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反经》:论士译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国学经典《反经》:论士译文,第1张

#能力训练# 导语人才难得,欲成就一等事业,必得一等人才。有齐桓公见稷之诚,刘备三往隆中之志,人才可得,事业可成。下面是 分享的国学经典《反经》:论士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经文

 臣闻黄石公曰:“昔太平之时,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罚、德同无以相加,乃揽英雄之心。故曰:得人则兴,失士则崩。”何以明之?昔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往而不得见,从者止

 之。桓公曰:“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做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何以明之?齐宣王见颜触曰:“触前。”

 触亦曰:“王前。”[议曰:夫触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触为慕势,不若使王为趋士。]宣王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者责乎?”对曰:“昔秦攻齐,今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百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言之,生王之头,曾不如死士之垄。”

 宣王竟师之。

 [宣王左右曰:“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之钟,东南西北,莫敢不服。

 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于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触曰:“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舜起农亩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人者,乃四世。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哉?《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其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其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掘。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夸其名华而无其实德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十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而成其道。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夫孤寡者,困贱、下位者也,而侯王以是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名,实以明乎士之贵也。”]

 译文

 我听黄石公说:从前太平的时候,诸侯有两支军队,方伯有三军,天子有六军。世道混乱就会发生叛逆,王恩枯竭就结盟、立誓相互征伐。当政治力量势均力敌,无法一决高下的时候,争霸的双方才会招揽天下的英雄。所以说,得到人才国家就会兴盛,失去人才国家就会衰亡。怎么知道是这样呢?

 从前齐桓公去见一个叫稷的小吏,一大去了三次也没有见到,侍从阻止他,桓公说:“有才能的人轻视爵位、俸禄,当然也要轻视他们的君王;君王如果轻视霸主,自然也会轻视有才能的人。即便稷敢轻视爵位和俸禄,我难道敢轻视霸主吗?”就这样,齐桓公去了五次才见到稷。

 《尚书》说:“能得到贤人并拜他为师的可以称王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齐宣王召见颜触时说:“颜触你到前面来。”颜触也说:“大王你到前面来。”[颜触到前面去表明他是为权势,齐宣王到前面去说明他礼贤下士。]

 宣王一听就变了脸,说:“是君王尊贵呢,还是士人尊贵?”颜触说:“从前秦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去柳下季的坟墓五十步之内打柴、采摘的,一律处死,不予赦免。还下过一道命令:有能得到齐王人头的,封他为万户侯,赏赐黄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着的大王的人头,还不如一个死士的坟墓。”宣王于是被说服,拜颜触为师。

 当时宣王身边的人说:“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之地,千斤之钟,四面八方,没有敢不服从的。现在名声高的士人也只是普通百姓,每天步行到地里去干活;等而次之的则住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做闾里、巷口的看门人。士人的低贱,真是到了极点啦!你还傲慢什么?”颜触说:“从前禹的时候,有诸侯万国。舜是从一个农民发展起来,成为天子的。到了汤的时候,诸侯只有三千。而到如今,西南称王的传不到四代。这难道不是由于不重视士人造成的吗?诸侯渐渐地被杀戳,消灭,等到国破家亡之时,就是想做闾里、巷口的看门人,也不可能了。《易经》上不是说过‘身居高位而不具有相应的德才吗?’所以不做踏踏实实的工作而喜欢弄虚作假、标榜虚名的,国家会日益衰弱;没有德操却祈望享福的,必然会遭到穷困窘迫的下场;没有功劳却享受俸禄的人必然要受侮辱、遭灾殃。所以说,好大喜功,必不能建功立业;夸夸其谈而元实际行动的人,终究不能实现其理想。这都是爱虚名、好浮夸,而无治国爱民实效者的必然下场。所以尧有九个帮手,舜有七个净友,禹有五个丞相,汤有三个辅佐。自古至今,如果得不到贤德之士的辅佐而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因此君王不应以经常向人求教为耻辱,不应以向别人学习为惭愧,这样才可以实现他的理想。老子说:‘纵然尊贵,必须以卑贱为根本;纵然高峻,必须以低下为基础。’所以君王、诸侯自称‘孤’、‘寡’、‘不谷’。所谓孤、寡,就是卑贱的意思,而君王们用以自称,难道不是表示谦居人下而尊重士人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称他们为明主,就是因为他们懂得贤士的可贵啊!”

