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著名道医及其贡献主要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5收藏

明清著名道医及其贡献主要有哪些,第1张

一、赵宜珍,号原阳子,元末明初江西安福人。其少通经史,长习进士业,因久病不愈乃弃儒入道。赵宜真为忠孝净明道第四祖,精通医术,济世利人,被时人所重。在医学方面,其著有《仙传外科秘方》一书,共十一卷。该书开宗明义指出:“外科冠痈疽于杂病之先者,变故生于顷刻,性命悬于毫发,故也”。认为痈疽之名虽有二十多种症状,然而重要的是只有两样,即阴症和阳症而已。“发于阳者为痈,为热、为实;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虚”。对各种痈疽的临床症状、病因及治疗作了详尽阐述,并强调对痈疽要及早治疗:“病之初发,毒必旁腐肌肉,苟治不早,则毒气透膜,膜透则元气泄,脏腑失养,精神枯槁,脉坏绝矣”。同时在治疗上,他列出了“卫荣还魂汤”,也有外敷用药“冲和仙膏”等。赵宜真的《仙传外科秘方》,是传统医学在治疗痈疽外科方面的专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历史影响。

二、邵以正,自号承康子,云南昆明人。据《明史稿》记载,说他编著一部影响较大的道教医学丛书《青囊杂纂》,对道教医学经方的搜集、整理与传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青囊杂纂》共收有《仙传济阴方》、《徐氏胎产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小儿痘疹证治》、《秘传外科方》、《济急仙方》、《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八种医方书,并附有《秘传经验方》一部。该书汇集了大量临证各种单方、验方,对各种方剂的功用,主治、组成、用法一一给予介绍,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及影响。

三、兰茂,字延秀,号和光道人,云南嵩明县人。其自幼闭门潜修,读书好道,不求闻达于当时,惟心利济于将来。关于他的习医经过,乃因孝心所致。“兰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余年,其学皆探本穷源,得古人精奥”。此后给人治病“投入数剂,无不立愈”。

兰茂不但精于医学,而且对道教内丹养生术、文学、戏曲、绘画、地理等均有建树,著述颇丰。除《滇南本草》、《医门览要》等医书外,还有炼养著作《性天风月通玄记》及《声律发蒙》、《玄壶集》等传世。

兰茂的《滇南本草》是我国古代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学专著。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在其名著《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曾引用了《滇南本草》当中的七十条资料。

兰茂一生誓以医药丹法济世利人,医道惠及滇南,生前就受到云南百姓的爱戴。他羽化后,乡民还建祠堂、道观等,以纪念这位仁慈的道士医师。

四、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大同人。其博通经史,工于诗文、书画、金石、精医道。曾有人这样评价他:“世人都知道傅青主的字好,但他的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生动地表明傅青主的医技和医德。

傅山一生淡泊名利,著述甚丰,主要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幼科》等。其中《傅青主女科》分上下两卷,上卷列九症四十一方,内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五大类;下卷列四十一症四十二方,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五大类。

傅山一生行医济世,在中医妇科领域颇有建树,对推动、研究妇科疾病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刘一明,号悟元子,素朴散人,山西曲沃人。清代著名道士、养生家、医学家。

刘一明在修道与习医上,主张并强调修道之人必须重医、习医。他认为习医不但可以治病救人,且可以自救。如他在《会心内集》卷下“去病歌”中说:“欲修道,先去病,浑身无病方延年。若还有病不肯除,犹如瞎子跳坑井”。

刘一明是清代著名内丹家,精研易理与丹道,著有《周易阐真》、《孔易阐真》、《象言破疑》、《通关文》、《参同直指》、《悟真直指》、《指南针》、《悟道集》、《会心集》等著作。在医学方面,其潜心研究,著有《眼科启蒙》、《经验杂方》、《经验奇方》、《杂疫症治》等多种医书。值得一提的是,刘一明的《眼科启蒙》一书,对近代医学眼科的研究、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眼科瑰宝”。同时他对道教在清时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热爱中医,少年时热衷于传统文化,深具道缘,悟性非凡,喜读医书道集。医学院毕业之后在基层医院坐诊。四处拜访民间名老中医为师。学习传统中医精髓深得其要。

