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对谁的评价?
01
魏徵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对魏徵的评价。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对魏徵的评价。该句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 。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治河北省晋州市鼓城村)。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早年跟随魏公李密,参加瓦岗起义,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贞观元年(627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迁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魏徵的主要成就:
一、政治
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世民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
三、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首次出自《孟子·公孙丑上》。魏徵鉴于隋末人口流亡、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事实,力劝李世民偃革兴文,实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休养生息政策,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致化”思想。李世民即位初,曾与群臣谈及教化百姓之事。李世民认为大乱之后,恐怕难以教化。魏徵则认为:“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他举例说,犹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一样。他还批驳大臣封德彝的“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的说法,认为商汤灭夏桀,周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他又进一步说:“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四、明德慎罚,惟刑之恤
明德慎罚,惟刑之恤是儒家思想,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一个明哲的君主,为了移风易俗,不能靠严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义;光凭法律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是办不到的。
卢沟桥 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10千米。建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石桥,长约265米,有24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广济桥 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五亭桥 位于杨州瘦西湖内。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桥身为拱卷形,由3种不同的卷洞联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间的廊相连。
安平桥 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六角五层砖构宋塔一座,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赵州桥 位于河北赵县的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侧42块模仿板上刻有龙兽状浮雕。
十字桥 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
风雨桥 位于广西三江县程阳村边林溪河上。为石墩木面瓦顶结构。桥上建塔形楼亭5座,可避风雨。整座桥梁不用一根铁钉,精致牢固。
铁索桥 位于四川泸定县的大渡河上。全长136米,宽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系在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其中9根并排着的铁链上面铺有木板,就是桥面,另外各2根在桥面两侧,就是扶手。每根铁链重约2000千克。
