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正义》
刘宝楠先生文中三证“轻”字为衍文,持肯定态度!
刘宝楠《论语正义》原文如下:
“愿”者,有志而未逮之辞。《尔雅释诂》:“愿,思也。”“裘”者,《说文》云:“裘,皮衣也。”裘即裘字。凡裘服,毛在外,故有加衣以袭之。衣裘犹衣裳。
皇邢各本衣下有轻字。阮氏元《校勘记》:“《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涉《雍也篇》‘衣轻裘’而误衍‘轻’字。钱大昕云:‘三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於‘赤之适齐’节,音衣为於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古代评判美女标准:眉目口齿般般入画女性的美色第一在肌肤,而以肤色白为最难得。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生为黄种人的汉民族,自先秦以来就以肌肤白嫩为美,到明、清时代,这种"一白遮百丑"的观念更为强烈。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以中国民族的审美观念为依据,以中国女性的生理特征为特色。这是因为中国女性身材相对娇小,女性外在生理特征不如西方女性发达突出,发黑且直,面部轮廓较平缓而且显得协调生动,眼睛呈黑色或棕色,皮肤细腻而呈淡**,整体曲线柔和匀称。对中国古代女性形体的审美观念,在各时朝代文人的著作中有许多的描绘。屈原的《楚辞》从审美的角度对美女的容色体态做了逼真的描写。在《大招》中有:"娥眉曼只","容则秀雅"。"小腰秀颈","丰肉微骨"等描述。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道:"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他在《神女赋》中写道: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曹植在《洛神赋》中写道: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绿波。接着,又以"近镜头"具体地描绘洛神的形体、容貌之美: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日本学者笠原仲二依据《诗经》、《楚辞》、《战国策》、《列子》、《淮南子》、《文选》等古籍归纳出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的美女的主要条件;年轻,身材苗条,肉体丰满,削肩,皮肤白皙细腻,黛眉明目,长垂的双耳,隆直的鼻子,朱唇,齿如贝露,黑亮的浓发等。中国的各朝各代对美女的审美观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唐代的美女形象,在婉丽温雅外,又强调体态丰肥的健美。宋以后,盛唐时期的阳刚之美让位于宋代阴柔之美;开阔豁达的心胸代之以哀婉幽怨的柔肠;体态丰满、仪容典雅的丰硕之美,让位于孱弱纤细的清癯之美。女性病态美日渐成为女性美的模式。《西厢记》中崔莺莺是"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翠裙鸳绣金莲术,红袖鸾销玉笋长","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闻静以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明代以来,人们开始注重女性形体的完整的美。明代才女叶小鸾著有《艳体连珠》,分别吟咏妇女的发、腰、足和全身。叶小鸾的母亲沈宜修又作《续艳体连珠》除发、腰、足外,又吟咏了妇女的眉、目、唇、手四个部位或器官,使得女性人体美更为完备。叶小鸾所吟咏,描绘的女性发、腰、足之美,正是明代重视缠足时期,士大夫们欣赏女性形体美的最重要的人体部位。头,腰,足三者皆美,则女性的整体形象也必然是美的。黑而长的秀发,柔软纤细的腰身,纤细窄小的脚就构成了明代标准的瘦美人。叶小鸾特别注意到女性全身整体形象的美:盖闻影落池中,波惊容之如画。步来帘下,春讶花之不芳。