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之子——刘秀出自何处?
1刘秀出身刘氏宗亲旁系中的旁系,只能算是一个县里的富庶人家,还曾有牢狱之灾,也没有什么白帝斩蛇,天命所归的神话,就是莫名其妙被推着一步步走向帝位。
2昆阳一战,王莽新军四十万,刘秀只二万,且刘秀仅是小小偏将,无实权,无威望,无战绩的三无小卒。然而这一战天降陨石,短短两三天就连续引发许多异象,王莽新军军心大乱,战力大减,刘秀更是一反常态,十分勇猛,结果打赢了这场不可能赢的战争,因而名动天下。
3刘秀兄长刘縯豪气冲天,战功赫赫,在义军中威望很高,而当时称帝的更始帝也有些实权和根基,帝位算起来怎么也轮不到刘秀。。结果更始帝暗杀刘縯,大失军心,本来刘縯如果活着,刘秀绝对不可能越过兄长,更始帝间接给了刘秀机会。
4兄长死后,刘秀选择了孤身谢罪,而不是起兵造反,结果让更始帝有点惭愧没有下手杀他,而后刘秀更是闭门不出,期间没有暗杀活动也没有陷阱遭遇。。
5更始帝回过神决定派刘秀去巡视河北,也就当时民风最彪悍,割据最严重,也是治安最危险的地方,而且什么也不给刘秀,只有一根棒子,派他送死的用意明显。。。没想到刘秀带着几个随从,在河北风餐露宿数日后,河北群雄知道昆阳英雄刘秀大驾,竟然纷纷赶来宣誓效忠,没多长时间,刘秀就势力大增,可以抗衡更始帝了。。。
6刘秀一朝,所有功臣悉数善终,刘秀更对他们全部坦诚相待,在中国所有开国皇帝包括许许多多的称王称霸者中都极为罕见。。。
可以说刘秀本人就是一个做好事,做好人的良民,他他的人生记录里几乎没有做过违背天理正义,良心道德的事情,他也几乎从未显露过什么雄图,什么野心,这样的人本来别说县长,村长都难做,他竟然当了皇帝,还当了那么久。
重要的是刘秀打败了穿越者王莽。。。
网上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说法,说王莽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王莽在西汉末年篡位登基,建立新朝,之后托古改制,终致引起民愤,最后在天下大乱之中惨遭败亡。这是基本的史实。那么他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让人得出穿越的结论来呢?
王莽属于外戚。他上台得益于他的姑姑王政君。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从汉成帝时期开始,王家把持朝政许久,曾经创造过“一日五侯”的奇迹。汉成帝就是那个宠爱赵飞燕的汉成帝啦。
汉朝在经历武帝盛世、昭宣之治之后,元成哀平诸帝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失人望。这时候,出身外戚但从小谨遵孝悌的王莽,就成为鲜明的对比。在权势熏天的王家之中,居然有这么一位贤德的公子,简直就是儒家道德的样板。于是,全天下几乎众望所归地,将王莽送上了皇位。西汉灭亡了,和平过渡到了新朝。
王莽建新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把天下的土地收归国有,统称为“王田”,统一分配,禁止买卖;他又解放奴隶,也不得买卖;他还进行了好几轮币制改革,发行了很多这种不足值的大钱。土地国有,耕者有其田等等这很像后世的社会主义改革吧?正是这些改革措施,让某些人觉得他更像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
新朝持续了15年,末年到处起义军风起云涌。主要的两支,就是绿林军和赤眉军。最终,起义军灭亡了新朝,王莽被杀。王莽败亡之时,远远不至于众叛亲离,有上千人的护卫跟他战斗到了最后时刻。说明他的理想、理念并非没有人认同。只是他过于食古不化,是一个标准的书生。如果真的说他是穿越的话,与其说他是从现代穿越,还不如说他是从孔夫子的年代穿越过去的。
最后得天下的,是汉光武帝刘秀。他重建了中央政权,把天下重新统一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汉政权其实应该感谢王莽。在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已经积累到了就要爆发的程度,是王莽这个接盘侠接到了自己手上,而自称汉朝后继者的各路义军,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以“汉”的旗号来推翻王莽的政权,来重新建立统治了。
而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是因为他的命真的太好了,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一点几乎贯穿了他从起义到称帝的过程。最明显的案例是昆阳之战,是时先是流星入敌营,战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了许多反常的恶劣天气,并无一例外的是对王莽军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在天象与天气的帮助下,刘秀打赢了在当时局势下不可成功的昆阳之战。称帝后,几乎功臣们都得以保全,善始善终;家庭和睦,没有任何宫斗夺嫡(根据史书上记载)的人伦惨剧。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司马光、梁启超)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刘秀统一中国后,厌武事,不言军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却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汉朝皇帝列表
据《东观记载》 臧宫简介 ,公元前5年1月15日的夜里,光武帝刘秀出生在洛阳县城,也就是今天的兰考县境的座行宫里。这时候,刘秀的父亲刘钦是洛阳县令。这座行宫原是接待皇帝用的,自从汉武帝位过后就封闭着,因为妻子临产没有合适的地方,刘钦也就顾不得许多,让妻子信进了行宫。据说,刘秀降生之时,红光照彻行宫。而在洛得县内,当年又有嘉禾生长,一茎生出九穗。刘钦为此给孩子起名“秀”,因他是第三个儿子,所以字“文叔”。
政治
偃武修文,励精图治
