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写凤凰外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1收藏

如何描写凤凰外貌?,第1张

1、世有神仙鸟,厥名为凤凰。千年或不见,人自心中藏。毛羽焕五彩,步履生辉光。举翥几千里,出没不寻常。其志尚高洁,其德非几响。非梧树不栖,非竹食不遑。非明誓不出,非俦矢不降。龙尊为其贵,麟尊为其祥。凤尊为其德,涅槃火中长。世人羡富贵,生活趋吉祥。二三异其德,徒作凡鸟翔。哀哉世情薄,愚贤共尘光。

2、一只火红色地大鸟翱翔于半空之中。炫丽的火红色尾羽,完美的体态,无不彰显着他鸟中之王地威仪。最为奇特的是,这只巨大的火凤凰有七个头。

3、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凤为雄,凰为雌。

4、凤鸟喙如鸡,颌如燕。凤鸟羽毛上有花纹,凤鸟尾毛分叉如鱼。凤鸟以植物为食。

5、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龙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传说中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

凤凰的形象一般为鸡首、燕颔、蛇颈、鹰爪、鱼尾、龟背和孔雀毛

白虎就跟普通老虎一样 只不过皮毛是白色的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 就是乌龟身上盘了条蛇就是玄武

狼外形和狼狗相似,但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

麒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麕,也可以写成麇外形像鹿,头上独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

天马同时为中西方神话中的形象。在西方,天马的形象是背生双翼的奔马形象。独角兽形象常为头顶生有独角的天马。而在中国,天马的形象通常为奔腾的骏马,无双翼

简介

  

  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 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

  凤凰外形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上古神话

  上古时期,地球有六界,分别是:

  五行八荒界 (人间)

  芥子六合界 (次序)

  九曲黄泉界 (九地)

  直符灵动界 (九天)

  宇宙混沌界 (太阳)

  坤元中宫界 (太阴)

  其中,有上古神兽守护每一界,凤凰也是其中的守护神兽之一。

  凤凰,九天娘娘,谓之九天玄女圣母娘娘,其化身有二,分别为金凤仙女 青鸾童子,金凤仙女于三十三外天侍奉创世女神女娲娘娘,青鸾童子守护女娲宫门户。凤凰合一,其谓之九天玄女,又名九天圣母。宇宙混沌(太阳)界,执凤涅璎珞,凰磐朱佩。

  凤鸣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起源演变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

  凤凰的动物学原型,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个混合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发表的「谈龙说凤」一书所列举的证据和论证表明:龙的原型动物是大型爬行类,主要是鳄鱼及巨蜥,凤凰的原型动物是大型鸟类,主要是大鸵鸟。 上古三代以前,中国古陆气候暖湿,此二类动物在中国大陆多所存在,旧石器新石器遗址都有鳄鱼及鸵鸟化石鸵鸟蛋壳化石的发现。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皇。”郑玄注:“仪,言其相乘匹。”我们注意的是,在这里,凤凰被古代住家视作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所谓“来仪”,郑玄释作“乘匹”。

  [注:“仪”古音“俄”,与“偶”音近通。所以,郑玄释仪为“偶”,即所谓“成(乘)匹”,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但是,根据《尚书》文义,我却以为,这个“仪”字实当读作“舞”字(仪、舞古音亦相通。)凤凰来仪,即凤凰来跳舞。故下文中夔高兴地说:“于!予击石搏石,百兽率舞!”]

  实际上,凤凰在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正是作为一种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现的。《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形如鹤……名曰凤凰。……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大荒西经)“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大荒西经)《诗·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翙翙,羽声也。亦,与众鸟也。众鸟慕凤皇而来。传凤皇至众多,是凤与群飞。《白虎通》云:黄帝之时,凤凰蔽日而至,是来必众多也。”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关于凤凰的这种种传说,究竟只是一种神话,还是一种可能的历史真实?换句话说也就是,凤凰,在历史中是否确曾有过一种真实的动物原形?对这个问题,正如对于龙的问题一样,学术界过去的观点多倾向于否定。但是我们却不能注意到,在商代殷墟(今安阳小屯一带)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甲3112)。

  (释文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324页)

  据于省吾说,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由此看来,在商代,中国确曾有过凤鸟。那么这条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刚孤证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如下一则记载:

  “……归生凤于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凤”一词,郭沫若亦曾断定正是指活凤凰(《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鼎”)。据此,则无论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

  战国秦汉以后,凤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之鸟。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汉史籍中,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例如《左传昭17年》:

  “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又据《汉书》记,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

  《后汉书·光武纪》记:建武十七年,有五凤皇见于颍川之陕县。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而据《京房易传》:“凤皇高丈二。”

  两汉是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史籍中所记许多祥瑞奇异之事往往不足征信。但恐怕我们也不能认为,其中完全不会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汉人所描绘的形体特征,有一个极可注意的共同之处,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们再来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关于凤凰形态的记载。

