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的针灸诗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4收藏

关于中医的针灸诗句,第1张

1关于中医的古诗词

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药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伤寒百证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医方歌括》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2有大神能帮助我描写一首关于针灸治病神奇的诗句吗

要原创么?不要原创的我复制一首给你,要原创的话再回

《古哲曲》

混沌初开鸿蒙出

奇门遁甲显异术

先秦周易卜彖辞

临兵斗者皆数组

飞针引线绕蜀绣

连山归葬二易丢

慧孛将临白泽走

黄河水浊朱厌留

象爻二卦含真谶

天行健而地势坤

乾兑坎离巽震艮

天泽水火雷山风

自强不息非空言

厚德载物容人间

焚膏继晷兀兀然

中国古学传千年

3关于中医的古诗词有哪些

1、休闲之人

出处:无

金箔河车千里光,使君夜合卧蛇床。

闲观木槿垂盆草,小坐莲房五味尝。

2、赞誉红娘

出处:无

红娘笑立南星夜,鬓插金钗石决明。

忘却防风传蜜语,含羞大力助张生。

3、小园观景

出处:无

蝴蝶双双飞紫菀,时当半夏赏丝瓜。

满园玉果金钱草,荷叶浮萍映日斜

4、有功之臣

出处:无

天丁大戟穿山甲,铁脚灵仙鬼见愁。

十大功劳金不换,红花月季上乌头。

5、有备无患

出处无

六月雪飞夏枯草,常山独活白头翁。

余粮小豆陈仓米,故纸防风静守宫。

4为了弘扬祖国医学一位老中医把针灸常用的穴位编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

临床常用单穴位歌

尺泽喘咳痛肋胸,列缺头痛咽肿宁,

合谷面口鼻齿患,曲池肩臂痛必松,

肩禺臂痛无力举,迎香鼻塞即时通,

地仓口歪不能语,颊车齿痛与中风,

下关耳鸣上牙痛,天枢泻痛气上冲,

三里主治肚腹病,内庭胀满牙病停,

脾胃生育三阴交,水肿腹坚找阴陵,

神门失眠心惊悸,后溪肩背并耳聋,

听宫亦治耳中病,攒竹一刺目即明,

脏腑俞穴皆在背,都治该脏与腑病,

腰背委中求最灵,昆仑头痛目眩终,

太溪一补滋肾水,曲泽烦热呕吐宁,

内关胃痛心胸满,外关头痛热病清,

翳风耳鸣颊肿好,瞳子寥治眼病灵,

风池感冒头痛用,听会治病同听宫,

环跳能治腰腿痛,风市冷庳瘫痪动,

阳陵肋痛鹤膝肿,绝骨手足不遂行,

侠溪胆火头目晕,太冲肝阳上亢平,

命门火衰用艾灸,大椎泻热功最洪,

哑门专治不语症,百会脱肛尸厥醒,

人中神志不清醒,关元益气壮阳功,

神阙回阳能固脱,中脘胃病吞酸停,

咳逆暴喘寻天突,坛中理气又宽胸,

经穴皆治本经病,局部临近远端同,

诸穴又治本脏腑,泻热急救十二井,

穴位主治要熟记,临床应用方从容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

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

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分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

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

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端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

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

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端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

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

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

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

阳陵,

阳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

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

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

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

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

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

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

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5有没有人给点关于中医的朗朗上口的古文句子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 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 肺之主大肠客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 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大肠主肺客 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 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 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心事妄, 疟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 腹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 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真心主小肠客 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 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小肠主真心客 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 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肾之主膀胱客 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艰履,若人捕获难躲藏, 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膀胱主肾之客 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男行,痢疟狂颠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 鼻衄目黄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三焦主包络客 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 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包络主三焦客 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 目黄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 肝主胆客 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疝苦腰疼,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 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胆主肝客 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 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脉八穴治症歌 公孙 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番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痛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内关 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后溪 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申脉 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临泣 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外关 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列缺 痔疟变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照海 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

天灸为灸法名,指药物发泡法,又称“自灸”。出《针灸资生经》。是用对皮肤有 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因名。今称药物发泡灸。古代文献上所载天灸法较多,如毛茛灸、斑蝥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

另说将朱砂等药物点涂于穴位亦称天灸(《荆楚岁时记》)。

天灸是采用对皮肤有 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天灸既具有穴位 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近年来,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重视,现在兴起的经皮给药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灸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详见百科词条:天灸 [ 最后修订于2015/10/4 20:05:30 共143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宋以前:三经 《内经》《难经》《甲乙经》

