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最早出于哪个朝代?
养心殿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养心殿作为一座为皇帝临时休息而设的宫殿,仅此而已。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
从明代到清代初期,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康熙皇帝死后,他的儿子雍正帝为了表示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居住于养心殿。后来,雍正皇帝就把养心殿作为他的寝宫,没有再搬到乾清宫。另一原因,雍正入住当时陈设朴素的养心殿,是想为天下人做表率,从雍正开始到宣统皇朝为止,清代共有八个皇帝居住于养心殿。顺治、乾隆和同治三个皇帝逝于养心殿。
东西六宫是嫔妃居住的地方
东六宫指景仁宫 钟粹宫 承乾宫 景阳宫 永和宫 延禧宫
西六宫指储秀宫 翊坤宫 长春宫 永寿宫 启祥宫 咸福宫
分别位于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即后三宫的东西两侧,对称而建。
所以,东西六宫不是清朝皇帝政治活动中心。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是一独立的院落,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意思就是涵养天性。为了改善采光,养心殿成为紫禁城中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玉壁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是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此外,还有乾清宫。
乾清宫是后三宫的主要大殿,在明朝和清朝初期,乾清宫一直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在内廷的最前面,高20米,宫外形为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式屋顶,左右还有昭仁殿和弘德殿两座小殿相连。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平时除皇帝居住外,也经常在这里召见宫臣,披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还在殿中接见外国使臣。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殿内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雍正把寝宫搬到养心殿,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孝心,还有就是做一个表率这样也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名望,也能够让天下人来学习一下。要知道历史上面的雍正一直都是非常孝顺的一个人,所以这样做其实也不足为奇,当然帝王之家这样做的目的肯定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而已。
一、表达自己的孝心
雍正在康熙面前是一直都非常隐喻的表达自己没有对皇位的窥视,还有就是他在康熙面前也会常常表现出自己非常有孝心的一面。雍正知道康熙重视农业所以说他也投其所好,所以说他极力来将自己扮成一个农夫,雍正的还要妻子儿女也一起参与耕织,可以说是非常有心计的一个人。他还向康熙皇帝贡献了《耕织图》这样也就让康熙觉得这个儿子是一个不为名利,心系天下的一个人。
二、来给天下人做一个表率
首先我们要来看看养心殿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养心殿的名字的出处就是“养心莫善于寡欲”,所以说养心殿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用来皇帝休息的地方。养心殿的陈设比较简单,雍正把养心殿搬到这里,也是为了更加的来表现出自己的勤俭节约。这样的做法也会让那些大臣来学习和模仿,久而久之那就会传到民间。
不管如何雍正的确是一个非常勤劳的皇帝,他引领的清王朝也确实在当时是非常繁荣昌盛的时候。
养心殿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
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至于乾清宫,也并非弃用,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乾清宫还有一个功能,皇帝死后停放灵枢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枢(也称梓宫)运往乾清宫停放几天,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
顺治皇帝死在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他们的灵枢都曾被运回乾清宫,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
故宫那么大,皇帝住在哪?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住在乾清宫。
乾清宫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取名来源于《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贞。"
康熙皇帝居住在乾清宫时,将南书房作为他的书房。
朝廷在翰林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之"南书房行走"。无数知识分子将入值南书房,陪皇帝读书作为一生至高无上的荣耀。金庸小说《鹿鼎记》里,康熙皇帝设计清除权臣鳌拜的情节,也是发生在南书房。
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康熙皇帝死后,雍正皇帝继位。令人不解的是,雍正皇帝没有把寝宫搬到乾清宫,而是住进了养心殿。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雍正皇帝以此举表达对父亲的孝心。雍正皇帝在康熙皇帝面前,一直表现得很有孝心。
康熙皇帝一生重视农耕。雍正皇帝还是雍亲王时,亲自出马充当"模特",将自己打扮成辛苦劳作的农夫,妻子儿女也纷纷登场,参与耕织,由画家绘画成由46张画作组成的《耕织图》。雍亲王通过《耕织图》,含蓄地向父亲表达自己对权力没有兴趣,而是寄情田园、恬淡无为,同时又注目农桑、心系苍生。
当康熙皇帝死后,雍正皇帝为了表示孝顺和感谢父亲传位于他,大哭特哭。按照《清世宗实录》的描述,就是:"上哀痛号呼,擗踊不已。"意思是,他哭得捶胸顿足,还晕倒在地。当康熙皇帝的棺材出殡到景陵,准备葬入地宫时,雍正皇帝"号泣不止……声振林木。"哭声之洪亮,能把树林震动。雍正皇帝在为康熙皇帝的陵墓确定名字时,没有使用预备好的朱笔,而是用自己手指的鲜血圈出"景陵"两个字,"上览奏,哀恸不胜。亲刺指血,圈出'景陵'字样。"
由于乾清宫是康熙皇帝的寝宫,雍正皇帝不愿意触景伤情,所以就把寝宫搬到养心殿。
二是雍正皇帝以此向天下人作艰苦朴素的表率。
养心殿位于乾清宫西侧,面阔7间,进深3间,规模小于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顾名思义,就是皇帝修心养性的地方,因此陈设较为简朴,远远不能与乾清宫相比。
雍正皇帝提倡勤俭节约,不愿铺张浪费。为了向向天下人作艰苦朴素的表率,他主动搬进养心殿居住。
其实,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养心殿与西六宫、御膳房、乾清宫、慈宁宫等地紧密相连,便于工作、进膳和睡觉。对于"工作狂"雍正皇帝来说,能够在寝宫内就把衣食住行都搞定,岂不完美?
既然雍正皇帝带了头,那么在雍正皇帝之后的历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只好将养心殿当作自己的寝宫。
养心殿的两侧有两个暖阁,非常有名,即东暖阁和西暖阁。
同治、光绪年间,东暖阁是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处理政务的地方。垂帘听政时,小皇帝坐于前座,两宫太后坐于后座,中间由一道**纱帘隔开。西暖阁则是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
参考资料:
养心殿一开始是皇帝们建起来休养生息的,但是从清朝雍正那一代开始就成了皇帝的正宫,自此以后就没有皇帝再居住过乾清宫了。
养心殿的历史也比较悠久了,从明朝的嘉靖年间建立起来以后就没有再进行较大的修缮,而且有八位的皇帝居住其中。皇帝从乾清宫搬到养心殿是从雍正那一代开始的,他当初是为了给自己的父亲康熙守孝,所以就没有搬到正宫,一直居住在这个偏殿。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就没有再搬出去,在这养心殿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子孙后代们也效仿他这种做法,都住在了养心殿,没有迁往乾清宫。时间久了这个养心殿就从一个简单的小屋就变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了,其中陈设的宝物有很多。而且每换一位皇帝宫中的陈设就变一次,但是它最后的样子还是停留在光绪皇帝时期,因为当初其祖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屏风都还在。
而且这个地方也是好几个皇帝仙逝的地方,其中清朝的顺治、乾隆和同治皇帝就是在这里走到人生终点的。从当皇帝的时候就在这里,死的时候又在这个地方,人生也算是圆满了。
养心殿最早出于哪个朝代?
本文2023-10-09 19:33: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