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封面的鬼谷子手里拿的是什么?
鬼谷子云:“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置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意思是说,古代的承认成就事业的手段有五种:一是“阳德,二是阴贼,三是信诚,四是蔽置,五是平素。另外,“阳” 类手段和“阴”类手段,加上“平常”使用的手段和” 关键”时刻使用的手段,这几种手段微妙地加以综合运用,这样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成就一番大事业。

事情是人做出来的,掌控了人的动向,也就掌控了事态的动向,所以决策说到底决定的还是“人”。鬼谷子认为,圣人正是通过阳德、阴贼、信诚、蔽匿、平素这五种手段才成其大业的。
用阳德,通过正面感召的方式让对方丧失斗志,是历代皇帝常用的稳定民心的策略,比如汉初的无为而治,再比如当代管理中招聘人才、奖励制度都属于此类方法。阴贼的手段多适用于情隐言伪之人。对那些觊觎自己权势的人,可以果断地采用阴贼的手段给以反击,避免管理上的波动。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志同道合的人,可以采用“信诚”的策略,用自己的信用支撑对方。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任何人都有些缺点、毛病,我们切不可吹毛求疵地责怪他人,那样只会激起对方的叛逆之心,所以那些犯了小错的人,要用爱心来庇护他,让他自己醒悟、改正,只要采鬼谷子所说的“蔽区”之策。 而对于那些爱随大流、跟风的人,用“平素”的手段控制脚可。

总之,一个决策必定会涉及各方面的利益,针对不同的人。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决策。掌握了人,也就能掌握住事。只要这几种手段能“微而施之”,就一定能使决策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建筑工业(简称“建版”)的《营造法式图样》,辑齐了《营造法式》一书中的全部图样,看网上有人说“建版”这书不如中国书店版的《营造法式》。个人认为从欣赏的角度来说《营造法式图样》倒比中国书店版的好。 中国书店版的《营造法式》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字,下册图样。而这本“建版”这本《图样》其实就是中国书店版下册的图样部分。 看起来中国书店版起码比建版的《图样》多出了大量的文字,这似乎是优势,但其实《营造法式》一书的文字部分如无注释,估计没几个人能看懂。要不梁思成先生也不用费尽去给《营造法式》做注了。而中国书店版的《营造法式》不但无梁思成先生的注,并且据网上说还是个无标点的彩色影印本。 也就是说如果买中国书店版《营造法式》,必定是为了搞研究、为了看懂。但其实要想真看懂,你还得再去买梁思成先生的注释本。要不你搞一大本无标点,且充满古代术语的上册来干什么?该不是为了欣赏民国书籍的排版艺术吧。 要想测试自己在无注释的情况下,能否看懂《营造法式》文字部分的同学,可以先到网上去下个《营造法式》的电子版试试。 至于网上有人说建版《图样》里“宋的法式竟然以清的斗科彩数等去解释”,其实是没看清《营造法式》的版本,因为无论是建版《图样》还是中国书店版《营造法式》,都是1925年陶湘刊本的彩色影印本,只不过内容上中国书店版有文字部分,而建版没有文字部分只有图样。 而1925年陶湘刊本本来就是在《营造法式》原图样的基础上请清末的高手彩绘上色的,而你如果不想看清人搞的彩绘,在彩绘旁边有未上色的原版图(只能保证建版《图样》是这样的,中国书店版《营造法式》没见过实体书),而且建版《图样》里面的清人彩绘和单色原版图是各占一页,没有缩小放在一页上。 并且,虽然只是建版《图样》只有图,但原版图上的文字标注是作为图的一部分,都印上了的。 唯一的问题是,建版《图样》比较贵,只有图样居然只比中国书店版《营造法式》便宜20元,其原因是因为建版《图样》不是双面印刷,而是采用的是古籍的装帧方式,单面印刷,对折后装订。 所以就用纸量而言,建版《图样》和中国书店版上下册差不了多少,所以价格也就相差不大了。不过,好在我的建版《图样》是对折时买到的。
康熙字典的很多字都是很生僻的, 现在的字体库文件一般都是只含有常用字, 所以你看到很多字体无法显示, 这是正常的。 建议不要继续了, 因为康熙字典的字真的很生僻, 没可能找到能显示康熙字典的字体包吧。
英语国家的书名号是“”。
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影剧名、报纸杂志名、图表名等 。
书名号"《》",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还没有符号。原来的书名号是在文字下方(横写)或左方(直写)画波浪线__。但因为这种标点符号排印起来费事,因此很少使用。后来,为了印刷方便,节省人力物力,遇到书报刊名之类,就常用引号代替 。《》号原是俄文中的符号,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引号。20世纪50年代,在学俄语的热浪中,不少人把《》搬用过来,用如引号,久而久之,便被人们所接受。开始时人们叫它"尖括号",后来改称为书名号。波浪线现在中国大陆仅在古籍中配合专名号使用,但在香港及台湾仍被经常使用,但香港普遍学生都会因为麻烦而不会用横线的书名号,而改用中国大陆规范的"《》"。由于电脑和网络运用的普及,加上传统书名号(__)在电脑输入和排版上的不便,现今台湾也渐渐接受使用"《》"和"〈〉"作为书名号。同GB/T 15834-1955的规定不同,台湾在使用书名号时,有时可以在并非嵌套的情况下在篇章中直接使用单书名号,称作"篇名号"。
《鬼谷子》封面的鬼谷子手里拿的是什么?
本文2023-10-10 03:41: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