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嘲--扬雄(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解嘲--扬雄(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一),第1张

原文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创《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其辞曰:

客嘲扬子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则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圭,儋(ㄉㄢ单)人之爵,怀人之符,分人之禄,纡(ㄩ淤)青拖紫[1],朱丹其毂(ㄍㄨˇ古)。今吾子幸得遭盛明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2],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目如耀星,舌如电光,一纵一横,论者莫当,顾默而作《太玄》五千文,枝叶扶疏;独说十馀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纤者入无伦,然而位不过侍郎,擢纔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

扬子笑而应之曰:「客徒欲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往者周纲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ㄏㄜˊ合)[3],恣意所存。故士或自盛以橐(ㄊㄨㄛˊ驼)[4],或凿坏(ㄗㄨㄛˋ坐ㄆㄟˊ培)[5]以遁。是故邹衍以颉颃(ㄒㄧㄝˊ斜ㄏㄤˊ航)[6]而取世资,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前番禺,后陶涂,东南一尉,西北一候。徽以纠墨,制以质鈇(ㄓˋ置ㄈㄨ夫)[7],散以礼乐;风以《诗》《书》,旷以岁月,结以倚庐。是以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咸营于八区。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咎繇(ㄍㄠ高ㄧㄠˊ摇)[8]。戴縰(ㄕˇ始)[9]垂缨而谈者,皆拟于阿衡[10],五尺童子,羞比晏婴与夷吾。当涂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11]。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昔三仁去而殷虚,二老归而周炽;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五羖(ㄍㄨˇ鼓)入而秦喜,乐毅出而燕惧,范睢以折摺而危穰侯,蔡泽以噤吟[12]而笑唐举。故当其有事也,非萧、曹、子房、平、勃、樊、霍则不能安;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故世乱则圣哲驰骛而不足,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馀。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或倚夷门而笑,或横江潭而渔;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间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或拥篲[13]而先驱。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羣卿不揖客,将相不俯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向使上世之士,处乎今世,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独可抗疏,时道是非,高得待诏,下触闻罢,又安得青紫?

「且吾闻之,炎炎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攫拏(ㄐㄩㄝˊ决ㄋㄚˊ拿)者亡[14],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爰清爰静,游神之庭;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皇,执蝘(ㄧㄢˇ偃)蜓[15]而嘲龟龙,不亦病乎!子之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之病甚,不遇俞跗(ㄈㄨ夫)与扁鹊[16]也,悲夫!」

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范、蔡以下,何必《玄》哉?」

扬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拉髂(ㄎㄚˋ喀)[17],免于徽索,翕(ㄒㄧˋ细)肩[18]蹈背,扶服[19]入橐。激卬万乘之主,界泾阳抵穰侯[20]而代之,当也。蔡泽,山东之匹夫也。顩(ㄧㄢˇ掩)颐折頞(ㄜˋ恶)[21],涕唾流沫,西揖彊秦之相,搤(ㄜˋ恶)其咽而亢其气,拊其背而夺其位,时也。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娄敬委辂脱挽[22],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长安,适也。五帝垂典,三王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起于枹(ㄈㄨ夫)鼓[23]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甫刑》靡敝[24],秦法酷烈,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宜也。故有造萧何律于唐虞之世,则誖矣;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悂(ㄆㄧ批)[25]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之间,则狂矣。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阺(ㄉㄧˇ底)隤[26],虽其人之赡智哉[27],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夫蔺先生收功于章台,四皓采荣于南山,公孙创业于金马,骠骑发迹于祁连,司马长卿窃訾(ㄗ,通资)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28]。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注释

[1]纡青拖紫:身上佩带青、紫色的印绶。比喻地位显贵。或作「纡金拖玉」。

[2]历金门,上玉堂:金门:金马门。经金门:意谓在金马门待诏,备顾问。玉堂:汉代殿名。上玉堂:意谓在朝廷当官。

[3]翮:翅膀。鸟类羽毛中的硬梗。

[4]橐:袋子。

[5]凿坏:凿穿墙壁。比喻坚持不作官。

[6]颉颃:奇特的言辞。

[7]质鈇:古代腰斩的刑具。或作「鑕鈇」、「鈇质」、「鈇鑕」。

[8]咎繇:人名。中国法典的创始人。亦作「咎陶」、「皋陶」。

[9]縰:古代用来包头发的丝织品。同「纚」。

[10]阿衡:系商国官名,地位等于后宰相。商开国之臣伊尹做阿衡,辅助成汤伐夏王纣,成为天子。所以,阿衡又系伊尹代称。

[11]渤澥:即渤海。

[12]噤吟:面颊歪而前突。

[13]拥篲:拿著扫帚清理环境,以等候贵客的降临。用以表示对贵客的敬意。

[14]攫拏者:掌权握势者。

[15]蝘蜓:守宫的别名。

[16]臾跗、扁鹊:古代良医。

[17]髂:腰骨。

[18]翕肩:畏惧貌。

[19]扶服:同「匍匐」。

[20]界泾阳抵穰侯:界:离间。泾阳:指秦昭王之弟泾阳君。抵:当作「扺」,排击。穰侯:魏冉。

[21]顩颐折頞:顩:牙齿暴露不齐。顩颐:下巴突出貌。頞:鼻梁。折頞:指塌鼻子。

[22]娄敬委辂脱挽:娄敬:即刘敬。委:弃也。辂:绑在车辕上用以牵引的横木。挽:指拉车的绳索。

[23]枹鼓:古代战阵所用的鼓,后为军阵的代词。即指战争。

[24]《甫刑》靡敝:《甫刑》:即《尚书·吕刑篇》。甫刑,泛指周代刑法。靡敝:败坏之意。

[25]悂:谬误;错误。

[26]响若阺隤:响:指声誉。阺:山崖突出的部分;阺隤:谓山崩。

[27]赡智:犹足智多谋。

[28]细君:东方朔妻子之名。

译文

汉哀帝时,丁太后、傅太后、董贤执掌朝政,许多攀附他们的人,刚从家里出来就做了二千石的大官。当时扬雄正起草《太玄》,用以保持自己的操守,心境淡薄。有人讥讽扬雄想修养成玄黑却「还是白的」,扬雄对此进行解释,称为《解嘲》。其文说:

