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杖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广笔记》卷三 21 组成 22 主治 23 杖丹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普济方》卷三○五 31 组成 32 主治 33 杖丹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杖丹 1 拼音

zhàng dān

2 《广笔记》卷三 21 组成

松香4两,葱1握。

22 主治

打击伤。

23 杖丹的用法用量

摊1膏药,贴患处,外以绵帛掩上扎定。56日愈。

24 制备方法

将松香熔化,又将葱捣入松香内,搅匀。

3 《普济方》卷三○五 31 组成

大黄、黄连、黄芩、栀子、白芷、芒消、南星各等分。

32 主治

杖疮。

33 杖丹的用法用量

若敷时,用水浸湿,贴于杖疮上。

34 制备方法

上先将油布用皂荚汤煎去油,水洗净,却用药锉碎,布汁中煮23次,阴干,入白及末掺,煮依旧,捞起阴干。

古籍中的杖丹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五杂证部]夹伤

、膏药及泥涂等法,恐后必作肿成脓。受刑初,宜服代杖丹以护心,随用银朱或朱砂末,烧酒调敷伤处;再著一人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杂证部]夹伤

药高药,及泥涂等法,恐后必作肿成脓,受刑初宜服代杖丹以护心,随用银珠或朱砂末,烧酒调敷伤处,再著一人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无名肿毒

杖伤形伤症也。凡夫杖之时。用受杖丹等服之。能令血不攻心。已杖后。不问已破未破。即服琼液散。力能化瘀除

《普济方》:[卷三百五杖疮门]总论

末。后入后三味。冷水调匀。摊于绯绢上。贴杖疮上。杖丹。大黄黄连黄芩栀子白芷芒硝南星(各等分)上先将油

《医学正传》:[卷之六]疠风

目录 1 拼音 2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加味二妙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加味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25 各家论述 26 摘录 3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二妙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加味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外科大成》卷二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加味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二妙散 1 拼音

jiā wèi èr miào sǎn

2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加味二妙散

21 处方

苍术1两(炒),黄柏2两(盐水炒),龟版2两(盐水炒),萆薢2两,知母2两(盐水炒)。

22 制法

上为散。

23 功能主治

阴内生疮,脉细数者。

24 加味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人中白煎汤调下。

25 各家论述

湿热内甚,浸*不化而下注阴中,故阴内生疮焉。苍术燥湿强脾以治疮,黄柏清热燥湿以存阴,知母清热壮水,萆薢利湿分清,龟版滋阴壮水,以清湿热下注之源也。人中白汤调下、使小便清利,则湿热自化,而经府清和,何阴内生疮之患哉?

26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3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二妙散

31 处方

黄柏2钱,苍术3钱,藿香2钱,茯苓4钱,车前子3钱,冬瓜皮4钱,莲须3钱,白芷1钱半。

32 功能主治

导湿化浊,兼以清热。主湿热带下,湿邪偏重,白带量多而稠粘,头胀胸闷,面目及四肢略显浮肿,脉濡,苔垢腻。

33 加味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4 《外科大成》卷二 41 组成

黄柏7分,苍术1钱,归尾1钱,赤芍1钱,桃仁1钱,南星1钱,牛膝1钱,胆草1钱,黄芩5分,连翘5分,羌活5分,红花3分,木通3分,甘草3分,金银花2钱。

42 主治

膝肿初起者。

43 加味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用水1钟,煎8分,加姜汁2匙,食前服。

古籍中的加味二妙散 《外科大成》:[卷二分治部上(痈疽)]膝部

加味二妙散治膝肿初起者。黄柏(七分)苍术归尾赤芍桃仁南星牛膝胆草(各一钱)黄芩连翘羌活(各五分)红

《类证治裁》:[卷之五]痛风历节风论治

系瘀血阻隧。趁痛散。肢节热痛者,系阴火灼筋。加味二妙散,或潜行散,用四物汤间服。周身麻痛者,系气血

《顾松园医镜》:[卷十六·数集]带下

。又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当脾肾兼补。加味二妙散苍术白术〔燥湿。〕黄柏黄芩〔清热。〕茯苓〔消

