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帝王病!中医:3招防痛风饮食法不怕关节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吃出来的帝王病!中医:3招防痛风饮食法不怕关节炎,第1张

臻观中医副院长 黄纯慧医师 吃出来的帝王病!中医:3招防痛风饮食法不怕关节炎 岁末年终冷飕飕的寒冬里,总有好多好多聚不完的聚会,庆祝节目接踵而至,冬至、耶诞节、跨年趴、尾牙、农历年节、春酒⋯,聚餐接踵而至,美食当前,带壳海鲜、红肉、动物内脏、烧烤、精致甜点、啤酒果汁饮料无限畅饮,在平日饮食就已经相当精致化的今日,无疑是帝王病好发的最好时机。 帝王病是什么?为何称为帝王病?会很严重吗? 帝王病是一种古称,也称为富贵病,古代好发于富贵人家,因摄食大量海鲜、内脏等高普林食物及饮酒过度后,加上少喝水,血液中尿酸值瞬间飙高,尿酸沉积于关节处,造成关节红肿热胀,产生剧痛,因发作期来去如风,关节疼剧,又称之为痛风。 痛风常突发于清晨或半夜,初次发作红肿热痛约7~10天内自然消失,常好发于下肢局部关节(通常在足大拇趾的第一蹠趾关节)、有间歇性红肿热痛的特点,发作期疼痛剧烈甚至无法穿鞋走路,若不治疗或不节制饮食,发作频率会增多,发作间隔变短。痛风结晶也逐渐聚于皮下组织形成痛风石,甚至沉积成尿路结石,导致慢性肾脏功能受损。 帝王病(高尿酸血症)若控制不好,会有什么影响?常见有的并发症:如:肾脏功能障碍、尿路系统结石、心血管疾病、脑中风、心肌梗塞、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代谢症候群等。 我会「帝王病」上身吗?容易得到「帝王病」的高危险群有哪些? 帝王病有年轻化趋势,最新临床统计每5位痛风患者,就有1位20~30岁的年轻人,原因是年轻族群爱吃高油脂薯条、炸鸡,爱喝可乐、果汁、含糖饮料,聚会时豪迈饮酒,平日不喜欢运动、不喜食蔬果、不喜欢喝足量的白开水等等皆是痛风年轻化的因素。大部份的痛风患者常是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调,原本就有家族痛风遗传史,加上后天饮食失衡。 临床上,常见的痛风高危险群常有:家族遗传病史、特别喜爱吃带壳海鲜及动物内脏者、爱喝高汤、过度肥胖(尤其是中广体型肥胖)、高雄性激素、经常过度饮酒(长期每天摄取超过1瓶啤酒或是1杯高粱)、三高症候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肾功能不好者(尿酸不易排除)、生活压力大者(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尿酸代谢异常)、服利尿剂降血压者、大量从事无氧运动(篮球或棒球、网球)的运动员。 「帝王病」(痛风)不能吃豆制品吗? 最新研究发现,适量的摄取豆制品,可改变血浆中蛋白质浓度,增加尿酸的清除与排泄,可维持体内尿酸的平衡。因为含比较高普林的干燥黄豆,在制成豆腐、豆干、豆浆后,普林量大为减低,适量吃豆腐可以弥补因无法摄取动物性蛋白质的不足,但是还是以一天一块豆腐(约80公克)为限唷。臻观中医副院长 黄纯慧医师 吃出来的帝王病!中医:3招防痛风饮食法不怕关节炎 岁末年终冷飕飕的寒冬里,总有好多好多聚不完的聚会,庆祝节目接踵而至,冬至、耶诞节、跨年趴、尾牙、农历年节、春酒⋯,聚餐接踵而至,美食当前,带壳海鲜、红肉、动物内脏、烧烤、精致甜点、啤酒果汁饮料无限畅饮,在平日饮食就已经相当精致化的今日,无疑是帝王病好发的最好时机。 帝王病是什么?为何称为帝王病?会很严重吗? 帝王病是一种古称,也称为富贵病,古代好发于富贵人家,因摄食大量海鲜、内脏等高普林食物及饮酒过度后,加上少喝水,血液中尿酸值瞬间飙高,尿酸沉积于关节处,造成关节红肿热胀,产生剧痛,因发作期来去如风,关节疼剧,又称之为痛风。 痛风常突发于清晨或半夜,初次发作红肿热痛约7~10天内自然消失,常好发于下肢局部关节(通常在足大拇趾的第一蹠趾关节)、有间歇性红肿热痛的特点,发作期疼痛剧烈甚至无法穿鞋走路,若不治疗或不节制饮食,发作频率会增多,发作间隔变短。痛风结晶也逐渐聚于皮下组织形成痛风石,甚至沉积成尿路结石,导致慢性肾脏功能受损。 帝王病(高尿酸血症)若控制不好,会有什么影响?常见有的并发症:如:肾脏功能障碍、尿路系统结石、心血管疾病、脑中风、心肌梗塞、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代谢症候群等。 我会「帝王病」上身吗?容易得到「帝王病」的高危险群有哪些? 帝王病有年轻化趋势,最新临床统计每5位痛风患者,就有1位20~30岁的年轻人,原因是年轻族群爱吃高油脂薯条、炸鸡,爱喝可乐、果汁、含糖饮料,聚会时豪迈饮酒,平日不喜欢运动、不喜食蔬果、不喜欢喝足量的白开水等等皆是痛风年轻化的因素。大部份的痛风患者常是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调,原本就有家族痛风遗传史,加上后天饮食失衡。 