有客人嘲讽扬子说:「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士人都有行事准则,不想做什么大事也就罢了,有所作为的话,必能上使君主尊贵,下使父母显荣。得到君主分赏的圭玉,受得君主赐给的爵位,怀里揣著君主分给的符节,分享君主颁给的俸禄,佩载青色、紫色(地位显贵)的印绶,乘坐朱轮的车子。如今你有幸赶上开明盛世,处在无所顾忌的朝堂(指君王宽厚,臣子可说想说的话),与贤人们同在朝为官,待诏金马门,仕于玉堂也已经有些时日了。却未能策划一个出色的谋略,献上一条高明的计策,向上向君主劝谏,向下向公卿谈辩,目光闪烁如星,口才敏捷,应对快如闪电,词锋犀利,纵横驰骋,论说的人都不能抵挡。反而默默地写五千字的《太玄》,词采像枝叶般四散伸展,独自论说十多万言,意韵深邃如同进入地底黄泉,高远者如超出青天之上,博大处像含宇宙的元气,细微者能够深入所有间隙。可是官位不过是侍郎,提拔升迁才到给事黄门。想来你想修养成玄黑,却「还是白的」罢了,为何官运如此不得意呢?」

扬子笑著回答说:「您只想著要坐上朱轮的车子,却不知道一旦失足跌落将血染我全族啊!过去周王朝纲纪瓦解,群雄逐鹿,分天下为十二国,兼并后还有六、七国,天下四分五裂,成为战国。士人没有永久的君主,国家没有固定的臣属,得到贤士的就富强,失去贤士的就贫弱,(士人)像鸟举翼振翅,任意寻找安身之处。所以士人有的藏身在袋子里忍辱求仕,有的凿通后墙逃跑,不愿当官。因此邹衍以诡异学说为世所用,孟轲虽遭艰难,尚且成为万乘之国的老师。

「如今大汉领土东至东海,西至渠搜,南至番禺,北至椒涂。东南方有个都尉府,西北建一个关侯。(罪行轻的人)用绳索捆绑,(重罪之人)用腰斩的死刑制裁;宣扬礼乐,用《诗》《书》教化,鼓励人民花费时间,盖起草庐来读书。天下的士人如雷一样响应,像云一般聚集,密密麻麻像鱼鳞一样,从四面八方来求官位,家家自认为自己和后稷、契一样贤能,人人自认为像阜陶般有才,做士大夫打扮而谈论的人都把自己比作伊尹,五尺小童也羞于与晏婴、管仲相提并论。当权者青云直上,落拓的人则被弃于沟渠。早上掌权就能成为卿相,晚上失势就变成匹夫。好比江湖上的崖岸、渤海的岛上,四只大雁降落不能感觉到有增多,两只野鸭起飞也看不出有减少。从前三仁人(微子、箕子、比干)离去,殷都就成为了废墟,两位老人(伯夷、姜子牙)来归附,周朝就兴旺发达。伍子胥一死,吴国就灭亡,文种、范蠡存在,越国就称霸诸侯。五羖大夫百里奚进入秦国,秦穆公就高兴,乐毅出走赵国,燕惠王就恐惧。范雎因被打断肋骨和牙齿,进入秦国而危及穰侯魏冉的地位;蔡泽因相貌丑陋被算命的唐举笑,入秦后,却替代范睢而为秦相。所以当天下有乱事的时候,不是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樊哙、霍光这样的人则不能使之安定;当天下无乱事的时候,分析章节句读、咬文嚼字的儒生一起坐著就能守住,也没什么好忧虑的。所以世道混乱时,那么多圣人哲人四处奔走也不足以成功,社会安定时,庸夫俗子也可以高枕无忧而有馀裕。

「前代士人,有的解脱捆绑绳索而被任用为相(管仲),有的脱去粗麻衣服而成为太傅(傅说);有的是倚著夷门而笑(侯嬴),有的横舟江边而垂钓(渔父);有的游说七十馀君而不遇(孔子),有的立谈之间就被封侯(虞卿);有的使千乘之国的君主屈就于狭窄的街巷(齐桓公见小臣稷),有的让诸侯拿著扫帚就在前面清道(燕昭王礼遇邹衍)。因此士人能充分展现口才,振他们的笔杆,能够钻漏洞、投机而不受到什么挫折。如今县令不请士人,郡守不迎接教师,众卿不礼贤下士,将相不肯谦虚自抑。言语奇异的人被疑忌,行为特殊的被冠上罪名。因此想发言的收起舌头,等别人说了才附和,想行动的要打量比照前人的脚步才踏出去。如果让前代的士人处在今天,考试对策不能入甲科,品行不能称孝廉,不被推举为贤良方正,那么只能上疏直言,有时批评时下的弊病,好一些的不过得一个待诏备谘询的头衔,差一点的如果有所触犯就遭罢而不用,又怎么能位至公卿呢?

「况且我听说,熊熊的火焰会熄灭,隆隆的雷声会断绝,从表面上看来,雷、火的力量好像饱满充实,但是天会收起雷之声,地会藏起火之热。富贵的人家,鬼神都要窥探他们的房室,待其衰败。掌权用势的人灭亡,默默守道的人生存;官位太高的宗族危险,恬淡自守的保全其身。所以知道谦退静默、不求闻达,是守道的最高标准。于是淡泊清净,才能遨游于精神广大之境;空虚淡漠,才能保住其道德品质。时代不同,人事变更,但做人的的原则没有什么两样,假使前人与我换个时代,后果怎么样还不晓得呢。如今您却像鸱枭嘲笑凤凰,拿壁虎嘲笑龟、龙,这不是有毛病么!您嘲笑我还未修养成玄黑,而还是白的,我也笑您病入膏肓,却没有遇上俞跗、扁鹊那样的良医,可悲啊!」

