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古籍善本”?
什么是古籍善本呢?业内人士对此解释道,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但是在现在的拍卖市场上,古籍善本的概念已经大大扩展了,而且从目前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各类品种均有投资机会。
市场人士认为,宋版书固然是古籍收藏领域中的珍品,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妨可以关注明、清甚至民国时期的精刻本,原先并不为收藏界所重视,一些收藏大家都不屑一顾的,但是从存世量以及近年来的市场表现来看都非常强劲,一般只需千元就可以买到一部比较好的晚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
至于碑帖、信札以及文献等,则是近年来古籍善本拍卖市场新兴的品种,也是受到市场最为关注的品种,特别是信札在近年来的升值潜力不容忽视。据介绍,曾在上海敬华以及崇源拍卖过钱镜塘以及赵之谦的一批信札,在当时都拍出了很高的价格,单从2004年同类拍品的成交来看,当时的买家就已经大有赚头了。
古籍善本是什么意思如下:
古籍善本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古代书籍。
善本,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
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出现,书籍开始出现“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
善本的内涵也比原来更扩大了,以后许多学者对善本的概念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了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 善本的“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善本的“九条”主要包括: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
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等。善本的时代下限,一般确定在清乾隆六十年。
很多人认为善本就是存世量稀少的古籍,但是古籍善本的重点在“善”,在文献学上,“善”与存世量并没有关系。
这里的善本是指校勘精良,印刷考究的古籍,这种古籍称作善本。
何为“古籍善本”?
本文2023-10-09 16:26: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