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讲讲张三丰的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3收藏

谁来讲讲张三丰的故事.,第1张

分类: 娱乐/明星 >> 电视

解析:

张三丰名号辑录

张三丰的名号,的确相当复杂,在道教史人物中,实属罕见。自《明史》梓行后,多沿袭其说,也有些文献例外,现将所查史料用表列出:

表(略)

在明朝几部《太和山志》,以及《皇明恩命世录》皆作仹,只有《邓州志》《鲁山县志》皆作峰,清《平溪卫志》作丰。朱国祯的《皇明史概》,谈迁的《国榷》和冯琦、张溥的《明史纪事本末》等,皆作张三丰,未列表中。清代还有些文献,不太重要则未录于表。

关于张三丰名号称谓,我们的观点倾向任自垣的说法,因为他寻访过张三丰,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文献的记载,一个人所见,究竟有限,不能够一隅而概全。

张三丰籍贯辨

张三丰的籍贯,文献上的记载众说不一,不知所从。今据文献爬梳考证,比勘核研,作如下论述,我们认为是符合史实的。

最早提出:是宣德二年(1427),鹤鸣山《张神仙祠堂记》,张三丰“宋时厥考,游宦京师,宋亡被金人虏至胡地,遂为沙陀人[39]。”后世沿袭其说的,则有乾隆间《简州志》等地方志乘,还有蜀惠王申签,(逝于弘治六年1493)蜀献王朱椿椿之曾孙,定王有垓之子,有《张三丰像赞》“曩自中士移居朔方。”朔方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碑文所谓“沙陀”,确指北方无疑,虽然未指明地域为“懿州”,但总有些接近。北宋君臣遭亡国之变,迁徙于东北者多,极少数在山西、河北一带居住,张三丰籍贯“沙陀”,有其历史渊源。

张三丰为宝鸡人,是宝鸡金台观,张用浣(《汝州志》作瀚)识《张三丰遗迹记》,碑云:“真仙陕西宝鸡人。”(见前)与此相同者,成化九年(1473)姚福撰《清溪暇笔》,弘治八年(1495)黄瑜撰《双槐岁钞》、陆深著《玉堂漫笔》、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云:“一云宝鸡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王圻纂集《稗史汇编》亦云:“宝鸡人”、汪道亨、冯从吾纂修《陕西通志》,谈迂著《枣林杂俎》云:“按他书一云:宝鸡人。”顺治十八年(1661)张俊哲等纂修《陕西通志》、田文镜等纂修《河南通志》云:“或云宝鸡人”。邓梦琴等纂修《宝鸡县志》,以及清代还有些地方志乘亦云:张三丰为宝鸡人,这里不再尽录,以上为宝鸡说之由来。

张三丰为义州人,黄瑜(1425——1497)撰《双槐岁钞》有《东海二仙》,“北人刘勋为予言,东海近出二仙,其一:即张三丰,辽东义州人[40]。”同此观点还有王圻撰《续文献通考》、郎瑛撰《七修续稿》、傅维鳞撰《明书》等。实际是用后来迁卫治所在地而命名。在《明史·地理志》,“广宁后屯卫,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于旧懿州。永乐八年(1410),徙治义州卫城[41]。”或者义懿音相近,互相假借亦或有之。

张三丰辽阳人,都穆(1458——1525)著《游山名记》,在王屋山有云:“岁癸酉(正德八年1513)仲冬十月三日,予至济原。……至阳台宫,宫在王屋南麓。……上紫微宫。……道士有陈性常者,知其为吾乡人,延之其饮。性常旧住武当山之自然庵,今年七十有八,而神气清茂,似有道者,移居兹山,已二十年。其学,乃仙人张三丰之再传,为予言:张师名玄玄,辽阳人,自号三丰遁叟。世人因其号,第称之曰三丰,而鲜知其名,正统间犹在,后不知所之。予曰:人传三丰,为陕西之宝鸡人,而君谓辽阳人,孰是?性常曰:宝鸡,张师益尝寓之,非彼产也[42]。”《游名山记》,前有正德十五年(1520)王鏊序,尾有跋为正德十三年海陵储颧题。