 经文

 谚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也,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何以明之?淳于髡谓齐宣王曰:“古者好马,王亦好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独不

 好。”王曰:“国无士耳。有则寡人亦悦之。”髡曰:“古有骅骝,令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马矣;古有豹象之胎,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味矣;古有毛嫱、西施,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色矣;王必待尧舜禹汤之士,而后好之,则尧舜禹汤之士,亦不好王矣。”

 [鲁仲连谓孟尝君曰:“君好士未也。”孟尝君曰:“文不得士故也。”

 对曰:“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岂皆骐骥、騄耳哉?后官十妃,皆衣缟纻,食粱肉,岂有毛嫱、西施哉?色与马取于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故曰:‘君好士未也。’”

 张敞《与朱邑书》曰:“饥者甘糟糠,饱者妖粱肉。何则?有无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何而后信。故士各达,其及时之宜。若待古之英隽,必若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淮南》曰:“待腰袅、飞兔而后驾,则世莫乘车矣;待西施、洛浦而后妃,则终身不家矣。然不待古之英隽而自足者,因其所有而遂用之也。”

 《语》云:“琼艘瑶楫,无涉川之用;金弧玉弦,无激矢之能。是以分絮而无政事者,非拨

 乱之器;儒雅而乏治理者,非翼亮之士。”何以明之?魏无知见陈平于汉王,汉王用之。绛、灌等谗平曰:“平盗嫂受金。”汉玉让魏无知。无知曰:“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闻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于胜负之数,陛下假用之乎?今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耳。盗嫂受金,又安足疑哉?”汉王曰:“善。”

 译文

 俗语说:“沐浴不一定要去江海中,只要能去污就行;马不一定非要骐骥,只是它善跑就行;用人无须他多么贤德,只要他懂得道就行;娶妻不必出身高贵,只要她贞节就行。”为什么这么说呢?淳于髡对齐宣王说:“从前的人喜欢马,大王也喜欢马;从前的人喜欢美味,大王也喜欢美味;从前的人喜欢美女,大王也喜欢美女;从前的人喜欢士人,大王却偏不喜欢。”

 齐宣王说:“国家没有士人啊,如果有,我就会喜欢他们。”淳于髡说:“从前有骅骝、骐骥,现在没有,大王从众多的马中挑选好马,这说明大王是喜欢马的;从前的人好吃豹子、大象的胎盘,现在没有,大王从众多美味中挑选佳肴,这说明大王是喜欢美味的;从前有毛嫱、西施,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多美女中挑选丽人,这说明大王是喜欢美女的。大王一定要等尧舜禹汤时的贤士出现,才去爱惜,那么尧舜禹汤的贤士,也就不会喜欢大王了。”

 鲁仲连对孟尝君说:“你说你重视人才,其实不是。”盂尝君说:“那是因为我没有得到人才的缘故。”鲁仲连说:“你马厩中有上百匹好马,没有一匹不是不身披绣衣、吃精料的,难道都是千里驹?后宫中的十个妃子,没有不身穿绫罗绸缎,吃美味佳肴的,难道其中有毛嫱、西施?美女、骏马要用现在的,而人才为什么一定要用古代的呢?所以说,你说你重视人才,其实不是。”

 张敞《与朱邑书》说:“饥人糟糠都是美味,饱人美味都厌食,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有还是没有。从前陈平虽然很贤德,有才能,必须通过魏无知才能进入朝廷;韩信虽然有奇才,必须依靠萧何而后才被信任。所以每个有才能的人之发达都有个时机问题。如等有象伊尹、吕望一样的人才推荐他,那么这些人就无须通过你进身了。”

