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略四库 指哪些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七略四库 指哪些书?,第1张

“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刘向死后,他的儿子刘歆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要分类,写成了中国目录学史上第二部学术专著,名叫《七略》。“略”,就是简明扼要的意思;“七”,指的是刘歆对当时图书按学术性质所进行的分类。这部书共包括七部分,第一部分叫《辑略》,是此书编写的目的、性质、分类依据等问题的总括说明。第二部分叫《文艺略》,包括《周易》、《诗经》、《尚书》、《乐记》、《春秋》、《论语》、《孝经》和小学等九类著作。第三部分叫《诸子略》,包括儒、道、阴阳、法、刑名、墨、纵横、农、杂和小说家十类著作。第四部分叫《诗赋略》,包括屈原、陆贾、荀子等赋,以及杂赋和歌诗五类著作。第五部分叫《兵书略》,包括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军事著作。第六部分叫《数术略》,包括天文、历法、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著作。第七部分叫《方伎略》,包括医学、经方、房中术、神仙术四类著作。凡是《七略》里备载的书籍,均收藏在国家书府之内。

“四库”即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经部(Jing)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周礼之属

仪礼之属

礼记之属

三礼总义之属

通礼之属

杂礼书之属

春秋类

孝经类

五经总义类

四书类

乐类

小学类

训诂之属

字书之属

韵书之属

史部 (Shi)

正史类

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

别史类

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

诏令之属

奏议之属

传记类

圣贤之属

名人之属

总录之属

杂录之属

史钞类

载记类

时令类

地理类

宫殿簿之属

总志之属

都会郡县之属

河渠之属

边防之属

山水之属

古迹之属

杂记之属

游记之属

外纪之属

职官类

官制之属

官箴之属

政书类

通制之属

仪制之属

邦计之属

军政之属

法令之属

考工之属

目录类

经籍之属

金石之属

史评类

子部 (Zi)

儒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

医家类

天文算法类

推步之属

算书之属

术数类

数学之属

占候之属

相宅相墓之属

占卜之属

命书相书之属

阴阳五行之属

艺术类

书画之属

琴谱之属

篆刻之属

杂技之属

谱录类

器物之属

饮馔之属

草木禽鱼之属

杂家类

杂学之属

杂考之属

杂说之属

杂品之属

杂纂之属

杂编之属

类书类

小说家类

杂事之属

异闻之属

琐记之属

释家类

道家类

集部 (Ji)

楚辞类

别集类

汉至五代

北宋建隆至靖康

南宋建炎至德佑

金至元

明洪武至崇祯

清代

总集类

诗文评类

词曲类

词集之属

词选之属

词话之属

词谱词韵之属

南北曲之属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第二步是整理图书。

《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四个来源:

一是内府藏书,

二是清廷官修书,

三是从各地征集的图书,

四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

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第四步是校订。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当然,《四库全书》的内容也有不足: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挖改。

本书分十五个章节,以解密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易经的众多常识和技巧方法。

起源密码: 1易经的起源要从上古伏羲时代一则“龙马附图”的传说说起······

2九天玄女奉西王母之命,赐天篆文书《龙甲神章》于黄帝轩辕,轩辕就此制得指南车,大破蚩尤。黄帝令其宰相风后将《龙甲神章》演绎成《兵法十三篇》、《孤虚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

3从尧、舜、禹“禅让”外衣下不为人知的权位之争,到“大禹治水,巧得龟书”的故事,这一系列的历史谜团无不引向一个共同的话题——“洛书”。

医学密码:

炎帝不仅是部落首领,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药师,民间有“神农尝百草”的古老传说,他被视为中国医学的鼻祖。古代医师托黄帝轩辕之名作《黄帝内经》,它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占卜密码:

