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九气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古籍中的九气简介,第1张

九气指引起气机紊乱的九种致病因素,即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气。九气着重说明七情过激引致气机紊乱的病机。《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其中炅即暑热,劳指过劳。《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九气者,谓怒喜悲恐寒热忧劳思。因此九事而伤动于气。一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也;二曰喜则其气缓,荣卫通利,故气缓;三曰悲则气消,悲则使心系急,肺布叶举,使上焦不通,热气在内,固气消也;四曰恐则气下,恐则精却,精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气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五曰寒则气收,聚寒使经涘涩,使气不宣散故也;六曰热则腠理开,腠理开则荣卫通,汗大泄;七曰忧则气乱,气乱则心无所寄,神无所归,虚无所定,故气乱;八曰劳则气耗,气耗则喘且汗,外内皆越,故气耗也;九曰思则气结,气结则心有所止,故气留而不行。”

详见百科词条:九气 [ 最后修订于2015/7/19 19:03:17 共47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将符咒篆刻/描绘在材料上,是为符。符的力量,与三个要素有关,一是制符人的念力,二是符咒的威力,三是做符的材料的等级。

掐诀做法时,嘴里念叨的文字,就是咒。譬如紧箍咒。

做法时,除了嘴里要念咒语,手上亦要掐诀。不同的咒语,对应不同的手诀。

禁,是禁制的意思,最直观的理解就是门锁。一道门或一个箱子上有锁,表示禁止打开的意思。同样的,门上的禁入符咒,也是一种禁制。

同“炁”,道家所说的炁场,就是指一切物体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场域,类似于磁场。

法就是规则。

术,是人在摸索出“法”的规则之后,创造出的独特的方法,通常具有某种目的。

解释

禁术是一种传自上古的巫术,后来主要被中医和道教吸收,又称禁法或者禁祝。禁,有节制、制服、治疗等多重含义。一些看过魔幻小说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一枚宝印——黄神越章。黄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而越章中的越代表了“禁”,这是因为禁法多数出自越国,章即印章的意思。足见咒禁之历史悠久。 

综观整个禁术,可以分为气禁门和咒禁门。气禁,就是人用各种“气”来达到禁的目的。例如葛洪祖师在《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到会气禁的人可以和瘟疫灾区的人睡在一起而不得病,入深山可以让蛇虫远离。遇到豺狼可以用禁法让他们不动。(当然,这种禁法也可以活学活用来对人用个“定身法”。。。嘿嘿)最牛的是练气禁到高层次的人,身体可以让锋利的刀子随意戳而没有事情。另外,还可以禁水令其倒流,吹一下气可以让大火灭掉…… 

气禁想来是离我们比较远的法门了,而咒禁则离我们最近,古籍中一般将咒禁法称为“咒道门”和“禁道门”可以不依附符而单独行事的法术。闹得整个网络沸沸扬扬的“九字真言”,其实就是禁法。而且是属于咒禁范围。它的真名乃“六甲秘祝”,出自《抱朴子内篇·登涉》。据祖师的记载来看,该咒“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故被流民三十三天铁板六壬教奉其为高级实用咒法。咒禁法,只需要念咒和配合一些诀法、罡步和运气即可治疗疮毒、血流不止、疯癫、邪颠(花痴)、节制豺狼虎豹和蛇蝎,甚至还可以帮助产妇顺利生产。

1、气,拼音为 qì。

2、基本释义:

(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

(7)欺压:受气。

(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3、相关组词:闭气、才气、天气、人气、名气、暖气、冷气、生气、香气、力气、气象、空气、和气、凉气。

古籍中的九气简介

九气指引起气机紊乱的九种致病因素,即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气。九气着重说明七情过激引致气机紊乱的病机。《黄帝内经素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