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习古诗词,就是格律啊那些的,可是该从哪里学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我想学习古诗词,就是格律啊那些的,可是该从哪里学起??!!,第1张

(清)舒梦兰:《白香词谱》(上海古籍出版社)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同上)

王力: 《诗词格律》(中华书局)

夏承焘 吴熊和:《读词常识》(同上)

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同上)等都可以,一般的古籍书店和新华书店均有售,祝你学有所成!

推荐几本入门的书吧:

(清)舒梦兰:《白香词谱》(上海古籍出版社)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同上)

王力: 《诗词格律》(中华书局)

夏承焘 吴熊和:《读词常识》(同上)

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同上)等都可以,一般的古籍书店和新华书店均有售,祝你学有所成!

  温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谢灵运 (385——433)

  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移居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叶适(1150——1223)

  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字正则,号水心温州市区人

  刘基(1311——1375)

  明朝开国元勋 著名政治家 字伯温,文成南田人

  高则诚

  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瑞安阁巷镇柏树村人

  孙诒让(1848——1908)

  朴学大师,字仲容,瑞安城关人

  夏承焘(1900——1986)

  词学宗师,字瞿禅,温州市区人

  方介堪(1901——1987)

  著名篆刻艺术家,字溥如,温州市区人

  苏步青(1902—— )

  中科院院士 著名数学家 教育家 平阳腾蛟人

  王季思(1906——1996)

  著名文史家 戏剧史学家。学名王起,瓯海梧埏人,抗战期间,王季思和夏承焘执教于浙江大学龙泉分校。

  夏鼐(1910——1985)

  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 ,字作铭,温州市区人

  夏承焘(1900—1986年)著名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字瞿禅,别号瞿髯,浙江温州人。14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温州师范学校。学校课目甚多,但他却潜心于古籍经典的研读。在校期间,他尝试赋诗填词,所作《如梦令》结句“鹦鹉,鹦鹉,知否梦中言语”,深得国文教师赞赏,在句旁加了密密的朱圈,这给夏先生很大的激励。温师毕业后,他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教学生涯。

  期间,他积极参加家乡的诗社活动,与同道切磋诗词,论辨阴阳,奠定了一生研治词学的基础。从1930年起,夏先生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夏先生一直主持东南词学讲席,与海内词家、学人声气相通,治词授业,多所建树,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词学宗师。

  词学是由诗学分离出来的一门专业学问,兴起于两宋,盛行于清朝。旧词学长于词的外在形式的考订与词集校理,而疏于词史与词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因此历代词学著述虽然繁富,研究路子却不免逼仄,难得融会贯通之要旨。进入20世纪后,词学研究才逐渐步入科学、系统、现代化的轨道,取得了多方位的成果。夏承焘先生正是现代词学的杰出代表。他承晚清词学复兴之余绪,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现代理念,结合其深厚的传统学养与扎实的考订功夫,锲而不舍,精勤探索,以毕生之力,在词人年谱、词论、词史、词乐、词律、词韵以及词籍笺校诸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果,构筑起超越前人的严整的词学体系,拓展了词学研究的疆域,提高了词学研究的总体水平。

  夏承焘先生词学研究的最大成就在于开创词人谱牒之学。20世纪以前,词学界对词人生平不予重视,史籍、词集中有关词人的传记多简约不详,各类杂书、笔记又往往传闻异辞,互相牴牾,或以讹传讹,不加考辨,以致许多词人身世茫然,无可究诘,不少作品亦因此隐晦不显,难以考稽。近代王国维撰《清真先生年表》,为考订词人行实导夫先路。但系统开创词人谱牒之学,奠定现代词学之科学基石,实从夏先生开始。早在30岁前后,夏先生即专心致力于词人研究,他旁搜远绍,精心考辨,匡谬决疑,积年累月而成《唐宋词人年谱》十种十二家,由此唐宋词人生平事迹若绳贯珠联,清晰可辨,信实可靠,部分难解作品亦得到妥贴的诠释。十种年谱问世以后,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赵百辛先生盛赞“十种并行,可代一部词史”;唐圭璋先生则誉之为“空前之作”;日本学者清水茂教授撰文指出:“今日研究词学,此必为重要参考书之一。”

  除词人年谱外,夏先生在词学研究领域进行了多方位的开拓,取得了全面的研究成果。他的《唐宋词论丛》、《月轮山词论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校笺》、《词学论札》等都是承先启后、卓有建树的经典之作。在词韵、词乐、词谱研究方面,夏先生致力尤勤,有关唐宋词声律的著述造诣精深,多有发明。在词集整理方面,夏先生对白石、龙川、梦窗、放翁词集及《词源》的笺校,功力深厚,成绩卓异;尤其是白石词笺校,疏解之精湛,考订之翔实,搜辑之宏富,无人能出其右,学术界推为“白石声学研究的小百科全书”,确非虚誉。在词学评论方面,夏先生既吸收了旧词论的精华,又突破了旧词论的局限,目光如炬,阐发透辟,昭示了现代词学理论的发展方向。他对唐宋词发展脉络、表现形式的综述,统摄全局,精密周详;对易安、白石、稼轩、龙川、放翁等词家的评论剖析,独具只眼,迥出时流。

