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典书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中医古典书籍有哪些,第1张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万应头风膏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万应头风膏 1 拼音

wàn yìng tóu fēng gāo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21 方名

万应头风膏

22 组成

万应灵膏药肉1两,加细辛(研末)1两,白芷(研末)1两,薄荷油少许。

23 功效

散风止痛。

24 主治

感受风湿,偏正头痛及酒后吹风头痛、眩晕。

25 万应头风膏的用法用量

贴太阳穴,两边痛则俱贴。

26 制备方法

调入药肉搅匀,摊黑缎上。

古籍中的万应头风膏 《冷庐医话》:[补编录方]许秀山传方

金,曾传余秘方,试之皆效,附录之以济世。治头风,用头风膏药,入草乌末少许,贴之。治牙痛,用北细辛五

《本草备要》:[草部]苍耳子

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肢挛痹痛,瘰疮疥(采根叶熬,名万应膏),遍身瘙痒(作浴汤佳

《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二)鼻科用药

多服。(作浴汤,治遍身瘙痒。疮疥采根叶熬服,名万应膏。)《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

《外科传薪集》:许恒君传用法(附)

痛起。渴大便秘。或者阳。专治寒凉药。肿作痛。寒热头痛者。皆在表也。发散之。痛作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

《本草从新》:[卷四草部]耳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王叔和脉诀》 4 《崔氏脉诀》 1 拼音

《mài jué 》

2 简介

《脉诀》系脉学著作。历史上以《脉诀》作为书名的相当多,其中影响深远、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两种:

3 《王叔和脉诀》

简称《脉诀》。1卷。旧题: 晋·王叔和撰,但据考证是六朝·高阳生的托名著作,或认为是宋·煦宁以前医家的托名作品。这本书的特点是以比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联系临床实际较紧密。书中有些内容,取材于王叔和《脉经》而予以重新编撰,故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作者论述二十四脉,立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缓、濇、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脉的名目; 书中有关脉学的若干观点,对脉义的理解以及文字的鄙浅等方面,后世有不少论评。但由于这部著作易于讲授和学习,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流传极为广泛,并产生了不少派生的著作。如明·熊宗立曾将此书加注,书名《勿听子俗解脉诀》;张世贤则有《图注脉诀》(又名《图注脉诀辨真》),书末有附方1卷。还有不少医家在订正《脉诀》方面下过功夫,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元·戴起宗的《脉诀刊误》(又名《脉诀刊误集解》),共2卷,戴氏认为高阳生的《脉诀》中有语意不明、立义偏异之处,并存在不少错误,以《内经》、《难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及历代有关论著,对《脉诀》原文考核辨妄详细校订,其中不乏较好的见解。清·李延昰撰《脉诀汇辨》,汇集诸家脉学,特别是李中梓的脉学观点,对《脉诀》一书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加以辨驳。这些由《脉诀》而派生的脉学专著,对后世医学也有一定的影响。

4 《崔氏脉诀》

又名《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1卷。宋·崔嘉彦(紫虚)撰于1189年(淳熙16年)。崔氏是个道士,人称“紫虚真人”,他认为“持脉之道,非言可传,非图可状。其枢要,但以浮、沉、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主病”,为了便于初学者掌握脉诊,书中以四言歌诀的形式,介绍如何切脉,寸口分部,主要脉象,并以浮、沉、迟、数四脉为主,统述其他病脉,对多种病证进行脉证分析,末附怪脉数种。崔氏善于将寸、关、尺三部脉与上、中、下三焦及脏腑、肢体病证相联系,并扼要地予以辨证归纳,全书内容简明精要,便于记诵,为古代脉学门径书中影响较大的一种。但崔氏将脉学宣扬为“天机之秘,神授之诀”,未免涉于玄虚。此书流传颇广,明·李言闻曾予改编补订,名为《四言举要》;后其子李时珍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入《濒湖脉学》中。又《医灯续焰》(明·王绍隆传,潘楫增注)是一部以《崔氏脉诀》内容为基础、加以引伸发挥的著作,内容较为详备。明·李中梓的《新著四言脉诀》,系据《崔氏脉诀》予以删修改编者。另有《脉诀四言举要(注释》(宋·崔嘉彦著,清·王道纯注释)等著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南宋·刘开(见《国史经籍志》);明·唐继山 (见《会稽县志》);清·刘璞(见《医学集要》卷一),叶盛(见《证治合参》卷二),董西园(见《医级》卷十),陈璞、陈玠(见《医学青篇》卷一)等,均曾撰《脉诀》,其中刘开、唐继山所著《脉诀》已佚。

