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草石蚕1的功效与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中草药:草石蚕1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

草石蚕

(《本草拾遗》)

异名石蚕(《本草图经》),石奇蛇(《生草药性备要》),石祁蛇(《岭南采药录》),白伸筋、石伸筋(《江西民间草药》),白毛岩蚕、岩蚕(《浙江民间草药》),老鼠尾(《泉州本草》),土知母、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闽东本草》),上核树、骨蛇药、马骝尾、筋碎补(《广西药植名录》),白毛蛇(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白毛骨碎补(《福建中草药》),石岩蚕、白花石蚕、毛石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或全草。

植物形态圆盖阴石蕨,又名:阴石蕨。

多年生草本,高13~23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白棕色狭鳞片。叶远生;叶柄长5~75厘米,基部有关节;叶片三角形,长8~15厘米,宽7~10厘米,3~4次羽状分裂;基部羽片最大,披针状三角形,长5~8厘米,宽5~7厘米,其基部下向的2次小羽片最大,卵圆披针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其余各对2次小羽片矩圆形,基部楔形,羽状深裂,裂片钝头;叶亚革质,无毛。孢子囊群在叶缘之里;囊群盖圆形,仅基部附着。孢子期5~11月。

生于溪边岩石上或树上。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采后除去叶及须根,晒干。或鲜用。

药材根茎呈长条状,扭曲,有时分枝,长5~25厘米不等,直径约3~9毫米。表面密被膜质鳞片,灰白色至灰褐色,散生深棕色须状根,并具少数除去叶柄及须根后的痕迹。质脆,易折断,断面棕色或绿色,可见点状维管束,排列成一环。气微,味淡。

产浙江、江苏、广东、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有机酸、氨基酸、酚类、糖类。

性味甘淡,凉。

①《浙江民间草药》:"根茎:性凉,味酸辛。"

②《泉州本草》:"根茎:味淡,性平,有小毒。"

③《闽东本草》:"根茎:性凉,味甘淡,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风湿痹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带下,蛇伤。

①《本草拾遗》:"根:浸酒除风破血;主溪毒,煮食之。"

②《本草图经》:"根:主走注风,散血止痛,其节亦堪单用,捣筛取末,酒温服之。"

③《生草药性备要》:"根茎:祛风去湿。浸酒捽筋骨。"

④《岭南采药录》:"根:煅灰,沸水冲服。治哮喘,气痛,肚痛;为末治蛇疮。"

⑤《江西民间草药》:"根茎:治妇人黄白带,湿热黄疸,手脚拘挛骨节痛。"

⑥《浙江民间草药》:"根茎:善治风痹,止吐血。"

⑦《泉州本草》:"全草:驱风镇痉,退风湿热,止痛解毒。治中风口眼歪斜,瘫痪,风湿性疼痛。"

⑧《闽东本草》:"根茎:治喉蛾,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淋病;外敷手足脱臼。"

⑨《广西药植名录》:"根茎:治跌打,咳嗽,黄病,小儿疳积。"

⑩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祛风散湿,凉血利尿。治破伤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血尿。"

⑾《福建中草药》:"根茎:清热凉血,除湿通淋。治肺痈,乳痈,淋浊,便血,带状疱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宜忌①《泉州本草》:"因虚劳引致瘫痪者不可用。"

②《闽东本草》:"脏寒者忌用;多服令人泻。"

选方①治中风口眼歪斜、瘫痪及气血虚弱、头痛头眩:阴石蕨干全草为末。每次一钱,泡酒服。(《泉州本草》)

②治风湿性关节酸痛或腰背风湿痛:阴石蕨干全草四两。浸酒一斤,频服。(《泉州本草》)

③治腰肌劳损,关节酸痛:阴石蕨根茎三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扭伤:阴石蕨鲜根茎去毛,捣烂,敷伤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肺痈:鲜阴石蕨根茎一至二两。水煎,调冰糖服。

⑥治乳痈:鲜阴石蕨根茎适量,捣烂外敷。

⑦治带状疱疹:鲜阴石蕨根茎,捣烂绞汁,调雄黄末少许,搽抹患处。(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⑧治风火牙痛,扁桃腺炎:阴石蕨根三至五钱。水煎服。(《实用中草药》)

⑨治牙龈肿痛:阴石蕨根茎三至五钱(鲜者倍用)。煎汤去渣,同鸡蛋煮服。(《闽东本草》)

