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的别称和在古籍中的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萝卜的别称和在古籍中的记载,第1张

萝卜别名“莱菔”,又有“小人参”之称。

古籍中记载有: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元代诗人为了赞美萝卜写下诗句: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新修本草》中记载:其能清热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或消渴多饮,可防止胆石形成;《频湖集简方》中记载:萝卜生用亦能消食,又能清胃热。用于食积化热,反胃冒酸,鲜萝卜片疗效绝妙,但干者、熟者、盐腌者及人胃冷者,比不效。

宋代美食家苏轼曾品尝豆腐。

豆腐的介绍:

关于豆腐的制作方法,在明代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有不少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豆腐的快速制法和凝固剂的使用作了详细阐述:“豆腐之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破碎、去渣、蒸煮,以盐卤汁或山矾汁或酸醋淀,就釜收入。

又有人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耳。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气味甘咸寒”。盐卤汁就是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等成分的浓缩溶液;山矾汁是含重水盐类的矿物,如钾矾等;石膏是含水硫酸钙;酸醋是食用醋。

现今这些凝固剂的大部分仍然沿用。明代吴氏的《墨娥山录》中有:“凡做豆腐,每黄豆一升,入绿豆一合,用卤水点就,煮时甚筋韧,秘之又秘”。意思是:在做豆腐时,在黄豆中加入十分之一的绿豆,做出来的豆腐特别有韧性。这也是我们现在值得借鉴和研究的。

明代诗人苏秉衡写的《豆腐诗》曰:“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

诗中对豆腐的发明、制法、特色和食俗予以简明、灵活、形象的描绘,赞叹之情跃然纸上,耐人寻味。

清代李调元的《童山诗集》中部分诗句,高度概括了豆腐、豆腐皮、五香豆腐干、姑苏糟豆腐、臭豆腐、豆腐乳的制作。汪日桢在《湖雅》中述:“豆浆点以石膏或盐卤成腐。

未点者曰豆腐浆;点后布包成整块曰干豆腐;置方板上曰豆腐箱,固呼一整块曰一箱,稍嫩者曰水豆腐,尤嫩者……成软块,亦曰水豆腐,又曰盆豆腐;其最嫩者不能成块,曰豆腐花,也曰豆腐脑;下铺细布泼以腐浆,上又铺细布交之,施泼交压成片,曰千张,亦曰百叶。

其浆面结衣揭起成片,曰豆腐衣;干腐切成小方块油炖,外起衣而中空,曰油豆腐,切三角,曰角豆腐。”

  没有古籍完全记载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分别是:

 1、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主要特色菜有:糖醋黄河鲤鱼、奶油蒲菜等;

 2、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主要特色菜有:水煮鱼、香辣蟹等;

 3、粤菜,粤菜选料广博奇异,品种花样繁。代表菜有:三蛇龙虎烩、龙虎凤蛇羹等;

 4、闽菜,最早起源于福建闽侯县,再后来发展中形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各流派。主要菜肴有:佛跳墙、鸡汤汆海蚌等;

 5、苏菜,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淮安、徐州、海州六种个地方菜组成。主要特色菜有:松子肉、凤尾虾等;

 6、浙菜,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主要的名菜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

 7、湘菜,由湘江区域、洞庭湖区、湘西山区地方菜发展而成。特色菜主要有:毛氏红烧肉、剁椒鱼头等;

 8、徽菜,其风味包含皖南、沿江、沿淮三种地方菜肴的特色。著名的菜肴有:火腿炖甲鱼、符离集烧鸡等。

从古至今,不管有钱没钱,没人不想自己可以长命百岁,女生希望自己永远貌美如花,而男子则盼望自己一直阳刚威武。只是翻翻全球的人均寿命,离百岁的指标还有一大截,不要说长寿了,就连青春容颜,一个不小心就会发现自己早已皱纹满面了。

古籍中有不少故事,说得就是得道之人,他们个个鹤发童颜,身体轻盈,若是问起岁数,人人都说自己已经百岁以上了。当年,皇帝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高人,但却没有一个皇帝活过百岁。

现代医学很是肯定,衰老就是一个自然现象,就如东边日出,西边日落一般,人类只能延缓这个进程,不可能阻止,甚至,是逆转。若是这个过程能够逆转,岂不是意味着时间也可以逆转?