客人说:「如此说来不著书就成不了名吗?蔡泽、范雎之后的人,哪里是靠《太玄》(著书立说)成名呢?」

扬子回答:「范雎是魏国的亡命之徒,被打断肋骨、腰骨,诈死出逃才免于绳索捆绑,逃亡的过程收肩折背,才得以钻进口袋。用言语激怒秦昭王,攻击穰侯并取而代之,这是他刚好遇到机会。蔡泽是燕国的一个平民,突下巴、塌鼻梁、满脸鼻涕唾沫,到西方谒见强秦的宰相范雎,掐著他的脖子威胁他,又拍著他的背脊安抚,而夺走他的相位,这是时机凑巧。天下已经安定,战争已经平息,高祖建都洛阳;娄敬扔下车前横木、解开挽车的绳索,用三寸不烂之舌献出稳妥的计策,提出将国都迁往长安的意见,这是适应当时的状况。五帝留下经典法则,三王传下礼仪,百代不变;孙叔通崛起于战场之中,征战结束后,就制订了君臣之间的礼仪标准,这是得到正确的时机。周代制定的刑法已败坏,秦法残暴,圣明的大汉权衡法律,于是萧何制订律令九章,这是合时宜。如果有人在尧舜的时代制订萧何的法律,就是错误;在夏商的时代拟订孙叔通的君臣礼仪,是不明事理;在周公辅佐成王的时代献上娄敬的计策,就是失当。向金日磾、张安世、许广汉、史恭等汉朝高官谈论范雎、蔡泽的学说的话,就是脑袋不正常。萧何规划、曹参遵循,张良谋画计策,陈平献出奇计,他们的功劳像泰山一般高大,声誉像山崩发出的巨响一般响彻云霄,虽然这些人确实有充足的胆量才智,但也正好是遇上了可以有作为的时机啊。所以在可以有所作为的时代做可以做的事情,就顺利,在无可作为的时代做不可做的事,就会有不好的结果。至于蔺相如在章台立下功绩,商山四皓在南山隐居而获取美名,公孙弘在金马门对策而建功立业,霍去病在祁连征战而发迹,司马相如用不正当手段从卓王孙家取得财富,东方朔为妻子细君割取赐肉……,我的确不能和以上诸公相比,所以默默地独自守著我的《太玄》。

希望下面的十条语句能对疲惫的你有所鼓励。下面是我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杂记下》

释义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感悟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变得浮躁,感情空洞,找不到真实的自我,破坏了生活的情趣。调整一下我们的心态,把名利和享受看得淡一些,于闲处松松紧绷的神经,看看人生的风景,蓝天、白云、远山、绿地,花开花谢,四季轮回,感受大自然,滋润心灵,梳理思绪,让疲惫的心灵得以放松,会获得一份难得的松弛和宁静,从容、平静、张弛有度地去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生。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西汉·刘向

释义

顾犬:回头看狗,让狗去追兔子。牢:羊圈。见到兔子再去招呼狗,不算是晚了;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太迟。这用来说明应及时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以减少损失。也比喻有错要及时改,不可固执错误,否则会造成更太的祸患。“亡羊补牢”已成引用率很高的习见成语。

感悟

生活和工作中有了失误或者错误决策,这很正常,不必纠缠过去的损失,及时改正,会有更好的收获。人不怕失败,怕的是失败后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或者总是抱着负面情绪,思前想后,凡事总是朝坏处想。事情还没开始,就忧虑一定会失败,这样徒然耗费精神,越来越疲惫,也越容易失败。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西汉·司马迁

释义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

感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对于远远比我们聪明的人,我们不免自惭形秽,其实不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也有我们的长处,通过勤奋也可以赶上别人。还有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借用别人的大脑,听取有才能的人的看法,甚至干脆让他们为我们所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广泛听取众人意见,也能使我们获得正确的决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释义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不经意间一抬头看到了南山好美。形容一种悠闲自得的心态。

感悟

生活可以忙碌、疲惫,心态要悠闲、诗意。喝喝茶,饮杯酒,朋友一起胡吹神聊,都是放松的办法,喜欢高雅的不妨练练书法,唱唱京剧,读读莎士比亚。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唐·李白

释义

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金钱用尽了,这些散失去的东西以后依然会归来。

感悟

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能把自己当废物点心看。不要成为目空天下的妄人,同时要相信自己终有所成,不负男儿过一生。在钱财方面要懂得钱财只有在聚散周转中才能有用,才能升值,会花钱才会更有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唐·高适

释义

不必担心前去旅途无知音,走遍天下有谁不赏识您。

感悟

我们经常会感到“我面前缺少一个知音的人儿”,有孤独感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坚信自己的事业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的生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己。交朋友忌不停地诉苦,过度贬抑自己。相信自己的魅力,于是就有了魅力!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壁》唐·李涉

释义

路过一间竹林密布的寺院,无意间与一个和尚相谈了许久,这才发觉自己在浮沉奔波的人生中,又得到半日清闲。

感悟

偶尔抛开红尘,和世外之人聊聊还是蛮受益的,说不定会遇到高人,给你指点一下迷津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释义

当山和水不断重复,正怀疑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感悟

不管多么困难,都要坚信会有事情转机,柳暗花明的一天。时期,不少人承受不了非人的待遇,自杀了,也就失去了翻盘的机会,能忍辱含垢,忍耐下来的,也就笑到了最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明·张居正

释义

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感悟

不要害怕自己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不要因为自己不起眼而悲叹,坚持下去,上天终会给你一个说法。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初并不是有远大理想的有为青年,他的人生目标不过是“娶妻当娶阴丽华,做官当做执金吾”,“执金吾”不过是京城管治安的官员,不想后来刘秀做了皇帝,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自己哦!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镜花缘》清·李汝珍

释义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感悟

遭遇挫折也不要一蹶不振,人生总还有翻本的机会,当前的挫折说不定就是未来转运的起点。宋太祖赵匡胤流浪江湖之时,到凤翔投靠王彦超。王彦超看不起赵匡胤,端出十两银子打发,赵匡胤大怒而走。数年之后,赵匡胤夺得天下,在宫中摆下筵席,招待天下藩镇,王彦超也在其中。席间,赵匡胤阴沉着脸,质问王彦超:“王卿家当日不收留我,为何”王彦超一路走来,苦思对策,听到皇帝果然问起前事,急忙起身回答:“一池之水,怎可容纳神龙陛下万一停留凤翔,岂有今日之功业”赵匡胤哈哈大笑,不再计较。