 《淮南子》说:“等有腰袅、飞兔这样的骏马才驾车,那世上就没车可乘;等有西施、洛神这样的美女才纳妃,那终身别想成家。只有不等古时的英才出现而能获取的人,才会凭借现有的人才去使用他们。”俗语说:“美玉做的船和桨,没有渡江的功用;金玉成的弓弦,没有发射箭矢的功能。因此光是清高而不干事的人,不是拨乱匡时的人才。温文尔雅而无治理才能的人,不是诚信、聪慧的辅佐。”何以见得?魏无知把陈平推荐给汉王,汉王任用了陈平。周勃和灌婴说:“陈平和他嫂子私通,还接受过贿赂。”汉王责备魏无知,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你听说的是品行。现在即便有尾生一样坚守信约的好人,却对胜负的命运一无所益,陛下能靠这样的人打江山吗?现在楚汉相争,我举荐人,只考虑到他的计谋是否确实对国家有好处而已。陈平与嫂子私通,接受贿赂,又何必因此而怀疑他的才能呢?”

 汉王说:“说得好。”

  经文

 黄石公曰:“有清白之士者,不可以爵禄得;守节之士,不可以威胁。

 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守节之士,修其道。”何以明之?郭隗说燕昭王曰: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厮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受

 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乃古之服道致士者也。

 黄石公曰:“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矣。”何以明之?魏文侯太子击礼田子方,而子方不为札,太子不悦,谓子方曰:“不识贫贱者骄人乎?富贵者骄人乎?”子方曰:“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人主骄人而亡其国,大夫骄人而亡其家。贫贱者若不得意,纳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贫贱乎?”

 译文

 黄石公说:“品行高洁的人,不能用爵位、俸禄打动;坚守节操的人,不能用刑罚逼迫。招引品行高洁的人,要以礼相待;招引坚守节操的人,要能有助于实现他的理想。”为什么呢?郭隗劝燕昭王纳贤的例子就是明证。

 郭隗说:“帝王者与老师相处,君主者与朋友相处,称霸者与臣子相处,亡国者与仆役相处。曲意顺从,虚心求教,百倍于自己的人才都会前来;求贤不持久,求教没恒心,就会得到十倍于自己的人才;人家主动前来,自己才去迎接,那只能得到才能与自己相仿的人。颐指气使,只能得到奴仆,放纵暴戾,怒吼喝叫,那就只能得到奴才了。”

 黄石公说:“士人所依附的是礼义,为之而死的是赏赐。把礼义和赏赐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你所需要的人才就会到来。”为什么这样说呢?魏文候的太子向田子方行礼,田子方不还礼,太子很不高兴,对田子方说:“不知道是贫贱的人傲慢呢,还是高贵的人傲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傲慢啦!高贵的人怎敢傲慢?在高位者傲慢就会失去国家,大夫傲慢就会葬送封地,贫贱的人却没什么可丢失的。不顺心了穿上鞋就走,没什么可留恋的,到哪儿还不是一样的贫贱?”

 经文

 宋燕相齐,见逐罢归,谓诸大夫曰:“有能与我赴诸侯乎?”皆执杖排班,默而不对。燕曰:“悲乎,何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陈饶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难用,君不能用也。君不能用,则有不平之心,是失之于己而责诸人也。”燕曰:“其说云何?”对曰:“三升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鹜有余粟,是君之过一也。果园梨栗,后宫妇女,以相提挃,而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过二也。绫纨绮縠,美丽于堂,从风而弊,士曾不得以为缘,是君之过三也。夫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能行君之所轻,而欲使士致其所重,譬犹铅刀畜之,干将用之,不亦难乎?”宋燕曰:“是燕之过也。”

 译文

 宋燕做齐国的宰相,遭到罢免后,对手下的官员们说:“有谁愿意跟我去投奔其它诸侯?”大家都整齐地站在那里,谁也不回答。宋燕说:“可悲啊!为什么士大夫易得而难用呢?”陈饶答道:“并不是士大夫易得难用,是做人主的不用啊!人主不用,士大夫就会怨愤。你不会任用人才,反而要责备他们,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宋燕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陈饶回答说:“士人连三升粮食都领不到,而国王的仓库却满满的,这是国君的第一个过错;园子里的果子多得很,以至于后宫的妇女们用果子互相投掷来嬉闹,而士人却连一个都尝不到,这是国君的第二个错误;后宫里漂亮的绸缎堆得部腐烂了,见风就散,士人却无法得到一件,这是国君的第三个过错。

 财物是国君轻视的,而对于怎样死,为谁死,士是很着重的。国君不能赏给他们自己轻视的东西,却希望他们为自己卖命,这就好比把这些士人像铅做的刀子一样存放着,却幻想有朝一日有一个干将那样会使剑的人出来,让他们发挥利剑的作用,这不是太难了吗?”宋燕说:“是我错了!”