五音桥 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桥面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能发出奇妙的声音。
玉带桥 位于北京颐和园。用白石建成,拱圈为蛋尖形,桥面呈双向反弯曲。桥身用汉白玉雕砌,两侧雕刻精美的白色栏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岛”美称。
王阳明著作:
《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作品收录于《明史》 、《古文观止》,《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守仁的名篇《瘗旅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
《知行合一》是一本叙述王阳明传奇一生的传记。全传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扩展资料:
王阳明的主要成就:
1、功绩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2、思想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
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唐银青光禄大夫岭南五府节度经略采访处置等使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殿中监南康县开国伯赠扬州大都督长史张公神道碑 公讳九皋,其先范阳人也。昔轩辕少子,以弦弧受氏,别封於张。留侯以五代相韩,安世以七叶荣汉,特生闲气,锺美大贤。馀庆遗芳,袭於令嗣矣。晋末以永嘉南渡,迁於江表;皇朝以因官乐土,家於曲江。高祖守礼,隋锺离郡涂山令。曾祖君政,皇朝韶州别驾。祖子胄,皇朝越州剡县令。烈考宏愈,皇朝太常卿、广州都督。皆世济明德,不陨令名。公特禀中和,诞生淳懿,恭推色养,孝自因心。幼岁丁太常府君忧,孺慕衔哀,栾棘无怙,毁能达理,志若成人。及日月外除,而顾复就养,思致逮亲之禄,方求筮仕之阶。ぷ金不珍,琢玉成器,殖学以明道,修身以践言。弱冠孝廉登科,始鸿渐也。岭南按察使尚书裴先,幕府求贤,轺车问俗,以公後进之秀,藉以从军,表授海丰郡司户。水变贪泉,珠还合浦,时所称也。其後五溪阻兵,群蛮聚略,帝命按察使裴先讨焉。以公有樽俎之谋,韬钤之用,奏授南康郡赣县令,於是坐其帷幄,置以戎车。公武能宣威,文可化俗,军需倚办,供亿无留。前宣慰使御史梁勋奏公清白有闻,後宣慰使竹承构奏公户口增益,共称尤异,[B14A]进上闻,特加朝散大夫,迁巴陵郡别驾。初丞相曲江,公之元昆,自始安郡太守兼五认按察使,以为越井殊方,广江剽俗,怀柔之寄,实在腹心。奏公俱行,可为同气,遂授南康郡别驾;季弟九章,以为桂阳郡长史。太夫人在堂,赐告归宁,承欢伏腊。白华共展於朝夕,衣锦时入於乡闾,棣萼美於诗人,德星聚於陈氏,代所稀也。无何,丁於内艰。柴毁,勺饮不纳,至性闻於州里,孝感达於神明。白雀驯狎於倚庐,黄犬随号於行哭,表其异也。服阕,除殿中丞,又迁尚书职方郎中。起草含香,停车待漏,位高元象,职在弥纶。及曲江公翊赞庙谟,盐梅鼎实,讲德论道,求贤审官。以识量通明,与闻其议,故能致君尧舜,克济忠贞,公之佐也。及元昆出牧荆镇,公亦随贬外台,遂历安康、淮安、彭城、睢阳四郡守。所莅之邦,必闻其政,作人父母,为国循良。於是瑞鹊成巢,嘉禾合颖,祥乌素翟而狎至焉。考绩议能,诏书[B14A]异,遂迁襄阳郡太守兼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以连率之权,授以澄清之任,化行江汉,惠及黎元。进封南康县开国男,赏有功也。属南夷不龚,西蜀骚动,掎角之势,连於岭隅。以公有经略之才,委公以干城之任,乃除南海太守兼五府节度经略采访处置等使,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天书盈箧,厩马在庭,恩华宠光,旁午道路,公召募敢勇,缮治楼船,绥怀远人,安集犷俗,或指剑山之路。或出铜柱之乡。以回舶运粮,省泛舟之役;以于来授甲,宽土著之人。寄重务殷,用省功倍。天子嘉之,特赐银青光禄大夫,兼手诏益封开国伯,食邑七百户,旌其能也。且五府之人,一都之会,地包山洞,境阔海ヂ,异域,殊乡,往来辐辏,金贝惟错,齿革实繁。虽言语不通,而贽币交致。公禁其豪夺,招彼贸迁,远人如归,饮其信矣。秩满,迁殿中监。皇舆尽饰,玉食惟精,六尚委能,一心主办,服御器用,必信必诚。勤劳不遑,积忧聚。以天宝十四载四月二十日,疾亟薨於西京常乐里之私第,春秋六十有六。呜呼哀哉!哲人其萎,邦国殄矣。皇上哀悼,赙赠盈门,给递还乡,首邱归本。遂赠广陵郡大都督府长史。礼仪哀制,延素握,可谓饰终。以明年葬於始兴郡洪义里武陵原。夫人宏农谭氏,襄阳郡夫人,国子博士知几之子。克训母仪,用光阃则。粤以永泰三年,薨南康郡次。以大历四年合焉,礼也。嗣十一人:长曰捷,前端州刺史。次曰擢,前右金吾卫兵曹参军。次曰,试大理直康州刺史。次曰抗,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朔方宁节度行军司马。次曰捍,前宏文生,皆王之荩臣,国之多士。令德之後,必大其门。