最早是通过《'弟子规' 到底说什么》一书而认识郭文斌老师的。《弟子规》的读本讲记我自认看过不少,其中不乏大家之作,而郭文斌老师的注本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平静。所谓的艺术就是能给人带来平静或者温暖,这就是我对艺术的判断。因缘际会,时隔多年后翻开了郭文斌老师的另一部成名之作《寻找安详》,月光般的皎洁与平静,环绕在朴实真诚的文字周围,透过青花瓷般的书面,润入了我的心灵,这是多美妙的感觉。《寻找安详》一书之所以有驱热除燥的魅力,究其原因在郭文斌老师深厚的国学体悟,通熟易懂的言语却发挥了深奥的国学智慧。

首先说《寻找安详》的书名。儒家《大学》一书开宗明义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六祖慧能大师说过:“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老子《道德经》有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一个“静”,不仅仅是因为心静智能生,更是因为“静”是众生“本我”所在。“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安”则是“静”与“得”的枢纽,因静而安,因安而有所获。这正应了《金刚经》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静而不住于烦恼(人的私欲,简称人欲),心不住于烦恼而能安住于真如(或言天理),安住于真如的心所折射出的世间种种才是这世间的真相。西方科学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中华智慧认为事相上确实如此,就如同《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是“动”中有不动的本质,这不动的本质正是历代大德所追求证悟的。

为什么又是“寻找”安详呢?《华严经》有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大家都具有佛一般安详的心灵,但是由于众生“一念不觉生无明”,无明(妄想执著)覆盖了我们的真如本性,所以我们的“安详”的心灵无法起到作用。佛法中常说“迷失了本性”,而不叫“丧失了本性”,就是因为“安详”的心是我们本有的,不会丢失。但是如今我们忘记“安详”放在哪里了,处处都被烦恼所遮蔽,所以我们要“破迷开悟”,要“明明德(使我们本有的明德再次明亮)”,所以才是“寻找”安详。简简单单四个字的书名就已经透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

《寻找安详》一书中,反复提到一个关键的字眼,或者说是找到安详的法门——“回到现场”。什么是“回到现场”?“回到现场”就是安住当下,制心一处。有人问佛门高僧修行的秘诀,高僧说:“我是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你们是吃饭想着睡觉,睡觉又想着吃饭”,这不就是“回到现场”么?回到现场,安住于当下,便是制心于当下,念念都安住于当下,没有烦恼、没有杂念,就是《楞严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进而能“不假方便,得三摩地”,三摩地就是“安详”。

  解释了书名,解释了关键点“回到现场”,书中余下的脉络便清晰可见了。引子后的第一章“走进安详”是让我们通过 “给”、 “守”、 “勤”、 “静”、 “信”获得安详。我认为“给”就是“布施”,“守”就是“持戒忍耐”,“勤”就是“精进”,“静”就是“禅定”,“信”则是“道元功德母”,而最后的安详就是“般若”。这与佛家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不谋而合;其后第二章是让我们在生活中享受安详,安详就在我们心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章是让我们向孔子学安详,儒家所说的“克己复礼”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不迁怒、不贰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等道理,让我们回归本我,安贫乐道,获得“安详”;第四章是让我们在大年的民风民俗中,领悟先人制定种种习俗、礼节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感恩自然、感恩先人、感恩一切、和合诚敬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回归心的“安详”;第五章作者是让我们从文学中体会“安详”。作家应该本着“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的觉悟去传播正法。以道家“无为”(不妄为,顺应自然为“无为”)的随缘布道,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为使命,以“天下大同”为目的,最后止于至善(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最后一章作者以较大篇幅教我们如何以“孝、敬、惜”为原则,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体会到“安详”这一常识。

读完郭文斌老师的《寻找安详》,一句话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寻找安详》以通俗易懂又沁人肺腑的字句洗礼当代人烦躁的情绪,不失为当代回归仁慈宁静的一味良药。

原文

子卿足下[1]:

勤宣令德[2],策名清时[3],荣问休畅[4],幸甚幸甚[5]。远托异国[6],昔人所悲,望风怀想[7],能不依依[8]!昔者不遗,远辱还答[9],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10],能不慨然[11]?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覩,但见异类[12]。韦鞴(ㄍㄡ沟)毳(ㄘㄨㄟˋ脆)幕[13],以御风雨;羶(ㄕㄢ山)肉酪浆[14],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15],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16],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ㄐㄧㄝ接)乎子卿[17],陵独何心[18],能不悲哉!

注释

[1]子卿:苏武字。足下:古代用以称上级或同辈的敬词,周代、秦代时多以之称君主,后世则多用于同辈之间。

[2]令德:美德。令:美。

[3]策名:臣子的姓名书写在国君的简策上。这里指做官。《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清时:政治清明的时世。此处指昭帝在位之际。

[4]荣问:好名声。问通「闻」。休畅:吉祥顺利。休,美。畅,通。

[5]幸甚:这里表示为对方的处境顺利而高兴。

[6]异国:此指匈奴。

[7]风:此处指怀念对象的风采。

[8]依依:恋恋不舍之状。

[9]辱:承蒙,书信中常用的谦词。

[10]敏:聪慧。

[11]然:此处作动词「慨」的词尾。

[12]异类: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此处指匈奴。

[13]韦鞴:皮革制的长袖套,用以束衣袖,以便射箭或其他操作。毳幕: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14]羶肉:带有腥臭气味的羊肉。酪浆:牲畜的乳浆。

[15]玄冰:黑色的冰。形容冰结得厚实,极言天气寒冷。

[16]胡笳:古代我国北方民族的管乐,其音悲凉。此处指胡笳吹奏的音乐。

[17]嗟乎:叹词。

[18]独:反诘副词,有「难道」的意思。

原文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19];妻子无辜,并为鲸鲵(ㄋㄧˊ泥)[20];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ㄙˋ四)[21],更成戎狄之族[22],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23],孤负陵心区区之意[24]。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25],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26],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ㄓㄜˊ折)复苟活[27]。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祇令人悲,增忉怛(ㄉㄠ刀 ㄉㄚˊ答)耳[28]。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注释

[19]临年:达到一定的年龄。此处指已至暮年。

[20]鲸鲵:鲸鱼雄的叫「鲸」,雌的叫「鲵」。原指凶恶之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此处借指无罪而被杀戮的人。