  《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凤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尔雅翼》解释:“鸿前者,轩也。麟后者,丰也。蛇颈者,宛也。鱼尾者,岐也。鹳嗓声,椎也。鸳思者,张也。龙纹者,文也。龟背者,隆也。燕颌者,方也。”

  《韩诗外传》:“凤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鸣,昼鸣曰保章,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太平御览》引)

  汉李陵诗:“凤凰鸣高冈,有翼不好飞。”

  《瑞应图》:“凤不啄生虫,不折生草。”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

  ‘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这个传说中显然有不少荒诞成分。但可注意的是天老所描绘的凤凰形态,与《说文》所引述的“天老说”显然同出一源。关于凤凰所谓“戴德、负仁、报忠、挟义”之说,乍看颇令人不解(然而此说在古代流传颇广)。

  对此,《抱朴子》中却有一种解释:

  “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

  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

  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据此,汉代经学家的那些神秘说法,就不过是以儒家的五行符号,对凤鸟身体各部不同颜色的一种描写罢了。即:

  ——头部呈青色,

  ——颈部呈白色,

  ——喙部呈赤色,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

  综观以上这些记载,都是秦汉以后没有见过真凤的人,所采辑的前人关于凤的各种传说。其中颇不乏荒谬虚妄的成分。例如《说文》中所谓“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翱翔四海之外”的说法,显然来自《庄子·消遥游》篇中关于“鲲鹏”的著名哲学寓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说似乎指出凤凰是一种自西北而东南往返流迁的动物。针对《韩诗外传》中关于凤凰鸣叫的一系列奇怪说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曾指出:

  “一鸟之鸣,既以节足为异,又复数更其响,乃至应候而殊声,成文以协韵。语由增饰,事涉虚诬,识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传说中那些神奇妄诞不可置信的成分,我们从古人对于凤凰的形态描述中,却可以筛选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凤鸟形体甚高,约六尺至一丈。

  2、凤鸟具有柔而细长的脖颈(蛇颈)

  3、凤鸟背部隆起(“龟背者,隆也”)

  4、凤鸟喙如鸡,颌如燕。

  5、凤鸟羽毛上有花纹。

  6、凤鸟尾毛分叉如鱼。

  7、凤鸟以植物为食(竹根)。

  8、凤鸟雌雄鸣叫不同声。(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凤鸟好结集为群,来则成百。

  10、凤鸟不善飞行。

  11、凤鸟穴居。(居“丹穴”、“风穴”)

  12、凤鸟足脚甚高(体态如鹤),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凤鸟别名“ ”,字从“ ”,徐锴注:,行步舒迟也。”)

  由此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从古生物学观点看,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过具有以上特征,而又为先民所崇拜的一种鸟类呢?

  回答是,的确曾存在。

  ——这种鸟类,就是大鸵鸟。

  但是,关于鸵鸟与凤凰关系更加重要的证据,是在考古学中发现的。1987年4月1日新华社消息:

  “继内蒙古阴山岩画之后,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发现。其中有一幅鸵鸟岩画(地点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内蒙古阴山—狼山地区曾发现大批史前原始岩画。位于狼山南麓格尔敖包沟(汉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组古岩画群。其中编号第13组中有一幅引人注意的岩画(高128米,宽060米)。据岩画发现者盖山林教授报道:

  “这幅画的画面上方有两只鸵鸟(Struthio)。其前有一无头轮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只鸵鸟……右旁还有—人面,头饰长羽。其下,有一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鸵鸟及一只动物。其间似有两条被肢解的肢体。最下方,有一轮形,似抽象人面。”

  盖山林教授指出:

  “凿刻如此众多的鸵鸟、人面,还有鹿、肢体等等,只能作一种解释,就是这是一个娱神、媚神的场面。”

  那么我们要问,这里所祭礼的是什么神呢?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另一幅岩画对于这个问题提供了解释。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图画。

  “图高042米,宽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诚地站立在大地上,双臂上举,双手合十过顶,朝拜太阳。被朝拜的圆圆太阳,高悬于天际。”

  除此之外,同一地点的岩画中,尚有大量关于太阳神和羽人的形象。我们知道,凤凰乃是中国的太阳之鸟。而《周礼》中记祭祀太阳的舞蹈,正是一种戴羽舞和执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画中同时出现鸵鸟、太阳、羽人以及拜日者,绝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鸵鸟实际上正是作为太阳神之鸟而受到崇拜的。

  鸵鸟在中国濒于绝灭的时间,大致可推定约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这正是传说中的黄、炎帝时期。这一时期以后,关于凤鸟出现的报告,愈来愈趋于稀少。偶或出现,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义的珍异。(参看前引《韩诗外传》)

