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士考试血液检验基础备考题及答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临床检验技士考试血液检验基础备考题及答案,第1张

2017临床检验技士考试血液检验基础备考题及答案

 备考题一:

 A型题

 1下列哪项与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不符 ( B )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2下列哪项不是促进内皮细胞合成或释放PAF的物质 ( E )

 A胶原 B凝血酶 CTNF DIL-1 EPGI2

 3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C )

 A23 B22 C46 D56 E78

 4下列说法哪项符合凝血理论 ( E )

 A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作用迅速 B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来自血液和组织液,作用缓慢 C内外凝血途径各自独立,互不联系 DⅦ因子激活的惟一方式是与组织因子结合后,活性部位的暴露 E复合物TF-Ⅶa-Ca2+可激活因子Ⅹ和因子Ⅸ

 5女,14岁,因低热、关节疼痛、鼻出血一周入院,两侧颈部腋下淋巴结均肿大,1×2cm,肝脾肋下1cm,胸骨轻压痛;血象:Hb70g/L,WBC4×109/L,中性%,淋巴20%,原淋50%PLT20×109/L。可能的是 ( C )

 A结核病并类白血病反应 B传单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恶性淋巴瘤 E风湿热

 6红细胞膜收缩蛋白自身聚合位点及其结构区域异常,会影响STP的形成和收缩蛋白与其他骨架蛋白的结合,而引起膜结构和功能的异常。STP是指 ( C )

 A收缩蛋白二聚体 B收缩蛋白三聚体 C收缩蛋白四聚体 D收缩蛋白五聚体 E收缩蛋白六聚体

 7女,20岁,头昏乏力,两下肢有散在淤斑,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106×1012/L,白细胞20×109/L,中性%,淋巴70%,血小板25×109/L,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未见。可能诊断为 ( B )

 A粒细胞减少症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恶性贫血 D白细胞不增加性白血病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多种溶血的特殊检查,下列哪组是错误的 ( E )

 A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缺乏症 BHam试验——PNH C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D异常血红蛋白区带——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蚕豆病——机体对蚕豆的变态反应

 9起正向调节作用的造血因子不包括 ( D )

 A干细胞因子 B“钢因子”(FL) C集落刺激因子 D转化生长因子(TGF) E白细胞介素

 10早期缺铁性贫血时,可见以下哪组改变 ( B )

 A有贫血,血清铁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B有贫血,血清铁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有贫血,血清铁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 D无贫血,血清铁减低,总铁结合力降低 E以上都不是

 11诊断多毛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 ( C )

 A临床有贫血、脾大及反复感染 B全血细胞减少 C外周血和(或)骨髓中存在典型的多毛细胞,ACP染色阳性,且不被酒石酸抑制 D骨髓干抽 E免疫表型检查

 12蛋白C在肝脏合成时,需依赖下列哪种物质 ( D )

 ATM BPS CEPCR DVit K EPZ

 13下列哪项不符合含因子Ⅷ抑制剂血浆的检验结果 ( B )

 A伽延长不被正常血浆所纠正 B因子Ⅷ:C、Ⅸ:C、Ⅺ:C水平正常 C延长的STGT不被正常血浆和正常血清纠正 D复钙时间延长不被正常血浆纠正 E因子Ⅷ抗体滴度增高

 14PNH诊断试验哪项是错误的 ( C )

 A蔗糖溶血试验阳性 B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C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D属于红细胞膜异常溶血性贫血 E属后天获得性疾病

 15下列哪种说法不是APTT测定的临床意义 ( B )

 AAPTT结果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即为延长 B因子Ⅷ、Ⅸ、Ⅺ缺乏时,APTT均缩短 C缩短可见于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 D血浆抗凝物质增多,APTT延长 E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缺乏时,APIT延长

 16下列哪项不符合尼曼-匹克细胞特点 ( A )

 APOX染色呈阳性 BSBB染色呈阳性 CPAS染色呈弱阳性 DACP染色呈阴性 ENAS-DCE染色呈阴性

 17下列哪项对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有意义 ( E )

 A白细胞增高,见大量淋巴细胞 B白细胞增高,见大量变态淋巴细胞 C白细胞正常,见较多原始淋巴细胞 D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E白细胞增高,见较多原始淋巴细胞

 18男,12岁,反复发热,深**尿:年。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5cm;检验结果:血红蛋白90g/LC网织红细胞11%(011);血涂片示红细胞呈球形,中央苍白区消失:尿胆红素(-),尿胆原强阳性;幻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Rous试验(-)。进一步应选择下列哪项实验重检查确诊 ( D )

 AHam试验 B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C碱变性试验 D自身溶血试验 E冷热溶血试验

 19目前应用基因探针可以诊断的血液病有如下几种,但除外 ( C )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HbS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甲型或乙型血友病 EAT缺陷症

 20下列各项检查对诊断该病都较有价值,需除外 ( D )

 A外周血涂片检查 B镰变试验 C血红蛋白电泳 D异丙醇沉淀试验 EPCR基因诊断

 21下列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中,表面没有微绒毛的是 ( E )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B嗜酸中幼粒细胞 C嗜酸分叶核粒细胞 D嗜碱分叶核粒细胞 E中性中幼粒细胞

 22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哪种说法是对的 ( B )

 A早期病人骨髓中常有淋巴瘤细胞 B患者可并发白血病(即淋巴瘤白血病)、 C淋巴瘤细胞均为B淋巴细胞型 D根据恶性程度分为小裂细胞型、大裂细胞型和无裂细胞型 E外周血白细胞多数增加

 2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测定,需将受检血浆酸化(加入硼酸),其目的是 ( B )

 A沉淀血浆优球蛋白 B去除纤溶抑制物 C使纤溶激活物与纤维蛋白原结合 D去除纤溶酶原及其激活物 E以上均是

 24DNA合成障碍性贫血包括 ( E )

 A增生不良性贫血 B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骨髓痘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25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易并发DIC主要原因是 ( C )

 备考题二:

 A型题

 1单核-巨噬细胞在远离氧和血液的脓腔或肉芽肿中能发挥吞噬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 ( C )