针灸学早期的经典理论比较驳杂和粗略,但有很多实用的经验疗法。此时期著作理论层面影响力大。

宋以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资生经》

明清针灸学著作,理论方面较为成熟和成系统。尤其是手法方面,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此时期著作临床层面影响力大。现在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

另外在  秘籍网   或者  医书网    里收藏了很多针灸书籍,对针灸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医针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证治诀(超清版)

中华奇穴大成-看医学网

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杜立宽)

中华艺术针灸集(超清版)

中华针灸学(赵尔康)

中国传统实用针灸学(超清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超清版)

中国头皮针(朱明清)

中国实用刺血疗法(谭德福)

中国实用芒针治疗(杨兆钢)

中国微针疗法(郭长青)

中国手针疗法(王富春)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张中和)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第二版 钟梅泉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尹远平)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中国特种针法(孙启凤)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超清版)

中国足针疗法(李家康)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臧郁文)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针法灸法图解(蔺云桂)

针灸七字经(黄荣活)

针灸三法的应用——刺血、燔针、发泡灸(南正九)

针灸三绝(高维滨)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贺普仁)

针灸与按摩(辽宁中医学院)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北京中医学院编)

针灸临床处方速记口袋书(超清版)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妙用(郑其伟)

针灸临床学(孙申田)

针灸临床治疗学(胡武光)

针灸临床治疗歌诀(郭效宗)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超清版)

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焦国瑞)

针灸临床选要(陈全新)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于致顺)

针灸临床问答(张学全)

针灸临证精要(阎润茗)

针灸五输穴应用(杨维杰)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超清版)

针灸保健学(何树槐)

针灸保健防病(张仁)

针灸健身术

针灸健身术(梁保义)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高维滨)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王启才)

针灸医学文摘(林昭庚)

针灸医家治病妙法(一)钟起哲

针灸医案选读(超清版)

针灸医桉与临症备急(张济民)

针灸医籍选译(王顺)

针灸医经选(张吉)

针灸十四经治病概要(熊修五)

针灸十绝招(彭敏)

针灸取穴图解(汉英对照超清版)

针灸取穴纲要(耿恩广)

针灸名医经典医桉(赵寿毛)

针灸名家医案精选导读(赵建新)

针灸名家:陆瘦燕学术经验集(陆焱垚)

针灸名着集成(黄龙祥)

针灸器械应用百问(杨华元)

针灸图说(高清彩图版)

针灸基础理论及方法(王炫燊)

针灸处方学(王岱)

针灸处方指南(朱玉祥)

针灸处方集(阎洪臣)

针灸大全(1958年版)

针灸大成新编(杨继洲)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

针灸奇法治病术(符文彬)

针灸妇科学研究进展(李复峰)

针灸妙方治百病(王云凯)

针灸子午流注选摘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池澄清)

针灸学(谷世喆)

针灸学七字歌诀(超清版)

针灸学基础(超清版)

针灸学新论(林昭庚)

针灸学新论(超清版)

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 (上册)郭长青

针灸学笔记图解(超清版)

针灸学表解(李瑞)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

针灸学(刘冠军)

针灸实验录(申倬彬)

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吕景山)

针灸康复学(唐赤蓉)

针灸心传(高立山)

针灸心悟(高立山)

针灸心扉(高立山)

针灸心语(高立山)

针灸意外桉例选析(伦新)

针灸手册(靳瑞)

针灸探微(谢文志)

针灸推拿全书(李学武)

针灸推拿医籍选(李继福)

针灸推拿及经络实用技术(詹文涛)

针灸推拿基础与临床(张立德)

针灸推拿学(严洁)

针灸推拿学(超清版)

针灸推拿应用解剖与临床(严振国)

针灸推拿技术(超清版)

针灸推拿概要(刘茜)

针灸推拿治疗学(周文新)

针灸推拿疗法(张登部)

针灸撷英(高希言)

针灸数据挖掘与临床决策(超清版)

针灸断病法则

针灸新义(祁越)

针灸新医疗法(遵义医学院)

针灸新穴精选(李红阳)

针灸时间治疗学(李磊)

针灸明理与临证(刘冠军)

针灸易学新法(张崇一)

针灸易学(清)李守先

针灸有效点图解(郭效宗)

针灸有效点理论与临床(郭效宗)

针灸有效病症(方幼安)

针灸枢要(陈克勤)

针灸歌诀800首(董明强)

针灸歌诀歌赋259首(蔡文)

针灸歌诀配彩色图谱(高清彩图版)

针灸歌赋处方集解(施震)

