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四圣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 四圣丹的别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附注 3 《洞天奥旨》卷九 31 组成 32 主治 3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4 《外科启玄》卷十二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济阳纲目》卷七十二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万氏家抄方》卷六 61 四圣丹的别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各家论述 67 附注 7 《普济方》卷九十八引《大全集》 71 四圣丹的别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77 附注 8 《痘麻绀珠》卷十八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四圣丹 1 拼音

sì shèng dān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 四圣丹的别名

四圣散、四圣膏、四宝丹

22 组成

珍珠35粒(犁尖铁器上煿微**,研),豌豆49粒(烧灰存性),头发(烧灰存性)。

23 主治

痘疮疔黑紫,头黑烂臭不可闻。

2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将儿在漫燠处安存,忌风寒秽气,先用簪尖平拨开疔口,将药絍入疔内,即时变为红白色,余疮皆起。又尝见疔痘者,但挑破出其黑血即愈,或挑开用口咂去黑血,或用绵裹指甲掐其黑血展去亦可,盖自疔破而毒气得散也。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搽面油胭脂调成膏子。

26 附注

四圣散(《本草纲目》卷二十四)、四圣膏(《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四宝丹(《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3 《洞天奥旨》卷九 31 组成

蜂房1个(净,全用,去虫,将食盐填于孔内,阴阳瓦焙干,为末),地龙(去泥尽,阴阳瓦焙干,为末)5钱,蜣螂(取米头者佳,阴阳瓦火焙干,为末)3钱,广木香末3钱,象牙3钱,乳香(去油)3钱,瓜儿血竭(净末)5钱,飞矾末3钱,槐子(炒黄为末)3钱,没药3钱,提净黄蜡8两(滚化)。

32 主治

痔漏。

3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清晨酒送下;如不能饮,清汤送下。

34 制备方法

用黄蜡烊化,入前药和匀为丸。

4 《外科启玄》卷十二 41 组成

牛黄1钱2分,朱砂8分,珍珠2分,儿茶1钱7分。

42 主治

疔毒。

4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用口嚼胭脂点之,均点上。内服保元汤加芎、桂。

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济阳纲目》卷七十二 51 组成

槟榔1钱,大黄5分,牵牛5分,甘草(炙)4分。

52 功效

下虫。

53 主治

心疼。

5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加艾叶7片,水煎,入好醋少许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 《万氏家抄方》卷六 61 四圣丹的别名

四圣挑疔散、四圣膏

62 组成

珍珠,豌豆(烧灰存性),血余(烧灰存性),2灰等分,冰片5厘。

63 主治

痘疔。

6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先将银簪拨开疔口,以药填入,即变红活。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油胭脂调成膏。

66 各家论述

《医方考》:珍珠能出毒止痛,二灰能烂毒化血,胭脂能利血拔毒,冰片能利窍行滞。

67 附注

四圣挑疔散(《医方考》)、四圣膏(《痘疹传心录》卷十九)。方中珍珠用量原缺。

7 《普济方》卷九十八引《大全集》 71 四圣丹的别名

地黄丸

72 组成

熟地黄(洗,锉,焙)、当归(洗,锉,焙)、玄参(洗,锉,焙)、羌活(洗,锉,焙,拣节重者)各等分。

73 主治

走注风及风气,四肢倦怠,不思饮食。

7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或温酒或盐汤食前送下。良久仍进饮食。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6 用药禁忌

忌猪、鸡、羊、热面、萝卜、猪、羊血。

77 附注

地黄丸(《普济方》卷九十八)。

8 《痘麻绀珠》卷十八 81 组成

绿豆、豌豆、赤小豆(各烧存性),珍珠(研细)2分。

82 主治

痘疮干燥,其根焦黑。

8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内服夺命散,外以本方涂之。

古籍中的四圣丹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痘疔黑陷(三十七)

而疔自退。疔退后,宜大进六气煎,或六物煎,外用四圣丹,以胭脂汁调点之。疔若大者,用银针挑破疮口,吸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豌豆

或黑坏而臭。或中有紫线。用此治无不效。(牛御史四圣丹。用豌豆四十九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

《奇方类编》:[奇疾方]痘中有疔

挑疔破,咂去恶血,以少许点之,实时变红活色,名四圣丹。(牛御史秘传方)《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卷三]调经种子

勿用冷水。取胶同煎药,用之最取元气,大补气血。四圣丹诸男妇诸虚百损,并宜服之。紫河车(一副洗净,新

《慈幼新书》:[卷四痘疮]见点三日诀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伏龙肝 31 伏龙肝的别名 32 来源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伏龙肝的药理作用 4 《全国中草药汇编》·伏龙肝 41 拼音名 42 伏龙肝的别名 43 来源 44 性状 45 性味 46 功能主治 47 伏龙肝的用法用量 48 摘录 5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伏龙肝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伏龙肝的别名 55 来源 56 生境分布 57 性状 58 化学成份 59 伏龙肝的药理作用 510 鉴别 511 炮制 512 性味 513 归经 514 功能主治 515 伏龙肝的用法用量 516 注意 517 附方 518 各家论述 519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伏龙肝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伏龙肝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伏龙肝 1 拼音

fú lóng gān

2 英文参考

humus flava usta [朗道汉英字典]

terra flava usta [朗道汉英字典]