  夏承焘先生还以其出色的诗词创作印证并丰富其词学理论。其《天风阁词集》前后编作为当代不可多得的词集,显示词人出入白石、稼轩、遗山、碧山诸家,取精用宏,兼具独特个性与时代特色。

  夏承焘先生作为杰出的词学家,既是传统词学的总结者,亦是现代词学的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胡乔木同志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夏承焘先生字瞿禅,晚号瞿髯,1900年生,浙江温州人。1918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解放前历任杭州之江文理学院、浙江大学教授。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员;《文学研究》杂志编委、《词学》杂志主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他曾任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被誉为“词学宗师”的夏承焘先生,30岁前后专攻词学,弘博精深,对我国词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他一面继承历代词学之长,一面对传统词学作了多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体、词乐、词律和词史,大大扩展了词学研究的领域,为词学走向科学化、系统化与理论化的轨道作出了突出贡献。

  凝聚着夏承焘先生毕生心血的近千万字著作中,有已出版的词学专著近30种,未结集论文百余篇,待整理出版的著作尚有多种。其中《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都是有词学以来少有的巨著。他还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代表作为《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诗集》,并写了独具特色的《天风阁学词日记》。夏承焘先生的学术成就,也得到国际上高度评价。

  从教60多年来,夏先生善于奖掖人才,扶植后进。桃李门墙,济济多士。然而他“但开风气不为师”,从不以师道自居。出于夏氏门下的,都深受其赐而又不为所限,有的在学术上得以独立发展。夏先生是一位全心全意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导师,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外国学者慕名远道前来向他求教的,络绎不绝。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

  著作书目:

  《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年

  《唐宋词论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 1956年,中华书局 1962年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华书局 1958年

  《白石诗词集》(宋)姜 夔撰,夏承焘校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

  《词源注》张炎著,夏承焘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 1981年

  《月轮山词论集》中华书局 1979年

  《瞿髯论词绝句》中华书局 1979年

  《唐宋词欣赏》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0年

  《读词常识》中华书局 1981年

  《夏承焘词集》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域外词选》夏承焘选校,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1年

  《放翁词编年笺注》(宋)陆游著,夏承焘、吴熊和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金元明清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

  《姜白石词校注》(宋)姜夔著,夏承焘校、吴无闻注释,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年

  《天风阁诗集》夏承焘著,吴无闻注,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4年

  《天风阁学词日记》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4年

  《夏承焘集》(8册)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

  《辛弃疾及其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叶适(1150~1223)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正则,号水心。瑞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进士。历仕于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官至权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南宋大臣韩侂胄伐金失败,叶适以宝谟阁待制主持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金兵退,他被进用为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均有利于巩固边防。后因依附韩侂胄被弹劾夺职。卒谥忠定。

  叶适在哲学上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他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空谈性理,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商业,主张提高商人地位,观点与朱熹、陆九渊对立。在诗文创作上,继承韩愈"务去陈言"、"词必己出"的传统,从观点到文字均力求新颖脱俗,提倡独创精神,主张"片辞半简必独出肺腑,不规仿众作"(《归愚翁文集序》)。其文雄赡,才气奔逸,尤以碑版之作简质厚重而著名当世。他不满江西诗派奇拗生硬和"资书以为诗"的诗风,而倾向于晚唐,尤其尊崇姚合、贾岛的流利清淡。与"永嘉四灵"(见四灵体)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人友善,曾刊印他们的诗集,并极力推崇,如在《徐文渊墓志铭》中说"四人之语遂极其工,而唐诗由此复行矣"。他的诗"用工苦而造境生","艳出于冷,故不腻,淡生于炼,故不枯"(《宋诗钞·水心诗钞》)。所作不限于五律,多五七言古,题材大于"四灵"。

  叶适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学习记言》),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但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反对当时性理空谈,对于理学家们所最崇拜的人物如曾子、子思、孟子等,进行了大胆的批判。认定《十翼》非孔子作,指出理学家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谬论。在哲学、史学、文学以及政论等方面都有贡献。

  著有《水心先生文集》29卷,《别集》16卷,有《永嘉丛书》本、《四部丛刊》影嘉业堂藏明黎谅刊本。1961年中华书局将《文集》、《别集》合编并加校点,为新版《叶适集》。又有《习学记言》50卷,辑录经史百家,各为论述,有《四库全书》本,《习学记言序目》50卷,有敬乡楼丛书本。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