故秀色堪餐,非铅华之可饰;愁容益倩,岂粉泽之能妆?是以蓉晕双颐,笑生媚靥,梅飘五出,艳发含章。美丽的女子,整个身影具有整体的美,而且她的美不是靠脂粉铅华所能打扮出来的,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优美的身姿,如花的双颊,柔媚的笑容构成了整体的美,就像梅花的美是五个花瓣共同构成的和皆的美;更重要的是,女性的美丽来自优秀的内在品质和修养,来自内在的美。身为女性,而且是容貌出众,才华超群的少女叶小鸾,她的女性美观念,比起当时的士大夫、文人来要进步得多。她不是从观赏、玩弄女性的角度来看待女性美,而是把女性美看作一种客观存在的、和皆的整体美,自然美与内在美相一致的完美形象。这是难能可贵的。明未清初人卫咏的《悦容编》(又名《鸳鸯谱》)这是一篇有关女性美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分为:随缘、葺居、缘饰、选侍、雅供、博古、寻真、及时、晤对、钟情、借资、招隐、达观等十三部。文章对美女的选择、美女的居住环境、室内陈设、识字女子室内的书画、书籍,直到美女的修饰、化妆都有所论述。特别对美女的各种情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卫咏认为女子的美丑,没有绝对的、僵死的标准,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他说:"大抵女子好丑无定容,惟人取悦,悦之至而容亦至,众人亦收国土之享。"女子的美丑,只在于男人的主观爱好。有喜欢她的人,她的容貌在喜欢者的眼中就变得美丽了,众人也就跟着说这位女子美貌出众。也就是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基于这种对女性美审美标准的相对性的认识,作者提出选择美女(妻、妾)"要以随其所遇,近而取之,则有其乐而无其累"。而不要苛求,不要对女子吹毛求疵。主张选择女子要随缘分,而最美的女子是不容易遇到的,不要过分追求。"天地清淑之气,金茎玉露,萃为闺房。遇之者,若前世,若梦中,瑟鸣铁跃,剑合龙飞,一切关河岁月,都不能间隔。然非奇缘不遇。"没有"奇缘"是难于遇到绝色美女的,因而不能苛意追求她。遇到差不多的女子,只要有缘分就是好的妻、妾。"无才便为德,大贞出于*,皆当弃短取长,安知不买骨致马,而天龙降于好画者哉!"提出了"弃短取长"的选择妻、妾的原则,主张要看到女子的长处,不要看其短处。这是颇有见地的看法,也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差一点的,甚至丑一点的,只要自己认为她美,她就是美女。这就是卫泳的美女观。《悦容编》对女性的情、态、趣、神作了淋漓尽致、惟妙惟肖的描绘,可视为封建士大夫、文人女性美审美情趣的集中代表。他说:"美人有态、有神、有趣、有情、有心。"她们的"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唇檀烘日,媚体迎风,喜之态;星眼微瞋,柳眉重晕,怒之态;梨花带雨,蝉露秋技,泣之态;鬓云乱洒,胸雪横舒,睡之态;金针倒拈,绣屏斜倚,懒之态;长颦减翠,瘦靥消红,病之态。美女的"情"也是多种多样的:惜花踏月为芳情,倚栏踏径为闲情,小窗凝坐为幽情,含娇细语为柔情,无明无夜,乍笑乍啼,为痴情。美女还有各种各样的"趣":镜里容,月下影,隔帘形,空趣也;灯前目,被底足,帐中音,逸趣也;酒微醺,妆半卸,睡初回,别趣也;风流汗,相思泪,云雨梦,奇趣也。除六态,五情,四趣外,美女还有五"神":神丽如花艳,神爽如秋月,神情如玉壶冰,神困顿如软玉,神飘荡轻扬如茶香,如烟缕,乍散乍收。卫泳认为,态、情、趣、神、心"数者,皆美人真境。然得神为上,得趣次之,得情得态又次之"。然而唯有得心,与美女心心相印,才是最难得的。所谓得心,既今天的"爱情"。男女真心相爱是最难得的。故有终身不得,而反得之一语,历年不得,而反之邂逅,厮守追欢浑闲事,而一朝隔别,万里系心。千般爱护,万种殷勤,了不动念,而一番怨恨,想思千古。或苦恋不得,无心得之;或现前不得,死后得之。故曰:九死易,寸心难。在明末清初,男女没有恋爱自由,选美女只是男性主动选择女性,所以很难得到女性对男子的真实爱情。在旧式婚姻中,绝大多数是无爱情的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极少数。