临床上,常见的痛风高危险群常有:家族遗传病史、特别喜爱吃带壳海鲜及动物内脏者、爱喝高汤、过度肥胖(尤其是中广体型肥胖)、高雄性激素、经常过度饮酒(长期每天摄取超过1瓶啤酒或是1杯高粱)、三高症候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肾功能不好者(尿酸不易排除)、生活压力大者(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尿酸代谢异常)、服利尿剂降血压者、大量从事无氧运动(篮球或棒球、网球)的运动员。 「帝王病」(痛风)不能吃豆制品吗? 最新研究发现,适量的摄取豆制品,可改变血浆中蛋白质浓度,增加尿酸的清除与排泄,可维持体内尿酸的平衡。因为含比较高普林的干燥黄豆,在制成豆腐、豆干、豆浆后,普林量大为减低,适量吃豆腐可以弥补因无法摄取动物性蛋白质的不足,但是还是以一天一块豆腐(约80公克)为限唷。 帝王病(痛风)病程四部曲: -第一阶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此阶段为生化值异常,赶紧调整饮食,血液尿酸值可望能回复正常。此阶段还不算是痛风,若有关节红肿疼痛发作才叫痛风。 - 第二阶段:急性痛风关节炎 起初为单一关节出现红肿热剧痛,后期为多处关节发炎伴有发烧。常是突发性在午夜或凌晨发病,似乎有轻微疼或刺痛为发作的前兆。主要侵犯下肢远端关节,好发关节的频率为:第一足趾关节、足背、踝、膝、腕、指和肘关节。若尿酸值持续过高,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发作频率会随着时间增加。 - 第三阶段:不发作间歇期 指两次急性痛风发作中间的无症状不痛期。 - 第四阶段:慢性痛风石关节炎 长期没有治疗时,皮下及关节产生痛风石结节(尿酸钠盐的结晶),会导致关节变形,甚至丧失活动功能。痛风石结节可能在耳朵、皮下、关节、软骨等处发生,也可沉积在肾脏,影响肾脏功能。要小心注意痛风石表面是否有伤口破皮、细菌感染,导致败血症死亡或造成须截肢可怕后遗症。 判断帝王病(痛风)应做哪些检查? 可抽取发炎肿胀关节里的积水进行检验。或是抽血检验血液中尿酸值,正常标准7mg/dl以下,患痛风者最好维持在6mg/dl,已有痛风石的要控制在5mg/dl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中医如何看帝王病(痛风)?中医辩证分型为何? 中医古籍《金匮要略》记载「历节痛,不可屈伸。」《外台秘要》记载「其疾尽静而夜发,发则彻髓,痛如虎咬,故名白虎之病也。」中医在痛风的治疗上,大多急性期偏向较多溼热,选用黄柏、苍术、川牛膝、薏苡仁、萆薢、土茯苓、虎杖等药物,来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少数寒湿体质者,有怕冷、畏风、便溏等症,宜选用桂枝、炮附子、羌活、独活等药材,来散寒除湿、温经止痛。 中医辨证,治疗分急性期与慢性期: - 急性期: (1) 溼热痹阻型:湿热毒邪下注关节,红肿热痛,疼剧不可触碰,冷敷较舒服,伴有发热心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当归拈痛汤、四妙丸。 (2) 寒湿痹阻型:外感寒湿侵入肢体,关节剧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不可屈伸,肤色不红,触之不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处方:桂枝附子汤、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 慢性期: (1) 脾虚湿阻:因久病伤脾胃,胃脘痞满、食少、大便稀溏,关节肿胀疼痛,肢体重著酸楚。舌淡嫩胖大、苔白滑、脉滑。用五苓散调脾胃。 (2) 痰瘀阻络:久病水液在体内停滞,湿聚成痰,痰湿阻滞血脉,血行不畅,痹阻脉络,关节肿胀刺痛,关节色紫黯僵硬变形,常在关节处形成黄白色、表皮薄易溃破、大小不一的皮下结节如石。舌黯淡、舌下络脉青紫、苔腻、脉弦细涩。方用身痛逐瘀汤、疏经活血汤,疏通脉络化痰瘀。 (3) 肝肾亏虚:久病后肝肾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输代谢失常,关节疼痛不显著,关节畸形,屈伸不利,肌肤麻木,肢冷,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沈细数。独活寄生汤调理肝肾。 帝王病(痛风)饮食该怎么吃呢? - 建议饮食: 选用低脂饮食法、摄取正确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吃适量豆腐来取代动物性蛋白质、适量摄取低脂乳品、每天10颗樱桃(花青素可抗发炎减低疼痛)、每天最好从新鲜蔬果中摄取500毫克维生素C、每天至少补充3000cc的白开水。 - 请务必要避开高普林食物: 如:紫菜、海带、干香菇、鱼肉及海鲜、红肉(牛肉、培根)、蜂蜜、果汁、啤酒、含糖碳酸饮料、高脂肪食物、动物内脏、以及含油量高的甜点如:糕点、面包、饼干等。 可选用洋葱、蕃茄、金针菇、杏鲍姑、海参、海蜇皮、深色蔬菜、鸡蛋、无糖茶饮或咖啡、或是直接吃整颗水果(含渣)、少量红酒。 经历:现任臻观中医副院长、中医师国家考试优等及格、前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部医师、药师国家考试优等及格、中国医药大学药学系毕业、后壁六安堂中药房四代家传。