[21]先君:古人对自己已故父亲的尊称,此处指李当户。当户早亡,李陵为其遗腹子。嗣:后代,子孙。

[22]戎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与前面「蛮夷」均指匈奴。

[23]蒙:受到。明察:指切实公正的了解。

[24]孤负:亏负。后世多写作「辜负」。区区:小,少。此处作诚恳解。

[25]刺心:自刺心脏,意指自杀。

[26]已矣:表绝望之辞。

[27]攘臂:捋起袖口,露出手臂,是准备劳作或搏斗的动作。辙:总是。

[28]不入耳:不中听的话。忉怛:悲伤。

原文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29],出征绝域[30]。五将失道[31],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32],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33]。然犹斩将搴(ㄑㄧㄢ千)旗[34],追奔逐北[35],灭迹扫尘[36],斩其枭(ㄒㄧㄠ消)帅[37],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38],意谓此时,功难堪矣[39]。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40],强逾十万。单(ㄔㄢˊ蝉)于临阵[41],亲自合围。主客之形,既不相如[42];步马之势,又甚悬绝[43]。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创乘痛[44],决命争首[45]。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46],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47],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48]。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49],而贼臣教之[50],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注释

[29]先帝:已故的皇帝,指汉武帝。

[30]绝域:极远的地域。此处指匈奴居住地区。

[31]五将:五员将领,姓名不详。《汉书》未载五将失道的事,惟《文选》李善注载:「《集》表云:『臣以天汉二年到塞外,寻被诏书,责臣不进。臣辄引师前。到浚稽山,五将失道。』」

[32]天汉:武帝年号。文中指汉朝控制的区域。

[33]当:挡。这里指抵御。新羁之马:新装备的骑兵。

[34]搴:拔取。

[35]奔:逃跑的。

[36]灭迹扫尘:喻肃清残敌。

[37]枭帅:骁勇的将帅。

[38]希:少,与「稀」通。

[39]难堪:难以相比。堪:胜。

[40]练:同「拣」,挑选。

[41]单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42]相如:相比。如:及,比。

[43]悬绝:相差极远。

[44]扶:支持,支撑。乘:凌驾,此处有不顾的意思。《汉书·李陵传》:「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45]决命争首:效命争先。

[46]干戈:此处指兵器。

[47]徒首:光著头,意指 防护的甲衣。

[48]饮血:指饮泣。形容极度悲愤。《文选》李善注:「血即泪也。」

[49]引还:退兵返回。引:后退。

[50]贼臣:指叛投匈奴的军候管敢。

原文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51]。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52],岂易为力哉[53]?而执事者云云[54],苟怨陵以不死[55]。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56]?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57],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58]。昔范蠡(ㄌㄧˇ里)不殉会稽(ㄍㄨㄟˋ贵 ㄐㄧ鸡)之耻[59],曹沫不死三败之辱[60],卒复勾践之雠[61],报鲁国之羞[62],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63]。

注释

[51]「昔高皇帝」二句:是说从前(指公元前200年,即汉高祖七年)高祖皇帝(即高祖刘邦)亲率大军三十万驻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准备伐匈奴,被冒顿单于带领四十万骑兵围困七日之久。

[52]当:如,像。

[53]为力:用力,用兵。

[54]执事者:掌权者,此指汉朝廷大臣。

[55]苟:但,只。

[56]宁:难道,反诘副词。此句与上句连用反诘,调换反诘词以免重复。妻子:妻子、儿女。

[57]「故欲」二句:据《文选》李善注载:「李陵前与苏子卿书云:『陵前为子卿死之计,所以然者,冀其驱丑虏,翻然南驰,故且屈以求伸。若将不死,功成事立,则将上报厚恩,下显祖考之明也。』」

[58]灭名:使名声泯灭。这里「灭名」与「虚死」对应,是取身无谓而死、名也随之俱灭之意。

[59]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前494年(鲁哀公元年)越王勾践兵败,率五千人被围在会稽山,向吴王夫差求和,范蠡作为人质前往吴国,并未因求和之耻自杀殉国。范蠡,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是辅助勾践振兴越国、兴师灭吴重要谋士。后至齐,改名鸱夷子皮。晚年经商,称陶朱公。

[60]曹沫不死三败之辱:曹沬曾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并不因屡次受辱而自杀身死。曹沫,春秋鲁国人,以勇力事鲁庄公。前681年(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伐鲁,庄公请和,会盟于柯(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迫使他全部归还战争中侵占的鲁国土地。

[61]卒复勾践之仇:指勾践灭吴,夫差自杀。

[62]报鲁国之羞:此句指柯盟追回齐国侵地。

[63]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伤。椎:用椎打击。泣血:悲痛无声的哭。

原文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ㄓˊ直)[64],韩彭葅醢(ㄐㄩ居 ㄏㄞˇ海)[65],鼂(ㄔㄠˊ朝)错受戮[66],周魏见辜[67]。其馀佐命立功之士[68],贾谊亚夫之徒[69],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ㄔㄢˊ蝉)[70],并受祸败之辱[71],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72],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73],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74],徒失贵臣之意[75],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76]。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77]。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78];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79]。丁年奉使[80],皓首而归[81];老母终堂[82],生妻去帷[83]。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ㄇㄛˋ漠)之人[84],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85],受千乘之赏[86]。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87],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88]。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89];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90]。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91],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92],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93],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ㄑㄧˇ起 ㄙㄤˇ嗓)[94],还向北阙[95],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96]?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97]?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98],勉事圣君[99]。足下胤子无恙[100],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101]。

注释

[64]萧:萧何(?——前193),沛(今江苏省沛县)人,辅助刘邦建立基业,论功第一,封酇侯。他曾因为请求上林苑(专供皇族畋猎的场所)向老百姓开放而遭囚禁。樊:樊哙(?——前189),沛人。从刘邦起兵,屡建功勋,封舞阳侯。曾因被人诬告与吕后家族结党而被囚拘。

[65]韩:韩信(?——前196),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人,初随项羽,后归刘邦,拜大将,屡建奇功,封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他因要响应陈狶起兵造反,被吕氏斩首。彭:彭越(?——前196),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人,秦末聚众起兵,后归刘邦,多建军功,封梁王。他因造反被囚,高祖予以赦免,迁至蜀道,但吕氏仍将他处死,并夷三族。葅醢:剁成肉酱,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

[66]鼂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地,治所在禹县)人。汉景帝时,他建议削各诸侯国封地。后吴楚等七国诸侯反,有人认为是削地所致,鼂错因而被杀。鼂错:亦作「晁错」。

