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香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异香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魏氏家藏方》卷九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异香丹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异香丹 1 拼音

yì xiāng dān

2 《魏氏家藏方》卷九 21 组成

白芷1两,藿香叶(新者,净洗)1两,零陵香叶1两,木香(不见火)1两,桂花(不见火)1两,香附子(去毛,净洗)1两,甘松(净洗)1两,丁香(不见火)1两,鸡心槟榔1两,白豆蔻仁1两,榆柑干3钱(去核),当归(去芦头,洗净,酒浸1宿,焙干)半钱。

22 主治

劳心思虑过度,胃中客热上攻,口气,齿衄,时时出血,牙齿浮动或疼痛,不能咀嚼饮食。

23 异香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化。7日后,口有异香,面色光泽。

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甘草膏子为丸,如鸡头子大。

古籍中的异香丹 《针灸大成》:[卷六足少阴经穴主治]足少阴肾经穴歌

败命,春茗要别陈新,渗淡泻水之剂宜慎,烧炼助火之丹勿餐。东垣曾谓肉桂独活报使,钱氏独用地黄枸杞引经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七胁痛门]药方

、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温服。或为末酒调服。(东垣)异香散治腹胁痞闷。莪术三棱益智仁甘草(各钱)青皮陈皮

《简明医彀》:[卷之三]厥证

寒)治阴厥。冷甚,重用附子、肉桂;腹痛,吴茱萸。异香平胃散治尸厥,中恶邪气。苍术(二两)陈皮浓朴(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痞癖门

半两)上未,醋糊丸,绿豆大。每服三丸,淡姜汤下。异香散取积后调理脾胃。莲肉(二两)莪术(煨)益智仁三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门]脱疽论第十八

本 期 导 读

脾胃不和百病生。来看《伤寒论》如何治疗脾胃的问题(内附医案)

很多朋友在后台反应,想了解脾胃调理的知识。的确,现在几乎全民脾虚,十人九个肠胃不舒服,消化不好,吸收差,脸色也暗沉不好看。

我们又处在一个讲究吃饭的 社会 ,问候别人常说,你吃了吗?这实实在在是一句对脾胃 健康 的关怀和提醒。

再加上我们现在哪一个人不天天在思虑沉重的工作压力、繁重的学习负担和艰巨的养家糊口的任务。心思过重,想多了,心里就不平衡了,所谓忧思伤脾,长期在这种忧思和焦虑的情绪中,脾胃就受伤了。

现在有哪几个人敢说自己脾胃健壮的?

你的肠胃哪不舒服?

胃口佳, 食 欲忒好,吃嘛嘛香,特别能吃,但 吃了又不吸收不长肉

经常容易饿,但吃了又觉得 胃胀

虽然 感觉饿,但不想吃 ,只能勉强自己吃下

胃口一般,能吃,但是吃完容易 胃胀胃痛

肠胃特别敏感 ,一换个地方或者换季、一紧张,不管吃什么就闹肚子

明明胃 怕吃冷的,但总想吃凉的 ,喜欢吃凉的,但吃了又不舒服

总觉得 胃胀、腹胀,打嗝 ,自觉肚子里有很多气

反酸,烧心,胃里有 烧灼感

胃痛胃胀,怕吃凉的, 一吃冷的胃痛 明显,还拉肚子

情绪紧张或者一 生气就胃痛 、胃胀

大便不好 ,经常腹泻或经常便秘,或者腹泻便秘交替发作,或者时干时稀

明显不吸收, 吃什么拉什么 ,大便能看到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长年 便秘 ,不吃水果就大便燥结,一直在用通便药

不想喝水 ,一喝水就恶心想吐,或者一整天都不觉得口渴,喝水很少

晚饭 吃多就睡不好 ,或者不能吃晚饭,吃了半夜就胃痛上医院

有 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炎 等病史

你中招了几个?