⑩治横痃:鲜阴石蕨根茎同白糟或醋糟共杵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⑾治咯血,荨麻疹:阴石蕨根茎三两。水煎,加白糖适量,早晚空腹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提醒您:草石蚕1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苦地胆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天芥菜、鸡疴粘(《纲目》),土柴胡、马驾百兴(《生草药性备要》),草鞋底(《岭南采药录》),地胆头、磨地胆(《广州植物志》),牛插鼻、铁烛台、披地挂、地枇杷、牛托鼻(《福建民间草药》),土蒲公英、吹火根、毛兜细辛(《广西中兽医药植》),铺地娘(《南宁市药物志》),铁扫帚、铁答杯、铁丁镜、一刺针(《闽东本草》),铁灯柱、毛刷子(《江西民间草药偏方》),地苦胆(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来源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地胆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有时全体被白色紧贴的粗毛。茎二歧分枝,枝少而硬,粗糙。单叶大部基生,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45厘米,基部渐狭,先端钝或短尖,边缘略具钝锯齿:茎生叶少而细,叶柄长5~15毫米,基部扩大抱茎,或近无柄。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朵,生于枝顶;通常有3片叶状苞,苞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15厘米;头状花序在每一花束内有多个,密集;总苞片长8~10毫米;花托无毛;小花全为管状,两性,淡紫色,长7~9毫米,先端4裂,一边开裂,裂片稍阔展;雄蕊4~5,略伸出管外;子房下位,1室。瘦果有棱,顶端具长硬刺毛4~6。花期8~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生长于山谷、村边及路旁、荒地、耕地等低草丛中。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苦地胆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末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空,茎生叶少而小。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以叶多、无花者为佳。

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其特征为茎分枝极多,被毛,叶生于茎枝上,椭圆形或矩圆形,花白色。

化学成分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毫克),对金**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药18~24克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苦辛,寒。

①《纲目》:"味苦。"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④《闽南民间草药》:"苦,微寒,无毒。"

归经①《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脾、肝三经。"

功用主治凉血,清热,利水,解毒。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治肠风下血。"

②《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

③《广州植物志》:"治湿热。"

④《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

⑤《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

⑥《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

⑦《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①《南宁市药物志》:"体虚者忌之。"

②《广西中药志》:"寒症勿用。"

③《泉州本草》:"孕妇慎用。"

选方①治鼻出血:地胆头、猪肝各酌量。同煎服,连服三至四次。

②治阳黄疸:地胆头连根叶洗净,鲜者四至六两。煮肉食,连服四、五天。

③治单腹殿胀:苦地胆二两。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猪肉炖服。(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尿闭:地胆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脚气:苦地胆全草一至二两,豆腐二至四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热淋:鲜地胆草三两,瘦猪肉四两,食盐少许。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间草药偏方》)

⑦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地苦胆二钱。泡入300毫升热开水中半小时,内服,每天一剂。亦可制成片剂含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⑧治腋下生肿毒,散肿止痛,脓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肿毒:天芥菜以盐醋同捣敷之。(《医林集要》)

⑨治痈肿:一鲜地胆草全草煎水,熏洗患处。二地胆草全草七钱,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间草药偏方》)

⑩治指疔、乳痈:鲜地胆草全草适量,酌加甜酒酿糟同捣烂,敷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偏方》)

⑾治丝虫病淋巴管炎: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蛇伤:天芥菜同金沸草入盐捣敷之。(《纲目》)

⒀治翼状胬肉:苦地胆十斤,醋二十斤,铜块一斤。先将铜烧红,立即放入醋中,取出烧红,再入醋,如此反复数十次,再将新鲜苦地胆放入醋中浸泡一个月,过滤,滴眼用(有 感不用特殊处理,半小时后恢复正常)。(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炎症

将地胆头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6克,每日肌注2~3次,每次2~4毫升。共观察112例,其中肺炎29例,上呼吸道炎24例,淋巴腺炎18例,肠伤寒12例,肺气肿合并感染10例,急性肝炎9例,支气管炎8例,皮肤感染2例。结果治愈68例,好转(症状好转后合用抗菌素;或先用抗菌素无明显疗效而改用本药治愈者)38例,无效6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②治疗口腔溃疹