《神仙传》,是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著的一部书,其书一共十卷,书中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九十二位仙人的事迹。它以具体的人物、事迹阐释他的“神仙实有”、“仙学可致”的主旨。其中的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可以说是道教的经典之作。

我们现代人一般都认为《神仙传》是一部志怪小说,其实,里面所记载的一些故事,不一定全是杜撰出来的故事,在当时也许是真实的事情。其中,很多人物并不是道士但都均被葛洪“请入”传中,在这部《神仙传》里还真说了一个容颜逆转之事。

话说,颛顼有个后人,名叫颛和,即后世所称的“太玄女”。她原本是位可爱的小女孩,不过,她的童年并不快乐,她的父亲在她出生前就去世了,她的母亲一个人很是辛苦将她拉扯大。母亲看见女儿初长成,心里还是蛮安慰的,觉得这下生活会改变了。

一天,母女二人外出游玩,途中居然遇上了一位仙人。仙人先是看了看颛和,然后叹了口气,接着又看了看她的母亲,还是叹了口气。母女二人心生纳闷,不明白仙人的用意,颛和就追问仙人:“你是不是看出了什么?”

仙人此时的表演相当严肃,他只说了两个字:“不寿。”自古概念中,长寿就是福啊。仙人的这两个字等于就是宣判了母女二人的短寿命运,这时颛和的母亲头发已经花白了,而颛和虽然还是花季年龄,但用不了多久,她也会死去。

颛和对死亡相当恐惧,她不想像普通人一样,很快容颜逝去、生命消失,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颛和跑到仙山中修行“玉子之术”,没过几年,她的修为就相当厉害了。

据记载,若她迈入河水之中,这些水滴居然很听话地给她让开了一条路;若她在大雪纷飞的日子出门,即使她身着单杉,面色依旧红润,丝毫看不出寒冷对她的影响。家中只有她和母亲二人,难免会有欺软怕硬之徒上门寻是非,她一点也不害怕,就见她将手指轻轻地朝着对方一指,这个挑衅之人瞬间就在千里之外了。

修仙是门很艰苦的事情,颛和无论多么勤奋地修行,等她完全掌握这三十六门“玉子之术”后,她已经很老了,脸上有了皱纹,头发也全白了。周边的人都知道她修行的事,大家虽然羡慕她掌握了这么多法术,但是,看着她和自己一样变老,心里又会取笑她,觉得她花了这么多的时间,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不寿”。

颛和才不理会这些人的评价,她依旧继续修行。

一天,颛和外出,大家注意到她的头发居然有一缕变黑了,再过一天黑头发好像又多了些。这时,大家对她的议论开始变为:“颛和是不是已经掌握了返老还童之术?”就在大家的猜测中,颛和的白发变回了黑发,脸上的皱纹逐渐消失,皮肤也变得紧致了,就好像时光在她这里倒流了一般。没过多久,颛和的容颜就和十七八岁的少女无二样了。

但没过多久,这天风和丽日,颛和将自己好好的梳洗打扮一番后出了家门,来到一片荒野之地,在大家的围观中,她说了一句:“我要走了。”之后,她便成功的羽化成仙了。颛和成仙后做什么工作呢?没人知道答案。不过,她的容颜逆转一事,一直被少女们记在心上,没有谁不想自己青春永驻。