因而,卫泳慨叹得女人的心最难。看来,卫泳是主张追求纯真爱情的。他认为"情一字,可以生而死,可以死而生"。他是以情反"理"的"理学"叛逆者。卫泳强调美女的一生都是美的,反对"美人迟暮"。"人老珠黄"的说法。他说:"美人自少至老,穷年竟日,无非行乐之场。"他把女性的一生分为少、壮、半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美的特色。"少时盈盈十五,娟娟二八,为含金柳,为芳兰蕊,为雨前茶,体有真香,面有真色",是美丽女人的花季,是美女最美的时期。但是,美女壮年时有壮年时的优点。"及其壮也,如日中天,如月满轮,如春半桃花,如午时盛开牡丹,无不逞之容,无不工之致,亦无不胜之任。"女性的壮年时期,最为成熟,最旺盛,干什么都能胜任。"至于半老,则时及暮而姿或半,色渐淡而意更远,约略梳妆,遍多雅韵。调适珍重,自觉稳心。如久窖酒,如霜后橘。知老将提兵,调度自别,此终身快意时也。"女性半老以后,更是别有一种情趣。卫泳所谈美人,实际上是指妻、妾。他认为女人一生都是美的,因此要与所爱的女性终生相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相守;从晨至夜,时时刻刻相伴。
通假字、异体字
一、通假
中国民间有讨口彩的习惯。比如中国民间特别喜欢葫芦,就是因为它和福禄听起来差不多。布置婚房的时候,喜欢放红枣、花生、桂圆、瓜子,寓意就是早生贵子。其实类似的祈福还有,五福临门上画五个蝙蝠或者五个老虎。广州商铺招租的时候,把负一楼写成富一楼。中国民间忌讳在家里栽桑树,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其实都蕴含了通假的道理。
接下来的两节课讲一讲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
通假字实际上是这样一种用字情况。就是在那个古代的书面语里面,人们在书写字的时候,本来有正确的字他不用,却用了一个声音相同或者声音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做通假。
有人说,我现在也这样用行不行?比如我要写一封信,我就找个同音字去代替行不行?这叫不叫通假?这不叫通假,这叫错别字。
只有古人才有这个特权有通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所定义的通假,就是以古音的相同或者相近为前提的,所以通假又叫古音通假。
那么在通假中,替用的那个字叫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
比如说像我们学过的《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那一篇里面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里面用了一个跳蚤的蚤,是不是说要跳蚤怎么样?不是的。这个跳蚤它是要替那个早晚的早。
“蚤”通“早”,早晚的早才是这句话里面的本字。
古书用字里面通假字特别多。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因为经过秦代的焚书坑儒,或者说在秦代焚书坑儒之前,我们由于记录工具的不发达。
比如说古人写字,他要写在竹简、木牍上,运起来不方便,或者要刻在那个龟壳上,材料取用也不容易,所以很多人学习他是靠耳提面命的。就是别人告诉他,然后他把它记下来。
《朱子语类》里,朱熹曾有过这样类似的论述。所以他把它写出来的时候就容易写很多错字。就是要表达的意思,他用另外一个字来表示。
《诗经国风终南》里说:“终南何有?有纪有堂。”这个纪和堂就困扰了中国学者上千年。
汉代的毛亨解释说:“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他明显就把这个堂解释成厅堂的堂。
但是把这个堂解释成厅堂的堂,在这句话里面它不通顺。这个终南山有什么有堂,不通顺。这个问题一直到清代的王引之才把它解决掉。
《经义述闻》卷五王引之案:“纪读为杞,堂,读为棠。”
他说的什么意思呢?他说纪和堂都是通假字。他们的本字应该是木字旁的杞和木字旁的棠。就是山上有这两类树,这就通了。
还有一种情况会产生通假字,就是东汉郑玄所说的。