中医治疗: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应遵循扶助正气的基本原则,不乏有古方新用,创立新方,针药综合治疗。中西医协同治疗亦有很好疗效,但缺乏严格的论证和大最实践。

说起运动神经元病,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但说起"渐冻人",大家可能会比较熟悉,此前风靡一时的冰桶挑战,目的就是要唤起大家对渐冻人的关爱和关注。

据我国医学专家估计,按照国外十万分之四到六的患病率,中国至少应有七八万名患者。  病状:全身肌肉进行性萎缩  运动神经元病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致命神经性病变,与癌症、艾滋病并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五大绝症之一。

得此病的人成年起病,病程进展非常迅速,先是肌肉萎缩,之后慢慢四肢不能自由活动,逐渐影响到病人的吞咽或者呼吸。病人的全身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因此称为"渐冻人"。

由于感觉神经未受到侵犯,病人的智力、记忆及感觉不受影响,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这种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巨大。

往往一人患病,全家人都堕入痛苦的深渊。  病因:肝脾肾等脏腑亏虚  运动神经元病应属中医"痿证"、"喑痱"范畴。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就有记载这种疾病"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的临床症状。  按照中医理论,这种疾病肝脾肾等脏腑的亏虚是病机的关键。

脾在人体里主管肌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就无法生气化血,这样就无法给肌肉提供动力和养分,导致四肢无力;肾主人体的精气,精气充足骨髓就会强健,阳气也会充盈。