上述罗列的这些症状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这块,实际上,中医里提到的「脾胃」,《伤寒论》讲的「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不单单说的是饮食这块,实际上是涵盖了多个系统的机能,包括了心肺、消化、精神心理、生殖等等方面。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今天专门来讲这种以肠胃不适、消化二便出现问题为突出表现的「脾胃不调」的情况。

脾胃为啥老有这些问题

1食欲问题

脾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食欲问题。你的胃口还好吗?

消谷善饥 ,是指易饥饿而食欲旺盛,这多数是 有里热 的表现,里热消食,食欲亢进,如《伤寒论》提到的「 合热则消谷喜饥 」,就是遇上有热的话,这个人就会非常容易饥饿,吃得很多。一般可伴有口渴饮水多,口臭,口腔溃疡,便秘等症。

不欲食 ,是指没胃口,不怎么想吃东西,但还是能勉强吃下一些。

大家熟悉的《伤寒论》96条讲「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 」食欲不佳,不想吃东西,这是有轻度的胃虚在。

「饥而不欲食」一症,传统中医多认为是胃阴不足引起的,多用益胃汤或者山药、麦冬等以图滋养阴液胃津之功。那么是不是都可以这么处理呢?

《伤寒论》326条讲「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 疼热 。饥而不欲食。食则吐 。下之利不止。 」这里出现了消渴,饥不欲食,感觉饿,但不想吃东西,为什么呢?

「饥不欲食」这是中焦问题,有里热(心中疼热)和水饮(吐利)夹杂影响到消化的情况,出现胃虚,这个时候如果强行饮食,勉强吃进去,就要呕吐。如果用攻下的方法,那就会下利、腹泻不止。

还提到了一个比较特别的症状「消渴」,很多人一看到它就想到糖尿病,中医里的消渴证包括一部分的糖尿病类型,但不能完全划等号。「消渴」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口渴,喝水多,但同时伴随着消耗性的小便多。出现了喝多尿多、尿频的问题,这是病入下焦了(二便、男科妇科生殖问题等都归在下焦)

厥阴病寒热错杂,有胃虚,饥不欲食,病情不止在中焦,已经病入下焦,是比较严重和复杂的情况了,需要具体辨证分析。而不是单纯归结为胃中津液的不足。

不能食 ,吃不下去,这个情况要分寒、热、虚、实。

比如228条「 心中懊 。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心烦,胃烧,有烧心感,有的人形容感觉胃里火辣辣的,火燎燎烧得难受。同时感觉饥饿想吃东西,有食欲,但是吃不下去。

这种情况很明显是有里热,所以心烦懊恼,头汗出,胃烧心。又有胃中空虚,有虚的表现。不能食,吃不下去,因为有里热和水饮夹杂。舌苔一般是黄厚腻的。

这种湿热水饮夹杂兼虚的情况,用栀子豉汤。栀子豉汤不但能治疗胃中烧灼感、反酸烧心,饥不能食,现代医学常说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还能治疗心烦不能眠,心中懊 憹 、胸闷、咳喘等症,只要符合病机即可。

栀子豉汤的这种「不能食」是 火证为主,偏热兼虚 的,还有里寒的情况。

如「 不能食,名中寒 」是 胃中虚冷,里寒 引起的纳饮差。饮食消化是需要能量去支持的,胃中虚冷的人,腐熟消化吸收代谢的能力差,就出现吃不下,不想吃,也不想喝水。

如果辨证考虑确实是太阴里寒的问题,「 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要用温里的方法,用甘草干姜汤、四逆汤、真武汤等温里剂。

有人可能会问,那我脾胃虚寒,可以吃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这一类的中成药吗?

