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最高的税是什么税?出自哪个国家?什么时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古今中外!最高的税是什么税?出自哪个国家?什么时期,第1张

在古代,中国早从周朝开始就已经征收“房产税”,古籍《礼记·王制》中就有:“廛(chán),市物邸舍,税其舍而不税物”的记载。

  西汉时期房产税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税种,房屋与家庭其他财产一起合并作为计税对象,税率为6%。汉武帝为了鼓励老百姓对偷逃税者进行告发和举报,规定查实后举报者能获取偷税者二分之一财产。当时汉武帝开征这一税种的目的是解决国家战时的财政困难和缩小贫富差距。

  唐代德宗建中四年(783),房产税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税种出现,称为“间架税”,其称呼源于“每屋两架为间”。当时,间架税的课税对象是长安城内居民住房。其征收标准:上等房屋交铜钱2000,中等1000,下等500。由于市民强烈反对,执行不到一年便被迫取消。

  五代十国的后晋、后周以及宋代都开征过房产税,其名称为屋税。南宋朝廷为筹集军饷,每年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期向城乡居民征收屋税。

  元代的房产税称为“产钱”,按房产地基面积计征收粮食,或折钱缴纳。

  清代房产税纷繁复杂且名称多变,江南地区叫“廊钞”、“棚租”,北京叫“檀输税”。直至乾隆年间,才逐渐废止。

  近现代房产税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中国建立租界。为解决主管治安的巡捕房经费,租界征收称为“房捐”的房产税。太平天国也征过房捐,在浙江嘉兴每日每间征税3文,江苏常熟每日每间为7文。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曾照搬租界办法征房产税,“凡租赁房屋,按其每月租金课税10%,房东、房客各负担一半。其居住自有房屋者,比照近邻出租房屋的租金课税10%。”但还未开征就停止了。直到1901年才重新试办并付诸实施,但各地执行不一。

  1912年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仍沿用旧制征收房产税,但名称各异,有的叫“市政总捐”,有的叫“特捐”,有的叫“警捐”,有的叫“店铺捐”。

  直到1915年房产税才统一称为“房税”。其征收标准:商业用房按每月实缴租赁价的20%,居民住房按每月实缴租赁价的5%征收。

  当代房产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征收房地产税,在“文革”期间各省先后停征,其中浙江省是全国较早停征的省份。

  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对企业房地产和居民出租房征收房产税,以便抑制房地产投机,2011年1月28日,在上海和重庆两个试点城市对居民拥有的房地产征收房产税。

  国外的房产税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征收房产税,并且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体税种。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财产税占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平均比例为35%,其中美国财产税收入三分之二以上来自于房地产税。

  在税制设置上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宽税基,低税率”的原则,如意大利规定房产税税率为04~07%,在这一幅度内,由各地自行选择。首都罗马市规定: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者,自住房,税率为049%;出租房,税率为055%;闲置住房,税率为07%。对自住房,除了适用较低税率外,还可以享受20万里拉的减免。开发商竣工而未售出的房子,也要征税,在三年内可以按最低税率04%征收。意大利实行差别税率,主要是调节住房,提高住房使用效率,抑制空闲住房。

  在美国,由于房产税主要用于地方居民福利和教育,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不征收房产税,房产税的收税主体是基层的郡政府、市政府和学区,比例为:郡税占七分之一,市税占七分之一,学区税占七分之五。美国大部分地区房产税征收税率掌握在08%~3%之间,平均税率在15%左右。