肾气的亏虚导致阳气不能到达肢体,肢体寒凝,筋骨无力;肝主筋,肝肾同源,肝血亏虚,就会导致人体没有足够的气血运送阳气到各个经络。

秋冬养阴,冬令进补,是早已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养生之道,而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作为祖国医学特有的防病治病手段,可能尚未被大家所真正了解。那么冬病是否真的能夏治吗?又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呢? 中医认为,天人是合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由于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因此,冬病夏治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一些冬季发作较剧的疾病,在夏天病情缓解季节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可以预防其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症状。 目前公认运用冬病夏治效果较好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由于冬天急性发作时,必须急着治其标,以化痰平喘或西药消炎为主。而到了夏天,因气候暖和病情缓解,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补益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扶正而祛邪。坚持一定的疗程治疗后,机体的本虚一面得到纠正,再到冬天,机体就能抵御住外邪的人侵,而达到减轻或根治的目的。冬病夏治有一定讲究,有严格的适应病症,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冬病夏治治疗,以免上当受骗。 冬病夏治有奥妙 每当秋冬季节交替或寒流来袭时,医院就门庭若市,不但慢性病会发作,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气喘患者尤其痛苦,儿童更易因寒冷的刺激而诱发过敏。奇妙的是,夏天一到,这些慢性病都会逐漸好转。中医养生学家发现,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得以好转。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显著。 可以说,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它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因此,自古以来,中医师们就特別強调夏季調养,利用夏季阳气旺的特点,来改善体质、增強免疫力,使病情好转,甚至不再发病。 目前,冬病夏治法临床主要用于小儿及成人哮喘、咳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低下、冻疮、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 冬病夏治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因为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多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发病,或使原有物病情加重,故中医有“五十肩”、“漏肩风”、“肩痹”之称。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起病缓慢,绝大部分病人无外伤史或仅有轻微的外伤史,有的患者可因受风、着凉而发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因而是上肢抬高、后伸、外展时疼痛加剧。由于关节活动受限,因而有的病人梳头、穿衣、吃饭都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有大的痛苦。 中医认为,当机体正气不足、卫气不固时,由于起居不慎,或长期劳累,腠理空虚,风寒之邪虚而入,致使寒凝筋脉,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肩周炎是冬季的多发病,可因寒冷而使症状加重,随着气候的变化,到夏季症状多可减轻或消失。炎热的暑天,皮肤腠理松,表面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当时之时,若采用独特的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同时配合一些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的药物加以治疗,能解除或减轻肩关节的疼痛、麻木、酸胀症状,到冬季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 穴位敷贴,调整阴阳气血 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纵横交错,沟通表里上下,联系全身,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腧穴是人体气血汇聚之所,是脏腑经络之气达于体表的部位,也是药物敷贴的治疗部位,它能够通过经络调整全身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些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可采用这种穴位贴敷法进行冬病夏治,即将有关特定的药物敷贴于相关的穴位,从而起到预防治疗的作用。 中医认为:咳喘之病乃风寒炎痰湿之邪壅阻肺气,外之损伤阳气,阳受损,阴愈盛,故久咳气喘迁延难愈。而夏日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盛这时,此时用温热辛散之药,敷于相应穴位之上,一能养阳,二能制阴,生阳抑阴,阴阳乃平,肺气得以肃降,咳喘不复发作。另外,也可通过内服温阴抗寒的中药以扶助阳气、去除寒邪,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小儿哮喘可夏治 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体状态,遭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机气阳气不足,寒邪积久不散更伤人阳气,导致内寒。可以说,由寒邪侵犯,体质虚寒形成的疾病都可以为冬病夏治的对象。 哮喘是最典型的冬病夏治病种。而小儿哮喘更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每到冬季,一些体质虚弱的小儿一旦外感风寒,均好发哮喘,这些患儿又最害怕打针、服药。我院儿科最近推出小儿哮喘贴敷疗法的专科门诊,受到了许多患儿家长的欢迎。该方法是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如细辛、白芥子等,研成粉末调以新鲜姜汁制成药饼,同时根据患儿病情轻重、性别、体质,选择患者背部肺俞、肾俞等合适的穴位贴敷,通过神经——经络的作用,直达肺肾内脏,以通调气血,温补元气,散寒化瘀,理气化痰,使正气渐复,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预防性治疗的目的。 “打伏针”祛风散寒 民间有一种土法:在大伏天将瓦块置于强烈的阳光下曝晒至发烫,在能耐受的前提下将瓦块贴于患处,可治疗腰肌劳损、风湿痹痛。而关节炎病人在伏天关节不肿痛时彩艾绒温针治疗(称为打伏针)与这种土法相比也有着民曲同工之处。“打伏针”具有祛风散寒、舒经通络的保健作用,对一些慢性疾病也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常州地区的老百姓就有“打伏针”的习惯,每年的“三伏天”,我院针灸科的病人总要比平时多许多,一些腰酸腿疼,颈痛肢麻的患者纷纷前来就诊,那么“打伏针”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针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以其简、便、廉、验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针灸时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去祛邪,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伏天”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经气旺盛,针灸治疗时,较易激发经气,产生针感,从而提高疗效,使一些陈年顽疾得到治愈,因此民间流传的“打伏针”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有些患者为了要“打伏针”而不及早就医,也是不可取的,患病早期病位浅,病变轻,及早治疗可及早康复。 冬病夏治内容多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摄,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入冬少发病、不发病。 冬病夏治还包括起居、饮食调摄、养生等对阳气的保护。夏季天气炎热,是天上阳气与地下火邪相交济的季节。人们因睡眠少、出汗多、胃口不好使精神不济、体重降低,此时若不注重养生,很容易滋生疾病,即使当时未发,到了秋冬季也可能百病丛生。因此,在夏令之时,除应注意饮食起居外,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体质进食一些补益之品,如白参、西洋参、银耳、燕窝等,这种防病治病的方法与冬病夏治是一脉相承的。