柴医师成为一方名医后,门庭若市,一诊难求。然而,柴医师不满足于现状,他要攻克更多的疑难杂症,让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快速治愈,更为了天下人不生病都健康,他要进入更高的道术层面,他苦苦地探索,遍访众多名医,受益匪浅,医术更有长进。后偶观圣言“医道同源,古之道医者,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即茅塞顿开知医之源道也。

中国传统医学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所以中医和道医有极深渊源,道医是道教中流派的一个分支。二者区别主要在于:

1起源和传承不同

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中医,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

2为医的目的不同

道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净化身心,返本归元;帮助修行者更好的完成修炼的过程,了道成仙。

中医的目的更多是帮助病患免除痛苦,助其享受生活。

3学医的方法不同

道医多有真传、秘传,所学一般都会明师或玄师的传承,所传的内容不会随便公开;

中医可从普及性的医书去学习提升,一般没有秘传的部份。

4诊治的方法不同

中医治病,一般立足于形而下的器质。如经脉、血气、脏腑等,是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存在。

道医治病,则会在形而上的精气,元神等基础上综合考量。在疾病的诊断上,除了是否存在外感内伤、情志不畅、饮食起居等原因,还会考虑到命运,鬼神,风水等原因。

(就是说看病人所以得病的原因,是否存在流年不利,注定有此一劫难?是否是冤家债主来讨债?或者是邪妖克害所致?抑或是家宅、阴宅风水不吉导致的?这些在具体判断过程中都是需要考虑。比如从风水角度来说,如卧床在横梁之下,造成横梁压顶的煞局,就会多梦、惊悸、精神压力大等。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道医除了中医的针灸、汤药、金石、推拿、按摩之外,还要考虑禳星延寿,驱邪治病、风水调理、符镇等。)

5治疗的结果不同

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修行者在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道医通常有一定层次上的特异感知能力,因此往往能准确地诊断、但却不能向病人直说诊断的方法;

道医,古代称“大医”。孙思邈祖师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道医以道为本,除了要求为医者医术精湛,更要求为医者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有一颗济世仁心。

“凡大医治病,必富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中医一般不具备特异能力,其中许多人甚至根本就否认有特异能力的诊断方法,完全靠经验、理论的积累和分析,因此失误明显地多得多。

作者:大爷我可是小公举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中国传统医学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所以中医和道医有极深渊源,道医是道教中流派的一个分支。二者区别主要在于:

1起源和传承不同

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中医,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

2为医的目的不同

道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净化身心,返本归元;帮助修行者更好的完成修炼的过程,了道成仙。

中医的目的更多是帮助病患免除痛苦,助其享受生活。

3学医的方法不同

道医多有真传、秘传,所学一般都会明师或玄师的传承,所传的内容不会随便公开;

中医可从普及性的医书去学习提升,一般没有秘传的部份。

4诊治的方法不同

中医治病,一般立足于形而下的器质。如经脉、血气、脏腑等,是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存在。

道医治病,则会在形而上的精气,元神等基础上综合考量。在疾病的诊断上,除了是否存在外感内伤、情志不畅、饮食起居等原因,还会考虑到命运,鬼神,风水等原因。

(就是说看病人所以得病的原因,是否存在流年不利,注定有此一劫难?是否是冤家债主来讨债?或者是邪妖克害所致?抑或是家宅、阴宅风水不吉导致的?这些在具体判断过程中都是需要考虑。比如从风水角度来说,如卧床在横梁之下,造成横梁压顶的煞局,就会多梦、惊悸、精神压力大等。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道医除了中医的针灸、汤药、金石、推拿、按摩之外,还要考虑禳星延寿,驱邪治病、风水调理、符镇等。)

5治疗的结果不同

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修行者在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道医通常有一定层次上的特异感知能力,因此往往能准确地诊断、但却不能向病人直说诊断的方法;

明清著名道医及其贡献主要有哪些

一、赵宜珍,号原阳子,元末明初江西安福人。其少通经史,长习进士业,因久病不愈乃弃儒入道。赵宜真为忠孝净明道第四祖,精通医术,济世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