[67]周魏:周勃(?——前169),沛人,从刘邦起事,以军功为将军,拜绦侯。吕氏死,周勃与陈平共诛诸吕,立汉文帝。周勃曾被诬告欲造反而下狱。魏:魏其侯窦婴(?——前131),字王孙,观津(今河北省衡水县东)人,窦太后侄。汉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魏其侯。与灌夫为至交。汉武帝时,灌夫因与丞相田蚡(ㄈㄣˊ)结仇下狱,窦婴力图相救,受牵连而被诛。见:受。辜:罪。

[68]佐命:辅助帝王治理国事。

[69]贾谊(前201——前169):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自幼博学,汉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积极参与政事,并勇于针砭时弊。亚夫:即周亚夫(?——前143),周勃之子,封条侯,曾屯军细柳(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以军令严整闻名。汉景帝时,任太尉,率师平定七国叛乱。

[70]小人:包括排挤贾谊的绦侯周勃,而前文有「周魏见辜」句,谨录备考。

[71]「并受」句:指贾谊被在朝权贵(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排斥,流放长沙;周亚夫因其子私购御物下狱,被诬谋反,绝食而死。

[72]二子:指贾谊、周亚夫。《文选》李善注解说:「二子,谓范蠡、曹沫也。言诸侯才能者被囚戮,不如二子之能雪耻报功也。」可备一说。遐举:原指远行,此处兼指功业。

[73]陵先将军:指李广。

[74]冠:在……之中居第一位。作动词用。

[75]贵臣:指卫青。卫青为大将军伐匈奴,李广为前将军,被遣出东道,因东道远而难行,迷惑失路,被卫青追逼问罪,含愤自杀。

[76]戟:古兵器,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横击。

[77]万乘:一万辆车。古代以万乘称君主。文中武力强盛的大国。虏: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此指匈奴。

[78]伏剑:以剑自杀。此句是说,苏武在卫律逼降时,引佩刀自刺的事。

[79]朔北:北方。这里指匈奴地域。

[80]丁年:成丁的年龄,即成年。这里强调苏武出使时正处壮年。

[81]皓首:年老白头。皓:光亮、洁白。

[82]终堂:死在家里。终:死。

[83]去帷:改嫁。去,离开。

[84]蛮貊:泛指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貊,古代对居于东北地区民族的称呼。

[85]茅土之荐:指赐土地、封诸侯。古代帝王社祭之坛共有五色土,分封诸侯则按封地方向取坛上一色土,以茅包之,称茅土,给所封诸侯在国内立社坛。

[86]千乘之赏:也指封诸侯之位。古代诸侯称千乘之国。

[87]典属国:官名。掌管民族交往事务,位在三公之下,属官有九译令。秩中二千石,即每月受俸一百八十斛。

[88]加:施。这里有奖赏之意。

[89]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文中指受重赏、居高位者。

[90]廊庙:殿四周的廊和太庙,是帝王与大臣议论政事的地方,因此称朝廷为廊庙。「廊庙宰」,即指朝廷中掌权的人。

[91]厚诛:严重的惩罚。

[92]孤恩:辜负恩情。恩,此指上对下的好处。下句「负德」之「德」偏指下对上的功绩。

[93]安:安于死,即视死如归之意。

[94]稽颡:叩首,以额触地。颡:额。

[95]北阙:原指宫殿北面的门楼,后借指帝王宫禁或朝廷。

[96]刀笔之吏:主办文案的官吏,他们往往通过文辞左右案情的轻重。

[97]夫:发语词,无义。

[98]幸:希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任立政、霍光、上官桀等人。

[99]圣君:指汉昭帝刘弗陵。

[100]胤子:儿子。苏武曾娶匈奴女为妻,生子名叫苏通国,苏武回国时他仍留在匈奴,汉宣帝时才回到汉朝。

[101]顿首:叩头,书信结尾常用作谦辞。

注天 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动,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苦战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军情,单于遂集中兵力围攻,李陵兵尽粮绝,北面受虏。降匈奴后,曾与被匈奴扣留 的苏武数次相见。始元六年(前81),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这篇文章,学者多认为系后人伪作。但《文选》中收入,当系选自《李陵集》中,故其写作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汉代。

作者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武帝族灭其家。李陵遂留匈奴,单于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李陵被认为是五言诗创始者之一:「其五言,周时已见滥觞,及乎成篇,则始于李陵、苏武二子。」(皎然《诗式》)钟嵘《诗品》称他「文多凄怆,怨者之流。陵, 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则是结合身世对其创作的评价。杜甫称「李陵苏武是吾师」,苏轼称「苏李之天成」, 对李陵作品的怨愤深沉、自然天成都有激赏。[汉书李陵传]《李陵作品》

译文

子卿足下:

您辛勤地宣扬美德,为官于太平盛世,美名流传四方,真是值得庆幸啊!我流落在远方异国,这是前人所感悲痛的。遥望南方,怀念故人,怎能不满含深情?以前承蒙您不弃,从远处赐给我回音,慇勤地安慰、教诲,超过了骨肉之情。我虽然愚钝,又怎能不感慨万端?

我从投降以来,身处艰难困境,一人独坐,愁闷苦恼。整天看不见别的,只见到些异族之人。我戴不惯皮袖套,住不惯毡幕,但不得不靠它们来抵御风雨;吃不惯腥羶的肉,喝不惯乳浆,但粗得不用它们来充饥解渴。眼看四周,有谁能一起谈笑欢乐呢?胡地结着厚厚的坚冰,边塞上的土被冻得裂开,只听见悲惨凄凉的风声。深秋九月,塞外草木凋零,夜晚不能入睡,侧耳倾听,胡笳声此起彼伏,牧马悲哀地嘶叫,乐曲声和嘶鸣声相混,在边塞的四面响起。清晨坐起来听著这些声音,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水。唉,子卿,我难道是铁石心肠,能不悲伤?