  现今,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许多国家运用税收手段对房屋买卖加以调控,如德国要征收三种税:一是15%的不动产税,二是35%的交易税(相当于中国的营业税),三是15%的差价盈利税(即中国的20%的所得税)。近几年德国物价每年上升2%,房价只上升1%,说明房价在缩水。(翁礼华) 来源钱江晚报)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几部百科全书之一。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并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先后组织2万余名专家学者,取精用宏,历时15载,终于纂成这部煌煌世制。全书按学科或领域分成74卷,共收78万个条目,计126亿字,并附有近 5 万幅,册叶浩瀚,内容宏富,适于高中以上、相当于大学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全书出版后,深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推许,1994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按照国际惯例,百科全书通常每间隔若干年出版一个新的版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第二版计划在21世纪初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由胡乔木任总编辑委员会主任,姜椿芳、梅益先后任总编辑,1993年8月出齐。1994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全书按学科或知识门类分74卷出版,以条目形式全面、系统、概括地介绍科学知识和基本事实。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和领域。共收77859个条目,计12568万字,并附有适量的随文黑白图、线条图和彩色插页,适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使用。中国有2万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撰稿。各学科分卷的条目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在正文条目前一般有一篇介绍该学科卷内容的概观性文章,并附有反映该学科体系的条目分类目录。在正文条目后有介绍对该学科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大事年表和供寻检的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条目外文索引、内容索引。卷内条目有完备的参见系统,部分条目附有参考书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书目为:《哲学》Ⅰ、Ⅱ;《宗教》;《中国历史》Ⅰ、Ⅱ、Ⅲ;《外国历史》Ⅰ、Ⅱ;《政治学》;《法学》;《军事》Ⅰ、Ⅱ;《经济学》Ⅰ、Ⅱ、Ⅲ;《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社会学》;《民族》;《考古学》;《文物·博物馆》;《中国文学》Ⅰ、Ⅱ;《外国文学》Ⅰ、Ⅱ;《美术》Ⅰ、Ⅱ;《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语言文字》;《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体育》;《新闻出版》;《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数学》;《物理学》Ⅰ、Ⅱ;《力学》;《化学》Ⅰ、Ⅱ;《天文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测绘学·空间科学》;《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生物学》Ⅰ、Ⅱ、Ⅲ;《现代医学》Ⅰ、Ⅱ;《中国传统医学》;《心理学》;《农业》Ⅰ、Ⅱ;《矿冶》;《机械工程》Ⅰ、Ⅱ;《电工》;《电子学与计算机》Ⅰ、Ⅱ;《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化工》;《轻工》;《纺织》;《土木工程》;《建筑·园林·城市规划》;《水利》;《交通》;《航空·航天》;《总索引》。

第一,通史专著不谈,关于明史的断代史专著推荐以下几种:

《明史》(2册)汤纲,南炳文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史新编》傅衣凌 主编 杨国桢、陈支平著(人民出版社);现在新版改名为《中国历史 明史》

《晚明史》(2册)樊树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关于南明史的资料与论著,有以下几种:

《南明史》(14册) 钱海岳 (中华书局)

《南明史略》 谢国桢 (上海人民), 此书未见新印。

《南明史:1644-1662》 (美)司徒琳 (上海书店)

《南明史》 顾诚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三,关于清朝前期的史料暂不谈,说一下有关论著:

最著名的是孟森先生的《满洲开国史讲义》。

比较早的专著有周远廉的《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和《清朝兴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两部著作。

最近看到一本《清代前史》,没有阅读过。

第四,关于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几种介绍如下:

1、《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头,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抄本校勘,共计正文133册,校勘记29册,附录21册,共183册,经过校勘之后的这套书依然是影印本的,没有标点。市面上也买不到的。最近线装书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实录》,定价过万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册。常见,也容易阅读。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岳麓书社的点校简体字本,册数仅3册,便于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册本为影印本。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但建国后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中华书局版本因出版较早,又无重印,故不易得。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1纳税的名言有那些啊

在我们这里,除了享受阳光和空气外都要纳税。――西方人形容纳税范围之广的经典名言

好牧羊人的职责是剪羊毛,而不是扒羊皮。――提布瑞思恺撒

税收的合法性取决于其实质,而不是其名称。――本杰明N卡多佐

只要是交给一个友好的政府,我愿意纳税。――狄克格利高里

世上最难理解的是所得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通货膨胀是一种无须立法的税收。――弥尔顿弗莱德曼

