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让古籍“再活五百年”!他们做了什么,为何可以让古籍焕然一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古籍修复师让古籍“再活五百年”!他们做了什么,为何可以让古籍焕然一新?,第1张

古籍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岁月的流逝,时间的侵蚀以及天灾、战乱的毁坏,这些古籍基本上都已经是千疮百孔、破旧不堪,很难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是我们现在还是能看到很多完整的古籍陈列在图书馆、博物馆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时光倒流,为古籍“续命”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偏偏在这三百六十行内,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在乎是不是“状元”,不在乎自己能不能月入过万,只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战——古籍修复师。由于古籍的特殊性,不易保存,导致流传下来的古籍大多是残缺不全的,古籍修复师就负责还原它们本来的样子,这个还原并不是单纯的恢复之前的形状,而且要“修旧如旧”,要还原成它们最原本的样子,就像从来都没有被破坏过一样,这是何其的艰难,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化腐朽为神奇。

九九八十一难,古籍终存

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的技艺,修补过程十分复杂,一本古籍的修复,至少要经历拆线、配纸、染色、修补、压平、裁齐、装帧……数十道工序,而且相当耗费时间,师玉祥先生说过“有时候修复简单的一页会耗上好几天的时间”,这个工作讲究的是静下来。修书亦修心。

且从事装订修补工作不但要熟悉各个朝代书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朝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更要有娴熟的技艺。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招一式极考究,对从事装订修补人员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行业形势严峻,刻不容缓

目前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单位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但是根据统计,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不足100人,且除了人才数量十分稀缺之外,行业内还存在综合素质低、职称低、年龄老等情况,许多年轻人因为这个行业的枯燥乏味、赚不到钱,从而放弃了,我想说,这些古籍都是我们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珍贵瑰宝,是我们民族的传承,每一本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保护古籍修复技艺,延续我们的千年传承。

对此,你怎么看呢

我特别喜欢读书,像杨红缨、沈石溪、秦文君、冰心、梅子涵

、鱼在洋……我都是他们的忠实粉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说得不错,但对于我而言,“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才算更

贴切。

我说起来,还是有一段令人“感慨”的“书史”。

都说“多看书,多识字”真是一点都不错。很小的时候,妈妈

就天天和我看《格林童话》、《红楼梦》、《安徒生童话》……中

的情节。可我什么《上下五千年》、《红楼梦》只识字,不认情节

。因为我觉得那些书太枯燥,没意思。在一年级识字比赛中有三四

千字,也许是书看得多,一下就认了两千多个。

长大后,我也痴迷于读童话、现代小说、故事。我有一个雷打

不动的铁习惯---每天晚上看挺长时间的书。爸爸不让我在睡觉

前看书,因为我一看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早上要老爸揪我耳朵才爬

的起来。为了不让老爸老妈发现,我便和他们打起了“游击战”。

他们来了我就把灯迅速关掉,他们走了又把灯打开。可是,上有政

策,下有对策。老爸假装走进房间关了门,可实际上人还在门外。

我中了计,老爸走进来责备了我两句,把房间电闸给关了。可道高

一尺,魔高一丈,他想不到我还有一手:手电筒!为了老爸不在门

缝看到灯光,我就躲在被窝里看。躲在里面闷了,就换口气,继续

看,连老爸也那我没办法。

书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也给我很多的“养分”---像阳光、

像雨露,滋润我这棵小树能够更加的茁壮成长!

我爱读书。

打开一本书,世界便大了,心亦豁然开朗。

七年前的那个下午,窗外雨水涟涟,一如我心底的泪,滴打着

屋前芭蕉。“一个女孩,读点书就行了,不用再上学了!”父亲的

话惊雷般时时炸响耳畔。

抑郁中,随手翻开一本书,几行字句随意而来。“今手泽如新

,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

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

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

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由于断章取义

,不知其所以然,但其中的“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

业?”于我竟是那么贴切,于是我重读此文,迫不及待。读罢方知

,当年易安居士的无奈和失落历经千年穿越山川,如今复加于我身

上。她为着遗失的文物古籍,我为着失却的读书学习。因为身有同

病之苦,所以我惜她怜她,其实又何尝不是惜己怜己呢。

我借遍了所有能借到书的地方,读完了所有她写的书和写她的

书。她,一个乱世女神,我为她的魅力深深折服。但历史大多只记

住了她的“人比黄花瘦”和载不动许多愁的双溪蚱蜢舟,给她定为

慢词代表,留给后人一个愁绪满怀的凄凉嫠妇形象。刚开始,我仿

佛看到渐入暮年的她,孤守一冷清小院,依门北望,秋风扫着缤纷

落叶在门前盘旋。慢慢地,她告诉我:的确,她是愁苦的,但她的

愁少有离愁,多的是“北人不惯起来听的”家恨国愁;她是忧虑的

,她忧己更心忧天下。“木兰横戈好女子,……但愿将相过淮水”