自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20年的时间 臧宫简介 ,此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已经是“十有二存”了。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刘秀则“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
查看全文
中文名称: 刘秀
又名: 光武帝 字文叔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汉代
生卒年: 6—57
相关事件: 光武中兴 昆阳之战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相关人物: 刘演
生平简介
刘秀(公元前6~公元57)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钦曾任南顿令。
王莽末年,赤眉、绿林起义先后爆发,新莽政权呈现败亡之兆。宛人李通宣扬图谶“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劝说刘秀起兵。地皇三年(公元22),刘秀与其兄刘演抱着恢复刘姓统治的目的,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发动宗族、宾客,联络附近各县的地主豪强,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武装,称为“舂陵军”。舂陵军初战不利,不久与绿林军下江兵约定“合纵”。次年二月更始政权建立后,刘演任大司徒,刘秀任太常、偏将军。地皇四年六月,王莽命王邑、王寻率领大军围绿林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突围调集援兵,与以王凤、王常为首的留守城内的义军合击,重创莽军。昆阳之战对于绿林军入关和新莽政权的覆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立了大功,刘演又夺取了宛城,他们的势力逐渐与农民军分庭抗礼。于是新市、平林的农民军将领劝更始帝刘玄杀掉刘演。刘秀闻讯赶赴宛城谢罪,以此取得了农民军的信任,被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同年九月,新莽政权覆灭。更始帝北都洛阳后,刘秀又行大司马事。不久,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次年五月诛灭称帝邯郸的王郎,封萧王。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铜马、高湖、重连等部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刘秀派遣吴汉等袭杀更始政权的尚书谢躬,与农民军彻底决裂。建武元年(公元25)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随即于建武五年先后削平了盘踞渔阳郡的彭宠、南郡的秦丰和齐地的张步;次年又翦除了盘踞江、淮的李宪、董宪、庞萌,统一了关东,后以笼络手段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和消灭了天水的隗嚣、巴蜀的公孙述。割据安定的卢芳也于建武十六年归附,不久逃往匈奴。这样,经过十二年时间,刘秀终于消平群雄,完成了统一事业。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鉴于西汉末年“上威不行,下专国命”的教训,于是“退功臣而进文吏”,虽封功臣为侯,赐予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也多方限制,所以当时宗室诸王和外家亲属都比较遵奉法纪,无结党营私之名。在行政体制上,刘秀一方面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由尚书典守机密,出纳王命,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建武六年,刘秀又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全国共并省四百多个县,吏职减省至十分之一。这些措施强化了皇帝的权力,达到了“总揽权纲”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封建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
与此同时,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如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并且罢郡国都尉官,停止地方兵的都试,一度废除了更役制度。次年又令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遣散还乡,发弛刑徒屯田边境以代替征调的戍卒等等。据史书记载,光武帝统治后期“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这多少反映了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特别是自建武二年至四年,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规定民有被卖为奴婢而愿意归随父母的听其自便,奴婢主人如果拘留不放,就依法治罪,对于没有释放的官私奴婢,也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人身保障,规定杀奴婢的不得减罪,灸伤奴婢的要依法治罪,又废除了奴婢射伤人处死刑的法律。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对于广大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建武初年,全国户籍遗存的人口只有十分之二,田野荒芜,到建武五年情况已有所好转,土地逐渐得到垦辟。光武帝末年,载于户籍的人口已达到两千一百多万。