东汉郑玄:“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二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
刚开始你去写这个字的时候,突然之间脑壳卡住,想不起来那个字怎么写,那么就拿一个语音相近的字借一下。这种情况也容易产生通假字。
王老师在这里出了个小思考题,我们初中高中学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很多教材都注释“说yuè”,说yuè通悦。那么它们到底是不是通假字呢?大学教材一般是不注成通假字的。为什么?我们往后面再接着看。
二、异体字
通假字是能够互相替换的,但这种替换是有条件的,它们一定要语音相同或者相近,而且是临时替换,不是说跳蚤的蚤在什么时候都可以代替早晚得早。
但是在我们汉字系统里有一类字,它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可以替换,这种字就是异体字。
异体字的产生可能跟不同的时间的人造字有关。也可能跟不同地域的人造字有关。也可能跟人求新求异的心理有关。你要那样用,我偏不这样用。我要再把它发生一点变化。还跟我们中国人的书法活动有关。因为古代那个印刷不发达。所以要统一字形,不是那么容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写法。
我们看《碑别字》这个书里面收集了很多字,它的写法就是稍微有点差异,这些都是异体字。
异体字是怎么形成的呢?大致归纳一下。比如说造字法相同的异体字。
☞造字法相同
1、意符不同的异体字
它可以因为意符的不同而产生异体字。
A、歌咏的咏,口字旁和言字旁没有什么差别。“咏”、“咏。”
B、目睹的睹,一个目一个见,都是表示看见。“睹”、“覩。”
C、叹气的叹,一个口一个欠都是表示叹。“叹”、“叹。”
为什么这个欠也表示跟口的活动有关呢?我们的语言有个打哈欠。哈欠就是嘴里面出气。
D、两个驱,一个马和这个攴都是驱。“驱”、“敺。”
E、两个雁,一个是佳一个是鸟。“雁”、“鴈。”
F、两个歌,一个言一个欠。“謌”“歌。”
G、两个缸,一个是缶一个是瓦。
“缸”、“瓨。”这个瓦和缶都是陶器。我们有一句俗语:“瓦罐不离井上破。”这个瓦罐就是缶就是陶器。
H、两个瓶,瓶也有这样的写法,一个瓦一个缶,都可以。“瓶”、“缻”
L、两个炮,我们看象棋有写成火字旁的,有写成石字旁的。因为什么呢?古时候最开始用抛石机,抛石机抛这个炮,后来改进了也就是火炮。
J、两个杯,一个木一个皿。“杯”、“杯。”
K、还有碗,一个石、一个木、一个皿。“碗”、“椀”、“盌。”就是石碗木碗,还有一般意义上的碗。
2、声符不同的异体字
就是改变声符产生的异体字。
A、线,戋和泉。“线”、“线。”都可以表示这个声音。
烟、时、蚓、炮都是这样的。
B、烟:“烟”、“烟”
C、时:“时”、“旹”
D、蚓:“蚓”、“螾”
E、炮:“炮”、“礮”
3、意符声符都不同的异体字
A、剩:“剩”、“賸”写成这个“剩”就是用乘做声符。
还有一个賸,它是用哪个地方做声符呢?是用左边加右上角,这个朕做声符。右下角这个贝表示意思是钱剩下了。
古书里面用右边那个字表示剩余,不要感到奇怪,它的意思更适合表达剩余的剩。
B、炮,“ 炮”、“礮” 火炮和这个石炮,右边又变成驳。合在一起表声音。
☞纯粹变换部件位置造成
和: “ 和”、“咊”
鹅:“鹅”、“鵞”
襍:“襍”、“杂” ,把左边的这个衣,和右下角的木放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现在写的这个杂。
像峰、群都是这样变换位置。
“ 峰”、“峯”
☞造字法不同
造字方法不同,有的是用会意的方法造的,有的是用形声方法造的。
①凭:任几,这是会意。凭:冯心,这是形声。“ 凭”、“凭”
②岳:丘山,这是会意。山狱:这是形声。“ 岳”、“岳”
③还有地:山水土,会意,水土也是会意,土也是形声。“ 埊”、“坔”、“地”
这是造字法不同造成的异体字。
王老师在前面让大家思考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到底是不是通假字?可能有人还是没有思考出来,要想知道确切的答案和原因,请看下节课,古书用字下之古今字。
《论语正义》
本文2023-10-10 02:37: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