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好听的古风名字或者好看的古风图片?
魏无羡,蓝忘机,薛洋,蓝景仪,金凌,江晚吟,江厌离,金子轩,聂怀桑,金光瑶,星晓尘
2011-5-18 19:16:45■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
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
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
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
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
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下面借助古籍诗画,分而
述之。
一、襦裙服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
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
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
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
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
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
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
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
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
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
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
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
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
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
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
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
《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
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
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
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
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
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
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
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
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
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
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
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
修长。
二、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礼记 内则》曾
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尽管事实上不可能这么绝对,但是女子着男装,
常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唐以前虽然在汉魏时也有男女服式差异较小的现象,
但那不属于女着男装,只有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女着男装才有可能蔚然
成风,即使这样,还应将一部分起因归于游牧民族的影响。当时影响中原的
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的装束,
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一种
适合女着男装的气氛。《旧唐书 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
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已明确记录下女着男装的情景。《新唐书 五行志》记,
“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
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虽说这太平公主此举有些
恃宠撒娇,但也说明了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
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中华古今注》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
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新唐书 李石传》记,“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二,
昔玄宗幸温泉与杨贵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仿制男装,穿着男装
相当普遍。
三、胡服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
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所谓胡人,是汉族人对北方
民族的一种贬称,我们这里讲史,权且保留当时的称呼。随胡人而来的文化,
特别是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民族成分在内的民族装束,令唐代妇
女耳目一新。于是,一阵狂风般胡服热席卷中原诸城,其中尤以长安及洛阳等地
为盛,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元稹诗:“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地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唐玄宗酷爱胡舞胡乐,杨贵妃、安禄山均为胡舞能手,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种。另有浑脱舞,枯枝舞,胡旋舞等对汉族音乐、
舞蹈、服饰等艺术门类都有较大影响。所记当时“臣妾人人学团转”的激动人心
的场面也是可以想象到的。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记,“天宝初,贵游士庶好
衣胡帽,妇人则簪步摇,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关于女子着胡服的形象或见于
石刻线画等古迹。较典型者,即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
裤,足登高腰靴。《舆服志》云,“中宗后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当为
此种装束。
四、小结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
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
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
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至唐代,
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
