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的长安是现在的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汉朝时的长安是现在的哪?,第1张

陕西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长安多次为都城,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扩展资料:

汉长安遗址:

汉长安城古称长安、长安古城、古长安城等,是汉长安、三国长安、西晋长安、十六国长安所在地。还是秦咸阳(部分)、唐长安禁苑部分。城址位于今西安市城区西北。

汉长安城是经秦咸阳兴乐宫、章台、轵道等宫殿、道路改建而成的都城。《史记》载:公元前201年,“更名咸阳曰长安”。

其先后有西汉、 新、玄汉、赤眉军、东汉末年、西晋(愍帝)、前赵、西燕、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文帝)以此为帝都都城。三国·魏、大夏、后赵以汉长安城为陪都都城。

隋建新城后汉长安城被规划于隋大兴城内苑(大兴苑)内。唐代沿用其作为唐长安城的禁苑。

汉长安城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发源地、决策地。因而有“东长安,西罗马”的美誉。与古罗马城并称的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定都朝代最多、遗迹最丰富的都城。

千余年的都城史孕育了完璧归赵、张骞通丝路、貂蝉美人计、武则天削发为尼、元宵节起源等历史文化故事。

2014年6月,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起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汉长安城遗址

——西安

一、汉朝时乌孙国在5世纪为柔然鲜卑部落的一支 所灭。其后裔已无从考证,已经融入中亚各国。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一个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萨迦或塞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乌孙文化时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国学者进行考古研究时为塞克文化及乌孙文化定下时限(Saka/Wusunperiod,前600-400)。  

西汉文帝 时,被匈奴击溃的月氏攻击乌孙的牧地,乌孙族大败,昆莫难兜靡 被杀害。匈奴冒顿单于 收留乌孙余部,孙儿军臣单于 约于前113年指派猎骄靡 率领乌孙远征伊犁河、楚河流域 的大月氏 ,乌孙军大获全胜,随后猎骄靡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国家,以族名命名为乌孙国。匈奴通过乌孙间接控制了从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线。虽然军臣单于死后,乌孙国便“不肯复事匈奴”,但是很长时间内一直羁属匈奴。乌孙国曾经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后来与西汉建交,西汉宣帝时分裂为二,5世纪为柔然 所灭。

乌孙骑兵

二、汉朝时匈奴人最近后裔是蒙古族。北匈奴在西迁后在欧洲建立了国家匈牙利有待考证。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自汉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汉元帝竟宁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后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国仍有8%的男性(16万人)带有匈奴人的Y染色体。

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汉元帝时,于五部呼韩邪和亲。后在东汉时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在中国的古籍中。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

北匈奴攻打拜占庭

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后,三百年后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东、西罗马帝国的匈人(Hun)译为"匈奴人"。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有若干叙述。但中国古代的匈奴人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回答这一问题。认为这两个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证据是北匈奴西迁和三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的匈人时间上的吻合。两个匈奴的种族、语系,至今仍未能考证。现代考古学只透过欧亚草原和中国北方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或二)古民族的历史。不过,近年有考古研究发现,原来认为的匈奴人分支成了欧洲的"匈奴帝国",但通过数十俱古代匈奴人尸体的DNA分析,欧洲匈奴人和中国的匈奴人并无直接关联。

它不是起源于汉代的服饰,而是指汉族传统服饰。

所谓的“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总的来说就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因为汉代的前身是华夏族,故而整个汉族的传统服饰可以溯源至周代,经过秦朝的发展,到了汉代逐渐臻于成熟。如蔡邕在《独断》中便说道:“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

关于汉服的最早起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黄帝时期。如《史记》曰:“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并认为“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当然,这种看法是在圣人史观下的一种认识。

但是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麻布来制作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就是蚕和丝的发明者。自此以后,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当然衣服出现于这时期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一种冠服制度却是出现于商周时期,因为冠服制度具有文化意涵,它具有区分社会秩序和等级的功能。故而更加准确的讲,汉服起源于商周时期。

汉族名字的由来是以汉朝为蓝本,在汉朝之前,我们称自己为“华夏族”。汉朝是历史上的第二大国,在汉朝以前,我国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也就是华夏族。

上古时期,夏朝为泱泱大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人们将文化发展的最高地誉为“夏”,而“华”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服饰的华丽之美。所以汉朝之前人们将自己称为“华夏族”。

