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办卡需要什么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办卡需要身份证和一百块押金。
湖北省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由张之洞创办,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旧馆坐落在武昌蛇山南麓,馆舍面积近3万平方米,馆藏总量达400多万册,其中古籍善本45万余册,近50个学科文献达到或接近研究级水平。
1、周一至周五:上午8∶00至下午7∶00
2、周六至周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3、国家法定节假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4、湖北省图书馆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成立、最先对外开放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5、湖北省图书馆创办于1904年8月,1946年,改称为“湖北省立图书馆”,1951年更名为“中南图书馆”,1954年定名为“湖北省图书馆”,2012年12月湖北省图书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6、截至2016年12月,湖北省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033万平方米,有5293个阅览座位,设有17个机构部门,在编员工286人;图书馆馆藏总量达761万余册(件),其中古籍46万余册,数字资源总量共880TB。
图书馆一楼。根据查询湖北省图书馆官网显示,在图书馆借书需要通过图书管理员,并约定还书日期,在还书的时候只需要在一楼24小时自助机上就可以办理还书。湖北省图书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成立、最先对外开放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在历史长河中,土家族人对白虎文化的认识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鄂渝土家族敬白虎,湘西土家族赶白虎。但是在民族认同上,无论是湘西土家族还是鄂渝土家族都承认自己是土家族。学术界因此得出了土家族的祖先是同源异支的结论。
土家族对白虎文化不同认识的两种表现
白虎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文化符号。中国古代对白虎文化相当重视,白虎所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天文地理、民间习俗,还是族群信仰等都有白虎的身影。比如,人们把白虎同天上的星宿联系在一起,将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娄、胃、昂、毕、嘴、参”归结为西方白虎七宿。汉朝时,朝廷建造了一座白虎观,是供诸儒谈论五经之所,东汉的历史学家班固还把诸儒在白虎观议事的观点辑录成了《白虎观通义》流传于世,可见当时对白虎文化的重视。
虎文化在古籍中不断出现。《周易》中说:“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从君也。”意思是说,圣人的变革就像老虎一样,雷厉风行,变化多样,具有生气;社会上优秀之人的变革就像豹子一样,比较平静;而平民百姓的变革只是在表面顺从,没有自己的主见。《礼记·曲礼》中有“行,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其中的“行”,就是指行军打仗时的队形。也就是说,行军的队形都要像青龙白虎的阵式。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擒纣于牧野。’言猛怒如虎之奔赴也。”其中的“虎贲”,形容周武王的战斗队伍勇猛,像虎一样奔赴战场。后来,人们又把白虎文化与风水联系在一起,如中国古代的堪舆学认为,选择住房或坟墓时,就要选择左青龙、右白虎的地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虎文化的认识也出现了分歧。人们对白虎文化的不同认识,也影响到一些民族对虎的认识。比如,土家族先民对虎的认识就分“赶白虎”和“敬白虎”两大派。一派认为白虎是恶神,对人有害,必须坚决除之。这一派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含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常德市和怀化市)的土家族聚居区(下面简称湘西土家族)。另一派认为白虎是家神,是敬奉的对象。这一派主要是分布在鄂西、渝东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下面简称鄂渝土家族)。“赶白虎”和“敬白虎”长期以来在土家族研究的学术领域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民族学家根据民间资料作了一些解释,他们把二者归为“坐堂白虎”和“过堂白虎”。如《土家族传统文化小百科》中说,湘西土家族的白虎是“坐堂白虎”,“白虎当堂坐,无灾便有祸”,因此必须得赶。鄂渝土家族的白虎是“过堂白虎”。“过堂白虎是家神”,必须得敬奉。
