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乱亡情况和士人的反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5收藏

西晋的乱亡情况和士人的反思,第1张

西晋的政治风气日益败坏。在曹魏时期,世族遭到刻意压抑,提倡唯才是举,但名节也逐渐式微。司马氏执政后又诛杀异己,世族在司马懿羽翼下又渐渐抬头。这使得西晋开国功臣有大半属于无德又无才的人物。当时较出名世族及其代表人物有琅琊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临淮陈骞、颍川荀顗并荀勖、河东卫瓘、河东裴秀、太原王浑、泰山羊祜、河内山涛、京兆杜预等。当时社会奢侈和贪污风气很盛。此时世族大多失去东汉世族的优良传统,反而汲汲求利。石崇为当时首富,在金谷建立别馆,他曾与外戚王恺斗富,当时晋武帝不加阻止反而帮助王恺。由于奢侈和贪污密不可分,当时士大夫几乎都收贿聚财。而晋武帝虽屡屡提倡节俭,但未以身作则,徒托空言。曹魏时期的清谈,到晋代时许多士大夫纷纷效仿, 金谷园最终形成一批置身功名利禄又求出世隐遁的名士阶层。 由于诸臣在“平吴”与“立嗣”议题上发生争执,使得党派形成。羊祜与张华支持伐吴,认为必克;但司马氏宠臣贾充、荀勖及冯紞反对,所以拖延数年。等到平吴后,贾充惭恨失计,于是怨恨张华。在立嗣上诸臣争执更剧。当时太子为司马衷,昏庸无能。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较仁孝慧敏。大臣卫瓘、和峤主张废衷立攸,但遭荀顗、荀勖及冯紞极力反对。最终晋武帝仍然不能舍子立弟,并遣返齐王攸回其封国,齐王攸最后愤怨而死。西晋立国后,晋武帝分封诸王,于277年遣诸王就国,其中一些王都督诸州军事。如汝南王亮督豫州、楚王玮督扬州。统一之后,为了避免东汉末期诸州割据再度发生,裁撤州郡守兵。武帝分封诸王与去州郡兵是为了避免权臣专政及地方割据,但却使得地方宗室权力有逐渐凌驾中央的趋势。当时边境的胡族迁入中原,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这些胡族时时受汉官欺压或受汉人歧视,因此心生不满。270年河西鲜卑族秃发树机能叛乱,匈奴族刘猛也叛而出关,直至279年方平定。其后郭钦、江统等人相继提出徙戎论,劝武帝以武力将内迁的外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武帝不用。八王之乱爆发后,朝廷元气大伤,周边胡族趁机而动,发生“五胡乱华”。 晋武帝天资平平,十分好色,于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使得当时后宫具有万人规模。他继承两代先人的基业而称帝,本非雄略之才,未能解决政风奢侈和贪污、党派横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称帝,定都洛阳,建立曹魏,共历5位皇帝,延续46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用同样的手法,逼迫曹魏皇帝曹奂禅位,改元泰始,建立西晋。公元316,前赵刘聪攻入长安,愍帝司马邺投降,西晋灭亡。西晋共传4帝 ,延续50年。 相似的手段,相近的场景,差不多的延续时间,不由得不让人怀疑宿命的存在。 一个王朝的灭亡,不外乎三种途径:百姓起义、外族入侵、权臣宿将篡位。但是西晋篡曹魏以后,这三种危机都不突出,应该说还相当平稳。 社会矛盾缓和。自东汉末年以来,长达八十余年的社会动荡和战争,导致社会人口急剧减少,大量的土地闲置荒芜。同时,西晋统一全国后,大力鼓励垦荒,努力增加土地面积,废除屯田制,改为占田制,将大量的民屯田给予农民,劳动者农民与第一生产资料土地的矛盾,得到前所未有的化解。 晋武帝司马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大力兴修水利,颁布新历法减轻农民的税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时甚至出现了「 ”天下无究人”的民谣,至少可以显示当时百姓可以乐居乐业。 晋武帝司马炎一改曹魏时的苛刻严峻的法律,对待百姓宽厚仁慈,社会法治环境宽松。同时,积极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大量减少农民的杂役,让广大农民自行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物质财富有了积大的改善,社会阶级矛盾极大的缓和。西晋早中期大范围的自然灾害频繁,史书却没有记载有影响的农民起义事件,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矛盾缓和。 外族之患平息。西晋周边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匈奴,经历了东汉及曹魏的连续打击之后,基本上已经没有实力与中原对抗,大量的少数民族,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纷纷向中原政权称臣,从东北、西北及河套以北的广大区域,逐渐向内地的黄河流域迁徙。 但由于迁徙到内地的少数民族,许多人成为了士家大族的奴仆和农奴,受到奴役、欺凌和剥削。加上少数民族特有的凶悍好斗和抱团自保的特性,少数民族反抗和叛乱的事件时有发生,但都不足以威胁到中原的政权。 公元271年正月,匈奴右贤王刘猛反叛,逃出边塞。十一月,刘猛入侵并州,被并州刺史刘钦击败。第二年正月,监军何桢讨伐刘猛,多次将其打败,并引诱刘猛的左部帅李恪,李恪杀死刘猛后归降。 公元277年3月,平虏护军文鸯统领凉州、秦州、雍州的各路军队,讨伐秃发树机能,将其打败,诸胡人部落共二十万人归降。 公元279年12月,宣威将军马隆与树机能大战,斩杀了树机能,凉州平定,西晋王朝早期最主要的敌对势力平复。 篡位之忧缓解。