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山楂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山楂简介,第1张

山楂

山楂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衍义补遗》。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E.Br 或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的干燥成熟果实。山楂生药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 2~0 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炒山楂表面颜色加深,味酸微甜。焦山楂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味微酸。山楂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味涩。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能,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山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 性,善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了苦味,长于消食止泻。用于食积兼脾虚和痢疾。山楂炭其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山楂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山楂 [ 最后修订于2017/4/17 13:31:08 共677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大黄大黄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jfl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大黄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l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大黄饮片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微显朱砂点,习称“锦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折断面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酒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香气,味微苦。大黄炭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断面浅棕色,略有醋香气。清宁片为圆形厚片,表面乌黑色。有香气,味微苦甘。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生大黄 [ 最后修订于2018/3/13 1:43:57 共2030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热毒痢的方剂 2 治疗热毒痢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热毒痢 1 拼音

rè dú lì

2 注解

热毒痢 病名。因骤受暑湿热毒所致的痢疾。见《医学传灯》卷下。《医门法律》卷五:“又有骤受暑湿之毒,水谷倾囊而出,一昼夜七八十行,大渴引水自救,百杯不止,此则肠胃为热毒所攻。”若有里急后重者,宜大黄黄连甘草大剂频服;无里急后重者,宜芩芍调中汤加黄连、肉桂。参见痢疾、毒痢、暑痢等条。

治疗热毒痢的方剂 苦参橘皮丸

末,以蜜烊胶为丸,如梧桐子大,干之。功能主治:热毒痢。用法用量:每服10丸,饮送下,1日3次。稍加

牡蛎汤

)3分,升麻3分,酸石榴皮(炙)3分。主治:诸热毒痢,下黄汁及如赤烂豆汁,如赤带状,又如鱼脑,壮热

生犀角散

黄)3两。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功能主治:主治热毒痢血。其痢行数甚数,痢出不多,腹中刺痛。用法用量

仙人炼绛雪

大小便不通,烦闷不安,骨节疼痛,赤白痢,血痢,热毒痢,宿食不消化,心腹胀满,出气不得,下一切诸毒药

君达菜粥

莱(鲜者)与粳米煮粥。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毒痢疾、暑热等。用法用量:任意服食。摘录:《唐本草》

更多治疗热毒痢的方剂

治疗热毒痢的中成药 败毒散

,或声如蛙鸣,赤眼口疮,湿毒流注,脚肿腮肿,喉痹毒痢,诸疮斑疹。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钟,煎1钟

更多治疗热毒痢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热毒痢 《普济方》:[卷二百十一泄痢门]热痢

。小便赤涩。身热烦渴。故谓之热痢。方牡蛎汤治诸热毒痢下黄汁。及如赤烂豆汁。如赤带状。又如鱼脑。壮热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痢

。)〔水土石部〕新汲水滑石(俱治热痢。)黄土(热毒痢,水煮澄清服。)雄黄(暑毒泄痢,蒸过丸服。)古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五]热毒血痢方六首

广济疗热毒痢血,其痢行数甚数,痢出不多,腹中刺痛,此是热痢。宜生犀角散方。生犀角(末)酸石榴皮(熬

《杂病广要》:[脏腑类]滞下

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同上)(按∶文仲治热毒痢痢血犀角散方中有干蓝,盖此方干姜亦以干蓝为优,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热痢

古籍中的山楂简介

山楂 山楂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衍义补遗》。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E.Br 或山楂 Crataeg...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