华夏族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明,那时,我们的祖先就创造出了灿烂的历史文明,纵观至今,虽然现在我们称自己为“汉族”,但是,我们也从未忘记自己是“华夏儿女”。

“汉”这个字本意指的是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中曾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汉族”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民族,事实上,“汉族”这个概念是在近代时期才流传到中国的,在此之前,我们称自己为“汉人,”历史上楚汉相争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随着汉朝的兴败繁荣,人们渐渐为自己融入了新的角色“汉人”,直到近代“民族概念”的渗入,人们才由“汉人”逐渐发展为了现在的“汉族。”

汉族最开始应该不是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而应该是对汉朝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虽然汉族已经成为了我们对自己的定义称谓,但是,回望历史,在距今遥远的战争年代,我们曾经有着一个如此震撼霸气的名字“华夏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经过何种蹉跎,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华夏儿女”这个词都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曾经拥有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

中国人过年喜欢喝几杯酒,不能喝酒的就喝几杯饮料,主要是亲友碰碰杯,欢聚一下。

汉朝人过年喝什么酒和饮料呢?

主要是三种。

第一种是椒酒。

李贤对《后汉书》的注释里解释道:“椒酒,置椒酒中也。”也就是用一种香草泡的酒,这种酒的酒性比较温和,而且还有香味,所以适合所有人饮用。更重要的是,由于这种香草结籽很多,所以,也被寓意为“多子”,过年的时候喝,很吉利。

《四民月令》记载:“正月朔日,是谓正月。家室尊卑,无小无大,以次列坐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谒贺君、师、故将、宗人、父兄、父友、友、亲、乡党耆老。”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到了大年初一,全家人都要在祖宗牌位面前聚集,依次坐好,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媳妇都要给老人敬酒,喝的就是“椒酒”。喝完酒才能去亲朋好友家里拜年。

第二种是柏叶酒。

古籍《汉官仪》记载了:“正旦饮柏叶酒上寿”。柏叶酒顾名思义就是用柏树叶子泡的酒,汉朝人认为柏树是四季长青之树,也就是有长寿的美好含义,所以适合过年的时候向老人祝寿。

汉朝人饮用柏叶酒的风俗一直传承很久,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还写道:“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第三种是屠苏酒。

《荆楚岁时记》记载了很多汉朝风俗,其中写道汉朝过年的时候,到了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白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这段史料非常重要,除了记载了汉朝人过年喝的第三种酒也就是屠苏酒,相传是名医华佗发明的,把大黄、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白术、桂枝等中药泡在酒里,也有健身排毒的作用,但喝这种酒的风俗很奇怪,“凡饮酒次第,从小起”,要从年龄最小的人开始喝。

里面还记载了汉朝人过年必须喝的一种果汁饮料,那就是“桃汤”。

这也就是把桃子用热水熬制而成的桃汁,因为古人认为桃木能驱邪,所以也是取这个寓意。《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梦到“汉高庙神灵,遣虎贲武士入高庙,拔剑四面提击,斧坏户牖,桃汤赭鞭鞭洒屋壁。”

也就是说,王莽做梦梦到汉高祖刘邦,很害怕,就派武士把这种果汁泼洒在汉高祖的庙里。

《荆楚岁时记》里还有“各进一鸡子”的记载,也就是说过年喝酒的时候,还要每人吃一个鸡蛋。

这估计也是团团圆圆的寓意吧。

《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在古代,匈奴又被叫做胡人、羌族人等,他们是生活在北方的沙漠和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身体强悍,性格粗狂,又因常年生活在马背上,个人作战能力非常强,所以古代中原地区若有匈奴来犯时,这可是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

早在秦朝,匈奴便已开始侵犯秦朝边境,经过多次战役后,秦始皇最终决定发动百万劳工修建万里长城阻挡敌军进攻。然而还是低估了匈奴人的作战能力,所以到了汉代,匈奴一直是个令统治者头疼的问题。汉武帝曾多次派霍去病、卫青等大将抗击匈奴,他们两人都是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国家英雄,将中原版图拉至漠北一代(今敦煌一代),收复了河西走廊,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

虽然他们总是让中原统治者头疼,但是作为一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游牧民族,他们占地面积不下,夹在中原和其他部落之间,因此是连接中原和其他民族的纽带,虽然匈奴经常和中原发生战争,但是它作为连接纽带也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匈奴"这个词的起源