 A胞内含有的溶酶体多 B胞体逐渐增大 C有活跃的有氧和无氧代谢产生活性氧物质 D代谢中产生的前列腺素 E胞膜含有多种受体

 2根据恶性淋巴瘤的侵犯范围,将它分为几期 ( C )

 A二期 B三期 C四期 D五期 E六期

 3BT延长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 ( D )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小板无力症 C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D血友病 E血管性血友病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下列不能预示急变的染色体异常是 ( B )

 A2Ph B+18 Ci(17q) D+16 E+8

 5不符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的`是 ( E )

 A红细胞数目减少 B白细胞数目减少 C血小板数目减少 D多由疾病、药物继发引起 E短期内不可自然恢复

 6有关血清铁,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C )

 A是指血清中与运铁蛋白结合的铁 B是细胞机体铁含量的一种方法 C作为衡量铁贮存量则比较准确 D缺铁性贫血时,常降低 E再障常升高

 7女,45岁,因尿路感染曾反复使用抗生素治疗,近几天来高烧不退,牙龈及皮下出血;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8×1012/L,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78%,单核2%,血小板5×109/L,网织红细胞02%,骨髓增生减低,粒红二系均减少,成熟淋巴占65%,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难见。本病可能为 ( A )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粒细胞缺乏症 C感染性贫血 DCLL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下列哪项符合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 C )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 B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C尿中含铁血黄素实验阴性 D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E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9浆细胞白血病(PCL)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区别为 ( C )

 A前者骨髓增生活跃;后者骨髓增生低下 B前者尿本周蛋白阴性;后者尿本周蛋白阳性 C前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浆细胞>%或绝对值≥20×109/L;后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浆细胞

 备考题三:

 A型题

 1下列哪种疾病在输血时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 C )

 A蚕豆病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ABO血型不合 DPNH E恶性贫血

 2在淋巴细胞代谢中,下列哪种酶在血液系统代谢中最重要 ( C )

 A腺苷脱氨酶 B嘌呤核苷酶 C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 DRNA多聚酶 E嘌呤和嘧啶合成酶

 3下列关于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TT延长,不被甲苯胺蓝纠正,表示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 BTT延长,可因FDP增多或纤维蛋白原减少 CTT延长,可见于AT活性明显增高 DⅧ:C增高主要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E肝病时TT也可延长

 4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实验室检查结果不符的是 ( E )

 A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B冷热溶血试验阳性 C片中可见有核红细胞 D有双相溶血素抗体,具有抗P血型特异性 E自身抗体类型为IgM

 5Ph染色体是哪一组染色体异常 ( C )

 At(5;7) Bt(6;9) Ct(9:22) Dt(4;8) Et(8;21)

 6下列哪项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E )

 A原因明确,单纯红细胞增多的骨髓增生性疾病 B粒细胞系不增多 C巨核细胞系不增多 D维生素B2 E三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显著

 7诊断缺铁的重要指标一般不包括 ( B )

 A骨髓可染铁消失 B红细胞碱性铁蛋白 C铁结合力 D血清铁 E铁饱和度

 8在体内,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 ( A )

 A因子Ⅴ B因子Ⅻ C因子Ⅱ D因子Ⅸ E因子Ⅹ

 9在β-TG和PF4测定中,选择的抗凝剂是 ( C )

 A38%枸橼酸钠 B09mol/L枸橼酸钠 C5íTA-Na2溶液 D草酸盐 E肝素

 10APTT延长和PT正常多见于 ( A )

 A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B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C共同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D各种血栓与止血改变处于代偿阶段 E血液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

 11下列哪项不符合冷凝集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 ( A )

 A冷凝集阳性,但效价<1:200 B直接抗人球球蛋白试验呈阳性 C血片中可见红细胞呈缗钱状及自身凝集现象 D白细胞数可轻度升高 E血小板多数正常

 12血友病患者,Ⅷ:C为8%(正常对照为98%),Ⅷ:Ag为1%(正常对照为0%),可确诊为 ( C )

 A轻型血友病A,CRM- B轻型血友病A,CRM+ C中型血友病A,CRM- D中型血友病A,CRM+ E重型血友病A,CRM+

 13CLL早期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占 ( A )

 A5%~% B5%~5% C%~5% D%~20% E5%~20%

 14除哪种疾病外,其他疾病均可引起贫血 ( B )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尼曼-匹克病 D恶性淋巴瘤 E脾功能亢进

 15下列哪项不符合抗人球蛋白试验 ( C )

 A检查红细胞表面不完全抗体 B加抗人球蛋白血清发生凝集 C在盐水介质中发生凝集 D直接试验阳性不一定发生溶血 E试验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血

 16血小板聚集试验反映了 ( D )

 A血小板数量 B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 C血小板GPⅠb-Ⅸ复合物的活性 D血小板GPⅡb/Ⅲa活性 E血小板的释放功能

 17男,5岁,头昏乏力,牙龈出血半年,体检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淤点,肝脾淋巴结不大,怀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何项最有助于诊断 ( D )

 A周围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计数减低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 E骨髓细胞培养集落生长能力降低

 18下列哪种因子作用于较早的多能干细胞 ( D )

 AIL-2 BIL-5 CIL-4 DIL-6 EG-CSF

 19下列哪项能区别CML急变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B )

 A骨髓或外周血原始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高于正常 C白血病裂孔明显 DPh染色体阴性 E原始+早幼粒细胞(幼淋或幼单细胞)外周血达20%,骨髓达30%

 20某细胞,胞体35μm,胞体椭圆形;胞质蓝色,无颗粒,有少许空泡;核大,椭圆形,双核(形态特点对称),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每个核有1个核仁(大而清楚)。你首先考虑是什么细胞 ( E )

 A原始粒细胞 B原巨核细胞 C原红细胞 D异常组织细胞 EReed-Stemberg细胞

 21Burkitt淋巴瘤可能是感染什么病毒引起的 ( D )

 A轮状病毒 B流感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EB病毒 E腺病毒

 22在急性白血病缓解过程中,患者出现了嗜睡、呕吐、抽搐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数增高,涂片中见到白血病细胞,目前最有可能的并发症是 ( C )