  实际上,从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见关于“生凤(中鼎)”的最后记载,到汉代谶纬家关于重新发现凤鸟的传说之间,有着将近两、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凤凰的传说,由上古以一种真实鸟类为原型的动物图腾,演变为既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灵鸟神话。

  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但其中比较著名者有四:

  1 鸾鸟 2 翳鸟

  3 鵕鸃 4 鸑鷟

  鸾鸟,在凤凰的诸种异名中,可能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从语音上来说,“鸾鸟”与“玄鸟”具有共同语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鸾鸟形态,更是诸家说异。汉、晋小说中流行的说法,是把鸾鸟——玄鸟——青鸟视为春神之使者,以及东王公与西王母的象征。

  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凤凰,青黑者鸾鸟。”但另一种相反的说法,却认为鸾鸟的形态是“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艺文类聚·鸟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归纳者说认为:

  “赤为鸾之正色,而诸说各异。《禽经》:黄凤谓之鸾。《春秋谶纬》引汉太史令蔡衡: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黄者鵷鶵,多青者鸾,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鹄。”

  以赤色为鸾鸟的正色,实际上是把“鸾”训作“丹”(二字叠韵,古音相近通),从而认为鸾鸟就是丹鸟。

  丹鸟,又称丹朱、朱鸟、离朱,也都是凤凰的别名。

  《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一般认为,《山海经》一书结集于战国之际,则《南山经》关于凤凰的这种看法,似乎代表战国时期人们的看法。

  据记载,被认为是“凤凰”化身的鸡,名叫“金鸡”,又叫“锦鸡”,“赤雉”,乃是中国所特有,出产于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种美丽禽鸟。

  《水经注》“浪水”引《南越志》,认为这种鸡就是鵕鸃:

  “鵕鸃,山鸡也。光彩鲜明,王色炫耀,利踞善斗。”

  这种金鸡在古代还有一个名称叫“鳖”。《说文》:“鳖,赤雉也。”桂馥《义证》引《汉书》注:“其尾毛红赤,光彩鲜明。”《山海经》:“少华之山,其鸟多赤鳖,可以御火。”《昭17年左传》:“丹鸟氏,司闭者也。”注云:“丹鸟,鳖雉也。”

  这种鳖雉,实际也就是五方兽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鳖雉,又别名“华虫”,在《尚书》种与龙对称。(《尚书》:“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华虫,鳖雉也。五彩,故谓之华虫。”)由此看来,与古人所谓“凤凰”关系密切的禽类,并不是许多人所乐于想象的孔雀,却是黑色的燕子与生存于中国中南部的这种野鸡。

  李时珍林草纲目增详细考察这种野鸡云:“鳖,《逸周书》谓之彩鸡。又名锦鸡、金鸡。锦鸡小于鳖,而背文扬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尔雅》所谓天鸡者也。二种大抵同类,而锦鸡文尤灿烂如锦。或云锦鸡乃其雄者。”

  《渊鉴类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条极可注意的记载:“黄帝时代以凤为鸡。”此一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鸵鸟——真风已不多见。可能正是在此时,鸡成为凤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实际上,唐宋以后的凤凰图,就是以锦(金)鸡的形象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饰而产生的。

  《说文》有所谓“凤出东方君子之国”的说法,实际这也是指鸡。所谓东方君子之国,古代指东夷——朝鲜。而《本草纲目》引《别录》:“鸡生朝鲜平泽。”这表明古人认为,朝鲜是家鸡的起源地。《本草纲目》又记载:

  “朝鲜一种长尾鸣,尾长三、四尺。”“其鸡也知时刻,栖也知晴阴。”“其羽焚之,可以致风。”“古人言鸡能解邪,则鸡亦灵禽也。”

  参照《三国志·魏志》:

  “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余。”

  我们可以知道,产于东方的长尾鸡是汉代以后凤凰的又一原型。

  鸡之所以成为凤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于它与太阳的关系——鸡鸣日升。古代传说,太阳所居扶桑树上有天鸡报时,其一呼鸣则天下鸡皆鸣,从而破晓日出,因此鸡成为太阳神的象征。

  《易·说卦》:“离为目、为雉。”

  凤皇,鸾鸟又名离朱。离朱即丹朱,而鸡之古名亦叫“朱”。

  《尔雅》:“鸡大者蜀。”蜀,又记作“朱”。

  《风俗通》:“呼鸡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鸡祝祝。”另一方面,传说山鸡善舞,因而与鸵鸟一样也是一种舞鸟:

  “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于仓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异苑》卷三)

  更有趣的是,鸵鸟在古代语言中亦有鸡名,称“鸵鸡”:

  “鸵鸡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鲁莫斯国。长尾鸡尾细而长,长六尺者出朝鲜。长五尺余者出马韩国。”(《渊鉴类函》引《交广志》)。