1商朝末年,殷纣气数已尽,纣王荒*,激怒了女娲娘娘,女娲令九尾狐妖下凡颠覆朝歌。西伯侯姬昌仁爱,天下民心所向,纣王为此拘文王于羑里。就此上演了一场“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历史故事。后文王获救,于渭水求得姜太公,共谋讨商大计。文王死后,其子姬发继位,称武王。乘殷商主力远征,朝歌空虚之际,武王集结多路诸侯,与纣王在牧野展开激战,最终联军大胜,殷都被克,武王至此终结了殷商王朝,建立了长达八百多年之久的大周王朝。

2春秋末年,诸侯争霸,孔子列游诸国,却无功而返,面对逝去的光阴,他开始悔恨当初,并全力著书立说,讲学天下。他不仅作了《春秋》,而且“浪子回头”,捡起了当年遗弃的《周易》,“韦编三绝”,从中汲取精华,创立了儒家学派。

3 人非圣贤,所以不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在错误面前能够自我反省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易经》更大的价值体现就在于能够启发人们进行自我审视来达到认识自我,进而改造自我,最终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

三国风云: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诸葛一出,天下三分。精通易经术数的诸葛亮助刘备取得西川,建立蜀汉政权。刘备入川之前,遭曹操追击,刘备依孔明之计,联吴抗曹。孔明以其精通的《奇门遁甲》,巧夺天时,“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为火烧赤壁立下战功。曹操一首《短歌行》,“乌鹊南飞”,与他最终兵败赤壁又有何联系?且听文中详述。诸葛亮运用奇门八阵之法,演绎出著名的《八阵图》。《八阵图》又有何神力?在刘备夷陵之败后,竟能抵挡住陆逊十万精兵的追击,救得先主刘备。

兵书解密: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更是大放光彩。它作为指导当时社会的普世哲学,自然而然,国家法制、军事、政治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其影响,进而法制与易理得结合产生了“法易”学说,军事跟易理结合产生了“兵易”学。其实譬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著名兵书中也都蕴藏着易经学理,有些比较肤浅,有些则比较深奥。

性格密码:

“孔明挥泪斩马谡”,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为何不识马谡其人,误断其才能,结果兵败街亭?可见“知人善任”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还是一大历史性难题。我国古代文化处于鱼龙混杂的环境之中,有些应当摒弃,有些则值得学习和借鉴。在相术横行的古代,难道就没有一部可以堪登大雅的选人用人之作吗?其实不然,其中曹魏能臣刘劭所著的《人物志》和清朝中兴能臣曾国藩所著的《冰鉴》就是这个领域的扛鼎之作。

星象疑云:

无论是现存的文明,还是已逝的远古文明,都对外太空充满了好奇,他们不惜人力、物力来观察星象,最终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文明的历法。占星学说也伴之成长。将星象异常现象跟人类社会历史的变迁相应和就产生了占星学说。所以在古代很多史书中都有对于天象的记载,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历史大计事的双重特写。我们应当以历史的眼光和史学的高度来看待我国古代的占星学说。

风水密码:

风水,又叫堪舆,是古人营建屋舍的建筑哲学,是挑战自然失败后走上的一条和谐发展之路。它以山、水、林、泽等自然元素作为建筑要素,使人栖身于大自然的和谐优美之中。它展望宇宙,将日、月、星、辰此类宇宙符合化入建筑艺术的灵魂之中,使人的心灵不再局限于一室一间,而是驰骋宇宙,去感悟阔达人生。

生日密码:

八字,又称四柱,是古历法比较成熟时的衍生物。其精密的推算堪为人类史上的一大创举。其模拟式的推算如同今天的计算机,所以“八字”可谓得上继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又一大发明。古人大都用八字来合婚、算命,所以在很多民间文化乃至史书中都有关于八字的记载,这也为我们通过八字的历法推算来审查历史提供了理论依据。

姓名密码:

中国人的姓名有中国人的特色。历法的成熟产生了以历法推算为依据的“八字”学说,而“八字”学说的成熟为姓名学提供了建设性的基础。姓名学将我国历法文明、易经文化融入每个中国人的个体之中,使国人产生文化的共鸣、艺术的共振。