 A细菌性脑膜炎 B淋巴瘤 C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D肝癌脑转移 E以上均不是

 23血红素合成场所在 ( C )

 A有核红细胞线粒体内 B肝细胞线粒体内 C有核红细胞和肝细胞的线粒体内 D有核红细胞和肝细胞的溶酶体体内 E有核红细胞和肝细胞的高尔基体内

 24确诊为CML患者,其NAP积分升至200分,可能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 D )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变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变 D合并严重化脓感染 E白血病缓解

 25下列哪项不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 ( C )

 A维生素B2缺乏和叶酸缺乏是最常见的原因 B核、质发育不平衡 C质发育落后于核 D可发展成全血细胞减少 E其根本原因为DNA合成障碍

;

  鹿血具有调节心肌功能,补气养血,暖胃散寒,用于心悸气短,增强血液循环,对心慌、心绞痛、心虚盗汗等疾病有特效。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减缓心脏衰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眩晕,预防中风和心脑血管老化,预防老年健忘和痴呆,增进记忆力,增强抵抗力,摆脱畏寒体质,恢复红润健康本色。长期服用可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和生理机能。还有缓解神经衰

  用于血液病,对血小板减少症、白血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化学药物中毒性贫血所引起的眩晕、头痛、乏力、齿龈出血、失眠等症状及血象均有改善。用于自身免疫疾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痛、红斑狼疮、皮肤炎。用于失眠症。以鹿血与五味子各等分泡酒服,每日早晚服50毫升,对失眠有明显的疗效。用于阳痿、早泄、腰痛、形寒肢冷,妇女性冷淡、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症。

从中医上来说,鹿血性热,阴虚火旺或者有实火的人都要忌服。西医则强调,高血压、肾炎以及肝功能不正常者都不能喝鹿血。

  糖尿病患者大多阴虚,正是喝鹿血的禁忌人群。不光是纯鹿血,包括鹿血药酒、鹿茸等鹿制品,都要慎重服用。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金匮要略》卷上方之黄芪桂枝五物汤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用法用量 35 方解 36 运用 37 现代适应证 371 末梢神经炎 372 中风后遗症 373 皮炎 38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理作用 38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82 对细胞代谢和各种调节机制的影响 383 对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的影响 384 镇痛、镇静和解热作用及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8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86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39 各家论述 310 附注 311 歌诀 312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1 拼音

huáng qí guì zhī wǔ wù tāng

2 概述

黄芪桂枝五物汤记载于《金匮要略》卷上,其组成为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4枚,具有调养荣卫,益气温经,祛风散邪,补气通阳,养血除痹之功效,主治因素体营卫气血不足,复因劳而汗出、外感风邪客于血脉所致的血痹证,是治疗血痹证的代表方剂。[1]

3 《金匮要略》卷上方之黄芪桂枝五物汤

该方剂的突出特点是对免疫功能的促进和调节、对细胞代谢和各种调节机制的影响,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积极影响及其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以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但是对于中风后遗症所致各种偏瘫、语言等功能障碍要想彻底治愈还应在发现早期积极治疗,西医溶栓、介入疗法及外科疗法不可忽视。对于有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者可以用该方剂。对于皮肤炎症、末梢神经炎等由于本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改善微循环及抗凝、镇痛作用,故可以应用。[2]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别名

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黄耆汤、五物汤

32 处方

黄耆9克 芍药9克 桂枝9克 生姜18克 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4枚[1]

33 功能主治

调养荣卫,益气温经,祛风散邪,补气通阳,养血除痹。治血痹,症见脉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肌肤麻木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微紧[1] 。

34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

以水6升,煮取3升,温服7合,每日3次。

35 方解

血痹证由素体“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腠理开,受微风,邪遂客于血脉,致肌肤麻木不仁,状如风痹,但无痛,是与风痹之区别,而脉微涩兼紧,说明邪滞血脉,凝涩不通。故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而立法。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方药5味,配伍精当,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本方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旨在温通阳气,祛风散邪,调畅营卫,而通血痹。不仅适用于血痹,亦可用于中风之后,半身不遂,或肢体不用,或半身汗出,肌肉消瘦,气短乏力,以及产后、经后身痛等。[3]

本方中桂枝、芍药之比是1:1,以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二者相伍,调营卫而和表里。[1]

36 运用

1.本方是治疗血痹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肌肤麻木不仁,或疼痛、四肢不温、脉无力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1]

2.加减法:若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加党参以益气固表;产后或月经后而见肌肤麻木者,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和血通络;阳虚肢冷者,加附子、细辛以温阳散寒;风邪偏盛者,加防风、防己以祛风通络;兼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络。[1]

3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邪内侵,营卫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阳虚者,与黄耆五物汤”。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

4真中风:诊得两手脉厚而长,惟左手略兼弦象,两寸稍紧,脉厚者,得土之敦气,厚道足以载福,为长寿之征。但弦为风脉,紧为痛脉,今紧在两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据称手腕及臂上痛,时愈时作,已阅五年之久,且指尖时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减,细察此症,系风在关节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气血与风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觉痛,其妙在于痛处,不难扶正以屏邪,书称中指麻木,三年内防患中风,以中指属手心经故也。今幸麻木之处以食指、拇指为甚,系肺与大肠气之不调,尚无大害,然风善行而变数,必须及早治之,然斯时若肥风药以预防中风,是适招风取中,无异借寇兵而齐盗粮,宜出诸郑重,切勿孟浪以图一逞,宜用黄耆五物汤。黄耆2钱,桂枝尖2钱,生白芍2钱,生姜4钱,大枣2枚,同煎服。

5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一老妪,证见右半身瘫痪,口眼斜,手足麻木,肌肉不仁,右半身自汗出。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此乃营卫气血虚亏,阳气阻闭,经脉失于营养之证。予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共服15剂,血压:140/90毫米汞柱,脉舌正常。诸症蠲除,一如常人。四年后追访,终未再作。