地胆头干品1两,水煎服,每日1剂。经治22例,18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数3天。观察3个月无复发。副作用:个别服后腹部不适。老年及小儿宜慎用。

提醒您:苦地胆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钩吻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钩吻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钩吻的药理作用 29 毒性 210 性味 211 功能主治 212 钩吻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附方 2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钩吻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钩吻 3 用到中药钩吻的中成药 1 拼音

gōu wěn

2 《辞典》:钩吻

21 出处

《本经》

22 拼音名

Gōu Wěn

23 钩吻的别名

野葛(《本经》),秦钩吻、毒根(《吴普本草》),冶葛、胡蔓草(《南方草木状》),黄野葛(《千金方》),除辛(《蜀本草》),吻莽、断肠草(《梦溪笔谈》),黄藤、烂肠草(《纲目》),朝阳草(《生草药性备要》),大茶药、虎狼草(《岭南采药录》),梭葛草(《福建民间草药》),黄花苦晚藤(《广西药植图志,),黄猛菜(《广西中药志》),大茶藤、大炮叶(《中国药植图鉴》),苦晚公、荷班药(《岭南草药志》),发冷藤、大茶叶、藤黄(《广西药植名录》),大鸡苦蔓、羊带归、梭柙(《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24 来源

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全草。全年可采。

25 原形态

常绿藤本,枝光滑。叶对生,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2厘米,阔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叶柄长12厘米。3歧分枝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苞片2,小而狭;萼片5,分离,长约3毫米;花冠漏斗状,先端5裂,长1~16厘米,内有较淡的红色斑点,裂片卵形,先端尖,较花筒为短;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丝状,柱头4裂。蒴果卵状椭圆形,长10~14毫米,直径6~8毫米,分裂为2个2裂的果瓣。种子多数,有翅。花期8~11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26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的草丛或灌丛中。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27 化学成份

根、茎、叶含生物堿钩吻素子、寅、卯、甲、丙、辰,其中钩吻素子的含量最高,钩吻素寅性剧毒,为最重要的有效成分。另报道福建产钩吻根中含钩吻素甲、子、卯、丁、戊;广东产钩吻根中含钩吻素子、卯、丁、戊。

28 药理作用

根、茎、叶三部分均有剧毒。对于大茶药和北美大茶药之化学与药理,卅年代我国学者有较详尽的研究。钩吻的主要毒性成分为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卯等。其作用性质与北美钩吻中所含生物堿钩吻素甲、钩吻素乙相似,但毒力稍逊,钩吻素寅对家兔之最小致死量为08毫克/公斤。中毒之主要症状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死于呼吸停止。致死量之钩吻素乙使动物呼吸停止后,心脏仍继续跳动,呼吸之抑制并非中枢性,去大脑或切断迷走神经均不影响钩吻素乙对呼吸的抑制,麻黄堿、印防已毒素亦无显著解救作用。另一方面,对末梢性的神经肌肉装置,并无直接麻痹作用。钩吻素乙对连神经之离体膈肌,能抑制并停止其节律收缩,与在位膈肌之作用相同。呼吸停止后直接 膈神经,仍能引起膈肌收缩。此外,在动物中毒后,皆表现眼睑下垂、垂头、脚软、全身肌肉虚弱,故推测其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原之麻痹。

钩吻素甲对小鼠有镇痛作用,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但也有报告,如与阿斯匹林合用则镇痛作用增强,胜过单用时之效力,并称在临床上也获得较好效果,推荐的剂量,阿斯匹林为300~500毫克,钩吻素甲为05~2毫克。

钩吻素乙对循环系统无显著作用。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此可被氯化钡、肾上腺素所拮抗,但阿托品无效。小量时引起脉搏加速,乃由于迷走张力之降低,此时血压可仍无明显变化;大量时则抑制心脏而招致血压下降,降压主要由于心脏之抑制,部分也由于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的下降;中毒量可引起心室颤动。钩吻素甲能阻断电 心迷走神经或注射乙酰胆堿引起之降压反应。它有微弱的5羟色胺样作用,能加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对犬、兔小肠及子宫,小量略兴奋,大量抑制,乃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国产钩吻对平滑肌亦呈抑制作用,并与乙酰胆堿、氯化钡相拮抗。钩吻素甲无箭毒样作用,不麻痹神经节,亦无中枢镇静作用。国产钩吻与钩吻素甲有散大瞳孔的作用。