司马氏的西晋政权,经历了三代人几十年的打拼积累,正如日中天,特别是灭了东吴统一全国之后,晋武帝的威望更是达到了顶峰。其它的门阀大族,虽说可以制衡司马家族,与之共生共荣,但绝没有对司马家族行废立之事的能力和实力。功臣宿将如羊祜、杜预、卫瓘,都是忠贞正直之士,对西晋王朝及司马家族忠心耿耿。中枢之臣,如贾充、杨骏,虽都出自是名门望族,但都无子嗣,后继无人,没有形成强大的家族势力足以撼动皇权。张华、孙秀,皆出自寒门,都是依附皇室才得以显贵,更没有实力对抗皇族。 西晋之亡,实亡于皇室的自相残杀,亡于祸起萧墙,而后才给了胡人入侵中原的机会和条件。但,命运给过西晋王朝三次不亡的机会,是王朝的主宰者们没抓住机会。 立齐王司马攸为皇嗣。 晋武帝司马炎如果能少些私心,以皇室的整体私益为重,或者更高尚一些,以天下苍生为念,在自己的嫡子智力有问题、其他儿子年纪还小的情况下,能选择贤德和威望都优秀的弟弟,让齐王司马攸继承皇位,那么后来的贾南风乱政和皇室成员自相残杀的局面就不会发生,也就不会有「 ”五胡乱华”的事情出现,西晋王朝也就不会五十年而亡了。 立齐王有制可循。司马炎的父亲,晋文王司马昭的王位,就是其兄晋景王司马师传给他的,兄长将皇位传给弟弟,有先例可循。而且,司马攸本就过继给司马师做儿子,将皇位再传给司马师的儿子,天经地义。 司马攸 齐王司马攸堪当大任。司马攸的品德和才能,都在武帝司马炎之上,深受晋文王司马昭的喜爱。司马昭多次打算将晋王之位传给齐王。 《晋书武帝纪》:文帝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 ”此景王之天下也。”议立世子,属意于攸。 齐王司马攸可以震慑诸王。司马攸的人品、才能和威望都很高,朝中有一帮大臣倾心于齐王司马攸,如尚书令张华、尚书左仆射王浑等人,都希望司马炎去世后,齐王司马攸可以继承大位。如齐王继位,正值壮年,人品威望都很高,皇室诸王和朝中勋贵,都不敢再有奢望,动乱决不会发生。 杨骏、司马亮共同辅政。 武帝司马炎临终之际,本意是让汝南王司马亮与外戚杨骏共同辅佐朝政。但由于司马炎没有提前谋划,再加上杨骏的私心和贪欲,在司马炎弥留之际,私自更改诏书,变更为让杨骏一人辅政,担任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朝政大权尽归杨骏一人所有。同时,将司马亮排挤出朝廷,还指派亲信兴兵讨伐司马亮。 杨骏的人品、能力和威望,都不足以独揽朝政大权,而且为人又自私狭隘,不能容人,也听不进他人的意见,朝中大臣不服,皇室诸王不满,生出乱子只是时间的问题,在客观上为贾南风夺权乱政创造了条件。 如果武帝司马炎在生前,有远见和谋略,做好所有的前期工作,死后成功让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政,让皇室和外戚维持权力均衡,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就会维持一个良好的政治格局。 司马亮 司马亮是司马昭的亲弟弟,是司马炎的亲叔叔,在皇室成员中辈份很高,而且品行端正、公正无私,很有威信。如果司马亮参与辅政,诸王及贾南风等无人不服,也没有人敢生出异心。杨骏从一开始就忌惮司马亮,也不敢肆意妄为。如此,朝中政权一定会平稳过渡,长期维护稳定的局面。 太子司马遹主动作为。 武帝司马炎去世之后,皇后贾南风策划宫廷政变,诬陷杨骏谋反,将杨骏及一帮大臣全部诛杀。之后,贾氏又假借皇帝司马衷的诏命,将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瓘害死。朝政大权全部落入贾南风及其党羽手中,皇帝司马衷成了傀儡。太子司马遹因为不是贾南风的儿子,也成了贾南风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贾皇后要谋害太子成为了朝中公开的秘密。 此时的太子司马遹二十三岁,已经成年,而且聪慧过人。如果在此情形下,能够主动作为,以清君侧为名,夺取政权,废了皇后贾南风,清除贾氏党羽。之后,继续让傻子司马衷做皇帝,但大权归太子。如此,则仍然可以挽回局面,「 ”八王之乱”仍然不会发生,西晋王朝的天下仍然可以长治久安。 司马遹 太子司马遹有实力清除贾南风吗?让皇孙司马遹将来继承皇位,是武帝司马炎早就定好的计划,司马遹是西晋王朝的希望所在。为防止有人图谋对皇孙不利,司马炎安排左卫、右卫、前卫、后卫四卫人马,共计一万余精兵,守卫皇孙。四卫所属官兵,全都忠于太子司马遹,绝对听从太子的命令。同时,皇官的守卫将领,如中护军赵俊等人,也都忠心于太子,如果司马遹果断起事,成功是绝对有保证的。 《张华传》:左卫率刘卞,甚为太子所信,以贾后谋问华曰:「 ”不闻,假令有此,君欲如何?”。华卞曰:「 ”东官俊乂如林,四率精兵万人,公居阿衡之任,若得公命,皇太子因朝入录尚书事,废贾后于金墉城,两黄门力耳。” 左卫率刘卞,是太子的亲信,问当时朝中当政的大臣张华,传言贾皇后打算谋害太子的事。张华回答说没有听说有这样的事,并反问如果有这样的事发生,打算怎办?刘卞回答说:「 ”东宫的俊杰人才多如树林,四个卫率有精兵一万余人,你张华身居中枢大臣,只要有命令,让皇太子入朝当政,废除贾皇后,只要两个黄门侍从就足够了。” 刘卞的话,确实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只要有人挑头,先下手为强,以太子的名义废除贾后一党,是很容易做到的。 太子司马遹清除贾皇后之后,能坐稳天下吗?司马遹是晋武帝钦定的隔代皇位继承人,是朝中人人皆知的事情。皇后贾南风乱政害人,也是人尽皆知,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只要军队得手,朝中大臣包括皇室诸王,都会拥护,至少不敢生出异心。太子当政,保障朝局稳定,保持政权不乱,是完全可能做到的,再加上能臣张华等人辅佐,西晋王朝绝不如此迅速的灭亡。 一切皆成过往,历史不容假设。曹氏抢了汉献帝的皇位,司马氏又用同样的手段抢了曹氏的皇位,司马氏用不光彩手段得来的皇位也同样匆匆地失去了,一切算是因果轮回、善恶有报吧!(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除)