辽阳在元代为辽阳待处行中书者,辽阳路所辖有懿州、益州。明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司治设在辽阳。而广宁后屯卫,乃是辽东都指挥使司所辖之卫。张三丰《云水集》诗中,有《登华表山》、《游辽阳诸山作》、《辽阳积翠村》计有诗四首,事实说明,张三丰的确到过辽阳,这是毫无疑问。而《稗史汇编》亦云:“或曰辽阳人。”

张三丰辽东人,有《双槐岁钞》云:“或谓辽东人。”还有下边的文献,皆主张辽东人。如万历间徐学漠修《湖广总志》、胡价修《襄阳府志》、焦闳纂辑《献征录》、田文镜等修《河南通志》、贾汉复等修《陕西通志》等。辽东可泛指东北三省,当然懿州也包括在内 了。

张三丰懿州人,郑晓(1499——1566)撰《今言》云:“张三丰,辽东懿州人[43]。”陆西星的《淮海杂记》云:“三丰老仙,龙虎裔孙也,其祖裕贤公,学能兼占象,移家于金之懿州[44]。”杨仪撰《高坡异纂》云:“张三丰,辽东懿州人。……予书三丰事,乃是《懿州志》中旧传[45]。”王世贞、汪云鹏撰《列仙全传》、洪自成撰《消摇墟经》、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又云:三丰,辽东懿州人。”何乔远撰《明山藏》与谈迁撰《枣林杂俎》云:“按他书云: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张俊哲修《祥符县志》云:“懿州人。”以及以下各文献,王建章撰《列代仙史》、汪元□修《岷州志》、雍正间迈柱、夏力恕纂修《湖广通志》、汪洪绪撰《明史稿》、汪锡龄撰《张三丰先生本传》、张迁玉等撰《明史》、许容、李迪纂修《甘肃通志》、王概撰《大岳太和山纪略》王尔监、王世沿纂修《巴县志》、萧儒林、李维熙纂修《泰安县志》、阿桂、刘瑾之纂修《盛京通志》、邓梦琴修《宝鸡县志》等均称张三丰为懿州人。总之,懿州在文献上,后来竟占了主导地位,这可能受到《明史》的影响。懿州就是现今辽宁省彰武县。

张三丰为闽县人,万历间郭子章(1542——1618)撰《黔记》云:“闽县人。”持相同说法者有如下各书;谈迁的《枣林杂俎》、田雯撰《古欢堂集》、康熙三十六年(1697)卫既济、薛载德纂修《贵州通志》,同治十二年(1873)黎兆熙、莫友芝撰《黔诗纪略》,还有佚名《张三丰仙师外传》皆力主此说也。

张三丰为羊城人,郭子章的《黔记》曰:“又云羊城人。”还有《枣林杂俎》和《黔诗记略》。但是广东地方志乘,没有此方面记载。也许是没有查遍,暂作存疑。

张三丰为天目人,雍正七年(1729)黄廷桂、张晋生纂修《四川通志》云:张三丰“天目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佟世雄、李斯全纂修《成都府志》云:“或曰:天目人。”乾隆元年(1736)尹继善、靖道谟纂修《云南通志》与王尔监等纂修《巴县志》皆与上同一观点,还有少数地方志乘,亦持此说,未能尽录。

雍正七年(1729)觉石麟、储大文纂《山西通志》云:“明张三丰、平阳人,一云猗氏人。”

乾隆元年(1736),丘睿、杜诏纂修《山东通志》云:“张三丰本贵州黄平人。……尝考黄平州,在三丰礼斗台。注云:山东平州人,元末遣戍于此。;又尝见三丰墨迹题曰:晋陵,未祥孰是[46]?”乾隆二十八年(1736)龙淑孝、李元正纂修《即墨县志》云:“明张三丰贵州黄平人。”洪武七年(1374)置黄平安抚同,万历二十九年(1601)四月改为州。

张三丰为金陵人,同治五年(1866)陈维等纂修《长阳县志》云:“张三丰、金陵人。”还有光绪十七年(1891)熊灿等修《抚沟县志》作“舞阳人”。关于张三丰籍贯在《张三丰全集》中有《隐镜编年》,予未采用,特此说明。请查原书。

以上关于张三丰籍贯的说法,真是五花八门,能成立者是宝鸡与懿州二说。其他所谓朔方、义州、辽阳、辽东,实际不过是懿州扩大而已。从历史文献上看,宝鸡说占着优势,到后来懿州说,又取而代之。我们应认为《明史》懿州说是正确可靠的,其他地域仅供参考。对张三丰籍贯的纷纷异说,追其原因,与道教羽士云游各地参访有关,那种孤云野鹤、栖无定止到处为家的生活方式,容易使人们把寄寓之地,弄成籍贯,这在道教历史人物中,也有先例。