光武帝统治时期,史称“中兴”,但是,东汉政权是建立在世家豪族的基础上的。刘秀在即位之后,就宣称要以“柔道”治天下。所谓“柔道”,实则就是扶植和保护世家豪族的利益。建武十五年,刘秀为了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针对当时“田宅逾制”和隐瞒土地户口的严重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郡县守、令不敢触动贵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过程中“多为诈巧,不务实核”,“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结果,激起各地农民的反抗,郡国的豪强大姓也乘机作乱。对此,刘秀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农民的反抗斗争是进行分化和镇压,对于大姓兵长,则在处死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等十几名郡守之后,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让步。光武帝在其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谶纬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制。
光武帝刘秀死于中元二年。
刘秀(6-57)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钦曾任南顿令。
王莽末年,赤眉、绿林起义先后爆发,新莽政权呈现败亡之兆。宛人李通宣扬图谶“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劝说刘秀起兵。地皇三年(公元22),刘秀与其兄刘演抱着恢复刘姓统治的目的,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发动宗族、宾客,联络附近各县的地主豪强,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武装,称为“舂陵军”。舂陵军初战不利,不久与绿林军下江兵约定“合纵”。次年二月更始政权建立后,刘演任大司徒,刘秀任太常、偏将军。地皇四年六月,王莽命王邑、王寻率领大军围绿林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突围调集援兵,与以王凤、王常为首的留守城内的义军合击,重创莽军。昆阳之战对于绿林军入关和新莽政权的覆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立了大功,刘演又夺取了宛城,他们的势力逐渐与农民军分庭抗礼。于是新市、平林的农民军将领劝更始帝刘玄杀掉刘演。刘秀闻讯赶赴宛城谢罪,以此取得了农民军的信任,被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同年九月,新莽政权覆灭。更始帝北都洛阳后,刘秀又行大司马事。不久,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次年五月诛灭称帝邯郸的王郎,封萧王。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铜马、高湖、重连等部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刘秀派遣吴汉等袭杀更始政权的尚书谢躬,与农民军彻底决裂。建武元年(公元25)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随即于建武五年先后削平了盘踞渔阳郡的彭宠、南郡的秦丰和齐地的张步;次年又翦除了盘踞江、淮的李宪、董宪、庞萌,统一了关东,后以笼络手段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和消灭了天水的隗嚣、巴蜀的公孙述。割据安定的卢芳也于建武十六年归附,不久逃往匈奴。这样,经过十二年时间,刘秀终于消平群雄,完成了统一事业。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鉴于西汉末年“上威不行,下专国命”的教训,于是“退功臣而进文吏”,虽封功臣为侯,赐予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也多方限制,所以当时宗室诸王和外家亲属都比较遵奉法纪,无结党营私之名。在行政体制上,刘秀一方面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由尚书典守机密,出纳王命,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建武六年,刘秀又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全国共并省四百多个县,吏职减省至十分之一。这些措施强化了皇帝的权力,达到了“总揽权纲”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封建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
与此同时,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如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并且罢郡国都尉官,停止地方兵的都试,一度废除了更役制度。次年又令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遣散还乡,发弛刑徒屯田边境以代替征调的戍卒等等。据史书记载,光武帝统治后期“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这多少反映了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特别是自建武二年至四年,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规定民有被卖为奴婢而愿意归随父母的听其自便,奴婢主人如果拘留不放,就依法治罪,对于没有释放的官私奴婢,也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人身保障,规定杀奴婢的不得减罪,灸伤奴婢的要依法治罪,又废除了奴婢射伤人处死刑的法律。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对于广大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建武初年,全国户籍遗存的人口只有十分之二,田野荒芜,到建武五年情况已有所好转,土地逐渐得到垦辟。光武帝末年,载于户籍的人口已达到两千一百多万。