6血痹:刘某,患四肢麻木一年余,夜晚尤甚。用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1;肌肉注射60余日,疗效不明显。后改为针灸治疗,初针有小效,继之无效。证见气虚懒言,疲乏无力,四肢麻木以上肢较甚,臀部发凉。脉双沉细,舌质淡嫩,苔薄白。取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服15剂,诸证俱蠲。

7自汗:患者,女,31岁。工人。痢后继见汗出,已两年余。动则大汗淋漓,乍冷乍热,时时恶风,并出现肠鸣,进食不慎即泻,头晕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无力寸浮大。经某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屡治罔效。遂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白术、五味子,水煎4剂,服后自汗明显改善,将桂枝减量,白术增制,使之外助黄耆以固表,内达健脾以收功。继进6剂,肠鸣消失。再进3剂,诸症悉除。

8胸痹:患者,女,51岁,干部。病初自觉胸闷气短,继则胸前区时感隐痛,并向左肩背放射,遇寒痛甚,已2年余。心电图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予黄耆桂枝五物汤加薤白、炙甘草,共服30余剂,胸痛诸证得以控制,心电图近于正常。

9胃脘痛:患者,女,42岁,工人。胃脘时感隐痛,逢劳遇寒尤甚,已5年许,钡餐透视诊为“胃窦炎”。曾屡服大剂辛热理气之品,渐致腹胀纳呆,大便时溏,周身乏力,舌淡润,脉沉弦迟。方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炙甘草、干姜,服药后,胃痛顿解。酌去干姜,加腹皮与茯苓交替使用,予以健脾,因病陈久,宜缓缓图治。继服20余剂,诸证渐愈。

10低热:朱某某,女.35岁,教师。低热2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伴有怯风怕冷,自汗津津,声低气短,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证。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证属气虚身热。拟取甘温除热法,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焦白术、炙甘草。服上方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发。

37 现代适应证

[3]

适应证:用于皮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

371 末梢神经炎

末梢神经炎即多发性神经病,是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的常见病因是长期服用呋喃类和异烟肼等药物,重金属或化学品中毒,如砷中毒;糖尿病;尿毒症;营养性疾病如酒精中毒、慢性胃肠道疾病等;恶性肿瘤压迫或浸润;感染、疫苗接种、遗传。主要病理改变是轴索变性和阶段性脱髓鞘,周围神经远端明显。

372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一般是指脑栓塞及脑出血留下的后遗症,主要指偏身瘫痪。脑栓塞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其中心源性栓塞占60%~75%,其他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引起的栓塞,来源不明的脑栓塞约占30%。栓塞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相应少见。后遗症多因发病急性期抗凝治疗不及时导致相应脑组织坏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感觉障碍或语言障碍等。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他病因可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脑动脉炎、夹层动脉瘤等。脑出血后48小时并发脑水肿,如果出血及脑水肿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妥当,相应脑组织出现坏死即可留下后遗症,其临床表现依出血部位不同而不同,存活者以偏瘫或失语多见。

373 皮炎

皮炎病因太多,可以是局部感染,化学损伤、物理损伤或免疫损伤等,局部皮肤可以出现炎症,局部神经可出现麻木、疼痛。

38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理作用

[4]

38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及其所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甲和其他成分对免疫系统具有广泛的影响,以免疫增强、免疫调节为主。分述如下:①黄芪煎剂可促进正常人及肿瘤病人的淋转率,能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并且显著提高其活性,进一步研究证明其有效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多糖可抑制抑制性T细胞,而其他T细胞亚群如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得以增强,并可完全拮抗泼尼松龙或环磷酰胺的抑制作用。②黄芪能明显促进正常机体特异性抗体形成,黄芪煎剂可显著提高抗原结合细胞数、抗体细胞数、溶血空斑数及抗体生成量。黄芪对抗体形成细胞发挥双相调节效应,反应低者黄芪能促进之,反应强者则抑制之。③黄芪有干扰素诱生作用,黄芪煎剂可诱生γ干扰素,上清液还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多种干扰素诱生剂所致人干扰素的生成黄芪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黄芪这一作用可显示其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及对NK活性的促进,黄芪与干扰素还有协同的促进NK活性作用。④黄芪煎剂可显著增强NK细胞毒活性以及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NK细胞毒活性,但浓度过高则反而呈现抑制效果。⑤黄芪可促进巨噬细胞酶蛋白合成系统功能,促进溶酶体生成,其有效成分是黄芪皂苷甲,可使巨噬细胞体积增大,吞噬体、溶酶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等大部分细胞器数量增多而呈激活状态;黄芪多糖则可直接 巨噬细胞,使之数量增加,增强其吞噬活性,并能明显拮抗环磷酰胺、泼尼松龙或荷瘤所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的抑制。⑥黄芪多糖及注射液可使脾脏增重,拮抗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等所致小鼠脾脏、胸腺、淋巴结萎缩,显著降低人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含量,黄芪注射液可明显促进外周中性粒细胞的随机运动和趋化运动以及吞噬和杀菌功能。臣药白芍所含白芍总苷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数,而且对巨噬细胞发挥双相调节作用;对T细胞功能呈机能和浓度依赖性双相调节作用,可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调节细胞的诱导,对体液免疫的双相调节作用与白芍总苷与T调节性细胞的影响有关,即白芍总苷对抗体生成的正、负调节与其对TH及TS的调节有关,对B细胞的负调节作用还与其促进巨噬细胞释放PGE2有关。桂枝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能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生成及释放。生姜具有拮抗5HT作用。大枣有提高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及溶血空斑,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解,促进巨噬细胞TNFα、IL1、NO的分泌。临床证明,在大部分含有黄芪的复方制剂中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大多以黄芪的作用为主。