临床上有用钩吻素甲治疗神经痛,特别是三叉神经痛,也有用其酊剂治急性脊髓灰白质炎。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甚近,故应用时需十分小心,严密观察,特别是呼吸的情况。局部可用于扩瞳,但 性大,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29 毒性

本品剧毒,根和叶(尤其是嫩叶)毒性最大。误服后极易引起中毒,甚或致死。中毒时主要表现:①神经肌肉症状:眩晕,言语含糊,肌肉弛缓无力,吞咽困难,呼吸肌周围神经麻痹,共济失调,昏迷等;②眼部症状:复视,视力减退,睑下垂,瞳孔散大等;③消化系症状:口腔、咽喉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腹胀等;④循环及呼吸系症状:早期心跳缓慢,以后加快,呼吸困难,呼吸麻痹,虚脱等。症状出现快慢,与服法有关。用根煎水或服新鲜嫩芽,症状多立即出现,服根者症状出现较慢,有2小时始出现者。解救方法:洗胃,催吐,导泻,输液及对症治疗。中药可用三黄汤(黄芩、黄连、黄柏、甘草)灌服,蕹菜汁灌服或积雪草捣烂拌茶油灌服,金银花连叶捣烂榨汁拌黄糖灌服,细叶黄栀子(茜草科)加茅根煎水灌服。民间经验,用新鲜羊血乘热灌服解救,临床证实,确有效果。

210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辛,温。"

②《吴普本草》:"雷公:有毒。"

③《别录》:"有大毒。"

④《岭南采药录》:"苦,寒,有大毒。"

⑤《广西药植图志》:"辛微苦,有大毒。"

211 功能主治

祛风,攻毒,消肿,止痛。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

①《本经》:"主金疮,乳痓,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

②《别录》:"破症积,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

③《蜀本草》:"主喉痹咽中塞、声变,咳逆气,温中。"

④《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毒,洗螆癞。"

⑤《本经逢原》:"紫者破血积,青者破痰积。"

⑥《岭南采药录》:"不论根茎叶,以之煎水外洗,能散风热毒,洗疥癞及癣。凡花柳毒、下疳,以之煎浓汁,浸二、三次。"

⑦《广西药植图志》:"捣烂外敷治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梅毒恶疮,风痹;制膏敷贴消肿瘤。"

⑧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攻毒拔毒,杀虫,止痒,散瘀止痛。治皮肤湿疹,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

212 钩吻的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煎水洗或烟熏。

213 注意

本品有剧毒,只作外用,切忌内服。

《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黄芩。"

214 附方

①治疥癞:断肠草、白芷、青黛、五倍子、枯矾、马前子、蛇退各二钱,梅片四分,松香、雄黄各一钱五分。共为细末,以蜡油熔化和药膏贴之。(《岭南草药志》)

②治瘰疬:断肠草根,红老木薯,二味酌量。共捣烂,用酸醋煎一小时取起,候冷敷患处,连敷三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痈疮肿毒:生断肠草四两,黄糖五钱。共捣敷患处。(《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痈疽:断肠草晒干研末后,混合凡士林,制成软膏敷患处。

⑤冶远年臁疮:鲜大茶药一斤,煎水洗患处,日洗数次,洗后将药叶一张贴疮口。

⑥治瘭疽:大茶药叶、石灰。二味捣烂,贴患指第三节,有脓即溃,无脓即消。(④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⑦治风湿关节痛:干断肠草一两,防风二钱,独活一钱。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广西药植图志》)

⑧治刀伤:断肠草捣烂,敷伤口。(《岭南草药志》)

215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钩吻的方剂 白矾汤

克附子3克功能主治:《辨证录》卷十方之白矾汤主治钩吻中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圣

更多用到中药钩吻的方剂

古籍中的钩吻 《证类本草》:[卷第十]钩吻

野。(半夏为之使,恶黄芩。)陶隐居云∶五符中亦云钩吻是野葛。言其入口则钩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牵挽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钩吻

而性热如火也。岳州谓之黄藤。集解《别录》曰∶钩吻生敷高山谷及会稽东野。折之青烟出者,名固活。二月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黄精

、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其叶乃与钩吻相似,惟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六]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今之食后时或恶心。欲吐不吐之病也。故以豉汤吐之。钩吻。与芹菜相似。误食之杀人。解之方。(〔原注〕肘后

