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花盆》的全部台词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春晚小品《花盆》的全部台词是什么?,第1张

小品名称:花盆儿

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编剧:黄宏、张振彬、王承友、尚敬

导演:尚敬

表演:黄宏、巩汉林、张凯丽

具体台词:

黄、张:卖~~~花~~~盆

凯  丽:今年国家喜事多,

黄:我们花盆卖了几十车,

凯  丽:申奥成功了,花盆卖疯了,

黄   :足球踢赢了,花盆走红了,

凯  丽:入世胜利了,花盆提气了,

黄   :A派克会在咱上海召开了,咱这鲜花就摆成一大街了。 

凯  丽:来,把今天买盆的钱拿来。

黄   :你放我这放会儿呗。

凯  丽:快点!

黄   :就这些。

凯  丽:那个兜!

黄   :还有点。

凯  丽:上面呢?

黄   :(摘下帽子)没了。

凯  丽:下面呢?

黄   :(脱掉鞋)没了呢。

凯  丽:真没了?(上前去检查)

黄   :比美国飞机厂查得都严。

凯  丽:诶呀妈啊,快穿上吧,脚趾头都露出来了。

黄   :是是是。

凯  丽:你呀在这看会儿摊,我去给你买双袜子。

黄   :好,还给我买袜诶呀我的妈啊,太玄了!(见老伴一走马上从右脚袜子里抽出钱来)六十五块!我这老伴儿心里太有数,天天给你查收入,从外衣到内裤最保密的地方都藏不住。家庭生活要和睦,老爷们儿必须要有个小金库,对不对?看来都有体会。化整为零,把它藏花盆里。这个盆藏上5块,留着抽烟的;这个盆藏上10块,留着喝酒的;这桶里啊我藏上它50块,预防后手的。

巩:诶--老同志啊

黄   :来生意啦!

巩:花盆多少钱一个?

黄   :春节特价,5毛钱一个。

巩:唉呀真便宜啊,哦还带土的啊?

黄   :这叫方便服务嘛。

巩:你看看,农民朋友做生意就是实惠!

黄   :诶呀这花不错啊。

巩:别动啊,你知道这是什么花你就摸?

黄   :不就是红玫瑰么!

巩:你认识啊?

黄   :还我认识,红玫瑰就是对自己爱人表白的,

巩:对。

黄   :野玫瑰就是为了外面胡来的。

黄、巩:哈哈哈哈

巩:这里还有两个盆啊?(巩在摊旁边发现了刚才黄藏钱的两个花盆)

黄   :等会儿大兄弟,对不起,这俩盆可不能卖。

巩:摆着为什么不买啊?

黄   :我实话跟你说你可别笑话我,我呀,是怕我老伴儿

凯  丽:啥事怕我呀?(张回来了)

黄   :坏了。(转过身来对张说)不是,我是怕这小伙儿啊挑不中这盆。

巩:啊我挑中了,就要这盆。(说着就捧起那个藏了钱的花盆)

黄   :小伙子,那么多盆你干啥非要这个呢?

巩:诶呀,既然那么多盆我怎么就不能要这个呢?

黄   :你要要这个,最低5块!(一把抢过花盆)

巩:你刚刚讲的5毛钱现在怎么快就变5块了?

黄   :价格放开了自由浮动嘛!

凯  丽:干啥呀老头子?

黄   :干啥呀?

凯  丽:小伙子,我说了算,5毛!

巩:5毛嘛。

黄   :啥5毛啊?!

凯  丽:5毛!

黄   :5块!

凯  丽:5毛!

黄   :5块!(黄抱着藏了5块钱的花盆)你看看把人家捂下了吧?

凯  丽:诶呀小伙子真对不起啊。

巩:没关系,没关系,就当给大家拜年了啊。 诶呀你看看大过年的不要为了几块钱搞到不愉快,算了,5块就5块。

黄   :哎!(巩说着把钱给了张,张很不好意思。)

巩:这个买东西啊就是一个心理作用嘛。

黄   :就是心理作用么!

巩:其实这些花盆对我来讲都一样!

黄   :都一样!