公元266年,三国时代那群英雄死完之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把曹操的孙子曹奂一脚踢开,篡魏称帝,成立了晋国。司马炎接过爷爷和父亲夺来的江山,创立了西晋王朝,虽然灭亡东吴,却只存在了50年时间。其实看不上西晋的司马家族,司马家族立国就存在各种非议,更不要说他们后来的所作所为了。

西晋

西晋建立以后,大开 历史 倒车,废除了秦汉时代的郡县制,使用西周时期的封建制。 同时,司马家族为了使自己的家族血统不外流,皇族都近亲结婚,生下来一群傻子后代,西晋很多皇帝都弱智、短命。例如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居然是一个弱智!司马家这三代都是人精,到了第四代,居然生出一个弱智。

司马衷

不仅如此司马炎还立司马衷为继承人。而司马衷的媳妇儿贾南风,简直就是一个变态,她仗着老公是傻缺,就擅自干预朝政,把朝堂搞得乱七八糟不说,还滥杀无辜。 司马炎的皇后杨皇后一家子的外戚基本都被她杀光,司马家的宗族也有不少惨死在她手里。也正是她毒杀了司马衷的太子司马遹,使得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最终司马家族因为贾南风的原因,发生了内乱,八位诸侯王互相征讨,这统一的西晋,还没有三国时期安稳。

贾南风

八王之乱之后,中原王朝军队精锐基本被打光,而刚刚恢复的农业经济则被破坏殆尽。当时司马衷是个傻缺,所以他的叔叔辈的,爷爷辈的都一个个冒了出来,想要掌权。他们杀了贾南风以后,轮流充当了贾南风的角色,使得整个西晋笼罩在一片混乱之中。这就算了,他们还将外族引入中华地区,使得中原地区一片混乱。