于是,她们就私底下祭拜颛和,希望自己也能如她一般,永远的貌美如花。渐渐地,颛和就成了大家心里主管“美颜”的女神。这个故事,在后来的《太平广记·卷第五十九·女仙四》中也有收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皮肤的保养和很多因素有关,除去饮食、起居、运动外,就是心情了,老话不是说“笑一笑,十年少”嘛,所以,延缓衰老更加需要自己的积极心态。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若是终年不笑,颜面会少很多皱纹,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为了美丽放弃笑容似乎代价有点大。事实上,还是老祖宗的话说的好,心中若美容貌自然差不了。

我们现在很少能看见“颛”这个姓氏,它可是起源于上古时期的颛顼帝,“五帝”之一,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经过数千年发展,陆终族、伯益族、舜族和禹族都是颛顼帝的后人。如今所见的姓氏中,曹、柴、彭、黄、罗、潘、李、陈、孙、邓等都是他的后人。

山东元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解答:古人所称的“五谷”是一种泛指,并不局限于五种。五谷杂粮是个“大家族”,诸如有籼米、秫米、小米、玉米、荞麦、黑豆、蚕豆、红豆、绿豆及甘薯等等,各种粗细粮豆均属五谷之类。五谷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主食,尤以大米、小米最为重要。

大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去餐馆,米饭都是必不可少的。大米的主要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2等,它提供了人们饮食中27%的能量和20%的蛋白质,同时也是人体所需维生素B1、核黄素和烟酸的营养佳源。

中医认为,大米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中医上还有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之说。其中黑粳米晶莹柔润,营养丰富,含有16种氨基酸及铁、钼、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要高。

吃法:将大米加水或煮成饭的做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其煮粥最养人,老幼皆宜。也有将大米粉碎了做米糕、米线、卷粉的。广东的米粉是把米磨成浆后,平摊在笼屉里蒸出来,然后淋点植物油卷起来,用刀切成一段段的,放点生抽和香油蘸着吃。

其中黑米最适合秋冬季滋补。《本草纲目》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在秋冬季,无论煮粥还是煲汤,均是一种滋补佳品。

糯米又叫江米,营养十分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

中医认为,其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主要功能是补中益气、暖脾胃的作用,能够补养人体正气,最适合在秋天和冬天食用。《本草经疏》说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

因其香糯黏滑,故常被用以包粽子或熬粥等风味小吃,深受喜爱。李时珍说:“糯稻,其性粘,可以酿酒,可以为粢,可以蒸糕,可以熬汤,可以炒食。”

如糯米红枣粥,能养胃补虚,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者。

但要注意的是因为糯米性粘滞,是有一定收涩作用的,所以难以消化,多食可助湿生痰,损伤脾胃,故糯米不宜多食。

自清代以来,玉米就俗有“珍珠米”美称,也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德国著名营养学家指出,在当今被证实的最有效的50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中,玉米含有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7种。中医认为,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主治腹泻、消化不良、水肿等症状。

煮鲜嫩的玉米棒吃,口味浓香,质轻易于嚼,糯玉米和甜玉米都是上选。

烤玉米是煮熟的玉米棒子穿在木棒上在炉火上烤出焦色,有的还撒上调料粉,口味很好。玉米面饺子、包子、馅饼也是很适合食用的。

欧洲人更是总结出了科学的吃法:

一是玉米饼。将蒜粉、黑胡椒、芹菜等掺在玉米面中,用西红柿汤调和,可降低胆固醇。

二是玉米粥,中国人也普遍食用。

三是用玉米粒做玉米羹汤、沙拉,既美味又有营养。需注意的是,吃玉米时务必要把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

豆煮玉米是一种印第安吃法,将新鲜的玉米粒和黄豆按3∶1的比例混合,加入几匙黄油,倒入清水,再加适量的盐和胡椒,用小火慢煮,直至水分熬干即可食用。

小米又名粟米,其粥营养丰富,因此俗有“代参汤”的美称。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1等营养,所含蛋白质、脂肪均高于大米、面粉。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中医认为,小米性味甘咸,微寒,具有和中健脾除热,益肾气补虚损,利尿消肿的作用。而用小米制成的锅巴(以焦厚不糊者为佳)性味甘平,功能补气健脾,消积止泻。用小米糠制成的小米糠油又有祛风、杀虫、止痒、收敛的功效。