巩:随便拿一个就完了么。(巩拿起另一只藏了10块钱的花盆准备走)

黄   :哎!等会儿!!!大兄弟,这盆10块。

巩:你什么意思啊?!

凯  丽:干啥啊老头子?!!你也太黑了!

黄   :黑啥啊?你不了解这里面什么情况。大兄弟,这盆确实10块,这盆5块,俩盆不一样。你要这盆吧,这盆便宜。(说着把手上的那个藏了5块钱花盆捧给巩)

巩:不!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10块就10块!现在你拿去。(掏出10块,拿回5块钱)

黄   :诶呀大兄弟啊,实在对不起啊。

巩:诶呀算啦算啦

黄   :你再给5毛钱盆钱(巩和张都一怔)

巩:奸商,十足的奸商!

凯  丽:大兄弟你就拿这盆!

巩:不!你肯定是他的同伙!干甚么?由5毛变5块由5块涨10块你还要涨,你买的是什么?

黄   :花盆。

巩:它是金的吗?

黄   :那不是。

巩:是银的吗?

凯  丽:不是。

巩:你的花盆能长出钱来吗?

黄   :那倒是不不不

巩:他的花盆能长出钱??!!黄   :大兄弟你别喊啊。凯  丽:他这是吓憋的。黄   :吓憋的。巩:我不管!你现在让它给我长,不然的话我带你们到工商管理所去,吊销你们的营业执照!(说着拿走了他们的车钥匙)

黄   :大兄弟你别凯  丽:(对黄说)憋了吧,吓憋了吧?我看你怎么给人长出钱来!!!黄   :诶呀大兄弟你这不是难为人么?你说种庄稼还得有各种呢我这兜里一分钱也没有我怎么能给你巩:我有!5块,这就是给你的种,你种啊,我看它怎么长钱?来啊?黄   :(一脸无奈,硬着头皮)那,我要种出来你让我走?

巩:种不出来你跟我走!

黄   :我试试。

巩:胡说八道,它怎么能够长钱呢?

黄   :(把5块钱种下去)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种5块,翻一番,其实这事也简单。(然后从盆里掏出两张5块,巩和张惊奇得差点儿趴在地上)

黄   :这是你的种。(递回5块给巩)这是咱的收成。(把另外5块递给张)

巩:别动!(走过去翻查花盆看看里面是不是真的有钱)

张小声对黄说:老头子你是咋整出来的?

黄小声对张说:快走!

巩:站住!哈哈,哈哈!你兜里有钱??!!

黄   :没有,她刚翻过。

凯  丽:对,我证明。

巩:慢着,把刚才10块钱还给我!(黄乘巩转过身子的时候马上把刚才藏5块钱的花盆换成了藏10块钱的花盆)

巩:你再给我种10块的!

黄   :诶呀大兄弟!你这不是难为人吗?你说过种出来让我走

巩:唉呀种出来这10块钱我就放你走!我就不信,你种!!

黄   :我试试。注意看:(把10块钱种下去)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种10块,翻一倍,其实这事挺惭愧。(然后又从盆里掏出两张10块钱)

巩:(诧异)咳呀--咳呀--

黄   :诶呀啥呀?这是你的种。这是咱的收成。

巩:(接过10块钱)大爷。

黄   :咋的?看到钱叫大爷啦?

巩:哦不,你就是大爷!

黄   :小伙子以后别那样,哪能逮理不让人呢?

巩:是!

黄   :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土里能长出啥谁也保不住。生活都克隆了,庄稼都基因了,土里面它就长出现金了。我们农民兄弟多年还向土地要前向土地要钱,这么多年理想实现了!!!

凯  丽:不对,这里面肯定有鬼!(说着偷偷查看桶里面的情况)

巩:但是大爷啊我没有搞懂啊,真是不可思议啊。它这个到底是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啊?

黄   :它

凯  丽:人为反应!(说着已经把黄原来藏在桶里面的50块钱抽了出来)

黄   :你别管啥反应反正我种出来了你还不服气啊?

巩:我服气啊!

