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书画与奇石] 米芾拜石奇石图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米芾的书画与奇石] 米芾拜石奇石图片,第1张

  米芾,一个绝世的奇才,他的特立独行,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米颠”的盛名。米芾好书画、好石、好研、好洁、好异服、好搞怪,这都是他“颠”名的发端,以至九百余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历久弥新的传世经典。

米芾(1051-1108年)字元章,先祖世居太原,又迁襄阳,后居润州(今镇江),其父米佐偃武修文。米芾《书史》中记载,米父在濮州为官时与李柬之手谈,赢得王羲之的法帖,这与米芾笃好书画不无关系。米芾的母亲阎氏曾为神宗母宣仁高太后的乳娘,这也是米芾最早走上仕途的渠道。

米芾7岁习帖,“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10岁写碑刻。17岁随母在汴京,饱览时贤书翰大作及唐代名篇巨制,并认真临习。20岁取字元章,在京与蔡京布衣相识。米芾《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说:“我识元长(蔡京字)自布衣,论文写字不相非。”《宣和书谱》蔡京条云:“初师沈传师”。蔡京比米芾大4岁,均师法唐礼部尚书沈传师,两人书法风格多有相似之处,相同尚好成为好友,并贯穿终生。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从小不喜科举的米芾,因为母亲的原因踏上仕途,开始了10年的华南游宦生涯。熙宁七年(1074年),米芾任临桂县(今桂林)尉。同年5月。游桂林龙隐岩(伏波山)、阳朔山,画有《阳朔山图》并题字:“官于桂,见阳朔山,始知有笔力不能到者。……”桂林清秀瑰奇的山水,给了好异尚奇的米芾不小的震撼,为他日后笃好奇石埋下种子。

元丰四年(1081年),米芾离开长沙,结束了南官十年的生涯,此后主要活动在江淮、汴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米芾在《书海月赞跋》中记:“元丰四年,余至惠州,访天竺净慧师。见其堂张海月辩公真像,坡公赞于其上,书法道劲。”在中国书画史上,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寒食帖》,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可见苏轼书法地位之高。苏轼的书法,给了米芾极大的震动,促使他前去拜访这位北宋文坛一代宗师。

元丰五年(1082年),32岁的米芾赴黄州(今属湖北)雪堂拜谒苏轼,受到被贬黄州的苏轼热情款待。米芾在《画史》中有记叙:“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即起做两枝竹、一枯树、一怪石见与,后晋卿(王诜)借去不还。”苏轼赠与米芾的画,被驸马王诜借去不还,米芾一直耿耿于怀。苏轼画风运思清拔,唯求笔墨神韵、文人逸兴勃发,给予米芾重要启示,后来他与其子米友仁创造的“米氏云山”,与此不无关系。

苏轼对于小自己14岁的米芾的书法也是青睐有加,他在“雪堂书评”中说:“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于钟(繇)王(羲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宋人温革说:“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入魏晋平谈。”苏轼对米芾书艺师晋的指点,影响其终生。

元丰七年(1084年),米芾从苏轼处得晋人法帖,王献之的“十二月帖”。米芾激动异常,终日临习。他的一个临本,即是被乾隆帝当做王献之真迹,宝藏为“三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伯远帖》)之一的《中秋帖》,可见米芾功力更加精进。

元祜二年(1087年),米芾前往汴京寻求仕途发展。《何氏语林》记载:“元祜间,米元章居京师,被服怪异,戴高檐帽,不欲置从者手,恐为所污。既坐轿,为顶盖所碍,遂撤去,露帽而坐。”蔡肇作米元章墓志云:“冠服用唐制,所至人聚观之,视眉宇轩然,进趋如谵,吐音鸿畅,虽不识者亦知为米元章也。”至此,米芾“颠”名扬于京师。这时的苏轼重回京城权位,米芾在京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参加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以苏轼为首的16人在驸马都尉王诜私邸举行的“西园雅集”。这时的米芾已俨然成为后晋名士了。