理中汤(或者丸剂)在《伤寒论》主要有三种用途。

一是霍乱吐利,古人说的「霍乱」不是今天的传染病,而是指又呕吐又拉肚子,上吐下泻的症状,叫做霍乱。

二是下利不欲食,就是拉肚子,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里寒影响到消化的问题了。

三是大病 瘥后 喜唾久不了,唾液增多,频吐之,唾液清稀,胸上有寒,可见胸痹心痛,这个是上焦有寒,还可伴有食欲不佳、吃得少、腹痛、腹胀、便稀、尿频等或然症。

这些情况的共同点都是有里寒的问题,还伴有胃虚用了人参。理中汤(丸)加上附子,变成附子理中丸,是里位寒湿邪气更重,用附子配干姜增强温里的力度。

但理中汤(丸)、附子理中汤(丸)是以太阴里寒水饮为主,偏实的证, 温里剂不是补药,是祛邪攻邪法,针对里实寒邪为主的病症 。

如果你 已经很虚弱,不适合攻邪 了,伴有呕吐、拉肚子、胃口不好、腹痛腹胀、尿频等症,虚弱为主伴有里寒,这个时候用理中丸这类的温里剂就不适合了,反而可能 要考虑少阴的补虚法 。

忆忘老师就经手过一例反复腹泻的医案 。老年患者是数十年的肠易激惹综合征腹泻型,西药吃了几十年效果一直很差。长期伴随汗多、怕冷、眠差、口干、腹痛、乏力等症。辨证分析后用了胶艾汤(偏于补益,温补津血为主),患者 各种症状都好转了,最后腹泻也止住了,后面一直没有再腹泻了 。

此外,一些危重症,明明是不能食,却突然能食,要考虑是不是「 除中 」,除中是胃气将竭的表现,类似于回光返照。如果除中,胃气没有恢复,那就非常危险,无胃气则死。

所以说,别虚实相当重要,尤其在脾胃病这里,是选择祛邪还是补虚,病机不同理法也有差异,而不是千人一方的盲从。

食则欲呕 ,有食欲,但进食后想吐,或 食入即吐 。

比如《金匮要略》提到「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这个呕逆不能食,吃了就吐,并不是前面说的胃虚的问题了,而是有实邪在,里热火结影响到进食,偏实热结的情况,用大黄和甘草两味药搭配苦甘祛邪。甘草在这里不是补中益气的作用,而是为了祛邪。

还有如五苓散证的「 水入则吐 」水逆;小半夏汤证「 诸呕吐。谷不得下 」支饮上逆兼胃虚;妊娠恶阻的「 妊娠呕吐不止 」;还有现代医学的食道癌、肠梗阻、胃肠炎、食物中毒、全身性感染、颅内高压等问题均可以出现食则欲呕,食入即吐一症。

呕吐一症没有特异性,也没有特效的适合所有人的止呕要药。如被誉为「呕家圣药」的生姜,适合表不解气上冲或里位寒饮造成的呕逆,大热在里引起的呕吐,伴有明显烧心、口臭、便秘的里燥热结的,就不能用生姜来止呕了,反而会助热加重不适。

2饮食喜好

一般 健康 人饮食上冷热均可,无特殊宜忌。

如果 喜冷,恶热,爱吃冷食,吃冷食无不适 ,很明显是有里热。

喜暖喜温,爱吃热食,怕凉,吃冷的不舒服 ,这是有 里 寒。

但也有的人很奇怪, 喜凉,心里想吃冷的,凉的东西,但怕凉,吃了凉的胃不舒服 。这是为什么?

喜凉,想吃冷的这是有热,但怕凉,吃了不舒服这是有寒。这种人是寒热夹杂的,用干姜附子去温里会助热,用大黄黄连去清热会碍寒。需要仔细辨证分析后合理配伍。

之前就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喜凉但喝了不舒服,要胃疼腹泻。胃口一般,有时腹胀,有时感觉能吃。打嗝,反酸。胃怕凉,但想吃冷的。大便难,干稀不调。后来就用了乌梅类方,效果挺好的。

乌梅酸温、酸泄,可以降逆治疗上气打嗝呕逆,也可以治疗下利拉肚子,还有补益的作用。能照顾里热里燥又有里寒水饮,兼胃虚的问题。

乌梅味酸,那有打嗝反酸是不是要避开酸味药?其实也不一定。很多人见到反酸就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就会下意识地使用所谓的制酸药,比如瓦楞子、海 螵 蛸 、 白芨 等。但其实反酸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只要辨证符合病机,就可以使用。

