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古籍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中国最早的古籍是?,第1张

国最早的书籍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这些书籍都是昆仑文明消失之后首批出现的历史记录

三坟:估计就是对昆仑文明的昆仑金字塔的记录坟,古义是高地的意思

五典:是叙述的是原始公社的简单的生活制度典就是道理,常理,原则的意思

八索:有人指的就是八卦可能没有错它是易经的原型索的意思在古代指粗绳古人有结绳记事的习惯昆仑字的演化到甲骨文的产生,可能就是在八索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大概就是一种卜筮之书

九丘:有人指九洲也有人指被灭亡的九个国家大概就是被洪水毁灭的九个发达的石器文明

河图,洛书:是以上书籍之后产生的他记录古代的数学和图形之类的东西

根据昆仑文明的历史变迁,后人得出结论天,的存在,中国人的循环观念天下神器,不可为也祖先崇拜等等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很多喜欢研究文学的人们都会想要去购买一本真品。那么你知道应该如何去鉴别清楚它的真伪吗以下是懂视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古书的纸质麻纸:分黄、白两种。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纸纹均宽,约一指半。宋刻本多用白麻纸,元后期多用黄麻纸,时纸纹渐窄,约一指。明初仍用之。

罗纹纸:色白,质地柔软,具明显横纹,似丝织罗绸,故名。自宋以来代有制造,但宋刻本有此纸者鲜见。

棉纸:又称皮纸,分黑、白两种。白棉纸色白,质地细柔,纤维多,韧性强;黑棉纸色黄黑,韧性稍差。明前期多用。嘉靖前较细薄,隆、万后稍粗厚。清初仅见少数印本。

竹纸:色微黄,稍脆,宋元至明初问有使用,嘉靖后较为普遍。

开化纸:细腻、洁白,薄而韧性强,柔软。清内府刻本及扬州诗局刻书多用之。嘉、道后质次量少,家刻本中偶有采用。

连史纸:洁白纯净,正面光滑,背面稍粗糙,但无草棍纸屑粘附,纸料较细。乾隆后所用甚多。

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分为多种。料半纸,薄而质地细,色洁白,绵软有弹性,可以作绘画印书,晚清、民国有些书用之。玉版纸,能吸水,晚清、民国印金石、书画册等多用此纸。棉连纸,摹拓铜器、碑刻及印书画用。

毛边纸:米**,正面光滑,背面稍粗,质脆,乾隆后用得较多。

太史连纸:稍黄,质地细洁而有韧性,乾隆后与上述毛边纸为两种最常使用的印书纸。

如何通过字体鉴定古籍年代唐刻本

现存最早的唐代刻本,除了敦煌所出乾符四年(877)与中和二年(822)两种唐历和刻于咸通九年(868)卷本《金刚经》已流散异国以外,未见其他传本留存。所以说,唐代古书都是传说级别的东西。

宋刻本

前面说到,宋时刻书印书事业繁盛,两浙、四川与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了刻书的中心,刻书单位有监司、州学、书院、家塾、书坊等。但为何到今天宋版书寥若晨星呢因为即使排除战火、天灾的因素,一般纸的寿命也只不过千年而已。像唐代遗留下来仅存的那几本书,若不是纸张在湿度为零、几乎真空的敦煌戈壁滩的洞窟中存放,绝无保全的可能。

每一册宋版书都是艺术品,弥足珍贵,因此现代按页卖,且每页都在万元以上。其实早在明末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就按页购宋版书了。他在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宋代官刻书多在卷末镌校勘人衔名,私刻和坊刻本多在卷末镌刻书题记或牌记。由工于刻书前要请书法大家缮写上版,字体既美,校刻亦精,字体大都采颜、柳、欧阳笔法,其风格北宋质朴,南宋挺秀。所谓“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明高濂《遵生八笺》)则是宋刻本的共同特色。

元刻本

元代初期刻书承南宋遗风,字体也接近,常把元刻本误为宋刻本,后流行赵体字。元浙本多由士大夫经手,流风所及,自然流行赵体,渐有颜体字,字瘦一些、圆劲一些,不像南宋建本字那样横细竖粗。元代俗文化发达,故刻本中多简体字和俗字,许多简体字跟现代一致。

官刻、家刻中较少,经史文集中较少,坊刻和话本类书中较多。元本墨色稍淡,刀法也显软弱无力。早期用纸,白麻纸、黄麻纸兼而有之,中期以后,则多用黄麻纸。元朝皇帝为蒙古族。人名汉字都是音译、无法避讳也不用避讳。元人礼制观念淡薄,查禁的也不严,元刻本中几乎没有讳字。

明刻本

明代刻书情况,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明初至正德一百余年间,刻书风格继承元代余韵,无论官刻私雕,概括起来讲,那就是“黑口、赵字、继元”。