 经文

 《语》曰:“夫人同明者相见,同听者相闻。德合则未见而相亲,声同则处异而相应。”韩子曰:“趋合同则相是,趣舍异则相非。”何以明之?

 楚襄王问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驶?何士人众庶不誉之甚?”宋玉曰:“夫鸟有凤而鱼有鲸,凤皇上去九万里,翱翔乎窈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料天地之高哉?鲸鱼朝发于昆仑之墟,暮宿于孟津,夫尺泽之貌,岂能与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

 有鲸,士亦有之。夫圣人瑰琦意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议曰:世之善恶,难得而知,苟非其人,莫见其际,何者?夫文章为武人所嗤,未必鄙也;为扬、马所嗤,此真鄙矣。夫人臣为桀、纣所毁,未必为愚也;必若尧舜所毁,此真愚矣。世之毁誉不足信也。故曰:不夜出,安知有夜行人?太公曰:“智与众同,非人师也;伎与众同,非国工。”老子曰:“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曰:凡人所贱,圣人所贵。

 信矣哉!]

 译文

 《论语》中说:“眼力一样的人才能看见同样的东西,听力一样的人才能听见同样的声音。同心同德的人才会相亲相爱。声音的频率相同,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互相呼应。”韩非子说:“志趣相同才会彼此欣赏,志趣不同就会互相排斥。”怎么才能证明这一点呢?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你莫非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吗?为什么大家都不钦佩你呢?”宋玉回答说:“鸟中有凤凰,鱼中有巨鲸。凤凰一飞,冲上九万里云霄,翱翔于清空之中。那笼中的鹌鹑怎能知道天有多高?鲸鱼早发昆仑,晚宿孟津,水沟里的小鱼,怎能知道海有多大?所以不单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鲸,士人中也有与凤和鲸一样的人啊。圣人心志瑰伟,超然独处。世俗之人,又怎会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我们可以这样来讨论这一问题:世间的善恶,是不容易了解的。如果不是聪慧之人,是分辨不出善与恶的界限的。为什么呢?文章被军人嗤笑,不一定就不好;被扬雄、司马迁所嗤笑,那才是真的不好呢!大臣被桀、纣否定,不一定真的愚蠢,必须被尧,舜否定,才是真的愚蠢。世俗的毁谤与赞誉不值得相信。人常说:夜里不出门,怎知有夜行人?太公说:“智慧与众人相同的人,不能做人的老师;技艺与众人相同的人,不能做一流的的匠人。”

 老子说:“凡夫俗子听到‘大道’时,就会哈哈大笑,如果他不大笑,就不是‘道’了。”所以说,常人所嘲笑的,正是圣人所重视的。千真万确是这样啊!

  经文

 《语》曰:“知人未易,人未易知。”何以明之?汗明说春申君,春申君悦之。汗明欲谈,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意矣。”汗明曰:“未审君之圣孰与尧?”春申君曰:“臣何足以当尧?”汗明曰:“然则君料臣孰与舜?”

 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请为君审言之。君之贤不如尧,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贤舜事圣尧,三年而后乃相知矣。今君一时而知臣,是君圣于尧而臣贤于舜也。”

 《记》曰:“夫骥唯伯乐独知之,若时无伯乐之知,即不容其为良马也。

 士亦然矣。”何以明之?孔子厄子陈、蔡,颜回曰:“夫子之德至大,天下莫能容。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故曰:

 文王明夷则主可知,仲尼旅人则国可知。]《谷梁传》曰:“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羁贯谓交午剪发;成童谓八岁以上];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心志既通,而名誉不闻,友之罪也;名誉既闻,有司不举,有司之罪也;有司举之,王者不用,王者之过也。”[孔子曰:“内行不修,已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

 译文

 孔子说:“知人不易,人不易知。”为什么?汗明游说春申君,说得春申君很高兴。汗明想谈自己的观点,春申君说:“我已经知道先生的意思了。”

 汗明说:“不知道你和尧相比,准更圣明?”春申君说:“我怎么比得上尧?”