《证类本草》:[卷第六]黄精

、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黄精叶乃与钩吻相似,唯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

更多古籍中的钩吻

用到中药钩吻的中成药 丹参

1、荔枝树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它的遗传性要求花芽分化期有相对低温,但最低气温在-2至-4℃又会遭受冻害;开花期天气晴朗温暖而不干热最有利,湿度过低,阴雨连绵,天气干热或强劲北风均不利开花授粉。

2、中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北纬18-29度范围内,广东栽培最多,福建和广西次之,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省也有少量栽培。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

3、荔枝大部分是种在丘陵、坡地,这些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层较浅,保水保肥能力差,如不注意土壤管理,荔枝的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

扩展资料:

荔枝营养丰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B、C等,并含叶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种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荔枝具有健脾生津,理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津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气疼痛等症。现代研究发现,荔枝有营养脑细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

并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然而,过量食用荔枝或某些特殊体质的人食用荔枝,均可能发生意外。

参考资料:

--荔枝

木蓝

(《本草图经》)

异名槐蓝(《本草拾遗》),大蓝、大蓝青(《生草药性备要》),水蓝(《岭南采药录》),小青、印度蓝(《中国树木分类学》),青仔草、野青靛(《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木蓝的叶及茎。

植物形态木蓝

直立灌木,高40~60厘米。小枝被银白色短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5厘米;小叶通常9~13片。对生,卵。枚矩圃形或长椭圆形,长15~18厘米,全缘,披有丁字形毛,叶干时带蓝黑色。总状花序,疏松,近无梗,长16~35厘米;萼小,斜形,银白色,上部5齿裂,齿牙与萼筒等长;花冠蝶形,红**,旗瓣圆形至矩形,翼瓣卵圆形,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匙形,爪上有一距;雄蕊10,2束;子房无柄,花柱短,内弯,柱头头状。荚果长约25厘米,无毛。种子8~12枚,不为念珠状。

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大靛根)以及叶的加工制成品(青黛、蓝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全草含靛甙,水解后生成3-羟基吲哚,此成分氧化生成靛败。种子含多糖。

性味苦,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②《福建中草药》:"微苦,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去瘀止血。治乙型脑炎,腮腺炎,目赤,疮肿,吐血。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疮肿,去瘀生新。""叶治眼热膜,吐血。"

②《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预防乙型脑炎:木蓝鲜枝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每三天一次,连服数次。

②治乙型脑炎:木蓝鲜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

③治腮腺炎:木蓝鲜全草一两,水煎服;另用木蓝鲜叶和醋捣烂绞汁,涂抹患处。(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提醒您:木蓝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广东土牛膝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须公、六月霜(《生草药性备要》),白须公(《本草求原》),牛舌大黄、小罗伞(《岭南采药录》),六月雪(《陆川本草》),大麻(《广西中草药》),飞机草、石辣、白花姜(《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为菊科植物华泽兰的根。

植物形态华泽兰,又名:大泽兰。

多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枝蜿蜓状,稍被短柔毛。单叶对生,有短柄,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粗齿,无毛或近无毛,脉显明,脉上毛密;叶柄长3~10毫米,具短柔毛。头状花序,有短梗,在茎顶端排成紧密聚伞花序,每一头状花序有花5~6朵,总苞片约10枚,覆瓦状排列,长圃形或卵形,不等大,先端钝,边缘干膜质,小花皆为管状,两性,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雄蕊5,聚药,花药基部钝;子房下位,1室,花柱伸出花冠外,柱头2深裂。瘦果圆柱形,微有毛。通常有5棱;冠毛1列,刚毛状。花期7~9月。

生于山坡荒地上。分布我国各地。

本植物的叶(六月雪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辛苦,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

②《陆川本草》:"辛,凉。"

③《岭南草药志》:"甘苦,性凉。"

功用主治祛风,消肿,清热,解毒,行瘀。治白喉,乳蛾,咽喉红肿,吐血,血淋,外伤肿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牡筋骨,补足胫,煲水洗亦可。"

②《本草求原》:"壮筋骨,健腰膝。"

③《岭南采药录》:"散血止痛,理脚气,取其根煎酒服。凡病腿足红肿,色亮,其热如火,和豆腐渣捣烂敷患处。"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止吐血,解热,驱风,利尿,外敷消红肿。"