小米的吃法有三:

一是熬粥。

二是煮饭。

三是磨成小米面蒸着吃。

这三种吃法,各有各的滋味,但以煮粥吃最好。小米熬粥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全面,有“代参汤”之美称,尤适宜食欲欠佳、肠胃不好以及贫血的人食用。

泄泻患者可以用小米50~100克,淮山药15~20克,大枣5~10枚。共煮粥服食。日常食用还可和豆类一起煮粥,将小米、紫米、玉米、红豆、绿豆、花生豆、红枣一起煮熟至黏稠状即可。

古书记载,五千年以来,中国人在黄河流域就已培育出高粱品种,并大面积种植生产,是非常古老的食物。

高粱米,自古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美誉,还被人们称为“铁杆庄稼”。其中所含的脂肪、铁的含量比大米多;含有的单宁,有收敛固脱的作用。

中医认为,高粱味甘性温,具有和胃、健脾、消积、温中、涩肠胃、的功效。

对于小儿消化不良导致的食积,有个验方是在锅里放点食物油,然后将高粱面炒熟,可以适当加点白砂糖和芝麻,用水调成糊。

黄豆是我国的特产,而且被誉为“植物肉”和“绿色的乳牛”。为什么黄豆会获得如此称号呢?

这是因为黄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在500克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1000多克瘦猪肉或1500克鸡蛋或6000克米饭的蛋白质含量。

黄豆还能提供延缓机体老化的维生素和皂甙。近来专家又发现黄豆中含有“植物固醇”,和胆固醇的作用相似,可用来制造激素和细胞膜的成分。但是“植物固醇”不沉积于血管壁,在肠道中先于胆固醇而被吸收,所以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阻碍作用。黄豆因其铁、钙、磷含量高,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少年儿童和易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更年期妇女非常适宜食用。中医学认为,黄豆性味甘平,入脾、大肠经,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宽中、下气利大肠、润燥消水的功效。

要注意的是大豆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气体造成胀肚,故消化功能不良、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尽量少食;患有严重肝病、肾病、痛风、消化性溃疡、低碘者应禁食;患疮痘期间不宜吃黄豆及其制品。

广为流传的食疗方便是黄豆炖猪脚汤,能够很好满足孕期妇女的营养需求,还能有助于通乳。贫血患者还可以将其与猪肝一起食用。

黑豆又名乌豆,是大豆的一种,其性味甘平,入心、肝、肾经。《本草纲目》中曰:“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黑豆中含有大豆皂草甙、染料木甙等物质,有解表清热和滋养止汗作用。

推荐食疗方:黑豆鲤鱼汤

主要原料:鲤鱼1条,黑豆30—50克。

制作方法:先将鲤鱼去鳞及内脏,将黑豆放入鱼肚中缝合,用水煮熬至鱼烂豆熟成浓汁。

效用说明:利水消肿。适宜于肺、脾、肾三焦气化失常,致阳气不充、水液潴留而引起头面四肢及脘腹肿胀、小便不利、畏寒喜暖等症。

甘薯是一种常见且经济实惠的营养保健食品,尤以胡萝卜素含量极为丰富,是粮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甘薯中含有一种由胶原和粘液多糖类物质组成的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粘蛋白,这种粘蛋白有助于保持心血管壁的弹性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呼吸、消化系统以及关节腔、浆膜腔也有很好的润滑作用。

甘薯还有一个特点是它属于“生理碱性”的食物,富含钾、钠等元素,而米、面、肉、蛋等都属“生理酸性”食物。因此,甘薯同这些食物共同食用,有助于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甘薯中丰富的植物纤维素能增加粪便体积,而且吸水性好,可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

中医学认为,甘薯性平味甘,功可“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本草纲目拾遗》)。在日本和我国的一些长寿区和长寿村,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的人们把甘薯作为主食,常年不断地食用。因此甘薯又被誉为“健身长寿”食品。