 汗明说:“那么你看我和舜相比怎么样呢?”春申君说:“先生你就是舜。”

 汗明说:“不是这样的。请让我为你细说。你的贤明不如尧,我的才能比不上舜。象舜这样贤能的人服事圣明的尧,三年以后才能了解舜。现在你顷刻之间就了解了我,这就等于你比尧圣明,而我比舜贤能。这可能吗?”

 《礼记》说:“良马只有伯乐认识它,如果当时没有伯乐的相马能力,它就不会被世人当作良马。认识一个有才能的人也一样。”怎么见得呢?孔子在陈、蔡受困,颜回说:“先生的德行太伟大了,天下容不下。但是先生推广它,实践它,却不被世人采纳,这是当权音的耻辱。先生有什么过错呢?”

 [从文王在羡里韬光养晦,以避纣王的迫害,就可以明白他的君主的昏庸;从孔子的流离在外,就可以知道他的国家的黑暗。]《谷粱传》说:“孩子出世后,不能避免水人之害,是母亲过;到了八岁还不拜师学习,是父亲过[古代习俗,六岁剪发叫“羁贯”,“成童”指到了八岁];拜师学习,求教不得法,心志不通,知识不长,是自己的过错;志向和学识都有了,名声还不大,是朋友的过错;名声大了,上司不举荐,是上司的过错;上司向君王举荐了,君王却不任用,是君王的过错。”孔子说:“内在的品行不好,是自己的过;品行好而无名声,是朋友的过。”

 经文

 《论》曰:“行远道者,假于车马;济江海者,因于舟楫故贤士之立功成名,因于资而假物者。”何以明之?公输子能固人主之材木以构宫室台榭,而不能自为专屋狭庐,材不足也。欧冶能因国君之铜铁以为金炉大钟,而不能自为壶鼎盘盂,无其用也。君子能因人主之政朝以和百姓、润众庶,而不能自饶其家,势不便也。故舜耕于历山,恩不及州里;大公屠牛于朝歌,利不及于妻子。及其用也,恩流八荒,德溢四海。故舜假之尧,大公固之周文,君子能修身以假道,不能在道而假财。

 [慎子曰:“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矣。”

 韩子曰:“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而锱铢重,有势之与无势耳。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身轻而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娄易于百涉而难于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道不可也。”

 译文

 孔子说:“走远路的人,要借助于车马;渡江海的人,要凭借船只。贤能的士人要立功成名,就需有资产、财物的援助。”何以见得?古代的木匠公输盘能用国王的木材建成宫室、台谢,却不能为自己建一间小屋,这是因为木料不足;善铸剑的欧冶子能用国王的铜铁铸成金炉大钟,却不能给自己做一些日常用具,这是因为没有用料的缘故。君子能够通过君主的朝政,使百姓和睦,对百姓施恩,却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富有,是情况不允许的缘故。

 所以舜在历山耕种,却不能给州里的人带来任何恩惠;姜太公在商朝的国都朝歌宰牛,却不能使自己的妻子儿女得到什么利益。等到他们有了实权后,他们造福于民众的恩泽遍布四面八方。所以舜只有通过尧,太公通过文王,才能恩流八荒,德溢四海,造福于民。有道德的人只应借助大道来修炼自己,而不应当打着行道的旗号来为自己谋取私利。

 战国时的法家慎到说:“腾蛇驾雾,飞龙乘云,等到云开雾散时,它们就和蚯蚓一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失去了它们所凭借的东西。”韩非子说:“千钧的重量有船的支撑就不会沉下去,细小的东西没有船的承载也不会浮起来。这不是因为千钧轻而锱铢重,是有依托和元依托而造成的。所以失去了依托,事情就不能成功。秦国的大力士乌获能举起千钧重物,从而使自己的身体也显得很沉重,然而却不能使自己的身体变轻而使千钧变重,因为他不能形成那样的依托。离娄走一百步轻轻松松,却无法在睫毛上行走,不是百步的距离近而睫毛的距离远,是因为从道理上就行不通。”