⑤《陆川本草》:"退热、消炎、解毒,治心肺热。白喉及一切喉症。"

⑥《岭南草药志》:"宽筋活络,解热凉血,宣痹行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忌用。"

选方①预防白喉:土牛膝干根祖末三至五钱。经三次水煎,收集过滤浓缩成为浓缩液,分一至三次服,连服四天,为一个预防用量。如疫情未扑灭,药后十五天,可服第二个预防用量。(《岭南草药志》)

②治白喉:土牛膝三两,山大颇根二两,木患子根一两。上药切片,加水2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加糖适量。用法:1~2岁服200毫升,3~6岁服250毫升,7~12岁服400~600毫升,成年人服1000毫升,每天分四至五次服。重症患者可加倍药量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③治喉痛、单双蛾喉:六月雪鲜根半斤,捣烂榨取自然汁,加盐少许,或和熊胆皮、甘草适量,煎浓汁,缓缓吞咽,并留一部分含漱。(《岭南草药志》)

④治感冒高热:六月雪二两。切碎,煎浓汁,加蜜糖调服。(《岭南草药志》)

⑤治血淋:六月雪二两。加少量米酒,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⑥治蛇缠指头(癝疽):六月雪鲜根一两,斑蝥虫十只。米酒三两,水一碗,同煮成浓汁,待温浸患指,冷则换浸温液,至痛止为止。

⑦治汤火伤:六月雪煎取浓汁,冷敷患处。

⑧治毒蛇咬伤:六月雪根酒浸液,外涂红肿处;另用六月雪、山芝麻、金锁匙、走马风各三钱,水酒各半煎服。(⑧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提醒您:广东土牛膝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金樱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金樱根的别名 24 来源 25 性状 26 化学成份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金樱根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金樱根的临床应用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金樱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金樱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金樱根 1 拼音

jīn yīng gēn

2 《辞典》:金樱根

21 出处

《日华子本草》

22 拼音名

Jīn Yīnɡ Gēn

23 金樱根的别名

金樱蔃、脱骨丹(《生草药性备要》)。

24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或根皮。8月至翌年2月,挖出,洗净,切断,晒干。

25 性状

根呈圆柱形,略扭曲,表面紫黑色,有纵直条纹;木栓层呈片状,可以剥下。断面木部占大部分,呈明显的放射状;皮部棕红色。质坚硬,体重。无臭。

26 化学成份

根皮含丰富的鞣质。

27 性味

酸涩,平。

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②《纲目》:"酸涩,平,无毒。"

③《陆川本草》:"甘,平,微涩。"

④《重庆草药》:"味甘酸,性温,无毒。"

28 功能主治

固精涩肠。治滑精,遗尿,痢疾泄泻,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痔疾,烫伤。

①《日华子本草》:"治寸白虫,金樱根,锉,二两,入糯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合,空心服,须臾泻下;又,金樱根皮,炒,止泻血及崩中带下。"

②《纲目》:"止滑痢,煎醋服化骨哽。"

③《生草药性备要》:"旺血,理痰火,洗疳疔,痔疮。"

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红崩白带,月经不调,并治遗精。"

⑤《岭南采药录》:"内伤吐血,和猪精肉煎服。止牙痛可含漱少许。"

⑥《陆川本草》:"治烫伤,风湿骨痛,子宫下垂,敷疮疖。"

⑦《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涩精气,敛喘咳。"

29 金樱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210 附方

①治遗精:金樱子根二两,五味子三钱。和猪精肉煮服之。(《岭南草药志》)

②治小儿遗尿:金樱子根五钱至一两,鸡蛋一枚。同煮,去渣,连蛋带汤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泄泻:金樱根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妇女崩漏:金樱根二、三两,猪瘦肉四两。加水同炖,去渣,服汤及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⑤治子宫脱垂:金樱子根四两,加水煎熬四至五小时,去渣取汁,临睡前加甜酒或三花酒二至四两冲服。(《广东中医》4(12):490,1959)

⑥治胃痛:一金樱子根第二层皮四两,煎服或捣汁用开水冲作茶饮。(《岭南草药志》)

二金樱子根四两,白银香根四两,苦楝子根四两。共研末,每服一钱,开水冲服。(《岭南草药志》)

⑦治腰脊酸痛,风湿关节痛:金樱根一两和猪蹄子或猪脊髓炖服。(《闽东本草》)