3胃痛、胃胀、腹胀

胃痛、胃胀、腹胀的原因有很多,在《伤寒论》里有痞证、结胸、藏结、胸痹等说法,都是要分寒热虚实的。

比如大黄黄连泻心汤的「 心下痞 」是有里热;理中汤的「 吐下腹满食不消 」是有里寒;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 心下痞硬而满 」是寒热互结;五苓散的「 心下痞。小便不利 」是有水结。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 发汗后腹胀满者 」偏于气证,伴轻微的水饮

这里也介绍忆忘老师治疗过的几个医案。

第一则医案是 吃了不洁食物后引起胃痛胃堵1周,伴拉肚子 。吃吗丁啉后胃堵稍减轻,但仍不舒服。这个人也是吃凉的不舒服,胃怕冷,但喜欢吃凉菜。大便拉稀,便后胃痛胃堵减轻,便后舒适。忆忘老师用了 四逆散 ,病人吃完药就好了,不适症状都消失了。

第二则也是胃痛胃胀医案。患者 胃痛,略胀,反酸,吃冷明显 。喝水一般,胃口好,大便2~3天1次,时干时稀。伴有怕冷甚、手潮凉等症。忆忘老师给病人用了 枳实 薤 白桂枝汤 ,效果也非常好。

第三个医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疑难医案。患者 腹胀、二便难、手足肿胀感 。症状大概持续了十年之久,天热犯病,天冷就好。服用过酵素梅子和利尿药有一定效果。

诉:每天下午2~3点肚子发沉发胀,想大便小便但是解不出来,同时全身自我感觉发胀,且体重出现增加现象。吃完饭有撑胀感同时想吃东西且能吃。感觉轻度胃堵,胃胀,无胃疼打嗝反酸。胃怕凉,喜热食。小便不好解,尿少尿黄浑浊,不吃利尿剂就夜起一次,吃利尿剂就夜起三四次且次日浑身轻松。大便不好解,不吃药的话两天一次困难,先干后粘腻,不带血。

腹部查体:腹部按压中度压痛,肚子撑胀感。

那老师用了 桂甘石膏防己汤 ,患者断断续续吃了10付,症状就消除了,基本恢复了正常。

这三个医案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胀胃堵问题,以饮食、二便的消化和排泄异常为主要表现,但因着病机不同,所以最后选择的方药也不同。

如果按照一般的时方思维,遇到胃胀一症,多考虑胃气不能正常和降,气机停滞,通常以调理气机、健脾和胃为主要治则,多用理气消积和胃的药,如莱 菔子 、厚朴、陈皮、山楂、佛手、香橼等药。但如果不去综合分析这个人的四诊资料,抓住寒热表里虚实,就 很容易方向走偏甚至走错,往往只能图一时之效,甚至完全无效 。

胃疼、胃胀、肚子胀气不消化、恶心、嗳气肠胃问题频发总不好, 辨证是否正确是关键 。

4大便问题

最后来说一下大便的问题。正常的大便是一天一次,香蕉状成形,不干不稀,排便习惯规律。便后不带血。

而现在大家比较多的问题,主要是便秘,腹泻,大便时干时稀等。还有黑便、便血(要先排除消化道出血疾病)。大便问题一般和现代医学上的胃肠炎、肠易激惹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癌等等关系比较密切。

便秘 一般是考虑 里结 的问题。同样要分寒热虚实。有阳明里热造成的大便硬、大便难,腹部查体多有压痛拒按,脘腹胀满的表现。也有肠道津液濡养不足引起的大便燥结。或者因为小便频数,津液流失而致大便干。还有水结造成的大便硬,这个时候通常没有明显腹部压痛拒按。

腹泻 则要先排除饮食不洁,大家比较容易想到的是不是有太阴里寒水饮的问题,津液缺乏推动能量,津液停留不流通变成水饮,水饮往下跑,表现出尿频、便稀。以寒为主的下利多考虑温里剂四逆辈。