382 对细胞代谢和各种调节机制的影响

君药黄芪能增强细胞生命力和抵抗力,除与其富含硒有关外,还与其能抗自由基损伤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黄芪及总黄酮、黄芪皂苷均能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并显著清除之,显著提高SOD活性,降低LPO含量。黄芪能对抗多种非特异性损伤,在防治心、脑、肾疾病方面有意义,这与其含黄芪苷有关;黄芪能使体外培养的人胎肾细胞生长旺盛的生存时间增长,延长人胎肺二倍体细胞的自然衰老,使其衰老寿命由原来的61代延长至88~98代;心肌细胞经黄芪处理可见细胞内糖元颗粒增加;人胎肾细胞则可见髓样膜结构明显增加,糖元颗粒增加,线粒体呈光滞型,酸性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及糖元反应明显增强,因而黄芪有抗衰老作用;黄芪所含黄芪皂苷甲能显著促进机体的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黄芪多糖则能增强RNase抑制因子并抑制RNase活力,使RNA分解代谢降低,从而引起RNA积累和合成速率降低;黄芪煎剂可显著促进3H亮氨酸掺入血清、肝脏蛋白,促进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黄芪注射液可促进3H尿嘧啶核苷掺入体外培养的肝细胞,使肝脏细胞RNA合成增加;黄芪可通过对环核苷酸系统的调节而影响机体的广泛机能;黄芪还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黄芪能显著增强机体对冷冻、饥饿、缺氧、减压缺氧、氰化钾中毒、噪声 等多种劣性 的耐受能力;黄芪煎剂可使肾上腺重量显著增加,肾上腺束状带细胞脂质空泡含量显著增多,并能明显抑制衰竭时血浆皮质醇含量的降低,表明黄芪可显著增强机体应激的良性反应,明显延缓应激衰竭期的出现。臣药白芍能调节血清脂质、MDA及TC/LDL,高剂量白芍总苷可升高HDL;白芍水提取物具有明显地耐缺氧作用,可显著延长减压缺氧时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整体耗氧量,并使体温降低;白芍所含丹皮总苷和白芍总苷对H2O2所致人RBC的损伤性溶血均有抑制作用,二者对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大枣含大量蛋白质、糖类、维生素C、维生素P、多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能增加体重和增强肌力。生姜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及肝脏中胆固醇的含量,加强其从粪便排出,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反应。

383 对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的影响

黄芪对心肌有正性肌力作用,其强心机制与洋地黄类同。实验证明黄芪强心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对心肌磷二酯酶活性的抑制,从而升高cAMP量,激活了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钙通道蛋白磷酸化,导致钙内流增加;同时细胞内cAMP的增高也促进了肌浆网释放Ca2+,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增强,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黄芪能扩张冠状动脉,对心肌缺血、坏死有保护作用,可改变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黄芪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心肌细胞对损伤性 的耐受能力;黄芪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当血压降至休克水平时黄芪能使之上升而保持稳定,对高血压则通过扩张血管而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黄芪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其黏附率降低,血栓干湿度减轻,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者黄芪可使患者全血比黏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血液流变性改善;同时黄芪还有促进血细胞生成的作用。臣药白芍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抑制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轻血小板湿重,抑制血栓形成。桂枝能使血管扩张,改善外周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心肌LDH、CPK释放,提高SOD活性,减少LPO生成,拮抗缺血再灌注所致室颤的发生,改善心功能;抗凝血酶,抑制血小板聚集。生姜对心脏及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生姜所含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药,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对血压产生一过性降低、明显升高和持续性下降三相性作用。大多数脑栓塞的形成与心源性因素密切相关,该方剂的如上作用可有力地预防脑栓塞。

384 镇痛、镇静和解热作用及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君药黄芪有镇痛、镇静作用,黄芪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其抗应激能力。臣药白芍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白芍能明显改善大脑脑电活动,降低脑钙、钠、水含量,能抑制脑啡肽受体及α肾上腺素受体;白芍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桂枝所含桂皮醛则有显著的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作用。生姜能促进肾上

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并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抗惊厥及解热作用。大枣则具有镇静、催眠作用。5.抗炎、抗氧化作用

黄芪所含黄芪皂苷甲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显著降低炎性渗出液中PGE2含量,减少渗出液中IL8含量,降低渗出液及中性粒细胞PLA2活性,减少NO及盐自由基的生成,能抑制组胺、5羟色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和水肿。芍药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性因子IL1、TNF、PGE2的过度分泌;降低MDA、NO、TNF水平,增强SOD及GSHPx活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其有效成分为芍药总苷,对实验性非特异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增生等不同环节有不同的抑制作用。桂枝对炎症的多个环节也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组胺生成及释放,抑制PGE2的生成与释放,增强SOD活力,清除自由基,降低LPO水平,因而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及肉芽肿等不同过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姜有抗炎、消肿作用,对炎症早期及晚期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生姜提取物能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MDA产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大枣能清除氧自由基,提高SOD、CAT活力,降低脑、肝、血浆中的LPO含量,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38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黄芪煎剂对Sindbis病毒、新城疫病毒、滤泡性口腔炎病毒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对志贺痢疾杆菌、炭疽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均有抗菌作用。白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白芍水煎剂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除上述部分细菌外,对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大肠杆菌,特别是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并且有直接抗病毒作用。桂枝除对上述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及常见的皮肤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生姜对伤寒杆菌、金**及白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链球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 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生姜提取物对常见的皮肤真菌如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均有明显的抑杀作用,这对皮肤感染所致皮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能拮抗HbsAg。

386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所含黄芪苷及黄芪多糖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黄芪苷ASI、SK对CCL4及D半乳糖胺、醋胺酚等所致肝损伤可明显降低SGPT,并使肝细胞重度颗粒变性及空泡变性发生频率降低;其保肝作用与黄芪苷抗生物氧化、代谢调节、稳定细胞膜有关;黄芪多糖对内毒素所致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黄芪多糖能促进ATP的恢复及抗生物氧化有关。臣药白芍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能使SGPT降低,细胞病变及坏死恢复;芍药所含芍药苷、牡丹酚均有明显抗溃疡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芍药及芍药苷均能直接作用于肠管而发挥显著的解痉效果。桂枝所含桂皮醛能促进胃肠蠕动,使肠中腐败之气体得以排除,而不致引起下痢;桂皮酸则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有镇吐作用,生姜煎剂能促进胃黏膜合成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而具有抗溃疡作用;生姜能弱化胃蛋白酶作用,对胰酶有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对淀粉及脂肪的消化功能;6姜辣酚、6姜辣烯酮对肠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大枣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C、维生素P等,因而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该方剂5味药均对消化系统功能有积极影响。