黄   :你服气你坐。

巩:大爷,能不能给我种一张面值更大的?!

黄   :啥叫能不能啊?只要有面值就一定能种。我不是跟你吹,你刚才拿出5块和10块的,你要拿出50我照种!

巩:真的???

黄   :你拿啊!

巩:那你给我种50

黄   :没问题!

巩:美元!

黄   :美(一把跌倒在地上)

凯  丽:哈哈哈哈

黄   :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把他美元还勾出来了。小伙子,那个,你是人民不?

巩:我当然是人民。

黄   :你看你各方面长得多像人民啊,是人民,咱就种人民币,这样更亲切些啊。

凯  丽:顾客让种啥就种啥呗!

黄   :你吓掺乎啥呀?!自己的土地上种个外国玩样儿说不定长出啥来。

巩:长出英镑那就更好啦!

黄   :那万一长出日元来你不就跌了吗?

凯  丽:别管长啥都是钱啊。

巩:对!你先给我试一试么。

凯  丽:试一试!

巩:试试?

黄   :有你俩这句话,我就试试。常言说得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凯  丽:盆有多大号就能种多大票!

黄   :看着没有?这都快学会了。注意看:(把50美元种下去)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种啥都长人民 币 (巩满怀着冲动,结果黄望着巩,只有“笑”)

凯  丽:长啊?

黄   :别着急:自己的土,自己的地,我就是摸不着人民币!(一个劲儿地往桶里挖)

凯  丽:长出来了没有啊?

黄   :你吹啥啊?她性子可急了!

巩:不能拔苗助长!我来给你浇点水。

黄   :等会儿!那不更摸不着了么!自己的土,自己的地

凯  丽:(高举她手中的50块人民币)种啥都长人民币,自己窜出来了!

巩:唉呀?!

黄   :看没看见?小伙子,这说明人民币还是坚挺的。亚洲经济没萧条全是靠它带领的!

巩:但是大爷有一点我没有弄懂的,

黄   :你说!

巩:你种的钞票怎么跑她那里去了?

黄   :你想知道吗?把车钥匙给我。小伙子你刚刚结婚感受不深,你要是结婚几年后你就学会跟老婆藏钱了。

巩:藏的啊??!!

黄   :藏的!!!

黄、巩:哈哈哈哈 (黄回过头望着自己的老伴儿,这时张的表情又好笑又好气)

黄   :老伴儿,别生气。我跟你藏着玩儿的!

凯  丽:老头子啊,也怪我,可能把钱把得太紧了。

黄   :是紧点儿。

凯  丽:可那不都是为了你的身体啊?

黄   :我知道。

凯  丽:你说,你平时要是多吃点营养品啥的不比那抽烟喝酒强呀?给,蜂蜜。

黄   :(接过蜂蜜,心理美滋滋的)小伙子,看见没有?人这一辈子,吃在肚子里的才叫饭,穿在身上的才是衣;送给爱人的才是花,真心疼你的才是妻啊!

巩:哎哟!好浪漫,好可爱哟!!来,这束红玫瑰,送给你们作新春贺礼!

黄  :等会儿,我呀,送给你一个盆,你呢,送给我一朵花。过年了,等于给老伴儿买个发卡!来来来,老伴儿啊,我给你带上。(把一朵红玫瑰带到张的头上)

黄   :再见!

巩:谢谢!

黄   :好人配好花!

凯  丽:好人配好家!

巩:生活一定比蜜甜!

黄   :和老婆千万别藏钱!等会儿,老伴儿,等会等会儿,我这还有5块呢!

凯  丽:啊,还有啊?!