  了解鸳鸯与凤凰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人在禽类中之所以特别钟爱鸳鸯——常以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这与把燕子看作青鸟——高媒鸟,亦即报春和爱情之鸟的风俗,实际上具有共同的神话与文化渊源。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凤”字字形。在甲骨文中,凤字盖有两个系统。第一系统为古文“朋”字,另一系统音符从于“凡”字。根据《说文》,第一系统凤字,显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系统凤字,显然是形声字。

  我们可以注意到,此两系统凤字中,多数字体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写了风鸟那两只很长的足脚。这一点,与鸵鸟的体型特征是吻合的。而与突出描写翅羽的鸟字和隹字,则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我还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凤凰”一辞的本来语义,似乎就是美大之鸟。犹如动物中马龙、龙马是体大雄伟者的通用。

  综上所述,凤凰崇拜本来起源于上古石器时代的鸵鸟——太阳神图腾。

  但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由于鸵鸟的灭绝和凤凰的非图腾化,关于凤凰的传说遂愈演而愈复杂。商周秦牧之际,燕子和金(锦)鸡,曾先后成为凤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后,鸳鸯、鹤、天鹅、鹰雕、孔雀,都曾与凤凰发生或深或浅的关系。因之在同一语词记号下,注入了语义不同的动物学意象。这种演变,也反映在历代凤凰图的演变中。我们看先秦的凤凰图,多为蛇颈高足,尚保留着鸵鸟的特征。而汉唐特别是明清以后,就逐渐发展为以锦(金)鸡的形态为主体,饰有孔雀式羽毛的综合形相了。

  最后,还应当指出,先秦出土的凤鸟文物中,常见到一种形制极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鸟。这种鸟在自然界中不会存在,其由来为考古学界所不解。但如果我们注意到鸵鸟群队中常温伴有食草动物(鹿类)的习性,那么这个鹿鸟合体的谜也就不揭自明。现代人常以为我们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话编造者。而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却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话也一定有其现实性的基础,只看我们能不能通过理性的分析破译之。在这个意义,神话不过只是远古人类经验的一种升华物。

   象征

  

  凤是 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在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里,“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

  15楚文化的图腾

  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汉代《白虎通》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由此开启了我国传说文化中“龙凤呈祥”文化渊源的滥觞。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便是必然的事了。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便透到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17凤凰的文化定位 

  中国人民的吉祥观念源远流长,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快乐,向往和谐美好的情感愿望。中国人民赋予吉祥物以道德、审美的涵义,通过艺术加工,使之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的印迹。具体来说,中国的崇拜文化,影响最大的为动物四灵龙、凤、龟、麟。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能在火中再生,它与龙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如同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一样,凤也成为后妃的符瑞。凤的形象广泛出现在中国文化之中,经过艺术加工,更使凤蕴含了很多浪漫主义的色彩。凤为中国古代动物四灵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考证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后来与"龙"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它的产生却一直是个谜。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距今有78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揭开凤凰"诞生"之谜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实物资料,震惊了考古界。

  在湖南发现中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并非偶然,湖南是我国稻作文化的故乡,而凤凰的诞生与远古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产物。长沙大塘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凤凰图案,其凤鸟口中即衔着禾苗。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以"鸟"为图腾。这已为学界所共识。去年我在湘中发现一张明代万历四十四年的图卷,上面绘的裸体五猖、雷神,就是鸟首人身,手里还握着一只鸟。这种人鸟合一的形象即为典型的鸟图腾崇拜产物--这说明在390年前,鸟图腾崇拜观念在湖南民间还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雨桥上,还雕塑着鸟,这也可以看成是鸟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

  这种被原始人类视为图腾的鸟,古称“丹雀”,又称“阳鸟”、“鸾鸟”,与稻作文化起源关系密切。《拾遗记》卷一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谓“丹雀”、“阳鸟”、“鸾鸟”,就是凤凰神鸟的原型。《广雅》云:“鸾鸟,凤皇属也。”

  由于凤凰文化深深植根于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凤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所以,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

  “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说文》就这样描绘凤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征:“凤之象也,鸿前麟后,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五色备举。”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如《山海经·南山经》说:“(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经·海内经》也说:“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在古代,凤凰还用来指有德之人。主张“和为贵”的大圣人孔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庄子》记载:“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可以说,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凤凰形象的这种"和"的特性,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湖湘远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国民间如此完美的和谐文化象征物,这是湖湘文化的和谐魅力之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

2、以线为绣,可织岁月。以心为绣,可织江山。一座宫廷,怎能困住凤凰我命由我不由天。

3、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4、“国华富贵”,开得是那么高贵,中华也一定会像你那样富贵的。“绿衣红裳”分明是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好象把她的美姿尽数展现在我们眼前。“金线贯珠”、“凤凰振羽”……光听名字就知道它们是多么美丽。

5、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6、凤凰重生就是涅盘,野鸡重生就是尸变。

7、烈火中堕落,一定是那不死的凤凰,即使焚毁了翅膀,也要志在天堂上飞翔!