她心灵深处的抗争和呼喊,一点不亚于名臣宗泽病危时拥被坐而喊

的“过河!”但是,她看到的只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华、岳飞的含

恨离去和民族义士们的血泪呼喊;她看到的只是“才藻非女子事”

堂而皇之的出现在那个孙性女子的墓志铭上,由爱国大诗人陆游亲

手书写,并大赞其好。她无话可说,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

相知,其中凄凉她只好一个人独自咀嚼。没有放弃,她以心抗世化

愁为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中真情大志,直须千年品评。“秋风秋雨愁煞人”,她终于

等来了自己的知音,只是,时光荏苒,一去已经三千多年了。现在

回想,我之何幸,在无奈苦闷之际,能遇上千年前的乱世女神,能

一“睹”她的迷人魅力;我之何幸,在即将绝望之时,能和千年前

的乱世美神对话,知道了有一种生活叫抗世。

诚然,我家贫寒,可比之于三千年前那个乱世,这是多么的微

不足道;“女子读书无用”的余毒较之于千年前的那个时代,亦是

那么的不值一提。李清照,在那个动荡昏暗的年代,尚可以黄花般

瘦弱的身子与世抗争,让自己超俗。我,没有理由就此放弃。

  唐朝是继任汉朝的第二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这个国家治国有方,让百姓们都得以国泰民安,同时,这个国家还成了现代人们的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这些都是让唐朝成为盛世的重要人物,然而也是我喜欢读唐朝历史的重要原因。

 周末的早上,我踏着一路的芬芳,来到了书店,买来了一本厚厚的有关于唐朝历史的'古籍。

 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都会翻阅一下古籍,久而久之,这也便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家人都说我不务正业,天天看什么古籍,我却说这只是我身不由己,实则不是身不由已,而时我对唐朝历史的喜爱。

 每一次我打开古籍时,总会有一种古代的风韵扑面而来;读起每一处段落时,仿佛跨越了时空纬度,来到了唐朝;合上书本时,我的整个人都依旧在领略大唐,欣赏大唐,一直沉醉于合上的书本中。

 一行行整齐的字里行间,带我领略了大唐,领略了大唐的文化与艺术魅力,还让我领悟了唐朝的许多豪杰的英勇与坚定不毅。若历史上没有唐朝,中国的复兴之路走得也较艰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唐朝是历史上第二个盛世,其文化经济来往畅通无阻,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让中国从此走上了兴荣的道路,是中国历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时光匆匆而去,五千年的历史完结了,唐朝也从此成为了历史。虽说唐朝已成为了历史,但他的精神将流芳百世,他的光辉事迹将让我们刻骨也铭心,他将永远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的精神支柱。

 一本厚厚而又不起眼的唐代历史古籍,里面却记载着唐朝的光辉与兴荣。当你打开它时,它所散发着的独特的魅力会让你感慨万千;当你合上它时,你仍旧会被它所吸引,仍旧处于一个如痴如醉的处境。

 五千年走过来,我们实属不易。我站在高处遥望中国这江山时,我就心生自豪:“这片江山不仅是革命先烈用血水与汗水们打下来的,还是我的祖祖辈辈用血水与汗水们打下来的,让我们在此为革命先烈与祖祖辈辈们致上宝贵的一敬!”

 读唐朝历史古籍时,我可以充分感受到唐朝辉煌与祖辈们的辉煌,让我们为中国自豪!为祖辈们自豪!为中国更美好的明天自豪!

 中国古代能有唐朝盛世,是中国与我们最大的荣幸。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书韵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韵优秀作文1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题记

 爸爸爱看传记,妈妈爱读散文。我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在三、四岁的时候,我便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喜欢看连环画——这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书籍,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吧,在我十岁的时候,我爱上了读书,那时的我常常沉迷于书中的某一个角色而无法自拔。他哭,我也哭;他笑,我也笑……而现在,我则更喜欢在阳光明媚的下午,泡上一杯清新可人的龙井,坐在古香古色的书房里,捧起一本书,细细感受书中的精髓,接受文化的洗礼。