八珍汤出自《瑞竹堂经验方》,又名“八珍散”,是中医里气血双补名方。

八珍汤是四物汤与四君子汤的综合,同时融合了四物汤的补血与四君子汤的补气。达到气血双补的作用。血虚就用四物汤 要是气血两虚就用八珍汤

四物汤组方:白芍、当归、熟地、川芎。四君子汤组方:人参、白术、茯苓及甘草

而八珍汤就是四物汤+四君子汤的组合。

而现在流行一种的一种食疗方“五行八珍汤”或“日本黄金八珍汤”与中医传统的“八珍汤”是风马牛不相关的事。中医传统的“八珍汤”是治疗疾病的药方,食疗方“五行八珍汤”或“日本黄金八珍汤”是保健食物。不可同日而语。

春季养生法

春季,是万物生发,推陈出新的季节。此时,冰雹消融,春风送暖,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万事万物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应避免耗伤阳气和阻碍阳气的情况发生。这是春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具体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保暖防寒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的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幅度很大。因此,“春捂”即“春不忙减衣”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穿着一方面要宽松舒展,另一方面要柔软保暖,体弱年老之人尤其要注意保暖,当心“春寒伤人”,室温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眠时也要盖稍厚一点的被子以不出汗为原则。

二、要晚睡早起 春天气温回升,春风轻拂,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负荷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民间称之为“春困”。克服“春困”的最好方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生原则:要晚睡早起,保证一定的活动时间。清晨起床,松解衣扣,散披头发,放松形体,在庭院中漫步,呼吸新鲜空气,使思想意识、灵气生发不息。

三、要慎避风邪 中医认为,“风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常与风邪相关连。春季养生的关键是要避风。现代医学亦很重视气流(即风)与健康的关系,因为气流的变化可影响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陈代谢和精神状态。适度气流使空气清洁、新鲜,对健康有益,而反常的气流则有害于人体健康。由于春季多风的作用,加剧了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的热量过多散失,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在春季一定要注意防避风邪。

四、要精神愉快 春季调摄精神,应合于春天大自然万物生发的特点,“使其志生。”即通过调节情态,使体内的阳气得以疏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和谐。春应于肝,在志为怒,表现为稍受刺激则易怒,因此在精神修养上要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遇事戒怒。“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为怒不仅伤肝,而且还可伤心、伤胃、伤脑,从而导致各种疾病,所以怒是所有人最忌讳的一种情绪。

五、要勤于运动 春季是运动锻炼的最佳季节。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暖风拂面,万物勃发。这种环境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行气活血。由于寒冷的冬季,人们多在室内活动,空外活动很少,因而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缩无力。进入春季后就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宜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旅游、练气功、钓鱼等。这些户外活动,可以使你充分享受到空气中游离飘动的负离子,它们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六、要美容保健 春天,人们不仅应该从健康的角度加以注意,美容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天气渐暖,室外活动增多了。皮肤病专家认为,阳光、空气及环境气候均能引起皮肤的可见性改变。为了避免皮肤老化,春季尽可能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户外活动应先涂上防晒油、润肤剂,并注意补充水分。水是美容佳品,春天一定要多喝些水。饮水的方法是:早晨空腹或饭前宜饮水,而睡前不要喝水,以免引起眼皮肿胀,进而发展成眼袋。饮水以矿泉水和鲜果汁为最佳,清淡的茶也是很好的饮品。

