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肺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寿亲养老新书》卷四方之羊肺羹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羊肺羹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方之羊肺羹 31 组成 32 主治 33 羊肺羹的用法用量 4 《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食医心鉴》方之羊肺羹 41 组成 42 主治 43 羊肺羹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寿亲养老》卷二方之羊肺羹 51 羊肺羹的别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羊肺羹的用法用量 55 附注 6 《医疗保健汤茶谱》方之羊肺羹 61 原料 62 做法 63 功效 64 适用人群 65 用法 66 特点 67 出处 附: 1 古籍中的羊肺羹 1 拼音
yáng fèi gēng
2 《寿亲养老新书》卷四方之羊肺羹 21 处方羊肺1具(细切)羊肉120克(细切)
22 功能主治治下焦虚冷,小便频数。
23 羊肺羹的用法用量上二味,入五味作羹,空腹食之。
24 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3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方之羊肺羹 31 组成
羊肺1具(治如食法),精羊肉5两(切),粳米半合,葱白5茎(切),生姜少许,盐醋。
32 主治三消,小便数。
33 羊肺羹的用法用量上相和,依常法作羹。饱食之。
4 《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食医心鉴》方之羊肺羹 41 组成羊肺1具。
42 主治小便多数,瘦损无力。
43 羊肺羹的用法用量葱白1握,于豉汁中煮食之。
44 制备方法上细切。
5 《寿亲养老》卷二方之羊肺羹 51 羊肺羹的别名羊肉羹
52 组成羊肺1具(细切),羊肉4两(细切)。
53 主治下焦虚冷,小便频数。
54 羊肺羹的用法用量上加五味作羹。空腹食之。
55 附注羊肉羹(《医学入门》卷三)。
6 《医疗保健汤茶谱》方之羊肺羹羊肺羹以羊肺、羊肉、熟猪油等为主要原料,具有补益肺气,温气下元的功效,适用于肺肾气虚所至的消渴、小便频繁者。
61 原料羊肺1具,羊肉100克,熟猪油、精盐、甜酱、米醋、茴香各适量。
62 做法先将羊肉、羊肺洗净,煮熟后分别切成细丝。锅置武火上,下熟猪油烧热,再放入羊肺丝、羊肉丝,加入甜酱、茴香末、胡椒粉,煸炒一会后,倒入煮熟羊肺和羊肉的原汤煮至烂熟,加精盐、米醋和匀后即成。
63 功效羊肺羹具有补益肺气,温气下元功效。
羊肺味甘性平,养肺润燥,补肺气,通调水道。羊肉性味甘温,益气而助阳暖下,强肾补虚。从本羹配羊肉来看,可见他所治之症,除肺气虚外,还兼有肾阳不足,临床可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色清白等症状。
64 适用人群羊肺羹适用于肺肾气虚所至的消渴、小便频繁者。
65 用法空腹分2~3次食完,每周食羊肺2~3具。
66 特点本羹以羊肺为主,加少量羊肉及调料而成。具有色香味美,营养丰富的特点。
67 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古籍中的羊肺羹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六]食治小便数多诸方作羹。如常调和食之。治小便多数。瘦损无力。宜食羊肺羹方。羊肺(一具细切)上入酱醋五味。作羹食之。治
《集验方》:[卷第五]治小便难及遗尿、尿频方雌女雄。(《证类本草》卷十九)治小便数而多方。羊肺羹内少许羊肉合作之,调和盐,如常食之法,多少任意
《养生类要》:[后集冬月诸症治例]搜风顺气丸聪明腰脚轻健老者反少孕妇勿服如服药觉脏腑微动以羊肺羹补之又治肠风下血中风瘫痪语言謇涩百病皆治老人尤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八食治门]食治三渴。便数者海。不由己。木石犹且死不旋虽不饮食方羊肺羹方治三。小便数羊肺(一具治如食法)精羊肉(五两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六]食治三诸方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方之白蔹丸 31 组成 32 制法 33 白蔹丸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名见《济生》卷六方之白蔹丸 41 组成 42 制备方法 43 功能主治 44 白蔹丸的用法用量 45 各家论述 46 附注 5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白蔹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白蔹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白蔹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白蔹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范汪方》之白蔹丸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功能主治 74 白蔹丸的用法用量 75 用药禁忌 76 白蔹丸的临床应用 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白蔹丸 1 拼音
bái liǎn wán
2 概述白蔹丸为方剂名去,其同名方剂约有五首。
3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方之白蔹丸 31 组成鹿茸(醋蒸)二两,白蔹、狗脊各一两[1]。
32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艾、醋煎汁,打糯米糊为丸,梧桐子大[1]。
33 白蔹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送下[1]。
34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方之白蔹丸主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1]。
4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名见《济生》卷六方之白蔹丸 41 组成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白蔹3分,狗脊半两(去毛)。
42 制备方法上药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名见《济生》卷六方之白蔹丸主治妇人漏下白色不绝,室女冲任虚寒。
44 白蔹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45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鹿茸扶阳御寒,以壮督脉;狗脊补肾填精,以益肾元;白蔹专祛久遏之湿热,以清经脉也;醋煮艾汁丸之,温酒下,使湿热顿化,则寒郁自解,而督肾内充,带脉无不完复,何白带之*溢不已哉!