 书韵——史诗之撼

 读诗词,去寻找一份难得的闲静。“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每当读起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高渐离无奈的击筑声便在我的脑海中响起。“或许他只是一个注定失败的刺客,或许他只是一颗历史陨落的流星,但他荆轲的情意,无人能替!”秀眉长眼,青丝挂肩。在书中,我仿佛来到了易水河畔,面对荆轲,愁云惨淡,他擎起长剑,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那一刻,他俨然成为了历史上一座无可比拟的丰碑,他的眼睛坚韧地望着秦国的青弓般的山脉,在这空洞的天地间,他微笑的脚步声踏响了仁与义的重音。百世流芳凝一刃,万古伤痛解千愁。在书中,我与古人相聚,书中,有史诗般的震撼令我感动。

 书韵——诗歌之情

 读现代诗,去领略文字独特的魅力。“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月亮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读着断章,我仿佛成为了卞之琳身体中的一部分,我能够感受到他的心跳,也能够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着的冷漠与希望。桥上的他仿佛街头一景,如一个和谐的音符般平静而无味,这不是他所期望的生活,他期待着的是海燕般坚强的生活,受到暴风雨的洗礼后,还能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他期待热烈,刚强。诗歌中隐含着的感情令我着迷。

 书韵——小说之魂

 读小说,去明白做人高尚的品德。“人活着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读完了《活着》,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余华笔下,福贵是一个悲催的人,命运一次又一次地玩弄他,似乎所有倒霉的事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但是他没有畏惧,坦然地面对了一切。纵使万花凋零,严冬袭来,他也顽强地活下去,因为他知道。花落还开,冬去还来!书魂,令我敬佩。

 书中的韵味,非静心不可读也,非沉迷不可会也。

 茶已饮尽,放下书,脑海中的一切,仿佛刚刚在与智者进行亲密交谈,令我回味……

书韵优秀作文2

 书海浩瀚,知识无穷。古人常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中可见,古人对书可谓情有独钟。自古以来,书本就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爱书。从小时候,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在我的小时候,妈妈总在我睡觉前讲一篇故事给我听。我总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妈妈,您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的?”妈妈说:“我是从书上学来的。”当我读幼儿园时,老师常常教我们唱儿歌,我又问老师:您怎么会唱那么多儿歌的呢?”老师说:“我是从书上学来的。”当我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心里高兴极了!我从语文书里学会了拼音,认识了汉字,在数学书里,我懂得了如何计算,在英语书里,我学会了外语……从此,我对神奇的书充满了向往,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书,带我潜入文学的海洋。《乌木马》、《灰姑娘》、《牧鹅姑娘》、《水晶球》、《莴苣》…… 一篇篇童话带我走进神奇的宫殿。书,带我周游世界,让我认识了北京和长城,带我到长江、黄河,带我爬上了著名的庐山、黄山、泰山,饱览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还带我去遨游太空,去跟月中的嫦娥姐姐谈心……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遇到任何困难,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这是都德的读书名言。是的,生活中,它告诉我大千世界的点点滴滴;悲哀中,它告诉我要不畏挫折,勇敢向前冲;学习中,它告诉我要不断开拓创新……我想,如果没有它,可能就没有今天这个顽强的我。

 那是我读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我的语文成绩出乎意料的差,面对从未有过的打击,我心灰了,气馁了,信心也丧失了。我生活在黑暗、孤独里,父母的责骂声,同学们的异样目光,老师的不理解,让我失去了往日脸上的笑容。在快乐中成长的我一遇到挫折就“不堪一击”地倒下了。有一天,当我逛书店时,在无意中,我阅读了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翻开扉页,里面写着这样一行字:“生命在于奋斗!”这句话虽短,但它却富有哲理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它使我明白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可是只有你肯去奋斗、敢去拼搏,也会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辉煌的一页。它让我找回了自信。那一年,我考得出奇的好。从此,我更相信,书就是我的精神支柱。

 我爱书,在书海中,我品尝着书的韵味。书,是甜甜的蜜桃,是青青的橄榄,是清香浓密的茶,也是红通通的辣椒。酸甜苦辣,味味俱全。只要细心品味,认真体验,就能从中找到无限的趣味。

书韵优秀作文3

 古人有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之于当下,这句箴言似乎已黯然失色。那么,在物质繁荣精神空虚的时代浪潮下,那一抔书韵情思又该如何安放呢?

 当物质的繁荣掩盖了精神的光芒之时,人们眼前剩下的或许只有一种富足的荒芜。“读书无用论”“知识无力感”的背后掩藏的是人们对于阅读的质疑与无奈。就连上海大学一位博士的返乡笔记中也充斥着“知识无力”这样感伤忧虑的论调。而这只能披露出我们对读书、对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即“读书不够”而非“读书无用”。

 置身于社会环境下,不难发觉如今中国在经济上日益富裕,而文化却苍白贫乏。一方面是商业大潮和拜金主义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对思想言论的禁锢。充斥媒体的不是颂圣就是娱乐文化,知识分子犬儒化,阅读视野功利化,读书方式速成化……如白岩松所说,“走进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整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当今电子阅读发展迅速,实体书店更是无人问津,我们何时才能寻回泱泱大国的沉香书韵呢?