公尝与季弟同泛沧溟,舳舻ゴサ,凡数百辈,忽惊飙震发,骇浪山连。当呀呷之时,谓汨没同尽,为猿为鹤,曷可保焉?而中宵返风,漂泊孤屿,迟明相视,各在津亭。同役之人,仅有存者,则知商邱蹈信,入之而不伤;吕梁履忠,游之而莫惴。恺悌君子,福禄绥之,宜其克享永年,亦既逢吉。且公之立身,可谓尽美。居丧致哀,称其孝也;入幕决胜,称其才也。列在藩翰,则德化之政闻;授之斧钺,则式遏之功著,佐元昆则润色王业,睦诸季则致美闺门。至於推挽忠良,揄扬俊,力行不怠,时议高之。夫生死有怀,古今同尽,殁而不朽,君子韪之。昕忝迹儒林,尝读旧史,览贤人之事业,知盛德之在焉。敢扬休声,以志贞石。铭曰 轩辕锡羡,百代蕃昌,弦弧得姓,受邑於张。五代相韩,七貂居汉。平子数术,茂先翊赞。诞锺馀庆,克享大名。爰至我公,天姿挺生。率礼立身,依仁从政。学该百代,官逾三命。再登幕府,四列藩条。威行节制,化合讴谣。作牧襄阳,授兵南越。江汉底定,要荒胥悦。死生有命,修短靡常。礼赠殊秩,魂归故乡。梧贾成列,邱陵无改。夏日冬夜,精灵斯在。
1、舜的故事一
他的父母和弟弟,一听到舜富了,就顿起不良之心,设计陷害,要把舜的财产夺过来。一天,他们借修仓库为名,想用一把火把舜烧死在仓库里。
没想到舜穿的是娥皇、女英给他的风衣,舜从大火中飞走了。一天,他们又借掏井为名,想投石下井把舜淹死在深井里;没料到舜穿了娥皇、女英给他的龙衣,又从井底游走了。
一计不成,二计失败,他们又借吃饭为名,酒中下毒,想要把舜毒死;然而舜有蛾皇、女英保护,事先让他服了仙药,毒酒下肚,也安然无事。
2、舜的故事二
当舜五十岁时,尧帝把天下大事托付给他。他总摄大权,统领百官,作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向尧帝推荐了高阳氏苍舒、叔达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
接着又举荐了高辛氏伯奋、促堪等八位能人,谓之"八元"。这十六位贤人帮助他辅佐尧帝,把天下管理得很好;他在举贤任能的同时,又把使势倚强、横暴不法的"四大凶神"作了惩处。
把号"穷奇"的共工流放到幽州,把号"浑沌"的欢兜发配到崇山,把号"桃杌"的鲧囚贬到羽山,把号"饕餮"的三苗驱逐到三危(今甘肃敦煌),于是天下大治大安。
尧帝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对他进行考察、培养和试用,直到完全可以放心了,这才把天下正式禅让给他。
3、舜的故事三
舜做了尧的女婿,仍旧对父母孝顺如初,可是这并没有感化那班恶徒。后母见他成了家,有两个漂亮的妻子和一群牛羊,国君还那么看重他,心中万分忌妒。
于是把象找来,母子俩策划了一个害死舜的毒计。象早就对两个美丽的嫂嫂垂涎三尺,所以母子一拍即合。晚上,狠婆娘跟瞎老头一说,瞎老头子心里惦记着舜的财产,也点头答应了。
一天,象来到舜家,对他说:“哥哥,爹叫你明天去帮助修修谷仓,别忘了早点来!”正在门前打麦的舜愉快地答应了。象走后,娥皇和女英忙从屋里出来说:“不能去呀,他们要烧死你的!”
“怎么办呢?爹叫做事,不能不去呀!”舜有些为难。娥皇和女英想了想说:“不要紧,去吧!我们有一件绘着鸟形花纹的五彩衣裳,是当年九天玄女赠送的,你穿上它就可以化险为夷了。”
第二天一早,舜穿上五彩神衣,带上工具便走了。几个坏蛋见舜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来送死。心中暗自发笑。象在谷仓旁立起梯子,叫舜登上仓顶。
舜见上面确有几处漏水的地方,就动手修补起来。这时象突然把梯子撤走,跟他母亲运来一捆捆干柴,把谷仓围了个密密实实,然后疯狂地将干柴点燃,大火立刻熊熊燃烧起来。
舜在上面急忙大喊道:“爹爹,妈妈,你们这是干什么呀?”后娘恶狠狠地狞笑道:“孩子,送你上天堂呀!你不是要做天子吗?哈哈,哈哈……”
象一边扇火一边说:“你上天堂后,不用挂念嫂子,我会好好照顾她们。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瞎子瞽叟也跟着傻笑起来。
只有小妹妹果攵手没有笑,站在远处呆呆地望着。浓烟滚滚,烈火冲天。舜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逃脱了,心想:自己一向孝顺父母,以德感人。
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现在却要被大火烧死,老天太无情了!想到这里,他张开双臂,仰天高呼:“天啊,救救我吧!”
说来也怪,就在他张开双臂、露出彩衣上的鸟形花纹时,忽然在红亮的火光中变成了一只五彩凤凰,嘎嘎叫着飞上天空。
恶徒们看见这情景,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一会儿,那只彩凤凰落到舜的院子,又变成了身穿五彩神衣的舜。
4、舜的故事四
谷仓下放火烧死舜的阴谋没有得逞,可是恶徒们还不肯罢休。经过一阵子密谋,又一个罪恶的圈套预备好了。这回是瞎爹亲自出马。
“儿呀,”瞎老头子坐在舜的炕边,用竹竿点着地,厚着老脸说:“前些天那回事,都是你娘跟你弟弟干的,爹不知道,我把他们骂了一顿。”舜温顺的笑了笑,没有作声。
“这回爹又有事来找你了,爹院子里那口井多年不淘,水都不是味了,明天你去帮助淘淘。”“爹,你放心,明天我一定早点去。”
瞽叟走后,舜把爹来找他淘井的事,告诉了妻子。两个妻子忙说;“不能去呀,他们要淹死你的。”舜说:“爹亲自来找,怎好不去呢?”