46 附注《济生》本方用法: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温酒送下。
5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白蔹丸 51 处方白蔹1两,黄耆1两(锉),木香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玄参1两,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斑蝥14枚(去头足翅翎,以糯米拌炒,令米黄)。
52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白蔹丸主治瘰疬结肿有头,脓水不止。
54 白蔹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
55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
6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白蔹丸 61 处方鹿茸(醋蒸,焙)60克 白蔹 金毛狗脊(燎去毛)各30克
62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重订严氏济生方》之白蔹丸主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
64 白蔹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65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7 《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范汪方》之白蔹丸 71 组成白蔹3分,狼牙3分,雚芦3分,桃花3分,贯众3分,橘皮2分,芜荑1分。
72 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73 功能主治《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范汪方》之白蔹丸主治三虫。男子病大腹面黄,欲食肉;或胁下有积大如杯,小腹亦坚,伏痛上下移,呕逆喜唾,心下常痛。
74 白蔹丸的用法用量旦以浆水服1剂。日中乃食,立下。服此药下赤虫如笋茎者1尺所,有头目100余枚,病愈。
75 用药禁忌宿勿食;妊身妇人不得服之。
76 白蔹丸的临床应用久嗽为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即久咳。久咳指经久不愈的咳嗽。出《黄帝内经素问·咳论》。又称久咳嗽、久嗽。多因外邪留恋,脏腑内伤,气虚血亏,七情郁结等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久咳嗽者,由肺虚极故也。肺气既虚,为风寒所搏,连滞岁月而嗽也。此皆阴阳不调,气血虚弱,风冷之气搏于经络,留积于内,邪正相并,气道壅涩,则咳嗽而经久不差也。”《万病回春》卷四:“大抵久嗽者,多属肾气亏损,火炎水涸,或津液涌而为痰者,乃真脏为患也。”《医方集解》:“久嗽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要开郁润燥,其七情气逆者,顺气为先,停水宿食者,分导为要,气血虚者,补之敛之。”《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久咳者,属虚属郁。有由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有由血虚者,宜阿胶四物汤;有由血虚火盛,喘咳声嘶者,宜芩连四物汤;有气血两虚者,宜宁肺汤;有虚劳嗽,痰热渴汗者,宜滋阴清化丸;有虚劳咳血痰喘者,宜五汁膏;有虚劳嗽一二声,无痰,夜则发热,过则冷,睡多梦者,宜劫劳散;有火郁于肺,咳则有声无痰者,宜桔梗汤;有湿痰内郁,痰出则咳少止,少顷又咳者,宜加味二陈汤;而又有咳久伤脾,满面生疮者,宜人参蛤蚧散;有久咳失音者,宜杏仁膏、清肺汤;有久咳失气者,宜劫嗽丸;有久咳面目浮肿者,宜葶苈散;有久咳不止,诸药不效者,宜噙化丸、立效方;有久咳成痨者,宜保和汤;有久咳经年,百药不效,余无他症,与劳嗽异者,宜百部膏、乌梅膏;有痰郁火邪在中,成干咳嗽者,此症极难治,先用开剂,宜逍遥散,重加桔梗,后用补阴之品,宜本事鳖甲丸加熟地、当归、白芍、麦冬、阿胶、茯苓之属。”
详见百科词条:久嗽 [ 最后修订于2015/8/31 17:52:52 共68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需要材料:
黑豆-2000克 米酒-6瓶 泡酒容器3个。
制作步骤:
1、把黑豆洗干净后放在托盘风干,直至没有水分。
2、用铁锅炒黑豆,炒熟后方干。
3、黑豆倒入容器里,大概三分之二的位置,这个时候倒入米酒,盖过黑豆即可。
4、在避光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
: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中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的特产酒。
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国用优质糙糯米酿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米酒已成为农家日常饮用的饮料。现代米酒多采用工厂化生产
参考资料:
金秋时节,人们很容易出现秋乏的现象。古籍《太平圣惠方》记载:“神聪四穴,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癫。”意思是说,四神聪穴有醒神开窍之功。同时,四神聪的中心百会穴为诸阳之会,现代针灸学记载,百会有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的功效,可治疗头痛、眩晕、痫症、失眠、健忘、中风、脑炎后遗症等疾病。因此,秋乏时,不妨利用以上两穴来赶走倦意。
取穴:百会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头顶正中;四神聪穴,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名四神聪。
具体方法:把五指攒成锥状,像是啄木鸟的嘴一样,然后弹击头顶部百会穴、四神聪穴。
青风内障(blue wind glaua bluish glaua)为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病名早见于《太平圣惠方》。又名青风(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青风障症。为五风变内障(又名五风内障)之一。是指以起病无明显不适,瞳色微混如青山笼淡烟之状,视野日渐缩窄,终至失明为主要表现的眼病。青风内障是绿风内障的早期。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20~60岁之间,男性略多。青风内障病程进展缓慢,一般症状不明显,故早期常被忽视,待到晚期就诊,视力已难挽回,终于失明。