元祜四年(1089年),39岁的米芾出任润州教授,也就在这时,米芾以所藏李后主研山,换取海岳庵宅基地,并定居下来。蔡绦《铁围山丛谈》记此事:“江南李氏后主宝一研山,……为米元章所得。……而苏伸恭学士之弟者,才翁孙也,号称好事,有甘露寺下并江一古墓,多群木,盖晋唐人所居。时米老欲得宅,而苏觊得研山。……苏米竞相易。米后号‘海岳庵’者是也。”米芾好研闻名,在《山林集》中称研为“吾首”。《海岳志林》记载:“僧周有端州石,屹起成山,其麓受水可磨。米后得之,抱之眠三日,嘱子瞻为之铭。”蔡肇《墓志铭》说:“米芾过润州,爱其江山,遂定居焉。”米友仁曾说其父居润州40年,说明米芾小时就曾随父居于此地。米芾母亲阎氏也归葬这里。这些都是研山易宅基地的原因。

元祜七年(1092年),苏轼知扬州,米芾从润州渡江而来为座上客,赵令畴《侯鲭录》记:“东坡在维扬,设客十余人,皆一时名士,米元章在焉。酒半,元章忽起立云:

‘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质之。’坡云:‘吾从众。’坐客皆笑。”东坡的“吾从众”,欣赏也。米芾“颠”名大震矣。

绍圣四年(1097年),米芾在涟水军使任,更加“颠”的可以。《宋稗类抄》记其事:“米元章守涟水,地接灵璧,蓄石甚富,一一品目,加以美字,入室则终日不出。时杨次公为察使,知米好石废事,因往廉焉。”米芾于袖中连出三美石,杨察使取一石而去。杨杰与米芾是多年旧友,对此“颠”人也无可奈何。米芾自称“不入党与”,与“旧党”如苏东坡、黄庭坚,“新党”如蔡京、赵挺之(李清照公公)等朝廷大员皆以书画交游,无论哪方在政治上落魄时,他绝不落井下石。所以,因“颠”出名的米芾,固然不至丢官,仕途却也难以发展。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蔡京夺职居真州。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谒蔡京于舟中,见晋《谢安帖》,求易之。京意以为难,芾日:“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京遽以之。米芾得此帖后,始名书房为《宝晋斋》。米芾《画史》说:“余家晋唐古帖千轴,盖散一百轴矣。今惟绝精只有十轴在,有奇书,亦续续去矣。晋画必可保,盖缘数晋物命所居为‘宝晋斋’,身到则挂之,当世不复有矣。”米芾不但是书画收藏大家,而且精鉴赏、善摹仿、笔力道劲。米芾以临本易人真迹时有所闻,其摹本被当成原本流传也屡见不鲜。米芾对晋帖推崇敬奉,甚至外出舟行时,也于船上高挂“宝晋斋舫”匾额。米芾旧友黄庭坚,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贬所荆州,闻知如此风流雅事,神往不已,有诗赞日:“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

就在这一年,苏轼于被贬岭南经年后北归,《京口耆旧传》记载北归途中苏轼自述:“儿子何处得《宝月观赋》,琅然诵之。老夫卧听未半,蹶然而起,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于是苏轼致信在真州的米芾,《东坡全集》记载此事:“岭 海八年,亲友旷绝,亦未尝关念。独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雄绝世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时见之,以洗我积岁瘴毒耶今真见之矣,余无足云者。”

六月一日,东坡过真州,访米芾于白沙东园,逗留十余日。惜别时,约定年终米芾至朝廷述职后,到常州拜谒苏轼。米芾记叙苏轼临别语:“待不来,窃恐真州人俱道,放著天下第一等人米元章,不别而去也。”北宋文坛宗师苏轼,心胸如此旷达,对“米颠”喜爱有加,褒奖不吝美文。谁料一个多月后的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即于常州溘然长逝。米芾闻噩耗已是中秋,悲中写挽诗五首并序文,其中有句:“道如韩子频离世,文比欧公复并年。我不衔恩畏清议,束刍难致泪潸然。”

崇宁三年(1104年),米芾知无为军。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路。北宋无为军属淮南路,领无为、巢、庐江三县,故治在今安徽省无为县。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知无为军,初入川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日:‘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宋费衮《粱溪漫志》载:“米元章守濡须(今安徽无为县北),闻有怪石在河,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遽命设席,拜于庭下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米芾还为拜石之事自画《拜石图》。元代倪瓒为此作《题米南官拜石图》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不虚得。”

此时米芾旧交蔡京、赵挺之在朝廷先后为相。吴迥《五总志》记载:“米元章尝谓蔡元长,后当为相,慎勿忘微时交。……蔡喜之,寻除书学博士,攫礼部员外郎。”祟宁五年(1106年),56岁的米芾赴汴京任书画博士。为了感谢赵挺之的提携,米芾有《除书学博士呈时宰》诗:“浪说书名落人世,非公那得彻天关!”