8、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9、**绣着凤凰的碧霞罗,逶迤拖地粉红烟纱裙,手挽屺罗翠软纱,风髻雾鬓斜插一朵牡丹花还真有点: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的味道。

10、快乐就像一只美丽的七彩凤凰,发出圣洁的光芒,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快乐像一座座遮风挡雨的房屋,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奉献着;快乐像一块蜜糖,甜蜜了每个人的心灵,快乐天使时时陪伴着我。在我的成长之路上,时刻充满着快乐。

凤凰的简介

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是传说中的一种瑞鸟,是四灵之一,百禽之王。《大戴礼 易本命》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长。”《毛诗陆疏广要》释之云:“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它和龙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外形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鸣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凤凰的起源概述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鸟纹的雕刻形象,这双鸟纹应是古代凤凰的最早记载。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山海经·大荒西经》提到有一种五彩鸟,有三种名称,叫皇鸟、鸾鸟及凤鸟。

《山海经·南次三经》记载一种鸟,样子像鸡,有五彩的花纹,叫凤凰,说明凤凰的形象一开始便是很美丽的。

《诗经·大雅·卷阿》:“非梧桐不栖息,非竹实不吃。”

《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长。”

《毛诗陆疏广要》:“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

凤凰崇拜的起源与演变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珍爱的动物。在历史上,早期人类文明中似乎普遍地盛行过对某些动物的崇拜。例如,欧洲和亚洲的许多民族都喜爱狮子与鹰,以之为徽记——因为它们是力量和敏捷的象征。在古华夏,中国人所崇拜的动物是龙与凤。然而千百年来,龙与凤的真相却一直是个谜。关于龙的问题,我已经作过一组专题性的研究。在本文中,我想进一步研讨关于凤的问题,以求解开古动物学与考古文学中的这又一个谜。

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皇。”郑玄注:“仪,言其相乘匹。”我们注意的是,在这里,凤凰被古代住家视作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所谓“来仪’,郑玄释作“乘匹”。

[注:“仪”古音“俄”,与“偶”音近通。所以,郑玄释仪为“偶”,即所谓“成(乘)匹”,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但是,根据《尚书》文义,我却以为,这个“仪”字实当读作“舞”字(仪、舞古音亦相通。)凤凰来仪,即凤凰来跳舞。故下文中夔高兴地说:“于!予击石搏石,百兽率舞!”]

实际上,凤凰在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正是作为一种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现的。《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形如鹤……名曰凤凰。……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大荒西经)“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大荒西经)《诗·卷阿》:“凤凰于飞,口口其羽(此为古体字,又“口”符代替。),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口口(此为古体字,又“口”符代替。),羽声也。亦,与众鸟也。众鸟慕凤皇而来。传凤皇至众多,是凤与群飞。《白虎通》云:黄帝之时,凤凰蔽日而至,是来必众多也。”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关于凤凰的这种种传说,究竟只是一种神话,还是一种可能的历史真实?换句话说也就是,凤凰,在历史中是否确曾有过一种真实的动物原形?对这个问题,正如对于龙的问题一样,学术界过去的观点多倾向于否定。但是我们却不能注意到,在商代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甲3112)。

(释文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324页)

据于省吾说,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由此看来,在商代,中国确曾有过凤鸟。那么这条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刚孤证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如下一则记载:

“……归生凤于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凤”一词,郭沫若亦曾断定正是指活凤凰(《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鼎”)。据此,则无论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

战国秦汉以后,凤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之鸟。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汉史籍中,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例如《左传昭17年》:

“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又据《汉书》记,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

《后汉书·光武纪》记:建武十七年,有五凤皇见于颖川之陕县。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而据《京房易传》:“凤皇高丈二。”

两汉是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史籍中所记许多祥瑞奇异之事往往不足征信。但恐怕我们也不能认为,其中完全不会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汉人所描绘的形体特征,有一个极可注意的共同之处,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们再来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关于凤凰形态的记载。

《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凤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尔雅翼》解释:“鸿前者,轩也。麟后者,丰也。蛇颈者,宛也。鱼尾者,岐也。鹳嗓声,椎也。鸳思者,张也。龙纹者,文也。龟背者,隆也。燕颌者,方也。”

《韩诗外传》:“凤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鸣,昼鸣曰保章,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太平御览》引)

汉李陵诗:“凤凰鸣高冈,有翼不好飞”。

《瑞应图》:“凤不啄生虫,不折生草。”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

‘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这个传说中显然有不少荒诞成分。但可注意的是天老所描绘的凤凰形态,与《说文》所引述的“天老说”显然同出一源。关于凤凰所谓“戴德、负仁、报忠、挟义”之说,乍看颇令人不解(然而此说在古代流传颇广)。

