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5.13人性善恶辩论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赖辉东《论语史鉴》5.13人性善恶辩论史!,第1张

第13章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孔子最亲密的弟子之一,姓端木名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儒商鼻祖,春秋末年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卫国贤大夫蘧伯玉的外孙,儒客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济世才干,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子贡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章:人们都喜欢把章称为“立早”章,其实应该叫“音十”章,章从音从十。据《说文》:章由音由十会意。“音”,指“音乐”、“乐曲”;“十”不是指数目,是“竟”的意思,即终结、结束。

    许慎对“十”的解释明显受到了老子“起一终十”说的影响,“一”为万物之始,“十”为万物之终。由“音”和“十”会出的意思是乐曲演奏完一遍叫一章。

    也有人认为“章”是“彰”的初文,本义指花纹、文采。由花纹引申为刻有印文的印鉴,又引申为标志。

    花纹鲜明突出,引申为明显、显著,如“欲盖弥彰”。再由显著引申为表扬。以上二义后写作“彰”。章又是乐曲的一个章节,引申指诗文的段落。

    法规是文字写成的分章节的条文,所以“章”又引申为条规、法规,如“章程”。乐章是有规律的,所以“章”引申为条理、秩序。

性:指人性。孔子还提到过“性相近,习相远也。”这里的“性”是指人天生的基质和条件,“性相近”即每个人刚出生时,天生的禀赋都差不多。但通过学习之后,差距就变大了。这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本文的“性”不同义。

天道:日月星辰及气候的变化规律,古人把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叫做“星象”,把天气的变化规律叫做“气象”,天道就是“星象”和“气象”的变化规律。

    比如,代表皇帝的“帝星”比较暗淡了,意思就是世间的皇帝大权即将旁落、地位式微了。

  《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中的道就是指“天道”。天道是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的,所以天道也指万事万物的“规律”。

  天道映照着世道,如果世道不按照天道的规律运行就叫“无道”,“天道酬勤”意思就是正常的世道会给勤奋的人更多的回报。

    古人认为,天道的变化预示着世事的变化,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认识论,于是产生了专门观天象的星占师。

    很多人都把天道理解为天命,这是错误的,孔子多次提到天命,他甚至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天命是客观唯物的,就是老天赋予我们的“使命”。

全文理解为:

  子贡说:“老师关于《诗》《书》《礼》《乐》等文献的讲述,我们能够听得到;老师关于人性和天道方面的言论,我们从来没听到过。”

    孔子的思想是实用型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对于“人性”的善恶问题,他不想讨论,因为人性的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个很难说得清楚的问题。

    至于“天道”,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历来被很多人深信不疑,举行祭祀或者征伐之前必须先“观天象”,看看上天的旨意,然后再做出决断。

    如1976出土于陕西临潼的“武王征商”簋就有关于“观天象”测凶吉的记载。统治阶层还喜欢利用“天道”来蛊惑民心,证明自己地位的合法性。

  但很多人表示不可信,比如战国时期的荀子个东汉时期的王充等都提出过质疑。孔子也表示怀疑,所以他不想讨论这个话题。

  《左传》有云:“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天道是个遥远飘渺的东西,我们又怎么去了解?

    人道才是最实在的,所以我们的为人处事不如多讲人道。

    孔子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现实精神,对于人性和天道采取存而不述的态度,仅仅是示之以端,想要了解更多,需要学生深造而自得。

                  关于人性的争论

    孔子是不谈“人性”话题的,但是他有个姓漆雕、名开的弟子却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对人性进行客观诠释的人,漆雕开(春秋末期蔡国人,今河南上蔡人)首倡人性“善恶”论,并提出了“天理”和“人性”的概念。

    漆雕开认为:作为个体的自然人而言,人性有善恶两面,正如天地有阴阳,人有贵贱,水有清浊一样。

    人如果扬善则为善,纵恶则为恶。人之性决定人之情,人之情决定人之心,心则主导人之“德”、“义”等行为。

    善性的人就有美好的情感流露,最终会有善良的行为。所以,国家和社会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来“抑恶扬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人的善心。

    漆雕开对人性的客观认知,最终形成了中国伦理学的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学者。尤其是先秦诸子百家。

    漆雕开的人性观得到了孔子弟子宓子贱及再传弟子公孙尼子等人的大力支持,战国初期思想家世硕坚信人性“有善有恶”,世子认为,人生来就有“善”、“恶”两种自然属性,“善”和“恶”的分别只在于后天之“养”,养善则善长,养恶则恶长。

    东汉时期的王充在他的《论衡》中说:“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举人之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世硕极大地发扬了漆雕开人性论的微言大义,功不可没。