七、要防病保健 春季,气候转暖,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容易出现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脑、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由于早春时节寒冷,干燥的气候,会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一些致病物质会乘虚而入而发病。因此,春季一定要重视防病保健。

夏季养生法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旺盛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于内,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在夏季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养阳”。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晚睡早起 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也就是说每天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活动,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早早起床接受阳光和晨起清新的空气,对机体大有裨益。由于夏季晚睡早起,相对睡眠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易醒的特点,更易出现疲劳之感,因此夏日午睡是养生健身的重要方法,既能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更能顺应人体生理特点的养护需要。午睡时间一般以1小时为宜,并注意睡眠姿势,可平卧或侧卧,并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午睡虽然短暂,但它有利于补足必需的睡眠时间,使机体得到充分休息,使神经机能恢复,体力增强,疲劳消除,增强机体的防护功能,更有效地工作和劳动。

二、要防暑取凉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为了解热消暑,采取适当的防暑降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若贪凉过度,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或电扇不离身,或彻夜露宿,对身体健康均十分不利。因为夏季暑热外蒸,人体出汗较多,全身表皮血管扩张,突然遭到凉风吹拂,往往会引起血管收缩,排汗立即停止,造成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室内外温差不易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宜少于25℃。

三、要防晒护肤 夏季烈日炎炎,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能使皮肤晒黑,而且还导致白内障、晒伤皮肤,引发皮肤癌。此外,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人体的体温调节失去平衡,使机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还易发生中暑。因此夏日外出时要戴遮阳帽、太阳镜,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和眼睛的损害。由于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体容易出汗,应注意选择护肤品,如防晒的膏、霜、蜜脂类,可消除皮肤早衰之虑,花露水、爽身粉、痱子粉、香水等不仅可以保护皮肤,而且可以提神醒脑,还给人以芳香和美感。

四、要情绪欢畅 在精神调养上,中医认为“夏季要放”,也就是说夏季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因为只有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要做到“华英成秀”,即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切忌发怒,使体内阳气得以渲泄。故夏季精神调摄,应合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保持恬静愉快心境,神清气和,胸怀宽阔,使心神保养。

五、要动静结合 夏季人体消耗较大,运动调摄应动静结合,可选择游泳、钓鱼、散步、慢饱等,但是运动量要适度,不可过于疲劳。而且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运动时应穿宽松、舒适、吸汗又有良好透气性的棉织物为好,便于身体散热。夏日外出旅游,尤其是海滨和山区,即可以消夏避暑,令人心旷神怡,又可达到疗养、锻炼,促进身体的健康。

六、要饮食卫生 夏季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同时夏天人们的食欲减低,消化吸收不良,均可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的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和其它疾病。为此,夏季的饮食,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保障身体的需求。同时,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霉、西红柿、黄瓜、绿豆等。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防止夏季肠道传染病。鱼、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鲜防腐。饮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开使用,不可混杂,且注意消毒。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即可杀菌又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调味解暑。总之宜注重饮食卫生。

七、要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哮喘、风温性关节炎等病,在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这是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即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秋季养生法

秋季万物成熟,果实累累,正是收获的季节。但是气温由热转寒,早晚温差较大。此时,阳气渐收,阳气渐长,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阴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阴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些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宜早一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另外适当早起,适当做一些晨练,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有益于肢体功能活动的锻炼,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二、要适当“秋冻” 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还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不妨进行一点锻炼,逐渐增强体质,适应气候的变化。“秋冻”就是说“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秋季应顺应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但是“秋冻”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进入深秋时就应注意保暖,若气温骤降,一定要多加衣服。

三、要清静养神 秋季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秋风秋雨易使人感到萧条、凄凉,勾起忧郁的心绪。尤其是老年人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多愁善感。这时候最好多听一听音乐,或静下来读一本好书,或与好朋友聊天,或到户外散步,这些都能排解苦闷的情绪。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认为,秋天人们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还要注意不断收敛神气,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四、要适当运动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但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即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也就是说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应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来选择运动项目,如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练气功等。随着天气逐渐转冷,运动量可适当增加,在严冬来临之前,体质会有明显提高,大大增强抗寒耐冻的能力。