同您分别以后,更加无聊。上念老母,在垂暮之年还被杀戮;妻子、儿女们是无罪的,也一起惨遭杀害。我自己辜负了国家之恩,被世人所悲怜。您回国后享受荣誉,我留此地蒙受羞辱。这是命中注定的,真是无可奈何!我出身于讲究礼义的国家,却进入对礼义茫然无知的社会。背弃了国君和双亲的恩德,终身居住在蛮夷的区域,真是伤心极了!让先父的后代,变成了戎狄的族人,自己怎能不感到悲痛。我在与匈奴作战中功大罪小,却没有受到公正的评价,辜负了我微小的诚意,每当想到这里,恍惚之中彷佛失去了对生存的留恋。我能够以刀刺心来表白自己,自刎来显示志向,但国家对我已经恩断义绝,自杀毫无益处,只会增加羞辱。因此常常愤慨地忍受侮辱,就又苟且地活在世上。周围的人,见我这样,用不中听的话来劝告勉励,可是,异国的快乐,只能令人悲伤,增加忧愁罢了。

唉,子卿!人们的相互瞭解,贵在相互知心。前一封信匆忙写成,没有能够充分表达我的心情,所以再作简略叙述。

从前先帝授予我步兵五千,出征远方。五员将领迷失道路,我单独与匈奴军遭遇作战,携带著供征战万里的粮草,率领着徒步行军的部队;出了国境之外,进入强胡的疆土;以五千士兵,对付十万敌军;指挥疲敝不堪的队伍,抵挡养精蓄锐的马队。但是,依然斩敌将,拔敌旗,追逐败逃之敌。在肃清残敌时,斩杀其骁勇将领,使我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我没有什么能耐,很少担当重任,内心暗自以为,此时的战功,是其他情况下所难以相比的了。匈奴兵败后,全国军事动员,又挑选出十万多精兵。单于亲临阵前,指挥对我军的合围。我军与敌军的形势已不相称,步兵与马队的力量更加悬殊。疲兵再战,一人要敌千人,但仍然带伤忍痛,奋勇争先。阵亡与受伤的士兵遍地都是,身边剩下的不满百人,而且都伤痕纍纍,无法持稳兵器。但是,我只要振臂一呼,重伤和轻伤的士兵都一跃而起,拿起兵器杀向敌人,迫使敌骑逃奔。兵器耗尽,箭也射完,手无寸铁,还是光着头高呼杀敌,争着冲上前去。在这时刻,天地好像为我震怒,战士感奋地为我饮泣。单于认为不可能再俘获我,便打算引军班师,不料叛逃的邪臣管敢出卖军情,于是使得单于重新对我作战,而我终于未能免于失败。

以前高皇帝率领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那时,军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而还是七天断粮,只不过勉强脱身而已。何况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容易有所作为吗?而当权者却议论纷纷,一味怨责我未能以死殉国。不过我未以死殉国,确是罪过;但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吗?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末可知,我之所以不死,其实是因为想有所作为。本来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说的那样,要向皇上报恩啊。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前代范蠡不因会稽山投降之耻而殉国,曹沫不因三战三败之辱而自杀,终于,范蠡为越王勾践报了仇,曹沫为鲁国雪了耻。我一点赤诚心意,就是暗自景仰他们的作为。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划尚未实行,亲人作刀下之鬼,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

您又说道:「汉朝给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您是汉朝之臣,怎能不说这种话?可是,以前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魏其侯被判罪处刑。其馀辅助汉室立下功劳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等人,都确实是当时杰出的人才,具备担任将相的能力,却遭受小人的诽谤,他们都受迫害、屈辱,其事业也告失败。最终使有才之人遭到诋毁,才能无法施展。他们二人的遭遇,谁不为之痛心呢?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这就是功臣义士手持兵刃叹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说待遇「不薄」呢?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地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像这样,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您坚贞守节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事却不觉得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前人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忠诚之心不被世人遍知,也能做到视死如归。」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

唉,子卿!还有什么话可说?相隔万里之遥,人的身分不同,人生道路也迥然相异。活着时是另一世间的人,死后便成了异国鬼魂。我和您永诀,生死都不得相见了。请代向老朋友们致意,希望他们勉力事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公子很好,不要挂念。愿您努力自爱,更盼您时常依托北风的方便不断给我来信。李陵顿首。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国学经典故事,欢迎阅读:

 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解释:时间可比金子还珍贵啊,因为再多的金子也买不到时间。年少的时候不知道勤学苦读,转眼之间就会变成老年人。

故事:鸭妈妈后悔了

很久以前,鸡妈妈和鸭妈妈都只会生蛋,不会孵宝宝。她们决定去向孵宝宝高手孔雀妈妈学习经验。

孔雀妈妈教她们把蛋放进用草做的窝里,再蹲在上面用身子捂住不要动,二十多天后宝宝就孵出来了。

鸡妈妈认真地照着孔雀妈妈教的办法去做。而鸭妈妈却没有一点耐心,还不到一天就蹲不住了。

一只画眉鸟飞过来告诉鸭妈妈:“快去森林里参加唱棒歌比赛。”鸭妈妈决定跟她一起去看看热闹。

孔雀妈妈听说后急忙到森林里找到了她,劝她做事情要懂得吃苦耐劳。鸭妈妈不情愿地回来了。

当鸭妈妈听到红顶鹤说要去草地上参加舞蹈大赛时,她又跟着红顶鹤一起溜走了。

孔雀妈妈又急忙来到草地上找到她,批评她做事情三心二意,没有毅力。鸭妈妈不高兴地回来了。

还没过几天,鸭妈妈又坚持不住了。她偷偷地跟着翠鸟来到了湖里捉鱼吃。那儿热闹极了,鸭妈妈玩得忘记了回家。

孔雀妈妈发现鸭妈妈又不见了,她摇著头直叹气。只有鸡妈妈仍蹲在窝里,一心一意地孵著宝宝。

二十多天过去了,鸡妈妈终于孵出了一群宝宝。孔雀妈妈看着可爱的鸡宝宝们,乐得脸上笑开了花。

鸭妈妈流下了后悔的眼泪,可是孔雀妈妈再也不愿意都她了。所以呀,直到现在,鸭妈妈都不会孵宝宝。

 二、凡事要好,须问三老。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解释:凡事要想办好,就必须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遇到疑难请教别人,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做事,一定办不成大事。

故事: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的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很好学,对各种知识都很感兴趣,所以学识非常渊博,很有名望,人们都尊称他为圣人。但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谁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我只是对学习不感到厌烦,对请教不感到疲倦而已。”有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典礼。他不时地向人询问,问了许多关于礼仪的问题。有人就在背后笑话孔子,说他什么礼仪都不懂,见什么都问。孔子听后坦然地说:“我遇见不懂的事情,就问个明白,这正是我求知明礼的表现啊!”