匈奴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他们登上政治舞台到落下帷幕前后一共经历了700多年。自夏、商以来,古代的中国北方曾出现过鬼方、荤粥、戎、狄等各个部落,这些部落不断重组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最终被汉人称为匈奴。

当然,要说"匈奴"这个名词的出现还是在古籍《战国策》里面。秦国叛将樊於期逃到了燕国,秦王知道后大怒,以为燕国和秦国作对收留他。燕国本来实力就弱,倘若真的因为一个叛将和秦国为敌的话,简直是得不偿失。

但是直接把樊於期交给秦国的话,好像又显得不太仗义,毕竟人家只身前来投靠自己,也是看得上自己,但无奈秦国势力强大,确实是得罪不起啊。思来想去,唯有让他受些苦头便把他交给了匈奴,至少还能留住一命,总比交给秦王好。这也是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匈奴"这个词

匈奴频繁接触西汉

从秦朝起,匈奴尝到侵略的甜头,便屡屡来犯。到了汉朝,是我们听说过中原与匈奴交战最频繁的时期。

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篡位拥兵自立,统一了蒙古高原各个部落,建立奴隶帝国。从那以后,在他的领导下,匈奴对中原边境的侵犯不断,着实让人头疼。

刚开始,西汉刚刚建立不久,国家财力薄弱、军队建设不完善,对于匈奴的来犯,往往处于下风。为了保住国家,只能通过谈判求和,当然,对方肯定是有条件的,要么是和亲、要么是赠送物资。我们熟知的昭君出塞也是为了向匈奴求和。其实嫁过去的女人是很可怜的,他们嫁给大王,若大王死后,他的后代子孙不仅要继承他的江山,就连后宫的妃子也会一并继承。

这种求和方式始终是短暂的,在经过几代皇帝之后,汉朝不断发展,国家日渐富裕。

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十分雄厚,加上汉武帝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君主,先后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武将,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开战初期,汉武帝先是让张骞担任使者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匈奴正处于大月氏和汉朝之间,如果能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那么此次战役便会事半功倍。

同时,汉武帝培养了如霍去病、卫青等一批优秀的将领,他们带领汉军勇猛杀敌,以后只要是听到他们的名字,匈奴人都会闻风丧胆,这一场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战争,一打就是45年。

然而,长期的连年战争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国家财力减弱,百姓赋税增加。这次战役后,双方都损失惨重,有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感觉。虽然这次战役中汉朝自己也损失严重,但是匈奴受到重创后暂时不敢来犯了。

匈汉战争后双方状况

在这次长达45年的战争后,两方都损失惨重,不过汉朝到了昭和时期,国家实力开始增强,再一次达到巅峰时期。但是匈奴就不行了,随着战败,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各部落相继想要独立出去,一时间四分五裂。

不过任何朝代发展到顶峰终将会走下坡路,汉朝被王莽夺权后,他不仅利用汉朝优势压迫匈奴,而且还在匈奴内部制造矛盾,双方关系僵持不下。到了东汉时,匈奴统治的地方发生了荒灾,内部统治矛盾更加严重。阶级斗争愈演愈烈,最后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

南北匈奴最终归宿

匈奴分了南北之后,势力也分散了,南匈奴知道打不过中原,便立即前来投靠中原,愿意每年向朝廷进贡。北匈奴看形式不对,也想要依附汉朝,但毕竟已经和南匈奴交好,要是再同意北匈奴的请求,岂不是两边都得罪了。因此汉朝拒绝了北匈奴的求和,后来在汉朝的帮助下,南匈奴攻打北匈奴,大获全胜。北匈奴一部分人留下来,一部分逃到了欧洲大陆重新建立帝国。

直到公元前445年,匈奴帝国正式宣布瓦解,这时候的匈奴人开始分散融入欧洲居民,有资料显示现在的鲜卑族和曾经的匈奴有着密切联系。可能鲜卑族就是匈奴人的后代,也有可能是鲜卑族和匈奴人通婚,自此成为一家人。

至于南匈奴和一部分留下的北匈奴人,他们不断南迁,最终到了青海、甘肃、山西等地,一直在当地活跃,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自此融入了汉人的生活,已经和汉人成为一个共同体不过聚集最多的,应该还是漠北、青海一带,这里的少数民族世代以游牧为生,是曾经匈奴聚集的重要地方。

如今中国是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不管曾经是匈奴还是汉人,如今都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汉朝时的长安是现在的哪?

陕西西安。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长安多次为都城,其先后有西周、秦、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