宋何蘧《春渚纪闻》记载:“上(微宗)与蔡京论书艮岳,复召芾至,令书一大屏,顾左右宣取笔研,而上指御案间端研,使就用之。芾书成,即奉砚跪请曰:‘此研经臣芾濡染,不堪复以进御,取进止。’上大笑,因以赐之,芾蹈舞以谢,即抱负趋出,余墨沾渍袍袖而喜见颜色。上顾蔡京曰:‘颠名不虚得也。’京奏曰:‘米芾人品诚高,所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也。’”

《海岳名言》记载:“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字,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这种痛快简洁且深刻不凡的语言,正是“米颠”的本色。

大观元年(1107年),蔡京提携米芾升任礼部员外郎。因其址在官南,元章“南官”之号由此得之。礼部员外郎与书画博士闲职不同。该职是正式五品京官,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中央官位,米芾很看重,御史却上书弹劾。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载:“米元章为礼部员外郎,言章云:‘倾邪险怪,诡诈不情,敢为奇言异行,以欺惑愚众,怪诞之事,天下传以为笑,人皆目之以颠。士人观望则效之也。今芾出身冗浊,冒玷兹选,无以训示四方’有旨罢。”这回蔡京也无能为力了,米芾去职外放。知淮阳军。

这一打击对晚年始为京官的米芾过于沉重,随即病倒。大观二年(1108年)早春,米芾上书请辞,未获准。这时米芾头部毒疮日重,预感来日无多,他的仙逝也是惊世骇俗。米芾于去世前一个月,写信与亲友告别,焚烧书画奇物,同时造楠木棺,起居饮食、签属公文均在其中。去世前七天,不吃荤食,更衣沐浴,临终前作《临化偈》:“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人欲识去来,去来事如许。天下老和尚,错入轮回路。”最后合掌而逝。越年,归葬润州丹徒西南长山下,蔡肇为其撰墓志铭。历经九百年岁月,米芾墓至今尚存,在茂林奇岩环绕中,供人凭吊。

百马图卷乃名画家溥佐所作 清室满人 善山水 花鸟 尤长画马 名望颇著 所绘之百马图笔法古雅 设色明朗 线条纤{此字看不清}细 可见于技艺之精深实为难得之抄品也 提款是戊午年仲春XX笺M<名字不认识>

从此题字可看出这是这是一幅给临摹的百马图所写的提款,

 高山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书法家,相信他的书法作品肯定很多人喜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高山 书法作品欣赏 ,希望对你有用!

 高山书法作品欣赏

 高山书法作品欣赏1

 高山书法作品欣赏2

 高山书法作品欣赏3

 高山书法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本名高炳山,1957年生于河北省沧州。幼年随父移居黑龙江, 毕业 于牡丹江师范学校。现居北京,专攻书法创作研究。高山先生少年时代就酷爱书法,刻苦临摹名家书画艺术品,于翰墨结缘。求学、从教闲暇之时,常常走访求教江南塞北书画名家,博览揣摩古今百家书画碑帖佳作,笔不离手,目不转帖,进而研究发挥创作一种卓而不群的运笔艺术和奇特的章法,行草隶篆融为一体,老辣神奇,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在2001年全国获奖艺术家博览会荣获最高销售奖,在全国书法艺术大赛中多次获奖,作品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高山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颇得国内外宾客的青睐和好评。应中央电视台邀请,挥毫泼墨为第二套节目题写“ 文化 北京”四个大字。高山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国内外知名度很高,他正在不遗余力的为中国书法艺术潜心研究、再接再厉、再创辉煌。高山先生现为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老年书画联谊会会员、北京御苑书画院理事、中国艺术研究员会员、中国国际名人书画院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九州书画院理事、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清华同方艺术顾问。

 书法概要

 高炳山,他的的书法以行、草、隶、篆为一体,熔历代大师之精髓为一炉。形成古朴雄浑博大的自家书风。高炳山先生的书法作品里有画意,有诗情,有音乐旋律,有舞蹈的华姿,又有文字的内涵。他分明是在写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是借助书法来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形态;勤劳、勇敢、顽强、智慧、战胜一切、积极进取、敢于开拓的时代气节。与此同时,他在向世人倾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对社会变化的感叹。