扩展资料:

小品:

广义的小品包含很为广泛,在古印度的佛经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在散文中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

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

巩汉林

1957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

1988年,因创作小品《国粹异彩》获得天下大奖赛“大连星海杯”创作表演三等奖。1990年,首次在春晚舞台上表演小品《打麻将》。

1995年,凭借在春晚上与赵丽蓉、孟薇合作表演的小品《如此包装》获得“全国观众最爱的节目小品奖一等奖”。

2000年,出演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

2004年,参演情景喜剧《巴哥正传》 。

2009年,出演喜剧片《剧组的故事》。

2011年,出演励志电视剧《六块六毛六那点事》。

2014年,出演谍战剧《黎明前的抉择》。

张凯丽

1962年9月29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央实验话剧团剧院演员。

1987年,参演首部**《八女投江》。

1990年,参演中国第一部室内剧《渴望》,饰演第一女主角刘慧芳,夺得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和北京电视春燕杯最佳女主角奖。

1995年,凭借歌曲《昨天的爱》获得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

1996年,主演** 《军嫂》获 "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2011年,参演电视剧《裸婚时代》,获得安徽卫视国剧盛典年度最佳女配角奖。

2013年,凭借《咱们结婚吧》夺得安徽卫视国剧盛典演技实力派女演员。

2015年2月28日,参加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众星共同表演《四世同堂合家欢》。

2017年3月,主演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播出。

黄宏

原名黄长寿,1960年5月2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小品表演艺术家,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长,陆军少将。 

1987年,黄宏第一次登上大舞台并表演小品《卖挂历》。

1989年,黄宏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小品《招聘》。

1990年,因在央视元旦晚会上表演小品《超生游击队》

1996年,在央视春晚上表演小品《鞋钉》,作品获得春晚节目评比一等奖。 

2001年,获得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 

2005年,首次搭档林永健、巩汉林在央视春晚上表演小品《装修》。

2013年2月2日,黄宏被评为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

---词条解释“黄宏”

参考资料:

---词条解释“张凯丽”

参考资料:

---词条解释“巩汉林”

  不少人认为,周作人的散文艺术之所以难以企及,就在于他做到了平淡,平淡是散文艺术的极境。

  首先,我觉得,周作人的散文并不是一味的平淡,平淡的印象,或许是源于他早期的一些名篇,如《乌篷船》、《喝茶》、《故乡的野菜》等,这些名篇太抢眼了,以至给读者造成了平淡的错觉。其实在周作人的散文中,似《乌篷船》这样从文字到思想感情都平淡的例子很少,除了早期这些以外,晚年的《木片集》里所收诸篇也可以说是平淡的散文。周作人的大部分散文都是貌似平淡,其内在的思想感情却实是忧愤抑郁,即使是他后期被林语堂讥为“专抄古书,越抄越冷”的抄书体文章,也不能摆脱郁愤的底子,如果仅仅是把这些文章看作知识性小品,那就太遗憾了。举个例子,比如《看云集》中的《草木虫鱼小引》,名为“草木虫鱼”,应该是很闲适平淡的了,可仔细一看却不是,几乎通篇都是在说反话,讥讽当时的言论没有自由。最后一句“万一讲草木虫鱼还有不行的时候,那么这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可以讲讲天气嘛”,愈是刻意宽解愈显出其无可宽解,貌似平淡实则沉痛,正是周作人惯有的笔法。有些人不熟悉周作人,往往把这些反话当正话读,

  其次,周作人也自承写文章并不能做到平淡,在《自己的文章》里,他说:“平淡,这是我所最缺乏的。虽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实上绝没有能够做到一分毫,盖凡理想本来即其最缺乏而不能做到者也。”这并不是刻意的自谦,而是实话,周作人心目中的平淡之境与他所做到的并不相同。在《药味集·序》里,他又说:“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这里他已很明白地道出了自己文章内在的苦涩与不平淡。有意思的是,周作人自己似乎也视“平淡”为散文艺术的极境,舒芜认为周作人之所以大规模地否定自己,有近五十万字的文章不肯收入文集(这五十万字大部分是战斗性较强的文章),就是虚悬了一个极境而使自己陷入绝境的结果,这个观点很有道理。中国文人,能摆脱“极境意识”的,大概只有一个鲁迅,他否定永恒,渴望速朽,其中蕴涵的通脱深透的精神远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这也是鲁迅的难及之处,可怜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大骂鲁迅的“心胸狭窄”,看来,鲁迅终归是寂寞的。