八王之乱

东西两汉时期被打垮归顺的胡人蛮夷看到晋朝国力空虚纷纷起兵造反,中原进入了“五胡乱华”的 历史 黑暗期。 这段 历史 到底有多黑暗?汉民族世代居住的中原一带全被胡人占领,西晋士族带着军队跑路了,来到了当时完全还是一片蛮荒的长江南岸,这就是“衣冠南渡”,其实就是国灭逃亡。虽然最后五胡乱华被平定,南渡之后东晋也保留了华夏文化。但是西晋以后,中国整体上对北边游牧民族从攻势变成了守势,战国和三国时期中原打仗打得血流千里,北边的游牧民族也打不进来。同时在文化上,西晋之后中华文化开始渐渐趋于保守,秦汉时期的铁血文明,在晋代以后越来越文绉绉。西晋以后佛教大兴,寺庙无偿占有土地不用交税,和尚不事生产没有徭役还不断有香火钱供上,导致佛教寺院过分扩张,很多人不种田不做工,都跑去当和尚,对国家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件事差点导致整个汉族灭亡,可见司马家族的罪过有多深厚。

五胡

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是中国 历史 上唯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逸、毫无建树,第一个被外族灭国的国家。晋朝开启了中国 历史 上最黑暗的时代。晋朝为什么不写入 历史 ? 晋朝对 历史 不重要吗?为什么 历史 书上不写晋朝?三国过了就是南北朝了,晋朝就那么几句话就过去了? 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统一的时间都很短,一共才不到一百年,而且西晋自司马炎之后,基本上已经乱套了,东晋不过是作为一个独立政权偏安江南,根本就是南北朝的一部分,所以实际上晋作为一个朝代只有司马炎统治时期的二十来年,其余的时间中国大地都是一片混乱,到处地方割据,互相征战,所以书上把三国之后称为南北朝,我觉得是恰当的。

十六国

从司马炎建立西晋,仅仅五十年时间,西晋便宣布灭亡。东晋王朝只剩下了半壁江山,而且还是权臣在掌控。本来司马睿也算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君主,他趁着国家内乱,在南方建立了东晋小朝廷,没想到成为晋王朝贵族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有西晋残留下来的贵族都逃到了南方,投靠司马睿。可惜他的能力比较有限,使得东晋王朝只能偏安一隅,而后代君主一个不如一个,只懂得贪图享乐,却不知道该如何收复失地。在半壁江山的情况下,他们依旧莺歌燕舞,这让人十分痛心。一直等到刘裕上台以后,他基本杀光了司马家族的后代,建立了刘宋王朝,取缔了持续104年的东晋王朝。

东晋

总的来说司马家族没有一个明君,全都是勾心斗角之徒

司马懿夺取曹爽政权,屠杀曹氏宗族,司马昭杀了皇帝曹髦,开启弑君之先河,司马炎夺取曹芳皇位,改朝换代。

三代人个个都是人精,到了第四代却成了傻子,司马炎不仅让傻子做了皇帝,而且让一个疯女人成了皇后,贾南风成为皇后以后,疯狂屠杀杨皇后的外戚、司马家的宗室,使得司马家族的王爷们个个起兵造反。

贾南风被司马家的人杀掉以后,他们轮流开始成为司马衷的太上皇,以为内耗巨大,使得外族入侵华夏,最终导致五胡乱华的悲剧发生。

东晋王朝退守长江以后,依旧不思进取,只知道贪图享乐,放着失地不收复,却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最终司马家族被刘裕屠了个干净。纵观整个晋朝,司马家族没有一个明君,全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在斗争。更严重的是内斗,使得中华民族元气大伤,这个家族将会背负上千古骂名,不会错的。

先详细解释一下晋国皇帝司马晔的发音。“阴”的读音是“民”,声调是三个声调。“爷”的读音与“爷”相同,所以有时也被称为晋帝司马爷,字为燕齐。

晋武帝司马晔被俘。

根据“晋帝”的称谓,可以知道司马晔是西晋的人物,是某帝。的确,他是西晋第四个皇帝,是武帝的孙子,是吴孝王的儿子。他的统治从公元313年持续到317年,时间很短。他只当了四年皇帝,而且是一个在位时间很短的皇帝。

晋代皇帝司马晔,可以算是西晋的亡国皇帝。他当了皇帝才四年,还没来得及坐上御座就投降了汉朝。其实他是一个很可悲的皇帝,不仅让西晋把天下毁在自己手里,还被亡国皇帝的后人指责,还早早毁了自己的一生。

晋代皇帝司马晔,生于河内文县。生于公元300年,十二岁即公元312年成为皇太子,开始听政,监督国事。这个时候,汉国的矛头早就已经指向了西晋,因为在他成为皇太子之前,汉国的军队就已经西进,杀了司马莫。公元313年,年仅十三岁的他继承皇位,成为皇帝。可惜,垂死的国家抵挡不住汉的前进,于是在公元316年,汉再次前进。他也在公元317年像刘尧一样投降,公元318年死于刘聪之手。总之,晋武帝司马晔是一个在位时间很短,在世时间很短的皇帝。

陈进皇帝有妻子吗?