两个妻子商量了一会儿,说:“不要紧,去吧!我们有一件绘着龙形彩纹的衣裳。是当年东海龙王赠送的。你把它穿在里面,遇到危险,脱去外衣,就可以出现奇迹了。”
第二天早晨,舜把妻子拿出的龙形彩衣贴身穿上,带着工具去给爹淘井。几个恶徒一看舜没有穿红红绿绿的奇装异服,心中暗自高兴,心想:这回叫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象拿来一条大绳子,系在舜的腰上,把他从井口放下去。刚刚放到井的中间,绳子突然被砍断了,舜“扑通”一声落进井底。
可是由于他早有准备,迅速脱去外衣,奇迹果然出现了:他立刻变成了一条金鳞闪闪矫健无比的游龙,从井中钻入地下黄泉,然后又自由自在地从另一家的井口出来了。
恶徒们把绳子割断后,便往井里投石填土,把一口井塞得平平实实,又在上面踩了又踩。他们以为大功已经告成,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5、舜的故事五
相传上古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无锡斗山之下。斗山有舜帝美丽动人的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舜帝,民间流传曾在斗山躬耕,他辛勤劳动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上天给他送来了风调雨顺的天气,还差遣大象为他耕地,燕雀为他衔谷播种。他爱护人民、造福于民:“润天地、识气象、怜众生、护万物、爱禽兽、睦友邦”。
倡导“天人协和、万物共荣”之公德。舜还勤勤恳恳协助尧帝治理天下,埋头辛苦工作28年,受到尧帝的信任和重用。
最后把他作为接班人,把部落联盟首领(帝位)禅让给舜,开创了上古史上所称的“唐尧虞舜”太平盛世时代。
《墨
子》一书,其十七篇文章里引用古代典籍多达四十八处;其所引
古书,有些已不可考。今按《墨子》篇目顺序,抄录被引古籍及
引文于此:
《所染》引《诗》“:必择所堪”。
《七患》引《夏书》“:禹七年水”;《殷书》“:汤五年旱”;《周
书》:“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
子也。”
《尚贤中》引《诗》“:告女忧恤,诲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
用濯”;《汤誓》(《尚书商书》篇名)“: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
心,以治天下”;《吕刑》(《尚书周书》篇名)“:皇帝清问下民,
有辞有苗。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德威维威,
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
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
《周颂》(《诗经》的组成部分)“: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
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下坼不崩;若日之
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此外,《尚贤中》还转述了《距
年》尚贤为政之本的思想。
《尚贤下》引《吕刑》“:於!来!有国有土,告女讼刑。在今
而安百姓,女何择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引《竖年》(毕
沅曰“:竖,距字假音晞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耳”。
《尚同中》引《吕刑》“:苗民否用练,折则刑,唯作五杀之刑,
曰法”;《术令》(即《商书》《说命》篇)“:唯口出好兴戎”;《周
颂》“:载来见辟王,聿求厥章”;《诗》“: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
驰载驱,周爰咨度”,“我马维骐,六辔若丝,载驰载驱,周爰咨
谋”;《相年》(毕沅曰“:‘相年,当为‘拒年。”)“:夫建国设都,
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轻大夫师长,否用佚也。维辩使治天
均”。
《尚同下》引《大誓》(即《尚书周书》《泰誓》篇)“:小人
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
《兼爱下》引《泰誓》“: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
土”;《禹誓》(《尚书夏书》篇目)“: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
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
以征有苗”;《汤说》(疑为《商书汤诰“:惟予小子履,敢用
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
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
身有罪,无及万方,;《周诗》(古《诗》、《书》互称。前四句见
《周书洪范》,后四句见《诗小雅大东》)“:王道荡荡,不偏
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厎。君子之所履,
小人之所视”;《大雅》(《诗》的组成部分)“:无言而不仇,无德
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非攻中》引《诗》“:鱼水不务,陆将何及乎?”