  再次,做到了平淡就一定好吗?未必。比如,《木片集》里的一些文章,的确平淡,但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思想上很放不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旁征博引了,语言也刻意地往通俗浅白的风格上靠,所以其艺术水平比之先前的《药味集》、《书房一角》反而大为下降。我觉得,散文,即使单从审美的角度考虑,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思想也是一种美,深度也是一种美,而美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想和深度?仅仅把握住一种抽象的气质,或平淡或沉郁,远远不够。周作人的散文之所以高于林语堂、梁实秋、丰子恺等人,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有两点,一是如黄开发所说,在于其貌似的“平淡”与实质的“不能平淡”之间产生的艺术张力;二是文体与风格的复杂多变,早期、中期、晚期,各有一番天地,甚至同时期的文章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林、梁诸人则都不免失之单一,先人论文时所谓名家只有一种味道,而大家却是多种味道的杂糅,用到周作人这个散文大家身上很有道理,杜甫之高于其他诗人处,不也是“集大成”么。另外,还有一些行文上的细节,如雅、拙、朴、涩、重厚、清朗、通达、中庸、有别择等,在境界上,与梁实秋的精巧、林语堂的轻滑,也有高下之别。

  第二个问题则是有关文体。

  黄开发在《人在旅途》里将周作人的散文划分成了三大类:情志体、抄书体、笔记体。其相对应的时期是早、中、晚期,解放后的《木片集》、《鲁迅的故家》、《知堂回想录》等不算进去。情志体如《雨天的书》,抄书体如《夜读抄》,笔记体如《书房一角》,都有其代表性的集子。问题的关键是,从情志体,到抄书体,再到笔记体,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大部分人认为是倒退了,这是一般大众和学术界的非专业人士的看法,比如,一般的现代散文选本,都是只选周作人早期的文章,至多加一两篇中期的抄书体,晚期的笔记体就基本没有可能了。再如俞元桂的那本《中国现代散文史》中,称周作人后期文章“从思想情趣到文字作风都士大夫化了”,这是只看到了其外在的“旧”,而没有看到内在的融贯,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误读和歪曲。较内行点的倪墨炎(写过一本周作人的传记)也持这个观点,所以黄开发说他写的传记“作者与传主的精神世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疏离”。

  只有小部分人坚持认为没有倒退,这些人多是周作人研究界的专家学者,如舒芜、钱理群、刘绪源、黄开发等。刘绪源在《解读周作人》中明确指出周作人的文章是中期胜于早期,晚期又胜于中期,他说:“《药味集》与《书房一角》,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可说是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两本书了。”

  我同意刘绪源的说法。我的观点也是如此:周作人的散文以笔记体为最佳,其次抄书体,再次情志体。早期的情志体,或平淡清雅如《乌篷船》,或凌厉辛辣如《诅咒》,个性文采都比较显露,因此易于吸引读者,但总体说来略嫌浮躁;中期的抄书体就沉静老练多了,如《谈笔记》、《读禁书》、《<五老小简>》等,都是极好的文章,其所知所见既博,摘选引录便特别精到,文字风格自然熨贴,又有高明的思想见地穿插其间,这些都是一般作家所不能比拟的,如果说《乌篷船》的行文尚可学,《谈笔记》便真是不可学了,但也有缺点,那就是引述太多,篇幅过长,行文失之枝蔓,凝练含蓄不足;这些毛病到了晚期的笔记体中就都不见了,笔记体篇幅很短,一般只有三五百字,语言是浅近的文言,形式上接近古人的笔记,但从内涵上说,远非简单的古今新旧中外东西所能牢笼,往往是寥寥数语,就蕴藏着惊人的内涵,如《药味集》和《书房一角》中的某些文章,是真正做到了“枯涩苍老,炉火纯青”。

  另外,我觉得特别应看到的一点是:笔记体和抄书体在散文文体创新上的重大意义。前面说了,不必问“怎么走才能通向最好”,从无路的地方寻出路来,才是大本事。周作人就是这么一个寻路人,很多人写散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别人的话,他的抄书体却是用别人的语言说自己的话,至于笔记以之融贯古今、凝涩简朴,则更是前所未有的创格。