张三丰撰《云水集》中,有《登华表山》和《辽阳积翠村》的题咏,内中用丁令威的典故,值得深思。

有关张三丰籍贯尚待深入研究考证,欢迎参加讨论。

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新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部落,西汉初年置县。这块富庶美丽的土地,造就了邓禹、庚信、岑参等历史文化名人。三请诸葛、火烧新野等三国故事使新野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新野,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社会稳定,政通人和。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两个办事处,266个行政村(居委会),98万亩耕地,76万人。 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20万人。是全国对外开放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和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新野正由农业县崛起为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

县名由来

关于新野建县时间与县名由来考新野建县始于何时明嘉靖《邓州志》、清康熙《新野县志》均记为西汉初年。查《河南省区县沿革简表》:秦置南阳郡,辖县无新野。《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辖县三十六,始有新野县名。《历代地理沿革表》(光绪二十一年春二月广雅书局刊,陈芳绩撰)注:新野为汉县,属南阳郡。《辞海》(1484页)新野条注:古县名。西汉置。 可见新野建县时间,在汉而不在秦,确系无疑。但建于西汉何时,没有确切记载。后查《史记》、《西汉会要》、《两汉博闻》、《元和郡县志>》、《河南通志》、《大清一统志》等史志典关于县名之由来,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经访问考查,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日: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

一曰: 据《水经注》称:_水枝津分派, 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 故以新野为名。(见民国20年(1931年)出版的《今县释名》,柯昌泗著)。

一曰: 新野的含义是新形成的田野。远古时期,南阳盆地据说是个湖泊,新野正处在湖底。盆地周围的山岭, 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流水冲刷,致使湖泊逐渐淤积,最后只剩湖底是片积水区。大约到了战国时期,这处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汉置县,谓之新野。(见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录》,尚景熙著)。

一曰: 新野县名的由来可能与新都有关。新都即今王庄镇的九女城。在汉代曾屡为侯国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公里,《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县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曰: 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 称“蒸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 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 西汉初新建为县时,遂称新野。以上诸说,从地形地貌、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政治演变等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均有道理,但都属意析而缺乏实据,待再查再考。

经济发展

工业

新野工业形成了棉纺织、建材、化工、轻工等四大优势产业。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42家,工业总量120亿元。其中棉纺织工业有80万纱锭,5000台织机,形成了“纺——织——面料——服装”为一体的产业链,年产值达40亿元。新纺公司是“中国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0强”和“河南省50家重点支持企业”,引进了国际一流的气流纺和色织布生产线,建立了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及纤维制品检测中心,被确定为全国功能性服装面料开发基地。产品销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15亿元。光达新型材料公司被誉为全国轻工企业100强,年产高标号水泥40万吨、异型钢管10万吨。香港大东布行、台湾康师傅集团、厦门利华等著名企业已落户新野。华兴酒业公司、泰龙纸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已成为新野工业一大亮点。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县工业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首期建成1000亩,设施完善、封闭管理、已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入驻限额以上企业30家,现正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广招国内外客商。

农业

新野农业形成了蔬菜、畜牧、棉花三个支柱产业,是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0万亩,有6个蔬菜品种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被农业部定为151家鲜活农产品定点市场——年交易量11亿公斤,“宛绿”牌蔬菜畅销国内外。畜牧业以皮埃蒙特肉牛为主导品种,——年肉类产量12万吨,有5个畜牧公司通过省外贸出口基地注册认定。优质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在40万亩以上,被誉为全国百强县和河南省十强县,“银鹏”牌棉花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产品。另外,年产小麦17万吨、玉米68万吨、花生及其它油料165万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为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旅游资源

新野历史悠久,古称贵地,它北依宛洛、南接荆襄,面积1062平方公里,沃野百里,八水竞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称”,有刘备屯兵新野时与诸葛亮运筹帷幄商谈军机大事的汉议事台,有世界上最小之城-关羽拴马之地汉桑城,另有太子阁、光武台、挂剑树、邓禹台、召父渠、荐贤岭、拦马桥、打鼓冢、火烧新野遗址、凤凰山遗址、汉津码头遗址、新都故城、汉棘阳故城、诸葛庄遗址、汉朝阳遗址、来歙故宅的自流井、前高庙祖师庙观、岑公祠、水府庙等。1992年,新野被列入河南省“三国旅游线景点”之一,现在筹资开发兴建“三国旅游区”。