 经文

 《语》曰:“夫有国之主,不可谓举国光深谋之臣,合朝无智策之士,在听察所考精与不精,审与不审耳。”何以明之?在昔汉祖,听聪之主也,纳陈恢之谋,则下南阳。不用娄敬之计,则困平城。广武君者,策谋之士也。

 韩信纳其计,则燕、齐举。陈余不用其谋,则泜水败。由此观之,不可谓事济者有计策之士,覆败者无深谋之臣。虞公不用宫之奇之谋,灭于晋;仇由不听赤章之言,亡于智氏;蹇叔之哭,不能济崤渑之覆;赵括之母,不能救长平之败。

 此皆人主之听,不精不审耳。天下之国,莫不皆有忠臣谋士也。

 [议曰:天下无灾害,虽有贤德,无所施材。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国家昏乱,有忠臣。”《淮南子》曰:“未有其功而知其贤者,唯尧之知舜也;功成事立而知其贤者,市人之知舜也。”陆机云:“飞辔西顿,则离朱与蒙瞍收察;悬景东秀,则夜光与碔砆匿曜。是以才换世则俱因,功偶时而并劭。”以此推之,向使殷无鸣条之事,则伊尹有莘之媵臣;周无牧野之师,则大公渭滨之渔者耳。岂能勒石帝籍,策勋天府乎?故曰:“贤、不肖者,才也;遇与不遇者,时也。”诚哉,是言也。]

 黄石公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夫英雄者,国家之干;士民者,国家之半。得其干,收其半,则政行而无怨。知人则哲,唯帝难之。”慎哉!

 译文

 《论语》中说:“拥有国家的君王,不能说全国没有深谋远虑的臣子,整个朝廷没有计策高明的士人,而完全在于君王能不能精明、审慎地发现人才。”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前的汉高祖是英明的君主,他采纳陈恢的计谋,就攻下了南阳;不采用娄敬的计策,就被困于平城。广武君,是足智多谋的人,韩信采纳他的计策,就把燕、齐攻下了;陈余不用他的计策,泜水之战就失败了。由此看来,不能说事情成功的有出谋划策之士,失败的就没有深谋远虑之臣。虞公不采用宫之奇的意见,被晋所灭;仇由不听赤章的话,被智氏所灭。秦国老臣蹇叔的哭泣,不能挽救崤、函之战秦国的失败;赵括的母亲,也不能挽救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这都是由于当权者听取意见时不明慎造成的。因此说,只要在高位者善听善察,天下的忠臣谋士遍地皆是。

 从另一方面来看,天下如果没有灾难发生,有贤德的人也无处施展才能。

 老子说:“大道败坏,然后才有仁义产生;国家昏乱,然后才有忠臣出现。”

 《淮南子》说:“一个人在没有业绩的时候就想了解他的才能,只有尧对舜才能做到;功业建立之后才了解他的才能,这是市井之人了解舜的途径。”

 由此可以推断,如果殷朝没有鸣条打败夏桀一事,伊尹就只能是陪嫁到有莘国的陪臣;如果周朝没有牧野之战的胜利,太公就只能是渭水河畔钓鱼的人,他们怎么能在碑刻和史籍中留下名字,将其功勋记载在国家档案中呢?所以说,贤能与不贤能,是人的才能;能不能得到君主的赏识,是机遇。这话说得对啊!

 黄石公说:“网罗英雄豪杰,敌国就会势穷力竭。英雄豪杰是国家的楝梁;有教养的国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得到楝梁之材和民众的拥载,国家的政策才会得以贯彻执行,人民群众也不会有怨言。”由此可知,知人然后才会明哲。对于帝王来说,这是最困难的事情。千万谨慎啊!