39 各家论述

《金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310 附注

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十九)、黄耆五物汤(《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五物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311 歌诀

桂枝汤中去甘草,加入黄芪名五物;益气温经和营卫,善治血痹肌麻木。[1]

312 摘录

疾病概述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为常见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以乏力、头晕为主,常伴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状;后者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为主。本病于任何年龄之两性均可罹患。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相同,故一并论述。

白细胞减少临床缩减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

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主症主要有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症状体征

寻找慢性感染灶,注意肝、脾、淋巴结有无肿大。

疾病病因

注意患者年龄及体质,有无急慢性感染史和物理化学物质接触史。详细询问曾服何种药物,有无多次发作及发作的规律性,有无遗传因素及原发疾病。

诊断检查

1检验

除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外,应注意有无白细胞质的改变(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者称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者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肾上腺素试验

用01%肾上腺素02ml皮下注射后,于15min及30min分别计数粒细胞绝对值,如达正常或增至原来的一倍,提示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是由于循环池及边缘池的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肾上腺素试验应尽量选择白细胞计数最低时进行。伴有高血压及心脏疾患者慎用。

3氢化可的松试验

琥珀酰氢化可的松100mg静注,注射前即刻及注射后3h各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1次,正常者用药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应较用药前增加>20×109/L。若低于此值表示骨髓释放功能不佳。

4其他检查

必要时作血清及尿溶菌酶测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造血细胞培养及粒细胞寿命测定。

治疗方案

1按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停止使用或接触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气体及射线等。

3有感染者应及时控制感染。

4药物治疗

(1)刺激白细胞生长药物:可选用2~3种,治疗观察3~4周,如无效改换另外2~3种。维生素B410~20mg,3/d,口服;维生素B610~20mg,3/d,口服;碳酸锂20~30mg,3/d,口服;氨肽素01,3/d,口服;利血生10mg,3/d,口服;鲨肝醇50~100mg,3/d,口服;脱氧核苷酸钠10~20mg,3/d,口服;辅酶A100U,1/d,肌注;ATP20mg,1/d,肌注。

  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为常见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 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以乏力、头晕为主,常伴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状;后者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为主。本病于任何年龄之两性均可罹患。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 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相同,故一并论述。

  白细胞减少临床缩减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

  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主症主要有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病因

  西医认为;极大多数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为人体对药物或化学物发生变态过敏反应所致。

  1、粒细胞增殖成熟障碍(再生障碍型)

  2、粒细胞的破坏和丧失过多(免疫型)

  A、 病毒性感染如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等

  B、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中存在粒细胞抗体,多次输血之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也有免疫性抗体存在。

  C、 脾功能亢进时,由于脾脏网状内皮细胞对粒细胞破坏增加,使粒细胞减少。

  3、粒细胞分布异常

  中医认为:

  1、先天不足,禀赋薄弱

  2、劳倦过度,损及五脏

  3、饮食不节,伤及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5、外邪侵袭

  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方面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本症涉及心、肝、脾、肾诸脏,而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精血同源,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脾肾不足而引起乏力、头晕、心悸及易感发热等。

  分型

  白细胞减少临床所见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如伤寒、病毒性肝炎),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等。

  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应注意有无感染史,物理、化学因素接触史,有无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疾病病史,有无伴脾肿大的疾病,有无遗传因素等病史。白细胞减少症病因虽不同,但其临床症状相似。单纯粒细胞减少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咽炎或粘膜溃疡等;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若为粒细胞缺乏症,则起病急,可突然畏寒或寒战,高热,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体检早期示扁桃体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稍后可见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充血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体征,因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

  (1)感染性粒细胞减少症:常见于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粟粒型肺结核、重症金**葡萄球菌败血症;原虫以疟疾合并脾肿大者为多见。

  (2)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氯霉素、合霉素、磺胺、复方阿司匹林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报道时常见到。

  (3)放射线性粒细胞减少症:从事放射线工作或接触放射物质,可导致白细胞减少。 (4)获得性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结缔组织病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可于血清中查到抗白细胞抗体。

  (5)骨髓病性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粒细胞减少。

  (6)婴幼儿可见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减少症时白细胞总数常在20 ×109~40 ×109/L之间,伴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而粒细胞缺乏时白细胞多在20 ×109/L以下,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1%~2%或完全消失。粒细胞浆内可出现中毒颗粒、空泡、核染色不佳等中毒表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轻度增加。在恢复期,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稚粒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血小板及红细胞无明显改变。

  (2)骨髓象:属白细胞减少症者,骨髓多无明显改变。粒细胞缺乏者,红细胞及血小板多无明显变化,粒细胞系可呈:

  ①成熟受阻,原粒及早幼粒明显增多,其余各阶段均减少。

  ②粒细胞系明显减少,甚至见不到。粒细胞可有中毒现象。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可增多,恢复期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可增多,类似白血病的骨髓象,应注意鉴别。

  (三)、并发症

  (1) 口腔感染:这是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继而可有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及颈淋巴结肿大等。

  (2) 急性肛周脓肿:可迅速形成溃疡、坏死及假膜。

  (3) 全身各系统感染:败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胁,致死率高达30%~40%。

  (四)、诊断标准

  (1)白细胞减少症:由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成人)低于40 ×109/L时。称白细胞减少症。儿童则参考不同年龄正常值定为:>10岁低于45X ×109/L;<10岁低于50 ×109/L。且无出血时,称白细胞减少症。

  (2)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当外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 ×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在儿童≥10岁低于15 ×109/L,<10岁低于15×109/L,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粒细胞缺乏症:当粒细胞严重减少,低于05 ×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

  诊断标准

  1、 临床上可无症状,或有头晕、乏力、低热、食欲减低、失眠多梦、畏寒、心慌等。

  2、 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

  3、 可能找出致病因素,如感染、理化因素等。

  4、 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多为(20~4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常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加或正常,红细胞或血小板数正常。

  5、 骨髓象正常或轻度增生,一般有粒系统的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或有细胞质的改变,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正常,淋巴细胞及网状内皮细胞可相对增加。

