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本古籍,上面印刷这样的字“光绪甲辰春月 仿泰西法石印”请问是什么时候的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我有一本古籍,上面印刷这样的字“光绪甲辰春月  仿泰西法石印”请问是什么时候的书?,第1张

1904年,仿泰西法石印就是说模仿外国工艺,用石印(一种类似照片上版的技术,后珂罗版玻璃印刷工艺也同理)的方法印书,因为古代刻书多是用木板雕刻反字印刷,所以到清末,外国技术传进来才用的这种技术印书,书籍当然不古老了,价格也不大,印量也较大(木刻本印量相对少多了)

1、咸丰,起止时间为咸丰元年(1851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前后共十一年

在位的皇帝是: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年号咸丰。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

2、同治,对应年份为同治元年(1862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前后共十三年。

在位的皇帝是: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3、光绪,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前后共三十四年。

在位的皇帝是: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扩展资料

在甲午战后,国家面临危机之秋,载湉的思想受到刺激,逐渐在封建主义思想营垒中发生了摇动,对他们统治人民的“祖宗之法”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也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了。

他力图探索新的统治妙方——学习外国,“发愤为雄”,对他们统治下的中国进行一些改革以求振作,逐步成了他思想中的一个新趋向。光绪在清廷统治集团内部,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变法维新。

作为在甲午中日战后兴起的变法维新运动高潮——“百日维新”,是从光绪皇帝发布的《明定国是》上谕开始的,这已为众所公认。从而可以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和领导的变法维新运动,从宣传组织和发动到进入实际推行阶段,又是通过光绪皇帝实现的。

在推行变法新政期间,光绪依据康、梁等改良派人士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发布上谕的方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这对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意义。

-爱新觉罗·奕詝

-爱新觉罗·载湉

-爱新觉罗·载淳

1908年11月14日,是一个十分不平常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的傍晚,满清的光绪皇帝驾崩了,而且更离奇的是一天之后,慈禧太后也离开人世了。对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接连去世,民间议论纷纷,但因当时还是满清的天下,所以也只敢私底下讨论下,不敢明说。

光绪自从登基为帝,在位不过三十四载,虽说是个傀儡皇帝,但性格却十分暴躁,原因无二,环境所造成的。

光绪帝,在慈禧面前,他无可奈何、毕恭毕敬;在众臣民面前,他又转换为慈禧在自己面前的角色,接受到的是绝对意义的服从。在如此矛盾而又畸形的环境成长,光绪的人格自是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心理上的许多特征都还停留在儿童阶段。这使得光绪在成年后依然十分固执且缺乏耐心。光绪时常半夜起来批阅奏折,若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便拍着桌子、大骂“混账”。

身处皇位,光绪帝利用自己的权力肆意地下达命令,不允许任何人违背。比如在电话传入中国后,光绪帝要太监在一日之内给自己的卧室按上电话,否则这太监便要被狠狠地掌嘴,可在要知道,当时的北京城中并没有电话的货物供应,这确实是十分叫人为难。碰到如此喜怒无常、暴躁固执的皇帝,即便是近身的太监也不敢亲近他。

光绪年幼登基,由慈禧垂帘听政。十八岁后亲政。不过这位皇帝思想十分开明,敢作敢为,亲政后,敢弃科举,兴学堂,办新军,搞君主立宪。不幸被慈禧软禁,敢作为作不了为,名义上在位三十四年(虚年三十六年)结束了悲哀的一生。 

光绪皇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34年(1875年----1908年)。光绪性格懦弱,过度依赖翁同龢,文廷式,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和慈禧太后矛盾逐渐加深。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皇帝。光绪帝懦弱性格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的一生。也给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说起光绪,大部分人恐怕会立即联想到慈禧太后,并且多少心里会有点怜悯之情。光绪帝就是那个当了一辈子傀儡,后来又被慈禧软禁了半辈子,最后被慈禧毒死的悲催皇帝。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光绪帝的认识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且对那段历史也是知之甚少。除了影视剧,还有偶尔弹出的新闻对话框,我们了解光绪的途径是那么的少。而且不知你发现了没有,现在很少能找到关于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以前很少,现在更少。可能是因为大家对晚清历史普遍缺乏好感,无非就是丧权辱国,被列强欺辱,签订卖国条约,这些无法改变的历史多少让人心中充满无奈,毕竟悲剧的结尾已定,过程在华丽有趣又有什么用呢!