晋代皇帝司马晔是西晋最后一个皇帝。他死时只有18岁。史书上没有他的妃子的记载。司马晔当皇帝时,西晋国力因内乱而衰落。很多胡人进军中原,掠夺西晋的领土。

司马晔肖像

司马懿被大臣们推举为皇帝。虽然说他是皇帝,但掌管的地方已经很小了。北方地区,胡人肆虐中原,西晋只能管理首都附近的地区。南方虽然没有胡人,但是南方的大家族并不服从中央的命令。

西晋中央政府仓促建立,司马晔才十五岁,没有给他选皇后。司马刚称帝不久,匈奴政权就开始攻击西晋政权。三年后,西晋都城长安失陷,司马晔被匈奴俘虏。

在被后汉君主赵聪掠夺后,司马成了后汉皇宫里的一名仆人,经常做一些打扫厕所的工作。赵聪也没有给司马晔嫔妃。可以推断,司马晔在后赵期间并没有妻子。

司马晔出生于皇室,是金朝开国皇帝司马燕的孙子。皇室男性成员十一二岁的时候,会有一些侍寝的女仆,但这些女仆都很卑微。司马晔应该也有这样的宫女。这些女仆虽然和他有关系,但显然不是他的妻子。司马晔到底有没有老婆,有几个老婆?因为在那个乱世,史家来不及记录,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一个历史谜题。

晋帝司马晔是什么?

晋帝司马晔,生于永康元年。按照公历,是公元300年。按照中国古代的编年算法,那一年是猴年,所以他的生肖应该是猴。

金雕像

但是十二生肖是按照农历的。农历年的开始是春节,但十二生肖年的第一天是立春。所以司马晔的生肖还是有争议的。如果司马晔出生在立春之前,那么他的生肖是猴子。如果他出生在立春之后,那么他的生肖应该是鸡。然而,很难找出他的具体出生时间,b

十二生肖在中国和东亚文化圈很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十二生肖的周期是十二年。很多人认为生肖年的开始是春节的第一天,但这其实是错误的。中国十二生肖的第一天是春天的开始。

在古代,春天的开始,它被称为春节。在中华民国,新年的开始被称为春节。很多人在古籍中看到生肖年的第一天是春节,所以认为生肖年的第一天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但经典中所谓的春节指的是立春的那一天,而不是新年的第一天。

金帝属相应该是猴或者鸡。想知道具体月份,只能期待新的考古发现了。首先,晋武帝司马晔是被后汉赵聪所杀,没有陵墓,无法通过打开陵墓找到相关资料。但是,随着新的考古发现,未来可能会发现一些与陈进皇帝有关的材料,其中可能会提到陈进皇帝的具体出生日期。

晋朝皇帝曾被匈奴掳到平阳。

司马晔,晋国皇帝,是吴王司马燕的儿子。他起初是秦王,负责驻守长安。晋怀帝被刘汉军俘虏后,诸侯们立司马晔为太子。公元313年,晋怀帝被杀,群臣在长安立司马晔为帝,即晋帝,改国号为建兴。那么晋武帝被匈奴流放到平阳是怎么回事呢?

金皇帝剧照

西晋末年,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专制权力导致了八王之乱。这时候俘虏们争权夺利,国家不得安宁。西晋时被劫为人质的匈奴人刘渊,被司马颖派遣回山西。被人民拥戴后,揭竿而起反抗金,以复辟汉室为名自立汉王,公元309年迁都平阳称帝。但两年内病死,四子刘聪杀弟篡位夺权。

公元311年,刘聪攻占洛阳,活捉了晋怀帝,引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后又杀了晋怀帝。晋怀帝死后,晋献帝司马晔在长安即位。然而三年后,匈奴政权再次攻占长安,整个长安被切断,司马晔被匈奴俘虏到平阳。被俘后,在随后的冬天,刘聪外出打猎,以晋朝皇帝的戟为引,众将前来观看。后来刘聪要他为酒席“饮酒洗爵”,他受到了侮辱。当时,在场的许多金晨人失声痛哭。两个月后,刘聪杀了年仅18岁的金皇帝,以免后患。至此,新皇帝驾崩。