[解读]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有及时请教别人,不要以问别人问题为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学不尚实行,马牛而襟裾。

解释:喜欢学习的人就像禾苗一样,是有用之材;不爱学习的人就像野草一样,只能当柴烧。学习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马一样,依然改变不了基本性。

故事:阮大铖学不尚行

明朝末年的阮大铖是著名的戏曲家,是诗歌的创作上也很在成就。但是,他十分虚荣,爱慕权势,为了做官而不择手段,甘心和魏忠贤这种奸邪的人勾结在一起。后来,阮大铖又怕朝里正直的人士联合起来反对他,就辞官回家避风头。但是,他不甘心默默无闻,私下里对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说:“我还能好好儿地活着回来,那些人可不一定。”后来,魏忠贤害死了那些正直的人。阮大铖知道后很得意,就又开始勾结魏忠贤,为非作歹。然而,坏人终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阮大铖后来投降了清朝,在随军出征的时候惨死在途中。

[解读]学习了书本上的做人的道理就要切实地去实行,我们要言行一致,做一个正起码的人。

 四、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解释:看着容易,要学会就很难了。不要把容易得到的东西看得很平凡而不知道去珍惜。

故事:孔子学琴

孔子不但是春秋时的大教育家、思想家,还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他会弹奏许多种乐器,还会作曲、唱歌。他跟师襄过一首曲子,曲名叫《文王操》。孔子练习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怎么弹了,可是还没学会技法。”孔子又练了许多天,师襄又说他弹得可以了,孔子说自己尚未掌握乐曲的主旨。又过了很久,师襄认为孔子确实弹得可以了,但是孔子还是不满足。他反复地弹奏这首曲子,直到体会出曲子所要表现的主题才罢手。孔子的这种不厌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师襄。

[解读]学习看似简单,要学好可就不容易了。我们要学习孔子不厌学习的精神,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解释:有的事情,如果可以忍耐就忍耐一下。如果不忍耐,小事也可能酿成大的灾祸。

故事:韩信忍辱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助刘邦建立了西汉。韩信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当地的一些无赖总是期负他。一次,一群无赖拦住了韩信,其中一个对他说:“虽然你长得又高又大,爱佩带刀剑,其实你胆子很小。如果你有胆子,就用你的佩剑来刺我;没胆子的话,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吧!”韩信知道,如果要和他们打架,自己肯定会吃亏。于是,他就忍住一时之气,从那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后来,他把这次耻辱当成前进的基石,终于在日后一展才华。

[解读]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摩擦,有时候是没有必要生气的,能忍耐就忍耐一下,一个可以忍得住气的人更能成就大的事业。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了。这十分钟里,我会想到此生的业报,会想到自己内心的罪恶,我的屈辱感就一点一点减弱了。」家住新疆托克逊县的刘清居士,因为她坚定的忍辱品性,让很多佛弟子都认识了她。

拾荒孤儿 频陷苦痛

「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每到半夜,那个女人只要一敲门,我就得卷起自己的铺盖,离开卧室,到门厅里去睡地板。最初有几次,我连舌尖都咬破了,但一句话也没有说,睡在漏风的门厅里,我也会把头蒙进被子里流泪,一夜都睡不着。不过早上,我还是早早地起床,给他们把饭做好,然后再下地去干活。」

1993年,与她一起生活了20年的丈夫,有了外遇,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那个女人就住在刘清家的隔壁。起初丈夫还想办法瞒着刘清,但后来胆子越变越大了,居然把这个女人招回家中。刘清在家中的角色,几乎从妻子变成了保姆。刘清照顾这对「野鸳鸯」,一照顾就是十多年。很多人,包括不少佛弟子,最初都无法理解她。

刘清1955年出生,是一个孤儿,出生没多久就失去了父母,她与哥哥相依为命。1968年,随着他们兄妹的年龄渐大,生活越来越窘迫,他们只好来到新疆乌鲁木齐,投奔姑母家。但是,那几年姑母家的生活也非常窘迫,无法给这对兄妹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这对兄妹只能以捡破烂维持生计。1973年,18岁的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为了能够让生活稳定下来,不再四处飘泊拾荒,当年,刘清就与他结了婚,搬到了托克逊县务农。

她开始学着种棉花。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刘清觉得很满足:有了稳定的生活,有了安定的家,有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她再也不需要拾荒,不需要去偷一些单位的废电线卖钱,不需要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过了几年,他们又有了一个女儿。1980年后,他们的家里分到了承包的土地。五年多的时间,刘清已经成了一个种地的好手,因为她的勤奋,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

但是,过上了比较好的日子,丈夫却变得越来越游手好闲,在家中不理家事,不喜欢下地干活,对吃喝也变得越来越挑剔。为了一双儿女,刘清一直忍着,她想,至少这还是一个家,比起从前的生活,这样也还算是幸福的。

1993年,刘清38岁,她以为,这样的平静可以伴随她的一生,但是,她想错了。春耕时,她在地里忙着,而丈夫一如既往地呆在家里。

这一天她忙到很晚才回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边只剩下一缕微光。她正准备走进家门,却看见一个女人匆匆忙忙地从她的家里走出来,低着头,似乎很害怕被人看到。刘清仔细一看,发现这个女人就是他们家的邻居。她急怒攻心,冲进家里,去质问丈夫。丈夫起初还有一点愧疚,但争吵到后面,他不但不再愧疚,还说是他让刘清从一个拾荒妹变成了一个有家有室的女人,刘清根本没资格管他。

刘清心里极度气苦,决定离开这个家。一直以来,家中的钱都是丈夫管着,她手里只有很少的一点零钱,她的丈夫想不到,几乎身无分文的她,敢于离家出走。刘清买了去乌鲁木齐的车票,到了乌鲁木齐,开始重操旧业,以拾荒为生。

得闻佛法 忍辱修行

在拾荒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几个姐妹。有个姐妹告诉她,在一家寺庙里,有不少好吃的东西,如果实在饿了,可以去那里「拿」。「我偷过旧电线,偷过旧零件,没想到,还会去偷吃的东西。」那是刘清第一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