由于甘薯的淀粉颗粒较大,进入人体胃肠道以后刺激胃酸分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引起腹胀、打嗝、吐酸水,所以,吃甘薯要蒸熟煮透,也可把切好的甘薯先放在淡盐水中浸泡十分钟再蒸煮,或与米、面以及豆类食物共煮。

反胃痛、反胃、便溏者忌吃。

肠燥便秘患者,可以煮红薯数个,去皮蘸蜂蜜吃即可。

花生,俗称“落花生”。我国古代就有传说,花生具有滋补益寿、长生不老之功,而被人们誉为“长生果”。正如民间谚语所说,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

花生和大豆一样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油料作物。其蛋白质含量可高达30%左右,其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品鸡蛋、牛奶、瘦肉等媲美,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花生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比例适宜。还含有丰富的脂肪、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钙、磷、铁等元素。经常食用花生确能起到滋补益寿作用。

花生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花生仁“味甘气香,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运者宜之”。食之可以起到开胃、健脾、润肺、祛痰、清喉、补气等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乏等症。

据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认为花生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使人体肝脏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能增强其排泄功能,因而能降低胆固醇,并对预防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民间还有“生花生健胃、煮花生润肺、炒花生保肝”的说法。花生水煮营养最高。《滇南本草》说花生“盐水煮食治肺痨,炒用燥火行血,治腹内冷积肚疼”。而炒花生仁或用油炸后吃,会使花生红衣中所含的甘油酯和塞醇酯成分被大量破坏。醋泡花生被称为“天仙配”,因为花生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但毕竟脂类含量高、热量大、有油腻感,而经醋中的多种有机酸中和后,既解腻又生香。

此外,花生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功能。因此,可作为血小板减少和肺结核咯血、泌尿道出血、齿龈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食疗。

花生虽然营养丰富,但如保管不当,极易受潮霉变,产生致癌性极强的黄曲霉素,因此,对已霉变的花生米,不应再吃。

芝麻,俗称“脂麻”、“胡麻”、“油麻”。原产于非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芝麻带到我国,故称胡麻。因含脂肪较多,又称脂麻。

芝麻作为食品和药物,均被广泛应用。古籍书中对它有很多记载。《神农本草经》说芝麻主治“伤中虚羸,补五脏,益力气,长肌肉,填髓脑”。《明医录》说它具有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等功效。晋代的葛洪说,芝麻“能使身面光泽,白发还黑”。芝麻的这些功用已被现代医药理论和实践所证实。

据测定,芝麻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每百克芝麻含蛋白质219克,脂肪617克,钙564毫克,磷368毫克;特别是铁的含量极高,每百克可高达50毫克。因此,古人说芝麻能“填精”、“益髓”、“补血”,其根据也在于此。此外,芝麻还含有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芝麻所含的脂肪,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芝麻中含有的丰富的卵磷脂和亚油酸,不但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补脑,增强记忆力,而且有防止头发过早变白、脱落及美容润肤、保持和恢复青春活力的作用。中医学认为,芝麻是一种滋养药,有补血、生津、润肠、通乳和养发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津液不足、大便秘结和头晕耳鸣等症。研究发现,芝麻还含有抗氧化的元素硒,它有增强细胞抵制有害物质的功能,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芝麻分黑白两种,“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黑芝麻润下,白芝麻调肺。食用黑芝麻,能滑肠治疗便秘,并具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芝麻的常见食用方法是休闲食法、加入面食食用、凉拌菜佐料、烤制食品、油炸食品佐料、元宵馅佐料、蘸糖葫芦。吃芝麻最好压碎后再吃,不仅有股迷人的香气,更有助于人体吸收,因为芝麻皮不容易消化。

萝卜的别称和在古籍中的记载

萝卜别名“莱菔”,又有“小人参”之称。 古籍中记载有: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