  其实,大部分人之所以不能认可周作人中后期的散文,主要在于他们心中已形成一种或几种固定的套路——散文就该这么写,创新意识的缺乏使他们难以认识到周作人复杂多变的散文文体所暗示的——散文也能这么写。事实上,平淡也好,华丽也罢;情志也好,抄书也罢;长篇大论也好,短小精悍也罢,只要写得好,都行。中国历来散文最发达,因此在这方面传统的包袱也最重,难于创新,近年较有新意的散文形式不多见,“文化大散文”和“哲理散文”算是新近出现的,但一味追求“大”,不免流于空,哲理谈多了,也没什么意思,总体来说并不景气,所以,周作人那种在文学上不肯降心随俗的个性与巨大的创造力,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小品文是种散文的文体,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反省思想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内容题材不限。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 彩、语言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小品文的名称并不始于明清。小品一词,来自佛学,本指的是佛经的节本。小品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是篇幅上的区分,而不是题材或体裁的区分。小品一词后来运用到文学领域,同样也没有严格的明确的定义,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与“舂荣大篇”相区别。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论、跋、碑、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况及趣味,渗透著晚清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尚。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小品文 外文名 :essay 拼音 :xiǎo pǐn wén 主要特点 :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 法语 :Essais 语言特点 :抒情性、讽刺性 简介,特点,分类,详细说明,明朝前概况,明朝时期,清代时期,民国时期,现代,当代, 简介 小品文即小品,散文的形式之一。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说是小品文的主要特点。尺牍、游记、日记、序跋、辞赋、小说等文体都可以是小品文。小品文作为文体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主要在晚明阶段。而小品文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晚明小品文的兴盛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风尚和思潮影响分不开的。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 特点 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分类 因内容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闲适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详细说明 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在中国盛行于明清。在现代中国,20年代的小品文,是各式短文的统称,与美文、随笔、杂感、絮语散文大体相当。30年代前期,小品文盛极一时,多样竞荣,并出现对立的创作倾向和思想论争。林语堂等人推崇晚明小品文,提倡幽默小品文、闲适小品文,把小品文视为个人独抒性灵、消闲自娱的形式。鲁迅等人强调小品文的现实战斗性和审美愉悦感的统一,倡导生活速写、讽刺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和历史小品文,坚持和发展了现代小品文的现代化、革命化、平民化方向。此后,闲适性小品文趋于衰落,敏锐感应社会现实的小品文获得很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小品文的类别和风格日趋多样化。 小品文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几度兴盛,明代是小品文观念的成熟期,也是创作的旺盛期。明人的小品文观念奠定了后代小品文观念的基础,其创作风格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人。小品文从无一席之地到受到人们的追捧,是明代文学先驱们赋予小品文以精神魂魄,使其名正言顺,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代有更替,人们对小品文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一直青睐有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作家,高举“闲适”文学的大旗,对明代小品文推崇备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和发展,小品文再度兴盛。