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章节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章节目录,第1张

笫一篇 骨伤科发展史

第一章 绪言第二章 文字形成时期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第四章 隋唐时期前后第五章 宋、元、明,清第六章 现代骨伤科第二篇 骨伤科的中医基本学说

第一章 阴阳学说第二章 气血学说第三章 藏象学说第四章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第五章 病因病机学说 第三篇 现代医学基础

第一章 认识论与方法论第二章 解剖学第三章 组织细胞学第四章 生理学第五章 病理学第六章 生物化学第七章 生物力学第八章 肾主骨的现代医学基础第四篇 诊断学

第一章 骨伤科的辨证第二章 骨科检查法第三章 神经系统检查法第四章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法第五章 X线诊断法第六章 特殊检查法五篇 治疗学

第一章 骨伤科的治疗方法第二章 治疗手法第三章 夹缚疗法第四章 药物疗法第五章 练功疗法第六章 点穴疗法第七章 手术疗法第八章 针灸疗法第九章 气功疗法 第六篇 特殊疾病

第一章 内伤第二章 脊柱疾病第三章 脊柱相关疾病 方剂索引

人物简介

蔺道人(约790~850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医僧。一作蔺道者。原名佚。道者出家云游,于会昌间(841—846年)曾结庵于宜春修道,因尝治愈一彭翁子坠地折颈伤肱,其医术遂广为人知,求医者甚众。道者厌其烦,以其秘方授予彭翁,其术遂行于世。此方为后人刊刻,书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中医现存最早之骨伤科专书,现有多种刊本行世。

主要经历

蔺道人是一位很有学识的僧人,精于骨伤理论和医疗技术。他一面修道,一面为贫病者、伤折患者诊病治伤。公元9世纪中,唐室日趋衰竭,统治者试图解决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决心改变“不务农桑,空谈彼岸”和“僧徒日广,佛寺日众”的状况。于845年下令佛道僧尼26万余人还俗从事农桑生产,收回寺院上田数千万顷,还田于民,寺庙道观4600余所,另作他用。蔺道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怀着悲观厌世的思想,离开长安,到了江西宜春县钟村,隐名埋术,过着隐居的生活。一次。经常帮助他耕耘的彭老头的儿子因上山砍柴折伤颈椎、肱骨,医生多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蔺道人才重抄旧业,用自己高明的整骨技术,为其治愈了伤痛。避免了残废。从此,蔺氏的整骨特长名闻遐迩,求者日众。蔺氏即将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整骨书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彭老头,自己则另寻能够静处的环境安度晚年去了。正因为如此,人们将蔺道人的传书《理伤续断方》,改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著作

《理伤续断方》,后改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学术内容

蔺氏的学术思想源于《内经》和《难经》,以气血学说为立论依据,继承了葛洪、《干金要方》和《外台秘要》等骨科方面的学术成就而有所创新。他第一次倡导和规定了骨折脱臼等损伤的治疗常规:即清洁伤口、检查诊断、牵引整复、复位敷药、夹板固定,复查换药、服药、再洗等。介绍了正骨手法的14个步骤、方法和方药,并论述了处理损伤、关节脱臼以及伤科常用的止血、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等具体操作技术。如对一般骨折主张用杉木皮衬垫夹敷固定的方法,指出“凡夹缚(即固定)用杉木皮数片,周回紧夹缚,留开皆一缝,加缚必三度,缚必要紧。”对复杂骨折。除上述要求外,更强调“夏三两日,冬五三日解开”换药,“夹缚处用热药水泡洗”以促进伤口愈合。“洗时切不可惊动损处”。对骨关节的固定。要注意“时时运动,盖屈则伸,……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重视关节的活动及功能锻炼。这是伤科外固定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实为后世小夹板固定的渊源。

临床应用

蔺氏对复杂骨折的外科手术、手法整复原则和治疗技术亦有创造性成就,他已明确提出处理复杂骨折的三个原则。即对于粉碎性骨折,只要体表没有穿破,或虽然穿破皮肉,但手法整复可以成功者,就应用手法复位,不用外科手术。第二个原则是粉碎性骨折,无论是否穿破皮肉,用手法不能整复者,或断端骨尖穿破皮肉,虽经复位但仍有一二分露于体表者,就必须采用外科手术以利刃切除骨尖,使两断端恢复解剖位置,他强调用快刀割,捺入骨,并指出“不可见风着水,恐成破伤风”。第三个原则是骨折严重,上述手法复位或切除骨尖均不能正确复位者,就应进行外科手术切开整复。这三个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在关节脱臼的整复方面,蔺氏也有许多出色的成就。如首创肩关节脱臼的诊断和复位技术,指出:凡肩胛骨脱臼,首先检查脱臼作出诊断,整复方法是令病人侧身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患侧上肢与腋肋部夹椅背,在椅背上垫以衣被,一人将患者扶住,两人将患侧上肢外展牵引,然后将外展的上肢向下垂,再曲肘关节至胸前,以绷带悬吊于颈部。这种复位方法和步骤,完全符合生理解剖学要求,临床应用千余年,虽有不断改进与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是现代临床的指导思想。其他如首次记述了髋关节脱位有前、后脱位的类型,对股骨脱臼、尺骨脱臼等。也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整复技术要求。蔺氏手法整复或手术整复,都强调了 的应用,也是很大的进步。