易经无所不包、无所不涵的,啥事务啥道理都在这其中包含着,并且可以无穷尽大,可以无穷尽小,大到宇宙空间,小到粒子夸克,都有描述,影响整个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医学、天文学、哲学、建筑、美学、玄学等众多领域。具体说:

   “象”很好理解,指形象、象征的意思。就像我们小朋友画幅画,画的很形象。比如风雷益这卦,有风有雷那是下雨之相,下雨了当然风调雨顺,所以才对人类有益,这风雷就是象,现象的象。

   “数”,是用数学数字表示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联系。类似于门前大桥下过来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先天八卦是根本,以乾为一;兑为二;离为三;震为四;巽为五;坎为六;艮为七;坤为八。后天八卦为使用,为了好记,还创立了卦数诗: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先天是根本,所以预测起卦用它;后天是应用,所以风水设计用它。

   “理”就是讲道理了,比如小朋友过马路要等红灯之类的,它是用来解释阴阳相互作用的关系,万物变化的原理;

   “义”是通过总结延伸,引申归纳出自然规律和深刻道理,类似于看完**写一篇观后感。

   “占”就是占卜,也叫算卦,根据《易》的原理进行演算、推测的方法。占卜的方法和原则,就是术。基本等于小学生做一道一边拧开自来水管注水一边放开闸门流水问什么时候把游泳池灌满的应用题,简单点说,就是解方程,答案即预测结果。

    “象、数、理”属于“道”,是对规律、原理的总结与解释,是易经的根本所在;

    “占卜”、“术”、“义”是依据“道”,应用相应技法来占卜、预测。

看看,好玩不,为啥说学会易经无所不通,就是因为这些。

易经小知识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姓名学 是以人物为目标,依据文字的音、形、义、意、数的原理,按照名学、易学、五行学、社会学、民族文化等的象、数、理、形、文化为依据,综合姓氏文化结合文字阴阳五行,并以名主的八字、预测者的感应,找出最适合名字并对其目标论证其特定吉凶与变化趋势。

姓名学属于名学的分支,以现代名文化中姓名学而论,命名学是从《周易》象数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新派数理体系。

姓名学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与风水学、预测学、周易文化、五行文化等属于同等区划。

姓名的汉字中含有五行,数理中含有五行,音律中含有五行,意义中含有五行,形象中含有五行,通过不同的人把姓与名之间的汉字组合,在传播与交流中显现出不同的吉凶暗示,并以名主为载体来表现于人体阴阳五行气场的顺畅与滞涩,通则吉顺、滞则凶险。姓名是名主在生活中最有生命力最长寿的载体,经后天的人为综合的按照命理来相扶补救,它能调整名主人体中的精、气、神之间的五行气场的微循环结构,使名主达到趋吉避凶的吉祥作用。

现代姓名学,使用广泛的应该是五格剖象法,即天格,人格,地格,外格,总格。

姓名学是以人为核心的名分载体学问,是磁场能量转化气场能量的名分!同时也是气场格局加持人生名分。

紫微斗数 (加入性格因素的算命术)

     起源于汉唐之间的道经、北斗经、南斗经。

紫微斗数推命术的基本方法是以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定出其命宫所在,依此推断其终生的地位、人格、贫富、运势,然后依次列出兄弟宫、夫妻宫、子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交友宫、事业宫、田宅宫、福德宫、父母宫,作出紫微斗数命盘;从而观察各宫位的星曜组合,推知其人生轨迹;最后再通过四化星(化科、化禄、化权、化忌)的牵引,推演一生运势运程。

紫微斗数预测学认为人的性格决定其命运,人的处境都取决于人的内心,同样经历一件事,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同样做着一件事,每个人的想法却不同,同样说这一样的话,每个人给别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这就是人类不同的心性构造。紫微斗数预测学融合了天文地理风水周易卦象,星象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内容,更加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在中国众多的周易术数中可谓独树一帜。

七略四库 指哪些书?

“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刘向死后,他的儿子刘歆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