作为公民,你有义务纳税,同时你也必须了解你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唐纳德C亚历山大

税收与你获得的得益如影随形。――爱默生

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支柱。――西塞罗

税收应与个人每年分享的数额相称。――托马斯杰弗逊

避税与逃税的区别就是监狱围墙的厚度。――丹尼斯黑勒

税收如母亲,经常被误解,但很少被遗忘。——劳德布兰威尔

征税的艺术,是尽可能多地拔取鹅毛,而让鹅的叫声最小。――柯贝尔

税收上的任何特权都是不公平的。――伏尔泰

我就我的收入纳税,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让我感到无上光荣。――-马克吐温

税收是我们为文明付出的代价。――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2那位有关于税收廉政方面的诗歌或散文,时常五分钟左右,谢谢啦

重赋

作者: 白居易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明赦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剿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王冕《悲苦行》

风吹沙堕空屋,老乌号鸣屋上木。

谁家男子从远征?父母妻孥相送哭。

哭声呜咽已别离,道旁复对行人悲。

去者一心事,悲者百感随。

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

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

布衣磨尽草衣折,一冬幸喜无霜雪。

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

昨夜忽惊雷破山,北来暴雨如飞湍。

此时江南正六月,酸风入骨生苦寒。

东村西村无火色,痴云著地如墨黑。

瞶翁瞽妪相唤忙,屋漏床床眠不得。

开门不敢大声语,门外磨牙多猛虎。

自来住此十世余,古老未尝罹此苦。

我感此情重叹吁,不觉泪下沾裳裾。

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坐令尔辈皆安居!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3在线重金求关于歌颂国税的诗歌

第一篇:《我们的爸妈在国税(诗歌)》 (男)我的爸爸在国税, 每天不是早出,就是晚归。

没有时间来陪我, 很多时候我自己起,自己睡。 遇到难题不会解, 急得我暗自流泪。

(女)我的妈妈在国税, 每天把我从睡梦里叫醒, 早饭让我草草吃,很无味。 放学后同学们都走了, 我还在学校门口独自徘徊。

(男)我多想, 让爸爸陪我去看泰山日出, 抚摸那饱含文化的石碑; 我多想, 让爸爸带我到蔚蓝的大海边, 踩着软软的沙滩,拣起一枚枚彩贝。 (女)我多想, 让妈妈给我 讲那些有趣的童话, 穿上一双水晶鞋,参加欢快的舞会; 我多想, 让妈妈为我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点燃生日蜡烛,许个心愿, 然后一起轻轻的吹。

(男)我问爸爸: 国税是什么, 让你这样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爸爸笑了: 国税象生命的血脉, 滋润着祖国的建设和国防军备, 你是不是了解神舟五号, 还有飞天英雄杨利伟? 有了国税, 祖国的蓝天 才有了和平鸽的放飞; 有了国税, 祖国的长城 才能够岿然屹立、坚不可摧! (女)我问妈妈: 国税是什么, 让你这样舍身忘家、不辞劳累? 妈妈笑了: 国税象母亲的乳汁, 供养着国家机器每一颗螺丝的耗费; 有了它 我们的环境 才有了园林的花香和好看的玫瑰; 有了它 我们的生活 才有了小康的喜悦和欣慰。 (合)啊,我懂了 我的爸爸妈妈为国税, 出力流汗,任劳任怨, 是为了祖国富强而无怨无悔。

(男)你们用青春谱写奉献的篇章; (女)你们用真诚换来纳税人的赞赏; (男)你们用激情去拥抱初升的太阳; (女)你们用梦想去温馨皎洁的月光。 (女)亲爱的爸爸、妈妈 (合)你们放心吧! (女)我们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男)在校园里汲取知识 和营养, (合)长大了我们也要做国税人, 把你们的担子扛在肩上!! 第二篇:《开拓创新 构建和谐国税(地方传统节目三句半)》 敲起锣鼓喜洋洋, 和谐社会送吉祥, 欢天喜地话国税, 赞扬。