一、文化遗址:

新野发现最早的人类遗迹为距今四千至六千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共有19处,白河两岸有车儿湾、光武台、马鞍山、下凤鸣、邓禹台、下河村六处

凤凰山遗址。位于歪子乡寺门村北的土岗上,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

二、故城遗址:

西汉初年,境内曾置有新野、棘阳、朝阳、新都和X阳5县。

三、水利遗址:

“召父渠”座落在今沙堰镇西南白河故道的拐弯处,是西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广集群众兴修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工程。

四、古迹:

新野的寺观、庙宇等散布于城乡之间,但因年久失修,除议事台和汉桑城之外,均已拆毁。

五、古墓葬

曾国贵族墓:位于南关小西关,为春秋早期曾国奴隶主之墓葬。

乱冢汉墓群:共有26个墓冢。每个占地约百余平方米,此墓为东汉皇室之墓冢。

六、石雕、石刻

樊集汉墓群甚多,出土的文物以汉代画像砖为多,其中泗水捞鼎、车骑、狩猎、宴乐等画像砖,质地优良、画像逼真,对研究汉代文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历史文物]

玉杯“一捧雪”主要有距今50万年的古化石,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春秋时期的曾国铜礼器、国家二级文物明代御杯“一捧雪”,汉代“杂技汉画砖”等。

区位优势

新野交通便利,能源充足。距南阳、襄樊机场各60公里。距焦——柳、宁——西铁路各30公里,二广高速公路、省道S103线、S244线、S335线在县境内交汇,高等级县乡公路和村村通油路四通八达。

110KV输变电站3座,220KV输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境内唐、白、湍、刁河等八水竞流,又是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充沛。全县现有大量的轻工业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

适应入世要求,新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国内外客商,在办理证照、土地征用、水、电、路三通等方面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科教文卫

新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体系完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职员工1万人,在校生14万人。

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县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900余张。建成县级体育中心。

县乡村广播电视实现了同缆传输。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科普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县、殡葬改革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省“普九”教育先进县、计划生育一类县、信访访稳定先进县、基层党建先进县。

发展规划

新野以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26个重点县为契机,以建成豫西南以纺织轻工为主的商贸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勤劳智慧的新野人民将用双手和汗水缔造“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皮埃蒙特优质肉牛大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行政区划

新野县辖8个镇、5个乡和两个办事处:王庄镇、沙堰镇、新甸铺镇、五星镇、施庵镇、歪子镇、溧河铺镇、王集镇、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上港乡,原城关镇以县城书院路为界分为 汉华和汉城两个办事处。县人民政府驻汉城办事处。

原城关镇(今汉华和汉城办事处) 面积:83平方千米 人口:5万人 代码:411329100 

2006年,辖7个居委会:解放街居委会、民主街居委会、东关居委会、南关居委会、西关居委会、北关居委会、红旗居委会,(42个居民小组)。

王庄镇 面积:63平方千米 人口:3万人 代码:411329101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东张店村、乔湾村、水台子村、梅湾村、前孙村、赵庙村、肖集村、王庄村、毛寨村、阎庄村、玉皇庙村、潘庄村、西高营村、王桥村、曹营村,(142个村民小组)。

沙堰镇 面积:80平方千米 人口:49万人 代码:411329102 

位于新野县城北13千米处。2006年,辖21个村委会:翟庄村、李庄村、霞雾溪村、南村、北村、拐里村、吕营村、冀庄村、陈营村、曹坡村、李营村、肖庄村、丁庄村、叶桥村、赵湖村、夏官营村、车湾村、焦店村、孟营村、贺庄村、秦堰村,(210个村民小组)。

新甸铺镇 人口:59万人 代码:411329103 

位于豫西南豫鄂交界,新野县城西南15千米处。其中镇区面积38平方千米,16万人。2006年,辖26个村委会:津湾村、杜岗村、乔庄村、于庙村、刁河村、新北村、新南村、宋庄村、杜桥村、黑龙村、程营村、姚营村、石桥村、白龙村、刘湾村、陈家村、南王村、骆湾村、艾庄村、官渠村、套楼村、元帅村、翟湾村、魏湾村、韩营村、白湾村,(259个村民小组)。