但其实 太阴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均可以出现腹泻 下利 。同样要分寒热虚实。

少阴病的下利是「自利而渴」,区别于太阴「自利不渴」,提示少阴津虚的问题。而以里热实结为主的多考虑大黄甘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这些方向。少阳湿热下利则要考虑黄芩汤这一类。同样厥阴病的下利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泻心汤类、栀子豉汤类、乌梅丸、白头翁汤加甘草阿胶等等。

大便时干时稀 的这种情况,多考虑有 水饮 的问题。水饮不一定就是寒的,同样要分寒热虚实。阳明、少阳可以出现偏热的水饮。太阴里寒可以出现水饮。少阴津虚也可以出现津液虚少而致的水饮。厥阴病也可以出现水饮的问题。

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药,而不是一见便秘就用大黄芒硝芦荟之物,或者就开麻子仁丸、调胃承气汤。一见腹泻就止泻,就用赤石脂、秦皮等,关键还是要辨清楚。

最后也给大家推荐一些常见的调养脾胃的食物。既是食物,也能入药。《伤寒论》是有很多食疗方的。

1生姜

《千金翼方》这样描述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是个表里兼顾,以表为主的药。能去里位寒饮。如果你不小心吃生冷的吃坏肚子,呕吐清水的,可以用点生姜。孕妇恶心不舒服,妊娠反应厉害的,有胃虚里寒的也可以用。

里热燥结明显的就不能用了。

2大枣

《千金翼方》:「大枣味甘辛热滑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可和百药,补中益气,强志,除烦闷。疗心下悬惊,治肠澼。生枣味辛多食令人热渴,气胀。苦寒热羸瘦者,弥不可多食伤人。」

大枣性温补中益气,但偏性不小,不可乱吃,有里热燥结,或者胃虚易胃胀气逆胀满的就不吃。

张仲景说过,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勿妄服药。没有生病,不要乱吃药,包括补药。

很多人有事没事,要吃点补药,以为是好事,但是不知道药有偏性,会影响人体气机,反而容易生病。所以呢,日常调养脾胃的关键在于照顾好饮食。三餐规律,不暴饮暴食,不吃 压气 饭,减少不必要的物欲。

《兰室秘藏》卷下:人参益气汤处方黄耆4克生甘草人参各15克白芍药9克柴胡75克炙甘草升麻各6克五味子140个制法上药嚼咀,分作四服。功能主治治热伤元气,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摘录《兰室秘藏》卷下《卫生宝鉴》卷二十四组成黄耆5分,人参3分,黄柏(去皮)3分,升麻3分,柴胡3分,白芍药3分,当归2分,白术2分,炙甘草2分,陈皮3分,生甘草2分。功效补气,益水,清热。主治过汗亡阳变证。虚而瘛搐。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为1服。水2盏半,先浸两时辰,煎至1盏,去滓热服,早食后、午饭前各1服。临床应用伤湿过汗:中山王知府次子薛里,因戏水,衣服尽湿,其母责之。至晚,觉精神昏愦,怠情嗜卧。次日,病头痛身热,腿脚沉重。一女医用和解散发之,闭户塞牖,覆以重衾,以致苦热不胜禁,遂发狂言,欲去其衾。明日,寻衣撮空,又以承气汤下之,下后语言渐不出,四肢不能收持,有时项强,手足瘛疭,搐急而挛,目左视而白睛多,口唇肌肉蠕动,饮食减少,形体羸瘦。命予治之。具说前由。予详之,盖伤湿而失于过汗也。今盛暑之时,大发其汗,汗多则亡阳,百脉行涩,故三焦之气,不能上荣心肺,心火旺而肺气焦。夺汗无血,今发汗过多,气血俱衰,筋无所养,其病为痉。脾热则肌肉蠕动。气欲竭,热留于脾,故四肢不用。此伤湿过汗而成坏证明矣。当治时之热,益水之原救其逆,补上升生发之气。以人参益气汤治之,投之3日后,语声渐出,少能行步,四肢柔和,食饮渐进,至秋而愈。各家论述《内经》曰:热*所胜,治以甘寒,以酸收之。人参、黄耆之甘温,补其不足之气而缓其急搐,故以为君;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生甘草甘微寒,黄柏苦辛寒以救肾水而生津液,故以为臣;当归辛温和血脉,橘皮苦辛,白术苦甘,炙甘草甘温,益脾胃,进饮食,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之酸微寒,以收耗散之气而补肺金,故以为佐;升麻、柴