光武帝统治时期,史称“中兴”,但是,东汉政权是建立在世家豪族的基础上的。刘秀在即位之后,就宣称要以“柔道”治天下。所谓“柔道”,实则就是扶植和保护世家豪族的利益。建武十五年,刘秀为了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针对当时“田宅逾制”和隐瞒土地户口的严重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郡县守、令不敢触动贵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过程中“多为诈巧,不务实核”,“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结果,激起各地农民的反抗,郡国的豪强大姓也乘机作乱。对此,刘秀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农民的反抗斗争是进行分化和镇压,对于大姓兵长,则在处死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等十几名郡守之后,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让步。光武帝在其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谶纬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制。
光武帝刘秀死于中元二年。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是哪里人
刘秀成功覆灭了王莽政权,在与更始政权一较高下的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成功登上了帝位。那么,这位带着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家乡又在哪里呢
刘秀石像
据书上记载,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也就是河南省兰考县的东北部,当时他的父亲正在那里担任县令。传闻中,他出生之时,当地的嘉禾竟然出现了一条茎上出现了九个穗的奇异景象。
然而,他的出生地并不是他的家乡。他的家乡是南阳白水乡,也就是如今的湖北枣阳。当年,刘父早亡之后,刘秀成为了孤儿,他就被送回了白水乡,由叔父抚养。从此,刘秀在白水乡生活了近二十年。
书上记载:西汉长沙王之子刘买被封为舂陵侯,位于湖南宁远。舂陵侯传至第三代时,因不满封地的气候和环境,在获得皇帝的允许之后,将封地迁移至南阳白水乡,也就是如今的湖北枣阳县。刘玄德祖父刘利一族是舂陵侯的分支,自然也就跟随大部队一起迁移至南阳白水乡,最后在那里安家落户了。而这新的封地仍然被称为舂陵。所以,刘秀的家族由其祖父那一辈开始,已经定居于白水乡。
当年,天下烽烟四起,战火纷飞,刘秀在那样动荡的环境里,观察了天下形式,于家乡起兵,因起兵于舂陵,所以这支部队的名字也就被称为舂陵军。
所以,刘秀的家乡是枣阳舂陵白水村,也就是如今的湖北枣阳县人。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墓在哪里刘秀墓又称汉光武帝陵,地址位于河南孟津县。这座汉光武帝陵始建于公元50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陵墓由神道、陵园和祠院三个部分组成。
刘秀墓
整个汉光武帝陵呈长方形的形状,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汉光武帝陵最著名的就是“汉陵七奇”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分别是哪七奇。第一,中国历代帝王选陵,一般都是背山面河,但是刘秀的这个墓是枕河登山,独树一帜。其他皇陵一般都是在山上的,只有刘秀墓是位于河边的。
第二,汉光武帝陵中有上千棵古柏树,数量之多,品种之多乃国内罕见。第三,柏楝同根。园内一棵柏树的主干上,长着一棵苦楝树,传说是皇后阴丽华一直苦恋着刘秀的缘故。于是这棵苦楝柏树,成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第四,园内的上千棵古柏树,其中不乏造型特别独特之辈。在这当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巨龙盘柏”、“开胸见佛”、“鹿回头”等等。
第五也是与这柏树有关,大家一起拍掌抚树,这树就会发出百鸟和鸣的声音,实在是奇观。第六,每到清明至谷雨这一段日子,园内古柏都会生出团团烟雾,飘如浮云。第七,汉皇仰卧,园外200米处远瞻汉陵,整个构成一幅汉皇仰卧图。
另外关于刘秀墓为什么没有被盗的这个问题,其中最多的说法就是刘秀生前节俭,根本也没有什么陪葬品,因此一直到现在,都保存完好。
是的,不过更多是为了借着汉武帝的名头让自己上位更加名正言顺。
一、刘秀借着汉武帝后代,让自己位置更加稳固。刘秀非常聪明,知道自己上位那么就需要借一下汉武帝的东风,不然有很多人会跳出来反对自己。要知道当时百姓脑里都印着“非刘不王”思想,是非常根深蒂固的。因此刘秀想要自己上位之后,天下人都不反对,那么就是拉上汉武帝后代的大旗。
事实证明刘秀的摇上汉武帝的大旗之后,很多百姓、世家大族都归顺他,让刘秀的帝王之位坐得更加稳固。
二、刘秀是刘邦之后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虽然很多小伙伴都认为刘秀是借着刘邦后代坐稳位置,但是刘秀真的不是瞎说,而是有事实根据。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汉景帝的唐姬生下了长沙定王刘发,按照家族的推恩令那是人人都要有封地,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来。