施庵镇 面积:106平方千米 人口:6万人 代码:411329104 

位于县城东北部,北与宛城区官庄镇毗邻,东与唐河县张店镇、郭滩镇接壤。2006年,辖25个村委会:万庄村、前罗村、卢大桥村、施庵村、荆陂村、大营村、王茨元村、薛庄村、涧河村、魏寨村、杨营村、兴隆观村、渠西村、渠东村、朱寨村、黄李村、宋张村、曾营村、桥楼村、朱庄村、詹岗村、贺岗村、白岗村、吉岗村、小营村,(124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施庵。

1958年月成立施庵公社。1968年更名为红渠公社。1982年恢复施庵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

歪子镇 面积:102平方千米 人口:69万人 代码:411329105 

位于新野县西北部,与邓州、卧龙、宛城三市区相毗邻。2006年,辖22个村委会:史营村、岗头村、黄营村、三河村、棉花庄村、老庙村、马渠湖村、寺门村、歪子村、于营村、冯庄村、官寺村、汤庄村、常蝉庵村、老庄村、周单庄村、肜庄村、李营村、彭庄村、蟒张营村、王小桥村、韩何营村,(108个自然村,29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歪子街。

五星镇 面积:82平方千米 人口:54万人 代码:411329106 

位于县城东南部,西与新甸铺镇隔河相望,东临王庄,南接湖北朱集镇。2006年,辖20个村委会:宋湾村、判官庄村、前孙楼村、魏楼村、五星村、后楼村、大李营村、水田村、廖楼村、任集村、方营村、黄营村、郭湖村、王葛庄村、闽营村、南张楼村、南马庄村、台庄村、陈庄村、张店村,(100个自然村,244个村民小组)。

溧河铺镇 人口:51万人 代码:411329107 

2006年,辖24个村委会:李楼村、庄营村、周营村、王坡村、屯头村、溧河村、毛桥村、土堰村、孙楼村、王西河村、杨陂集村、吴堂村、江黄集村、高庄村、王枣庄村、田口村、熊油坊村、冯营村、杨岗村、贾桥村、后陈村、熊楼村、许桥村、吕阁村,(263个村民小组)。

王集镇 面积:74平方千米 人口:51万人 代码:411329108 

位于新野县城西北12千米处,与邓州市汲滩镇、桑庄乡接壤。2006年,辖18个村委会:西张庄村、秦杜营村、石头庙村、史井村、齐楼村、王集村、冯集村、东元村、汪堤村、范坡村、石羊岗村、曹集村、西赵庄村、白滩村、徐埠口村、归集村、高桥村、周湾村,(197个村民小组)。

城郊乡 代码:411329300 

位于新野县城东、南、北三面,呈“U”字型环抱县城。2006年,辖22个村委会:张营村、吕庄村、袁庄村、郭营村、卢庄村、孟营村、胡营村、关场村、花陂村、马庄村、马营村、官碾村、蔡庄村、李湖村、王营村、团结村、湍口村、樊楼村、张楼村、齐马庄村、上青羊村、下青羊村。

前高庙乡 面积:59平方千米 人口:42170人 代码:411329303 

位于新野县城东部。2006年,辖17个村委会:前张楼村、张庄村、张刘营村、王楼村、闫坡村、东高营村、焦岗村、郭湾村、河北村、徐寨村、时楼村、王祠堂村、龙潭村、下庙村、信坡村、王套楼村、任桥村,(212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张庄村。

樊集乡 代码:411329305 

2006年,辖13个村委会:冀湾村、鲍湾村、后河村、骆庄村、肜庄村、刘庄村、樊集村、陈河村、潦口村、赵庄村、钮寨村、杨庄村、曹庄村。

上庄乡 面积:83平方千米 人口:53万人 代码:411329307 

位于新野县西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千米,东濒白河,西邻邓州市。2006年,辖18个村委会:邓庄村、田庄村、康营村、樊湾村、老龙镇村、杨营村、王寨村、上庄村、上凤鸣村、杨阁村、山坡村、马集村、彭桥村、柳坡村、王大桥村、小陈营村、陈家道村、韩营村,(88个自然村,255个村民小组)。