详见百科词条:人参益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16/8/6 11:59:17 共82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药膳一

用料:党参10克、枸杞10克、陈皮10克、山药15克、荸荠40克、羊头一个、食盐、花椒、味精、胡椒、葱节各适量

工艺:将党参、枸杞、陈皮、山药、荸荠、花椒、胡椒与羊头同炖,待羊头炖烂加入葱节、盐等再煮5分钟,练去山药党参、枸杞、陈皮、葱节等。

用法:吃肉喝汤

功用:补脾益肾。适合脾肾虚弱者食用。

药膳二

用料:鸡脚10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云苓6克、生姜1片

工艺:将鸡脚去衣洗净飞水,再与洗净的药材一起放入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炖两小时调味后服用

用法:食鸡脚,佐餐食用。

功用:除湿健脾,因脾虚湿重所致胃肠炎而见大便泄泻者食用尤佳。

药膳三

用料:花生仁100克、大枣50克、猪蹄1000克、绍酒10克,葱、姜、精盐、味精各适量

工艺:猪蹄用沸水烫后洗净,刮去老皮,加清水放于锅内煮沸,撇去浮沫。加绍酒、葱用中火加热35分钟,再加入花生仁、大枣、盐味精调味,再用大火煮15分钟左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用:补脾养血。适宜脾胃气血不足者食用。

药膳四

用料:牛肉500克、淮山药30克、枸杞15克、桂圆肉12克、姜片10克,葱、盐、味精、绍酒、食用油各适量

工艺:将牛肉洗净,入开水中汆一下,切成厚约2厘米的片。,山药、枸杞、桂圆肉洗净,放入大盅内。炒锅置火上。下食用油,加入牛肉片爆炒,入绍酒炒匀后放入大盅内,姜片放在上面。炒锅置火上,加入开水、盐、绍酒,开后放大盅内加盖,入蒸笼内蒸至软烂。取出姜片葱上桌

用法:佐餐食用

功用:补脾胃,益精血。适宜脾胃气血不足者食用。

(本内容来自《中医食疗药膳大全(于释然编著)》。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时珍小时候经常容易生病,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喜欢读一些医学古籍的书,还喜欢听父亲讲一些关于治病救人的故事。李时珍觉得治病救人是比较伟大、神圣的事情。但无奈父亲想让他考取功名,在李时珍第三次参加考试的时候感染了风寒浑身难受,病刚好的李时珍无心考试,他决定放弃考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便撰写出了《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翻阅古籍医术时,发现上面有大量的错误比如茯苓的效果可以祛湿消肿,而桑叶和荷叶也具有消肿的效果却把它们放在一起写,还有一些食用后是有毒的却没有标注出来。李时珍决定要修改一些医书里面错误的地方。

当李时珍经过罗桑山时,为了弄清黄精有什么样的效果决定进去问问,进山之后,发现在山林的深处住着几户人家,想着天色暗了下来决定在此处休息,发现几个村民 脸色发黄、很瘦、像是长期不吃饭的样子,询问过后才知道村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浑身乏力、难以入睡、有时还感觉消化不好。

李时珍又看了村民的 舌苔发现比较白厚、像一层豆腐渣一样,尤其是舌尖更白一些。脉搏也虚弱无力。眼皮更是肿得比较厉害一些。李时珍用薏仁、黄精、决明子、茯苓等浸泡了半个小时左右在煮好让村民们喝下。 过了半个月余村民的病症已经全部好了。李时珍把这次的经历也记载到了医书里面。