蔺氏对伤科疾患的处理既重于手法整复,又重视内服等方面的方药,书中载40余方,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奠定了骨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的基础。其内服方以大活血丸、小红丸、大红丸等活血祛瘀止痛之剂,常用药有草乌,乳香、没药、血竭等,这些方药一直广为临床习用。

人物评价

蔺道人是一位杰出的整骨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技术成就对后世骨科发展影响深远,可谓是我国骨伤科学较早的奠基人,在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后世影响

他第一次倡导和规定了骨折脱臼等损伤的治疗常规;并对复杂骨折的外科手术、手法整复原则和治疗技术亦有创造性成就,他已明确提出处理复杂骨折的原则;同时,他还非常重视方药在骨科的运用,书中载40余方,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奠定了骨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的基础。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骨伤科外治法 1 拼音

gǔ shāng kē wài zhì fǎ

2 英文参考

External treatment for osteonosus and traumati

3 注解

骨伤科外治法是对伤病局部进行治疗的方法。除针拨、牵引、手术、理伤手法及正骨器外,常用外治法还有:

(1)敷贴。即将药膏或膏药贴附于损伤局部。膏药或药膏按其功用可分为消瘀退肿止痛类、舒筋活血类、接骨续筋类、温经通络类、祛风除湿类、清热解毒类、生肌拔毒长肉类等。

(2)掺药。是将药物碾成细小粉末直接掺在伤口上,或掺在软膏上敷贴患部的外治法,常用于止血收口、生肌长肉、去腐拔毒、温经散寒、清凉散风、祛寒散毒等。

(3)涂搽。即将药物制成液状药剂,直接涂搽或配合理伤手法使用于患部.常用的涂搽制剂有水剂,油剂、酒剂三种,多用于早期伤口感染,治疗跌打损伤或理筋手法时的局部涂擦,或用于闭合性新伤及陈伤旧患。

(4)洗涤。即将药物煎成汤液或用盐水等外洗伤口局部,适用于治疗开放性损伤。能达到清洁伤口、预防感染或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增生、促使伤口愈合的效果。

(5)熏淋。即将药物煎汤,乘热在患部进行熏蒸和淋浴,适用于坎组织损伤初期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者,或骨关节损伤后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者,或损伤而引起局部邪毒感染者。

(6)热熨。即将药物加热后用布袋装好,熨贴于损伤局部,适用于骨关节损伤时间较长,局部瘀血凝聚、肿痛不消者;或慢性腰腿痛、风湿关节痛等。近年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电热熨贴,适用于治疗一切骨关节损伤。

(7)药线。又称药条。是用桑皮、纱纸或棉纱捻成线条状外粘或内裹具有拔毒去腐功效约物以作腐蚀瘘管壁或引流脓液之用,适用于附骨痈疽、流注及骨痨形成的瘘管者。

(8)针灸.即使用针刺或艾灸人体相应穴位,从而治疗损伤的方法。

(9)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引起局部充血或郁血而达到治疗伤病的目的。适用于治疗软组织挫伤,肌肉、关节劳损,以及骨关节损伤后期。

古籍中的骨伤科外治法 《伤科大成》: 法

摩者徐徐揉摩之。因损伤皮肤筋肉,肿硬麻木,而骨未有折断者。《伤科大成》清赵濂公元16441911年

《江氏伤科学》:[秘传方]续筋骨方

(第二十二)土鳖血竭龙骨共等分,研细末唾调涂。《江氏伤科学》

《伤科大成》:[应用诸方]整骨麻药

生南星(各五钱)晒脆为末,以烧酒和敷,任刀割接骨不知痛苦。《伤科大成》清赵濂公元16441911年

《伤科补要》:器具总论

于安,重伤可就于轻。再施以药饵之功,更示以调养之善,则正骨之道全矣。《伤科补要》清钱潢公元1808年

《伤科补要》:[器具总论]杉篱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章节目录

笫一篇 骨伤科发展史第一章 绪言第二章 文字形成时期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第四章 隋唐时期前后第五章 宋、元、明,清第六章 现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