上港乡 人口:38万人 代码:411329309 

位于新野县城西郊。2006年,辖16个村委会:赵岗村、埠口村、花园村、梁营村、小五村、王白村、花楼村、亭陂村、岗北村、香乔村、岗南村、魏庙村、代楼村、张坡村、果园村、宅子村,(168个村民小组)。

2021年3月,新野县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0年9月,河南省政府食安委命名新野县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新野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6年12月,新野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5年3月,新野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05年,新野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79名。

2005年,新野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75名。

2004年,新野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42名。

1中国新野有多少人

新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心,号称“百里平川”,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

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部落,西汉初年置县。这块富庶美丽的土地,造就了邓禹、庚信、岑参等历史文化名人。

三请诸葛、火烧新野等三国故事使新野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新野,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社会稳定,政通人和。

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98万亩耕地,76万人。 县城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20万人。

是全国对外开放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城镇化建设重点县、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秀县,新野正由平原农业县崛起为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 近年来,新野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群化,集群经济品牌化”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基地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优质肉牛基地县”为目标,着力培育棉纺织、蔬菜、畜牧三个支柱产业,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新野工业有棉纺织、食品、光电、化工、建材等五大优势行业。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6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

主导产品有优质棉纱、高档服装面料、高标号水泥等。培育壮强了棉纺织产业集群,拥有纱锭120万锭,织机6000余台,年织布2亿米以上,年市场交易量75亿元,成为鄂豫皖毗邻区域性棉纺织产业中心。

龙头企业新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于2006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居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0强。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13平方公里的全省首批纺织产业集聚区,占地63平方公里的中原肉牛生态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打造了县域产业发展的平台。

以康师傅嘉元食品公司、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新兴的光电产业活力倍增,以南阳新新光电公司、鼎泰电子公司等投资超亿元骨干企业为引领,建成投产了近10家高新技术项目,全县的工业结构日趋优化。

新野农业有蔬菜、畜牧、棉花三个支柱产业。培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蔬菜常年种植面积44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06万亩,规划建设了8万亩的蔬菜产业科技园区,有18个蔬菜品种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引进了台湾康师傅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全国151家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之一。

畜牧业主导品种为皮南杂交肉牛,年肉类总产量12万吨。引进了内蒙古科尔沁牛业战略合作伙伴,并以此为依托,加快建设中原肉牛生态产业集聚区。

棉花种植面积38万亩,是全国棉花百强县和河南省十强县,“银鹏”牌棉花位居全国十大品牌棉花之首。另外,年产小麦25万吨、玉米7万吨、花生及其它油料185万吨。

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全国产粮大县和生猪大县。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食品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新野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围绕打造“水城、绿城、纺织名城”,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提升新城区建设水平,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三里河景观带、新体育中心、文化广场、汉城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中心城区全天候供水,污水收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城市宜居度不断提高。

新野交通便利,能源充足。距南阳、襄樊机场各60公里。

距焦柳、宁西铁路各30公里,二广高速公路、省道103线、244线、335线在县境内交汇,高等级县乡公路和村村通油路四通八达,形成了城乡一刻钟快捷交通圈。110KV输变电站4座,220KV输变电站1座。

境内水资源充沛,唐河、白河、湍河、刁河等八水竞流,是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全县现有大量的轻工业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丰富。

新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体系完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职员工1万人,在校生14万人。

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县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900余张。建成县级体育中心。

县乡村广播电视实现了同缆传输。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科普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县、殡葬改革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省“普九”教育先进县、计划生育一类县、 访稳定先进县、基层党建先进县。

新野将以被河南省 确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26个重点县为契机,以建成豫西南以纺织轻工为主的商贸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新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国内外客商,在办理证照、土地征用、水、电、路三通等方面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勤劳智慧的新野人民将用双手和汗水缔造“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皮埃蒙特优质肉牛大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2请教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历史沿革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新野郡,新野县属南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县内置新州,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村,是年废,新野县归邓州。唐乾元元年(758年),废县为镇,属穰县。

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新野县,属邓州;至元八年(1271年),随邓州属南阳府,明、清因之。

民国3年(1914),新野县属汝阳道。1928年,道废隶省。

民国21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12月新野解放,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区。

1949年4月,属河南省南阳专员公署。1968年5月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11月州属南阳市。 1947年全县设6个区下辖158个乡和7个街道办事处。