1、薏仁

大家都知道薏仁是祛湿的,和赤小豆搭配的话效果可能更好一些。但是薏仁是比较寒性的,身体本身就比较偏寒的人不建议用。

2、黄精

黄精的形状有两种但是效果都是差不多的,只是黄精比较油腻一些,可以和蜂蜜一起用。可以调理脾胃。一般湿气严重的话都是脾胃虚弱造成的需要健脾胃才可以。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能。

3、决明子

决明子的味道比较清香,做成枕头枕着睡觉也是非常的舒服,会有助于睡眠,决明子种子坚硬,对头部和颈部还能起到按摩的作用,所以对头痛、头晕、失眠等都有辅助作用。

4、茯苓

茯苓具有利尿祛湿、健脾止泻。也可以用于治疗水肿等现象。文章里面的村民眼皮水肿可用茯苓消肿祛湿。

问:你被湿气困扰多久了?

学好中医,真的很难吗?百名中医大家的必读书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像蒲辅周、刘渡舟、岳美中先生一样优秀的中医大家?

从中医药大学权威copy过来,共81本,本本经典!读懂这81本你也是中医大师!

中医书单:入门

《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 豆瓣评分85

《零起点学中医》天下无疾 豆瓣评分84

《黄帝内经说什么》(以下五册)

《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天年》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金匮真言》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异法方宜》徐文兵 梁冬

《求医不如求己合集》

《名老中医之路》豆瓣评分92

《中医入门到精通》石兴华

《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

《一百天学开中药方 (中医百日通丛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 豆瓣评分87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内经知要白话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套装共3册)》

中医针灸

《古典针灸入门》仁表 豆瓣评分79

《针灸师承录》

《阎润茗针灸临床60年经验精粹》

《一针疗法》周树中

《针灸学》石学敏

《常用针灸100穴》

《董氏针灸注疏》

《针灸推拿一学就会》

《中国针灸治疗学(第2版)》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合注》

《神农本草经译注·难经译注》

《本草问答》唐容川

伤寒杂病论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 豆瓣评分92

《伤寒论校注》刘渡舟

《全注全译伤寒论》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郝万山 豆瓣评分90

《孙曼之伤寒论讲稿》

《黄元御读伤寒:伤寒悬解、伤寒说意》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

《伤寒贯珠集》尤在泾

《伤寒来苏集》柯韵伯

《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

《经方沙龙》黄煌

《经方使用手册》黄煌

《中医十大类方》黄煌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

中医名家名著

《扶阳讲记》卢崇汉

《扶阳论坛1+2》

《金匮要略》

《景岳全书》张介宾

《临证指南医案》

《脾胃论》李东垣

《四圣心源 》黄元御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玄机原病式》

《医法圆通》郑钦安

《医理真传》郑钦安

《医林改错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

《张仲景50味药证》

《赵绍琴医学全集》赵绍琴

《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李时珍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柴浩然》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景河》

暑邪、湿邪、寒邪,是夏季损伤脾胃的劲敌,如何护脾,历代有很多经典名方,到底哪个才是最适的?

《金匮要略》里有一个名方,叫枳术汤,金代中医大家张元素,在枳术汤基础上研发了脾胃病的代表方剂:“枳术丸”,主要是起“治痞、消食、强胃”的作用。

枳术丸的妙处,正如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说,“脾虚气滞,不能磨食,而饮食易伤,故中脘痞结,谷少肌消焉”,可见脾胃虚弱定会影响食欲,而用上枳术丸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枳术丸的做法很简单, 白术二两,枳实(麸炒)一两。将两味药研为细末,用荷叶包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50丸(大约6g)。

如果觉得用量比较大,也可以 煮枳术荷叶饭(枳实9克、白术15克、荷叶1张、米饭100克)来吃。

当然,也可以简单一点,把枳实和白术的药末直接拌在米饭里煮,或是用煮熟的米饭再包上这些药材,做成枳术荷叶饭来食,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人体最怕湿邪,长期湿气重,就易困扰脾胃,导致消化不良,大便稀溏。藿香正气方药一直都是医家驱湿圣方。比如,幼儿腹泻,不能乱吃药,就可以试试藿香正气水。