“十一五”规划宏图展, 经济建设史无前, 社会和谐万民安, 共建。 安康国税人称赞, 辖区所管十个县, 各有特色敢超前, 不一般。

依法治税维护国家尊严, 依德治队促进作风转变, 依规治局完善工作规范, 再变。 数字国税彰显科技领先, 文化国税使命无比空前, 和谐创新刷写国税新篇, 向前。

更新观念转变领导理念, 六个严禁贵在自觉实践, 四个不许牢牢记在心间, 倡廉。 汉滨国税面貌巨变, 廉政文化走在前面, 制度考核细化从严, 再看。

旬阳国税不简单, 税收征管出经验, 收入任务超全年, 不平凡。 两百里白河在咆哮, 政务公开抓得好, 诚信服务勇达标, 妙。

以人为本是关健, 镇坪干部教育看的见, 爱岗敬业讲奉献, 模范。 女娲山下有奇兵, 最捧的还是国税人, 开垦荒山大练兵, 拼。

旅游胜景有奇闻, 南宫山笑迎八方人, 信息化建设排头兵, 典型。 紫阳茶乡最闻名, 国税队伍有能人, 紫府大厦成亮点, 新。

文化丰厚汉阴城, 三沈会馆有圣人, 国税心系纳税人, 诚信。 涛涛汉水赤子心, 石泉国税善用人, 优质服务树形像, 亮。

宁陕国税行风正, 水清山绿好环境, 两权监督当曲型, 拼。 秦巴汉水景色迷人, 国税队伍齐步并进, 经济建设愿打头阵, 精神文明甘当典型, 让我们并肩携手 为构建和谐国税前进。

资料比较多,请耐心看下去,后面我自己罗列了两个涉及税收的古代官员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3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黄霸,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从政后,奉公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以劝课农桑为重。特别是黄霸断案,崇尚仁政,反对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黄霸也因此从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在当时的大郡--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连荷兰也有人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陈希亮,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包学士。他在开封任知府虽仅一年多的时间,但死后,开封百姓却在开封府署旁边建了一座包公祠,以纪念和供奉他。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对贪污深恶痛绝,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随着国际上文化交流的进展,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还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作为清官确实是非常典型的。

-------------------------------

在税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古代官员,我认为王安石是很重要的一位.王安石通过变法,颁布市易法,免行法,方田均税法 ,增加了财政收入.

关于王安石变法,详细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8225htmlwtp=tt

另外古代涉及到税收改革的官员还有明朝的张居正.

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只列举税收方面的)

改革赋税,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1)以州县为基础,将所有赋税包括正税、附加税、贡品以及中央和地方需要的各种经费和全部徭役统一编派,“并为一条”,总为一项收入。过去田赋有夏粮、秋粮之分,征收上又有种种名目,非常繁烦,现在统一征收,使国家容易掌握,百姓明白易知,防止官吏从中贪污。(2)关于徭役征派,过去有里甲、均徭、杂泛之分。里甲按户计征,不役者纳“门银”(户银);均徭、杂泛按丁分派,应役方式又有力差(以身应服)、银差(纳银代役)之分。现在取消里甲之役,将应征的全部门银,同丁银合并一起。“丁银”的计算办法,是将力差的“工”(劳动)和“食”(服役期间全部生活费用)折算为银;如“银差”则按纳银数再加收少量“银耗”(碎银化铸银锭时的损耗),然后全部役银以“丁”和“地”或(田粮)两大类因素统一考虑编派征收,即所谓“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自此,户不再是役的一种根据,丁的负担也部分转到“地”或“粮”中。(3)赋、役之中,除国家必需的米麦丝绢仍交实物和丁银的一部分仍归人丁承担外,其余“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4)官府用役,一律“官为佥募”,雇人从役。过去由户丁承担的催税、解送田粮之差、伐薪、修路、搬运、厨役等一概免除。这一改革措施赋役折银征收,既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张居正详细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7396htm#8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