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书籍有哪些?心理学的书籍哪些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佛家的书籍有哪些?心理学的书籍哪些好?,第1张

关于佛教:

如果只是想初略了解佛教的思想,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正见》或者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是值得推荐的书籍。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把《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白话文版本看一到两遍,对佛教的修行次第及思想会有非常整体的把握。

关于心理学:

至于心理学我了解不深,从我浅薄的认识,只能说建议可以看几位大家的书,如荣格,弗洛伊德这两位的著作。如果觉得比较深奥,可以重点研究一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比较实际,而且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这个。如果想结合宗教研究心理学,也可以看《西藏生死书》

中国的佛教典籍除了宣传佛教教义的各种经典和著作外,还有大量的佛教史籍,这是在佛教传人中国后不久由中国佛学家或佛教徒陆续记载、积累起来的。在现存汉文藏经中,各类佛教史籍则有近百部之多。从体裁形式上看,佛教史籍不仅继承了一般史籍中的传记体、纪传体、编年体、志乘体、纲目体、目录体等体裁,还发明了佛教史籍特有的经传体和灯录体。体裁多样、卷帙浩繁的佛教史籍不仅记载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为传播佛教思想发挥了作用,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史料。

如按体裁来区分,中国佛教史籍的体裁有12种之多。

传记体是佛教史籍最早产生的体裁,晋代就出现了一些专记僧人行状的专传,如季颐的《竺法乘赞传》、王珉的《高座别传》、竺法汰的《安法师传》等,可惜这些早期传记因篇幅较短,很多未能保存下来。传记体佛籍又可分为总传、类传和专传。“总传”以梁朝释慧皎的《高僧传》为早,这部书记载了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梁天监十八年(520)间的高僧524人。全书体例分译经、义解、习禅、明律、遗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种。这种写作形式为唐代释道宣的《续高僧传》、宋代赞宁的《宋高僧传》、明代如惺的《明高僧传》、明河的《补续高僧传》所继承。“类传”则是专记一地一寺或某一宗派、某一类型僧人的传记。如梁代张孝秀的《庐山僧传》,唐代释道宣的《天台六祖略传》、明成祖敕撰的《神僧传》等等。“专传”的流传也很多,较有影响的有隋代释灌顶的《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唐代释彦琮的《法琳别传》、崔致远的《法藏和尚传》,而最为成功的应属唐代慧立、彦琮合著的《三藏法师传》。该传10卷,8万字,前5卷记玄奘早年生活及西行求法,后5卷记玄奘归国译经的情况。全书资料丰富,行文典雅,堪称名人谱传的力作。

佛教的你可以看《地藏本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道教的有《道德经》,《南华经》。

佛在《楞严经》中说: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道教说的是归于自然,一切阴阳二气造,自然造万物。(其实自然又岂非是心念造化的境界? 编者加)修仙可以说是归于自然融入自然鸿蒙。道教没有归到自心本性,而是执着外物,心外求法。修仙非是正觉之道,仅仅是“人中炼心”虽得长寿,但不能脱离轮回生死。究竟解脱。

佛教说的是心,三世一切唯心造,心种念头,念头化境,如日思夜想。成佛即觉了自心本来清净真如法性。究竟解脱。

佛为根本皈依处,六道十生,三世一切,包括上帝(佛经中讲天道的帝王)亦在六道的天道,尚未出离生死六道,虽然福德深厚寿命无疆,所在天堂光辉庄严,然于无上道果则未及。不能究竟解脱。虽能教人仁爱大义获福无量,生于天堂,却不能教以无上法味,令得解脱。

广播爱种,爱满世间,能教人远离苦难,往生天道虽是大善!

而佛菩萨则能令众生觉了本来自性光明清净,根本无有厄苦烦恼颠倒妄想,又何需远离?再好的世间救助也只在苦痛之后,信佛念佛,忏悔罪过则能消宿业恶报,压根没有苦报,又何需求治呢?非只苦患,世间一切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只能说是弥补,救得一时一世,不能相救永远。而若用佛法正心,则能救千生万世乃至无量究竟解脱。老病死苦,源于生,生源于业力,业力源于取著境象,境象则由念想幻化,若迷于自心念影境象,再种念想,则念想又复化境。。。如此念境轮回辗转不息,烦恼生死无常轮回亦为不息。是名为苦,不觉悟则无有息时。人生福罪二报唯有心所生,如同日所思夜所梦,一切起心动念都将化作境像出来,这个镜像便是生生世世包括六道轮回十类众生乃至一切见闻受触皆是化出的境像,故而这一世当中的善人也有遭逢灾劫的时候,不善也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正如同居住在美好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恶梦,居住在恶虐的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好梦,梦皆由心念幻化,人一世的境像发生也非由此生的作为单一决定,但是也能影响。有时影响还很大很大,比如学佛修行。这种心念与境像的幻化是随缘的,所以不该抱怨“为什么有的善人遭厄,有的不善无灾”正如人不该抱怨“我过得这么好,你偏要化出恶梦!我过的这么差你偏要化出好梦!”境像的幻化皆与心念有关,非只一世的心念,而是无始以来的一切念想交织幻化,其间非是有谁主宰,而是一个“心”在作用,所以“心外无法”。佛法正是这个“心”的阐述,修行也正是了知觉悟一切本末究竟,原来一切皆是妄想妄生,从而究竟觉了幻灭一切妄想而实无妄想可灭,即为解脱而实无解脱者,本来觉了!”

佛家的书籍有哪些?心理学的书籍哪些好?

关于佛教:如果只是想初略了解佛教的思想,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正见》或者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是值得推荐的书籍。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