对此,《抱朴子》中却有一种解释:

“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

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

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据此,汉代经学家的那些神秘说法,就不过是以儒家的五行符号,对凤鸟身体各部不同颜色的一种描写罢了。即:

——头部呈青色,

——颈部呈白色,

——喙部呈赤色,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

综观以上这些记载,都是秦汉以后没有见过真凤的人,所采辑的前人关于凤的各种传说。其中颇不乏荒谬虚妄的成分。例如《说文》中所谓“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翱翔四海之外”的说法,显然来自《庄子·消遥游》篇中关于“鲲鹏”的著名哲学寓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说似乎指出凤凰是一种自西北而东南往返流迁的动物。针对《韩诗外传》中关于凤凰鸣叫的一系列奇怪说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曾指出:

“一鸟之鸣,既以节足为异,又复数更其响,乃至应候而殊声,成文以协韵。语由增饰,事涉虚诬,识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传说中那些神奇妄诞不可置信的成分,我们从古人对于凤凰的形态描述中,却可以筛选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凤鸟形体甚高,约六尺至一丈。

2、凤鸟具有柔而细长的脖颈(蛇颈)

3、凤鸟背部隆起(“龟背者,隆也”)

4、凤鸟喙如鸡,颌如燕。

5、凤鸟羽毛上有花纹。

6、凤鸟尾毛分叉如鱼。

7、凤鸟以植物为食(竹根)。

8、凤鸟雌雄鸣叫不同声。(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凤鸟好结集为群,来则成百。

10、凤鸟不善飞行。

11、凤鸟穴居。(居“丹穴”、“风穴”)

12、凤鸟足脚甚高(体态如鹤),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凤鸟别名“ ”,字从“ ”,徐锴注:“ ,行步舒迟也。”)

由此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从古生物学观点看,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过具有以上特征,而又为先民所崇拜的一种鸟类呢?

回答是,确曾存在。

——这种鸟类,就是大鸵鸟。

但是,关于鸵鸟与凤凰关系更加重要的证据,是在考古学中发现的。1987年4月1日新华社消息:

“继内蒙古阴山岩画之后,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发现。其中有一幅鸵鸟岩画(地点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内蒙古阴山—狼山地区曾发现大批史前原始岩画。位于狼山南麓格尔敖包沟(汉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组古岩画群。其中编号第13组中有一幅引人注意的岩画(高128米,宽060米)。据岩画发现者盖山林教授报道:

“这幅画的画面上方有两只鸵鸟(Struthio)。其前有一无头轮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只鸵鸟……右旁还有—人面,头饰长羽。其下,有一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鸵鸟及一只动物。其间似有两条被肢解的肢体。最下方,有一轮形,似抽象人面。”

盖山林教授指出:

“凿刻如此众多的鸵鸟、人面,还有鹿、肢体等等,只能作一种解释,就是这是一个娱神、媚神的场面。”

那么我们要问,这里所祭礼的是什么神呢?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另一幅岩画对于这个问题提供了解释。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图画。

“图高042米,宽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诚地站立在大地上,双臂上举,双手合十过顶,朝拜太阳。被朝拜的圆圆太阳,高悬于天际。”

除此之外,同一地点的岩画中,尚有大量关于太阳神和羽人的形象。我们知道,凤凰乃是中国的太阳之鸟。而《周礼》中记祭祀太阳的舞蹈,正是一种戴羽舞和执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画中同时出现鸵鸟、太阳、羽人以及拜日者,绝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鸵鸟实际上正是作为太阳神之鸟而受到崇拜的。

鸵鸟在中国濒于绝灭的时间,大致可推定约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这正是传说中的黄、炎帝时期。这一时期以后,关于凤鸟出现的报告,愈来愈趋于稀少。偶或出现,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义的珍异。(参看前引《韩诗外传》)

实际上,从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见关于“生凤(中鼎)”的最后记载,到汉代谶纬家关于重新发现凤鸟的传说之间,有着将近两、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凤凰的传说,由上古以一种真实鸟类为原型的动物图腾,演变为既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灵鸟神话。

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但其中比较著名者有四:

1 鸾鸟 2 翳鸟

3 口口(此字为古字) 4 狱族

鸾鸟,在凤凰的诸种异名中,可能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从语音上来说,“鸾鸟”与“玄鸟”具有共同语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鸾鸟形态,更是诸家说异。汉、晋小说中流行的说法,是把鸾鸟——玄鸟——青鸟视为春神之使者,以及东王公与西王母的象征。

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凤凰,青黑者鸾鸟。”但另一种相反的说法,却认为鸾鸟的形态是“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艺文类聚·鸟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归纳者说认为:

“赤为鸾之正色,而诸说各异。《禽经》:黄凤谓之鸾。《春秋谶纬》引汉太史令蔡衡: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多**者口(此字为古字)雏,多紫色者狱族。多白色者鹄。”

