脊穴的别名

华佗夹脊(《中国针灸学》)

华佗穴(《针灸学简编》)

佗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脊旁(《针灸学简编》(第二版))

7 佗脊穴的定位

夹脊穴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2][5]。

夹脊穴位于脊柱区,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3]。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痛也。”《华佗别传》:“又有人病脚躄不能行,……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匀调如引绳也。”即指脊椎旁05寸处为穴位[4]。近代诸书多同此说[4]。即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共34穴[4]。亦有以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1寸为穴者,计48穴(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4]。

经外奇穴——夹脊的位置

夹脊穴的位置

8 佗脊穴取穴方法

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俯卧位,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相应腧穴[6]。

81 夹脊穴穴位解剖

夹脊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82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肌浅层(斜方肌、菱形肌、胸腰筋膜、后锯肌)→背肌深层(竖脊肌)[5]。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腰动脉分布[5]。

9 佗脊穴的功效与作用

夹脊穴有调节脏腹机能的作用。

夹脊穴位于脊柱旁,取之可用于治疗全身疾病,尤以小儿捏脊疗法治疗儿科疾病效果为佳。

10 佗脊穴主治病证

夹脊穴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二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5]。

夹脊穴主治咳嗽、喘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神志病及一切慢性疾患、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

夹脊穴主治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

胸1~4夹脊:治疗肺脏及上肢疾病[6]。

胸4~7夹脊:治疗心脏疾病[6]。

胸7~10夹脊:治疗肝胆疾病[6]。

胸10~12夹脊:治疗脾胃疾病[6]。

腰1~2夹脊:治疗肾脏疾病[6]。

腰3~5夹脊:治疗腰,骶,膀胱,大、小肠,子宫及下肢疾病[6]。

11 佗脊穴的配伍

选穴和配穴可根据经脉的分布、神经根和节段的分布、腧穴的压痛、反应点等,每次宜选择其中2~4个腧穴[6]。

胸1~4夹脊配大椎、肺俞、天宗,治肩背部疼痛[6]。

胸4~7夹脊配心俞、内关,治心痛彻背[6]。

胸8~腰2夹脊配胆俞、肾俞、三阳络、阳陵泉,治胸胁痛[6]。

腰3~5夹脊配关元、膀胱俞、环跳、足三里,治下肢麻痹[6]。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5]。

一般斜刺05~10寸[3]。

向内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胸腹部放散[6]。

注意:因本穴深部有脊髓和胸腹腔脏器,故针刺时应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且出现麻胀感应立即停止进针。

122 灸法

可灸[5][6]。

13 文献摘要

《后汉书》:华佗别传曰,有人病脚蹙不能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分),从邪不相当。言灸此各七壮,灸创愈即行也。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匀如引绳。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主治神经衰弱、肺结核、支气管炎、虚弱羸瘦。

《针灸经外奇 谱》:主治风湿性脊柱炎、腰背酸痛。

14 佗脊穴研究进展 141 调节植物神经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据报道,从古代文献中已证实夹脊能治疗相应脏腑的病变。现代研究论为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故采用该穴治疗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关的一些病:①治疗血管性头痛;②肢端感觉异常症;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④中风(中经络);⑤红斑性肢痛症;⑥高血压等。收到良好效果。其机理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作用,调节了血管功能,改善了血液循环。

针刺夹脊等能调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IgA、IgG、C反应蛋白,以及微血管形态、流态和总积分值,提示本疗法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142 夹脊的镇痛作用

电针腰3~5夹脊能提高脊髓中5HT、5羟吲哚乙酸的含量,降低脊髓中NA、DA的含量,起到镇痛作用[6]。

143 对反流性胃炎的影响

不是。

介绍下中医气的由来吧:《黄帝内经》记述,人死后经解剖尸体,发现体内有几根粗大而贯穿全身的白色大管子,作者没有叙述原因,可能是因为人有呼吸、放屁、打嗝等,由此联想这些白色大管子是运输气体的,就把这几根白色的大管子称为经脉;还发现尸体中有无数的细小的管子,管子里边有血液,作者断定这些数不过来的细小的管子是运输血液的,遂称为洛脉,这就是经络的由来(和现在中医说的经络完全不是一回事)。