传到刘秀这里的时候,刘秀就变成一介布衣,简单说刘邦的后人里面有刘秀,这点不需要质疑。只是刘秀不是嫡系派而已,血统就不是那么纯正,但是没有关系啊,刘秀的确是刘邦的后代就足以了。
三、刘秀清除障碍,成立了东汉。刘秀拉着汉武帝的大旗,就开始征战四方,历时12年,先后消灭多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王莽时代遗留的问题。加上刘秀为了表示自己真的是汉武帝的后代,他成立东汉,还是以汉为名号,就更加让世人相信,刘秀妥妥的刘家的后代。
总而言之,刘秀是汉武帝的后代是真实,只是他更多是利用这个身份让自己更加名正言顺,拥有更加高的名声。关键是拥有汉武帝后代的名头,就没有人想要造反。
1 汉光武帝刘秀文言文
汉光武帝刘秀 字文叔,蔡阳人[1],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
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
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西汉皇族,汉高祖九世孙。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
早年从事农业生产。新莽天凤三年(16),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
后因资用拮据,回到家乡。地皇三年(22),农民起义军蜂起,与其长兄刘演率领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枣阳)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军编为六部,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
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演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
更始帝在害死刘秀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它割据势力,赤眉军(建立建世政权),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铜马军,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大成,成,”,渔阳的彭宠(称燕王),南郡的秦丰(称楚黎王),梁地的刘永(称帝),齐地的张步(齐王),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称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西伯王,西州上将军),安定的卢芳(西平王),王郎(称帝),刘秀都与之有过较量。经过参照某事建议与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针准备后,打败 、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起义军,终成大业,建立了东汉帝国。
2 汉光武帝刘秀文言文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
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①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
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士卒奔走,各还其郡。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刘秀复徇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颍川郡掾冯异监五县,为汉兵所获。
异曰:“异有老母在父城,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秀许之。异归,遂与萌率五县以降。
新市、平林诸将以刘演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②除之。秀谓演曰:“事欲不善。”
演笑曰:“常如是耳。”更始大会诸将,取演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徒建随献玉玦;更始不敢发。
李轶初与演兄弟善,后更谄事新贵;秀戒演曰:“此人不可复信!”演不从。演部将刘稷,勇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37623531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
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演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演,即日杀之。
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演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
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
3 自创文言文200字关于刘秀阴丽华若心意女,则,当是妇人为之则之死——让位之后,男子于其偿是极妙,延不践言也,实不宜有之。
莫道是君无戏言,是为一男,汝亦宜为君子言,驷马难追,然诺之。安能于兑之期上沓,至于信之色则减??
阴丽华所让之,非他,而一绞发妻原该备,身,位,及,名分。
在古代,女无业,不可以他途体及得自直,多阴附于男所得者,一切皆待以上者先取。故阴丽华建武二年所让之,可谓自由其本所筑之其身。(十七年之事能先知。,此之退,竟都换不回一诺之十信乎?十二成都所宜之。
要我是帝谓阴丽华之情易,但于十七年以前,帝以十七年后遇中山王太后及其宗族之礼以待,而时照拂,承认有情,何难之有?
你要着意一妇人,乃体之身在对下之穷,为之经理一切,务使其不受屈,或因举族来修之本也。不然,岂望则卑者食禄,以一言乐之食乎?