3 《中医大辞典》·伏龙肝

伏龙肝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1]。

31 伏龙肝的别名

灶中黄土、灶心土[1]。

32 来源

土灶内久经柴草熏烧的焦土块[1]。

33 性味归经

辛,微温[1]。入脾、胃经[1]。

34 功能主治

温中燥湿,止呕止血[1]。

1治妊娠恶阻,反胃呕吐,腹痛腹泻[1]。

2治呕血,便血,崩漏,带下[1]。煎服:30~60g,布包煎[1]。或煎汤代水煎药[1]。

3研末油调敷痈肿溃疡[1]。

35 化学成分

本品主由硅酸、氧化铝、氧化铁所组成,尚含钠、钾、镁、钙等[1]。

36 药理作用

本品对鸽由洋地黄酊剂引起的呕吐有抑制作用[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伏龙肝 41 拼音名

Fú Lónɡ Gān

42 伏龙肝的别名

灶心土

43 来源

为久经草或木柴熏烧的灶心土。

44 性状

为不规则的团块,大小不一。全体红褐色,表面有削砍的刀痕。质较硬,断面色稍深,常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

45 性味

辛,微温。

46 功能主治

温中和胃,止吐,止血,止泻。用于妊娠恶阻,胃寒呕吐,腹泻,便血,吐血,血崩,赤白带下,尿血,鼻衄,胎盘滞留,直肠出血。

47 伏龙肝的用法用量

05~2两,水煎澄清服。

4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伏龙肝 51 出处

1出自《雷公炮炙论》(《中药大辞典》)、《名医别录》(《中华药海》伏龙肝始载于《别录》,列为下品。

2《本草经集注》曰:"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纲目》云:"独孤滔《丹书》言,伏龙肝取经十年灶下,掘深一尺,有色如紫瓷者是真,可缩贺,伏丹砂。盖亦不知猪肝之义,而用灶下土以为之也。"从以上各家对伏龙肝之基原、形色之记载考证,可知目前所用伏龙肝与古时相符。

52 拼音名

Fú Lónɡ Gān

53 英文名

Furnace Soil

54 伏龙肝的别名

灶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内黄土、灶心土

55 来源

药材基源: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采收和储藏: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得。

56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产。

57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橙**或红褐色。表面有刀削痕。体轻,质较硬,用指甲可刻划成痕,断面细软,色稍深,显颗粒状,并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有吸湿性。以块大整齐、色红褐、断面具蜂窝状小孔、质细软者为佳。

58 化学成份

主要由硅酸(H2SiO3)、氧化铝(Al2O3)及三氧化二铁(Fe2O3)所组成;还含有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氧化镁(MgO),氧化钙(CaO),磷酸钙[Ca3(PO4)2]等。

59 伏龙肝的药理作用

1止呕作用:本品内服后对胃肠的末梢神经有镇静、麻醉作用,能减少对胃肠粘膜的 ,而达止呕作用。鸽灌服伏尤肝煎剂3g/kg,每天两次,共4次后,对于静脉注射洋地黄酊引起的呕吐有止吐作用,主要为呕吐次数减少,呕吐的潜伏期并无明显改变。对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无效。

2本品外用撒布疮面能使血管收缩,分泌物减少,具收敛止血作用。鸽灌服伏龙肝煎剂3g/kg,每日2次,连服2天,对静注洋地黄酊所致呕吐可使呕吐次数减少,呕吐的潜伏期无改变。对去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则无效。

510 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1g,加稀盐酸10ml,即泡沸,生成大量气体,将此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检查碳酸盐)(2)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1ml,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蓝色沉淀。(检查铁盐)②取滤液1ml,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分离,沉淀能在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铝盐)

511 炮制

《雷公炮炙论》:"细研,以滑石水飞过两遍,令干用。"

512 性味

辛;温;无毒

513 归经

脾;胃;肝经

514 功能主治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

515 伏龙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布包煎汤,澄清代水用,6012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516 注意

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忌服。1、《本草经疏》:阴虚吐血者不宜用。痈肿毒盛难消者,不得独用。2、《本草从新》:无湿勿用。出血、呕吐、泄泻属热证者禁服。