  〖鉴别诊断〗

  1、低增生性白血病:临床可见贫血、发热或出血,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可以见到或不能见到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减低,但原始粒细胞>30%。而白细胞减少则幼稚细胞数少见,且无出血,无明显贫血现象。

  2、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或急或慢,多有出血、贫血表现,白细胞减少,尤以中性粒细胞明显,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明显减少,骨髓呈三系细胞减少。而粒细胞缺乏症则发病急,无出血,贫血不显,白细胞分类以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骨髓象呈粒系受抑,成熟障碍。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溃疡性咽峡炎、粒细胞减少,易与粒细胞减少症混淆,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片中可发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且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不难与粒细胞缺乏症鉴别。

  常规治疗

  一、 寻找并祛除病因 这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关键。

  二、 升白细胞药物

  1、 维生素B4:为核酸的活性成分,可刺激白细胞生成。

  2、 鲨肝醇:造血组织中含量较多,可能促进造血功能。

  3、 利血生:内含半硫胱氨酸,苯乙酸。可促进造血功能。

  4、 碳酸锂:20~30mg/次,口服,一日3次。

  5、 升白安片:50~100mg/次,口服,一日3次。

  三、糖皮质激素 对一般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无效,白细胞持续减少,其原因可能为免疫因素时,可选用泼尼松10~20mg/次,口服,一日3次,但长期应用要注意其副作用。

  预后与转归

  继发性白细胞减少如能及时发现,去除病因,采用适当措施,多能恢复。原因不名慢性白细胞减少症,病程多为良性。循环池内白细胞减少者对机体亦无影响。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低增生性白血病,肿瘤化疗等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受抑者,预后与原发病的治疗有关。若由于白血病化疗后或其他恶性肿瘤所致者或者治疗失当,或突受内外之邪,极易因感染而死亡。

  难点与对策

  难点之一:如何区别病理性白细胞减少与假性白细胞减少

  部分病人在体检时或其他原因偶然发现白细胞总数减少,由于对血液系统疾病的紧张心理,会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积极治疗,而事实上并不等于能达到升高白细胞数的目的,并且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这类病人由于以往已经长期服用中西药治疗,因白细胞不上升,产生了心理障碍,经常自觉有头晕乏力等身体不适。此时寻找不到引起白细胞减少之原因,激发实验提示为阳性,考虑为假性白细胞减少。这类病人无须治疗,应对病人做解释工作,让其了解仅为数量减少之假性白细胞减少,与病理性白细胞减少有根本区别,让患者放下精神负担,克服焦虑情绪,注意饮食、生活和精神调理。亦可动态观察白细胞数量。

  难点之二:如何降低急粒细胞缺乏症的病死率

  急性粒细胞缺乏是一种严重的内科急症,以前病死率可达80%,现由于治疗手段增多,病死率虽已降低,但也在10%以上。而严重感染又是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粒细胞缺乏病人能否度过危险期,关键在得力的预防感染措施上。如果控制感染,争取到粒细胞回升的机会,则预后良好。 中医以控制病毒感染为主,予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太白七仙草“系列中草药,均有良好的疗效。只有全方位控制感染,防止感染引起的后患,才能赢得时间提升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绝对值,从而使本病得到治疗。

  康复指导

  一、生活条理

  1、 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2、 慎重接触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种理化因素(放射线、烷化剂等)。

  3、 避免过度劳累。

  二、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肥甘厚腻,以防湿生困脾。急性粒细胞缺乏的感染期,要慎食温补的食物,如辛辣、羊肉、虾、蟹等发物。

  临床上处在慢性白细胞减少期应进食补益脾、肾、血、气、阴之品,不宜进食生冷。

  研究进展

  本病致病因素祖国医学认为诸如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劳伤过度,饮食不节,失治误治,病后失于调理或某些化学药物中毒,导致脾肾亏损气血不足,正虚于内卫外不顾很易受邪,久不复则为虚劳,病机变化多端,但不外气血亏损、阴阳失调,心、肝、肾、脾机能受损,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肾精亏损和气血不足。

  名医论坛

  黄健教授主张辨证与辩病相结合 从多数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观察中,初步摸索出本病的辨证,可归纳为气血两亏、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3中证型。

  1、 气血两亏型 气血两亏是白细胞减少症最早出现的证型,常见于本症轻型患者,一般白细胞数3~4×109/L。患者一开始往往感觉有明显的周身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夜寐多梦、心神不安等症状,舌质淡,脉细弱,治应益气补血,益气以补脾为主,补血以补心肝血为主。

  2、 气阴两虚型 白细胞减少至3×109/L以下时,往往表现气阴两虚征候。患者全身乏力加重外,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由于正气不足,极易招致感染,如反复感冒、肺炎、泌尿系感染等;二是由于阴虚生内热,可出现低烧、五心烦热、石棉、盗汗、咽干、咽痛、舌红苔薄,脉象细数等。治疗应以益气滋阴为主,滋阴主要是补肝肾之阴。当并发感染时,酌加清热解毒之品,注意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3、 脾肾阳需型 重度慢性白细胞减少症或伴有全血细胞减少时,由于气血虚弱不能化生精微,最终将出现脾肾阳虚的症候,有的患者常常并发瘀血。前者表现面色苍白,精神委靡,畏塞肢冷,懒言少语。腰痛痛膝软,舌体胖大,舌质淡白,周边有齿痕等;并有瘀血者面色晦黯,全身肌肉骨骼疼痛,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腹内肿块,舌色黯淡或紫黯,舌苔溥白,脉象沉细无力或细涩等。治宜温阳补血,即温脾阳、壮肾阳、补气血。

  成功案例

  颜德馨医案——气阴俱虚,瘀血阻滞

  国医病案号:990762 女,56岁,干部。

  乳腺癌行左乳房全切术,术后化疗,引起白细胞降低已有数月,白细胞计数经常在(2~3)×109/L之间,经服西药无效,前来求治。

  初诊: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致白细胞减少,头晕目眩,疲倦乏力,夜不能眠,面色少华,口干,脉细数,苔薄舌紫。