晋武帝被匈奴掳到平阳,导致国破家亡的历史事实被载入史册。这就导致了后来的谚语:虎落平阳,被犬欺。

历史曾经有过几个比较悲壮的年号,其中永嘉年最让人难以忘却,因为这代表着中国第二个大统一年代的悲哀,刚刚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与之前的秦汉大统一遥相呼应,甚至中间还经历了一个完美的泰康年代,所有人都想着接下来的生活都是安居乐业,就连皇帝都想着自己的家产应该能够传承400年。

但谁都没有想到,短暂的统一快乐之后,立刻迎来了数不清的分裂的痛苦,在永嘉之乱以前,先来了一个八王内乱,虽然打得整个北方地区一片糜烂,但至少西晋王朝的统一依旧在,他们消耗的毕竟是自己人的力量,没有外在力量干预。当这一切到了永嘉乱世的时候,一个特殊的人物横空出世,他带着匈奴骑兵杀入了京城,连续三次进攻最终打破了帝都。

这个人在永嘉乱世里面格外的耀眼,有的历史学家称他为永嘉乱世的大英雄,也有的人认为他是整个西晋天下的大恶魔,而这一切在永嘉这个年份里,都一一展现了出来,让人捉摸不清却又内心彷徨。这个人就是西晋王朝外部势力最重要的大将军刘渊,也被认为是五胡十六国开端者。当年他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璀璨的时光,但却给整个西晋王朝和天下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刘渊出山以后就展现出了惊人的领袖魅力,他第一次来到西晋的都城的时候,就受到了各个贵族的认可,而且当时还流行的一种风尚,那就是谁结交了刘渊,就会被大家认为是一个大人物。而且刘渊来到西晋王朝以后,还被司马炎评价为是现在第一外族领袖,甚至把他和汉武帝身边的那个匈奴王子相媲美。

可以说那个年代里面刘渊绝对是一个顶尖的英雄人物,而且根据可靠的历史记载,刘渊是绝对忠于西晋皇帝司马炎。因为在晋书里面有过记载,当年司马炎和他的大臣们经常性的要打仗或者在战争策略上迟疑不决的时候,就会要求刘渊来出谋划策,每次刘渊都提出了非常棒的建议,司马炎也非常开心地借用了,但每次用完以后就把他给踢开,让他成为一个无事的人。面对西晋王朝的放鸽子的行为,刘渊从来没有抱怨过依旧忠于西晋王朝。

后来在八王之乱的时候,他为了躲避危险,来到了南匈奴部落的起源地,在这里他聚集起了所有的不中,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政权,他把这个政权的名字称为大汉帝国,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汉王朝的传人,同时也认为匈奴与汉朝姻亲关系,使得匈奴已经变成了一个正统的中原王朝。

不过在他发起了这场看起来是叛乱的行动以后,他却并没有与整个中原地区为敌,反倒是积极的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勤勤恳恳地工作,努力地发展生产,给予地方老百姓很多政策,这就使得他统治的区域和西晋王朝掌控的区域出现了很大的不同。西晋王朝统治区域,每天都在打八王之乱,而刘渊这个外族统治的区域倒是让汉族老百姓特别的舒适,大家都能够积极地耕种生产。

但一个英雄人物在乱世中注定不会沉寂下去,虽然刘渊也想着在自己南匈奴的地盘老老实实的成绩下去,但是八王之乱不会让他永远这么安静,八个王爷都要求刘渊出兵协助他平定叛乱,如若不然就立刻出兵剿灭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渊只能在这些王爷的胁迫之下发动战争,又一次为了西晋王朝的忠臣,打了一场又一场的大战。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发生在刘渊称皇帝以前,等到他为西晋王朝进完中以后,发现张个西晋王朝已经彻底烂掉了,整个中原地区已经变得民不聊生,这时候所谓的正统已经不重要了,朝廷也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向心力的虚构组织,于是刘渊的心态开始变化。他一直努力地为晋王朝付出,但却看不到任何回报,而且这个王朝在战乱以后,只会想着发起更多的战乱,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成为乱中求稳的一股力量在乱中建立起新的秩序,于是他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大汉帝国。

在他完成了身份和思想的转变以后,不再是西晋王朝的英雄,反而变成了一个西晋王朝的掘墓人,而且它将掀起一股腥风血雨,让整个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进入到地狱。根据当时的记载,永嘉四年的时候,由刘渊所率领的10万骑兵发起了永嘉之乱,在他征服地区整个西晋地盘上到处都是流血和牺牲。由于当时西晋王朝的防御力量并不怎么强大,所以面对刘渊这个优秀的军事将领的时候自然就无法抵挡,但西晋的那些统帅们,率先玩起了假装投降,投降以后再趁机反目的套路,结果使得刘渊最后一点良知被抹杀。