古代记载茶疗较多而且较为详细的医籍颇多。

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孙允贤的《医疗集成》、沙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吴瑞的《日用本草》;明代喻嘉言的《医方集论》、陈仕贤的《经验良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中梓的《本草通玄》、传仁宇的《审视瑶函》;清代沈金螯的《沈氏尊生书》、费伯雄的《食鉴本草》、钱守和的《慈惠小编》、许克昌等的《外科症治全书》、鲍相墩的《验方新编》、吴谦等的《医宗金鉴》、韦进德的《医药指南》等。

目录 1 拼音 2 《寿世保元》卷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清肠汤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清肠汤 1 拼音

qīng cháng tāng

2 《寿世保元》卷四 21 方名

清肠汤

22 组成

当归1钱,生地黄1钱(焙),栀子1钱(炒),黄连1钱,芍药1钱,黄柏1钱,瞿麦1钱,赤茯苓1钱,木通1钱,扁蓄1钱,知母1钱,甘草减半,麦门冬1钱(去心)。

23 主治

心移热于小肠,小便出血。

24 清肠汤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乌梅,水煎,空心服。

25 加减

尿血,茎中痛,加滑石、枳壳,去芍药、茯苓。

26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古籍中的清肠汤 《万病回春》:[卷之四]失血

水煎,温服。溺血者,小便出血,心移热于小肠也。清肠汤当归生地(焙)栀子(炒黑)黄连芍药黄柏瞿麦赤茯

《寿世保元》:[卷四]溺血

一论溺血者。小便出血。乃心移热于小肠也。宜清肠汤当归生地黄(焙)栀子(炒)黄连芍药黄柏瞿麦赤茯苓木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四节·夹血伤寒

有凝块紫亮者。此为肠热下血。宜以凉血泄热。地柏清肠汤。(鲜生地六钱、生侧柏叶四钱、银花、茜草、赤芍

《本草征要》:[第四卷食疗](四)瓜果

固宜,便秘亦可畅行、乃调节大肠之食疗佳品。其叶煎汤熏洗,可治痔疮肿痛。《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

《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三十五·根黑尖黄舌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和表八珍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和表八珍汤 1 拼音

hé biǎo bā zhēn tāng

2 处方

当归身3钱,黄耆(生)3钱,续断3钱,白术2钱,白芍2钱,甘草1钱,白芷1钱,川芎5分。

3 功能主治

托毒生肌。主表虚自汗,营卫不和,饮食无味。

4 和表八珍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1片,大枣2个,水煎,温服。

5 摘录

《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古籍中的和表八珍汤 《外科证治全书》:[卷五]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牛膝附子(各一钱)白芍(一钱)上酒水各半煎。和表八珍汤(三十六)治表虚自汗,营卫不和,饮食无味等证

《评注产科心法》:[下集产后门]产后身痛

剂即愈。盖产后空虚之人,又何必羌、防、柴、葛之重表耶?如破船重载,焉得不沉。四物汤(见前)八珍汤(

《伤寒括要》:[卷下]妇人伤寒

炒大黄浓朴)汗下太过。遂变郁冒昏迷。筋惕肉。(八珍汤加干姜主之)《伤寒括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

《成方切用》:[卷十下胎产门]安荣散

灯草之渗,滑石之滑。肺燥天气下为雨,上下交,阴阳和,而后便能通也。)血燥则沟渎不濡,而当归能滋之也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腰痛

中医古典书籍有哪些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