详见百科词条:青风内障 [ 最后修订于2018/12/14 15:59:05 共470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青风内障如下:
血黄为病证名。为三十六黄之一。属于古籍对血黄的症状记载不一:1《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血黄者,头痛心闷,眼运欲倒,胸膈热壅,鼻衄不止,咽喉干燥,舌上生疮。若身热如火,头面肿者,难治。”2《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三日鼻中出血,大小便亦下血,心间烦闷,腹中有块,痛如虫咬,吐逆喘粗,此是血黄。”治疗用点烙法或服续随汤。三十六黄为黄疸的分类法之一。黄疸在古代亦称黄瘅。主要表现为目黄、皮肤黄、小便黄。《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认为其发病多由瘀热与湿相搏,不得泄越所致;也有因寒湿在里不解所引起者。本病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黄疸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
详见百科词条:血黄 [ 最后修订于2016/5/6 17:51:37 共57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荷叶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荷叶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惠》卷八十:荷叶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45 注意 46 各家论述 47 摘录 5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经验后方》,名见《医方考》卷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各家论述 6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广济方》,名见《圣惠》卷八十 61 方名 62 荷叶散的别名 63 组成 64 主治 65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6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荷叶散 1 拼音
hé yè sǎn
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荷叶散21 处方
干荷叶60克 鬼箭羽30克 桃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蒲黄30克 刘寄奴30克
22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23 功能主治破血逐瘀。治产后恶露不下,腹中疼痛,心神烦闷。
2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童便300毫升,生姜4克 生地黄75克,拍碎,同煎至180毫升,不计时候,稍热服。
25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
3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荷叶散31 处方
干荷叶(大者)1片,砒霜(研)1分,绿豆半两,甘草1分(炙)。
32 制法上为散。
33 功能主治山岚瘴气,痰滞呕逆,时发寒热。
3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冷水调下。吐出痰效。
3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4 《圣惠》卷八十:荷叶散41 处方
荷叶3分,延胡索3分。
42 制法上为散。
43 功能主治产后7日内,恶血不散,时时冲心,闷绝不识人。产后烦心,脉涩数者。
4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入地黄汁2合,更煎23沸,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45 注意忌肉食1日。
46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血滞夹热,心包阳气不舒,故不能滋养心主而发烦不安焉。延胡化血滞以通心;生地滋心血以退热,荷叶升阳散瘀以和中也。为散,米饮煎,使血滞化而热自解,则心包之阳气发舒而心气清和,心神得养,何发烦之不痊哉。
47 摘录《圣惠》卷八十
5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经验后方》,名见《医方考》卷三 51 方名
荷叶散
52 组成荷叶(焙干)。
53 主治吐血、咯血。
5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汤下。
55 制备方法上为末。
56 各家论述《医方考》:荷叶有仰盂之形,得震卦之象;有清香之气,得清和之体,故能和阳定咯而运血。
6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广济方》,名见《圣惠》卷八十 61 方名荷叶散
62 荷叶散的别名地黄汤
63 组成荷叶2枚(炙),蒲黄1两,甘草2两(炙),白蜜1匙,地黄汁半升。
64 主治产后血晕,心闷不识人,或神言鬼语,气欲绝者。
65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绞去滓,下蒲黄、蜜、地黄汁,暖服。
66 制备方法上切。
67 附注地黄汤(《普济方》卷三四八)。
古籍中的荷叶散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莲藕厥。但温肌散邪,则热气复行,而斑自出也。宜紫背荷叶散治之。盖荷叶能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治产后恶血冲心诸方治产后七日内。恶血不散。时时冲心。闷绝不识人。荷叶散方。荷叶(三分)延胡索(三分)上件药。捣筛为散
《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七]瘴气,吐出黄痰效。治山岚瘴气,痰滞呕逆,时发寒热。荷叶散汤干荷叶(大者一片)砒霜(研一分)绿豆(半两)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九诸疟门]山岚瘴气疟(附论)方)以香豉一合。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荷叶散治山岚瘴气。痰滞呕逆。时发寒热。干荷叶(大者一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五产后诸疾门]产后恶露不下羊肺羹简介
本文2023-10-10 06:12:2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