517 附方

1黄土汤(《金匮要略》),主治下血,先便后血者。2伏龙散(《普济方》),主治吐血,泻血,心腹痛。

518 各家论述

1《别录》: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气。

2《日华子本草》:治鼻洪,肠风,带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

3《本草蒙筌》:辟除时疫,安胎。捣细,调水服之。

4《纲目》:治心痛狂癫。妊娠护胎,诸疮。

5《本草备要》:调中止血,去湿消肿。

6《陆川本草》:治小儿慢惊。

7《本草汇言》: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匮方》之疗先便后血;《别录》方之止妇人血崩,漏带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秽久延;杂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温汤调服七剂即定。他如藏寒下泄,脾胃因寒湿而致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

8《本草便读》: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金匮》黄土汤即此意。

519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消石矾石散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消石矾石散的用法用量 7 备注 8 摘录 9 《金匮》卷中 91 方名 92 消石矾石散的别名 93 组成 94 主治 95 消石矾石散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97 消石矾石散的临床应用 98 各家论述 9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消石矾石散 1 拼音

xiāo shí fán shí sǎn

2 消石矾石散的别名

消石散(《圣济总录》卷六十),矾石散(《鸡峰普济方》卷九)。

3 处方

消石 矾石(烧)等分

4 制法

上二味,为散。

5 功能主治

消瘀清热。治女劳疸。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少腹满急,小便难,额上黑,足下热者。

6 消石矾石散的用法用量

每次服2克,以大麦粥汁和服,一日三次。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7 备注

本方所治女劳疸证,是由内热血瘀所致。方中消石咸寒走血,可消逐热瘀之血;矾石能清肾及膀胱之热。二药相配,共建捎瘀清热之功。

8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9 《金匮》卷中 91 方名

消石矾石散

92 消石矾石散的别名

消石散、矾石散、矾消散、消矾散、矾石消散

93 组成

消石、矾石(烧)各等分。

94 主治

女劳疸。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

95 消石矾石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大麦粥汁和服,日3次。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9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97 消石矾石散的临床应用

急性病毒性肝炎《山西医药杂志》(1978;4:47):杨某某,男,5岁,于1957年5月发病,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不思食,小便色黄,肝功检查:谷丙转氨酶710单位,黄疸指数30单位,麝浊20单位,麝絮+++,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经中西医治疗延续至10月份,疗效不佳,来我小组就诊。面容消瘦,巩膜及皮肤黄染,周身发痒,腹胀纳差,小便色黄,肝于肋下3cm。确诊后,停服一切药物,改服本方(消石3份,矾石10份,取山药代大麦,炼蜜为丸,每丸重15g,每服1丸,1日3次,饭后服)。7天后,临床症状消失,饮食增加,肝脾未触及,亦无压痛,连服15天后,再次肝功检查,谷丙转氨酶100单位以下,黄疽指数7单位,麝浊8单位,麝絮+。随访2年余,身体健康,发育良好。

98 各家论述

《金匮玉函经二注》:肾者,阴之主也,为五脏之根,血尽属之。血虽化于中土,生之于心,藏之于肝,若肾阴病,则中土莫得而化,心莫得而生,肝莫得而藏,荣卫莫得而行,其血败矣,将与湿热凝淤于肠胃之间。肾属水,其味咸,其性寒,则治之之药,必用咸寒,补其不足之水,泻其所客之热,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用消石为君,《本草》矾石能除固热在骨髓者,骨与肾合,亦必能治肾热可知也。大麦粥汁为使,引入肠胃,下泄郁气。大便属阴,淤血由是而出,其色黑。小肠属阳,热液从是而利,其色黄也。《金匮要略直解》:《内经》,中满者泄之于内。润下作咸,消石之苦咸,矾石之酸咸,皆所以泄中满而润下,使其小便黄而大便黑也。然消石主胃胀闭,涤蓄结;矾石主热在骨髓,而经言劳者温之,是方得无太峻屿?然所服者,方寸匕耳,和以大麦粥汁,正所以宽胃而益脾也。

99 附注

消石散(《圣济总录》卷六十)、矾石散(《鸡峰》卷九)、矾消散(《医学入门》卷七)、消矾散(《类聚方》)、矾石消散(《证治宝鉴》卷九)。本方方名,《证治宝鉴》引作“矾石消石散”。

古籍中的消石矾石散 《杂病广要》:[内因类]黄瘅

瘀,结积不散所致,急乘元气尚可攻击时,用金匮消石矾石散兼桂苓丸之制以洗涤之,迟则难为力矣。汪氏有业

《张氏医通》:[卷十五]黄痹门

消石矾石散(金匮)治肾瘅额上黑。硝石矾石(皂者等分)为散。大麦粥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

《医碥》:[卷之三·杂症]黄胆

水也,腹满者,难治,(脾肾皆病矣,故难治。)消石矾石散主之。(消石咸寒除热,矾石除痼热在骨髓,大麦

《药征续编》:[卷下]大麦

消石矾石散。上一方,用大麦粥汁服之。枳实芍药散。上一方,用麦粥汁服之。以上皆用今大麦。《药征续编》

《外台秘要》:[卷第四]女劳疸方四首

四圣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 四圣丹的别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