4 后汉书光武帝原文加翻译原文:
后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亨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译文:
光武帝的车马来到临淄,他亲自犒劳军队,群臣大都聚集过来。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酣信攻破历下来成为汉
王朝开基的地方,今天将军你攻下祝阿而成为我朝发迹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是在齐地的西边边界,你们的功劳足以相当。然而
韩信袭击已经投降的敌军,将军靠自己独立的军队拔掉强敌,这功夫就难于韩信啊。另外田横烹煮了郦食其,到田横来降的时候,
高帝刘邦诏告郦商不得任性以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顺听命,我就会诏告大司徒放下他的怨恨,这又
是非常相类似的事情啊。将军你在前面这南阳谋划这么大的策略,总是以为自己孤独难以合群,其实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5 有关刘秀的故事提到刘秀与阴丽华,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清代吴友如《古今百美图》所绘之阴丽华
但是,后世之人往往误读了这句名言的含义。之所以容易被误读,关键就是后世之人把这句话从《后汉书》的语境当中孤零零的提取出来,离开了前后文的表述而单独的来看这句话,自然就容易误读了。从这个方面来讲,此句名言同曹操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遭到误读是一个道理。
执金吾,位同九卿,为守卫京师尤其是皇城的北军的最高统帅。更为通俗的讲,基本上类似于近现代的中央卫戍部队司令。但是,误读往往就发生在这里,单独的来看这句话,后世很多人会认为:刘秀想做中央卫戍部队的司令,想娶阴丽华那样的美人。
如果把这句名言放回到史书当中去,就能理解它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了。刘秀的这句感慨出自《后汉书 ·皇后纪 · 光烈阴皇后》: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有了前后文,才能够真正让人明白刘秀为何作如此的感叹!汉光武在少年之时之所以感叹“仕宦当作执金吾”,完全是因为他见到执金吾“车骑甚盛”,而不是因为执金吾官职的大或小。所以,探讨“执金吾”官职的大小,对理解刘秀的这句话来讲,不但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已经完全背离了史书记载的原意。
刘秀的这番感叹,日后成了千古名言,引发了许多“乱世枭雄”的共鸣。
据《旧五代史 · 元贞皇后列传》注引《北梦琐言》记载:“温时闻张有姿色,私心倾慕,有丽华之叹”。“温”就是唐末五代的第一枭雄朱温,“张”则是朱温的爱妻张惠。作为大唐王朝终结者的一代枭雄朱温,在其还未发迹时有一次见宋州刺史的女儿张惠貌美,就发出了“丽华之叹”,后两人果结为连理,张氏女助朱温成就了一番大业,成为五代十国的一段佳话。
据清代的《吴三桂考》引笔记杂文《觚剩》记载:延陵将军美丰姿,善骑射……,颇以风流自赏;一遇佳丽,辄为神留,然未有可其意者。常读《汉纪》,至“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慨然叹曰:“我亦遂此愿,足矣!”。“延陵将军”指的就是明末清初的大枭雄吴三桂。吴三桂家族是延陵吴氏后裔,当时人们喜欢称呼他为“延陵将军”。吴三桂在其青年时代颇为风流俊雅,对“佳丽”颇为留意,但是一直未有如意者。读史书时,看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时,不禁感慨:“余亦遂此愿,足矣!”。
安知非仆 “安知非仆”的典故出自《东观汉记》。就是讲,刘秀曾言:“怎么就知道这作天子的人不是我呢?”
《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一引《东观汉记》载:光武微时与邓晨观谶①,云「刘秀当为天子」。或②言「国师公刘秀当之」。光武曰:「安知非仆③乎」?建武三年,说故旧平生为忻乐。晨从容谓帝曰:「仆竟办之」。帝大笑!
注解:光武帝还是一个普通百姓时,与姐夫邓晨到别人家去做客,当时大家看到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旁边的有些人说:谶书所说的刘秀肯定是国师公刘秀(当时新朝的国师公刘歆恰巧刚刚改名为刘秀)。可当时在场的刘秀(即后来的光武帝)却说:“怎么就知道这谶书中所说的要当天子的刘秀不是指的我呢?”,结果引起了众人的哄笑!刘秀登基后的第三年,与邓晨一起谈及往事,邓晨从容的对光武帝说:“仆竟然做到了”,光武帝听后大笑!