 余秋雨曾如此感叹:“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缩胀。”读书助人思索,使人自见渺小而心怀敬畏;读书使人质疑,使人心有所恃而体察省悟;读书使人积淀,使人凝练修行而厚积薄发。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些遍览古籍博通古今之人必然是经得起沧桑砥砺而别有风骨的。

 毋言其他,阅读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历史的残缺与完美,显示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纷繁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甘美,无一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离。阅读更是一种体悟与遐思。无论是家存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草隶篆楷,无论是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无论是百家经典还是大众俗语,没有阅读便没有刻骨深邃的笔力,没有长袖阔带的文气,没有洒脱倜傥的风韵。

 “读书到最后,是让我们更宽容地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梁文道如是说。就让我们摒弃“读书无用论”,抛却“知识无力感”,予思维以灵魂,予生活以书韵。

埃及:图书馆为文化遗产撑起保护伞

建设和健全各类图书馆是埃及加强保护和光大各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措施。埃及的文化遗产丰富,她的文字记载历史悠久,古埃及人刻在庙宇、陵墓、方尖塔、纪念碑上的象形文字和图案以及大量古埃及纸草文献,记载着古埃及文明发展和文学创作与科技发明的惊人成就。古埃及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早2500多年,包括小说、寓言、民间故事、诗歌等。埃及还经历了希腊、罗马、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不同时代,多元化文明也丰富了这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埃及近年来在全国建了5所国家级大型图书馆、90所地方博物馆以及104所大众文化馆和文化之家。它们在弘扬埃及与阿拉伯文化、促进各文明间交流的同时,也起到教育国民提高祖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作用。一些多功能大型图书馆还组织或参与传播埃及和阿拉伯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下一代、保护本国文化遗产、国际文化对话等活动,举办研讨会、展览会、参与各种文学艺术节、开办附属儿童图书馆、文化研究中心等。

2002年落成的亚历山大新图书馆是当今世界最大和最现代化的图书馆。它坐落在有“地中海新娘”美称的历史名城亚历山大市美丽的海滨大道,主体建筑宛如一轮斜阳,象征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是当地一大新景观。早在托勒密和罗马时期,亚历山大就是闻名遐迩的文学艺术摇篮和学者圣贤云集之地,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等众多古迹。公元前259年,亚历山大大帝建立起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最丰富的图书馆,藏书约54000卷,包括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的全部诗稿、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手稿原本、古希腊哲学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和有西方医学奠基人之称的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的许多真迹原件以及大量古埃及、托勒密时期的哲学、诗歌、文学、医学、宗教、伦理和其他科学著作。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地中海地区传播文明长达200年至800年,是当时全世界学者和旅游者向往的文化圣殿,遗憾的是它早已毁于大火。

亚历山大新图书馆是埃及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合作的结晶。这座“复活”的图书馆面对地中海,背靠亚历山大大学,总面积达85405平方米,耗资近18亿美元。主图书馆大楼有11层,面积36770平方米。还有文物博物馆、古籍与手迹珍本博物馆、科学发明厅、艺术中心、信息研究学院、人文和自然遗产中心、亚历山大和地中海研究中心、会议中心、书法中心、服务大楼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它落成开放后,各国捐赠了大量珍贵图书、典籍、手稿、书画和影像制品,包括我国捐赠的《中国通史》、《中国药物大全》、《二十四史》等极有收藏价值的书籍。我国还参与新图书馆的《百万图书工程》,为该馆百万册图书编排目录、录入上网。

亚历山大新图书馆每年还举办维护埃及文化属性、埃及文化遗产研究、阿拉伯文明、扩展和开拓人类文化知识领域等全国和国际研讨会、展览会,是埃及国内外高层次文化、科学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场所。它与世界各大图书馆和学院签署了40多个合作协议,在许多国家举办过展览。其领导管理的埃及人文和自然遗产中心近年来通过国际组织,在保护埃及文化遗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中心运用先进多媒体技术提供书籍、资料和光盘,介绍本国和世界文化遗产。今后,新图书馆还将启动新学术中心,更多更好地为埃及和世界文明服务。

埃及人自豪地说,亚历山大新图书馆是埃及多元文化交汇和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新殿堂,是世界看埃及的窗口,也是埃及看世界的窗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