五、要护肤保健 秋季随着天气的变冷,人的肌肤不能马上适应这种变化,血液循环变慢,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细碎的皱纹,尤其是在眼睛周围。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除了要多饮水及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核桃、芝麻、蜂蜜、乳类等外,还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荷尔蒙的分泌与自律神经的平衡可因心绪的变化直接反映在皮肤上。因而皮肤的变化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此外,药物、按摩、化妆、面膜等美容护肤保健方法,不仅适用于秋季,其他季节也可采用,只是在秋季更应重视罢了。

六、要防病保健 秋季气候变化较大,若不谨慎起居,则容易使一些慢性病在秋季发作。尤其是老年人,体温中枢的调节功能减弱,对外界寒热的刺激反应较迟钝,若不及时增减衣服就很容易患病。如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适应不了气候的变化,加上花粉、尘埃、煤气、冷空气等过敏因素的刺激而使哮喘发作。慢性咽炎的患者,由于秋天气候多晴少雨,气候干燥,容易诱发咽炎的发作。因此老年人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防病保健尤其是一些慢性病要防止在秋季复发。

七、要性事有节 在性生活方面,中医认为在秋冬之令,应注意顺应自然界主收主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这点对中老年人特别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阴气将由旺盛而趋向逐步减弱。故中老年人精力渐衰,是自然的趋势。中老年人节欲,以养肾精,可延缓衰老的过程,达到长寿目的。

冬季养生法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匿藏、冬眠状态,以蓄养其生命的活力,这种现象,中医学称之为“养藏”。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当然也要以养藏为原则,只是人类所要“藏”的,是体内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这“热能”和“动力”,中医学便称之为“阳气。”并主张冬季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因此,“无扰乎阳”便是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保暖防寒 隆冬季节,由于寒冷的刺激,使得肌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促使人体外周血管收缩,心律加快,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以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因而极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引起猝死。因此,在穿衣、居室等方面,一定要采取防冻保暖的措施。中医学强调要“去寒就暖,无泄皮肤”,就是这个道理。但“暖”不等于“热”,室温保持在20~23°c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不宜了。

二、 要早睡晚起 冬季更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做到早睡晚起。这个“晚”是以太阳生气的时间为度,即所谓“必待日光”,并非懒床不起。因为,冬天的早晨在冷高雅影响下,往往会有气温逆增现象,及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对流活动,从而使得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停留在呼吸带。这时如果过早起床外出,就会身受其害。

三、 要动静结合 动,就是要进行适当锻炼。早晨的阳光升起后,要选择活动量适当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使身体微有汗出为度。如果汗出太多,浸湿了内衣,反会引起感冒。中医学说“无泄皮肤”,就是这个意思。适当活动,微微出汗,既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提高耐寒的能力。所谓静,就是不要过于疲劳。例如,慢跑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

四、 要情绪稳定 冬季“养藏”的原则,体现在心理活动方面,要保持情绪稳定,不急不躁,心情愉快,好像有什麽想法和心得不欲披露一样,不要太过发泄。《内经》说:“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这个意思。

五、 要冬浴有法 冬季洗浴不宜太勤,每周1~2次为宜。水温一般在37~38 度,太高宜使周身血管扩张,引起头晕,心跳加快;太低则易患感冒。饭后不要立即洗浴,以免消化道血流量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太过疲劳时洗浴,会加重体力的消耗,引起不适。此外,洗浴的时间不宜过久,浴前可引用一定量的糖盐热水。

六、 要睡眠有方 冬季睡眠时,室温20~23度最为适宜,可适当留有小气窗通风换气,但要避免当风吹头。被内的温度可保持在32~34度之间,可使用暖水袋或电褥子调节被内温度。睡前宜用热水洗脚,并保持心情平和,不说不笑。午间可小睡30分钟。晴天要常晒被褥。

七、 要性事有度 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掌握性生活的频度,对养生保健有一定意义。如春季性生活次数可稍多;夏、秋季则适当节制;冬季则要节欲。特别是中老年人,冬季更要减少性生活的次数,才能达到保养“阳气”,养精蓄锐的效果

吃出来的帝王病!中医:3招防痛风饮食法不怕关节炎

臻观中医副院长 黄纯慧医师 吃出来的帝王病!中医:3招防痛风饮食法不怕关节炎 岁末年终冷飕飕的寒冬里,总有好多好多聚不完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