    亚圣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创造了儒家哲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孟子认为,人心是“向善”的,他认为,每个人的心都有四个“善端”,这四个端口流出“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人性之善就像水一样,自然地往下流。

  但是,人的“善端”容易被堵,所以要经常通过教育或者环境的影响来疏通这些端口。

    墨子有个叫告不害的学生提出了人性的“无善无恶”论,告子认为人性像流水,流向由环境决定。

    告子曾在世界上最早的公办高校和社会科学院,齐国的稷下学宫中举行了好几场场辩论,告子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

    告子还说“以人性为仁义”,犹如“以杞柳为桮桊”。

    孟子的学生公都子曾说:‘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战国末期的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人人都有欲望,人人都好追名逐利,人人都是自私的,人的“善”性只是“伪善”罢了。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教育,需要管束。荀子在他的《劝学》中曰:“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其中就有明显的“法家”思想的倾向。

    荀子的两个门徒李斯和韩非是“性恶”论的彻底支持者,他们提倡使用严刑峻法来治国安民。尤其是韩非,法家思想非常极端。

    李斯和韩非成为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由此可以证明,法家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分支之一。

  漆雕开引发的人性大辩论持续了几个世纪,而此时地球的另外一端,古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在探讨同样的问题。他们也是师徒承继关系。

  苏格拉底强调自我道德完善,柏拉图则和孟子相同,明确提出性善论,亚里士多德也提出“善恶二重论”,这个和漆雕开的“善恶养为观”非常接近。

    被西方国家称为西方“人伦学之父”的亚里士多德,晚于漆雕开一百多年出生,所以,漆雕开无疑为“世界人伦学之父。”

“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

扩展资料

社会影响:

1、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

2、从这一点来看,荀子直指人的本性,较之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因人情”的一面。孟子的学说是以性善论作为开端的,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性恶论并非一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性本恶

人性恶学说是荀子提出的。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是性恶论,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让人们去思考的。

荀子性恶论的观点:

荀子主张“性恶论”,所以荀子强调“化性起伪”的重要性,众人和圣人要修养身性、治理国家就要“起伪”,要接受后天良好的环境、教育和道德规范的约束,人为地将人性之本恶改造成为道德之善性。荀子认为人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和师法礼义之道改变的。

韩非继承了荀子“性恶”观点,但是在他看来后天的“伪”难以改变、改造人的性恶,他认为人性是不可以改变的。要解决“性恶"的问题,只有用“严刑峻法”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类的和谐,君主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

韩非针对人性不可改变的特点,提出了一套自己总结的统治术。

荀子曰:"今人之性,生而有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即人生性好利、疾恶、好声色,并由此产生了争夺、残贼和*乱。

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只有通过后天"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惰性而正之,才可为君子。"

1 求文言文 ,表达人性至真 至纯的句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为情。

5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6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3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 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5元好问 摸鱼儿二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6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7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0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1佚名 诗经·唐风·绸缪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2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3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4文廷式 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35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36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37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38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39佚名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40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1柳永 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2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3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4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5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6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7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48聂胜琼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 隔个窗儿滴到明。 49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50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2 形容人心狡诈的文言文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原文: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译文:

今天的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一些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象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

"人性本恶"是荀子说的。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性恶论的价值在于:

(1)提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从人的实然层面来看待人性。

(2)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3)进而说明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

性恶论的限制在于:

(1)从性恶出发,固然可说明礼乐教化之“伪”的现实必要性,但由于否认了人的道德先验性,圣人治礼作乐的“化性起伪”的教化行为就失去了坚实的存有论根据。

(2)把人的先天的自然本性等同于社会道德之恶,没有真实地看到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社会性“恶性”之间具有人的意识的造作性。如此将使社会性的“恶行”具有自然存有论根基,以至于“恶”成为了价值的合理性行为。

(3)性恶论使人性的超越幅度丧失殆尽,人完全成为社会宗法等级的奴隶。

性恶论的目的:性恶,或性善,对儒家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价值仅仅在于如此的人性论奠基可以为现实社会的礼乐教化提供内在人性的根据。

-荀子

-性恶论

形容人心险恶的诗句有:

花开不择贫家地,月照山河到处明。

世间只有人心恶,万事还须天养人。

盲聋音哑家豪富,智慧聪明却受贫。

年月日时该载定,算来由命不由人。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人心叵测,居心不良

以上大部分出自(《水浒传》)

意思应该是反映人道,世事的。 人心险恶,难策。万事还须祈求苍天助你。

供参考。

赖辉东《论语史鉴》5.13人性善恶辩论史!

第13章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孔子最亲密的弟子之一,姓端木名赐(公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