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这种生物在古代真的出现过么,为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龙这种生物在古代真的出现过么,为什么?,第1张

“龙”这种生物在古代应该出现过,因为古代的许多地方志、史书和私人笔记都有古人见过龙后所写下的记载。但古人见到的这种“龙”具体是什么样、是否一定就是传说中的真龙,现代人却不得而知,因为我们毕竟没有真正看到过这种生物,所以暂时还无法确定龙是否真的存在,只能根据古人的记录去推测,下面就讲一些古人关于龙的记载和描述。

古代典籍和龙

古代有不少典籍对龙的出现都做过记载,而且多是正儿八经的史书,包括《山海经》、《史记》、《韩非子》和《列仙传》等等。《史记》中描写到,黄帝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脚下打造了一尊大鼎,鼎成之日有一条巨龙从空中垂下头来,把长长的胡须搭在地面迎接黄帝。

黄帝乘龙飞天

黄帝顺着胡须爬到龙脖子上骑好,然后又有70多个后宫女眷和大臣也爬了上来骑在龙背上,此后龙就开始飞升了,剩下一些小臣来不及爬上去,都抓着龙须不肯放手,结果不少龙须都被拔断了,黄帝的弓也从龙身上掉了下来。眼看着黄帝和大臣们乘龙飞升遨游天地,百姓们一边仰望,一边抱着断掉的龙须和黄帝的弓哭号。

明清朝时的龙

根据地方志的记载,大清正德十二年百姓们看到9条黑龙在河中吸水,水中的小船也被水龙卷吸上了天空,但是这水龙卷似乎具有灵性,居然把女子安然无恙放回了地面。《永乐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乐亭县坠落了一条遍体蝇蚋、喉部有伤的十几丈长龙,百姓们为它搭起了凉棚遮蔽阳光,还挑水来往它身上洒水,这条龙鳞片如鱼,头上有两只角,龙须就有二丈长。《临安府志》 记录明朝崇祯四年时,曾有数千百姓围观过云南石屏县异龙湖里几十丈长的巨龙。 

龙与古代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有关的说法,有文字记载以来,远古华夏民族的各氏族都是以汉字姓氏作标志的,没有用动物图形作标志的记载。远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很低,还不能用逻辑的方法思考问题,只能用类比、表象的方法认识事物,要创造一种综合各种动物特征的虚拟动物形象,是古代先民难以做到的,人的想象力总会受某种制约,无论多么奇怪的神灵,只能以真实性为背景创造出来,多么离奇的神话,最终都能在现实中找到构成它的原始素材,因此,龙不是虚拟的动物。

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作为龙的传人,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龙的原形是什么?龙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象与文化含意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龙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在远古时代就不断地以不同方式困扰人们,至今也未全部解决,还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这里,我们将追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龙的奥秘……

有关龙的记载

根据古代的经文,龙是一种创造物,它有鹿一样的角,骆驼的头,野兔的眼睛以及巨蛇的颈。它的腹部看上去像一种“Shen”(一种类似鳄鱼的虚构的水龙)。它的爪像鹰,指间像老虎,而它的耳朵则类似于一种水牛。龙有能力在瞬间从一种物体变成另一种;从胖到瘦,从高到矮。它也可以飞上天以及下到海底。看上去,龙似乎是一种具有超能力的创造物,能变换成各种形式。在中国,龙的标志诞生在商、殷朝(公元前16-11世纪,中国出现最早的象形文字期间),它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与海龟的外壳上。这些刻花描述了一种有角的爬虫动物,它有牙齿、鳞,有的也有爪子。上述符号通常指明龙被视为一种残酷的、罪恶的,带来不幸的创造物。基于这些符号,中国科学家总结出其实是一种短吻鳄鱼。在几个世纪中,科学家提出过许多关于龙的解释与推测。无疑,龙在它最初的形象中一定是一种爬虫动物、一种蛇、一种短吻鳄或是蜥蜴。距今5000-6000年的化石与古迹说明,蜥蜴、短吻鳄及龙是由象征荣誉的图腾以及宗教中改编而成的。通过研究这些发现上的画像,我们可以追溯到龙最早的形象,它的进化史到它现在的外貌。

虽然第一条龙只有一种单一的形象,但随着中国古人彼此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把他们的图腾描绘地更具有想象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图象就演化成了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龙或图腾。

因此,龙是人们想象力的结晶,是被人们崇拜了几个世纪的神秘创造物。在现代国画中,龙也以各种形式出现。少数民族把龙描述成各种样子,从一条鱼到鳄和人。

《本草纲目》中的“龙”是龙骨(按本草所称的龙骨,实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胳化石)。

气味:

龙骨:甘、平、无毒。龙齿:涩、凉、无毒。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龙这种生物在古代真的出现过么,为什么?

“龙”这种生物在古代应该出现过,因为古代的许多地方志、史书和私人笔记都有古人见过龙后所写下的记载。但古人见到的这种“龙”具体是什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