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

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

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

《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为佛教因明类著作,仅存于《赵城金藏》。

《华山庙碑》被朱彝尊称为"汉隶第一品"。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巅峰之作,后人摹写甚盛。

装潢志-明-周嘉胄

论画-东晋-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东晋-顾恺之

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

画山水叙-刘宋-宗炳

叙画-刘宋-王微

画品-南齐-谢赫

山水松石格-梁-萧绎

续画品-陈-姚最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后画录-唐-释彦悰

续画品录-唐-李嗣真

山水论-唐-王维

辋川画诀-唐-王维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笔法记-五代-荆浩

画山水赋-五代-荆浩

画山水诀-宋-李成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林泉高致-宋-郭熙郭思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华光梅谱-宋-释仲仁

画史-宋-米芾

德隅斋画品-宋-李鹰

宣和画谱-宋-

山水纯全集-宋-韩拙

画继十卷-宋-邓椿

竹谱详录-元-李衍

写山水诀-元-黄公望

古今画鉴-元-汤垕

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

松斋梅谱-元-吴太素

临池管见-清- 周星莲

古画品录-南齐-谢赫

续画品-陈-吴兴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元

画山水赋/笔法记-唐-荆浩

翰墨志/思陵翰墨志-宋-赵构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画史-宋-米芾德隅斋画品-宋-李廌

宣和画谱-宋-佚名

广川画跋-宋-董逌

画继-宋-邓椿

书苑菁华-宋-陈思

画鉴-元-汤厚

衍极-元-郑枃

图绘宝鉴-元-夏文彦

图绘宝鉴续编-明-韩昂

书画跋跋/续-明-孙鑛

画史会要-明-朱谋垔

郁氏书画题跋记/续题跋记-明-郁逢庆

清河书画舫-明-张丑

法书名画见闻表-明-张丑

真迹日录/二集/三集-明-张丑

南阳名画表-明-张丑

清河书画表-明-张丑

珊瑚网-明-汪砢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清-孙岳颁

绘事备考-清-王毓贤

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卞永誉

南宋院画录-清-厉鹗

小山画谱-清-邹一桂

传神秘要-清-蒋骥

写像秘诀-元-王绎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 文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尊师重道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尊师重道书法欣赏

尊师重道书法1

尊师重道书法2

尊师重道书法3

尊师重道书法4

尊师重道书法5

 中国书法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流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中国文字的点画、结构和形体与外文不同。它变化微妙,形态不一,意趣迥异。"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有使书写文字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书法己是民族艺术中一枝永开不败的鲜花,世人赏以欣慰,可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使得书法艺术至今依然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书法的艺术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 文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著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极强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著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络。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一、书法篇

远涉帖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书法”。 这标志着作为交流工具的“写字”,与作为美学欣赏与实用相统一的“书法”,正式拉开了距离,并使后者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这时汉隶已成为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同时又始创了草书、行书和楷书,使篆、隶、草、行、楷五体基本齐备。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 ‘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上述记载是可信的,特别是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从宋代开始,把 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这一则记载说明:在宋代诸葛亮的书法作品是作为有示范意义的“法帖”流行于世的。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遗憾的是,现在还无法看到其书法真迹,这只有寄希望于考古的发现了。

  

二、绘画篇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以晋、宋画家为中古,以齐、梁、陈、后魏、后周、北齐的画家为下古,隋和唐初的画家则称之为近代。近代画家作品的价格与下古画家作品价格相近,而以上古画家作品价格为最高。

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 “为希代之珍”。张彦远(生于公元815年)出身于宰相世家,家藏法书名画非常丰富,他的《历代名画记》,向有“画史之祖”的称誉,他的记载和论述,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可信而难得的史论资料。从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 “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又记道: “永昌郡,古哀牢国……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阴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南中昆明祖之,故诸葛亮为其图谱也。”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不仅能画天地、日、月,而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和人物。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绘画技巧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诸葛亮作画绝不是出于个人的闲情逸致,他的绘画艺术总是为他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

  

三、音乐篇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 《中兴书目》记载:“ 《琴经》一卷, 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 《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 。” 《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 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 鬲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米芾的书画与奇石] 米芾拜石奇石图片

  米芾,一个绝世的奇才,他的特立独行,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米颠”的盛名。米芾好书画、好石、好研、好洁、好异服、好搞怪,这都是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