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文学审美观念的成熟,小品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发引人重视,小品文再掀热潮。一种文学样式的兴盛,必然会令人反思。之前学人有对小品文的名称、特点作探讨的,而对小品文的流变作探讨的文章则显得不足;对现当代的小品文发展有梳理,而对明代以前的小品文流变史则少探讨。 明朝前概况 据专家考证,“小品”一词,晋代已经出现。《世说新语·文学》中有:“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刘孝标注云:“释氏《辨空经》,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又有人认为后秦高僧鸠摩罗什对《般若经》的翻译,即这类佛经的简本通常称为“小品。”到晚明后期“小品”一词开始普遍地套用于文学,专指某种类型的作品,有用以名集者,如《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陈继儒)、《无梦集园小品》(陈仁锡)、《文饭小品》(王思任);亦有用以名各种选本的,如《苏长公小品》、《闲情小品》、《皇明十六家小品》。 小品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有游记、速写、随笔、杂感(或称杂文),寓言、序、尺牍等。这些文体在古人看来,与诗文正统文学相比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故在古代分类的文体论中,不见有单独的“小品文”一类。中国的文体论,发轫于魏晋,盛于齐梁以后。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把文分为奏议、书论、铭诔;陆机的《文赋》将文体分为九类,即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属于“文”的有六种;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中也把文分为九类:诗、颂、赋、七、箴、铭、诔、哀、碑,属于文的有五种。至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著名的文、笔说,“无韵者笔也”,笔指各种散体文,他所列的二十种文体中,属于无韵文的有十种,还出现了“杂文”这一名称(不过它属于韵文),就是还没有“小品文”。梁·昭明太子的《文选》将诗文分为三十八类,属于散文的有二十一种;到了明代吴讷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入选的文体更广泛,分类更细密,前者共分文体五十九类,后者搜罗文体一百二十七类,还是没有提及“小品文”这一名称。 人们不禁要问:明代小品文如此兴盛,名称的套用如此普遍,为什么出现在明代的二部分类书却没有“小品文”的一席之地呢分析原因:大约有三: 首先是诸家进行文体分类时,多以文章用途为依据,而小品文并非指专用的某一类文体,故无法单列。 其次,“小品文”一词的概念,外延模糊,从逻辑上讲,它与许多文体有交叉关系,与某些文体又多重合,比如刘基的《卖相者言》,既可归之于寓言或杂文一类,也可归之为小品文。 其三,“小品文”在正统文人看来“既不宜说理,也不易传道”,以致于“体裁与风趣,殊纤纤不足道”(陈炼青《论个人笔调的小品文》),故只能是小技、小道。传统的文学观念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应把明道宗经放首位,如《颜氏家训·文章篇》所言:“朝廷宪章,军旅誓诰,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行有余力,则可习之。”小品文是属于“行有余力”而可为之的文字;再与正宗的高文大册(如策论、碑传)以宏正典则为宗、高古浑朴的风格相比,小品文以随意抒发感情为目的,风格比较自由活泼,因此显得不够庄重、严肃,且明代的小品文作家,大多思想离经叛道,自创一种适性任情的文章风格,逸出封建正统文学的常规。而且小品文里面颇有带刺成分,正人君子又多有疮疤,唯恐被刺到痛处,所以小品文从内容到形式都为“正统文人”所不齿,所痛恶,斥之为“滥调浮辞,卑不足道”,所以“小品文”终究难登文章的大雅之堂了。 小品”一词始见于晋代,作为一种文体,它兴盛于明代,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明代小品文最盛,作家对小品文的看法,代表了当时人的观念,如袁中道对小品文特点的阐说,他在《答蔡观察之履》中自述: 生少也贱,幸免为世法应酬之文,惟模写山情水态以自赏适,终难列作者之林,……近阅《陶周望祭酒集》,选家以文家三尺绳之,皆其庄严整栗之撰,而尽去其有风韵者。不知率尔无意之作,更是神情所寄,往往可传者。托不传者以传,以不必传者易于取姿,炙人口而快人目。班、马作文,妙得此法。今东坡可爱者,多在小文小说,其高丈大册,人固不爱也。使尽去之,而独存其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 这里的小文即指小品文,小说指一则则小故事,多诙谐幽默,富有趣味,由此可见,小文与小说还是有区别的。明代袁宏道的好友江盈科也有《雪涛小说》,但他讲一则则小故事总是有寓意的,有明显的议论文字,与纯粹说小故事的“小说”有所不同,所以还是能归入小品文一类。 