针灸歌赋校释(施土生)

针灸歌赋选读(李磊)

针灸歌赋选(宫艳华)

针灸歌赋集成(张应泰)

针灸歌赋集注(王森)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文碧玲)

针灸治法与处方(超清版)

针灸治疗五官科常见病(超清版)

针灸治疗失眠(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高清版)

1、艾灸的历史

灸的起源非常神奇。研究表明,原始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这就是最早的灸。艾草在古时候又叫冰台。古人在占卦之前,制冰取火,以艾为引。就在这种引天火的仪式氛围中,巫者从龟甲兆纹与人体的血脉中取得模拟想象,思索中医的火论与气论,进而产生了艾灸这种神奇的治疗方法。

 

俗话说,“家有艾火不求医”。艾灸,这种利用艾绒熏灼体表穴位,来固护阳气、调节气血的保健方法,起源于上古时期,古书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为什么艾灸在针药不到时能发挥效果呢?于振中介绍道:“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古人崇尚用针灸。而灸跟针相比,更具有优势。这里的‘针之不到’有两种解释,一是有些病用针效果不好,二是有些部位不能用针深扎。中医方法各自都有适用范围和局限,要互相弥补、互相帮衬,才能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2、举例解析艾灸原理

于振中说,中医讲“风、寒、暑、温、燥、火”六大邪气,集中表现在秋季的有燥、风、寒。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头晕上火,咽干口燥。比如鼻干症状,就是由于夏天湿润舒适,转为秋冬环境干燥,人体虚热引起。“鼻为肺之窍”,秋天容易肺阴不足,应注重养阴清肺。饮食上,可用百合、麦冬、藕等清热润燥的食物。而艾灸,灸涌泉穴则是关键,中医讲金水相生,肺属金肾属水,互相依存。涌泉在脚心,是人体最低的位置,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可滋阴降火安眠,也就能缓解鼻干症状。

 

灸法温热,常治虚性寒性的病,因此灸完也讲求饮食上的配合。患者忌讳吃凉的食物、吹风、洗凉水浴、衣着单薄。根据具体病症下人体肌理的状态,患者还应忌吃辛辣、腥臊等引热的食物,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热邪。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艾灸也能够用来治疗“未病”。于振中说道:“未病不是没有病,而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比如入睡困难、多梦、心烦易怒、睡醒依旧全身疲劳、腰酸腿没劲、口干舌燥。这些都是苗头。这时候就得交由医生判断,开穴位的处方来防未病。艾灸容易操作,往往是隔日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就能逐渐消除不适。”于振中就常给自己灸三个穴位:脚底的涌泉穴、掌心的劳宫穴和脐下三寸的关元穴。涌泉灸宁神安眠,劳宫灸开窍醒神,关元灸补气回阳,如此即便正值秋燥,也能宁心安神,清风自来。

3、深度解析艾灸的神奇疗效的本质

不打针不吃药,却能治疗百病,艾灸的神奇疗效,到底源自于哪里?

最为简单、实用且经济的艾灸疗法,经常体现出它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

经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初次尝试艾灸时觉得它不会有什么太大作用,只不过是温热舒服一些而已,但随着灸治时间不断延长,你会惊奇发现,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但把相关主治病症治愈,且身体的其他不适也会伴随艾灸而消失了……

 

中医所说“三分治,七分养”,是指病人在康复过程中,药物的治疗作用只占百分之三十,而疾病的康复更多依赖于自身调节,也即自我修复过程。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

 

无论你现在受困于何种疑难杂症,只要机体的自愈力存在就可重获健康。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发提高的。就跟人的某些潜质一样,需要被激发,自愈力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神奇,有效抵抗疾病;反之,弃它于不顾,一味寻医问药追着疾病跑,它就会越来越弱,被放逐于身体的角落……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增强和复原人体原本的自愈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明确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唯有艾灸这种方法具有增强、提高和复原人体自愈力的能力。

艾草是纯阳之物,艾灸时通过皮肤、经络的能量传递与渗透,可驱散寒气,温通经脉,气血痹阻不通的各种疾病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但其本质在于艾灸从内部为身体补充阳气,滋补脾肾,健肾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体自我修复和防御的自愈力。大量的临床实践也佐证了这一点。

 

简而言之,艾灸的实质功用在于其激活人体原本就固有的自愈能力,是其它任何药物和疗法所不具有的作用。

如需关注更多专业辟谷知识及养生之道,

可关注公众号:羲皇宗道;订阅号:羲皇养生

关于中医的针灸诗句

1关于中医的古诗词 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