西汉末年,谶书极为流行,王莽代汉就是用谶书中的话语作为其理论依据,实际上谶书乃是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天下百姓的一个工具而已,其荒诞不经,毫无依据可言。新朝末年,天灾不断,人心思乱。而新朝的国师公、古文经大师刘歆精通谶纬,刚刚改名叫做刘秀,故大家猜测谶书中所说的“刘秀”乃是国师公刘歆。刘歆乃是西汉末年的大儒,才学渊博,德高望重,为王莽代汉立下了大功。
刘秀的笑声中,无不体现着对“安知非仆”成真的得意之情。
此典故还有另一版本,就是《后汉书 · 邓晨传》所记载的:
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建武三年,征晨还京师,说故旧平生为欢。晨从容谓帝曰:“仆竟办之。”帝大笑。
6 文言文“祭遵传”的解析、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颖阳人。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颖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个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 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颖阳侯。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7 光武帝临淄劳耿 古文 译文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弇:读音yǎn,耿弇,字伯昭,东汉茂林人,光武帝的功臣,拜建威大将军,
封好畤zhì、shì侯:“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历下:地名,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祝阿:地名,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比拟。而韩
信袭击已降当时占据历下的是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刘邦派说客郦食其欺骗他们,使他们解除历下的防守,韩信然后用计袭破历
下,将军独拔勍敌勍:读音qíng。勍敌,强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郦食其。田横因郦食其欺骗他们,就用烹煮之刑
杀死了他。历下被破时,齐王田广被俘,田横自立为齐王,后来率领部属五百多人逃入海岛,刘邦召他说:“田横来,大者王,
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被迫来降,刘邦怕卫尉(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为兄报仇,警告他不准任性报仇,不过田横
终因不愿投降,在离洛阳还有三十里的地方自杀而死,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光武帝的时候,张步占
据齐地,光武帝派伏隆前往拜授其为东海太守,张步想自立为王,要留下伏隆辅佐他,伏隆不从,张步就杀了他。后面提到的大
司徒,是伏隆的父亲伏湛,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落落:
孤独的样子,有志者事竟成也!”
翻译:光武帝的车马来到临淄,他亲自犒劳军队,群臣大都聚集过来。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攻破历下来成为汉
王朝开基的地方,今天将军你攻下祝阿而成为我朝发迹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是在齐地的西边边界,你们的功劳足以相当。然而
韩信袭击已经投降的敌军,将军靠自己独立的军队拔掉强敌,这功夫就难于韩信啊。另外田横烹煮了郦食其,到田横来降的时候,
高帝刘邦诏告郦商不得任性以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顺听命,我就会诏告大司徒放下他的怨恨,这又
是非常相类似的事情啊。将军你在前面这南阳谋划这么大的策略,总是以为自己孤独难以合群,其实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刘秀(前6—57年),汉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后汉王朝(也俗称东汉)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与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后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建世和陇、蜀等诸多割据政权,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我们先来弄清几个行政区域划分的概念,比如,郡,秦时分三十六个郡,到了汉代的时候,又增加了四十六个郡,二十一个国,而郡与国相当,统称为郡国,也就是说汉朝的时候达到了一百零三个郡国。
当然,各个时期的郡国是不定的,随时有可能某个郡一分为二,变成了两个郡,或者一个郡划出几个县,另外一个郡划出几个县,这些县加起来,重新组成了一个新的郡。
可以看出,由三十六个郡,变成一百零几个郡国,那就说明这个区域划分是不固定的,可能今天这个县属于这个郡,而到了明天就会变成那个郡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刘秀的籍贯是哪里,后汉书记载,刘秀是南阳郡蔡阳人,现在是在襄阳市枣阳市,可以看出,刘秀在汉朝的时候属于南阳郡,是南阳郡人,而他的家乡在现代是属于襄阳市枣阳市人。
换句话来说,刘秀古时属于南阳郡人,而他的家乡现在是在襄阳市,并非是在南阳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南阳郡与南阳市是完全两个概念,正如现在的荆州市与三国时期的荆州也是完全两个概念,三国时期的荆州肯定要比现在的荆州的范围要大得多。
刘秀属于南阳郡人,这个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说他的家乡现在是在南阳市,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他的家乡蔡阳县是今天的襄阳市枣阳市,是属于襄阳市的,不能因为是南阳郡人,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南阳市人。
一个地方,在古代属于南阳郡,不代表现在也属于南阳市,因为两个不能完全划等号,现在的南阳市与古代的南阳郡的范围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有所区别的,南阳郡到现在的南阳市,各朝各代区域基本都不一样。
另外,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是在现在的开封市兰考县,同样也不在南阳市内。
本文2023-08-04 15:02: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