1950年,改设为7区辖174个乡。 1958年8月建立公社,公社为政社合一体制,全县设9个公社,下辖142个生产大队。

1963年增设城关镇,全县为9社1镇。 1975年4月,增设前高庙、上港、王庄、樊集、上在5个公社,全县为14个公社(含航运公社)l个镇。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1985年12月,沙堰乡、新甸铺乡、王庄乡改为镇。

1994年歪子乡改为镇。1995年,施庵乡改为镇。

1996年10月五星乡改为镇。至此全县面积1062平方千米,人口729万,设7镇7乡,下辖7个居委会、257个村委会,2973个村民小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629106人,其中:城关镇59208人、五星镇43956人、王庄镇26625人、施庵镇53135人、沙堰镇40823人、歪子镇55997人、新甸铺镇51239人、城郊乡82330人、漂河铺乡42654人、前高庙乡34021人、樊集乡24516人、上庄乡40515人、王集乡39722人、上港乡34365人。 2001年9月溧河铺撤乡建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野县辖9个镇、5个乡:城关镇、王庄镇、沙堰镇、新甸铺镇、五星镇、施庵镇、歪子镇、溧河铺镇、王集镇;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上港乡。 2006年,根据豫民行批[2006]5号和宛政文[2006]66号文件精神,新野县撤销城关镇,设立汉华、汉城两个街道办事处。

汉华街道管理7个社区居委会,汉城街道管理9个社区居委会。

3历史上新野出过几位皇后

1阴丽华(公元4—64年),东汉南阳新野(今新野县)人。汉光武帝刘秀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皇后。其美貌出众,贤而有德。早年刘秀曾立下誓言:“娶妻当得阴丽华”。

2邓绥(81—121),新野人,高密候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皇后。

3邓猛女(?—公元165年),汉桓帝刘志皇后(《后汉书·梁冀传》中作邓猛),南阳新野人。曾祖父邓禹,东汉开国元勋,任大司徒,拜太傅。父邓香,官郎中,和熹皇后邓绥的侄孙女。公元159年被立为皇后。

4谁知道新野县名字的由来

关于新野建县时间与县名由来考 新野建县始于何时?明嘉靖《邓州志》、清康熙《新野县志》均记为西汉初年。查《河南省区县沿革简表》:秦置南阳耶, 辖县无新野。《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辖县三十六,始有新野县名。《历代地理沿革表》(光绪二十一年春二月广雅书局刊, 陈芳绩撰)注:新野为汉县,属南阳郡。《辞海》(1484页)新野条注:古县名。西汉置。 可见新野建县时间,在汉而不在秦, 确系无疑。但建于西汉何时,没有确切记载。后查《史记》、《西汉会要》、《两汉博闻》、《元和郡县志>;》、《河南通志》、《大清一统志》等史志典关于县名之由来,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经访问考查,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日: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

一曰: 据《水经注》称:淯水枝津分派, 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 故以新野为名。(见民国20年(1931年)出版的《今县释名》,柯昌泗著)。

一曰: 新野的含义是新形成的田野。远古时期,南阳盆地据说是个湖泊, 新野正处在湖底。盆地周围的山岭, 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流水冲刷, 致使湖泊逐渐淤积,最后只剩湖底是片积水区。大约到了战国时期,这处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汉置县,谓之新野。(见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录》,尚景熙著)。

一曰: 新野县名的由来可能与新都有关。新都即今王庄镇的九女城。在汉代曾屡为侯国……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公里,《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县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曰: 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 称“蒸野”。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 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 西汉初新建为县时, 遂称新野。以上诸说,从地形地貌、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政治演变等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均有道理,但都属意析而缺乏实据,待再查再考。

5河南省新野县

新野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中原经济区西南门户、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南阳盆地中心,北依南阳、洛阳,南接荆门、襄阳,自古为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水陆交通要冲。

新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新野在新石器晚期形成部落,春秋时封邑,西汉初年置县,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新野,访邓禹,收岑彭,光复汉室社稷;三国时期,昭烈帝刘备屯兵新野,请诸葛,聚民心,奠定蜀汉基业。新野是国务院确定的三国旅游线景点县,现存汉桑城、议事台等名胜古迹和汉代画像砖、明代玉杯等国之瑰宝。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