《类证治裁》:[卷之五痛风历节风论治]附方

(各二钱)乳没(各一钱)为末,酒下二钱。〔阴火〕加味二妙散见本卷痹。〔阴火〕潜行散黄柏(酒浸,焙,研

《类证治裁》:[卷之五痹症论治]附方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黑布药膏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黑布药膏 1 拼音

hēi bù yào gāo

2 处方

老黑醋250克 五倍子100克 蜈蚣1条 蜂蜜100克

3 制法

将药和蜂蜜、黑醋放入砂锅内,置于炭火上煎,熬成黑色稠膏,并在熬膏时,须用棒搅匀,不可放于金属器具内。

4 功能主治

收敛,止痒,止痛。治疮疡、创伤等形成瘢痕疙瘩者。

5 黑布药膏的用法用量

临用时先将损害疮面用茶水洗净,将药涂于高突损害面的范围内,每日换一次,或加热烘疗法,烘后勿将药膏擦去。

6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古籍中的黑布药膏 《外科精义》:[卷下]刘守真疮论

跌坏脓,生肌止痛。又贴灸疮,极妙。麒麟竭明乳香没药(以上各一两,研)当归(去芦)木鳖子仁(研)杏仁

《石室秘录》:[卷二(乐集)]下治法

烂疮,亦湿热也。往往两腿腐烂,臭气难闻。若止以汤药治之,未易奏效。先以葱汤温洗,后以白蜡一两,黄丹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无名肿毒

夹伤者。禁用敷药膏药。及泥涂等法。后必作肿成脓。未受刑时。预服代杖丹以护心。已夹后。随用银朱或朱砂末

《理瀹骈文》:略言

可通。思所以济其穷。无悖于古有利于今者。则莫如膏药。余乡居八载。行之既验。不敢自秘。爰取所集众方。

《疡医大全》:[卷九]论死肉当去

目录 1 拼音 2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滋阴地黄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滋阴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回春》卷六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滋阴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麻症集成》卷四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5 《外科大成》卷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滋阴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滋阴地黄丸 1 拼音

zī yīn dì huáng wán

2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滋阴地黄丸

21 处方

熟地黄30克 白茯苓12克 山茱萸15克 甘菊12克 牡丹皮12克 何首乌(黑豆蒸三次)黄柏各12克

22 制法

上药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治肾阴不足,两耳虚鸣,脓汁不干者。

24 滋阴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次30~5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25 摘录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3 《回春》卷六 31 方名

滋阴地黄丸

32 组成

熟地黄(姜汁浸、焙)4两,山药1两,白茯苓(去皮)1两半,牡丹皮(去皮)1两半,泽泻(去毛)1两半,天门冬(去心)2两,生地(酒洗)2两,麦门冬(去心)2两,知母(酒炒,去毛)2两,贝母(去心)2两,当归(酒洗)2两,山茱萸(酒蒸,去核)2两,香附米(童便浸、炒)2两。

33 主治

妇人经水不调,或不通,虚劳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发热咳嗽,盗汗痰喘,一切虚损瘦怯之病。

34 滋阴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盐汤送下;痰吐,淡姜汤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麻症集成》卷四 41 方名

滋阴地黄丸

42 组成

熟地、柴胡、天冬、川连、甘草、生地、黄芩、玉竹、知母、当归、江壳。

43 主治

麻症血弱气虚,不能养心,目赤。

5 《外科大成》卷三 51 方名

滋阴地黄丸

52 组成

熟地、山药、山萸、五味子、麦冬、当归、菊花、枸杞、肉苁蓉、巴戟各等分。

53 主治

阴虚火燥,唇裂如茧。

54 滋阴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心白滚汤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滋阴地黄丸 《外科大成》:[卷三分治部下(小疵)]唇部