六朝小品中著名篇章最多的应推陶渊明,他的《五柳先生传》、《与子严等疏》都是绝妙好辞,前者诙谐风趣的自画对明代文人的自传文、自为墓志气在风格、手法上的影响很大,后者是一份给五个儿子的疏札,这篇文字虽有训戒、遗嘱的庄重色彩,但读来如叙家常,甚觉亲切。这种如叙家常的笔调对明人特别是归有光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多或少总是有的。其他如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杂贴》,陶渊明的《闲情序》、《游斜川序》,谢灵运的《山居赋序》,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等等,都是六朝有名的小品文。 明朝时期 小品文的发展到明代,明初是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宋濂的《龙门子凝道记》、《燕书》和刘基的《郁离子》继承了柳宗元寓言小品的传统,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锋利遒劲而又蕴含深沉,但他们这些作品大都是元末写的,明代开国以后就很少写“光芒卒不可掩”的寓言作品了。明初写寓言小品的作家还有贝琼、方孝孺、薛瑄等,但因明初屡兴文字狱,寓言小品文也失去了它应有的锐利锋芒。到明代中期,归有光如叙家常的小品对明代中后期的小品作家影响匪浅,但当时小品文还没形成气候,像祝允明、唐寅、文征明等人只是偶尔为之,并非自觉创作。到明代后期随着文学解放思潮的蓬勃兴起,晚明的小品文也形成了浩大的声势,文学先驱们有意创导,有理论指导,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作家队伍,有李贽、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徐渭、张岱、屠隆、汤显祖、陈继儒、赵南星、李日华,锺惺、王思任、冯梦龙等等,他们的小品文风格各异、体裁多样,在小品文这块艺苑中竞相争奇吐艳,并带动了整个文坛风气的改变。 晚明学者借用佛教中“小品”一词命名篇幅短小的艺术性散文,他们不仅在小品文的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将其发展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明代文学成就的标志,且总结出小品文与正统文学在写作动机上的“一饷之欢”与“千秋之志”的区别,在创作目的上“自娱娱人”与“明教载道”的不同,并指出其小中见大、寸瑜胜尺瑕的审美特点。 清代时期 晚明时的袁宏道的[西湖杂记]一书收录的作品初至西湖记、晚游六桥待月记、雨后游六桥记等,张岱的陶庵梦忆一书与[湖心亭看雪]等 清时的郑燮(郑板桥)的板桥题画一书。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周作人夏丏尊,徐志摩,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一书,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现代 余秋雨 1934年以后﹐《人间世》半月刊﹑《太白》半月刊﹑《新语林》半月刊以及《文饭小品》月刊﹑《芒种》半月刊﹑《西北风》月刊等以刊登小品文为主的刊物竞相出现﹐同时出现了“科学小品”﹑“历史小品”和“幽默小品”﹑“讽刺小品”等名目﹐以至人们称1934年为“小品文年”或“小品文杂志年”﹐围绕什么是小品文﹐小品文的内容﹑写法和价值﹑倾向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林语堂提倡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人间世〉发刊词》)﹐林语堂﹑周作人写的那些闲适淡远的小品文即其代表。这种主张受到许多人的批评﹐鲁迅等人反对把小品文当作“小摆设”﹐强调它对社会现实的迅速反应和作为“匕首”﹑“投枪”的社会功能(鲁迅﹕《 小品文的危机 》)﹐鲁迅杂文中的许多篇章便是富有社会意义的小品文典范。 当代 当代陈之藩,余光中,琦君,余秋雨,侯文咏,高兴宇,蔡康永等 散文品种之一。“小品”一词在中国始于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详本为“大品”。后遂以“小品”统称那些抒写自由﹑篇幅简短的杂记随笔文字。 20年代所谓“小品文”﹐又称作“小品散文”或“散文小品”﹐系泛指文学体裁中与诗歌﹑戏剧﹑小说并举的散文。30年代上半期﹐小品文盛极一时﹐报纸副刊纷纷开辟专栏﹐1932年 9月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是最早专门刊登小品文的杂志。当时﹐对小品文的范围﹐看法不尽相同。有的仍指包容各种体式的文学散文﹐有的侧重于指夹叙夹议的杂感随笔﹐还有的偏重于指抒情散文或指速写之类的叙事散文。一般来说﹐此时和以后所谓“小品文”﹐系指那些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篇幅短小的杂感文字﹐它夹叙夹议地讲一些道理或生动精练地叙述一件事情﹐其特点是深入浅出﹐言近旨远﹐讲究情趣﹐并往往有幽默感和讽刺力量。

春晚小品《花盆》的全部台词是什么?

小品名称:花盆儿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编剧:黄宏、张振彬、王承友、尚敬导演:尚敬表演:黄宏、巩汉林、张凯丽具体台词:黄、张: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