《天志中》引《皇矣》(《诗大雅》篇目)“:帝谓文王,予
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太
誓》(即《泰誓:“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祇不祀,
乃曰:‘吾有命。’无廖务天下,天亦纵弃纣而不葆”;先王之书:
“明哲维天,临君下土”。
《天志下》引《大夏》(即《诗大雅“:帝谓文王,予怀明
德,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明鬼下》述周之《春秋》所记周宣王杀杜伯之事,燕之《春
秋》所记燕简公杀庄子仪之事,宋之《春秋》所记厉神附于祝史
身上杀观辜之事,齐之《春秋》所记祧神杀中里徼之事。此外,
《明鬼下》引《大雅》“:文王在上,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
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穆穆文王,令
问不已”;《商书》“:呜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
允及飞鸟,莫不比方。矧佳人面,胡敢异心?山川鬼神,亦莫敢
不宁;若能共允,佳天下之合,下土之葆”;《禹誓》“:大战于甘,
王乃命左右六人,下听誓于中军。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
正,天用剿绝其命。’有曰: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
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左
不共于左,右不共于右,若不共命;御非尔马之政,若不共命。是
以赏于祖,而僇于社’”;《禽艾》“:得玑无小,灭宗无大”。
《非乐》引《官刑》“:其恒舞于宫,是谓巫风。其刑:君子出
丝二卫,小人否,似二佰”;《黄径》“:呜乎!舞佯佯,黄言孔章,
上帝弗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其家必坏丧”;《武
观》“:启乃*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渝
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大,天用弗式。”
《非命上》引《仲虺之告》(《尚书商书》篇名)“:我闻于
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太誓》(即《泰
誓:“纣夷处,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
民有命。’无廖排漏,天亦纵弃之而弗葆。”
《非命中》引《仲虺之告》“: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
帝伐是恶,龚丧厥师”;《太誓》“:纣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
阙其先神而不礼也,曰:‘我民有命。’毋僇其务,天不亦弃纵而
不葆”;《执令》“:具!敬哉,元天命!惟予二人,而无造言,不
”自降天之哉得之”;商、夏之《诗》、《书》“:命者,暴王作之
命下》引《总德》:“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既防凶星,
天加之咎。不慎厥德,天命焉葆”;《仲之诰》“:我闻有夏人矫
天命于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师”;《太誓》“:恶乎君子天有显
德,其行甚章。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谓人有命,谓敬不可行,谓
祭无益,谓暴无伤。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祝降其丧。
惟我有周,受之大帝。”
《非儒下》引《礼》“: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
父、叔父、弟兄、庶人,其;戚族人,五月。”
《公孟》引《子亦》(疑为《箕子“:其傲也出,于子不祥”。
《墨子》一书引用了哪些谚语和古人言论
墨家广泛汲取了古文化的精华。《墨子》一书除多处引用三代
古籍以外,还惯于引用当时的谚语和古人的言论。这对于我们从
墨子著作中挖掘资料,探讨墨学源头,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如果
说墨子援引古代书籍,表明他继承了古代有文字记载的官方文化,
那么,他征引谚语和古人言论,则表明他也继承了流传于民间的
大众文化。
观《墨子》全书,墨子在十篇文章里引用谚语和古人语达十
三处(不包括公孟子所引),并有专门的表述方式:“吾闻之”、
“圣人有传”“、先王之言”“、古者有语”等。现依《墨子》篇目顺
序,抄录被引的谚语及古人语于此:
《亲士》“: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
也,我无足心也’”。
《辞过》“:圣人有传:天地也,则曰上下;四时也,则曰阴阳;
人情也,则曰男女;禽兽也,则曰牝牡雌雄也”。
《尚贤上》“: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
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尚贤中》“: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
者,不能分人以禄,“;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
窕,小用则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
《尚同中》“:先生之言曰:‘非神也。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
视听,使人之吻助己言谈,使人之心助己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己
动作,,。
《尚同下》“:古者有语焉,曰:‘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
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
也’”。
《非攻中》:“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
隐”“;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
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明鬼下》“:于古曰:‘吉日丁卯,周代祝社方,岁于社者考,
以延年寿’”。
《耕柱》“: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
《贵义》“:翟闻之:‘同归之物,信有误者’”。
此外,《公孟》载公孟子引谚语一条“:公孟子曰:‘善!吾闻
之曰:宿善者不祥’”。
古城,一般就是指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古城有:西安古城 运河古城—台儿庄 荆州古城 大理古城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凤凰古城 昭化古城 阆中古城 石家河古城
以上信息来自于http://baikebaiducom/view/359005htm#2
不知道你是不是想要的答案
本文2023-08-04 14:31: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