《道德经》

——老子

(参考书籍:王蒙《老子的帮助》)

第一章 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知美即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虚心实腹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玄牝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无私成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功遂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如婴儿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无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夷希微混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我自然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我独昏昏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羸弱)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惟恍惟惚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全枉直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飘风骤雨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于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故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必有凶年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名有知止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自强者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淡乎无味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第三十六章  欲取固予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  失道而后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天得一以清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负。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明道若昧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闻道朝夕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闻道朝夕

作者:养鸟人

第一章 求医

更新时间2011-5-25 15:37:54 字数:3220

 月亮从云层中钻出来,地上刚下过雪,月光照在地面上惨白惨白的,映照着李府所有人此刻的心情。今日,整个李府,再没有了以往的喧闹,感觉冷清清的,角落里传来一些低声的议论。

  “文少爷的病怕真是没的治了,这都几天了,城里的先生也都请遍了,文少爷还是没醒。”

  “别瞎说,老爷是个心善的人,这周围的居民怕是或多或少都受过老爷的恩惠。文少爷肯定会吉人天相,说不定过几天就醒了呢,再说了,老爷专门请来的可是号称活死人的薛神医,薛神医的医术那可是天下无双的,定能保少爷平平安安。”

  。。。。。。

  十八支红蜡烛将整个房间照的通亮,房间里的摆设无一都显示着主人家的奢华。正中央的床上躺着一位大约五、六岁的小孩子,小孩面无血色,毫无表情,一直昏睡不醒。床头坐着一身华丽的贵妇,不时的暗自垂泪。

  薛神医一边叹气一边走出门,李正德意识到,怕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跟着薛神医步行道屋外。

  “薛神医,文儿可还有救。”

  薛神医撇了撇嘴,“李翁,文少爷的病恕老夫实在无能为力,文少爷全身经脉都已凝结,气血不通,怕是。。。,我只能开服药方,吊住文少爷两个月的性命,之后的事,请恕老夫无能为力。”

  听到薛神医的话,李员外的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一层,“薛神医,就真没有其他办法了,要什么药材,我立刻让人去买,即便倾尽家财我也会办到……