⑧治小儿脱肛:金樱根一至二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⑨治汤火伤:金樱根洗净,去表面粗皮,取二层皮切碎,加糯米少许,同擂烂,再加适量清水,放入锅内煮沸,过滤,待冷,用鸭毛蘸药汁搽涂患处,日二、三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跌打损伤:金樱子根一两,过江龙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⑾治下肢流火屡发:金樱根三两,水煎,取汤煮鸡蛋三个,加入冰糖一两溶化,饭前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⑿治疖毒初起:金樱子根磨成浆糊状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211 金樱根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子宫脱垂

用金樱子根4~6两,加水800毫升,煎至300~400毫升,凉后加酒2两,睡前顿服,隔日1次。治疗320例,其中Ⅲ度122人,痊愈54人,(占44%),转为Ⅰ度31人,转为Ⅱ度26人,无效11人;Ⅱ度119人,痊愈77人(占647%),转为1度37人,无效5人。治程中仅部分病人对酒有轻度反应如头晕、恶心、出汗等,短时间即可消失。

②治疗烧灼伤

取鲜根水煎,去渣后浓缩成半流浸膏,按4:1的比例再加入花生油,高压消毒备用;或用干根1斤,加水没过药面2~3寸,煎成浓汁15~20斤。用于涂敷创面,每日4~5次。共治180例,均愈。有1例Ⅰ~Ⅱ度烧伤、面积35%的患者,涂药后5~8天即脱痴愈合。

③治疗细菌性痢疾

取鲜根洗净切碎水煎。每斤药根加水2斤浓缩成1斤,然后加红糖2两,冷却后用纱布过滤。1岁以下10毫升,2~5岁15毫升,6~8岁20毫升,11~15岁40毫升,15岁以上80~100毫升,日服1次。

④治疗急性阑尾炎

用金樱子根5钱,大血藤1两,加水煎成200毫升为1日量,两次分服。治疗急性阑尾炎瘀滞型32例,有一定效果。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金樱根的方剂 甘和茶

山楂(炒)30g救必应300g水翁花1500g金樱根1500g岗梅1500g制法:以上二十味,加水

金鸡胶囊

标准:拼音名:JinjiJiaonang处方:金樱根鸡血藤千斤拔功劳木两面针穿心莲性状:本品为胶囊

广东凉茶颗粒

18g火炭母46g金沙藤104g广金钱草27g金樱根106g制法:以上十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半小

三金颗粒

li标准编号:WS3一B一374698处方:金樱根金刚刺羊开口海金沙藤积雪草制法:以上五味,加水

快应茶

S3B359398处方:岗梅18750g金樱根9375g鸭脚木皮4688g火炭母6250g救

更多用到中药金樱根的方剂

用到中药金樱根的中成药 三金片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金樱根、菝葜、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制成糖衣片,一

妇科千金片

片FukeQianjinPian处方: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党参制

甘和茶

山楂(炒)30g救必应300g水翁花1500g金樱根1500g岗梅1500g制法:以上二十味,加水

金鸡胶囊

标准:拼音名:JinjiJiaonang处方:金樱根鸡血藤千斤拔功劳木两面针穿心莲性状:本品为胶囊

广东凉茶颗粒

18g火炭母46g金沙藤104g广金钱草27g金樱根106g制法:以上十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半小

更多用到中药金樱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金樱根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蛊毒

服。)栗(烧吹。)乳香(水研。)桑椹(嚼咽。)金樱根(煎醋。)浆水脚(同磁石、橘红,丸咽。)蚯蚓泥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三十一]发背

如面,将绢铺服半别治发背热盛,速用此,止痛药方金樱根洗去粗皮,锉捣一盏,生甘草半两同杵,用水三碗,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四枳]金樱子

时。取汁熬膏。味甘。全断涩味。都失本性。大误。金樱根气味与子同。准绳用治阳证脱肛。下寸白虫。取东行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九痈疽门]发背

字)木香(一分)丹砂(研一钱)鬼腰带根(洗锉)金樱根(洗锉各半碗)上都用水五碗。煎至两碗半。入酒一

《医碥》:[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脱肛

中草药:草石蚕1的功效与作用

草石蚕 (《本草拾遗》) 异名石蚕(《本草图经》),石奇蛇(《生草药性备要》),石祁蛇(《岭南采药录》),白伸筋、石伸筋(《江西民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