  [辨证]气阴俱虚,瘀血阻滞。

  [治法]滋阴养肾,活血化瘀。

  [方药]康血宁VI+康血宁辅药V(加减老龙皮、扫帚七、太白洋参、太白米等)

  二诊:体力渐增,口干已除,药合病机,继续服用。 上方连服二十天,复查白细胞计数已至正常范围,后加减上方,以巩固疗效。

  经验与体会

  中医治法方面不外益气血、补肝肾、兼补阴、清热解毒等法,根据中药药理的研究,可重用鸡血藤、黄芪、女贞子、山茱萸、苦叁等有明显升高白细胞作用的药物。临床若补肾阳当温而不燥,若滋肾阴则润而不腻,若用辛热之熟附子、肉桂,则势必劫肾之精血,过用鹿角胶、龟甲胶之品,则有碍肾阳温运脾土,徒增中满气滞之虞。故用药宜平和。虚、热、瘀、湿、毒是产生白细胞减少症的重要病理表现。虚是指心、肝、脾、肾之阳气精血不足;热是指气虚的虚阳亢奋发热及血虚、阴虚生热;湿是指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阻;瘀是指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虚、热、湿均可使瘀血生成。

  故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用鸡血藤、黄芪和四物汤养血、活血、行血的同时,更要以“七仙草”植物药通利血脉,行瘀活血。

国医大师颜德馨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国内外尚无特异的药物能彻底治愈。无数医疗研究人员前仆后继,但是它仍旧是现代医学没有彻底解决的难题。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许多中医界人士如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等也积极投身于血液病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此举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是不可被遗忘的历史记忆,但由于相关资料稀缺,对这方面的回顾研究较少。适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传承模式重点研究室和海派颜氏内科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工作启动,通过对一些历史文献资料启箧重温,分析整理,以期还原这段史实之原貌。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上海地区血液病发病率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层出不穷,由于缺乏有效的医治手段,各单位都展开了血液病医学攻关,为此上海市 专门成立了市血液病小组。适值1959年铁路医院划归为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翌年延长中路301号新院舍落成为住院部。医院为落实国家重大疾病重点攻关的精神,成立血液病专业组,颜德馨教授加入了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小组,投入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工作中。

机理研究

由于古代医学书籍没有「白血病」的记载,颜德馨教授与课题组成员结合患者体征及治疗中症状变化,参考中医学古代文献中与白血病临床症状相同和相似病证的描述,较细致地分析了中医学对白血病的认识,认为急性白血病与「温邪」(热迫营血)、「急劳」「热劳」和「血症」等相似;慢性白血病的证治则散见于「虚损」「症瘕」及「积聚」等病中。至于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者,又与「瘿」「瘤」及「痰核」等相类似,而「绿色瘤」则与「恶核」相似。其病因病机与肾虚有关,虽可牵涉他脏,但主要由于肾亏,乃因虚致病,而非因病致虚;但就现代医学的理论观之,认为还没有一个症状或体征具有特征性,因此诊断的确立主要依靠血象及骨髓象的检查。这一认识发表在了1963年7月《上海中医药杂志》中的《治疗白血病的临床体会》一文中。

在梳理了急慢性白血病在中医古籍的症状与治疗方后,颜德馨教授开始了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并在治疗的过程中总结其发病规律及特点,形成了对白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1965年6月与课题组成员陈舜儒一起在《哈尔滨中医》杂志发表了《白血病发病机制之试探》一文,认为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总的来讲是以肾虚为主,其中除阴阳两虚型外,阴虚、痰热及温热三型属肾阴虚,阳虚、瘀血二型属肾阳虚,在此基础上因各人之体质,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之病机,累及不同之脏器。因此,分别出现各型所特具之症状,如阴虚型由于肾阴虚,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水火不济导致心火上炎,另一方面心肝二脏又可相互影响,所以该型主要表现肾、肝、心三脏之症状。又如痰热型,亦本源于肾阴虚,一方面因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肝阳亢后,木火又可刑金,而致肺阴虚。另一方面,肾属水,肺属金,金水为母子之脏,又可互相影响,而使肺、肾二脏之症势加重等。

临床研究

在中医治疗上,由于各类白血病或同类白血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都不相同。颜德馨教授将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初步归纳为六种证型,即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痰热型、瘀血型、温热型六种。颜德馨教授体会治本病时,对患者正气之估计要保持高度警惕,急则治其标,治标正所以减少正气消耗,临床用药,常以补药结合对症治疗的方法,能使患者症状消失快,易趋缓解,或以西药抗白血病与中药补虚相结合,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颜德馨教授为了有效地控制白血病,在传统方药上不断寻求和筛选有效药物,特别是具有多种作用的药物。中药对贫血的治疗可分滋阴、补阳、阴阳并补三类。滋阴与健脾温肾(补阳)药,一般均有提升红细胞、血色素的作用。滋阴药获效时,亦有 白细胞上升的可能,一般以阴阳并补的疗效为最佳。滋阴药如首乌、生熟地、阿胶、枸杞子、当归、白芍、玉竹、黄精、萸肉等采用较多。对阳虚型以苍术、白术、山药、鹿角、仙茅、人参叶、巴戟、补骨脂、苁蓉等用之较为应手,其他为牛骨髓与胎盘煎服,疗效亦佳。对各型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的治法,则应分寒性或热性二类分别处理:热性者以首乌、地骨皮,寒性以附、桂、鹿角等应用较多。特别对白细胞降至1000以下者,西洋参之疗效较为显著,往往得以转危为安。其他如人参、紫河车粉等亦有一定的疗效。血小板减少,有时单用连翘、红枣即有效。在复方中用胶类,特别是龟鹿二仙胶或鹿胶,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西医综合治疗白血病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离理想效果还是有较大的差距,颜德馨教授开始思考在中药里寻找药物,他选择了雄黄(砷制),这一选择为白血病现代治疗做出了有益探索。

中医使用峻药已经有千年历史,一般而论,平常之症当用平和之药,无须峻药重剂,但当大病重症之际,则非寻常药剂所敌。颜德馨教授讲述他使用雄

临床检验技士考试血液检验基础备考题及答案

2017临床检验技士考试血液检验基础备考题及答案  备考题一:  A型题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