嘉靖(1522—1566)至万历(1573—1620)时期,近百年间,由于前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反映在刻书风格上,一洗前期旧式版式、行款、字体,全面仿宋。这一时期所刻的书,除了司礼监刻一遵旧式少有变化外,其余无论官雕私刻,完全变为另外一种风格,即“白口、方字、仿宋”。颇有宋版遗风。

嘉靖六家文选字体

万历后期至崇祯(1628-1644)时期,刻书风气又一变,字形由方变长,字画横轻竖重,更显死板,讳字也较以前为严。

清刻本

清代刻本繁多,综而观之,大致有如下特点:清代刻本以康熙为界,其字体变化分作两个时期,康熙以前是明万历后的风格,字体长方,横细竖粗。

猜你感兴趣:

1珠宝鉴定真伪的方法与技巧

2星月菩提辨别真伪的方法与技巧

3古瓷鉴别真伪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4哥窑鉴别真伪的技巧与秘诀

5鉴别红糖真伪的技巧与秘诀有哪些

校本部 部门地点  开放时间馆藏资源与读者服务期刊密集库(一) 校本部馆111e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 主要收藏:1985年以前(含1985年)社科类中文期刊(中图法A-K大类);1989年以前(含1989年)外文期刊,其中中文合订本期刊700余种,6000余册;外文合订本期刊1500种,27000余册。读者凭证阅览、复印须登记。 期刊密集库(二) 校本部馆111b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 主要收藏: 所有社科类外文期刊;1990年以后的外文期刊。其中,社科类外文合订本期刊160余种,2500册。读者凭证阅览,复印须登记。  图书密集库 校本部馆110a室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 收藏各类图书40万册,其中:外文原版图书3万册,书库实行闭架管理,读者凭证借阅图书。文献传递 校本部馆304室 周一至周五: 8:00-11:30、13:00-16:30 免费代查图书馆未收藏的文献子资源,也可发email向文献传递工作站提出申请。复印中心 校本部馆108室 周一至周五:8:00-16:30 提供复印、打印、写真等服务。  情报咨询中心 校本部馆202室 周一至周五:8:00-16:30 电子资源讲座,信息检索教学,科技立项和成果查新,文献收录引用检索服务,硕、博论文递交。  文献检索阅览室 校本部馆207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6:30 美国化学文摘(1907-2002年)自修区域 校本部馆 二楼大厅 周一至周日:8:00-22:00 阅览座位500席。大厅检索 校本部馆二楼大厅 周一至周日8:00-22:00 20台微机为iPAC书目查询系统用,可检索读者及书目信息 ,20台微机为网上资源查询系统用,可提供1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及12万种外文电子期刊的全文查询。流通部 校本部馆304室 周一至周五:8:00-17:45;周六、周日:8:00-16:30 馆际互借,离校手续、借书、还书。收藏各类图书60万册,其中:外文原版4万册,书库实行开架管理,读者凭本人证件入库借阅图书。中外文期刊阅览室 校本部馆404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主要收藏所有中文现刊和报纸以及文科86年以后的合订本期刊:其中中文现刊3000余种,中文报纸80余种;外文现刊约400种,外文报纸1种。中文合订本期刊约3000种,25000余册。阅览座位100席。复印须登记。网上资源阅览室 校本部馆504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90余台微机,用于师生学习上网、网上资源查询系统,可检索40种网上数据库和80余种光盘数据库、可提供1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及12万种外文电子期刊的全文查询。文科阅览室(1) 校本部馆606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中图法A大类到G大类中文文科图书7万余册,提供开架阅览服务,阅览座位198席。文科阅览室(2) 校本部馆607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中图法G大类到Z大类中文文科图书8万余册,提供开架阅览服务,阅览座位196席。理工科阅览室(1) 校本部馆706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中图法G大类到TL大类理工科类中文图书 7万余册,提供开架阅览服务,阅览座位90席。  理工科阅览室(2) 校本部馆707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中图法TM大类到Z大类理工科类中文图书及西文理科图书8万余册,提供开架阅览服务,阅览座位92席。古文献阅览室 校本部馆801室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 《四库全书》系列、古代史、近现代史丛书系列;古籍工具书系列。提供资料查询、复印、数码拍照服务,不提供自修学习。  文科研究阅览室 校本部馆804室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 上海地区作家捐赠的著作及相关研究著作。提供资料查询、复印、数码拍照服务,不提供自修学习。校本部馆804室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3:00-16:30 收藏外文社科类文献。提供资料查询、复印、数码拍照服务,不提供自修学习。校本部馆804室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3:00-16:30 收藏港台地区社科类文献。提供资料查询、复印、数码拍照服务,不提供自修学习。  校本部馆 804室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3:00-16:30 申报、民国日报、大公报等近现代报刊;民国丛书(1-5编);民国万有文库;民国集萃。提供资料查询、复印、数码拍照服务,不提供自修学习。校本部馆 804室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3:00-16:30 古籍线装书一万余册。美术阅览室 校本部馆802室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美术、建筑类中西文文献。