下唇。发痒不疼。肿裂流水。由胃火上攻也。宜服滋阴地黄丸。外以坎宫锭子一钱。加铜青末五分。水调涂之。

《审视瑶函》:[卷五运气原证]内障

头痛睛胀能食,日没后兼天阴则昏暗,此症亦可服滋阴地黄丸。熟地(八钱,焙)生地(酒制)当归身(酒制)

《杂病治例》:眼目

丸(白羊肝一具,黄连末。)养阳东垣神效黄汤。滋阴地黄丸。二者兼治,东垣滋阴地黄丸。消翳膜方甘菊川椒

《医学正传》:[卷之五]目病

浮,收瞳子散大,地骨皮、天门冬泻热补气,或用滋阴地黄丸最妙。久病昏暗,以熟地黄、当归根为君,羌活、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内障

目录 1 拼音 2 清脾甘露饮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清脾甘露饮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疡科捷径》卷中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清脾甘露饮 1 拼音

qīng pí gān lù yǐn

2 清脾甘露饮的别名

清脾除湿饮(《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3 处方

白术 白茯苓 山栀 茵陈 麦门冬 生地 黄芩 枳壳 苍术 泽泻 连翘 甘草 元明粉各等分

4 功能主治

治脾经湿热郁遏,致生天疱疮, 多而疼痛者。

5 清脾甘露饮的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加竹叶20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6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7 《疡科捷径》卷中 71 方名

清脾甘露饮

72 组成

生地黄、牡丹皮、茯苓、滑石、甘草、白术、山栀、茵陈、苡仁、黄柏、萆薢、淡竹叶。

73 主治

坐板疮。暑湿热毒,凝于肉里,在臀腿外生疮,形如黍豆,痛痒连绵。

古籍中的清脾甘露饮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天泡第八十

各五分)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远服。清脾甘露饮清脾甘露饮茵陈术地翘芩栀赤苓麦冬泽泻苍枳壳玄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无名肿毒

薷饮。再上体多风热。解毒泻心汤。 多湿热。清脾甘露饮。外以石珍散。毒瓦斯入囊者不治。香薷饮治伏暑

《花韵楼医案》:正文

菌翻花。流血之后。目光四散。旋有蝇飞撩形。拟清脾甘露饮加减治之。生冬术(一钱五分)鲜霍斛(一两)丹

《医宗金鉴》:[卷五疳证门]疳渴

致津液亏损,故不时大渴引饮,心神烦热,速用清热甘露饮,其渴自愈。为生地清肺饮以疏解之(清热甘露饮)

《幼科心法要诀》:[卷三疳证门]疳渴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川芎柴胡汤 1 拼音

chuān xiōng chái hú tāng

2 处方

川芎、柴胡、黄芩、茯苓、甘草、当归、陈皮、贝母、山楂、红花子加倍。

3 功能主治

疹后发热依时,久不治成症癖,发热来时,身烧,口渴,少食,烦闷,热过则和,或日发,或间1日2日而发,或数日一发,与疟相似,但不寒耳,久则腹胁中有块,面黄体瘦,胀满少食,与疟母同。

4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引《青囊书》

古籍中的川芎柴胡汤 《产鉴》:[上卷]妊娠伤寒

头痛,壮热,腰痛,体重。甚则坠胎。可服加减柴胡汤。加减柴胡汤柴胡黄芩川芎当归干葛紫苏陈皮葱白《产鉴》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无名肿毒

苦咽干。羌活前胡(各一两)人参桔梗甘草(炙)枳壳川芎天麻茯苓(各五钱)蝉蜕(去头)薄荷(各三钱)上为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27.少阳病小柴胡汤证

也。遂为开小柴胡原方,将柴胡减半,外加生黄二钱、川芎钱半,以升举其邪之下陷,更为加生石膏两半,以清其

《症因脉治》:[卷二劳伤总论]外感劳伤

寒劳伤之治左脉浮紧,血分感寒者,羌活柴胡汤,加川芎、芍药治之。右关浮紧,气分感寒者,干葛防风汤,加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二证治提纲]发疟呕吐勿用常山

杖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广笔记》卷三 21 组成 22 主治 23 杖丹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