湘西土家族的“赶白虎”
古时候,在大湘西的土家族中“赶白虎”特别盛行,这可能是受前面提到的五神中白虎是恶神观点的影响,认为白虎对人有害。人们还把这种认识扩大化,认为白虎无处不在,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比如,小孩在婴儿时期,其父母就要叫梯玛(巫师)在家里“按白虎”(又叫“钉白虎”)。具体做法是:梯玛把白纸剪成虎状,对剪纸白虎念一番咒语后,再用铁钉把剪纸白虎钉在堂屋的中柱上。待小孩子长到12岁后,梯玛把钉在堂屋中柱上的白虎剪纸取下来,拿到野外烧掉或扔掉,这叫“烧白虎”(或者叫“放白虎”)。意思是把白虎烧死或放到野外,再不会来侵扰小孩子了。不过,湘西土家族认为,钉了白虎或烧死了白虎并不能一劳永逸,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白虎骚扰。日常生活中,小孩子发了高烧,就认为是白虎作祟,要请梯玛来驱赶白虎。除小孩子外,就是大人也会遇到白虎的侵害,比如中暑时口吐白沫,得请梯玛做法事驱赶白虎。
湘西土家族中的梯玛法事是最具权威性的宗教仪式,要做好梯玛法事的人家,都要耗费巨资。凡是梯玛法事,最后一堂都得有“赶白虎”,如果不赶白虎,或者说没有把白虎赶出家门,那么这堂梯玛法事就等于没有做,承担做法事的掌坛师梯玛得给东家赔偿经济损失。只有把白虎赶了出去,这堂法事才算做得圆满成功。
由于湘西土家族忌恨白虎,他们就把与白虎相关的白色也延伸为一种不吉利的象征。如在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忌戴白帕、穿白色衣裤,还忌讳白色的物品出现。湘西土家族地区有很多土家语地名,都含有对虎忌恨的因子,如“利射胡”意为“死老虎的地方”,“利哈苦”意为“打老虎的山”,“利布苦”意为“杀老虎的山”。
鄂渝土家族的“敬白虎”
鄂渝土家族先民很早就有了崇敬白虎的文化意识,把白虎当做自己的祖先来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这一带土家族的祖先是廪君,廪君死后,灵魂化成了白虎。从此,这一带的土家族先民就崇敬白虎。
鄂渝的土家族先民还把虎作为一种吉祥物。在鄂渝交界的考古发掘中,发掘出了不少虎钮錞于。虎钮錞于是古时在行军打仗时用来敲击、鼓舞士气的一种随军乐器,虎钮錞于的上端铸有老虎,示意老虎为军人助威,军人借助虎钮錞于上的虎气,使军队虎虎生威,保证能打胜仗。平常,在这一地区的土家族的祠堂正中,往往画有一只白虎,用来坐镇避邪,同时也寓意吉祥如意,使人们安居乐业。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目的是有老虎的保护,能使小孩易养成人。现在,这一地区还盛行的跳丧舞,实际上就是表现白虎崇拜的舞蹈。跳丧者身着白色衣服,口里唱着《撒耶尔嗬》,模仿老虎的形态起舞。舞蹈动作粗犷,刚劲有力,显示出虎虎生威的气概。
由此可见,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在历史长河中,土家族人对白虎文化的认识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个敬白虎,一个赶白虎。但是在民族认同上,无论是湘西土家族还是鄂渝土家族都承认自己是土家族,重新达到了融合,学术界也因此得出了土家族的祖先是同源异支的结论。这就是土家族形成的路线图。
你自己可以不要写那么多,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Hello!关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有哪些问题,相信宝子们都想得到具体的了解,今天学姐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资源
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555万册、电子图书1447万册。 [1] 学校有古籍文献18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1千余种,以医药卫生及相关的生物科学为重点,兼收其他各类资源;拥有38种电子资源
二、教学成果
200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湖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4年湖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科研成果
2014-2017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的科技经费共138283万元,科技课题共1123项,发表的学术论文共3372篇,成果获奖12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
以上就是学姐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有哪些的问题哦~主要罗列了以上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关于该院校还有更多内容值得大家去了解哦。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办卡需要什么
本文2023-10-10 09:51: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