用一块干净纱布,折叠成4~6层置于患儿肚脐处,将藿香正气水置水中预热,待药温适宜时倒入纱布上,用塑料布覆盖纱布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2~3小时后取下,每日2~3次,一般两日即可见效。

另外,藿香正气对空调综合征、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由藿香正气散与平胃散组成的简方保济丸也是解表祛湿调和脾胃的好药,如果是水土不服导致的上吐下泻,或是还伴有点打喷嚏流鼻涕则可以用保济丸。

保济丸健脾消食理气,也可以用于缓解饱食引起的腹胀,南方地区很常用,但只能对症救急。肠胃不好,还是应该从“根”上调理,平时要注意管住嘴,多想高兴事,生活规律,再加上中药健脾胃、调肝气,效果才长久。

归脾丸方子出自宋代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方中原有八味药,即: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

明代医家薛己为加强本方养血安神之效,补入当归、远志两味药。所以兼具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导致的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等症。

夏天人们常会感觉心胸不适,还伴有失眠、消瘦、胃不舒服、经常困倦等症状,这些都符合中医心脾两虚的症候,用归脾汤调理最为合适。

最新研究发现,归脾丸不仅可以治疗脾虚,同时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失眠等中老年常见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和缓解的效果。症状轻的人一般吃一周可见效,重的人需要坚持三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 归脾丸应在饭前服用,而且要忌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小儿、孕妇、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中医李东垣的代表方子。那个时代,百姓生活颠沛流离,饥饱无常,脾胃病是高发病,此方帮助了很多人。生活一动荡,脾胃最易受影响,其实这跟大脑的过度思虑也有很大的关系。

现代虽然生活好了,但“文弱书生”却似乎越来越多,这跟缺乏锻炼,平时劳心劳神,长年用脑有关。

这类人想改善体质,补中益气汤正好合适,可以每天早上起来空腹吃一次,晚上临睡时再吃一次,坚持服用一至两个月可有明显改善。

有的人每天下午三四点左右会感觉肚子有点鼓,里边像有气一样,但摸起来是软的。如果在医院检查,里边什么东西都没长,也就是说里边没有肿瘤、积水、积液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也适合用点补中益气汤。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多数是喜欢吃寒凉的东西,比如生冷水果随便吃,喝冷饮喝得多使得阳气受伤所致,用点补中益气汤可以补中益气。

四君子汤脱胎于《伤寒论》中的“理中丸”,由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四味中药组成,最擅长做的一件事便是补气,后来许多补气方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加味,所以称得上补气药里的鼻祖。

如果有面色发黄,气短乏力,说话声低,脾虚气弱、不爱动等现象,就可以用四君子汤调理, 党参为君药 ,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药是白术 ,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的茯苓,健脾渗湿之功益著。使药是炙甘草,益气和中,可调和诸药。

觉得汤药的味道不会太好,可以做成药膳,比如炖肉的时候适量放上一些,美味又滋补。

在四君子基础上,再加上四物汤(由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组成),就成了著名的八珍汤,它适合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或萎黄,还有助于增进食欲。病后肾虚的人可以在中医指导下用这个汤来调养身体。

中医经典方剂“参苓白术散”是中医治疗腹泻、脾虚湿困的最基本方剂。对于各种肠炎腹泻,只要属于脾虚湿困证候的,表现为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等症,都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作为基本方剂,然后随症加减。

这个方剂可以用汤药,也可以用中成药进行治疗。一般说来,慢性腹泻需要长时间做好 健康 管理,不会很快缓解,选用参苓白术散治疗,一个月的疗程比较好。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炒扁豆、莲米、桔梗、大枣等十二味中药组成。

异香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魏氏家藏方》卷九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异香丹的用法用量 24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