当然这样的后果就是更加加剧了刘渊杀戮的欲望,所以他没打下一个城池,立刻就展开屠城的计划,之前大家看到的拥在乱世的英雄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天下的恶魔,八王之乱的混乱都比不过刘渊带来的痛苦。在这一场场的杀戮和征伐战争之中,西晋王朝最终被他给覆灭了,而西晋王朝,皇城里面的文武大臣们也被他杀了个精光,三万颗人头落地,西晋王朝的政治力量再也难以在北方建立起统治,接下来就开启了混乱的五胡乱华时代。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刘渊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如果我们站在永嘉之乱,甚至说永嘉四年以前的时光来看,刘渊绝对是一个大英雄人物,当年他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和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都让大家佩服,而且他在发动永嘉之乱称帝以前,基本上都符合了一个标准统帅的象征,都是勤勤恳恳努力的帮助百姓生产,但谁都没有想到,当他真正要与西晋王朝对抗的时候,突然之间变成了战争的恶魔。

或许在刘渊的心目中,她想要把一个破罐子破摔,然后建立起新的秩序,这个建立秩序的过程中必然要流血,但那些牺牲都是必要的,但他没有想到,当他以一股独特的弱小力量突破了一个庞然大物的时候,那么整个中原地区就失去了一个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需要强大的文化政治军事来引导,而刘渊自己无法对这些力量进行替代,所以他灭了一个权威以后再也难以建立一个权威,于是后来就出现了这样尴尬的情况。

整个中原地区,出现了16个国家进行斗争,而作为它的开启者刘渊却没有办法再一次建立起秩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中原地区不断的乱下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刘渊,他是一个和平年代里面的英雄,但是是乱世之中的枭雄,也正如当年方志远教授对他的评价,在整个政治信仰还没有崩塌的时候,他可以成为汉文帝一样的人物,但当整个政治信仰崩塌的时候,他就会变成比曹操还要凶狠的人物,或许这就是当年永嘉乱世之中刘渊真正的形象。

据说贾南风是一个恶魔女王,是西晋混乱的罪魁祸首,也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西晋王朝最繁荣和稳定的时期是在贾南风执政时期。为什么贾南风如此暴力,却能管理庞大的西晋王朝?实际上,多亏了她的人才。在这些能干的人当中,有这样一位张华在咸宁的第二年(公元276年),羊祜因病回到了洛阳。羊祜守卫襄阳多年,并与东吴著名的陆抗对峙。

武帝想了解进攻吴,的计划,于是他派了秘书处的秘书张华,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羊祜张华说,“孙皓正在实行暴政,人民很悲惨。如果现在出兵,我们就完全有必胜的信心。如果失去了机会,吴国,出现了一个依靠长江自然危险的明智的君主,将会有无穷的麻烦。”张华随即同意了羊祜此后,张华,不顾别人的反对,坚持在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攻克吴,羊祜继承人,来自襄阳,的杜预,说,“现在是入侵的最好时机吴,反对者不能给出他们反对的任何理由,只是因为他们以前反对,现在就不会纠正。”

杜预到的时候,武帝正在和张华下棋,张华碰见他,推开棋盘说:“陛下是个勇士,国富民强,吴没有办法,可以杀他的人才。今天,我们可以要求它,但我们可以白白地做一个决定。大家不要怀疑了!”张华知识渊博,口才出众,才华横溢,多才多艺,他详细地读过各种书籍。年轻时要注意修养,言行谨慎,举止得体。要有勇气,在危险的时候施舍。杜预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自祖父之后,他一直是的重要官员,虽然他的父亲与家族有一些过节,但他也在睿即位后在朝鲜服役。

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杜预并没有成为一个贪图享乐的纨绔子弟。相反,他知识渊博,酷爱古文经典。同时,他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有研究和成就。张华是西晋的一个大英雄。砍掉吴的头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晋,武帝和司马炎,的心头,因为这不是一件小事。当蜀被入侵时,钟会和邓艾,两位将军产生了叛变的想法,这几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司马炎提出削减吴,的问题后,基本上都是反对的声音。在朝廷上,只有三个人支持入侵吴,一个是羊祜,一个是杜预,一个是张华。一开始,帝潜和羊祜密谋反对吴,但许多大臣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唯华同意了他们的计划。

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有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西晋时从古墓中发现的一部先秦纪年体史书。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十月汲郡汲县(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时魏王的墓被盗,墓中沉睡了五百多年的一批古书得以重见天日。这批写在竹简上的古书据说整整装了几十年。晋武帝对这一发现十分重视,命令将墓中出土的全部文物“藏于秘府”。