以赤色为鸾鸟的正色,实际上是把“鸾”训作“丹”(二字叠韵,古音相近通),从而认为鸾鸟就是丹鸟。

丹鸟,又称丹朱、朱鸟、离朱,也都是凤凰的别名。

《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一般认为,《山海经》一书结集于战国之际,则《南山经》关于凤凰的这种看法,似乎代表战国时期人们的看法。

据记载,被认为是“凤凰”化身的鸡,名叫“金鸡”,又叫“锦鸡”,“赤雉”,乃是中国所特有,出产于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种美丽禽鸟。

《水经注》“浪水”引《南越志》,认为这种鸡就是口口(此字为古字):

“口口(此字为古字),山鸡也。光彩鲜明,王色炫耀,利踞善斗。”

这种金鸡在古代还有一个名称叫“鳖”。《说文》:“鳖,赤雉也。”桂馥《义证》引《汉书》注:“其尾毛红赤,光彩鲜明。”《山海经》:“少华之山,其鸟多赤鳖,可以御火。”《昭17年左传》:“丹鸟氏,司闭者也。”注云:“丹鸟,鳖雉也。”

这种鳖雉,实际也就是五方兽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鳖雉,又别名“华虫”,在《尚书》种与龙对称。(《尚书》:“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华虫,鳖雉也。五彩,故谓之华虫。”)由此看来,与古人所谓“凤凰”关系密切的禽类,并不是许多人所乐于想象的孔雀,却是黑色的燕子与生存于中国中南部的这种野鸡。

李时珍林草纲目增详细考察这种野鸡云:“鳖,《逸周书》谓之彩鸡。又名锦鸡、金鸡。锦鸡小于鳖,而背文扬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尔雅》所谓天鸡者也。二种大抵同类,而锦鸡文尤灿烂如锦。或云锦鸡乃其雄者。”

《禽经》“首有彩毛曰山鸡,腹有彩色曰锦鸡。”

《渊鉴类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条极可注意的记载:“黄帝时代以凤为鸡。”此一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鸵鸟——真风已不多见。可能正是在此时,鸡成为凤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实际上,唐宋以后的凤凰图,就是以锦(金)鸡的形象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饰而产生的。

《说文》有所谓“凤出东方君子之国”的说法,实际这也是指鸡。所谓东方君子之国,古代指东夷——朝鲜。而《本草纲目》引《别录》:“鸡生朝鲜平泽。”这表明古人认为,朝鲜是家鸡的起源地。《本草纲目》又记载:

“朝鲜一种长尾鸣,尾长三、四尺。”“其鸡也知时刻,栖也知晴阴。”“其羽焚之,可以致风。”“古人言鸡能解邪,则鸡亦灵禽也。”

参照《三国志·魏志》:

“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余。”

我们可以知道,产于东方的长尾鸡是汉代以后凤凰的又一原型。

鸡之所以成为凤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于它与太阳的关系——鸡鸣日升。古代传说,太阳所居扶桑树上有天鸡报时,其一呼鸣则天下鸡皆鸣,从而破晓日出,因此鸡成为太阳神的象征。

《歇冠子》:“凤,鹑火之禽,太阳之精也”。

《易·说卦》:“离为目、为雉。”

凤皇,鸾鸟又名离朱。离朱即丹朱,而鸡之古名亦叫“朱”。

《尔雅》:“鸡大者蜀。”蜀,又记作“朱”。

《风俗通》:“呼鸡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鸡祝祝。”另一方面,传说山鸡善舞,因而与鸵鸟一样也是一种舞鸟:

“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于仓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异苑》卷三)

更有趣的是,鸵鸟在古代语言中亦有鸡名,称“鸵鸡”:

“鸵鸡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鲁莫斯国。长尾鸡尾细而长,长六尺者出朝鲜。长五尺余者出马韩国。”(《渊鉴类函》引《交广志》)。

《淮南子》:“日中有骏乌。”所谓骏乌,即“口口”(以二字为古字,以“口”字符代替)的转语,前已指出,“口口”又即丹雉,是太阳的象征。由于这一点,上古祭日神往往以凤凰羽毛为冠——在远古是鸵鸟羽毛,战国时代则是雉毛。《楚辞·九叹》注:“口口神俊之鸟,以其尾毛为羽冠”。这种羽毛冠即“口口冠”。(《广雅》)

除以上所说与凤凰关系至为密切的两种禽鸟——燕子与锦(金)鸡外,在较晚近的传说演变中,还有一些禽类与凤凰也或多或少地挂上了关系。如鹤、天鹅、雕鹰、孔雀等。

但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却是鸳鸯。我们在《说文》关于凤的叙述中可以读到,传说凤的特征之一是“鸳思”。这个词的真正涵义,我以为与鸳鸯有关。鸵鸟虽然群居,但配偶方式却是一雌一雄。所以“凤”,古亦名“朋”(凤、朋是同源字)。朋,戴侗《六书故》:“两相从者,皆谓之朋。”与鸵鸟相似,鸳鸯这种水鸟也实行着这种“对偶婚”的形式:

“鸳鸯,取匹鸟”(《急就篇》注)。

“匹鸟,言其止则相遇,飞则为双。”(《诗·鸳鸯》传)

“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死。故日匹鸟。”“其状如鸭而大”。(《古今注》)

“古人留之绣于衣上,以其贞且义也。”(杨日华《膳夫录》)凤凰则名“狱族”。据《本草纲目》,“狱族”又叫“琢玉”(“族狱”声转),别名凤凰雏,“其状如鸭而大,长颈,赤日斑嘴,毛紫绀色。”“有文采如凤毛。”(引陈藏器说)。这显然就是鸳鸯。

(据《说文》,狱族也是一种水鸟,“江中有狱族,似鬼而大面目”。桂馥《说文义证》)

了解鸳鸯与凤凰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人在禽类中之所以特别钟爱鸳鸯——常以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这与把燕子看作青鸟——高媒鸟,亦即报春和爱情之鸟的风俗,实际上具有共同的神话与文化渊源。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凤”字字形。在甲骨文中,凤字盖有两个系统。第一系统为古文“朋”字,另一系统音符从于“凡”字。根据《说文》,第一系统凤字,显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系统凤字,显然是形声字。

我们可以注意到,此两系统凤字中,多数字体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写了风鸟那两只很长的足脚。这一点,与鸵鸟的体型特征是吻合的。而与突出描写翅羽的鸟字和隹字,则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我还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凤凰”一辞的本来语义,似乎就是美大之鸟。犹如动物中马龙、龙马是体大雄伟者的通称一样。

结 论

综上所述,凤凰崇拜本来起源于上古石器时代的鸵鸟——太阳神图腾。

但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由于鸵鸟的灭绝和凤凰的非图腾化,关于凤凰的传说遂愈演而愈复杂。商周秦牧之际,燕子和金(锦)鸡,曾先后成为凤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后,鸳鸯、鹤、天鹅、鹰雕、孔雀,都曾与凤凰发生或深或浅的关系。因之在同一语词记号下,注入了语义不同的动物学意象。这种演变,也反映在历代凤凰图的演变中。我们看先秦的凤凰图,多为蛇颈高足,尚保留着鸵鸟的特征。而汉唐特别是明清以后,就逐渐发展为以锦(金)鸡的形态为主体,饰有孔雀式羽毛的综合形相了。

最后,还应当指出,先秦出土的凤鸟文物中,常见到一种形制极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鸟。这种鸟在自然界中不会存在,其由来为考古学界所不解。但如果我们注意到鸵鸟群队中常温伴有食草动物(鹿类)的习性,那么这个鹿鸟合体的谜也就不揭自明。现代人常以为我们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话编造者。而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却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话也一定有其现实性的基础,只看我们能不能通过理性的分析破译之。在这个意义,神话不过只是远古人类经验的一种升华物。

凤凰的象征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在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里,“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

●凤凰很早就出现在图腾之中,是殷民族的标志。《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始祖契的母亲简狄一次在河中沐浴,忽有玄鸟飞过,坠落一卵,被简狄吞食,因此怀孕生了契。契长大后协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地,赐姓子氏,尊为玄王。从此有了商民族,殷人以后就把玄鸟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玄鸟的形象类似燕子,后来随氏族部落的不断发展和融合,玄鸟逐渐演变成了有鸡冠,鹤足和孔雀尾巴的凤凰了。

●今天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凤凰的形象,已是数千年来逐步演化的结晶它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形成、融合、发展的历史,对塑造,陶冶民族性格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本身浓缩和寄寓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刚强坚韧的伟大精神。

●儒家始祖孔子南游楚国时,楚国的隐士接舆路见孔子,曾以“凤德”来比喻世风不古,留下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感叹;在楚国诗人屈原的诗作中,凤凰作为一种频繁使用的象征意象,用以指代贤能之人。“以凤比德”、“以凤比才”的思维方式亦体现了华夏民族对德行与才能的重视与培养。在楚国的出土文物中,无论是丝织品上刺绣的凤凰,还是漆木器上彩绘的凤凰,以及雕刻造型中的凤凰,其基本特征都是引颈长鸣,振翅冲天,体现出一种向上升腾的动感和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西方有凤凰涅磐的神话,中国也有火凤凰的传说,中西方的神话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凤凰象征着生命、活力与激情。

如何描写凤凰外貌?

1、世有神仙鸟,厥名为凤凰。千年或不见,人自心中藏。毛羽焕五彩,步履生辉光。举翥几千里,出没不寻常。其志尚高洁,其德非几响。非梧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