提供资料查询、复印、数码拍照服务,不提供自修学习。文荟馆(延长校区) 部门地点开放时间馆藏资源与读者服务大厅检索文荟馆一楼参考咨询台周一至周日:8:00-22:004台微机为IPAC书目查询系统用,可检索读者及书目信息。中外文报刊阅览室文荟馆201室周一至周日:8:00-22:00  中文现刊近1400种,外文现刊近260多种,中外文报纸60多种及各类参考工具书,阅览座位60席,服务对象:全校师生。过刊阅览室文荟馆200室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6:30收藏2000年后已装订的中外文期刊共15388册,其中:中文过刊:9824册,外文过刊:4361册、俄文过刊185册,日文过刊501册。座位4席。流通部文荟馆302室周一至周五:8:00-18:00  周六、周日  8:00-16:30 读者办证、馆际互借、离校手续、借还书等。收藏各类中文图书35万册 ,外文图书13万册。书库实行开架管理,读者凭本人证件入库选书借阅。中文图书阅览室(一) 文荟馆301室周一至周日:8:00-22:00主要收藏计算机、机械、电子、材料科学等工科类图书,阅览座位148席。外文图书阅览室文荟馆400室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00-16:30主要收藏计算机、机械、电子、通讯、材料、冶金等工科类外文图书,阅览座位12席。中文图书阅览室 (二)文荟馆401室周一至周日:8:00-22:00主要收藏计算机、机械、电子、通讯、材料、冶金等工科类中文图书,阅览座位108席。过刊库文荟馆(老馆)一至四楼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00-16:30收藏2000年以前的中外文期刊,其中:中文,外文过刊:60064册、俄文过刊9000册,日文过刊12800册。收藏2000年后的中文自然科学类、学报类及各类文摘约440册。综合文献阅览室文荟馆501室 周一至周日 8:00-22:00二次文献工具书查询、阅览,阅览座位98席。服务对象:全校师生。联合馆(嘉定校区) 部门 地点 开放时间 馆藏资源与读者服务 中外文报刊阅览室 联合馆109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管理科学、经济学、商学及图书情报学等学科专业报刊杂志。中文现刊700余种、外文现刊80余种、中文报纸60余种。本室提供全开架阅览、阅览座位144席。 合订本报纸阅览室 联合馆109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00-16:30 收藏合订本报纸82种,提供各种报纸的回溯性全文查阅,并可按年代进行计算机查目。其中收藏较全的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 中外文过刊阅览室 联合馆105室 周一至周五: 8:00-11:30、13:00-16:30 收藏管理科学、经济学、商学及图书情报学等学科的专业报刊杂志。中文过刊:500余种、15000余册,外文过刊:70余种、3000余册,中文合订本报纸:90余种, 7000余册。本室提供全开架阅览服务,阅览座位16席。 学生阅览室 联合馆111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提供:1 经济学、管理科学图书;2部分参考工具书。阅览座位:230席;服务对象:研究生、留学生和本专科学生。 借还书处 联合馆206室 周一至周五:8:00-18:00,周六、周日:8:00-16:30 馆藏资源:50万册,其中:文科类图书45万册、理科类图书2万册、外文图书3万册,书库实行开架管理,读者凭本人证件入库借阅图书。 流通三线书库 联合馆208室 周一至周五: 8:00-16:30 收藏理工类外文原版图书5万册,文科类中文图书10万册,提供毕架借阅。 教师研究生阅览室 联合馆315室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收藏中文文科类图书约5万册,其中工具书约1万册,理科类图书5000册,工具书1000册。外文文科类图书1万余册,其中工具书2000册,阅览座位240席。服务对象:教师、研究生、留学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 参考咨询及电子阅览室 联合馆417室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6:30以上开放时间内容来源于

河南公办二本院校,详细介绍如下:

一、郑州大学:

1、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

2、截至2022年3月,学校总占地面积6100余亩,设有55个院系,开设118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7万余人,研究生24万余人,以及来自103个国家的留学生2700余人。

二、河南大学:

1、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郑州龙子湖校区和开封明伦校区,金明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量近1300万册卷件,设36个学院教研部。

2、开设99个本科专业,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4600多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

三、河南师范大学:

1、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先后历经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等阶段,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

2、截至2022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139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42万平方米,中外文纸质图书31787余万册,电子图书89669余万册。古籍特藏部珍藏有《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原版古籍文献4327册,《中华再造善本》《万有文库》《民国集萃》四库系列等珍贵影印古籍文献近6万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