两年后,西晋朝廷征调了一批当时著名学者,对这批竹简古加以校读整理并将它们由古文改写为当时通行的隶书字体。

这批竹简是什么样子呢

据有关资料,竹简用素竹编联成册,每长度约为晋尺二尺,当战古尺二尺四寸,一简四十字,分为两行,每行二十字,用黑漆书写。简上文字为战国古文,即篆书,人们习称为科斗文。这种文字在秦统一后即已废弃,到了晋代、在当时人们看来简直茫光然若天书,且由于盗墓者的破坏,灯简散乱不全,所以整理起来十分困难。学者们整整花费了二十年时间,才大体整理完毕,计编校出古书十六种七十五篇,包括传世的《易经》《国语》等。

其中尤使人注目的是十三篇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夏、商、周、三代史事,西周灭亡后,即接晋国纪年,至战国三家分晋后,又用魏国纪年至

“今王二十年而止”,

所谓今据推算为魏襄王,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99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书记述的许多史事与儒家经典所言截然相反,如太甲杀伊尹,文王杀季历、幽王被逐等。以幽王时史事为例,史书称周、召二相共和,竹年称是共伯和执政,孰是孰非,这就在当时学术界中引起轩然大波,至今仍未得出定论。

唐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加强,与儒家经典不合的《竹书纪年》,为世人所漠视,经唐末五代战乱,到宋代仅剩残本三卷,约在宋末元初,连残本也流失了。

后代又出现了今本和古本。

今本是元末明清以来的通行本里混入了某些其它古书的内容。一些学者鉴于此,从古书中汇辑出竹书纪年的佚文,即竹书纪年的“古本”。古本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订正和补充一些史籍的失误和遗漏。如《史记》记战国自田成子杀简公自立为齐王,至秦灭齐,共历十世。但《纪年》则记为十二世,与《庄子·肤箧》

“田成子…十二世有齐国”

的记载是一致的,纪年的记载是正确的。

其记越王朱句名,《史记》中不见。传世的与新发现的两柄越王州句剑铭文有

“越王州句自作自剑”

说明历史上确存在过一位名闩“朱句”的越王。又是《竹书纪年》的记载正确。

再如《尚书·无逸》篇提到商王中宗。《史记》认为中宗为太戊,《竹书纪年》则称“

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

殷墟卜辞出土后,人们发现甲骨文中有“中宗祖乙”四字连文,证实了纪年记载的正确性。

而今本竹书纪年,经著名学者王国维考证,为后人重编,有许多作伪的东西。

关于《竹书纪年》至今还有不少没有解开的谜。

其一、《竹书纪年》是不是晋之《乘》?

《孟子》曾提到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秦焚书坑儒后,除鲁之《春秋》外,其他诸侯国的史书差不多都失传了。那么《竹书纪年》按其用晋国纪年,是否与晋之乘有关系呢历代史学家就持有这一看法,并为许多学者赞同,但这仅是推测,无直接证据。

其二,所谓今本《竹书纪年》,究竟哪些为原文

哪些是混入的他书,仍然没有完全弄楚。

所以史学家没有绝对把握,是不会随引用今本《竹书纪年》的。

其实西晋的灭亡有许多原因,但要论罪魁祸首应该是西晋权贵王衍。王衍身居高位却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一心只为自己寻找退路甚至在西晋灭亡后还在推卸责任,这样的人对于西晋来说就是最大的灾难。

王衍字夷甫,出身贵族,年少时外表清秀,让世人惊叹。王衍平日里喜欢谈论合纵连横之术,却因为边疆劳苦而推脱不出赴任,可以看出他是个华而不实之人。因为王衍才华横溢,容貌俊雅,聪明敏锐有如神人,常把自己比作子贡,再加上他的声誉名气很大,为世人所倾慕。王衍接连担任显要职务,很多年轻求仕的人,没有不仿效他的。凡被朝廷进用的官员,都认为他应该做士族的首领。但他崇尚浮华放诞的文风,却被世人所追随,也因此成为了世间风气。

王衍位居宰相之位,却从不考虑如何治理国家,反而想尽办法保全自己。他所考虑的是如何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如何能够使自己及家族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王衍把自己的族亲分派到各个重要的地方担任一把手,而自己坐镇京师,这让当时一些有识之士非常的鄙夷。

后来王衍认为战争频繁且残酷,心生惧怕因而不敢担当统帅,果断选择了逃避责任。西晋兵败后王衍被俘,竟跟敌方主帅解释西晋败亡的原因不在他身上,还劝敌军主帅起来造反称帝,敌方主帅认为他是个奸逆小人,就叫人把王衍给杀了。

可以说王衍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而西晋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西晋的乱亡情况和士人的反思

西晋的政治风气日益败坏。在曹魏时期,世族遭到刻意压抑,提倡唯才是举,但名节也逐渐式微。司马氏执政后又诛杀异己,世族在司马懿羽翼下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