光绪帝原名爱新觉罗载湉。从姓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名贵族成员,没错,他爹是爱新觉罗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人称七王爷,影视剧里直接叫七爷。道光皇帝一生生育了九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均早逝,这三个儿子当中就老大活的最长,24岁,那两个基本上生下来就挂了。老四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老五没有名气,忽略。老六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䜣,之所以说他有名气是因为他帮着老四的媳妇也就是咸丰皇帝的太太他嫂子发动了一场载入史册的政变辛酉政变。此政变之后,奕䜣成为仅次于两宫皇太后的权臣,达到政治权利的顶峰。老七是醇亲王奕譞也就是光绪帝的亲爹,慈禧发动政变的时候也有他的一份,是他亲自带领卫队抓捕了慈禧最大的竞争对手,顾命八大臣之一的肃顺。辛酉政变以慈禧的完胜结尾,奕譞自是功不可没,官职也是一升再升,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官场明星,当时的奕譞也就二十岁出头,是响当当的青年才俊。老八,老九和老七是一个妈生的亲兄弟,不过老八,老九没多大出息,史书也很少记载,也就常被后人忽略。

说起光绪帝的亲爹奕譞,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王爷,很会审时度势,每当台风来临,他都能成为那头飞上天的猪。虽然权利没有他哥哥奕䜣大,但是很会急流勇退,对权力没有那么贪,也懂得政治很黑暗,玩不好就会引火烧身。所以在慈禧面前,他和奕䜣不一样,他处处小心谨慎,丝毫不敢违了慈禧的意,不像奕䜣那样锋芒毕露经常得罪慈禧。所以,在慈禧心中,七爷是最值得信赖的人。并且还有一层关系,慈禧的亲妹妹叶赫纳拉氏是奕譞的福晋,也就是说,奕譞是慈禧的妹夫,这关系是亲上加亲吧!

话说同治皇帝19岁这年,得了一场大病,官方记载是天花,民间流传是梅毒,眼看着就不行了,慈禧太后哭的是死去活来。想想慈禧老佛爷这一辈子也真是够不容易的,年纪轻轻守了寡,人到中年却又死了儿子,虽然成为大清帝国最高统帅,可自己毕竟是个女人啊,再坚强的外表下也是一颗柔弱的心啊!悲伤归悲伤,可眼前有一件比悲伤更重要的大事等着慈禧和大臣们定夺,那就是接下来由谁入承大统呢?

一个王朝的衰落往往和统治者生育能力下降有关。这不是信口开河,几千年的封建王朝都证明了这一点。后继无人便容易导致江山易主,更朝换代。到了咸丰这一代,就 保存下同治这么一个儿子。而同治呢,无后,年纪轻轻就一命呜呼了!这可如何是好啊,皇帝还没有立储就去了,而且皇帝还没有兄弟,“兄终弟及”也无法实现。

当时,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在皇亲中找一个“溥”字辈的做皇帝,意思是把这个“溥”字辈的过继给同治皇帝当儿子,然后继承大位,相当于同治这一脉没断,继续往下世袭。当时“溥”字辈的候选人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溥伦,一个是溥伟。溥伦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只活了24岁的道光的大儿子的孙子,但不是亲孙子,因为溥伦的父亲载治是过继给这位死去的大儿子的。当时的清朝皇室都很喜欢过继,所以溥伦被慈禧太后否决了。溥伟是恭亲王奕譞的亲孙子,从宗亲的角度讲,溥伟是继承帝统最合适的人选,但是,溥伟私生活有点混乱,经常逛窑子,欺男霸女的勾当估计也没少干。慈禧因此不同意,奕䜣及王公大臣们也无话可说。其实,这都是借口,奕䜣掌权本就威胁慈禧的地位,她怎么会让奕䜣的孙子当皇帝来削弱自己的权利呢!

慈禧心目中的合适人选正是醇亲王奕譞的二儿子,也就是年仅四岁的光绪帝,一来奕譞是慈禧太后的坚定支持者,二来光绪帝的母亲是自己的亲妹妹,光绪帝还是自己的外甥,并且年龄幼小,好培养感情。光绪帝就这样稀里糊涂的黄袍加身,成了一国之君。

当时的光绪帝才四岁,正是该慈母百般呵护的时候,这时却要与亲生父母分离,去一个陌生且冷漠的地方,光绪的心中也是充满了悲伤和恐惧。要说最难过的还属光绪的父亲奕譞,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奕譞听到这个消息后哭晕在地上。要说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应该欣喜才对啊,怎么会哭晕呢?当时奕譞的心中不敢说是一点欣喜没有,但至少也是忧喜各半,奕譞为官这么多年,宫里是个什么样,慈禧太后是个什么脾气,他不会不知道,此番儿子进宫,是福是祸都不好说,而且自己以后将以什么姿态来面对慈禧呢?总之,奕譞的心里一团乱麻。

光绪帝载湉四岁入宫,从此便开启了他那悲催,懦弱的皇帝旅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