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
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
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
亦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柔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
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
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图案
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汉网,汉文化综合讨论区
天汉民族服饰,汉服知识
古径衣饰,专业汉服制做
ChineseHanfu,汉服英文站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此为 古籍阁 里收藏的,可打包下载的中国各大博物馆藏以及国外各馆藏在内的各类中国历代古画,有些是精品修复版的古画,非常珍贵,里面包括了各种山水画、花鸟画、字帖经文、人物、唐卡、佛像、罗汉、浮世绘,等,还包括一些名家、大师一生所画的所有画作全集,
本文件全部是原画扫描制作的超高清的原图文件,有些单张画都有2G多大小,一共约3700G的内容,
是目前网络上能收集到的最全的超高清古画可 古籍阁 里打包下载
对中国古画热爱或者对中国古画有研究的朋友不要错过此丰富的资源
馆藏-东京馆藏
馆藏-中国画珂罗版
馆藏-二玄社
馆藏-其他馆藏
馆藏-北京故宫
馆藏-北京故宫(新)
馆藏-南京博物馆
馆藏-台北故宫
馆藏-吴昌硕纪念馆
馆藏-天津(新)
馆藏-天津馆藏
馆藏-安徽上海博物馆
馆藏-旅顺安徽(新)
馆藏-旅顺馆藏
馆藏-日本画
馆藏-日本画2
馆藏-神佛唐卡
馆藏-美国波士顿、大都会馆藏
馆藏-荣宝斋
馆藏-辽博(新)
馆藏-辽宁馆藏
馆藏-齐白石画集
宋以前:三经 《内经》《难经》《甲乙经》
针灸学早期的经典理论比较驳杂和粗略,但有很多实用的经验疗法。此时期著作理论层面影响力大。
宋以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资生经》
明清针灸学著作,理论方面较为成熟和成系统。尤其是手法方面,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此时期著作临床层面影响力大。现在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
另外在 秘籍网 或者 医书网 里收藏了很多针灸书籍,对针灸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医针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证治诀(超清版)
中华奇穴大成-看医学网
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杜立宽)
中华艺术针灸集(超清版)
中华针灸学(赵尔康)
中国传统实用针灸学(超清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超清版)
中国头皮针(朱明清)
中国实用刺血疗法(谭德福)
中国实用芒针治疗(杨兆钢)
中国微针疗法(郭长青)
中国手针疗法(王富春)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张中和)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第二版 钟梅泉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尹远平)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中国特种针法(孙启凤)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超清版)
中国足针疗法(李家康)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臧郁文)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针法灸法图解(蔺云桂)
针灸七字经(黄荣活)
针灸三法的应用——刺血、燔针、发泡灸(南正九)
针灸三绝(高维滨)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贺普仁)
针灸与按摩(辽宁中医学院)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北京中医学院编)
针灸临床处方速记口袋书(超清版)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妙用(郑其伟)
针灸临床学(孙申田)
针灸临床治疗学(胡武光)
针灸临床治疗歌诀(郭效宗)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超清版)
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焦国瑞)
针灸临床选要(陈全新)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于致顺)
针灸临床问答(张学全)
针灸临证精要(阎润茗)
针灸五输穴应用(杨维杰)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超清版)
针灸保健学(何树槐)
针灸保健防病(张仁)
针灸健身术
针灸健身术(梁保义)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高维滨)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王启才)
针灸医学文摘(林昭庚)
针灸医家治病妙法(一)钟起哲
针灸医案选读(超清版)
针灸医桉与临症备急(张济民)
针灸医籍选译(王顺)
针灸医经选(张吉)
针灸十四经治病概要(熊修五)
针灸十绝招(彭敏)
针灸取穴图解(汉英对照超清版)
针灸取穴纲要(耿恩广)
针灸名医经典医桉(赵寿毛)
针灸名家医案精选导读(赵建新)
针灸名家:陆瘦燕学术经验集(陆焱垚)
针灸名着集成(黄龙祥)
针灸器械应用百问(杨华元)
针灸图说(高清彩图版)
针灸基础理论及方法(王炫燊)
针灸处方学(王岱)
针灸处方指南(朱玉祥)
针灸处方集(阎洪臣)
针灸大全(1958年版)
针灸大成新编(杨继洲)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
针灸奇法治病术(符文彬)
针灸妇科学研究进展(李复峰)
针灸妙方治百病(王云凯)
针灸子午流注选摘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池澄清)
针灸学(谷世喆)
针灸学七字歌诀(超清版)
针灸学基础(超清版)
针灸学新论(林昭庚)
针灸学新论(超清版)
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 (上册)郭长青
针灸学笔记图解(超清版)
针灸学表解(李瑞)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
针灸学(刘冠军)
针灸实验录(申倬彬)
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吕景山)
针灸康复学(唐赤蓉)
针灸心传(高立山)
针灸心悟(高立山)
针灸心扉(高立山)
针灸心语(高立山)
针灸意外桉例选析(伦新)
针灸手册(靳瑞)
针灸探微(谢文志)
针灸推拿全书(李学武)
针灸推拿医籍选(李继福)
针灸推拿及经络实用技术(詹文涛)
针灸推拿基础与临床(张立德)
针灸推拿学(严洁)
针灸推拿学(超清版)
针灸推拿应用解剖与临床(严振国)
针灸推拿技术(超清版)
针灸推拿概要(刘茜)
针灸推拿治疗学(周文新)
针灸推拿疗法(张登部)
针灸撷英(高希言)
针灸数据挖掘与临床决策(超清版)
针灸断病法则
针灸新义(祁越)
针灸新医疗法(遵义医学院)
针灸新穴精选(李红阳)
针灸时间治疗学(李磊)
针灸明理与临证(刘冠军)
针灸易学新法(张崇一)
针灸易学(清)李守先
针灸有效点图解(郭效宗)
针灸有效点理论与临床(郭效宗)
针灸有效病症(方幼安)
针灸枢要(陈克勤)
针灸歌诀800首(董明强)
针灸歌诀歌赋259首(蔡文)
针灸歌诀配彩色图谱(高清彩图版)
针灸歌赋处方集解(施震)
针灸歌赋校释(施土生)
针灸歌赋选读(李磊)
针灸歌赋选(宫艳华)
针灸歌赋集成(张应泰)
针灸歌赋集注(王森)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文碧玲)
针灸治法与处方(超清版)
针灸治疗五官科常见病(超清版)
针灸治疗失眠(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高清版)
有没有什么好听的古风名字或者好看的古风图片?
本文2023-10-09 17:06: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