小学四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国学 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 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在“经典驿站”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人物长 廊”里,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得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 么高尚!在“名声追踪”里,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 足迹;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唐诗、宋词、元曲,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 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 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 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 小组、 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 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五、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 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 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 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唐诗 1、南园十三首(第 11 周) 授课时间:2008 年 11 月 11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第 12 周) 授课时间:2008 年 11 月 18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 《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第 13 周) 授课时间:2008 年 11 月 24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第 14 周) 授课时间:12 月 2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5、塞上听吹笛(第 15 周) 授课时间:12 月 9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宋词 6、生查子(第 16 周) 授课时间:12 月 16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7、望江南(第 17 周) 授课时间:12 月 23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第 18 周) 授课时间:12 月 30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辛弃疾。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辛弃疾其他的作品。 3、搜集辛弃疾抗金爱国的故事。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9、诉衷情(第 19 周) 授课时间:1 月 6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陆游及其《诉衷情》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陆游。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 3、搜集和陆游同年代的诗人。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0、扬州慢(第 20 周) 授课时间:1 月 13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姜夔及其《扬州慢》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姜夔。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元曲 1、寿阳曲·渔村夕照授课时间:2 月 17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 南仙吕傍妆台·无题 授课时间:2 月 24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开先及其《南仙吕傍妆台·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李开先。 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课外找三首描写边塞的元曲并填好表格。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二单元 人物长廊 4、蔡文姬 授课时间: 3 月 3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蔡文姬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蔡文姬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蔡文姬是怎样写作《悲愤诗》的? 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蔡文姬的书,领略她的优秀品质吧! 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蔡文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5、陶渊明 授课时间: 3 月 10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陶渊明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陶渊明是怎样辞官归隐的的? 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领略他的优秀品质吧! 3、了解陶渊明作品的成就。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6、李白 授课时间: 3 月 17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李白诗《上李邕》 《春夜宴桃花园序》 ,体会李白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白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白是怎样上当的? 2、有感情的朗读《上李邕》 《春夜宴桃花园序》 !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7、杜甫 授课时间: 3 月 24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杜甫诗《客至》 ,体会杜甫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杜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杜甫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 (其一) !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第三单元 名胜游踪 8、三孔 1、孔府 授课时间: 4 月 14 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 、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 (其一) !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2、孔林 授课时间: 4 月 21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思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3、孔庙 授课时间: 4 月 28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庙。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金声玉振坊图和文的关系?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9 长江 1 长江之歌 授课时间: 5 月 5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杨基诗《长江万里图》 、李之仪词《卜算子》 。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李之仪的《卜算子》? 2、学唱《长江之歌》 。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2 巴山蜀水 授课时间: 5 月 12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上游诗。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荆门望楚》 (唐 陈子昂) 、 《上三峡》 (唐 李白) 。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欣赏陈毅诗句。 三、活动广角。 1、对照地图查找三峡景区。 2、了解流来观的及对联。 3、整理描写三峡的古诗文。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3 古楚风光 授课时间: 5 月 19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中游的名胜。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 、崔颢诗《黄鹤楼》 。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两首诗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 、崔颢诗《黄鹤楼》? 2、写下《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朗读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 。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4 吴越音韵 授课时间: 5 月 26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下游。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赵维烈《南乡子 登燕子矶》 、杨慎《临江仙》 。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万里长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为诗配画。 2、搜集三首与南京、扬州、镇江这三处地方有关的古诗词并朗诵给同学和老师听。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第四单元 艺术乐园 10 谜语 1 字谜 授课时间: 6 月 2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字谜的兴趣。 搜集部分字谜。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两个谜语 有水有田方有米 兵书三卷桥边授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谜语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试猜字谜 三星斜带一钩月(心) 雁阵三行,时斜时横(丛) 添人添口便添丁(潘 何) 忍字百篇家内藏(张)点水蜻蜓款款飞(汗) 2、搜集字谜,互相考一考驴高栏低(骗)2 画谜 授课时间: 6 月 9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画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画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三个谜语 ①春节 ②一触即发 ③汆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画谜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故事《秦少游猜谜》 ,猜谜底 2、读《唐伯虎卖画》 ,猜字谜 3、学生自己试着出画谜。 11 谚语 1 农谚篇 授课时间: 6 月 16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农谚的特点,培养对字谜的兴趣。 搜集、积累部分农谚。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读原文,了解什么是农业谚语。 二、温馨点击阅读品味,了解谚语的定义。 知道农业谚语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广角 1、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2、读读背背几个农业谚语。 3、交流整理搜集到的谚语。2 学志篇 授课时间: 6 月 23 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制作谚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朗读文中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谚语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谚语,谈感想 2、讲故事,背谚语 3、制作谚语卡片 4、填写表格。四年级《国学启蒙》测试题 一、填空1、陶渊明,东晋诗人。 2、李白,字太白,晚年自号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世称他为 ,才华横溢,被誉为 ” 。 。 。。3、杜甫对于诗歌的语言非常重视,他曾说 “ 4、长江流经巴山蜀水,最有名的风景是 5、的《临江仙》被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谱成了主题插曲。 》是一首描写长江的千古绝唱。 ,是 的萌芽。6、北宋王安石的《7、谜语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二、把你搜集到的农谚写在下面,看谁的收获更丰富。三、写出你喜爱的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四、用自己的话说说李白诗歌的特点。 五、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诗词。六、猜谜语。谜语有很多种:军事、科技、艺术、日常用品、人体器官等等,无一不能猜。请把你搜集的谜语说一 则,考一考大家。转帖给好友 小学四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 日志 - 盖晓芳 - 1+1 教育网 分享到: 收藏 举报 路过 搞笑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关注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全部 盖晓芳的最新日志 新课标古诗 70 新课标古诗 70 新课标古诗 70 首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年级品生教案 2 一年级上册品生 教案 热门日志导读 高玉杰: 伪班主任 飞鱼 sun: 无题 hanxingfeng: 99 随记 绕指柔: 一把神奇的梳子 李福怀: 99 凌宗伟: 凌宗伟:致 茶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翻译如下: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

国学经典《反经》:论士译文

#能力训练# 导语人才难得,欲成就一等事业,必得一等人才。有齐桓公见稷之诚,刘备三往隆中之志,人才可得,事业可成。下面是 分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