《黄帝内经》作者所说的运输气体的管子,也就是经脉对不对呢?不对。原因是,古代时人死后不能马上尸解,需要停放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以便死者的灵魂飞升或者转世投胎。而等到可以解剖尸体时,尸体内的动脉大静脉血液就会自动排空,管子就会呈白色,所以古人看见尸体内的大管子其实和气体运输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动脉和大静脉。

刚才说到古代的经络说和现在中医的经络说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西医(实际是现代医学)传到中国后,尤其是西方解剖学传到中国后,中国的中医界很震惊,震惊之余果断的抛弃了解剖学(《黄帝内经》及其他中医古籍中多少还有点粗浅的解剖观察记述),把人体所有器官都虚化、都定为功能器官而不再是血肉器官(就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器官)。

现代科学已经能够发现DNA、基因、质子等微小物质,但没有发现现在中医说的经络、气血、穴位等。

血压就是血压,和气没有半点关系。人体内有气,但人体内的气基本就是呼吸进入人体的空气(进入呼吸道、肺部再呼出来),以及饮食中进入体内的空气(进入胃、肠道、随后放屁排出),和中医说的气也没有半点关系。

补充:早年日本人看到西方解剖学后,也很震惊。震惊之余,日本人果断抛弃了中医,改学、改用现代医学,明治维新开始。

中医专业大一大二的课程主要是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一些公共课,大三大四所学的课程会逐渐接近临床。大一大二的课程很满,大三大四的课程稍微少一点,大五在医院实习一年。以下内容是中医专业大一到大四所学的专业课。

一、大一专业课程

🌻医古文。医古文的内容包括医家传记、医学典籍和医著序文,全书都是繁体字和文言文,主要为以后能读懂古代中医典籍打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中医理论的形成和结构,学习中医的入门知识,比如经络、穴位、藏像。主要是为了培养中医的思维方法。

🌻医用化学和医用生理学。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大部分都是高中理科学过的。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辨别疾病的症状。比如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中药学整本书介绍了几百种中药的特点、用法、剂量和禁忌。还介绍中药的配合应用规律和中药配伍原则。

🌻正常人体解剖学学习人体的结构,实验课上能见到各种人体标本。

🌻组织与胚胎学。学习人体细胞、组织和胚胎的演变。

二、大二上学期专业课程

🌷方剂学。学习中药的组方原则、剂量、剂型和用法。

🌷内经选读。学习《内经》里的内容,很专业的中医理论,主要是培养中医的思维方式。

🌷中医综合基础。这本书稍微偏向临床,就是把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论和中药学综合在一起学习。

🌷生理学。学习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内在机制。

🌷病理学。学习患病机体,研究各种病的原因和发展规律。

🌷生物化学学习细胞内的东西,内容很细而且超多,很难学。

🌷免疫和病原。病原就是学各种寄生虫,免疫就是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

三、大二下学期专业课程

🌻金匮要略。学习中医经典的杂病诊治理论。

🌻伤寒论。主要学外感和内科杂病。

🌻药理学学习现在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基本都是西药。

🌻诊断学。学习一些常见病的诊断方法,比如问诊、视触叩听嗅、全身检查等。

🌻医学影像学学习观察医学仪器扫描出来的成像。

🌻卫生法学。学习一些医学相关的法律知识。

🌻分子生物学很微观的知识,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四、大三专业课

🌷中医妇科学。以中医理论学女性生理病理的特点,还学一些女性特有疾病。

🌷中医内科学。以中医理论学习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症。偏向临床,很难学。

🌷中医儿科学。以中医理论学习儿童疾病的病因病症。

🌷医学心理学。学习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中的心理问题。内容还挺多的,知识也很杂。

🌷医学伦理学。用伦理学原则去学习一些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

🌷传染病学。学习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治疗方法。

五、大四专业课

🌻神经病学、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系统地学习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很细致,超级多,很难学。

中医要学的知识很多很多,中医专业的小伙伴们要加油呀!

民国时中医名家恽铁樵为什么要将中医的脏腑称为不是血肉的五脏,而是四时的五脏?

因为传统中医的血肉五脏理论和现代解剖学之真实发现不符,不自洽,漏洞之多已经到了无法自圆其说的程度,不改玄更张升级理论,最终会收摊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